0148国际企业管理自考知识点-整理

《国际企业管理》小抄目录

第一节国际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3)

三、西方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 (3)

第二节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3)

(一)间接出口 (3)

(三)对销贸易 (4)

(五)国际BOT方式 (5)

三、对外直接投资 (5)

4、合资经营对合资双方的好处 (6)

第三节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6)

一、全球区位理论 (6)

四、内部化理论 (6)

第四节我国企业国际化问题 (7)

第二章国际企业的经济与技术环境 (7)

第一节国际经济环境 (7)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 (7)

二、国际金融和贸易组织 (8)

一、经济发展阶段 (9)

二、收入 (9)

四、物价水平 (10)

第三节技术环境 (10)

三、基础设施 (10)

第三章国际企业的文化环境 (11)

第一节文化的概念、特征及差异 (11)

一、文化的概念 (11)

(一)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11)

(二)低语境文化与高语境文化 (12)

(三)文化差异的衡量指标 (12)

四、跨文化意识 (12)

1、文化偏见 (13)

2、文化冲击 (13)

一、口头语言 (13)

二、文字语言 (13)

三、体态语言 (14)

第三节宗教信仰 (14)

第四节观念 (14)

第五节教育及社会结构 (14)

(一)亲属关系 (15)

(二)社会群体 (15)

第四章国际企业的政治和法律环境 (15)

第一节东道国政治环境 (15)

(一)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15)

三、政治风险 (16)

四、政治风险的评估D (17)

3、德尔菲法 (17)

一、东道国法规与企业经营 (18)

(二)东道国法规对经营决策的影响 (18)

二、国际经济法与企业经营 (18)

(一)国际私法 (18)

第五章国际企业战略管理 (19)

一、战略的定义 (19)

二、国际企业战略的特征D (19)

三、国际企业战略的层次 ................................. 19 第二节企业的成长战略 (20)

一、集中战略D (20)

第三节战略管理的过程 (21)

一、战略制定 (21)

二、战略实施 (21)

三、战略控制 (21)

第四节战略分析方法 (22)

二、业务组合分析 (23)

第五节战略决策 (24)

三、决策的程序 (24)

四、不同条件下的决策 (24)

第六章国际企业组织管理 (24)

第一节组织的含义 (24)

二、组织的原则 (24)

(四)适度分权原则 (25)

第二节企业的法律组织形式 (25)

(二)合伙企业 (25)

二、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和控股公司 (26)

三、世界主要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 (26)

第三节国际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 (26)

三、全球性结构 (27)

第四节决定组织结构的因素 (28)

第一节国际营销调研与目标市场选择 (28)

一、资料的类型及来源 (28)

二、调研方法 (28)

三、市场细分 (29)

(二)差异化市场策略 (29)

第二节国际企业的产品策略 (30)

一、整体产品概念 (30)

二、国际产品的标准化和差异化 (30)

(二)产品差异化策略 (31)

三、产品生命周期 (31)

四、新产品开发 (31)

(四)新产品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 (32)

五、国际产品的品牌与包装D (32)

品牌的意义在于: (32)

包装策略有以下几种: (32)

第三节国际企业的定价策略 (33)

一、影响国际定价的主要因素 (33)

二、国际企业定价的基本方法 (33)

三、统一价格和差别价格 (34)

一、国际分销渠道的特点与基本结构 (34)

二、国外分销渠道的发展趋势 (34)

三、分销渠道长度与宽度决策 (34)

四、分销渠道的管理 (35)

一、促销的概念及组合 (35)

(一)广告 (35)

(二)人员推销 (35)

(三)营业推广 (35)

第一节人力资源计划 (35)

一、人力资源计划的层次 (35)

二、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的步骤 (36)

(一)国际企业人员招聘意义 (36)

(四)国际企业人员招聘的程序 (36)

(一)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36)

(三)培训的对象及内容 (37)

第三节国际企业管理人员的来源及素质 (37)

国际企业在人事策略上有三种选择: (37)

(一)管理人员母国化 (37)

(二)管理人员当地化 (37)

(三)管理人员国际化 (37)

二、驻外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38)

(一)人员绩效考评的含义 (38)

(二)人员绩效考评的意义 (38)

二、人员绩效考评的基本程序 (38)

三、人员绩效考评的原则 (38)

四、人员绩效考评的主体 (38)

五、人员绩效考评的方法 (38)

(六)目标管理法 (39)

(七)绩效考评面谈 (39)

第五节国际报酬策略 (39)

制定派遣人员的策略必须努力达到下列目标:39 (二)国外管理人员报酬的组成 (39)

第六节国际劳资关系 (39)

三、劳资关系的集权和分权 (39)

第一节国际生产系统 (40)

一、生产过程 (40)

(三)标准化的优越性及实施标准化的障碍 (40)

三、厂址选择 (40)

不论是建立单一工厂还是建立多个工厂都需要考虑一系列的因素: (41)

(3)影响工厂地点选择的因素 (41)

影响工厂规模的决定因素有: (41)

(三)灵活制造系统 (41)

(一)国际研究与开发系统的集中与分散 (41)

国际研究与开发活动的适度分散带来一些好处: (42)

(二)研究与开发的区位选择 (42)

二、海外研究与开发机构类型 (42)

(一)准时生产制的概念 (43)

2、准时生产制对现代制造业的影响和意义 (43)

(三)实行准时生产制度的关键要素 (43)

(四)看板管理 (43)

(一)质量的概念 (43)

(二)国际质量标准——ISO9000 ........................ 44 (三)质量成本 (44)

(四)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44)

(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44)

(3)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44)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45)

(一)生产整合(一体化)程度 (45)

(二)影响采购与自制决策的因素 (45)

(三)采购方式 (45)

(一)进口与采购决策的影响因素 (45)

(三)国际采购的技巧 (46)

三、国际分包 (46)

跨国公司利用国际分包还可以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46)

一、国际财务管理的目标 (46)

二、国际财务管理的方式 (46)

(二)多国中心管理方式 (47)

一、外汇风险的种类 (47)

二、经营风险的管理 (47)

三、交易风险的管理 (47)

(二)经营策略 (48)

(一)会计折算方法 (48)

1、现行汇率法 (48)

3、暂时法 (48)

(二)会计风险管理 (49)

五、企业外汇风险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政策 (49)

(二)外汇风险管理政策 (49)

(一)国际企业的资金来源 (49)

二、营运资本管理 (50)

(二)应收账款管理 (50)

对外部应收账款的管理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51)

(三)存货管理 (51)

三、转移定价 (51)

(二)转移定价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51)

(三)转移定价的应用 (51)

(一)国际税收的定义及范围 (51)

(二)国际税收的特征 (51)

(三)税收管辖权 (51)

(五)国际双重(重复)征税 (52)

(二)避免双重征税的办法 (52)

三、减少海外赋税的途径 (53)

1、国际避税港的特点 (53)

第一章企业国际化

本章结构:

一、国际企业的产生与发展:1.国际企业的定义;2.国际企业的产生与发展;3.西方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

二、国际市场进入方式:1.出口(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对销贸易);2.契约方式(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交钥匙工程;管理合同;国际BOT方式);3.对外直接投资(独资经营;合资经营)

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全球区位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

四、我国企业国际化问题:1.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2.我国企业国际化现状;3.我国企业国际化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国际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3、国际化的第三阶段

公司基本上重心还是在国内,但它直接卷入在国外的采购或推销,或在海外直接制造产品和提供劳务,并且在海外有自己的长期派驻人员。

4、国际化的第四阶段

不再是兼顾国外业务的内向型企业,把国内外市场看成统一的市场,具备全球结构。

5、企业对国际化的态度

衡量一个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程度如何,不能只看这个企业在国际业务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企业整个经营思想和在思想指导下的决策以及因此而设立的企业结构。

“全球中心”管理观念——企业在作出有关销售、生产、采购、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决策时,要以整个世界为出发点,将世界市场看成是一个整体,同时要认识到这个整体内各个国家(或地区)市场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所在,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经营战略。

三、西方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

(一)调整对外投资战略

1、投资产业的转移

第三产业成为跨国企业投资的重点

2、投资区位的变化

跨国公司将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

3、投资形式的多样化

从全部拥有股权——合资经营——非股权安排的发展,既有利于跨国公司的利益保持,也减少发展中国家政治风险对业务的影响。

(二)缔结国际战略联盟

国际战略联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中的两个或更多企业,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建立的互相补充、相互衔接的合作关系。

(三)并购风盛行

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规模和实力的竞争,谁的规模大、实力强,谁就能在竞争日趋热烈的国际经济中占领更多市场,取得主动地位。因此,这种强强联合与战略并购仍将是21世纪初跨国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走向“无国界”化

“无国界”化的主要经营特点是:制定战略从全球考虑,很少重视国界问题;提拔主要经理人员不分国界;重要决策可在国外子公司作出;研究和开发可在需要的地方进行,新产品可在几个国家内分别开发。

跨国公司走向无国界化的原因是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贸易壁垒,避免政治上的麻烦,绕过母国和东道国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降低研究与开发以及生产成本,保持技术上的优势等。

第二节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一、商品出口

商品出口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最简单但也是最普遍的方式。企业在其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往往采取商品出口的方式,以求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风险涉足国际市场,并取得初步的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商品出口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

(一)间接出口

间接出口是指国内生产企业将产品销售或委托给国内中间商,让他们代为出口销售的一种出口方式。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专业性中间商(外贸公司)长期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和信誉,使生产企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而生产企业所需投入的资金很少,而且不必组织自己的国外销售团队,不必处理复杂的出口程序,承担的风险小。

间接出口有三种方式:

1、贸易公司。它是从事进出口业务的重要中介组织,具备一些生产企业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大量懂得外语、国际贸易和法律知识的专门人才、广泛的客户网络和融资能力等。

贸易公司分为专业进出口公司和国际贸易公司等。专业进出口是专门从事进出口活动的贸易公司。国际贸易公司是指大型的,经营多元化的贸易公司,它不仅从事进出口业务,还从事生产贸易等业务。

2、出口管理公司

当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出口部门时,可以利用这种出口管理公司代为开展产品出口业务,并且出口管理

公司的服务成本较低,因为出口管理公司常常同时为多家企业代理出口业务,每个企业只要付出一定的佣金即可。

与其他的间接出口形式相比,利用出口管理公司出口,可使生产企业对出口管理公司保持较紧密的合作关系和较多的控制。

3、合作出口

又称猪驮式出口,是指一家企业利用自己的海外渠道出口自己和另一家企业的产品。其中,具有出口渠道和能力的企业者被称为承重者,通常是大企业,而产品被代为出口的企业被成为乘坐者,通常是缺乏出口能力的或者没有海外客户和市场的企业。

合作出口方式在我国使用很少,但是西方国家是很普遍的间接出口方式。

(二)直接出口

与间接出口相对,企业不通过中间机构,而是直接将产品卖到国外客户手中,就是直接出口。

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的区别主要在于生产企业是否自己进行市场选择,市场调研,产品定价等。采用直接出口方式的企业一般都设有专门的进出口部或者国际部,有专门的进出口业务人员,有些企业在国外还设立办事处或销售子公司。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但企业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国外销售,同时可以让企业在丰富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的国际经营人员。

直接出口是企业走向国际化更高阶段的必由之路。

直接出口的渠道有以下几种:

1、国外经销商

企业对于国外特定地区或市场上销售或某种产品的客户,授予独家经营权或优先权,让其负责该地区或市场的销售,这种客户称为经销商。

2、国外代理商

代理商的任务是使出口企业和购买企业直接联系,促使双方达成销售协议,然后依照交易额抽取佣金。代理商的种类有两种:非专卖代理商(可代表许多企业,企业也可以在一个国家利用几个代理商进行分销活动,有利于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和专卖代理商(负责企业在某一地区对某一产品销售的唯一代理人,但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3、海外营销子公司

企业在国外设立办事处或子公司,负责产品的直接销售,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市场的需求动态。

4、最终用户

企业与最终用户直接联系,将产品直接卖出,而不经过任何中间机构,是最直接的一种出口方式,这种方式与产品的特性有关,比如高技术,高价值的产品飞机和轮船等。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最终用户的要求,确定产品的规格,型号,功能,大大降低流通环节的费用,并能保持较稳定的供销关系。

(三)对销贸易

在现实中,买方有时拥有的支付能力是不可兑换的货币,或者买方缺少足够的支付能力,而巨大的交易额对卖方有巨大的吸引力,这时就采取对销贸易的方式来促成交易。对销贸易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下列几种:

1、易货贸易

买卖双方直接以货换货,每笔交易都是等值货物直接交换,不使用货币结算。贸易双方各自提供交换的商品的品种规格数量等必须符合对方的需要。在个别情况下,价值难以换算,仅以外汇支付尾数,结算差额。

2、补偿贸易

买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生产技术,原材料或服务,在约定期限内用生产的产品或其他商品,劳务偿还这些贷款及利息的一种贸易方式。偿还可以是一次付清,也可以是分期分批付清。

补偿方式主要有三种:

★直接补偿,也称为回购或返销

★间接补偿,也称为互购或反向购买,进口方不是用引进的设备生产出产品,而是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偿还出口方。

★劳务补偿,进口方不是用产品而是接受对方委托加工业务,用所得的劳务费分期偿还进口设备的价款。

3、转手贸易

利用双边清算外汇来进行多边关系的贸易。它涉及对象较多,一般是:甲乙两国双方签订合同;乙国用它对两国的清算盈余支付贷款,因而价格略高;甲国企业自己或请转手商用这笔清算盈余从丙国购买商品,把这批商品售给能支付硬通货的商人。

转手贸易涉及面较广,业务比较复杂,但是一种较好的对销贸易方式。

二、契约方式

契约方式是指国际企业通过签定契约的方式向东道国企业提供技术,工艺,管理,销售渠道等,而不是进行股权投资。

(一)许可证贸易

又称技术授权,是企业将制造技术和工业产权作为商品作价转让。

(二)特许经营

许可者将自己所拥有的整套知识产权如商标,产品,专利和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

(三)“交钥匙”工程

指国际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签定协议,为其设计和建造一个整体工程,工程完工并可投入使用时将其移交给东道国企业管理的一种技术贸易方式,有时国际企业还要负责培训技术人员。

(四)管理合同

指具有管理优势的国际企业经由合同安排委派其管理人员到另一国的某个企业者承担经营管理任务,并获取一定的管理费。实质上是一种国际性的管理技术贸易。

(五)国际BOT方式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经营-转让”,其含义是:项目所在地政府通常由国家公营机构承担的大型基础设施或工业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融资和维护的权利特许给国内外私营机构的合同商或主办人,允许该私营机构在一个固定期限内运营该设施,并且允许它在该期限内收回其对该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维修费用以及一些合理的服务费租金等其他费用,以使该私营机构有能力偿还该工程所有的债务并取得预定的资金回报收益;然后,在规定的特许期限届满后,将该设施转让给项目方的政府。

三、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将资本用语在他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掌握经营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是企业跨国经营的高级形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

(一)独资经营

1、独资经营的概念及优缺点

指国际企业在某东道国直接投资独自开办企业并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方式。

★优点:国际企业对其海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有着完全的决定权和控制权,有利于国际企业的集中管理与决策,有利于技术和经营战略的保密,有利于贯彻执行企业的全球战略和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并获得全部的经营利润。

★缺点:所需投资相对较大,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相对较高,并且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不太欢迎国际企业的独自经营。

2、建立独资经营企业的方式

国际企业在东道国建立独资经营企业的方式有创建和收购两种。

创建——国际企业在东道国投资建立一个全新的工厂或其他实业投资。新企业的创建事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来决定。但创建一个新企业的投资量大,建设的时间较长,母公司需要更多的成本,倘若国际企业没有丰富的跨国经营经验,不充分了解东道国的环境,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收购——国际企业在东道国购买现存企业,使其成为国际企业在东道国的独资经营公司的一种直接投资方式。

★优点有:第一,能迅速进入某东道国,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效益;第二,被收购的企业常常是处于困境或急需资金投入的企业,因而国际企业可以借此压低收购价格,实现低成本扩张;第三,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优势;第四,可以迅速扩充企业的产品种类和经营范围;第五,可以利用东道国现有企业的销售渠道。

★缺点有:第一,双方在收购价格上难以形成一致意见。第二,文化差异导致管理接轨上的困难;第三,受当地企业原有的契约和传统关系的束缚。企业被收购后,如果中止与原有的契约和传统关系,可能会使独资新企业在公共关系方面和经济方面遭受损失。

(二)合资经营

1、合资经营的概念和特征

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一国境内根据所在国的法律,按一定比例共同投资设立企业共同管理分享利润,共担风险及亏损的投资行为,也成为股权式合营。

特征:

★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实体;至少有两个国家的投资者;共同分担公司的全部风险;合资者分担一定程度的管理责任;共同分担公司的全部风险;除分享纯收益外,任何一方都不得再从合资企业中取得其他收益。

从法律地位上看,在东道国注册的合资企业是具有东道国国籍的法人,受东道国法律的保护和管辖。

2、合资经营的股权形态

有三种基本股权形态:

★多数股权合资(51%以上)

★少数股权合资(49%以下)

★对等股权合资(50%对50%)

就股权内容而言,对国外合资子公司的资本投入,并不仅限于现金,还可以包括材料,专门技术,专利权等。

就合资企业的形式而言,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少数为无限责任公司。

3、合资经营的管理形式

有三种管理形式:

★由一方母公司直接管理型。合资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均由一方母公司委派,管理业务沿用母公司的一套方法。这类企业通常由出资较高的一方直接管理,但有时并不完全取决于股权,还可根据实际的需要与可能来决定。

★由双方母公司共同管理型。双方母公司都对合资企业的业务进行指导和控制,管理人员由双方委派。

★委托第三方独立管理型。合资双方的母公司均不干预合资企业的具体管理事务,而是将合资企业委托给第三方管理。这类合资企业往往属于第三产业,如一个合资饭店委托给某个集团公司管理。

4、合资经营对合资双方的好处

首先,对国际企业的好处:可以避免关税壁垒和区域性集团的贸易限制,扩大销路;可以避免或减少政治风险;可以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发展中国家),获取高额利润;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可以得到优惠待遇;能分摊投资风险,实现规模经济。

其次,对东道国企业的好处:合资经营可以节省资金和外汇;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而且是合适的技术,容易消化吸收,并迅速发挥经济效益;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培养自己的技术管理人才,学习先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合资经营可以利用外商销售网扩大对外销售市场;增加东道国的就业,缓解就业问题,同时企业严格的管理和先进的设备等,促使工人们学习掌握生产技能,从而提高素质;有利于增进国家的积累。

第三节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宏观理论主要考察一国国际投资地位与该国宏观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考察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别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宏观影响。而微观理论主要考察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但现有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还很不完善,综合性的理论框架尚未形成。

一、全球区位理论

1996年,美国学者阿哈罗尼提出,他论述了那些可以促使企业的经营地理区或范围发生变化并使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因素。

二、垄断优势理论

也称为特定优势论或市场不完全理论,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提出。理论的核心是基于一种假设,即企业具有全球区位经营观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充分利用自身具备而当地竞争者不具备的某些优势。

三、国际产品周期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期,哈佛商学院雷蒙德·弗农教授提出的。

该理论将国际产品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产品阶段。企业推出新产品,把国内市场作为该产品的销售市场,同时通过出口将新产品介绍到国际市场上。此时,企业关心的是产品的设计与功能,而不是成本差异。他们以技术密集来保护自己,以免竞争者进入。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价值不很在乎,也没有比较的机会。

★第二阶段:成熟产品阶段。企业开始在国外投资生产,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公司也开始模仿生产。该阶段,产品的生产已经趋于稳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差异以及寻求法律保护等重要性相对提高,结果是主要竞争对手在国外时常所占份额趋于稳定。

★第三阶段:标准产品阶段。该阶段价格竞争变得更加重要,国外生产者的产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生产成本降低,已经有能力打入世界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成为标准化产品的出口国,首先开发该产品的国家逐渐失去优势,由该产品的出口国演变为进口国。

四、内部化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英国经济学家巴克提出。

第一,外部市场不完全是内部化的基本原因。外部市场通常是不完全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交易成本较大,投资建立国外子公司,建立起公司内部市场以取代外部市场,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利用。

第二,知识产品的存在是内部化的重要决定因素。跨国公司对知识产品市场的内部化兴趣的原因有三:一是知识产品的研发具有时间成本,而且一旦研究出来在一定时间具有自然垄断,因此需要利用差别性定价来取得垄断地位可能带来的利润,以便尽快弥补企业在研究与开发上的巨额投资;二是知识产品市场上存在

着较高的买方不确定性,买方可能对知识这类尚未转化为生产的产品价值缺少认识,外部市场难以对知识产品准确定价;三是知识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通过外部市场转移会有技术泄密的潜在危险,而内部市场可将其控制在公司内部使用,避免技术向外扩散,长期维护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地位。

第三,内部化的过程有收益,又有成本,应通过对企业实行内部化成本——收益分析来确定最佳扩展规模,这一约束条件是使企业内部化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

第四,企业国际化是内部化过程的延伸。当企业走向世界市场时,会遇到贸易壁垒和其他市场不完全性的限制,增加自己的交易成本。因此,企业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需要创建内部时常来取代效率低下的外部市场。而在国外建立内部市场也就是对外直接的过程,即跨国公司形成的过程。

五、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

20世纪70年英国理论家邓宁提出了该理论,该理论被成为折衷理论的原因有三:一是它是在过去二十多年来的用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三种主要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即生产组织理论,生产场所理论和市场不完全理论;二是这个理论与各种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有关;三是这个理论包含了企业参加国际经济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出口,合同式资源转换和对外直接投资。

折衷理论认为,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优势,即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企业缺乏任何一个有时,都不可能或不应该从事直接的海外生产活动。

第四节我国企业国际化问题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一)饶过贸易壁垒,扩大出口

(二)利用国外资金

(三)学习和引起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扩大销售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五)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增强企业活力

(六)利用外国资源

(七)接近市场,使产品更加适销对路

(八)国外经营环境的吸引力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状况

三、促进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一)加强宏观规划与管理,完善有关法规

(二)培育企业集团,提高竞争实力

(三)发展新科技,加强技术创新,增强对外直接投资实力

(四)加强国际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国际化经营效益

(五)加强理论研究,注重人才培养

第二章国际企业的经济与技术环境

第一节国际经济环境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从广义上看,经济一体化指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即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相互开放,取消各种歧视,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相互依赖的经济整体。

★从狭义上看,经济一体化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叫做区域经济集团化,即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一个由各国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协调下,通过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等政策,消除彼此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壁垒,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部经济贸易的发展,而对区域外泽采取排他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得区域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不得随便进入该区域内的各国市场。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按照组织性质与经济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划分,可分为五类;

1.自由贸易区

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比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2.关税同盟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所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成员国之间取消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限制,但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比如1958年成立的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3.共同市场

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在实现货物自由移动的同时,还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

4.经济同盟

在成员国内部不仅实现货物、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建立共同对外的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逐步废除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货物生产、交换扩大到分配等领域。例如欧盟就是目前最高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5.完全经济一体化

指最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形式,也叫做经济与政治联盟。区域内各成员国经济和政治方面实行高度统一,在经济、财政与金融、贸易等政策方面均完全协调一致,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例如,欧盟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这一层次。

二、国际金融和贸易组织

二战后,为了重建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在联合国的倡议下创立了国际经济组织机构。

(一)国际货币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中国是创始国之一。

★国际货币基金的宗旨:

共有5点,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

1.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的暂时比平衡;

2.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定,消除外汇管制。

★国际货币基金的资金来源:

1.会员国缴纳的份额

份额是相当于股东加入股份公司的股金,目前以基金创立的记账单位“特别提款权”来表示。

2.借款。通过与会员国签订协议,向会员国借入资金。

3.信托基金。

★国际货币基金的业务活动:以贷款为主,对会员国提供有关财政、货币和国际收支政策、银行、外汇和外贸制度以及统计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并从事出版刊物、论文集,举办国际会议,交换情报资料等活动。

(二)世界银行(Word Bank)

★1945年成立,总部在华盛顿,有3个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世界银行的宗旨:担保或提供会员国长期贷款,以促进会员国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地增长以及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1)会员国缴纳的股本(2)通过发行债券获得的借款(3)债权转让(4)利润收入

★世界银行的业务活动:二战初期,贷款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欧洲的复兴主要依赖“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之后贷款转移到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解决它们发展的资金需要。

(三)世界贸易组织(WTO)

1.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

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二战结束前在美国倡议下在战后建立的一个旨在削减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国际贸易组织—1947年,中、美、英、法等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之后40多年里一直起着唯一的多边贸易协定和国际贸易机构的作用—在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中,形成了《多边贸易组织协定》,后将名字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1996年1月1日生效,取代了之前的关贸总协定。

2.《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在经过多方协商后在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各成员国签订的协议,本身由序言、正文16条及4个附件组成。内容涉及到世界贸易组织的结构、决策过程、成员资格、接受、加入和生效等程序性问题以及有关协调多边贸易关系和解决贸易争端等实质性规定。

3.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目标

★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和稳步地增加实际收入与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称。

★目标:产生一个完整的、更为适用和持久的融关贸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成果和所有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成果的多边贸易制度。

★实现途径:通过互惠互利安排,导致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大量减少和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的取消。

4.世界贸易组织机构

(1)部长会议。有权就组织管辖的一切问题进行决定,由所有成员方的部长、副部长或者全权代表参加,至少每两年一次。

(2)总理事会。在部长会议休会期间由全体成员方的代表组成的总理事会或定期开会(也可随时开会)代行其职能。总理事会下设争端解决机构、贸易政策机制评审机构和其他附属机构等等。

(3)理事会。是总理事会的附属机构。其中货物贸易理事会、服务贸易理事会和知识产权理事会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理事会,由所有成员方代表组成。

(4)委员会。部长会议下设各种委员会处理特定的贸易问题。这种委员会执行由《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赋予的职能,以及由总理事会赋予的额外职能。比较重要的有贸易和发展委员会、国际收支限制委员会等等。

(5)秘书处。是世贸组织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由部长会议任命的总干事领导。

5.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与原则

职能:

(1)组织实施各项多边贸易协定

(2)为成员提供多边贸易谈判场所,作为谈判成果的执行机构

(3)解决成员间发生的贸易争端

(4)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定期审议

(5)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关系,以保障全球经济政策决策的一致性。

原则:

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多边主义非歧视、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市场考虑和透明度等。第二节东道国经济环境

国际企业的经济环境包含两个层次:(1)世界经济,其中主要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2)国别经济。

一、经济发展阶段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W.Rostow)提出了“五阶段论”。

1.第一阶段:传统社会。经济上基本依赖原料资源和农产品,缺乏先进的技术,没有或极少有制造业,对工业品需求有限。

2.第二阶段:起飞前准备阶段。开始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交通、能源、通讯、教育和保健等方面开始发展,初级制造业已经产生,原料加工较多,因此对原料开采和加工方面的机器和其他工业品需求较大。

3.第三阶段:起飞阶段。经济持续增长,对工业品的需求扩大到制造业所需要的整个工厂及辅助设备。

4.第四阶段:走向成熟阶段。经济基本上已经工业化,引发了对生产这些消费品的工业品的需求增长。

5.第五阶段:大量消费阶段。人均收入很高,储蓄较多,经济上已经完全工业化,在国际市场上对消费品和工业品都有很大的提供能力,工业化特点是高度专业化,但本身并不能满足其所有方面的需求。

二、收入

★社会购买力—一一定时期社会各方面用于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支付能力,人们的收入水平是影响购买力最主要的因素。

(一)人均收入

人均国民收入是反映人们购买力最重要的指标,是决定市场容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品需求的构成。

当国际经营者在考虑进入某个市场时,要了解人均收入的多少和分析收入的分配情况。人均收入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该国的市场容量,收入越高,市场容量越大。如果一国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比例很高,那该国的市场容量较大,且人们需求的多数产品档次较高。

(二)个人可支配收入

指个人收入减去直接负担的各项税金之后剩余的收入。

(三)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

指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掉衣、食住等基本生活开支后剩下的那部分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变化的重要因素。这部分收入越高,人们对非生活需求品的需求就越高,能带来各种市场机会。

三、人口

(一)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1.人口与经济密不可分,人口既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消费活动的主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2.人口首先是一种生产力,是劳动力的源泉。作为生产力的人口,只是社会人口的一部分,即具有劳动

能力、生产技能并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进行生产活动的那部分人口,而不是人口的全部。

3.人口也是一种消费力,从社会总体上来说,如果人口总数不变,那么生产力水平愈高,人均消费力就越高,反之愈低。

(二)人口数量与增长速度

世界上大部分商品的需求都是与人口数量直接相关的,人口数量是决定市场容量的重要因素。在人均国民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一国的人口越多,市场就越大。按照这种理论来推论,人口增长率越高的国家,市场的前景就越好。而目前区域经济集团与企业跨国兼并都是出于要扩大市场的动机。

(三)年龄结构

年龄层次不同的人需求也是不同的。美国学者将人口划分为六个阶段:儿童(10岁以下)、青少年(10—19岁)、年轻人(20—34岁)、早期中年人(35-49岁)、晚期中年人(50-64岁)、老年人(65岁以上)。

(四)人口的密度与地理分布

人口的密度与地理分布会直接影响企业厂址的选择、土地使用、仓储方式和营销手段等。一般而言,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市场集中,容易促销,市场效益较好,但是交通的拥挤也导致准时赶赴商业约会困难。人口的密度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和其他生活方式。如美国人口密度小,住房宽敞,家俱与家用电器的尺寸就较大,日本就相反。

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居民的消费需求是有较大差别的,如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饮食和服装上的爱好是不同的,不同地区的收入差异也导致了购买力的不同。

(五)世界人口及其流动

世界人口会持续的增长,这种状况估计将一直持续到2015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城市人口。

人口迁移的数量一直在增长。国际劳工组织移民局研究发现,有两个特别活跃的移民群,一个是位于社会经济阶梯的最高层,另一个则位于最低层。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等高级人才比以前更频繁的变动工作岗位。

四、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是企业衡量目标市场潜在的消费能力和分析其经济状况的又一重要指标。物价稳定是经济稳定、财政稳定和货币稳定的集中反映。物价稳定标志着社会总需求量的基本平衡、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和市场流通的货币供应总量与市场需求的货币总量的基本相适应。

通货膨胀首先影响需求。从理论上讲,一国发生通货膨胀,人们的实际收入下降,购买力下降,需求也会下降。但从实际上看,消费者从心理上担心物价会进一步上涨,所以纷纷抢购商品,这样,通货膨胀反而刺激了需求。同时,通货膨胀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定价政策变的更为复杂化了。此外,通货膨胀率在各国间的差异,还影响到企业产品和资金的国际转移。

第三节技术环境

技术与科学的主要区别是:

★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做什么”、“怎么做”。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科学是创造技术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对于科学,技术是科学的延续,;对于技术,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一、技术与经济

在世界历史中,很多国家都是依靠技术革新带动经济起飞的,德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繁荣都与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

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由科研经费支撑水平和科研人员智慧发挥程度所决定的。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投入规模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二、技术与企业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激烈。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技术革新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西方企业已经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作为企业的首要战略。

(一)不断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投资

(二)优待研究与开发人员

(三)与其他公司合作研究

新技术还会改变市场供求,企业必须密切关注,掌握技术对本行业的影响和机会,抢先一步开拓新的生产和营销途径。此外,新技术还造成了一些难以预见的长期后果。

三、基础设施

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指该国的运输条件,能源供应,通讯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在这个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

运输条件——影响企业在该国的选址和营销策略等

通讯设施——其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企业在当地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传递

商业基础设施——如银行、保险公司、广告公司等条件越发达,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就越便利。

互联网络

电子商务

第三章国际企业的文化环境

第一节文化的概念、特征及差异

一、文化的概念

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的民族特征、风俗习惯、语言、宗教信仰、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科学技术、教育、艺术、社会结构等的总和。

二、文化的特征

(一)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文化不能遗传,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民族或群体共同享有的东西不一定属于文化的范畴。(例如一个民族典型的头发颜色和肤色就不是文化)

人类文化的习得过程和传递过程并不是机械式的,文化的习得和传递形成的积累,是个扬弃的过程,是认识和经验架购上的转变。所以,文化在通过传播媒介,实现沟通与交流的时候,既表现在认知和经验领域的扩大,又表现在认知素质的提高。

(二)文化具有强制性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文化强制有两种类型:直接文化强制和间接文化强制。

例如1:如果你穿的衣服不属于文化所允许的内容,就可能会遭到嘲笑或干预,甚至会一定程度上遭到社会的孤立,这就是直接文化强制。

例如2:如果你用英语去和你的朋友说话,绝大多数人会不知道在说什么;如果你用瑞典币去商店买东西,会被拒绝,这就是间接文化强制。

(三)文化具有适应性

任何民族的文化必须适应该民族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其中减少一个民族生存机会的非适应性习俗会被抛弃,适应性习俗会被保留下来。

文化的适应性是指对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对一种环境适应,对其他的环境不一定适应,所以我们应该从适应社会的特定环境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某一社会和民族的习俗。

(四)文化具不断变迁的

文化是人类适应客观环境的一种手段,当客观环境改变时,文化自然也会随之改变。文化的变迁是一种永恒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只能在不断变迁中获得发展和进步,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文化变迁的动力可能来自于内部,也可能来自于社会外部,有时候甚至是其他社会强加的。一般来说,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发现和发明、革命与社会制度变革、文化借用或传播以及文化移入等。其中发现和发明是一切文化变迁的根本源泉,但是他们并不必然导致文化变迁。如果对发现和发明不加理睬的时候,变迁就不会发生。

暴力推翻一个社会的统治者必然会导致这个社会的文化的剧烈变化。例如我国历史上每次改朝换代都会造成了中华文化很大的变迁。

三、文化差异

(一)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文化的进化和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民族差异产生和强化的过程;影响或制约文化进化和发展的因素,往往也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是造成文化的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因素。山川、海洋、沙漠等天然屏障阻碍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客观上为不同民族文化的个性的独立发展提供了机会。

2、文化自身的因素也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在文化自身因素中,首要的一点便是各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是各个不同的民族文化经过长期的分化和发展而形成的,它们作为一种结果和区分不同民族文化的一种主要标志,同时也是进一步再生产或再创造这种民族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成因。结果是,地理环境的不同及其隔离机制,使不同的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往往又形成了一种无形隔离机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差异。

3、各民族普遍存在的“民族优越感”或“民族中心主义”思想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因素。每个民族都习惯

于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习惯性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棒的,而别的文化都不如自己。这无形中影响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化差异。

4、语言上的障碍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共同的语言能把不同人的思想感情联系到一起,增强了民族自身的凝聚力。不同语言的人们,语言的障碍严重影响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从而也就成为造成民族之间文化差异。

(二)低语境文化与高语境文化

高语境文化的交际在很大程度上倚赖于所谈论话题的来龙去脉或交际的非词汇方面,也就是说,大多数信息中的大部分意思要靠接受方根据事情的前因后果去理解或意会。(中国和日本文化) 低语境文化则较多依赖于明确的词汇表述来交际,也就是说,大多数信息中的的大部分意思是包含在明确饿文字符号(口头或文字语言)中的。(欧美文化)

两者的差异:

1、低语境文化要求交流者将人与时间分开来,尽管有时这样做会牺牲个人关系。在组织中,人们强调的是工作关系,而不是人际关系,批评也是对事不对人。相反,高语境文化往往不把时间与人分开,批评某件事就等于某个人。因此,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往往有很强的保全面子的动机。

2、低语境文化的人通常不喜欢他们不理解或不知道的事物或人,也就是说,他们不喜欢不确定性。相反,高语境文化中的人能够较好的处理不确定性,他们善于在模糊性中找到所需的信息。

3、低语境文化的人使用非常直接的交流方式,他们总想获得大量信息并引导交流程序。例如在发生和解决人际冲突时候,人们总是要摆出大量的事实,具有一定的对抗性。相反,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使用较为间接的交流方式。例如日本文化十分强调礼貌,对他们来说,直接的交流方式可能会使人丢面子,会破坏团体的和谐。

4、在商业谈判时,低语境文化中的人趋向于线形逻辑思维,善于用理性分析。相反,高语境文化中的人在谈判时通常使用较为“模糊”的方式,善于用包括感觉和直觉在内的交流方式。

(三)文化差异的衡量指标

从1967年到1978年霍夫斯蒂特提出了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四个方面的标准:

1、个体主义与团体主义

个体主义也称为个人主义,指人们只顾及自己及他们家庭的倾向。团体主义也称为集体主义,指人们归属集团的倾向。个体主义程度高的国家鼓励个人创新,以个人成绩决定提升;团体主义程度高的国家,个人创新精神差,以资格和年龄等为提升的准绳。

2、权利差距

也成为权力距离,指社会中权力弱或无权力者相信权力的分配是不公平这一观点的程度。相信和接受的程度越高,权力差距就越大,下属对上级就有强烈的依附性,人们心中理想上司是开明的专制君主,企业多是集权型,组织结构层次多,监督人员多。在权力差距小的文化中,企业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高,下属在其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有相应的自主权。

3、不确定性的规避

是指人们在不确定的场合中感受到威胁的程度及他们试图建立避免不确定性机制的程度。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的文化中,人们对安全(职业保障)有高度民主需求,十分相信忠诚和专业知识;企业活动结构性强,有很多成文规定,企业人员缺乏冒险精神,如德国和日本等。在不确定性规避程度低的国家,人们较有冒险精神,企业鼓励员工有创造性。

4、价值观念的刚性与柔性

刚性(也称为男性度)是指一种以成功和金钱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与此相对的柔性(也称为女性度)是指以关心别人和关心生活质量的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情形。刚性大的国家,典型的如日本,人们重视收入和成就等。而柔性大的国家,如挪威,人们重视合作和友好的氛围,以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来衡量成就,工作压力小。

按以上四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分类:

个体主义程度高,权力差距小的包括美国和英国等;

个体主义程度低,权力差距大的包括哥伦比亚和新加坡等;

刚性最大的国家是日本,其次是德语区(奥地利、德国、瑞士等)和拉丁美洲国家,北欧国家刚性较小。

四、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指的是国际经营者对不同文化间存在的差异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具有跨文化意识的人有着较强的文化敏感性,即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并客观地观察,评估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包括细微的差异。

(一)缺乏跨文化意识造成的问题

1、文化偏见

缺乏跨文化意识造成的国际经营人员,一般都带有较大的文化偏见,即这些人不知不觉的接受了本民族的文化规范而对其他文化持有偏见。

民族文化优越感,民族歧视和隔阂是产生偏见的重要根源。

持有文化偏见的人总是以所谓的“自我参照标准”,即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为标准来评价或衡量处于不同文化中人的行为或事务。

2、文化冲击

缺乏跨文化意识会给国际经营者造成所谓的文化冲击,也称为文化休克。指的是当一个人第一次来到一个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中长期工作和生活时所产生的高度的紧张焦虑和不适应,最严重的时候回导致一个人的精神崩溃。

文化冲击的具体症状:想家、厌倦、烦躁、不愿与东道国人员交际、对东道国人员有敌意、失去工作的能力、生病等。

文化冲击经历几个阶段:蜜月阶段--烦躁和敌视阶段--逐渐适应阶段--双重文化阶段。

(二)如何增强跨文化意识

1、接受有关文化差异方面的培训。了解东道国的文化常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2、在实践中学习。了解不同文化,其知识领域分为事实性知识和解释性知识,前者可以在书本和培训中获得,后者则需要在实践中漫漫体会和领悟,努力培养自己的文化移情能力,即设身处地地去认识和理解处于不同文化的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能力。

第二节语言

一、口头语言

(一)注意语体变化DD

语言大多有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之分。使用哪种语体主要取决于三种因素:环境或情景、话题或谈话内容以及谈话者。

在谈判桌上、会议上、在正式招待会或宴会上,语体一般较为正式;而在非正式场合,语体则可随便些。讨论或谈论重要话题时,语体一般较正式,反之较为随便。

谈话者双方的关系与地位情况也决定了双方应采用的语体。

外语水平不高的人最好使用在教科书上学过的规范语言,如果滥用会弄巧成拙。

(二)恰当运用外交语言

外交语言是一种非常严密的语言,它具有很强的规范性。

在商务谈判中适当运用外交语言,有利于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使自己争取主动等。

典型的外交语言:“有待研究”、“可以转达贵方要求”、“此事可以考虑”、“很荣幸能与您共同洽谈该项目”。

但滥用外交辞令也会适得其反。

商务谈判人员应着重学习外交语言的严密性和审慎性,提高自己在谈判中准确传达信息的能力。

(三)使用谦虚辞令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在国际商务交往中,如果我们在一些场合和事情上不必要地讲谦虚或过分的谦虚,反而会导致不良后果。

(四)注意同一种语言的国别或地区差异

世界上有好几种语言是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或母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区)里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差异。

(五)注意口译质量

国际商务谈判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有政治和法律问题,也有各种专业问题。这就要求翻译人员不仅要懂外语更要掌握专业领域的词汇。

翻译工作以忠实原意为第一宗旨,翻译人员不要在翻译中插入自己的思想和评论。

翻译过程中尽量使用朴实和简单的词句,不用或少用成语典故。

二、文字语言

(一)商品牌名

给商品取个好名字十分重要。牌名和商标一起形成商品的形象。一个好的牌名能加深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对扩大销售量有重要的意义。

在汉语中好听的名字翻译成其他语言是不一定好听。例如“白象”

西方一些跨国公司在将同样的产品推向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时常时,有时使用不同的牌名,以符合当地人的品位和习惯。

(二)产品文字说明

产品的文字说明是对产品的特点功能和用法等的解释和说明,是沟通厂家和用户的桥梁和纽带,是用户购买和使用产品的向导。出口产品的文字说明一般用外文,而且一般是由中午说明翻译过来的。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1、注意文字的准确性

2、不要夸大其辞

3、注意东道国对进口商品所用文字的有关规定

三、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也被称为“身体语言”或“人体语言”,主要有手势、面部表情(包括眼光接触)、身体姿势、交谈距离、步态等。体态语言能够有效的传达人的情感状态,并对口头传达的信息作出补充和解释,能够调整谈话的速度和措辞等。因此。国际商务人员在跨文化交流时,要了解体态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一)体态语言的特点

1、具有强大的传播效应及表现力

2、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隐藏性

3、具有简洁性和深刻性

4、具有含糊性而后多意性

(二)体态语言的差异

由于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语言习惯又是民族文化的体现物,因而不同民族的手势语言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各民族在使用手势的频率上也有很大差异。

第三节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处于文化深层的东西,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进而也影响着企业所从事的经营及其它活动。

不了解和不重视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会给企业招致损失。

宗教直接影响人们的观念和态度。如伊斯兰教认为,财富是真主所赐,不是人追求的最终目的,只是用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宗教教义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模式。如印度教徒不吃牛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宗教分裂甚至会给企业广告带来困难。如在荷兰,天主教和基督教各有自己的政党和报纸,企业要想打入这个市场,就得打两份广告。

研究国际经营战略的学者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宗教单一性或多样性是分析该国或该地区政治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四节观念

一、时间观念

时间是任何一项研究必不可少的参数,人们对时间的分割和利用,与他们对时间的看法紧密相连。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对时间的观念是不同的。

二、审美观念

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受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制约,并带有强烈的民族性。

从企业经营角度讲,审美涉及到花卉、色彩、产品设计和造型等。

三、质量观念

着重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或胜的法宝。

四、消费观念

一个民族的消费观念决定着该民族的消费行为和方式。

即使在同一文化中的人们也存在着消费观念和行为上的差异。

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是与人们所处文化中的风俗习惯相联系的。

消费观念和行为还与人们的时间观念相联系。

第五节教育及社会结构

一、教育

东道国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企业的营销调研。首先,企业调研人员难以与被调查者进行信息沟通,具体表现包括问卷的回收率低,或者因答卷人文字理解能力差异导致答非所问等。其次,企业难以在东道国找到

合格的调研人员或调研机构。再次,在教育普及程度较低的国家,信息资料往往不全,缺乏系统整理,难以为调研人员所用。

文化程度也会影响广告媒介选择。

企业在拟定产品的标签或说明时同样要考虑当地消费者的文化水平。

一国的教育普及程度还是国际企业市场细分的标准之一。

教育结构主要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才结构,这决定了不同的管理方式

二、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也称为社会组织,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发生关系的方式,它确定了人们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及人们的权责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之一。

(一)亲属关系

亲属关系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家庭主要分为核心家庭和扩展家庭。

欧美家庭规模比较小,是核心家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家庭规模较大,是扩展家庭。

家庭规模对产品的需求产生直接影响。家庭的决策结构也对企业的营销有很大影响。

国际经营人员还要研究家庭生命周期。一个家庭处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需要和兴趣,而且随着家庭周期的变化,家庭成员的购买角色,家庭的决策结构也会有所改变。

(二)社会群体

★社会阶层

★年龄群体

★性别群体

★共同利益群体

第四章国际企业的政治和法律环境

第一节东道国政治环境

国际企业面临的政治环境,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整个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从狭义来说,是指东道国(企业目标市场国)的政治环境。本章讲述的是狭义上的概念。

一、东道国基本政治状况

(一)政治体制

指一个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

政体分为代议制和集权制,代议制又分为共和国制和君主立宪制,集权制分为绝对君主制和独裁制。

在实行代议制的国家,一般来说政策、法规的透明度较高,政策的稳定性较好,而在集权制国家,则相反。

(二)政党体制

政党体制大致分为两党制(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多党制(意大利和法国)和一党制(墨西哥)。

国际经营人员之所以要注意东道国的政党体制,是因为各个党派都可能不同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或者说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哲学思想是决定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该国经济中担任任何角色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政党的纲领不同,他们之间的交替对外国企业的商务活动的影响往往比对本国企业的影响要大的多。

(三)政治的安定性

一国的政治安定性对该国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关系甚大。国际企业最关系的是东道国的政策是否会明确、合理且长期保持不变。

(四)经济民族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代表的一股新的经济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国际企业经营活动的一大障碍。

二、东道国政府

(一)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也是经济活动的规范者。

1、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高低,往往受意识形态支配。一般是,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要以国家参与程度高,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参与程度高。

国际企业关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第一,在政府参与程度较高的东道国,国际企业有时可能无法涉足某一行业,因为政府已经垄断了该行业的生产与经营;第二,参与程度较高的政府可能成为国际企

业在该国市场上最大甚至是唯一买主,这会大大降低国际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

2、政府是经济法规的制定者。政府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影响国际企业采用的定价方式和信贷手段等。况且,东道国政府可能还会利用法规来直接、具体地规定外来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等,进而限制企业营销组合中产品、定价、分销渠道和促销等因素的运用。

(二)政府行为的目标

东道国政府对国际企业的经营活动既有鼓励又有限制。不同时期、不同政治和经济形势下,政府的态度和政策都可能有所不用,为了趋利避害,国际经营者应该了解东道国政府的行为目标。

政府行为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自身的利益(往往被称为国家利益)。

(三)政府机构的清廉与效率

腐败行为和官僚作用会直接损害国际企业的应得利益,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影响竞争的公平性。而这一切又最终导致对东道国政府和公众利益的顺还,妨碍东道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妨碍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竞争。国际经营人员要认真分析东道国政府机构人员的清廉与工作效率情况,将其作为评估东道国政治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政治风险

指国际企业在东道国进行生产和营销活动时,因东道国政府采取政治敢于而面临的风险。它包括四个要素:

1、不连续性----企业经营环境的突变

2、不确定性----难以预测的变化

3、政治力量----整个社会中的权力和权威关系

4、经营冲击----显著影响企业利润或其他目标的潜在力量

政治风险和政治不稳定性(政治不稳定性是环境的一个特征,而风险则指不稳定性对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程度)。

(一)没收、征用和国有化(最严重的政治风险)

没收——东道国政府将外国企业的投资无偿地强行收归已用

征用——东道国政府强行将外国企业的财产收归国有,但给予一定形式的补偿(征用通常是非自愿的,且补偿金额往往是投资总额的一部分)

国有化——东道国政府将企业的资产收归国有,由政府接管

★前两者是东道国政府强迫外国企业交出其资产,但不一定由政府接管,而可能由该国的私人企业接管;后者则是指东道国政府强迫外国企业交出资产后由政府接管。

东道国政府夺回外国企业资产的动机往往是,认为由本国政府或国民掌握某些行业的所有权,能更好的实现国家目标,更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没收、征用或国有化是最为简捷的手段。这种行为也有可能出于强烈的民族情绪,认为外国企业掠夺了本国资源或剥削了本国人民。

(二)本国化

指东道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迫使外国企业在某些方面放松控制,把权力转移到本国国民的手中的过程。

实际上,本国化是一种逐渐控制外来投资的过程,最终结果与征用或国有化并无多大差别,只是不像征用或国有化那样突然和激烈。

(三)外汇管制

指一国政府通过法律、法令和条例等形式授权有关金融机构,对境内外汇资金的收付、买卖、借贷和转移,以及本国货币对外汇率所实行的干预和控制措施。

★实施外汇管制的主要原因:

外汇短缺,为防止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维护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

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外汇管理在两个方面影响国际企业:一是企业的利润和资本不能自由地汇出东道国;二是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机器设备、零部件以及其他物品不能自由出口,因为东道国政府限制企业自由买进外汇。

根据外汇管理的内容和程度,目前我们可将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种类型:

1、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

2、实行部分外汇管理的国家和地区

3、放松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

(四)进口限制

指东道国政府所采取的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进口限制的手段分为:关税和非关税,即所谓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限制异国政府为保持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对进口的外国商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从而提高其成本,削弱其竞争能力,达到阻止或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目的。

非关税壁垒——除关税以外的一切经济的、技术的、商业的、法律和行政上的各种直接或间接限制进口措施,如进口许可证制度、复杂的海关手续和严格的技术标准等。

(五)税收管制

一些国家常常通过对外国企业征收额外的或非常规的税收来达到控制外来投资的目的。对国际企业不利的税收可能会使企业的利润大减。

(六)价格管制

不少国家的政府在国内市场上对部分商品实行价格管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保障公众的基本生活。但价格管理直接干预了企业的定价决策。从产品角度来看,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最容易受到政府的控制;从时间角度来看,政府在通货膨胀较快时最可能采取价格管制措施。

(七)劳动力使用限制

一些国家的工会组织对政府的影响力很大,他们能让政府制定法规来限制企业的人事政策和经营活动,如不得随意解雇工人,不许关闭工厂等,以确保企业员工及东道国的利益不受损害。

四、政治风险的评估D

(一)一般评估方法

1、实地考察法

指由企业的一位或多位高层管理人员到目标市场国进行实地考察。

短时间实地考察的效果可能会很肤浅,对东道国的经营环境信息的掌握是有限的,有时可能根本没有掌握东道国环境中不利的一面。

2、专家咨询法

指依赖企业外部的有关专家和专业咨询人员,如外交人员、有经验的学者等,通过他们了解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及其它经营环境情况。

成本较高,只有少数大企业才有力量从事这项工作。大多数中、小企业和机构只能更多地依靠企业外部的专家或专业机构来获取有关信息。

3、德尔菲法

该技术是将对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做成了问卷,通过几轮函询,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预测领导小组对专家们的每一轮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位专家,供他们分析研究,提出新的见解。这样经过几轮反复,专家们的意见渐渐趋于一致,结论的可靠性也越来越大。专家人数一般以10到50人为宜。

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匿名性,利用上一轮预测结果沟通情况,预测结果的统计特性。

4、数量分析方法

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评估政治风险,他们具有几个共同特点:

★重视建立模型。

★重视要达到的目标和拟定衡量效果的方法。

★尽量把有关变量,至少把那些最重要的变量列入模式当中。

★把模式的变量用数学术语表示出来,便于进行数学上的简化,便于用数量替代符号来进行计算。

★尽可能的使问题中的变量用数据来表现。

★尽量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补充数据,从而使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数学计算变得切实可行。

(二)政治敏感度分析

1、公司外部因素

★东道国自身的政治情况

★公司母国与东道国的关系

★公司经营的规模及地点

★公司的可见性

★公司的产品和所在行业

政治敏感度高的产品不一定就不适合在国外营销。如果该产品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或有利于东道国政府行为目标的实现,则政治敏感度无疑是一种政治保护。相反,如果该产品在当地市场需求无多裨益,即使是非政治敏感性产品,也不会受到欢迎。

2、公司内部因素

★公司的行为

★公司对东道国的贡献

★经营的当地化

★子公司对母公司的依赖性

第二节东道国及国际法律环境

一、东道国法规与企业经营

(一)法律制度

现行的法律体系分为:普通法系和成文法系。

普通法系,也称为习惯法、英美法、不成文法,是指以英美两国为代表并包括受其法律传统影响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其特征是:(1)采用判例法,实行“先例约束力”原则。倘若没有判例或法令,则由法官自行裁定。(2)重视程序法。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埃及以及英国殖民地系统的国家和地区均采用普通法系。

成文法系又称为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各国及受其影响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其特征是:(1)强调法律条文而不是依赖判例,它在结构上强调系统化、逻辑化和法典化;(2)法律的实施虽以法律条文为依据,但由法官加以引证与解释(法律享有很大的对法律的解释权)。成文法系旨在制定针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的法律条文,以适应很多不同的事实和情况,因此这种法律条文必然是比较笼统或具有弹性的。以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为代表。

伊斯兰法系代表了另一个主要的法律体系,世界上由27个国家采用这种法系,但该法系在一定程度上掺杂了成文法和普通法。

(二)东道国法规对经营决策的影响

1、对产品决策的影响

企业国际经营中的产品决策,必然会受到各国法律的影响。

首先,在设计产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时,必须注意各国在安全性能、纯度、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在产品包装、标签、牌号、商标保证和服务等方面,国际企业也必须了解东道国的特殊要求。

2、对定价决策的影响

许多国家采取控制物价的做法,但各国在控制的范围上大小不同。发展中国家对物价控制较为严格,而发达国家一般鼓励企业在定价方面进行自由竞争。

一个国家的税法也可能影响企业的定价。税法虽然不是定价的法律,但货物税和增值税制度却对企业的定价策略有很大影响。

3、对分销渠道决策的影响

在企业营销组织中,分销渠道决策受法律影响影响的程度最小。根据不同市场可供利用的条件,企业可以较为自由的选择分销渠道,但是企业不能选择不适用于当地市场的销售方式和渠道。如法国政府曾经有一项特别法令,禁止挨家挨户推销的方式。

4、对促销决策的影响

管理广告的法规涉及广告的多个方面:首先是广告的内容及其真实性。其次是对某些产品的广告实行限制。第三是广告媒介进行某种形式的限制。

二、国际经济法与企业经营

(一)国际私法

又称为法律冲突法、法律适用法或国际民法,它是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规范的总称。国际私法指出具体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适用哪一国的实体法,选定哪一国的法律程序作为解决纠纷的准绳。

(二)解决争议的途径

1、协商

指在纠纷发生后,由当事人双方进行有好磋商,双方都作一定的让步,在彼此都认为可以接受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的前提是让步的范围和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2、调解

指有第三者从中调停,促进双方当事人和解。调解可以在交付仲裁前进行,也可以在仲裁过程中交叉进行。通过调解达成和解后,既可不再求助于仲裁。

3、仲裁

也称为公断,是指双方当事人资源将他们之间发生的争议提交给双方都同意的第三者进行裁决,以求争议的解决。

仲裁的重要原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即双方当事人通过所签的合同中的仲裁条约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可以自行约定或选择仲裁事项、仲裁机构、仲裁正粗、仲裁地点等。

4、诉讼

若双方不能通过以上手段解决问题事后,可通过诉讼解决纠纷。

一般来说,国际企业在国际环境中较好的纠纷解决方式是协商、调解和仲裁,诉讼是最后不得已的最后选择,在海外诉讼尤其如此。原因是:不管国际企业有多么充分的理由,对东道国的企业诉诸法律总会影响自身声誉或提高自己的政治风险;诉讼有时间成本,容易造成积压和交易的中断;费用高;在海外法院诉讼可能会后到不公正的待遇;有时景观赢得官司,但可能难于受到所判的罚款。

(三)国际公约和条约

(四)国际贸易惯例

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国际间通用的习惯做法和规则。它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为了统一各种贸易惯例,有些国际组织把某些国际惯例加以整理、编撰,使之成文化、统一化,成为固定的规则。

第五章国际企业战略管理

第一节战略的特征与层次

一、战略的定义

在管理学上,企业战略是计划的一种,但与普通的计划不同,一般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或者说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基础上,为实现企业长期经营目标所制定的影响全局的谋划和规划。

在日趋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为了企业的发展,管理者必须首先考虑如何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的方向和计划。

二、国际企业战略的特征D

(一)对抗性

国际企业的战略常常是针对其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对手而制定的。企业制定战略就是以直接改变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实力来实现竞争优势而进行的规划活动。

(二)长期性

战略实质上就是企业的一种长期计划,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重点和资源分配方案,为企业的未来设计蓝图。所以战略对企业的影响是长期的。

战略的效益常常不能在短期内实现。

(三)全局性

战略所规定的是企业的总体行动,它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

(四)风险性

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来说常常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难免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困难。国际企业面临环境更为复杂和动荡,因而其战略的风险性可能比国内企业更高。

三、国际企业战略的层次

(一)公司级战略

公司级战略是以整个企业的发展为出发点,主要考虑企业的业务种类和范围、不同的业务比例以及对资源的需求、不同业务间的相互辅助协调关系等等。作为最高层次的战略,公司级战略是由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来制定的。

(二)业务级战略

又称为事业级战略,是把公司级战略具体化,以单一业务或产品系列的运作及其竞争状况为对象,在相关的产品和市场领域中确定需求对象、资源配置以及营销安排等。

业务级战略的重点是改进一个战略业务单位在它所从事的行业中,或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中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地位,因此这类战略也被称为竞争战略。

(三)职能级战略

职能级战略则与企业具体如何运作有关,主要是确定各个职能领域的近期经营目标。职能级战略是多方面的,如市场营销、生产战略等,其主要功用是支持企业完成既定的公司级和业务级战略。也可以说,企业职能级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从战略实施角度来说,企业战略只有在被各个职能部门充分研究并制定出职能战略之后,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四)三个层次战略的比较

三个层次战略各有不同的特征,他们三者一起构成了企业战略体系,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每一个战略层次构成了其他战略层次赖以发挥作用的环境,任何一个层次的失误都会导致企业战略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二节企业的成长战略

成长战略(也称为增长战略、进攻战略、发展战略、扩张战略)是指企业扩大原有主要经营领域的规模,或向新的经营领域开拓的战略,其核心是通过企业竞争优势谋求企业发展与壮大。成长战略包括集中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

一、集中战略D

也称为市场渗透战略,指的是企业将其资源集中与某种技术、生产某种产品并推向某个市场,充分发挥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

(1)优点是:企业能够集中精力研究某种特定的技术、特定的市场和用户以及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情况,以赢得某种竞争优势;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追加的资源较少;业务上的高度集中带来了管理上的方便,经营效果也易于评估。

(2)缺点是:由于企业将其全部力量集中与某个市场层面的某种产品(或服务),当这种产品(或服务)因技术革新或替代品出现等因素而需求下降时,企业将面临很大的威胁。这对那些需求变化快、技术变革迅速的行业来说,问题尤为突出。

二、市场开发战略D

使用市场开发战略的企业通过开发新用户、新市场、扩大现有的产品的销售量,使企业获得发展。

三、产品开发战略

指通过现有的销售渠道,对原有的用户提供与产品有关的新品种或对原产品做较大的实质性改进。

企业开发的产品可以是全新产品,即产品的性能技术等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创造性产品;也可以是更新换代产品,即部分采取新原理、新元件、新技术而开发的产品;还可以是改进型的新产品,即在原产品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功能、规格和式样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新产品。

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可结合起来运用,即增加产品的新品种,又增加新的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层面。新市场的开发、产品新功能和新用途的开发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这两个战略又可以看作是集中型经营战略的一种发展和补充,三者都属于耗费代价和风险对较小的经营战略。

四、一体化战略

指的是一个主体企业通过兼并或其他手段获得相关的企业并形成一个企业集团,一般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指的是把在生产—营销链上处于同一阶段的单位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集团。好处在于容易打进新市场,减少竞争对手,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善规模经济,更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从而使企业得到较快的发展,被兼并或收买的企业则可以得到主体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与主体企业共享利益,从而也能获得较快发展。缺点是企业要承担在更大规模经营的风险;会使行业内的竞争消失,从而引起政府对垄断的干预。

纵向一体化战略是一个企业兼并或收买其他产品用户或原材料供应企业,或自行向这些领域扩展。

如果一家服装企业兼并或收购一家纺织品生产企业,就是后向一体化;如果服装企业兼并或收买一家服装商店,这就属于前向于一体化。

后向一体化战略可提高原材料功用在数量、质量、期限上的保证程度,从而有利于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在供应商较少、竞争对手较多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前向一体化有利于保证需求量的稳定进而保证生产系统的稳定和增加盈利,特别是在企业产品原来的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时,采取前向一体化战略显得更有吸引力。纵向一体化经营战略的主要缺点是管理工作更为复杂,前后向产品的相互关联会牵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

五、多元化战略D

多元化也称为多角化、多样化经营,是指企业通过兼并或自身开发的方式,扩大其技术、产品和服务项目的范围或领域,使得企业获得发展。

(一)相关多元化

也称为同心型多元化,指的是企业所扩大的经营业务与原有的业务在产品、技术、市场或原料上是有关联的。

企业运用这种战略,既能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它所经营的业务在生产技术和营销等方面的同一性,又能把经营风险分散到多种不同但有关联的业务中去。此种方式开发成本较低,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容易形成产品系列,因而是规模不大的企业优先选择的战略途径。但它分散风险的能力依然不是很大,若出现行业衰退的情况,企业将面临很大风险。

(二)非相关多元化

也称为集成型多元化,指的是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中所开拓的业务与原来的产品、技术和市场都没有直接的联系。

采取此战略的企业,多是出自财务、资金方面的动机。它或是发现某种业务有很大的盈余潜力;或是使企业各项业务在资金积累和资金投入在时间上能相互平衡;也有的因为现有业务趋于衰落,需开辟新的业务。

自考00144企业管理概论

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1、企业: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 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2、企业的类型: A: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分:①公有制企业、②非公有制企业 B:按企业所属行业分:①农业企业、②工业企业、③商业企业等 C: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分:①劳动密集型企业、②资金密集型企业、 ③技术密集型企业、④知识密集型企业。 D:按企业规模分:①大型企业、②中型企业、③小型企业 E:按企业组织形式分:①简单综合性企业、②简单专业化企业、③多元专业化企业、 ④跨行业综合性企业。 F:按市场类型分:①商品市场、②金融市场、③技术市场 G:按企业运用的主体技术分:①传统技术企业、②高新技术企业 3、企业集团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①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企业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 ②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一般分文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 ③多渠道影响和控制成员企业,以资产联结为主。 分类:产品辐射型、多元复合型、项目成套型、经营服务型、出口导向型。 4、企业经营方式:是指处理企业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经济关系的方式,亦称企业资产经 营形式。就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而言,经营方式就是指通过规范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责、权、利关系所确立的企业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制形式。 5、企业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两权分离是企业经营方式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 两权分离的根本原因:①是企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复杂化; ②是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及其股权的分散化。 第二章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 1、企业管理的二重性:①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一般职能; ②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特殊职能。 2、企业管理的职能: A基本职能:①一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职能);②特殊职能(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 B具体职能:①计划、②组织、③用人、④指挥、⑤控制 3、企业管理的任务: ①、必须始终把经济取得的成就放在首位; ②、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取得成就; ③、履行社会责任。 4、企业管理的内容: A纵向看:①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管理(高层管理); ②专业管理(中层管理); ③作业管理(基层管理)。 B横向看:①技术开发管理、②生产管理、③物资供应管理、④市场营销管理、 ⑤财务管理、⑥人力资源管理等。 5、企业管理的方法论基础:①系统论、②信息论、③控制论 6、企业管理的一般方法: ①按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分:①行政方法、②经济方法、 ③法律方法、④教育方法 ②按照时代特点分:①传统方法;②现代方法 ③按照研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分:①定性分析;②定量分析方法。 7、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①人本化、②整体化、③战略化、④网络化

自考国际企业管理2022年10月真题_1

自考国际企业管理2022年10月真题 自考国际企业管理2022年10月真题 1.[单选题] 知识在企业内部的转移要比在不同企业间的转移( ) A.容易得多 B.困难得多 C.难易相当 D.无本质不同 2.[单选题] 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正式成立的时间是( ) A.1944年7月1日 B.1945年12月27日 C.1948年1月1日 D.1944年12月27日 3.[单选题] 从企业营销的角度来看,经济因素中最主要的环境力量是( ) A.人均收入 B.个人收入 C.经济发展阶段 D.社会购买力 4.[单选题] 造成文化差异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因素是( ) A.自然地理环境

B.文化本身的因素 C.“民族优越感”思想 D.语言上的障碍 5.[单选题] 价值观念的哪个方面,指的是一种以成功、金钱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情形( ) A.刚性 B.柔性 C.个体主义 D.团体主义 6.[单选题] 下面哪个节日是基督教的节日( ) A.圣诞节 B.宰牲节 C.斋月 D.逾越节 7.[单选题]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现行法律制度大致可以分为( ) A.习惯法和英美法 B.英美法和不成文法 C.普通法系和成文法系 D.习惯法和不成文法 8.[单选题] 一家服装生产企业兼并或收购另一家服装企业,说明该家企业实行的是( ) A.集中战略

B.纵向一体化战略 C.温和一体化战略 D.横向一体化战略 9.[单选题] 市场增长率高但相对市场占有率低的业务是( ) A.明星业务 B.问号业务 C.成熟业务 D.瘦狗业务 10.[单选题] 小张和小刘是大学时的好朋友,毕业后到不同的公司工作。周末朋友相聚,两人对各自公司的集权情况各抒己见,你认为他们说的不正确的是( ) A.小张说,他所在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只有日常业务的决策权,很多决策都必须请示领导后才能行动,因此本公司的集权程度比较高 B.小刘说,他所在公司的科长在做决策前要向领导提交一份报告,决策后只要让上级部门备案就可以了,所以集权程度比较低 C.小张说,同部门、同层次的科长,自己所在公司的科长的审批权为 1 000 元,小刘所在公司的科长审批权为 2 000 元,因此,小刘的公司的分权程度更高一些 D.小刘说,最近本公司新换了总经理,要实行基层部门的独立经营,因此,本公司的集权程度会降低 11.[单选题] 混合结构最大的缺陷是( ) A.减少了企业的灵活性

(整理)年10月全国自考《国际企业管理:00148》试题和答案.

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企业管理》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148)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从理论上讲,招聘和开发国际企业管理人员最有效的策略是 A.管理人员国际化 B.管理人员当地化, C.管理人员民族化 D.管理人员母国化 2.在多数西方跨国公司中,被派遣到国外工作的管理人员的收入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基本工资、国外工作奖金和 A. 国外工作津贴 B.国外住房津贴 C国外税务津贴 D.国外教育津贴 3.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称为 A.实收资本 B.净资本 C.净营运资本 D.毛营运资本 4.一般来说,若净受险资产小于零,且职能货币出现升值,则会产生 A.经营收益 B.经营损失 C.折算收益 D.折算损失 5.居住国(国籍国)政府在本国税法规定的限度内,允许本国居民(公民)用已在境外向有关国家缴纳的同类税收,部分或全部从本国应缴纳税额中扣除,这种避免双重征税的方法是 A.免税法 B.抵免法 C. 扣除法 D.单边法 6.下列属于准时生产制组成部分的是 A.看板管理 B.人事管理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1 管理的产生和必要性 一.管理的产生 1管理产生于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的协调 2 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二.管理的必要性 1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活动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 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3 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 1.2 简述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 协调活动的过程。二.管理的特征 1 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 2 管理活动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 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 1.3 管理的含义有哪些 1 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 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 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4 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5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1.4 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1 计划(首要职能,是基础和依据) 2 组织 3 领导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和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4 控制 1.5 简述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共同衡量 效率是投入和产出的比值;效果是目标达成度 1.6 简述管理者的概念和分类? 一.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组织活动中形式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同自己共同完成组织目标的人。 二.管理者的分类 1 按所处层次的不同: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2按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专业管理者、综合管理者 1.7 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 1 人际关系角色 2 信息传递角色 3 决策制定角色 1.8 建设管理者的技能? 1 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2 人际技能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2023年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4

2023年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 考)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 1. 【单选题】某些化妆品的包装盒附一些小赠品,这种包装策略属于()。 A.统一包装策略 B.配套包装策略 C.附赠包装策略 D.再使用包装策略 正确答案:C 2. 【单选题】下列采用大陆法系的国家是()。 A.美国 B.澳大利亚 C.英国 D.西班牙 正确答案:D

3. 【单选题】下列国家和地区中,属于避税港的是()。 A.法国 B.委瑞拉 C.葡萄牙 D.巴哈马 正确答案:D 4. 【问答题】试述威尔斯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分析。 正确答案: 第一,保护出口市场。由于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纷纷设置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产品。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绕开贸易壁垒,保护在国外的出口市场。 第二,突破配额限制。发展中国家为保持和扩大国外市场,打进发达国家市场,日益倾向于通过直接投资手段突破发达国家的进口配额限制, 这实际上是保护出口市场的延伸。同时,发展中国家企业也在注重向不受配额限制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第三,谋求低成本。寻求更低的成本成为促使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只有借此才能保持和加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一些工业化进程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努力寻求比本国工资水平更低的劳动力, 以低成本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劳动力成本也构成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之一。此外,一些对外投资投在目标市场国或第三国, 也是谋求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运输成本。

第四,种族纽带。种族纽带对发展中国家作出到其他国家参与生产活动的决策有重大影响,扩大的海外华人社区和印度社区推动了这种业已导致投资的出口活动。 实际上,分散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同一种族的关联性往往导致对外直接投资。首先,海外侨胞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可靠信息,并提出投资倡议, 这要比企业自己到国外调研的成本低得多。 其次,发展中国家往往选择当地同一种族的人作为合伙人。再次,许多家族企业常派家族成员到国外作为公司代表,并参与公司决策。总之,东方民族尤其是华人,更多倾向于种族纽带,而拉美的大多数西班牙裔家族内部因缺乏相互信任使这种作用减弱。 第五,分散资产。一些发展中国家国内政局不稳定,社会动荡,一些公司为避免资产损失,常寻找机会分散资产,造成国内资本外流。第 六,其他动因,如母国、东道国政府或国际机构的倡议和帮助,某些企业主为亲友寻找职业,在国外为公司培训人才等。 5. 【单选题】当一个国家经济上基本依赖原料资源和农产品,对工业品的需求极为有限时,这个国家处于()。 A.传统社会阶段 B.起飞前准备阶段 C.起飞阶段 D.走向成熟阶段 正确答案:A 6. 【单选题】国际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中,外汇波动对现行商务活动的短期现金流量的影响是()。A.经营风险

国际企业管理重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国际企业现象(重点) 一、国际商务:是指跨越国界的各种商业活动,包括商品、劳务、资本等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的国际传递。(二)国际商务形式1、国际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2、国际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间接投资二、国际企业对国际商务产生的影响 产业内贸易增加,服务贸易地位提高,公司内部贸易增加,直接投资迅猛增长 三、国际企业与跨国公司(重点) (一)国际企业定义包括国内企业跨国公司 (二)跨国公司定义标准结构性标准(跨国的程度,所有权,组织结构)经营业绩标准(四分之一是国外产值)行为特性标准(决策者要有全球化的眼光) (三)跨国公司核心三要素 1、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 2、有一个中央决策系统 3、内部资源共享,责任共担 (四)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重点) 1.母公司 2.分公司(不是独立的) 3.子公司(独立法律实体) 4.避税地公司(有独立的经营权) 5.控股公司(纯粹控股,混合控股:有股权也参与经营活动) 2.母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三者的联系 ①母公司与子公司是并列的,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有自己的章程。 ②子公司的法律体经营权的独立性是有限的,还是受母公司控制的 ③母公司与分公司,分公司附属于母公司,是母公司的一个派属机构,没有独立法人实体 ④母公司对经营实体有控制权 (五)跨国公司是一家公司吗?跨国公司是若干家分布在全球 不同区域的公司联合而成的企业群体。 跨国公司是若干家分布在全球不同区域的公司联合而成的企业群体。 四、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理解) 保护自己,免受国内商业周期和不确定性之累 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打开世界市场 对日趋激烈的国外竞争做出反应 降低成本 通过到国外市场的内部去生产,绕过关税壁垒 期望利用技术直接制造产品,而不是允许别人使用这种技术去生产产品 五、国际企业发展的类型(重点) 1、从决策角度分地球中心说民族中心多元中心全球中心 2、从经营的角度分资源型制造型服务型 3、从企业结构角度分水平型垂直型混合型 六、国际企业的发展阶段(记) 间接的或被动的进出口阶段 直接的或主动的进出口阶段 设立海外代理机构阶段 成熟的多国导向型阶段 七.国际企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战略的全球化,企业规模大型化,企业组织股权化 八.国际企业经营管理特点(了解):战略性管理,群体性管理,跨越性管理 九、有效的国际经营管理:国际性思考, 管理的趋同性和差异性, 比较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 一.国际贸易理论

2020年自考《企业管理概论》讲义第四章

第四章战略选择 第一节企业战略体系 一、企业战略层次 企业战略体系一般由公司战略、一般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三个层次的战略组成。 (一)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又称总体战略(识),是企业第一层次的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是对企业全局的长远性谋划。 (二)一般竞争战略(识) 一般竞争战略,又称经营战略、事业部或子公司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争取比竞争对手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作出的长远性谋划与方略。 (三)职能战略 职能战略(识),又称分战略或职能层战略,是企业第三层次的战略,是指企业按不同的专业职能对公司战略和一般竞争战略进行落实的具体化战略。 职能战略的特点(领): 1.从属性 2.单一性或专业性 3.针对性 企业职能战略与公司战略的区别(简): (1)期限短。职能(部门)战略,是企业内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用于确定和协调企业短期的经营活动,期限较短,一般在一年左右。 (2)具体性强。公司战略为企业指出一般性的战略方向,而职能战略则为负责完成年度目标的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他们知道如何实现年度目标。 (3)职权与参与不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企业的长期目标和公司战略。在公司授权下,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年度目标和部门分战略,职能战略应在研究开发、生产作业、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中制定。 二、企业战略类型 (一)公司战略类型 公司战略按发展态势的不同,一般分为成长型、稳定型和紧缩型三种战略。 1.成长型战略 成长型战略(识)也叫增长型战略。当企业生产的产品近期和远期需求量都很大,竞争又不激烈或竞争对手少且竞争对手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企业可考虑选择这一战略,追求企业成长壮大,资本增值,多种经营,分散风险。 常见的成长型战略类型有(领): (1)一体化战略。 (2)多元化战略。 (3)战略联盟。 (4)并购战略。 2.稳定型战略(识) “稳中待进”和“稳中待退”的稳定型战略。 常见的稳定型战略类型有: (1)无增长战略,又称无变化战略。 (2)维持利润战略。 (3)暂停战略。 (4)谨慎实施战略。

全国自考(国际企业管理)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国际企业管理)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简答题 6. 论述题7. 计算题 单项选择题 1.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业务模式中,消除了对出口的偏见,强调用各种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公司类型是( ) A.出口型公司 B.多国公司 C.跨国公司 D.国际公司 正确答案:D 解析:内向型公司、出口型公司、国际公司、多国公司、跨国公司这五类公司是根据公司的管理结构的演变及其在国外销售额增长情况划分的。国际公司消除了对出口的偏见,强调用各种战略打人国际市场。 2.下列国家属于团体主义程度高的是( ) A.美国 B.巴基斯坦 C.澳大利亚 D.丹麦 正确答案:B 解析:团体主义程度高的国家,如巴基斯坦和南美的~些国家,个人创新精神差,多以资格、年龄等为提升的准绳, 3.狭义的国际经营政治环境指( ) A.国际政治体系 B.东道国的市场环境 C.整个国际政治格局 D.东道国的政治环境 正确答案:D 解析:国际企业面临的政治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际经营政治环境指的是整个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而狭义的国际经营政治环境则主要是指东道国(企业目标市场国)的政治环境。 4.下列国家属于普通法系的是( ) A.法国 B.西班牙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C 解析: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现行法律制度,大致可分为普通法系和成文法系两个体系。采用普通法系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埃及以及英国殖民地系统的国家和地区。法国、德国、西班牙是成文法系的主要代表。 5.世贸组织的日常办理机构是( ) A.总理事会 B.理事会 C.委员会 D.秘书处 正确答案:D 解析:秘书处为世贸组织的日常办理机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由部长会议任命的总干事领导。 6.某企业原来以化工生产为主,现在将业务扩展到餐饮领域,其经营战略称为( ) A.技术同心多元化战略 B.相关多元化战略 C.非相关多元化战略 D.市场同心多元化战略 正确答案:C 解析:非相关多元化指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中开拓的业务与原来的产品、技术、市场都没有直接的联系。 7.下列关于集权与分权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现代企业中,既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 B.分权就是把所有的经营权都分散在中、下层管理者手里 C.集权就是把所有的经营权都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 D.在现代企业中,只有绝对的分权而没有绝对的集权 正确答案:A 解析:集权与分权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必要的,没有绝对的分权,也没有绝对的集权,故D项错误,A项正确;集权的经营决策权大多集中于高层领导,中、下层管理者只有日常的业务决策权限,故B项错误;分权是中、下层有较大的决策权,故C项错误。 8.一般说来,最适合于产品线窄、产品标准化的国际组织结构是( ) A.混合结构 B.全球性职能部结构 C.全球性地区部结构

自考本科 0144 企业管理概论 学习笔记 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ce19095273.html,)*电大考试* 自考本科0144 企业管理概论章节考点重点 1、当今世界各国大型企业通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式。 2、将企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企业,是以企业所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划分的。 3、企业管理之所以具有二重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 4、企业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高层管理。 5、在有关组织结构设置的各项原则中,总的指导原则是任务目标原则。 6、公司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7、衡量企业精简机构的成效如何,不是只看机构砍掉了多少,最根本的是要看机构精简以后,其能否更好地促进企业 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8、企业文化理论提出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9、人力资源区别人非人力资源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动性。 10、人员使用最根本的目标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 11、战略目标是经营战略的实质性内容,是构成战略的核算心。 12、20世纪60年代提出战略理论的著名学者是安德鲁斯。 13、生活资料产品的需求趋势取决于需求层次和消费结构。 14、经营战略决策是企业高层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 15、开展价值工程活动的关键阶段是进行功能分析。 16、适时生产方式(JIT)是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由一家日本公司提出的。 17、产品的适用性指的是产品质量。 18、产品市场定位策略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确立本企业产品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 19、资产负债率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安全状况。 20、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要体现和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指的是它的科学性。 21、公司制企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22、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有股份经营方式、承包经营方式、租赁经营方式。 23、企业管理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24、企业组织机构设计的原则包括任务目标原则、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指挥统一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精简机构的原则。 25、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区别有管理的视角不同、工作的性质不同、管理的重点不同、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不同。 26、经营战略管理的特点有全程性、未来性、高层性、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 27、一般把战略目标划分为发展性目标、效益性目标、竞争性目标、利益性目标。 28、技术开发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项目基金、企业内部筹措、科技合同收入、银行贷款、企业间联合开发投资。 29、选择筹资渠道时的主要要求有优先考虑内源型融资、在内部资金不足时,努力开通外源型融资渠道、筹资来源的选择要有利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0、常用的成本、费用预测方法有产量成本预测法、目标成本预测法、因素分析预测法、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率预测法。 31、公司制企业具有哪些明显的优越性:公司制企业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产物。同个人业主制企业与合伙制企业相比,公司制企业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具有大规模筹资的能力,能迅速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有限责任制减轻了股东的投资风险,有利于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我,有利于资本集中,实现规模经营;(3)公司资产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不会因股东的变化而变化,使得公司在市场活动中具有较高信誉;(4)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股东可根据公司经营状况,随时转让股票,这将加大对经营者的压力,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 32、简要说明市场细分的标志:(1)消费品市场细分的标志有:人口因素,地理区划因素,购买心理因素,购买行为因素。(2)生产资料产品市场细分的标志有:企业规模,客户使用要求;产业、行业特点。 33、简述成本和费用控制的作用:(1)对成本、费用起限制作用,促使企业降低成本;(2)成本控制日常化,按计划支出,保证完成成本、费用计划。 1、公司制企业尢其是股份有限公司,其经营管理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股票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经营者的业绩亦能据此予以判断。 2、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3、主要适用于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化学工业企业等的企业组织结构是模拟分权结构。 4、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最高目标。 5、我国企业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比较普遍采用、效果好的工资制度是结构工资制。 6、在经营战略的内容中,起导向作用、统遇作用和灵魂作用的为战略思想。 7、一项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决定于很多条件,其中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成果的技术成熟性,二是成果的技术适应性。 8、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9、合理组织劳动的重要依据是劳动定额。 10、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性能。 11、市场营销工作的起点是顾客的需要。 12、避强策略的明显优点是风险小,成功率高。 13、从营销观点出发,一个产品的价值是由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内质决定的。 14、企业筹资的基本要求是讲求资金筹集的综合经济效益。 15、生产观念强调的是以量取胜。16、企业在筹资中应优先考虑内部筹资。 17、根据历史成本资料,利用成本与产量的关系预测产品成本的方法叫产量成本预测法。 18、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应该是先进合理的定额。 19、定额是编制计划的依据。 20、流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顾客需要。 21、合伙制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对债权人承担无限责任;共同经营,共同决策;合伙人共负盈亏、共享盈利。 22、由于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所以,要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企业管理就必须执行两个方面的职能,即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 23、影响企业集权和分权程度的客观因素有企业规模、管理工作的性质、管理者的素质、生产技术特点。 24、结构工资的一般构成是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年功工资、奖励工资。 25、经营战略管理的特征包括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相对稳定性。 26、竞争对手竞争能力调查的内容包括资金情况、企业规模、技术水平、技术装备情况、产品情况。 27、战略目标决策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水平的选择、重点战略目标的决策。 28、MRP系统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29、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满足用户需要、对象的全面性、范围的全面性、全员性、方法的多样性。 30、企业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应具备哪些条件该市场有一定的购买力、该市场有一定的尚未满足的需求、本企业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31、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有:(1)任务目标原则;(2)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3)指挥统一原则;(4)有效管理幅度原则;(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7)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8)精简机构的原则。 32、简述定量库存控制法的优缺点:优点(1)能随时掌握库存动态,及时提出订购,不易出现缺货;(2)保险储备量较少;(3)每次订购量固定,能采用经济订购批量;(4)控制方法比较简便,尤其便于应用计算机管理。缺点:(1)订购时间不定,不易作周密的采购计划;(2)不能及时调整订货数量,难以适应需要量变化大的情况。 33、简述企业营销战略的任务: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任务不同,其营销组合方案的选择也不同。市场营销战略的任务在于扩大市场覆盖面并提高在每个目标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那么,营销组合重点应放在不同顾客群的共同需求上,努力增大企业产品的选择性和适应性,选择一种适用市场范围较大的营销组合方案。如果企业营销战略的任务和目标主要是集中在某一细分市场上,争取在该市场上的领先地位,那么必须采取有特色的某种市场营销组合方案。如果企业营销战略的任务在于扩大销售额,争取在很多不同的细分市场上有自己的市场份额,那么,就必须提出很多各具特色的、差异性的市场营销组合方案,去适应每个细分市场的要求。 1、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最典型、最成熟的一种现代企业制度,经过数百年的实践,已成为大型企业的主要形式。 2、体现在管理理论在管理活动的空间维度上的扩展的是整体化。 3、灵活性、适应性强的组织机构是矩阵结构。 4、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适应了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5、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认同。 6、在结构工资制中,保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工资是基础工资。 7、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是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重要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8、在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中,起着导向作用、指针作用和准则作用的是战略方针。 9、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是为了在竞争中能够以廉取胜。 10、企业技术开发途径之一的小革新、小建议、小发明属于总结提高型的技术开发途径。 11、基于供应链的系统观念是供应链管理的最重要的管理理念。 12、在ISO9000系列标准中,ISO9000是标准的导则。 13、在产品加工或装配地点进行检验属于流动检验。 14、把顾客分为经营购买者、初次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是以购买行为因素为标志进行市场细分的。 15、产品市场定位策略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确立本企业产品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 16、品牌中可以被识别、辩认,但不能用语言称谓的部分,叫品牌标志。 17、“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一种产品观念。 18、实力雄厚的企业在选择进入市场的空间策略时,可选择齐头并进策略。 19、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叫制造费用。 20、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要为专业管理提供资料、准则和手段指的是为它的先行性。 21、按照企业所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划分,企业有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22、从纵向上看,企业管理有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 23、当今最典型、最具影响力的新型企业组织结构有发展型组织、网络组织、学习型组织。 24、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包括激励作用、导向作用、辐射作用、约束作用。 25、特殊的工资制主要包括专家高薪制、提成工资制、年薪制。 26、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体系包括总体经营战略、职能战略、经营单位战略。 27、按竞争实力划分,企业竞争战略包括进攻型战略、赶超型战略、防御型战略、重点化战略、转移型战略。 28、企业内部基本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有工艺专业化、对象专业化。 29、消费品市场细分的标志主要有人口因素、地理区划因素、产业与行业特点因素、购买行业因素。 30、间接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租赁融资、预收贷款、应付账款。 31、什么是企业管理的二重性?简述其产生的原因。企业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企业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对协作劳动进行指挥,执行着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这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产生的,是组织协作劳动的必要条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普遍要求,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所共有的;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这是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 企业管理之所以具有二重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 生产过程

自考00149_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与服务交换得活动,从一个国家得角度来瞧,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瞧这种货物与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 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就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得总与,就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得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得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就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得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得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得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 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得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得依赖程度P46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得地位、 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就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 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瞧,出口总额﹤进口总额。09、10,P42 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就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得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得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得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得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就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得贸易活动P43 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她P45(多选考点。07、01,0710,08、10,)? 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得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 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就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得比重、狭义得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就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得特点就是什么?P50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得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得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仍然就是国际贸易得主体,发达国家之间得贸易为国际贸易得主要流向.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 (1)2002 年,某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8,而该国当年得服务贸易总额为1000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额为800亿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国际企业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企业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1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际企业跨国经营的最高级形式是() A.商品出口B.许可证贸易 C.特许经营D.对外直接投资 2.国际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签订协议,为其设计和建造一个整体工程,工程完工并可投入使用时将其移交给东道国企业管理,这种技术贸易方式是() A.特许经营B.许可证贸易 C.国际BOT方式D.“交钥匙”工程 3.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W.Rostow)提出的划分经济阶段的“五阶段论”,“经济上已经完全工业化,各种生产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阶段是() A.起飞前准备阶段B.起飞阶段 C.走向成熟阶段D.大量消费阶段 4.多数阿拉伯国家人民信奉的宗教是() A.佛教B.基督教 C.伊斯兰教D.犹太教 5.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一般来说,政策、法规的透明度较高,政策的稳定性较好,这种政治体制属于() A.集权制B.君主制 C.独裁制D.代议制 6.发达国家将其在国内市场衰退的产品推向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实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和增加收益的目的。这是采用的() A.产品开发战略B.市场开发战略 C.集中战略D.多元化战略 7.根据波士顿矩阵,某项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也低的业务属于() A.瘦狗业务B.金牛业务 C.明星业务D.问号业务 8.决策者对未来事件不仅无法估计在各种特定情况下的确定结果,而且也无法确定其发生结果的概率,这种决策属 1

国际企业管理自考题-14

国际企业管理自考题-14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 1.西方一些学者根据公司的管理结构的演变及其在国外销售额增长情况,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分为( ) A.三种类型 B.四种类型 C.两种类型 D.五种类型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企业类型的划分。 [要点透析] 西方一些学者根据公司的管理结构的演变及其在国外销售额增长情况(相对于国内)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即内向型公司、出口型公司、国际公司、多国公司和跨国公司。2.全球自19世纪至今已发生了几次并购浪潮( ) A.3次 B.4次 C.5次 D.7次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3.当企业具有“所有权特定优势”和“内部化特定优势”时,通常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 ) A.出口 B.对外直接投资 C.合同式资源转移 D.补偿贸易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企业开辟国际市场方式的选择。 [要点透析] 决定企业市场进入方式的条件 4.邓宁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是( ) A.所有权特定优势 B.内部化特定优势 C.区位特定优势 D.外部化特定优势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所有权特定优势。 [要点透析] 邓宁将企业拥有的某些当地的竞争者不具备的且能使企业在竞争中战胜当地竞争对手的优势 称为“所有权特定优势”,他认为,该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5.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属于( )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同盟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自由贸易区。 [要点透析]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拉丁美洲的自由贸易协会等属于此种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 6.一般来说,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周期波动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要点透析] 从人口发展现实状况来看,一般来说,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负相关,即经济发达、医疗卫生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就比较低;反之,就比较高。 7.多数阿拉伯国家人民信奉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8.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 A.头发颜色 B.肤色 C.艺术 D.人对食物的需要

国际工程承包与管理自考知识点汇总

国际工程承包与管理自考知识点汇总 一、概述 国际工程承包与管理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工程承包和管理的实践 和理论研究。本文将对国际工程承包与管理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汇总和 讨论。 二、国际工程承包业务 1. 国际工程承包的概念和特点 国际工程承包是指企业在国内工程承包的基础上,跨越国界,参 与到国际市场上的工程承包活动中。其特点包括多元化、复杂性高、 风险大等。 2.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形式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形式主要包括总承包、分包、联合承包和JV等。具体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合同的内容和项目的要求。 3.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是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中的核心文书,其内容包 括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决争议等方面。 4.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管理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组织、控制、实施、评价 等内容。其中,项目管理的核心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项目管理方法。

三、国际工程承包与商务谈判 1. 国际商务谈判的特点 国际商务谈判与国内商务谈判相比,具有语言文化差异、法律制度不同、市场环境复杂等特点。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双方需注重信息获取、战略制定、文化交流等方面。 2. 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 商务谈判技巧包括口头表达能力、谈判策略、沟通能力等。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还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谈判习惯,灵活运用谈判技巧和策略。 四、国际工程承包与风险管理 1. 国际工程承包的风险特点 国际工程承包的风险特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风险。企业需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2.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风险评估与控制是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需通过风险评估方法,对项目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然后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五、国际工程承包与法律法规 1. 国际工程承包的法律框架

电大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

国际企业管理 单项选择题 B 1。“胞波”一词强调的是(A 自然环境)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 C D 1.当企业仅具有“所有权优势”时,通常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C 合同式资源转移) 2.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表现得最直接的是(B 经济环境)。 3.东亚国家吸引投资最快的时期是在其经济发展的(D 起飞阶段)。 4.当英国的通货膨胀率比美国高,则(C 英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F 1.发达国家将其在国内市场衰退的产品推向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实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和增加收益的目的。这是采用的(B 市场开发战略) G 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B 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国际企业跨国经营的最高级形式是( D 对外直接投资) 3.国际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签订协议,为其设计和建造一个整体工程,工程完工并可投入使用时将其移交给东道国企业管理,这种技术贸易方式是(D “交钥匙"工程) 5.国际企业各种全球化战略之间的关系是(D 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 6.国际分包中,委托人将部件和某些工序转包给分承包人生产的分包形式是( A 工业分包) 7.根据波士顿矩阵,某项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也低的业务属于(A 瘦狗业务) 8.构成延伸产品的标志是(C 附加价值) I 1。IBM在国外长期推行的是(D 独资企业)战略。 J 1。将多向发展产品和多个目标市场结合起来是(D 多种经营型)产品组合。 M 1.美日等西方国家在海外经营中用于(C 自然资源开发)项目达1/4以上。 2.美国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25%,反映了(B 政治法律环境)对国际企业的影响。 3.某公司是另一公司的组成部分,是独立的法人,在经济上和法律上有独立地位,该公司属于(B 子公司) 4.某研究所把生物遗传工程的研究成果转让给某制药公司,使之用于该企业的新药研制开发上,这属于技术的(B 垂直转移). Q 1.企业不改变现有的经营范围和规模,其资源分配和经营环境状况基本保持在目前的状态和水平上的战略,称为(B 稳定战略) S 1.世界范围内的制成品与提供原料的分工是(B 垂直式)国际分工。 2.实施产品出口战略可以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这在(C 飞机制造业)中表现显著. 3.实施(B 许可证贸易)战略的投资规模小,近年来成为生物技术、半导体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弥补研发费用的有效途径。 4.设立财务部、营销部、生产部,各部负责各自领域内的所有国内外业务属于(A 全球性职能型组织结构)。 5.如果企业产品多样化程度小于10%,且国际营销比重也有限,那么应该采取(C 国际事业部组织结构)组织形式。 T

自考国际财务管理复习资料

1国际财务管理主导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2 国际避税地:是指通过免税或压低税率等办法;为跨国投资者提供特别优越的税收环境的国家或地区.. 3 降低国际企业的资金成本:可争取优惠补助贷款;利用转移价格进行内部筹资;选择“避税港”作筹资中心.. 4 国际财务管理的特点:①国际企业的理财环境具有复杂性..②国际企业的资金筹集具有更多的可选择性..③国际企业的资金投放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包括政治风险、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等.. 5 国际证券投资与国内证券相比;特有的风险是:汇率风险.. 6 从市场形态来看;即期;远期外汇市场属于无形市场.. 7 交易风险:指以外币计价的各类交易活动自发生到结算过程中;因汇率变动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 8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公司预期的现金流量净现值发生变动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9 政治风险:是指因东道国发生政治事件以及东道国与母国甚至第三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对跨国公司价值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10 确定企业最佳资金结构的基本方法:1息税前盈余——每股盈余分析法;2比较资金成本法;3因素分析法 11 当外币在远期市场上比在即期市场上价值更高时;称该货币是远期升水.. 12 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 13 国际筹资可采取以下方式:发行国际股票、发行国际债券、利用国际银行贷款、利用国际贸易信贷、发行欧洲票据、利用项目筹资.. 14 国际银行信贷的特点:①国际银行信贷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的;②国际银行信贷是在一国借款人与外国贷款银行之间进行的;③国际银行信贷是利用货币资本的一种信贷关系.. 15 降低国际企业的筹资风险的途径:①防范国家风险②避免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③保持和扩大现有筹资渠道.. 16 外汇市场的实际操纵者:中央银行.. 17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基本前提: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要求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因而;不考虑子公司是否资不抵债;是否为特殊行业;子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和当期净利润在集团中所占的份额较小;如低于10%或者是否转产;只要被母公司所控制;都应纳入合并范围..其中;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具有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母公司应当将其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无论是小规模的子公司还是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18 升水表示: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的差额.. 19 优良的国际股票的特征有:①稳定的资本结构;②规模经营;③技术领先;④财务状况良好.. 20 外汇市场的功能:转移购买力功能;为国际贸易提供信用;套期保值功能.. 21 国际债券投资的优点:1本金安全性高; 2收入稳定;3流动性好.. 缺点:1购买力风险大; 2没有经营管理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