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一、常用补液方法
1、经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法是婴儿和幼儿治疗补液中最常用的,通过皮肤管道,把溶液从瓶子里输入血管里,可以迅速恢复体液的钠、氯、比重及其它重要的体液成分。
同时静脉输液还可以补充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从而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
小儿静脉输液有两种方法:腋路静脉穿刺法和头皮静脉穿刺法。
(1)腋路静脉穿刺法
先将小儿躺在床上,胸部高度的位置,穿刺方向从上至下,沿着腋窝向前,用针头和拇指从腋窝向前内推,待找到静脉后,穿刺深度约 2.5cm.穿刺结束后,要把该血管固定。
(2)头皮静脉穿刺法
头皮静脉穿刺法也叫做飞秒穿刺法,穿刺时按压头皮,针透头皮,等到针尖进入血管内,反复穿刺,待血管出现后,即可完成穿刺,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2cm,完成后,固定血管,再输液。
2、肠路输液法
小儿肠路输液是把溶液从肠进入消化道,被肠粘膜吸收到血液里的补液方法。
经肠路输液,被吸收的溶液能够直接进入血液,而且比喂食给婴儿补充液体时,吸收的效率更为高。
小儿肠路输液可采用经口静脉的方式。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科补液是指给患儿输注液体以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
小儿补液在儿科临床中是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一些因呕吐、腹泻、发热等病情引起的体液丧失,及时的补液是非常关键的。
一、补液的目的儿科补液的目的是维持体液平衡,保证儿童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补液可以恢复体液的容量和浓度,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分布的正常比例,保证细胞内外的正常代谢和信息传递。
同时,补液还可以纠正体液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维持血液中电解质和酸碱度等生理参数的稳定。
二、补液的途径1.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的呕吐、腹泻、发热等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补液来补充体液。
通常使用口服补液剂,如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儿童可以适量饮用。
2.静脉输液:当儿童严重脱水,口服补液不够或不能口服时,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液。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补液方法,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静脉输液通常分为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为基础的补液和含有药物的输液,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三、补液的方式1.经典补液:经典补液法也称为“外伤补液法”,适用于中度和严重脱水的患儿。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来计算补液量,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分次输注。
通常在输液的第1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10%~15%,接下来的2-3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5%。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改变情况。
2.中度脱水补液:中度脱水补液适用于呕吐、腹泻、发热等轻度病情造成的脱水。
一般情况下,可给予患儿口服补液并饮食治疗,采用少量多次的口服补液,每次补液20~30ml。
同时要监测患儿的体重、尿量、精神状态等指标,必要时进行静脉输液。
3.无脱水补液:在一些不严重的疾病或轻度脱水恢复后,可以使用口服补液来补液。
给予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每次饮用适量即可。
四、补液的注意事项1.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需要确切地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以达到快速有效的补液效果。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指的是在儿童发生脱水时,通过输液的方式补充体内缺
少的液体和电解质。
脱水是指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量超过摄取量,
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情况。
脱水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常见的临床
问题,造成脱水的原因包括呕吐、腹泻、发热、尿频等。
小儿补液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脱水程度选择补液途径:轻度脱水可以通过口服液体进行补液,中度到重度脱水需要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补液。
2.补液的速度和量要适度:轻度脱水时可以按照平时的饮水量进行补液,中度到重度脱水时,可以先用大量液体快速补液,然后再以较慢的速
度继续补液。
3.补液要准确计算:补液时需要根据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量进行计算,以确保补液的准确性。
具体计算方法包括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计算总补液量,然后根据时间分配补液速度。
4.补液要注意电解质平衡:在补液过程中,除了补充水分外,还需要
注意补液中电解质的平衡,包括钠、钾、氯等电解质的补充。
补液时,要
根据儿童体内缺失的电解质种类和量进行适当的补充。
5.积极监测补液效果: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补
液效果,包括心率、血压、尿量等。
如果补液效果不理想,需要调整补液
的速度和量。
6.注意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的水分需求量和电解质丢失量与成人有所不同,补液时要结合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合理的补液计划。
总之,小儿补液原则包括选择适当的补液途径、准确计算补液量和速度、注意电解质平衡、积极监测补液效果、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等。
补液过程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补液效果。
麻醉小儿补液计算方法

麻醉小儿补液计算方法
麻醉小儿补液计算方法是指在小儿麻醉手术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出小儿需要补液的量,从而保证术后小儿身体的正常代谢,防止术后的并发症出现。
在小儿麻醉手术时,如何计算补液量?一般是根据小儿的体重、麻醉深度、手术时间等因素来进行补液的计算。
其中,小儿的体重是计算麻醉小儿补液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可以根据下列公式来进行计算:
补液量 = 体重× 10ml/kg
例如,如果小儿的体重为30kg,那么他所需的补液量为300ml。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初步的补液量计算公式,在实际手术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
此外,麻醉深度也是补液计算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麻醉医师会根据小儿的麻醉情况、手术过程需要及小儿体内的输液情况来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小儿能够维持良好的麻醉状态。
最后,手术时间也是补液计算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在手术时间过长的情况下,小儿的身体需要更多的液体来进行代谢,因此需要适当的增加补液量。
总之,麻醉小儿补液计算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麻醉医师需要充分了解小儿的情况,并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细致的补液计算。
只有这
样,才能够保证小儿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并尽可能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补液原则

小儿补液原则导言小儿补液是指为了维持小儿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和血容量而进行的补充液体的治疗方法。
小儿补液的原则是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丢失液体的种类和程度以及当前的水电解质状况等因素来确定补液的方式和剂量。
本文将介绍小儿补液的原则、类型和方法,以便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进行小儿补液治疗。
1. 补液原则在进行小儿补液治疗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1 个体化原则每个小儿的补液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补液方案应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生理状态和丢失的液体类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确定。
1.2 血流动力学稳定原则在小儿补液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小儿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以确保补液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1.3 温暖原则小儿补液时,应确保补液液体的温度适宜,避免使用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以免对小儿的生理状态造成不利影响。
1.4 适量原则补液时应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丢失液体的种类和程度等因素决定补液的剂量,在确保满足小儿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避免过量补液。
2. 补液类型小儿补液常用的类型包括:2.1 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是一种渗透浓度与人体细胞外液相似的溶液,常用于小儿失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补液治疗。
2.2 葡萄糖盐水葡萄糖盐水是将葡萄糖与生理盐水混合而成的溶液,常用于小儿低血糖和能量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补液。
2.3 碱性液体碱性液体常用于小儿代谢性酸中毒的补液治疗,以纠正血液中的酸碱平衡紊乱。
2.4 其他类型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还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补液,如胶体溶液、血浆和红细胞悬液等。
3. 补液方法小儿补液常用的方法包括:3.1 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将补液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小儿体内,常用于较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下,以快速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3.2 口服补液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失水和轻度脱水的小儿,通过口服液体来进行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在小儿接受治疗的同时也可以满足口渴的感觉。
3.3 皮下补液皮下补液是将补液液体注射到小儿皮下组织中,常用于轻度失水和轻度脱水的情况下,以补充体液和纠正轻度的电解质紊乱。
小儿腹泻的补液方法

小儿腹泻的补液方法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因消化道感染、饮食不洁等原因引起的肠道疾病,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腹胀、恶心等。
小儿腹泻时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量较大,容易导致脱水,因此正确的补液方法对于小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是小儿腹泻的补液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预防脱水腹泻时,婴幼儿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因此预防脱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确保婴幼儿充足的饮水量,可选择一些含有盐分和糖分的清淡饮料,例如葡萄糖盐水或者米汤。
同时,要注意婴幼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减少腹泻的发生。
2.口服补液小儿腹泻后,腹泻的持续时间较长,口服补液是一种常见的补液方法。
口服补液主要通过口腔内吸收水分和电解质来补充脱水丧失的体液。
常用的口服补液有血塞通、麦味地黄丸、复方葡萄糖酸钠凝胶等。
在腹泻期间,婴幼儿每天要多饮水,并适当加大摄入盐分和糖分的食物。
3.静脉补液对于腹泻严重、脱水较为严重的婴幼儿,口服补液可能效果不明显,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来快速有效地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静脉补液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脱水程度和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当的静脉补液液体。
4.喂养调理小儿腹泻期间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除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外,还要注意婴幼儿的饮食选择。
腹泻期间,婴幼儿的胃肠功能较弱,容易引起进食困难。
可以选择易消化、含有足够热量和营养的食物,如稀饭、面条、蔬菜汤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5.注意观察在小儿腹泻时,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病情变化。
如果出现持续腹泻、高热、明显的脱水症状如口干、尿量减少等,应及时就医。
婴幼儿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对于病原体的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并发其他疾病。
总结起来,小儿腹泻的补液方法包括预防脱水、口服补液、静脉补液、喂养调理和注意观察。
在家庭护理期间,要注意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减少腹泻的发生。
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治疗。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对小儿腹泻的补液方法有所了解,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护理。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童补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将失去的体液和电解质补充到儿童体内,以维持体液平衡和排除体内毒素。
儿童补液的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补液方法。
1.口服补液对于轻度失水的儿童(例如腹泻、呕吐引起的轻度脱水),可以尝试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的适用病例包括儿童情况稳定、有意愿、能够吞咽和保持接受液体的能力等。
常见的口服补液剂包括ORS(口服补液盐)和EPS(儿童口服补液溶液)。
给予口服补液时需要控制补液的速度和量,一般建议每次给予10-20ml,每次间隔10-15分钟,可逐渐增加饮用量。
如果儿童无法进食或呕吐严重,口服补液效果不佳,需考虑其他补液途径。
2.静脉补液静脉补液是将营养液或生理盐水等溶液通过儿童的静脉输送到体内,以快速有效地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这是一种有效的补液方法,适用于重度失水、呕吐无法进食、水分摄入受限、需要迅速补液的儿童。
静脉补液一般由医务人员在医院或诊所完成。
静脉补液的速度和剂量要根据儿童的病情和体重来确定,需要严密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
3.肠内营养对于无法通过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的儿童,如胃肠功能受损、呕吐严重等,肠内营养可以是一个选择。
肠内营养是将营养液通过胃管或鼻胃管直接输送到儿童的胃肠道中,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这种方法可以在儿童较稳定、无需频繁补液时使用。
肠内营养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病情、年龄和需要来制定详细的营养方案。
4.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是一种更复杂的补液方法,适用于儿童出现肾衰竭等严重情况。
腹膜透析通过在腹腔内放置导管,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通过腹膜膜的渗透作用排出体外,以达到补液的目的。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腹膜透析一般只在严重的肾脏功能障碍或无法进行其他血液透析方法时考虑使用。
小儿补液计算方法

小儿补液计算方法小儿补液是指给予患有腹泻、呕吐等症状的儿童口服或静脉补液,以维持体液平衡和防止脱水。
正确的补液计算方法对于儿童的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小儿补液计算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儿补液的原则。
小儿补液的原则是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来确定补液的种类和量。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患儿的体重来计算补液的量,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1. 根据体重计算日常水分需求量。
通常情况下,小儿的日常水分需求量大约为100ml/kg,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患儿的体重来计算他们的日常水分需求量。
2. 根据脱水程度确定补液量。
根据患儿的脱水程度,我们可以确定需要补充的液体量。
通常情况下,轻度脱水需要补液量为体重的3-5%,中度脱水需要补液量为体重的6-9%,重度脱水需要补液量为体重的10%以上。
3. 根据补液种类确定具体的补液量。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确定需要给予口服补液还是静脉补液,以及具体的补液种类和量。
在进行小儿补液计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考虑患儿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于补液的需求量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补液计算时需要考虑患儿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
2. 考虑患儿的病情和病史。
不同病情和病史的患儿对于补液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补液计算时需要考虑患儿的病情和病史。
3. 注意补液速度和方法。
在进行小儿补液时,需要注意补液的速度和方法,以避免出现补液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总之,小儿补液计算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正确的补液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儿童恢复健康。
希望以上介绍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进行小儿补液计算时能够谨慎对待,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补液的方法简单学(儿科医生)发表者:刘跃梅(访问人次:3830)小儿补液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基层医院,腹泻的小儿特别多,更是要熟练掌握。
补液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
这里,我根据苗圃现有的补液资料,及其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补液三部曲。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
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
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 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②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d,非禁食状态是30ml/kg。
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
继续损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
③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即基础代谢:60-80ml/kg/day。
但是,小儿若小于10kg,通常给以补充100ml/kg/day。
2、量知道了,那么给补什么样的液体呢?上次我们已经说过如果判断脱水性质的问题了,现在就根据脱水的性质来判断补充什么液体。
累计损失量的补充:根据脱水性质来给予低渗性脱水:2/3张液体等渗性脱水:1/2张液体高渗性托说:1/3-1/5张液体注:渗透压越高,就应该给以张力越小的,以此来稀释至等渗水平,而渗透性越低,则就给以张力大的液体。
继续损失量的补充:通常给予1/3-1/2张液体生理需要量:通常给予1/4-1/5张液体二、了解何为张力,如何配张力性的液体相信这是最让大家头疼的地方吧。
很复杂,希望我们能把复杂变简单吧。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我们平时用的液体都是什么张力的0.9%Nacl:等张葡萄糖:无论浓度是多少,均没有张力,因为葡萄糖都溶解了,并没有离子,何来的张力呢,5%NaHCO3:3.5张1.4% NaHCO3:等张注意:所谓等张液,是指所用液体与红细胞的张力相等。
所谓等渗液,是指与血浆渗透压近似。
等张跟等渗是不一样的,葡萄糖是有渗透压的,但是确实0张的。
2、各张力的液体都是由何配制的呢?(混合液张力=张力份数/混合液总份数)生理盐水配液:等张:2:1含钠液,由0.9%Nacl 和1.4%NaHCO3组成(两种都是等张的液体,所以当然合并起来也是等张的,至于2:1,是指氯化钠两份,而碳酸氢钠一份)1/2张:有两种:①1:1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和一份葡萄糖(任何浓度)组成(氯化钠是等张的,而葡萄糖是0张的,两者一合并:1份张力/两份液体=1/2张)②2:3:1含钠液,由两份0.9%Nacl、三份葡萄糖、1份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张力=3份张力/6份总量=1/2张)1/3张:1:2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和两份葡萄糖组成的(混合液张力=1份张力/3份总量=1/3张)1/5张: 1:4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和四份葡萄糖组成的2/3张:4:3:2含钠液,由四份0.9%Nacl 和三份葡萄糖和2份的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张力=6份张力/9份总量=2/3张)高渗氯化钠溶液配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配液方式如下:(注意全都是10%的高渗氯化钠)凡是钠氯比为3:2的混合液,均可按照以下方法来配制:公式1: 10%氯化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2: 5%碳酸氢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9.3%或11.2乳酸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3: 5%或10%葡萄糖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10%氯化钠的液量-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的液量举例配制例一、配制等张液(2:1液)200ml,所需10%氯化钠=200×1×6%=12ml,5%碳酸氢钠=200×1×9.3%≈19ml,10%葡萄糖=200-12-19=169ml;例二、配制1/2张含钠液(: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2×6%=9ml,11.2%乳酸钠=300×1/2×6%=9ml,10%葡萄糖=300-9-9=282ml;例三,配制2/3张含钠液(4:3:2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2/3×6%=12 ml,5%碳酸氢钠=300×2/3×9.3%=19ml,10%葡萄糖=300-12-19=269ml;例四,配制1/3张含钠液(6: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3×6%=6 ml,5%碳酸氢钠=300×1/3×9.3%≈9ml,10%葡萄糖=300-6-9=285ml;例五,配制1/5张含钠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5×6%=3.6ml,5%碳酸氢钠=300×1/5×9.3%≈5.6ml,10%葡萄糖=300-3.6-5.6=290ml。
儿科补液三部曲之三:补液1、轻度脱水轻度脱水的患儿,一般在给以调节饮食、药物控制外,只给予ORS,即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轻度脱水口服补液量约是50-80ml/kg,在8-12小时内把累积损失量补足。
脱水纠正后,将ORS等量稀释后,根据需要随意口服。
注意:ORS是2/3张液,故新生儿及有明显的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不宜使用。
2、中度及重度脱水中度及重度的患儿一般采用静脉补液。
⑴第一天的补液:补液量及补液种类,在第二曲已经说过了。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患儿中度脱水,出现明显的循环障碍了,那么必须先扩容,方法如下:1)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用1/2的含钠液,(2:1含钠液,由0.9%Nacl 和5%NaHCO3组成).扩容总量是200ml,由2份的0.9%Nacl 和1份的5%NaHCO3组成。
所以计算如下:每份:200/3=70ml盐:70*2=140ml盐,碱:70ml碱(1.4%NaHCO3)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4:3:2含钠液,由四份0.9%Nacl 和三份葡萄糖和2份的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张力=6份张力/9份总量=2/3张)。
故,所需量及算如下:700/9=77.7,大约为80盐80*4=320ml糖80*3=240糖碱80*2=160碱(1.4%NaHCO3)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2:3:1含钠液,由两份0.9%Nacl、三份葡萄糖、1份碳酸氢钠组成的。
计算如下:900/6=150盐150*2=300ml糖150*3=450碱150ml(1.4%NaHCO3)第四步: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0.15~0.3g/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⑵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一天的补液,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第二天主要给以生理需要量及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
1)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60~80ml/kg,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做法来计算第二天的补液量。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限于本人的知识,本不想写的,但朋友说想学液体疗法,所以就写了这个话题。
所以此帖说的比较基本,没办法,我自己对于液体疗法也不精通。
其实教科书中都有许多篇幅来讲液体疗法,照书抄也没意思,所以这里只说我自已的理解,算是一种补充吧。
恳请各位高手指导,小生有礼了。
一:基础问题: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