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材料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语文精讲文本解读

第二节诗歌第三节文言文 第四节现代文一、真题展示某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中国石拱桥》 课后,附有一篇短文《学习阅读说明文》,这部分内容属于教 科书的哪个系统?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二、知识链接范文知识系统系统作业助读系统系统(一)范文系统也叫选文系统,是语文教材的主体,提供读、写、听、 说的素材(文质兼美)。
体裁:实用文和文艺文两大类(二)知识系统即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文能力培养的知识(听、说、读、写等)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文体知识文学知识(三)作业系统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提高能力而设计 的各种思考和练习。
语言表达: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学习形式: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应用性作业和开 放性作业(四)助读系统帮助阅读、培养和提高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
分类如下:注释类——注释、作者简介、选文出处、课文背景介绍等提示类——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助读提示等评点类——旁批、总批、题解等目标类——学习重点、难点、教材分配表等图像类——插图、图标、多媒体课件等某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中国石拱桥》 课后,附有一篇短文《学习阅读说明文》,这部分内容属于教 科书的哪个系统?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课文《包身工》后补充了《<包身工>背后的故事》,这一内容属于教科书的哪个系统( )。
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第二节诗歌第三节文言文第四节现代文一、真题展示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要求学生整理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
下列不适合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真题展示指导话题作文“春光无限好”时,教师建议学生引用描写春色的古诗名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下列名句合适的是( )。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及答案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科目代码:303)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准》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3.缺失4.缺失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与朱思元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北朝民歌《木兰诗》)6.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7.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恰当的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游》)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缺失9.缺失10.缺失11.缺失4.缺失5.缺失6.缺失合性学习“有方来”的活动目标,按照要求答题。
活动目标 (1)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名言记其中10 则。
(2)了解活动案要素,初步学会活方案 (3)学会大方礼貌、清楚明白地发出” (4)写一篇自,并大方、清晰地向同学讲述 (5)聆听他人的发言,能听懂他人发言的意思 活动目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设置学习情境,联系践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B 出了语合运用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C .活可操强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D .的五项目标中掌的要突出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 第18题12分,共40分) 8.案讲授课文《最后一次演讲》的 完成第16题。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答案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与答案(总10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科目代码:303)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准》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3.缺失4.缺失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与朱思元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北朝民歌《木兰诗》)6.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7.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恰当的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游》)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缺失9.缺失10.缺失11.缺失12.缺失13.缺失14.缺失15.阅读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目标,按照要求答题。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引(江南博哥)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
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A. 曹操《观沧海》B. 李商隐《夜雨寄北》C. 李白《行路难》D.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兵败被俘,次年途经零丁洋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作品将国家存亡与个人经历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
A项,《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登临碣石山、眺望远海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作品重点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志在天下的进取精神。
B项,《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作品语言质朴自然,言浅意深,表达了诗人对远在长安的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C项,《行路难》是盛唐诗人李白遭遇政治挫折后创作的组诗。
作品情感跌宕,气势高昂,表达了诗人因理想抱负无法实现而极度苦闷、愤懑与不平的心情。
D项,《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
作品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兴衰写到黎民百姓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思索及对当时人民境况的同情。
A、B、C三项作品均未体现忧国忧民情怀。
2. 【单项选择题】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A. 老舍《骆驼祥子》B. 傅雷《傅雷家书》C.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D.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骆驼祥子》通过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祥子这一“小人物”形象及其苦难经历的描写,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畸形,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B项,《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
这些书信所传达出的情感纯真而质朴,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挚爱与期望。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不于其他事物现象的全然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多特有的一种故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故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截了当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妨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
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
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进展的水平的国家,会有别同特群的教育;别同名族的教育会表现出别同的传统和特点。
2.教育要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妨碍。
(要紧表现为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等),受这些意识形态的妨碍,要紧表如今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进展别平衡。
教育也许超前于一定的政治进展水平,也有也许降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进展水平。
三、20实际往后的教育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教育的多元化四、人的进展人的身心进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一辈子过程中,别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殊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发面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进展包括两个发面:一是生理的进展。
二是内心的进展。
五、人的身心进展规律1.顺序性。
2.时期性。
3.别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不差异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进展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进展。
(2)学校教育是经过受过特意训练的教师来举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操纵和协调学生进展的各种因素。
七、学校教育对个体进展的特别功能(1)学校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进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进展的特别功能。
2019年11月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

2019年11月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一、案例分析(共40分)第一题、评价教学实录问法一:评价整个教学实录/有哪些优点(不足)答案大多要分2到4段。
先说好的地方,再说不好的地方(没有的话就不要说)。
每一段中一般要先讲教师运用了何种新颖/到位/……的方法,然后要说这种方法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有怎样的帮助,最后还要结合一些理论,说说这样做的优点。
【常用评价的点/理论】1、学生的主体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体验者,主动者。
教师只有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热情,从而师生互动,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可以用于评价那种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积极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比如辩论啊、讨论啊、演课本剧啊什么的)2、教师的引导性教师处于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
一方面不再充当全知全能的权威,是对话者;另一方面又灵活地掌控教学流程,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适时提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可用于评价教师导入时准备的资料、启发式的提问、到位的总结等)3、体验性学习: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本,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
(可以用来评价朗诵啊、情境式导入什么的)4、育人性: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想水平(可用来评价教师有关情感与价值态度的操作)5、与课文/生活有机结合6、训练行之有效,既让学生感知模仿,又让他们独立创造,在具体实践中积累经验并提高水平(可用于评价老师布置的写作/表达任务)7、分层推进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层层深入,先易后难。
(对于提问、结构设计都可以)问法二、对实录中老师的评价做出评价教师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1)导向功能,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2)诊断、激励发展功能,充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并予以正确的引导3)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略”的指导。 对上述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写作陈述性知识包含如何运用方法修改文稿的知识 B.写作策略性知识包含写作本体功能和现实价值的知 i C.写作教学终点在“行”,应该侧重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D.写作教学重在实用,应该避免讲解写作陈述性知识 13.阅读某高中语文考试题,按照要求答题。 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中说:“我的意 见,以为阿 Q 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 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以下是几位画家创作的阿 Q 画像,请结合《阿 Q 正传》和鲁迅对阿 Q 形象的意见,说说你认为 哪幅画与你心中的阿 Q 更为接近。 对上述试题测试目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 B 以美术图片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艺术素养 C.以多种材料考查学生对典型人物的理解能力 D.以特定学习任务考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4.阅读有关语感的硏究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语感是对言语的直感,要想提升语感的品质,必须有一定的语理来 调整。语理是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把语言现象提升到规律,就 产生语理。例如,凭借语感,有些词句在口语的环境里、说起来觉 得别扭;有些词句,在严肃的书面语里读起来也很别扭,这说明,口
10.教学“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究”专题,教师带领学生研读《红 岩》,开展人物形象鉴赏活动,下列适合的是( )。 A.通读《红岩》,举办“英雄在我们心中”的主题故事会 B.阅读研究《红岩》主题的评论文章,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C.参与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研讨有关《红岩》的历史问题 D.参观渣滓洞,获取作品背景资料,撰写学习体会和感想 11.阅读某学校有关“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调查结果,按照要求答 题。 对上述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査结果丰富,深入揭示了课堂教学现状和成因 B.多数教师认为课堂提问非常重要,重视教学问题设计 C.少数教师没有仔细推敲提问的语言,是因为备课时间太少 D.少数教师用于设计问题的时间较少,是因为对教材不熟悉 12.阅读某教师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写作陈述性知识旨在探寻写作的特点、规律、知识、原理等,以形 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为目的。写作策略性知识侧重写作的具体办法、 方略、步骤、措施等,以培养基木的操作能力为目的。写作陈述性 知识着眼于认知,是对“求真”的追求;写作策性知识着眼于实践, 是对“实用”的追求。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 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语言文 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绗行的地步”。因 此,写作教学应该从侧重“写作知识”的讲解,转向侧重“写作策
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真题精选
2014年上半年全国 统考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 学能力》(高级中学) 真题精选
2013年下半年全国 统考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 学能力》(高级中学) 真题精选
2013年上半年 全国统考教师 资格考试《语 文学科知识与
这是《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 +历年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 +历年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内容摘要
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 真题详解】。
目录分析
第1章全国统考 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
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 大纲
第2章全国统考 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 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 备考技巧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学
第章Biblioteka 教学复习学科知识
能力
全国
学科知 识
学科知识
全书
教学
教师资格
全书
语文
高级中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案例分析(共40分)
第一题、评价教学实录
问法一:评价整个教学实录/有哪些优点(不足)
答案大多要分2到4段。
先说好的地方,再说不好的地方(没有的话就不要说)。
每一段中一般要先讲教师运用了何种新颖/到位/……的方法,然后要说这种方法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有怎样的帮助,最后还要结合一些理论,说说这样做的优点。
【常用评价的点/理论】
1、学生的主体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体验者,主动者。
教师只有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热情,从而师生互动,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可以用于评价那种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积极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比如辩论啊、讨论啊、演课
本剧啊什么的)
2、教师的引导性
教师处于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
一方面不再充当全知全能的权威,是对话者;另一方面又灵活地掌控教学流程,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适时提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可用于评价教师导入时准备的资料、启发式的提问、到位的总结等)3、体验性学习: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本,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
(可以用来评价朗诵啊、情境式导入什么的)
4、育人性:
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想水平(可用来评价教师有关情感与价值态度的操作)
5、与课文/生活有机结合
6、训练行之有效,既让学生感知模仿,又让他们独立创造,在具体实践中积累经验并提高
水平(可用于评价老师布置的写作/表达任务)
7、分层推进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层层深入,先易后难。
(对于提
问、结构设计都可以)
问法二、对实录中老师的评价做出评价
教师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导向功能,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2)诊断、激励发展功能,充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并予以正确的引导
3)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
根据学生回答采用追问、学生朗读等形式进行评价,课堂评价灵活
问法三、分析实录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学生完成XXX的
这个答起来和问法一差不多。
总之都是根据题目来,见机行事。
注意从诵读、创设情境、提问以激发兴趣、品味语言(尤其文言文注重语感、字词)、学生的质疑、思考等方面来申发。
第二题、评价作文
【问法】请指出这篇作文的N个优点/缺点,并结合具体文章内容进行评价。
【套路】
可以先说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根据文体特点随便夸两句。
然后具体地从立意、内容、结构、语言这些方面来说。
立意:观点明确、深刻,十分新颖,具有启发性,……
内容:内容充实,材料详实,取材于生活,以小见大
结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夹叙夹议,起承转合,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语言:平实生动,富有气势,清新晓畅,质朴真挚,引人共鸣。
二、教学设计(65分)
一般分三个小题,第一小题设计教学目标、重难点,第二小题设计教学过程(或者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第三小题让教师给学生出个题目或者让我们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研讨与练习]
这里我就不拆开来整理了,整理完整的教案写法。
【课题】XX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常包括理解字、词、句啊,提高阅读XX文的能力啊什么的
1)小说:了解小说的基本常识,把握人物形象,了解题目的意义
2)散文:欣赏作者描绘的XX,领悟XX的写作手法,XX的修辞手法,揣摩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戏剧:和小说差不多
4)新闻:分析新闻语言,文体特点,把握文章要点
5)议论文/杂文:学习XXX的论证方式;学习综合运用比喻、类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
6)科普文:了解文章中介绍的知识,掌握科普说明文阅读方法
7)文言文:理解字词句,读懂文章;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
8)诗歌: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并熟练运用这些技巧分析其他诗作,提高诗词鉴
赏水平;培养学生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尝试新诗写作;体会诗歌声律之美
2、过程与方法
1)小说:通过体悟情节和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特点,通过XXX分析悲剧成因
2)散文:通过诵读体会文章抒情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学习本文的写作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课的开放性
3)戏剧:通过分析唱词,……
4)新闻:课前搜集资料;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
5)杂文/议论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论点,正确理解文章主旨;抓住关键词句欣赏XXX的语言风格;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运用本文所阐述的道理针对社会现象表明自己的看法
6)科普文:通过把握字词精准来……
7)文言文: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注释,提高掌握古汉语的能力
8)诗歌:通过反诉诵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正确理解文章的情感,在生活中也树立起……
1)小说:认识到小说的深刻主题,意识到作者对XXX的XXX
2)散文: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的情怀;
3)戏剧
4)新闻:了解XXX的情况,培养XXX的感情
5)议论文/杂文:树立正确对待……
6)科普文:激发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珍重生命的人文关怀7)文言文:理解文章主旨
8)诗歌:捕捉诗词中特有意象,结合意象和背景体会诗歌情感
而教学目标的提出要以
1、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培养学生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具有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本文内容与特点
3、高中学生语文学习需求(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三观形成确立关键期)
为依据。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内容来,有时重点、难点可以拆开)
一般是些什么理清文章结构,正确理解主旨,体会作者感情什么的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朗读法,课堂讨论法,引导研读法,讲述法,讲解法,串讲法,评点法,默读法,问答法,研究法,讨论法,欣赏法,现代媒体教学法等等。
(反正就是下面教学过程里你要用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X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导趣(可以包括解题、介绍相关知识等)
有悬念导入法、提问析题法、故事实例导入法、游戏活动导入法、以旧引新法、试听导入法等
接着其实可以有一个回顾,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什么的。
二、作者生平与作品简介
三、讲读课文:导疑(感知阶段,可以认识生词、通读、整体感知内容、了解文章体裁)格式往往用到:提问:……
明确:……
四、分析课文:导思(结构分析、内容要素分析、写作技巧分析、语言分析重点分析)格式往往用到:生选取句子进行赏析,师点拨评论
五、悟读赏析:导议(对疑难之处进行分析讨论)
六、感受文章的情感、价值取向并总结全文:导创(综合阶段,总结中心思想和总的写作
特色)
总结的原则:关联性、新颖性、人文性
七、练习作业设计:导练(运用过程)
在第三小题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时,要先解释一下他给你的材料,然后在讲出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如果要你设计指导学生演讲
【演讲的特征】
内容上要具有现实性
情感上要具有说服性
特定的情境性
口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