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课一开始就用站在指尖上的纸鹦鹉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探究其中的奥秘,接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的纸片来尝试,寻找如何让它们平衡。

由于学生是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保持活动场地整洁,实验井然有序。

教学过程:(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

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

(或成功或失败)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

(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2)、学生交流、汇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了解科学实验是怎么进行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进一步探究科学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该怎么进行。

•教学难点:学生可能没有进行过科学实验,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验。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内容1.什么是科学实验2.科学实验应该注意什么3.实验:酸碱中和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主题有初步认识,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发问、展示图片、实物等多种方式展现出科技与学生生活的关系,以此为起点,启发学生去探究科学实验的相关概念。

•发问:–你们知道科学是什么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你们想过怎样才能了解到科技是如何发展的吗?–…2. 学习科学实验【20分钟】了解什么是科学实验,讲解有理论说明、观察现象、设立假设、实验验证、总结结论、修正假设六个步骤。

•讲解:–首先了解什么是科学实验。

–接着讲解科学实验的进行过程,主要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环节。

–最后通过实例,让学生感性认识到科学实验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3. 科学实验应该注意什么【10分钟】讲解科学实验应该注意什么,如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后的评估。

•讲解:–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结束后的评估。

4. 实验:酸碱中和【30分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步骤:1.把红、蓝色指示剂各倒入两个杯子里,先向蓝色指示剂杯子倒少量醋,观察后加入苏打,搅拌,记录结果,其他组员也操作此步骤。

2.再向红色指示剂杯子倒少量苏打,观察后加入醋,搅拌,记录结果,其他组员也操作此步骤。

•实验表: |试验材料|观察结果| |———|———–| |蓝色指示剂+醋| | |蓝色指示剂+醋+苏打| | |红色指示剂+苏打| | |红色指示剂+苏打+醋| |5. 实验讲解【10分钟】讲解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结果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的能力。

2、教学难点(1)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2)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图片和事迹,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迪生发明电灯等,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一名小科学家。

2、知识讲解(10 分钟)(1)介绍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步骤。

(2)举例说明如何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例如观察生活中的现象、阅读科学书籍和文章等。

3、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天气的变化”等,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作出假设。

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4、实验设计(15 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和假设,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

教师提供一些实验材料和工具,如种子、花盆、温度计、秒表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变量、控制条件、实验步骤等。

5、实验操作(20 分钟)各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确保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规范。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题为《做一名小科学家》。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以及科学的特点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和问题,并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四、教学过程1. 集体活动(10分钟)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科学问题,如“水为什么能熄灭火?”等。

2.引入课题:通过提问和介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以及科学的特点和意义。

2. 教师讲解(10分钟)1.讲解“科学是什么”:生活中遇到问题,进行实验或观察,进行总结归纳得到结论的一种学科。

2.讲解“科学的特点和意义”:科学是客观的、理性的、可证实的,并且对人类的发展和物质文明有重要作用。

3.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或观察、总结归纳。

3. 小组活动(20分钟)1.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或观察;2.思考问题,总结归纳结果。

4. 整合讨论(15分钟)1.学生报告实验结果;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3.总结本节课内容,为下节课作铺垫。

五、教学方式本节课主要采用讲解、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营造启发性和探究性学习氛围。

六、教学评估1.知识评估:通过学生问题回答和总结归纳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科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力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验和观察,检查学生是否具备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评估:观察和评测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明确科学探究的对象和方法;(2)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3)通过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出猜想,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掌握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基本的科学实验步骤,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教材、教具:针、毛线、创可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导入新课。

引出学生对于“做一名小科学家”这个主题的新鲜感与好奇。

2. 提问: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做过科学实验呢?怎么做的?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引导学生回忆和交流。

3. 阅读荧光笔和手摇发电机,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有时也是需要一些工具的。

二、展示1. 将生活中常用的针、毛线等材料展示出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它们的初步认知。

2. 示范实验过程。

从针头拨动、线头牵引、拧成弯形、吸附在磁铁上四个方面进行示范。

三、探究1. 设计实验。

教师提出问题:针怎么才能让它吸附在磁铁上?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并提出实验方案。

2. 开始实验。

教师分发活动材料,让学生自己尝试将针变成磁性物质,然后通过带着磁力的针头挑战接住纸夹、拔出抽屉等不同实验过程。

四、总结1. 总结探究。

学生们分享各自的实验经验,并总结出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2. 引导归纳。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归纳,进一步加深对针磁性的认识。

三、作业1. 思考题:你们能想到那些日常生活中利用磁性物质来实现的事情?2. 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学生们自主设计下一次的实验。

【教学总结】学习基本科学实验步骤需要学生掌握归纳分析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针及毛线和创可贴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

(2)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

(2)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成功的科学研究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科学实验的视频,如“会跳舞的盐”“神奇的静电”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一名小科学家。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科学研究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是为了探索未知、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2)讲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

(3)以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为例,如“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3、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如“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怎样让鸡蛋浮在水面上”等。

一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做一位小科学家》是一年级上册科学课的一个重要单元,本教案解析了此单元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和设计了相关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是什么,学会使用科学事实和知识解释现象。

2.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科学家,通过做实验、观察和记录来发现科学规律与现象。

3.了解科学工具,学习安全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过程1.科学是什么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搜集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知道科学是用来研究和探索自然现象的,是可以验证的方法和技术。

2.小科学家通过小明和小丽的故事和互动,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科学家,不需要特别的才能,只要耐心、细心、好奇心和科学知识,就可以用简单的实验探索科学世界。

3.探索科学:3.1 发现科学规律选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用白醋和小苏打制作气球、研究风铃的声音、移动磁铁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实验现象规律,引导学生用简单科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2 学习科学方法和步骤通过实验走流程展示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在教师和小组长的帮助下,小组同学选择一个实验,进行团队合作和实验记录,明确每个人分工、制定计划、记录实验步骤和结论,学习科学方法。

4.整理实验结果整理每个小组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科学规律,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活动1.捉虫子 - 研究蚂蚁行走轨迹:活动介绍:掌握蚂蚁行走规律,了解蚂蚁的觅食行为。

具体步骤:1)在草地上找到蚂蚁,观察它们的行走轨迹。

2)用粉笔或线在地上连成一个方格或圆形,观察蚂蚁走过这个图案的行走路线和时间。

3)变化图案,并观察蚂蚁的变化行走路线与时间。

4)总结:蚂蚁为了寻找更多的食物,在行走时会自己制定路线并对路线进行改变。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总结的能力,学会使用科学知识解释事物。

2.喝水 - 研究水的运动:活动介绍:研究水分子的运动规律,观察污水的净化过程。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案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案
科目
科学
时间
2014.9.3
班级
3年
课题
2,做一名小科学家
第(1——1)课时
学习
目标
1、能够从纸鹦鹉“站立”的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评价
方法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态度。
教学
重点
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回忆经历的过程。
组织学生交流科学家的资料。
组织学生做“视觉暂留”实验。(做之前教师讲清要求。)
你喜欢哪些科学家?
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工作相似的活动?
你想做哪些和科学有关的研究?
总结:
做一位小科学家。
使学生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进一步寻找物体平衡的方法。
通过收集科学家资料,进一步理解科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
难点
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法

学法
演示实验与自主合作实验结合,让学生在体会中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曲别针、卡纸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进行找平衡的活动。
①分步发放器材,进行提示。
②让学生去试
③提醒学生把曲别针的位置画下来,可以用一个圆点符号代替曲别针
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使物体保持平衡?(组织学生动手尝试)
科学的信心→小科学家
布置
预习
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活动、教案、教案、方法、地方、认识、问题、自主、提出、发现、研究、信心、办法、树立、解决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

科学就是这样的。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

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