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

合集下载

小儿先心手术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

小儿先心手术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

[] 孙桂琴 , 3 隋秀娟 . 消化性 溃疡患者 实施健 康教 育 的 对
体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00 43 : . J. 2 1 ,( )勿2
患者正视疾病 、 促进恢复 ; 饮食护理是防止消化性溃
[] 于英梅 . 例消化性溃疡 临床护理研究 [] 中 国现代 4 3 O J.
药物应用 ,09 32 ) 16 20 ,(1 :3 .
收稿 日期 :0 1 0 — 0 21 — 1 2
常州实用 医学 21 年第 2 卷第 4 01 7 期

25 ・ 6
心律 , 血气分析正常 , 考虑停止体外循环。记录体外
小结。 4 转 流 和处 理
转流结束后 1 次性物品采用 丢弃式 , 心肺 机用 消毒液擦拭。
小儿 手 术 的整体 护 理
氧合器 、 微栓动脉过滤器、 空气过滤器等体外循环所 用的一切用品 ; 检查体外循 环机、 降温水箱、 水毯的
性能 , 检查 电源 电压是 否适 宜 。
2 转 流 准备
2 1 患儿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 . 经升主动脉和
上、 下腔静脉分别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预充液包括
林格 氏液、 新鲜少浆血、 血浆、 甘露醇 、 电解质、 抗生
肺 而进 行 的全 身循 环就 叫“ 体外 循环 ” 。常州市 儿童 医 院 19 年 一20 开展 了五 百 多例 /,I 天性 99 09年 lJ, , 先
素等。晶胶 比O6 08血液稀释 H I . — . 。 . — ., C' 2 02 0 0 5 22 优质膜肺的选用 : . 由于先心病 的影响 , 术前多 次肺部感染 , 引起肺部气体交换 障碍。膜式氧合器
可 以减少 体外循 环血 液 中微 粒 的形成 。 3 转流 方式 与管理 3 1 对 于简单 的心脏 畸 形手 术 采 用 浅低 温 体 外 转 . 流 。转 流过 程 中监 测 机 器 的运 转 、 压 、 注 流 量 、 泵 灌 灌 注动脉 压 以及 心 电 图、 温 、 量 等情 况 , 意肝 体 尿 注 素 抗凝等 。 3 2 转流 中灌注 管 理 是保 证 手 术 成 功 的关 键 。流 .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三、治疗结果 全组转流时间 25 ~287 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3 ~153 min, 其中 3 例未阻断。152 例心脏自动复 跳 , 3 例 除 颤 后 复 跳 。152 例 顺 利 脱 离 体 外 循 环 , 3 例停机困难, 经低流量辅助, 复合运用多种血管活 性 药 物 后 脱 离 体 外 循 环 , 153 例 术 后 均 顺 利 康 复 , 痊愈出院。
6 董 培 青. 主 编. 体 外 循 环 损 伤 与 保 护[M]. 北 京 : 人 民 卫 生 出版社, 2007, 93.
作者单位: 1, 沈 阳 医 学 院 沈 洲 医 院 麻 醉 科 ( 110002) ; 2, 沈 阳 医 学院沈洲医院心胸外科( 110002) , E- mail: lixiqiao@126.com
间(ACT)。对于非紫绀型先心病采用浅低温高流量灌 注, 转流中维持 MAP 在 30 ~60 mm Hg, 血球压积 HCT 在 25% ~30%; 对于紫绀型先心病和复杂畸形 手术采用深低温(20℃ ~22℃)低流量(30 ~50 ml·kg- 1·min-1)灌 注 , 转 流 中 维 持 血 球 压 积 HCT 在 20% ~ 25%。降温和复温过程缓慢均匀, 水温和血温差不超 过 10℃, 避免快速降温。心肌保护采用 4∶1 冷血心肌 停 搏 液 , 主 动 脉 根 部 顺 行 灌 注 首 次 按 15 ~20 ml / kg, 每隔 20 ~30 min 半量复灌。心脏复跳后补充钙 剂。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血气采用 pH 稳态管 理。采用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联合使用, 术后提高 HCT 在 30% ~35%。
参考文献
1 龙 村 . 体 外 循 环 手 册 [M] 北 京 :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1997, 18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护理配合体会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护理的临床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配合。

结果:体外循环(CPB)时间在33.5-129.1min,阻断时间14.2-88.5min,转中尿量13-522ml;127例患儿中,97例自动复跳,余者30例均经除颤复跳,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1-72h,平均3.2h±1.5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22d;共9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2例逸搏,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所有患儿未因护理不当出现意外及损伤。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野小,术前要准备与之相匹配的心脏手术器械,做好手术台上医护的有效配合,才能做到细致、准确、迅速的完成手术配合。

标签: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护理配合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其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均有相关性。

患儿可通过体外循环直视手术进行心脏缺损的修补及各类复杂畸形的纠治,而加强体外循环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有效控制、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本研究就对12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体外循环手术护理配合体会进行总结。

2 结果体外循环(CPB)时间在33.5-129.1min,阻断时间14.2-88.5min,转中尿量13-522ml;127例患儿中,97例自动复跳,余者30例均经除颤复跳,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1-72h,平均3.2h±1.5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22d;共9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2例逸搏,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所有患儿未因护理不当出现意外及损伤。

3 体会3.1 术前准备对患儿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告知患儿家属术前注意事项,根据患儿的病情、体质量等准备合适的手术器械,包括氧合器、配套管、动脉微栓滤器、储血器、灌注装置、超滤器、氧气过滤器、动静脉插管、各类常规用药、红细胞、白蛋白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对策。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住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治疗的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

结果:本组所有患儿均手术成功,术中、术后未发生意外,经过护理后恢复情况较好。

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中,全面的护理可以大大降低患儿的复发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6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226-01体外循环术是治疗先天性小儿心脏病的主要方法。

但是由于患儿的年龄过小,心肺没有发育完全,在手术前存在着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症状,因此手术治疗难度非常大。

为提高手术成功率,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的不可或缺的。

本文主要针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儿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不足之处,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100例行体外循环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2-13岁,平均年龄为5.6岁。

其中房间隔缺损30例,室间隔缺损4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20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法洛氏四联症5例,有40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3例,营养不良2例。

患儿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且可以配合护理工作的进行。

1.2手术方法术前访视与检查,重点了解患儿身体状况和病情情况,评估手术风险,制定手术方案。

术前所有患儿在麻醉前30min口服左美托,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哇安定。

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术前、术中和术后根据手术要求监测心率、心跳、脉搏等。

100例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在全麻下行心内矫治术,全部使用科威鼓泡肺和希健膜肺,在浅低温和中低温下高流量灌注。

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护士的转机配合体会

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护士的转机配合体会

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护士的转机配合体会体外循环是指利用机械装置通过心脏上、下腔静脉插管及连接管道将静脉血引流到氧合器内进行血液氧合器内进行氧合,然后用血泵将血液通过动脉插管输送到体内进行组织灌注。

以此维持脏器血液供应,这种血液不经过自己心肺来进行氧合组织灌注的过程,又叫心肺转流[1]。

体外循环广泛地被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血管病手术采用,它能维持病人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保障氧供及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使外科医生可以在安静、无血的心脏上进行精细的手术。

在心血管手术中负责体外循环转机工作的护士,一般都已经在手术室工作多年,但转机工作与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的工作有很大区别,有很强的特殊性和专业性。

我院2000~2011年合计开展2500多例有体外循环的手术,仅是2011年就在江西省”二病救治”的活动中,为400多例心脏病人实施了手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病人状态良好。

现将术中体外循环转机配合的体会介绍如下。

1 做好体外循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前1 d接到医生下达的手术通知单后,要及时访视接受手术的病人,仔细阅读病人病历,了解病情、诊断及手术方法,对手术复杂程度及手术预计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着重记录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了解病人的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2]。

依据病人的体重、病情、手术时间及经济状况,选择适宜的氧合器,计算预充量,准备好手术用的各种插管、动脉过滤器、配套管、接头、停跳液装置、各种液体及药品。

同时,要了解手术主刀医生的习惯,有些插管需要根据他们的习惯选择,每样物品必须确认到位且在有效期内。

2 做好体外循环所需仪器、设备的检查工作检查体外循环所需仪器、设备,是每次手术前例行的工作。

要在手术当天早晨提前到达手术房间,检查体外循环机各泵的运转是否正常,变温水箱内的水量是否充足等等,发现并排除简单的故障。

要对ACT监测仪进行预热。

检查工作非常必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病人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
3 . 2 面部 支架 应用 的意 义 眼部 手 术 患 者 无 菌 巾 掩 盖头 前部 , 容 易 引起患 者 呼吸不 畅 , 极少 数病 人 因
上, 余 下 的放置 在病 历首 页 , 供 医生 记 录使用 。在 晶
状 体盒 盖 内写上 患者 的床 号 、 姓名 , 随患 者一 起带 回
显著 。
F J ] . C o c h r a n e D a t a b a s e S y s t R e v , 2 0 1 0 , 1 2 ( 5 ) : 7 6— 7 9 .
[ 3 3 C h e n U, C h a n g Y J , Ku o j c, e t a 1 . Me t a a n a l y s i s o f c a t a r a d e — v e l o p me n t a f t e r p h a k i c i n t r a o c u l a r l e n s s u r g e r y [ J ] . J C a t a r a
后盖紧, 以免 污 染 药 液 ; 3 ) 在 消 毒 手 术 野 后 和 手 术
台上 。 当手术 医生 需 安 装 人 工 晶状 体 时 , 传 递 晶 体 植 入镊 夹取 人工 晶体 , 将 人工 晶体 装入 推进 器 , 动 作 要 轻柔 , 避 免损 伤人 工 晶体光 学部 。使 用后 登记 : 将 人 工 晶状体 盒 内记 录该人 工 晶状体 资料 的小 标签 分 别 贴在 当 日该 手术 间手 术 安 排 表 、 手术 物 品清 点 单
i n t r a o c u l a r l e n s e s f o r t h e c o r r e c t i o n o f mo d e r a t e t o h h my o #s

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术中护理配合体会

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术中护理配合体会

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术中护理配合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术进行治疗,术中护理人员进行病情监测、器械、巡回等相关术中配合,观察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心博指数、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情况,并统计患者治愈例数与并发症例数,评价术中护理配合的临床价值。

结果:所有患儿检测时间点心搏指数、心脏指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维持在正常水平;治愈率为100%,术中无意外状况,术后有仅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并发症。

结论:对行体外循环术的小儿先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术中护理配合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因意外带来的损伤。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术中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243-01先天性心脏病[1]是最常见的一类先天性畸形,是遗传与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临床可表现为心衰、紫绀、蹲踞、肺动脉高压、发育迟缓等,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有关报道指出[2],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0.8%,1岁以下患儿死亡率达60%以上。

目前,体外循环手术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在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中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10个月~6.7岁,平均年龄(5.7±2.8)岁。

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27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8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4例;临床症状表现为活动能力下降、呼吸急促、发育迟缓、胸痛、昏厥等。

1.2方法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术进行治疗,患者全麻,在胸部正中行切口,使用科威鼓泡肺和希健膜肺,在浅低温和中低温下高流灌注,在主动脉肺动脉及上下腔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术后护理

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术后护理
【 关键 词】 小 儿 ;先 天性 心脏 病 ;体 外循环 ;术后护 理 中 图分类 号 :R 4 7 3 . 7 2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2 - 0 3 4 0 - 0 2
先天性 心脏病是s j , J D 最常见的心脏病 。通常可通过体 外循环直视 手术修补心脏 缺损及对各类 畸形的纠治 ,但往往此 类患儿因年龄小 、 心肺 发育差 ,加 之呼吸道反复 感染 ,严 重的肺炎和肺 动脉高压” 。现
服用 。
认识和掌握A MI 的早期征兆 ,对及 时抢救患者 的生命 和预 后有十 分 重要 的意 义 ,发病 前 1 周 内如果出现 :①无 明显 原因 的体力 下 降, 疲劳 感、气短 、胸背部 或上腹部不适或夜 间突然憋 醒 ,感到室 内空气 不足。②原有冠心病 、心绞痛的患者 ,心 绞痛的发作失去 了原有 的规 律 性 ,发作次数逐渐频繁 ,疼痛程度较原来 加重且持续时 间延 长。③ 既往无心绞痛 ,突 然出现心前区疼痛 、上腹痛 、心慌、胸 闷、恶 心、
①向家属说 明病情 ,并签字 。②将 患者平稳 的放置在救 护车担架
上 ,避免 过多的搬运患者 ,避 免患者用力 。③保 持静脉输液管路 的通
担 。院前急救护理 包括常规护理 ,吸氧 ,镇静、止痛 ,扩血管 药物的 应用 ,建 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 、院前溶栓等等 ,就是 为院内的规范 化治疗赢取 时间、创造便利 ,本组资 料也充分证 明了院前急救 、护理
3 . 1心理护理
亡 发生在起病 后的第 l 小 时 ,而预防A MI 发 生猝死 的关键是改 善心肌
缺血 状态 ,预 防缺血 的发作 和再 次梗死 的发 生 ,院前给 予吸氧 、平 卧、镇静 、止痛 ,扩 张冠脉等救治措施对预 防A MI 引起 的猝死具有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
发表时间:2019-09-04T15:47:14.87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作者:罗银银杨昆娥杨晓彤
[导读] 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患者家属进行抽签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手术指标及心功能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时的心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体外循环结束以及体外循环结束2h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
在临床中先天性心脏病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畸形疾病,环境污染、遗传关系及其他各种因素同时出现导致患儿心脏血管异常发育,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育缓慢、呼吸道感染,严重患儿也会伴有晕厥、急性心肌梗死、心衰等,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临床主要通过手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但手术技术相对较高,手术时间也长,操作复杂,此外也需要体外循环技术辅助手术,这不但增加了术中、术后的风险程度,也需要更高的护理配合技巧。

本文为了研究不同护理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选取74例该类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发现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极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家属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4岁,平均(7.83±3.88)岁,疾病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加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其他各为13、9、4、10、1例。

观察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3.5岁,平均(7.97±3.62)岁,疾病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加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其他各为14、8、4、9、2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组间对比。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于手术前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访视,详细说明本次手术的相关步骤、各种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耐心解答,做好护患沟通工作,提高其信任度,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辅助患儿进行各项术前检查,认真核对关于患儿的病理资料,准备术中急救时所需要的药品以及设备,保证术中随时可用。

在手术前30min将患儿推进手术室内,整理检查各机械设备有无障碍,如体外循环机、管道连接、电刀装置等,使各项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在手术室中患儿容易出现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做好抚慰开导工作,避免因哭闹导致心脏负担增加,待其情绪稳定后,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注射以及动静脉穿刺(股静脉、桡动脉、颈内静脉),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无菌棉球覆盖针眼,再配合医生进行插管,并妥善固定。

手术过程中,为医生传递手术器械,做好药品补充,保证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

1.2.2 心肺转流护理
心肺转流开始后,密切观察超滤情况,及时适当调整主动脉压力或者心肺转流泵,保持流量稳定,同时注意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以及血压的改变情况,若出现异常则及时进行超滤参数调整。

同时,术中需要做好输血、补液工作,记录各时段的尿量,若患儿无尿量则及时检查尿管是否通畅,若通畅则轻压患儿膀胱区,存在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按照医嘱进行处理。

此外,需要检测患儿的鼻咽温、直肠温,并做好保温、降温、复温等护理工作。

严格监测血气、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并做好纠正电解质、调节氧浓度、酸碱平衡等工作。

1.2.3 器械护士配合
由两名护理人员对相关辅料、器械进行检查复核,认真做好记录工作。

术中为手术医生供给时保证不慌张、动作快速。

术后,责任护理人员与重症监护室做好交接工作,将患儿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心肺转流时间、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等情况。

心功能指标包括心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结束、结束2h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次参与研究的74例小儿先心病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时的心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体外循环结束以及体外循环结束2h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在母体中胎儿发育阶段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进而导致心脏血管畸形形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而环境因素和家族遗传史是该病的主要影响原因,该病不但对患儿的活动能力和生长发育带来影响,同时也会经常变现红细胞增多、胸痛等。

该病在手术中需要体外循环术支持,由于体外循环术的不可预见因素较多,会对患儿造成伤害,因此为了保证手术成功,不但需要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也需要合理、科学的护理配合。

护理工作实施中首选需要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掌握,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开解、疏导,尽量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准备各项手术所需工作。

其次,在术中器械护理人员需配合手术医生及时、准确地传递手术器械,为顺利完成手术提供保
障。

巡回护理人员及时补充药品和传递所需器械,如果在某一关键环节中护理人员操作失误,则很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多种并发症;提高护理人员的危险抢救能力,随时做好危险情况的抢救工作,抓住最佳抢救时机,避免因耽误抢救时机而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提高自身的护理专业水平,避免操作失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提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缩短心肺转流时间和阻断时间,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机体受损的风险,同时也改善了体外循环各时段的心功能情况,保证了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冬梅;姚怀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J];吉林医学;2008年12期
2 王璐璐;王晓晶;付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56例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09年18期
3 倪志红;薛小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0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