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技术

合集下载

平衡针操作培训PPT演示课件

平衡针操作培训PPT演示课件
痛、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 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等
13
8、膝痛穴
定位:手心向下,上臂伸直于肩关节与腕关节连线 的中点(曲池上1cm)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背侧皮神经或桡神经干出现 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抗过敏、消炎止痛、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骨性膝关节炎、髋骨软
痛(颈椎病)、鼻窦炎等
8
3、颈痛穴
定位:半握掌,第4、5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 凹陷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指掌侧固有神经出现 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或向上放射 功效:舒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
化症、风湿性关节炎等
14
9、踝痛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面、腕横纹正中央桡侧端,即桡侧 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或大陵)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0.5-1寸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向中指或食指方向放射,以
中指、食指麻胀感为主 功能:镇静定神、消炎止痛、调节内脏、调节心律 主治: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跟骨刺、足跟
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颈肩综合症等
9
4、肘痛穴
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的外侧凹陷中(或外 膝眼)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出现的针感 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向上斜刺,进针约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整个膝关节×胀、沉重

《平衡针》ppt课件

《平衡针》ppt课件
• (一)局部常规消毒 • (二)直刺方法(90度角)--膝痛穴、肩痛穴 • (三)斜刺方法(45度角)--臀痛穴、肘痛穴 • (四)平刺方法(5-15度角)--腰痛穴、颈痛穴、踝痛穴、腕痛穴
平衡针灸治疗 颈肩腰腿痛的进针手法
• (一)提插手法 • (二)一步到位针刺手法—肩痛穴 • (三)两步到位针刺手法—膝痛穴 • (四)三步到位针刺手法—腰痛穴、臀痛穴、肘痛穴、颈痛穴、踝痛穴、腕痛穴 • (五)强化性针刺手法
• 四、腿痛 • 1.臀部软组织损伤 • 2.坐骨神经痛 • 3.梨状肌综合征 • 4.股四头肌损伤 • 5.股内收肌损伤 • 6.膝部软组织损伤
• 7.膑骨软骨软化症 • 8.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9.半月板损伤 • 10.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 11.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 12.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 13.腓肠肌损伤
• 【功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调节心律,镇 静安神。
• 【主治】踝痛
• (八) 腕痛穴
• 【取穴定位】此穴位于足背踝关节的横纹的中央旁开外1 寸
• 【局部解剖】在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 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
•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 【针刺神经】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 • 【针刺方法】直刺2-4cm(1-2寸) • 【针刺手法】三步到位针刺法或强化性针刺法 • 【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强化性针感 • 【功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清肝明目。 • 【主治】腕痛
平衡针灸治疗 颈肩腰腿痛的针刺针感
• (一)触电式远距离针感—肩痛穴 • (二)放射性针感—膝痛穴 • (三)混合性针感—腰痛穴、颈痛穴
平衡针灸治疗 颈肩腰腿痛的平衡靶穴
• 颈痛穴、腰痛穴、肩痛穴、肘痛穴、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腕痛穴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灸疗法共38个穴位,其中:头面部穴位9个上肢部穴位11个下肢部穴位11个胸腹部穴位7个头面部穴位共九个穴位1、升提穴:定位: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直上10cm,后发际直上16cm,双耳尖连线中点前2 cm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与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 cm左右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麻胀紧沉为主功能:升阳固脱、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主治: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2、腰痛穴定位:位于前额正中,人为地划一个“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滑车上神经或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活血化淤、调节神经、消炎止痛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3、急救穴定位:位于人中沟与鼻中隔连线的中点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或面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向上斜刺,进针约0.5寸。

针感:以局部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主治:休克、晕车、晕船、晕机等4、胃痛穴定位:位于口角下1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cm处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1.5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健脾养胃、活血化淤、健胃消食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溃疡、膈肌痉挛等5、鼻炎穴定位:位于颧骨下缘中点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1.5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N抗过敏主治: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6、牙痛穴(又名失语穴)定位:位于耳垂正中处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下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1.5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通牙关、开窍祛风、止痛主治: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慢性牙髓炎等引起的各种牙痛7、明目穴定位: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在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针刺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斜刺,进针约1-1.5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面部放射。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2015-01-10 09:36:41上肢部常用平衡穴位1. 臀痛穴(BP-UEl)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1/2处。

局解: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层为桡神经。

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4-5CM。

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

2.针感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或向肘关节,腕关节放射。

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

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

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对侧颈肩综合征,偏瘫。

按语:臀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臀部病变为主。

此穴还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穴位。

临床还需配合膝痛穴,踝痛穴效果更加。

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

歌诀:臀痛穴位桡神经,坐骨神经交叉灵,梨肌损伤网球肘,臀肌损伤综合征。

2.膝痛穴(BP-UE2)定位:肘关节背侧面的正中点。

(有说相当于曲池穴外1寸处,亦有说即曲池穴。

)局解:布有头静脉的属支桡侧返动静脉和桡侧副动静脉间的吻合支,前臂后皮神经和桡神经,桡侧腕长、短伸肌,肱桡肌。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方法:采用3寸毫针直刺2寸左右。

针刺特点:桡神经支配区域。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针感或向腕关节背侧放射。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麻胀为宜。

功能:祛风湿,疏通经络,消炎止痛,清热祛风,调节神经。

主治:膝关节疼痛,下肢瘫痪,荨麻疹。

3.痔疮穴(BP-UE3)定位:此穴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挠骨之间,前臂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

局解:在指掌侧和拇长伸肌起端之间,布有前臂间背侧动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平衡针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和修正车辆动态平衡性的车辆维修技术。

它通过在车轮上安装一定数量和重量的平衡针来调整车轮的平衡,以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抖动和震动。

为了正确和有效地进行平衡针技术操作,下面是一些操作规范和步骤,供参考。

1.准备工作:在进行平衡针技术操作之前,必须确保车辆停稳,并处于整平地面。

同时,车轮和车轮轴必须干净,没有杂质和污垢。

工作区域应该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和绊倒的危险。

2.确定不平衡位置:将车辆的车轮置于旋转装置上,并逐个转动车轮。

观察车轮是否有明显的抖动和震动。

用手或指甲捻感应侦测不平衡位置,同时标记在车轮上。

3.应用平衡针:根据车轮上的标记,用扎靶或其他适当工具在车轮上打孔。

平衡针应均匀地分布在车轮上,并确保整个平衡针质量均匀。

4.校验平衡性:将安装了平衡针的车轮放在平衡机上,进行平衡性校验。

平衡机会检测车轮的不平衡部分,并给出相应的读数。

根据读数,可以判断哪些平衡针需要调整或增加重量。

5.加重或调整平衡针:根据平衡机的读数,逐个调整平衡针的重量。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平衡针的数量来调整车轮的平衡性。

注意,每次只能调整一个平衡针,以确保调整的准确性。

6.校验调整效果:在调整完所有的平衡针后,将车轮再次放置在平衡机上进行平衡性校验。

如果车轮的读数达到了规定范围内的平衡性要求,则表明操作成功。

如果仍然存在不平衡部分,需要再次调整平衡针。

7.定期检查和维护:完成平衡针技术操作后,应定期检查车轮的平衡性。

如果在维修中更换了新轮胎,也需要进行平衡针技术操作。

车辆在日常使用中,轮胎可能会受到冲击和磨损,导致平衡性失衡。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是保持车辆平衡性的重要措施。

总结: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包括准备工作、确定不平衡位置、应用平衡针、校验平衡性、加重或调整平衡针、校验调整效果和定期检查和维护等步骤。

这些规范可以帮助车辆维修人员正确、有效地进行平衡针技术操作,提高车辆的平衡性和行驶的安全性。

张力平衡针法

张力平衡针法

张力平衡针法张力平衡针法是一种非常传统的针灸治疗方法,它源于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

这种针法强调人体细胞之间的生物电平衡,并通过针刺来调节人体的生物电流平衡,进而起到疏通经络、启动自然修复机制,调节身体功能的作用。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张力平衡针法的相关内容。

一、原理及流程张力平衡针法是按照针灸学理论来操作的一种特定的针刺技术。

其操作流程非常注重细节和精确性,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定位阶段:首先通过脉诊、舌诊等诊断手段,确定针刺的部位和穴位;其次,使用针刺定位仪来精确定位,确保每一针的落点准确无误。

2.刺入阶段:在确认好位置后,采用细针刺入皮肤,达到穴位层面,并尝试寻找张力点。

张力点是指人体皮肤和主要的肌肉筋膜之间产生张力的部分。

一旦找到张力点,请将针缓慢地旋入穴位,并试探寻找到最佳的针灸位点,即使刺光深度不一,整个操作时间通常在10-30分钟之间。

二、适应症及作用张力平衡针法针对的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调节都是非常好的。

适用于身体疲惫,容易失眠、心悸、头痛等症状的患者。

具体来说,其主要作用如下:1.调节免疫系统:张力平衡针法能够刺激神经系统,并促进人体免疫系统机能的增强,从而有效地预防多种疾病。

2.改善血液循环:采用张力平衡针法可以调节身体的血液微循环,解决一些血管疾病和组织坏死等症状。

3.调节情绪:张力平衡针法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有明显的缓解和安抚作用。

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4.缓解疼痛:经过张力平衡针法的治疗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舒适感。

它不仅对末稍神经系统有益,也对肌肉疼痛等有疗效。

三、安全性和注意事项张力平衡针法是一种无创、无痛、无需注射的中医治疗技术,因此非常安全。

然而,在进行操作之前,针灸师需要首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为确保安全,在进行治疗时,针灸师需要严格遵守卫生规定,采用消毒针具和手套等工具保证操作的无菌。

此外,患者在治疗前需要充分休息和放松,同时遵医嘱和按照治疗计划进行,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详解平衡针疗法(附图片)

详解平衡针疗法(附图片)

详解平衡针疗法(附图片)平衡针灸是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王文远主任经过30余年的临床研究创立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

平衡针灸学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

这两个调控学说从中西医不同方面阐述人体存在一个平衡系统,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这个平衡系统的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以最快速度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后,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

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平衡针灸疗法 - 平衡针灸的特点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就是强调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平衡针灸针刺降压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讲义

平衡针灸针刺降压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讲义

平衡针灸针刺降压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一.平衡针灸技术:
1.针具:采用在毫针基础上改进的平衡针针具或者毫
针。

2.取穴原则:左右交替取穴
3.进针方法:
①固定针体无痛快速针刺方法:特点: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

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三秒钟之内。

具体针法忌用拇指与食指用消毒棉球捏住针身下端针尖约露出1.5cm左右,对准穴位,将针尖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用另一支手快速向下推进,达到要求的针感即可出针。

②固定皮肤快速针刺方法:用于特殊部位穴位的针刺:要求一只手先固定局部皮肤肌肉,然后用另一只手快速将针尖刺入,并按快速针刺法针刺一定的深度,出现要求的针感即可出针。

二.降压穴:内踝中心点下2寸
三.适应症:高血压
四.降压穴功能:
舒经通络,活血化於,降压止痛,镇静安神五.操作:采用3寸毫针,直刺法,提插手法
六.疗程:
①高血压的控制期:血压控制时间为30-60天,每日1次。

②高血压的稳定期:时间为60-90天,第一个月每周3次,第二个月每周2次。

③高血压的巩固期:血压巩固期时间为90-360天,每周1次。

七.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禁忌症
①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慎用。

②3级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患者慎用。

③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忌用。

八.医生注意事项:
①熟悉局部解剖,穴位定位要准确。

②针刺前注意穴位处无菌消毒。

③针刺时不应可以的追求操作速度而在没找到针感时即出针,针感的出现时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治疗过程中,医生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出现滞针,晕针,出血等意外情况时,按照意外情况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针技术
【操作程序】
(1)用物准备
75%酒精溶液用于针具、皮肤针刺部位和操作者手指的常规消毒,针具规格直径0.32毫米,长20-40毫米毫针。

(2)针具选择
根据不同病情、针刺部位及手法,选择不同规格的针具。

(3)体位
一般不受限制,为防止晕针最好采用坐位或者卧位。

(4)针刺手法
快进快出,三秒钟之内完成针刺过程,一般不留针,以刺激相关神经束为主。

4.1直刺法:垂直进针方法,针刺时针体与皮肤呈90度直角。

针刺定位要求高,一次扎到要求的深度,针刺透皮感觉轻微。

适用于局限性、定位性和深部疾病治疗。

4.2斜刺法: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45度角。

较直刺广泛,灵活度大,刺激穴位较多,有利于埋针固定针体,加强刺激量。

【禁忌症】
(1)具有严重内脏疾病患者。

(2)具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

(3)精神过于紧张,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4)婴儿颅骨囟门未闭、局部病灶不宜针刺。

【注意事项】
(1)当针刺伤血管时,病人会有烧灼痛样感觉。

起针时,要用干棉球轻压揉按针眼。

(2)极个别患者畏针,或体质虚弱,如针刺手法过强,也有晕针现象。

对于晕针患者,一般予卧位,休息一下即会好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