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人类学

合集下载

影视人类学[1]

影视人类学[1]

影视人类学一、名词解释(本题共计20分,共计4小题,每题5分)1、影视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y,该术语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晚期,是以人类学研究中影视手段的应用方式及其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影视手段在人类文化研究中的功能、性质、应用规律以及人类学片的特征、分类和制作方法的人类学分支学科。

2、人类学片是在人类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人类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影视学的表现手段,对人类文化进行观察和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形象化表述。

3、追踪拍摄是一种追踪对象进行拍摄的方法,也叫作跟踪拍摄。

有两种情况,(1)带着拍摄的设备,随时准备拍摄;(2)选定特定的地点、时间和人群,进行定点跟踪调查。

4、复原拍摄是指对已经从现实中消失的文化现象,按其消失以前的本来面貌加以恢复进行拍摄,又称为“复原重建”。

基本要求有“实有其人,实有其事”。

二、列举(共计15分,共计3小题,每题5分)1、列举人类学片的多元功能⑴记录和保存人类文化;⑵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⑷文化传递与交流功能2、列举国际人类学电影节(至少5个)意大利国际民族学电影节、法国国际音像节、加拿大班佛山区文化电影节、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皇家人类学研究院国际电影节、荷兰国际人类学电影节和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3、列举中国民族志电影或民族志纪录片(至少5部)《不再裹小脚》、《弹棉花的人》、《卖报人》、《虎日》、《佤族》、《黎族》、《梁山彝族》、《最后的马帮》、《金凤花开》《三节草》《最后的山神》三、简答题(5分,任选2一题作答)1、请简答人类学片拍摄的原则和职业道德。

拍摄的原则:(1)直接形象性:不包括影视摄制者按创作需要设计出来的专供摄的人、事、物。

(2)科学真实性:一是科学真实、一是艺术真实(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真实环境、真实内涵)(3)信息完整性:A、试听信息完整B、行为过程完整C、人物完整D关联或信息完整职业道德:①为了谁的利益进行拍摄和研究②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被拍摄者以及他们所属的群体③怎样保证被拍摄者的隐私权和经济利益不受侵犯2、请简单评述某部你看过的人类学纪录片。

《2024年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范文

《2024年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范文

《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视作品以其生动的视听体验成为了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社会的重要媒介。

在这个大背景下,影视人类学逐渐崭露头角,为传统人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旨在梳理影视人类学的发展脉络,探讨其研究路径,并展望其未来前景。

二、影视人类学的脉络1. 起源与发展影视人类学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当时电影和电视逐渐普及,人们开始尝试运用这些新兴的视听媒介来记录和传播人类文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学研究的深入,影视人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国内外发展概况在国内,影视人类学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许多学者开始尝试运用影视手段来记录和传播中国各地的传统文化,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外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则更为成熟,涵盖了全球各地的文化现象。

三、影视人类学的研究路径1. 理论框架影视人类学以人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电影、电视等视听媒介的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框架。

它强调对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注重通过影像来展示和解读人类行为、信仰、价值观等文化现象。

2. 研究方法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影像记录、后期编辑等。

研究者需要深入实地,与当地人进行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信仰观念等。

同时,还需要运用影像技术,将所观察到的人类行为、文化现象等记录下来,并进行后期编辑和解读。

3. 实践应用影视人类学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通过影像手段,可以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呈现给观众,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还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重要的支持。

四、影视人类学的前瞻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视人类学将更加注重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现象的背后含义。

2. 跨学科融合影视人类学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心理学、社会学等。

《2024年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范文

《2024年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范文

《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篇一一、引言影视人类学是运用影视技术和影视理论对人类学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新型学科。

在影视艺术与人类学交汇融合的领域中,它展现了一种多元的文化研究路径,成为了我们理解和揭示人类行为、文化和社会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系统阐述影视人类学的起源脉络、发展路径,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影视人类学的脉络1. 起源与发展影视人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电影和人类学的发展初期。

在20世纪初,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式,开始被用于记录和展示人类文化现象。

而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人类学者开始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实地研究,揭示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深层次内涵。

在此背景下,影视人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而完整的学科。

2. 主要流派在影视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

其中,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民族志电影、以文化交流为重点的跨文化电影以及以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纪录片等,都是影视人类学的重要流派。

这些流派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等方面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影视人类学的丰富内涵。

三、影视人类学的路径1. 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影视人类学的基本路径之一。

通过深入实地,对特定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影视人类学者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和记录真实的文化场景和社会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运用摄影、摄像、访谈等多种手段,将文化和社会现象转化为生动的影像作品。

2. 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是影视人类学的又一重要路径。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行为和现象,影视人类学者可以揭示文化差异和文化交流的内在机制。

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四、影视人类学的前瞻1. 技术创新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人类学将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和技术手段。

例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观察体验,无人机拍摄和无人机跟拍等新兴技术将为拍摄提供更多可能性和视角。

影视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珍贵的文化观察与传承影视人类学是研究电影和电视对于人类文化和社会影响的学科,通过观察和分析影视作品,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电影和电视作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社会现象,又塑造着社会观念。

影视人类学通过深度解读电影和电视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索和理解人类文化。

影视作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不仅通过镜头语言传递信息,更通过影像和音频元素渗透到观众的感知中。

观众通过解码这些符号,与作品互动,进而产生共鸣和理解。

例如,古装剧是中国影视作品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借助历史的背景和传统文化元素,表达了对于家族、忠诚、传统道德等价值观念的关注。

通过深入分析古装剧中的剧情、角色和场景等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价值观背后的文化内涵。

另外,影视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活动,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跨文化交流。

例如,国际大片的传播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可以一同分享故事,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同时,通过观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观念,进一步扩展我们的视野。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观众参与观察和社会实践。

文本分析是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剧本、故事结构、对白等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观众参与观察是通过观察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反应和反馈,了解作品对于观众认知和情感的引发。

社会实践是指通过对影视产业链的研究,从创作、制作、宣传和观众反馈等方面,分析影视作品在社会中的实际影响。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影视作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著作,被改编为电视剧或电影多次呈现给观众。

这些作品不仅将中国古代文化带入现代,还成为了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同时,电影和电视也能够唤起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民众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和电视作品,还能够提供有益的文化参考,促进社会和谐与多元文化交流。

《2024年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范文

《2024年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范文

《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篇一一、引言影视人类学是运用影视媒介与技术的理论、方法与手段来研究人类文化、社会与历史的跨学科领域。

它以影视为工具,通过记录、分析和解读人类行为、习俗、信仰等,揭示人类社会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本文旨在梳理影视人类学的脉络与路径,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二、影视人类学的脉络1. 起源与发展影视人类学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起初主要是为了记录和研究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影视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学研究,包括电影、电视、摄影等。

影视人类学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与民族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互渗透。

2. 理论框架影视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框架,包括文化相对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等。

这些理论为影视人类学提供了研究视角与方法论指导,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探讨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三、影视人类学的路径1. 研究方法影视人类学运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观察、影视拍摄等。

这些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相互配合,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人类文化的各个层面。

2. 研究领域影视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民族志电影、纪录片、影视民族学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不仅关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还关注文化传承、社会变迁等问题。

3. 实践应用影视人类学的实践应用包括文化传播、教育、社会问题研究等。

通过影视手段,可以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呈现给观众,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同时,影视人类学还可以为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与社会背景。

此外,影视人类学还可以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四、影视人类学的前瞻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影视人类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些技术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同时也能更生动地呈现研究成果。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人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文化环境,为研究者提供更真实的观察视角。

2. 跨学科合作未来,影视人类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影视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什么是影视人类学影视人类学是对影视作品进行人类学研究的学科领域。

它结合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解读影视作品来探索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影视人类学不仅关注影视作品本身,还关注观看影视作品的观众以及创作影视作品的相关人员。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文化人类学影视人类学借鉴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演变过程。

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访谈和文化解释等,这些方法也被应用在影视人类学的研究中。

符号学符号学是影视人类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符号学关注符号的产生、传播和解读,它通过分析影视作品中的符号来解读其中隐含的意义。

符号学的观点认为,影视作品不仅是表面上的故事,还包含着更深层次、更抽象的意义。

反思性观众研究影视人类学还注重观众研究。

通过观察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反应和解读,影视人类学可以了解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认同程度,揭示影视作品对观众的影响和意义。

反思性观众研究不仅关注影视作品对个体观众的影响,还关注观众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影响。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影视作品的文化解读影视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影视作品进行文化解读。

通过观察影视作品中的符号、象征和隐喻,影视人类学可以解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例如,通过分析电影中的服装、音乐和舞蹈等要素,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影视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影视作品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还可以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影视人类学研究影视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社会价值观的塑造、文化认同的建构等。

通过观察观众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解读,可以揭示影视作品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

影视创作过程的人类学研究除了研究影视作品本身,影视人类学还研究影视创作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访谈影视制作人员,可以了解他们的创作动机、观点和创作背后的文化因素。

影视人类学可以揭示影视制作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2024年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范文

《2024年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范文

《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篇一一、引言影视人类学是一门将影视技术与人类学理论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通过影像记录和分析人类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学研究的深入,影视人类学逐渐成为一门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影视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出发,探讨其脉络、路径和前瞻性发展方向。

二、影视人类学的起源与脉络1. 起源:影视人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电影和人类学学科的起源时期。

早期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对文化现象的一种记录方式,而人类学则关注文化和社会变迁。

当这两者相遇时,便催生了影视人类学的诞生。

2. 脉络: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早期的影像记录,以纪录片为主要形式,以记录某一文化或群体的生活状态为主。

第二阶段是理论框架的建立,影视人类学者开始运用人类学理论对影像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揭示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三阶段是技术进步与理论创新的融合,随着数字技术和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

三、影视人类学的路径与领域1. 路径:影视人类学的路径包括两个方向。

一是技术方向,包括摄影、剪辑、后期制作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二是理论方向,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民族学等理论和方法,以便对影像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2. 领域:影视人类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保护与传播:通过影像记录和传播特定文化的价值、习俗等;(2)历史与考古:利用影像记录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3)社会发展与政策评估:通过影像分析社会现象和政策执行情况;(4)跨文化交流与传播:通过影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四、影视人类学的前瞻性发展1. 技术创新: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人类学将进一步拓展其研究方法和手段,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影像进行智能分析和解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沉浸式文化体验等。

什么是影视人类学

什么是影视人类学

什么是影视人类学A什么是影视人类学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旨在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贯穿纪录片电影的摄制;或者说,影视人类学是以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跨文化比较的学问。

在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中,照片的拍摄、分析和民族志电影或录像最为常见。

在以文字作品为主流的人类学学术界,影视作品一直处于辅助性的位置,这显然和重文字轻图像的人类学传统相关。

然而,人类学家发现,有别于文字撰写,影视方法通过镜头所建构的图像可以寻求对文化的另一种理解形式。

而且,影视表现可以方便地实现人类学者―读者(观众)―当地人三者之间的直接交流,特别是把人类学思想反馈给那些异文化或没有书写符号的当地人。

文本与影视这两种类型的民族志实践具有相通性,因此影视人类学片也称为民族志电影。

B民族志电影的特点――文字与影视合璧报告直到20世纪30年代,贝特森和米德将电影和照片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中去。

他们认为,电影可以实现文字调查报告不能表现的东西。

1936―1939年,贝特森和米德使用摄影手段补充他们巴厘岛进行有关文化与性格的田野研究报告。

此次田野调查结束后的1932年,他们配合大量照片出版了两部著作。

此外,他们将拍摄的22000英尺16毫米胶片素材剪辑成《巴厘跳神与舞蹈》、《巴厘与新几内亚的儿童竞争》、《一个巴厘人的家庭》、《一个新几内亚婴儿的出生》等6部影片。

因此,米德和贝特森在巴厘岛关于文化和民族性的田野工作,因影像的介入使得再现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与表现过程成为可能。

并且,他们使影像作品首次成为人类学研究与成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拍摄原则及其实践1.为人类学的影片影视人类学的对象和人类学是一致的。

其目的都在于应用学科理论解释某种文化或行为。

多种方法的民族志田野工作经验及其田野成果的再现方式可以获得对于该族群和文化的重要综观。

保罗?霍金斯则认为,民族志电影在以下领域扮演了独特的角色:●1大学本科教学;●2文化材料档案;●3研究项目的设计和提出;●4探索性的田野工作;●5使人类学引起更多公众的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Anthropologic/Ethnologic Documentary
• “人类学纪录片‛是科学和艺术形式的一种结合方式,是 现代文明的产物。好像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影视纪录片, 但是传播的内容确是人类学中各个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史料, 有点像国内的精英纪录片。就内容而言,人类学纪录片是 研究人类的科学成果、理性的,属学术成果,在这个意义 上,与人类学书面著作等同,而与一般纪录片有异。从表 述形式来看,人类学纪录片又是鲜活的、形象的,与人类 学书面著作的表述方式完全不同,而与一般纪录片相同。
4
人类学/民族学纪录片 Anthropologic/Ethnologic Documentary
人类学纪录片是人们运用影视手段,旨在研 究人类学和体现人类学研究成果而拍摄的 纪录片
1. 目的的表述,是为了研究人类学和体现人类学的研究成果, 这是人类学纪录片的本质,研究是出发点,研究指导拍摄。 2. 运用影视手段,影视手段是工具,是表达人类学研究内容 的重要媒体 3. 内容的表述,人类学纪录片的内容是人类学研究和人类文 化研究,它包括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人种繁衍、 组织规则、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文化模式等等。 (陈刚,2001)
《影视人类学原理》
9
Paul Hockings
• 悉尼大学文学士;多伦多大学文学硕士; 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 • 语言:英语 法语 德语 • 研究领域 ● 拉丁 ● 记录片 ● 印度社会与历史 ● 影视人类学 ● Badaga民族研究 • 资深的人类学学者,是美国Illinois大学的 名誉教授,也是国际刊物《视觉人类学》 的主编。研究领域之一是南印度的Badaga 民族研究。他多年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 大学洛杉矶分校及伊利诺斯州大学,教授 人类学及影片制作。
(/shownews.asp?newsid=10997)
人类学/民族学纪录片
• 人类学片是在人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人类学研究的 科学方法和影视学的表现手段,对人类文化进行观察和研 究,所取得成果的形象化表述。(张江华,2000)
6
人类学纪录片的表现对象 • 人类的文化 • ‚向属于一种文化的人们解释属于另一种文化的 人们的行为‛(戈德施莱特,1975) 人类学纪录片的作用 • 当事件过于复杂,速度过快或太小,以至于人用 肉眼或文字书写无法把握的时候,它们作为记录 事件的工具而存在 • 由于人们的很多行为即将消逝,或者理论所涉及 的事物已不复存在的时候,它作为一种为了后代 进行抢救性记录的方式而存在 • 用于共时性跨文化的对比和历史性的文化变迁研 究(布里加德, Emilie De Bergard)
12
巴厘跳神与舞蹈 Trance & Dance in Bali
• The clip is from a sequence at the end of the ceremony, and focuses on an older woman who unwittingly went into a trance during the ceremony. She wasn't one of the dancers, but Mead picked up on her. The woman is trying to pull herself out of the trance. • FILM SOUNDTRACK (MEAD): "Here is an old woman, 'unwilling' to come back to herself, 'remembering her death' -- until finally the priest brings special offerings to the spirit that possesses her, to persuade it to leave her body. The priest makes his offering of flowers and [ ? ] -on the ground -- while she continues to dance [ ? ] -- At last, she holds out her hands for the holy water, a sign she is willing to come out of the trance."
读书报告 影视人类学
李知宇
华南师范大学2007级博士生 2008-05-28
Visual Anthropology of the Trance Music
• 《影视人类学原理》 • 《原始的激情:视觉、性欲、民族志与 中影像与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 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 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庄孔韶, 2004)
• 电子邮件:paulh@.hk
10
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 1887-1948)
《玛格丽特· 米德和鲁思· 本尼迪克特》
米德 (Margaret Mead 1901- 1978)
11
米德和贝特森 Margaret Mead & Gregory Bateson
• • • • 《巴厘跳神与舞蹈》 《巴厘与新几内亚的儿童竞争》 《一个巴厘人的家庭》 《一个新几内亚婴儿的出生》
13
一个新几内亚婴儿的出生
The First Days in the Life of a New Guinea Baby (MEAD & Bateson, 1938)
• "As the picture opens you see the mother wiping the newborn baby off with a piece of grass skirt. She severs the cord and puts the placenta in a coconut shell. She holds the baby up again, wipes it, tosses it in the air, tosses it sideways, and tosses it over on an old grass skirt, while the old woman attendants pour water over it. • "Here you see the mother sitting, waiting for a piece of European cloth to be brought -- while the baby lies on the old grass skirt, on the ground, opening and shutting its hands, and crying, while the sunlight makes flecks on its body. • "The wet nurse has arrived; the wet nurse, who will later suckle the newborn. She flicks away the flies and protects the babies feet from the touch of scratchy sticks. • "More water is brought for the mother to bathe in, and she stands, only a very few minutes after the birth of the child, while cold water from the river is poured over her, as neighbor children watch. The wet nurse brushes the flies off the newborn child, and she nurses her own baby and smokes a cigar. • "The 'cloth' has been brought and they are ready now to go to the village.”
3
Wikipedia(维基)
• 影视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子域。它是自20 世纪90年代中期由民族志摄影、影片的发展和研 究而来。尽管影视人类学有时可以与民族志影片 交替使用,影视人类学还包含对‚呈现‛的人类 学研究,如表演、博物馆、艺术和大众媒体的制 作和接受。
• Visual anthropology is a subfield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at developed out of the study and production of ethnographic photography, film and since the mid-1990s, new media. While the term is sometimes used interchangeably with ethnographic film, visual anthropology also encompasses the anthropological study of representation, including areas such as performance, museums, art, and the production and reception of mass media. (/wiki/Visual_anthropology)
7
人类学纪录片的分类 • 提供研究用的纪录片断 • 用于人类学课程的教学片 • 供电视台播放或学术交流的具有 完整结构的作品
8
Principles of Visual Anthropology
Edited by Paul Hockings (2001,2007)
• 简介 文字训练中的影视人类学 • 民族志影片与电影 民族志电影史;作为文化纪录的故 事片;麦卡蒂规则以及如何超越该规则 • 新近民族志电影的一些动向 新近民族志电影的一些动 向摄影机和人;观察电影;跨越观察法的电影;都市电影 的理念与事件自然现象的电影拍摄:基本战略;跨越观察 法的电影 • 影视人类学与历史 民族志电影和历史;电影中的文化 重建影视在考古工作中的作用;人类学研究中的民族志摄 影;我们的图腾先祖与疯狂的灵媒 • 电影和录像的一些专门用法 摄影与影视人类学;磁带 录像:人类学观察与分析的新技术;体态行为的拍摄;文 化形式分析的视听工具;在民族学研究中使用影片 • 人类学信息透视 电视民族志——美国、英国、日本和比 利时电视中的人类学;第一家影视资料馆;记日本电视台 民族志电影的制作方法关于事实的言说 • 影视人类学的未来 自我意识在部落成员间引发的恐慌; 影视记录,人类知识和人类未来;结论:民族志电影及人 类学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