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要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气象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象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农业1、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如:热带水果与温带水果的差异。
2、影响农作物熟制的分布,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之分。
3、影响工作方式,如:旱地、水田、绿洲等。
4、影响农产品产量,如:风调雨顺则收成较高,否则收成低或绝收。
二、生活1、衣:各地区传统服饰差异较大,如中国南方傣族衣着简单凉爽,而藏族服装则宽大厚实。
2、食:各地饮食有很大差异,如中国西南地区湿气较重而喜辣味。
3、住:传统民居在建筑结构上很注重与当地气候相适应,如傣族的竹楼,注重通风散热,而北方居民则注重防寒保暖。
4、行:天气好坏影响出行,如雾气影响交通等。
(1)气象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扩展资料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因子、下垫面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
太阳辐射因子是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
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等。
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质等。
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
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气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终究还是可以主要归结到辐射因素上。
2、人类活动对气候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温不断在升高;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导致地表水土流失,加剧了沙漠化,地表水的分布改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气候;工业排放的含硫气体,造成酸雨天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影响,即在人类活动中对气候产生的副作用;一种是为了某种目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意识地改变气候条件。
在现阶段,以第一种影响占绝对优势,而这种影响以以下三方面表现得最为显著,即①在工农业生产中排放至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质,改变大气的化学组成;②在农牧业发展和其它活动中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如破坏森林和草原植被,海洋石油污染等等;③在城市中的城市气候效应。
气象要素对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健康效应的影响

气象要素对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健康效应的影响目的:研究日均气温对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人次的影响。
气候的改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己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高低温现象的频发,使得研究者越来越关注与气候相关的健康效应。
人类生活在气象条件下,气温是我们最直接接触的气象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对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平均气温的变化尤为敏感。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国国民健康的巨大威胁。
了解气温变化对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人次的健康效应后,将有助于控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的意义。
就我们所知,在气温变化对健康效应的研究中,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选择死亡率或者住院率作为健康效应指标,在北京,许多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病床往往处于饱和状态,住院情况不能反映气温对人群的真实效应;死亡率反映的病情较重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并不适合反映气温对人群的健康效应。
医院的门诊基本能满意居民的健康需求,因此每天门诊的就诊人次能够较好反映气温对一般人群的健康效应,可以有效评价气候变化对疾病发作的效应。
方法:基于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时间的长期趋势,短期波动、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降水、大气污染物PM10、S02和N02的影响,排除“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及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拟合日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模型,并探讨对不同特征人群的影响差异。
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属于北京地区高发的气温敏感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11-2月份。
日均气温对于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滞后 0 d的效应明显,对于65岁以下人群滞后1天的效应明显,对于65岁以上人群滞后4天效应明显。
日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之间的关系基本呈“V”字型。
最适日均温度在12℃左右(65岁以上人群在13℃左右)。
日均气温低于最适温度时,日均气温每降低 1℃,因气温降低增加的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人数,总人群为 1.70%(95% CI of RR:0.9818—0.9841),男性为1.50% (95% CI of RR:0.9835~0.9865),女性为1.96%(95% CI of RR:0.978 7—0.9821);65岁以下人群为1.46%(95% CI of RR:0.9843—0.9866),65岁以上人群为1.37%(95% CI of RR:0.9827—0.9910)。
天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天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天气预报就是对未来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天气预报的难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不断提高,人们根据天气预报,可以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使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作出分析和预测,这是大气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对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趋利避害。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天气预报的时限分:1—2天为短期天气预报,3—15天为中期天气预报,月、季为长期天气预报,1—6小时之内则为短临预报(临近预报)。
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目前有天气学方法(以天气图为主,配合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 数值天气预报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解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气象学组成的预报方程,来制作天气预报;统计预报,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手段作天气预报。
以上各种有时互相配合、综合应用,并广泛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
天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天气变化不仅会给心肌梗塞、肺气肿、气管炎、风湿痛等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也会给健康的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
通过医疗气象学的研究已经发现,有77%的心肌梗塞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感受性升高。
在高压形势控制下,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最多,特别是在冬季,强大的高气压前缘常常伴有冷锋,冷风过境后有大风、降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寒潮天气。
由于寒冷的刺激,使人体血管收缩,周围阻力增加,动脉平均压升高,心肌需氧指数(心率与血压的乘积)相应增高,而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心肌缺氧现象加重,所以,每年到了冬初(特别是寒潮袭来时),心肌梗塞发病特别多。
患有肺气肿和气管炎的病人,由于冬初天气突变,往往在这时旧病复发,尤其在第一次寒潮袭来的头一两天,最容易使病情恶化。
因为寒冷会使呼吸道局部温度降低,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减少。
气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

气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气象条件,这个看似与我们日常生活稍显遥远的概念,实际上却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从温度的高低到湿度的大小,从阳光的照射到风雨的来袭,每一个气象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影响。
首先,温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最为直观的。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就容易引发中暑。
中暑可不是小问题,严重的中暑可能会危及生命。
而且,高温还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对于老年人和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相反,在寒冷的冬季,低温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此外,寒冷的天气还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因为寒冷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得病毒和细菌更容易入侵。
湿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气象因素。
当湿度较高时,人体的汗液难以蒸发,会感到闷热不适。
这种情况下,霉菌和细菌容易滋生,从而引发过敏和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而湿度较低时,空气过于干燥,会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甚至出现干裂的情况。
对于呼吸道来说,干燥的空气会刺激黏膜,导致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
阳光,作为气象的一部分,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复杂的影响。
适量的阳光照射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 D,这对于骨骼的健康至关重要。
但过度的阳光暴晒则会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引发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风,这个看似平常的气象要素,其实也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微风可以带来新鲜的空气,促进空气的流通,有助于减少病菌的聚集。
然而,强风尤其是狂风可能会带来沙尘和污染物,这些物质进入呼吸道后会引起咳嗽、哮喘等疾病。
而且,大风天气还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对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威胁。
雨,是大自然的一种馈赠,但有时也会带来健康问题。
绵绵细雨可能会让人心情愉悦,但持续的暴雨可能导致洪涝灾害,破坏生活环境,引发传染病的传播。
雨后的潮湿环境也容易滋生蚊虫,增加了患上蚊媒传染病的风险。
湿度标准是多少

湿度标准是多少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气象要素,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工业生产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湿度标准是多少呢?在不同的环境下,湿度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室内湿度标准。
一般来说,室内湿度应该控制在40%~60%之间,这个范围被认为是最为舒适和健康的。
如果室内湿度过高,容易导致空气潮湿、发霉,对人体健康也会有影响,比如容易引发皮肤病、呼吸道疾病等。
而如果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容易引发感冒等问题。
因此,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室外湿度标准。
室外湿度标准受到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和季节对于室外湿度标准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夏季的室外湿度标准应该控制在60%以下,这样可以减少炎热的感觉,减轻人体的不适感。
而在冬季,室外湿度标准可以适当放宽,因为冬季空气湿度较低,如果室外湿度过低,容易导致人体皮肤干燥、呼吸道不适等问题。
除了室内和室外湿度标准外,不同行业对于湿度标准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比如在食品加工行业,对于空气湿度要求比较严格,以防止食品受潮发霉;在药品生产行业,对于空气湿度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湿度标准是多少取决于具体的环境和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空气加湿器、除湿器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湿度,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
在工业生产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生产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不同的季节和环境下,我们也要及时调整对湿度的关注,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以保障健康和生产的需要。
综上所述,湿度标准是多少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根据具体的环境和需求来确定的。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节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保障健康和生产的需要。
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湿度标准,保持舒适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
气侯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

能源与环境
气 侯 因素 与人 体健 康 关 系研 究 ①
于 慧 斌 ( 河南省濮 阳市气象 局 河南濮 阳
4 70 5 0 0)
摘 要 : 国是最早 重视 气候 - 疾 病关 系的 国家, 黄帝 内经》 出“ 与 天地 相参” 异 常 气候 变化 - 我 h 《 指 人 , h四季 的规律 气候递 变均 影响 着人 体 生理功 能和 病理 的 系列 变化 , 因此对 气候 变化的认 识和探 讨在 防治疾 病中有 着重要 的意义 。 关键 词 : 气候 疾病 人体 健康 中 图分 类 号 : —0 R2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7 -3 9 ( 0 0 1 () 1 4 2 1 2 7 1 2 1 ) 1 c一0 3 -o 6 与 外 界 气 候 条 件 周 期 性 渐 变 ( 四 季 更 候 和 肝 炎 病 资 料分 析 研 究 发 现 高 温 环 境 可 支 气 管 哮 喘 等 ) 气 象 要 素 的 关 系 作 专 门 如 替 , 夜轮转) 非周期性 剧变( 风 、 、 昼 或 如 霜 雨、 等天气) 用于人体 , 在机体 内引 雪 作 并
1 季 节性 气候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
除 急 湿 , 如 裹 , 热 不 攘 , 筋 软 短 , 筋 弛 的 流 行 。 了 带 来 流 行 病 外 , 性 脑 血 管 首 湿 大 小
急 高血 压等 传 统 非 流 行性 较 弛 , 如 病 、 性心 肌 梗 塞 、 在 低 温环 境 中 , 体 可能 消 耗 体 内细 胞 长 , 短 为 拘 , 长 为 痿 ” 即 : 果 人 受 了 肌 疾 病 也 都 随着 异 常 气 温 、 气压 、 对 湿 度骤 相 就 好 储 备 , 成 组 织 不 可 逆 转 坏 死 。 旺 l等 通 湿 气 , 会 感 到 头很 沉重 , 象 有 东 西 裹 着 造 蔡 2 过 6 7 肝硬 化 中并 发9 例 上消 化 道 出血规 8例 8
最新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摘要: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气环境中污染物和气象要素变化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但大气污染与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短期、长期综合作用的效应报道甚少。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现状对人体健康影响,包括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急性和慢性作用、气象要素的变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大气环境;素;人体健康大气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气象因1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1.何为大气环境污染 1.何为大气环境污染气排入有害物质的源地称污染源,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称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分人工源和自然源,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森林着火、风吹扬尘等,它们每年向大气排入约5.5 亿吨污染物,人工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城乡交通和居民生活污染源等,它们平均总计向大气排入的污染物在 20 世纪 90 年代约每年超过 6.5 亿吨,中以工业污染排放量最为主要。
其我国 1990 年工业源共排放大气污染物约 0.4 亿吨,按人口平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排发水平。
大气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它们的种类超过 100 多种。
从污染源排进大气后,直接污染空气的称一次污染物,其中最主要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二氧化氮、颗粒物(飘尘、降尘、油烟等)、CO 和氨气、及含氧、氮、氯、硫有机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等。
所谓二次污染物则是由于阳光照射污染物、污染物间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污染物与大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害物质,光化烟雾就是一种二次污染物。
2.大气环境污染的危害 2.大气环境污染的危害一、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二、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三、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四、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2响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明显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臭氧层破坏,二是酸雨腐蚀,三是全球气候变暖。
3.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有哪些 3.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有哪些大气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引起感官和生理机能的不适反应,产生亚临床的和病理的改变,出现临床体征或存在潜在的遗传效应,发生急、慢性中毒或死亡等。
气象要素与人体舒适度

详细描述
湿度过高可能导致霉菌、细菌滋生,引发呼 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而湿度过低则可能导致 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等。适宜的湿度范围应
根据个人情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风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要点一
总结词
风速对人体舒适度有重要影响,过强的风速可能对人体造 成伤害,而过弱的风速则可能不利于人体散热。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在37°C左右,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时,人体就 会开始产生不适感。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可能会出现中暑、脱水等症状;而在 低温环境下,则可能出现冻伤、体温过低等情况。
湿度
总结词
湿度对人体的舒适度也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可 能引发不适。
详细描述
湿度主要影响人体的散热和蒸发过程。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 ,人体的汗液蒸发困难,散热效率降低,容易感到闷热;而 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皮肤容易干燥,甚至出现静电现象。
详细描述
在风速较大的环境中,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风中,以免引起不适;在风速较小或无风的天气,可以 选择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此外,合理安排活动时间,避免在极端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也是保 持舒适度的关键。
根据光照调整作息时间
总结词
光照对人体生理和心理都有影响,合理利用光照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物钟和作息 时间。
湿度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总结词
湿度对人体舒适度有一定影响。
详细描述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的舒适度。湿度过高会导致汗液蒸发困难,引发闷热、潮 湿等不适感;而湿度过低则会导致皮肤干燥、口渴等不适感。适宜的湿度范围一般在 50%-60%。
风速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总结词
风速对人体舒适度有一定影响。
V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要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摘要人体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气气候的制约,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人类生理活动甚至是心理情绪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诱发各种疾病。
近年来,随着气象条件的突变,气象工作者更是感到研究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责任重大,现就此影响做一些解释。
关键词气象;人体健康;疾病
中图分类号R5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72-0211-01
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旦是天气突变或者是换季,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身体反应,中老年人的反应更为突出。
天气转凉就极易引起流行性感冒,天气闷热又容易中暑……诸如此类的现象数不胜数。
由此看来,气象条件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人体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们必须对其引起重视,正确有效地分析气象要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防止疾病的发生。
1 人体健康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也被称为日照,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周围空间接受到来自太阳发射出的电磁波能量。
太阳辐射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防止相关疾病发生,增强人们的体质。
某些疾病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病情得到改善,这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叫做日光治疗法。
紫外线是太阳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得血液的杀菌能力变强,破坏一些病毒,如破伤风病毒等。
但过多、过强的太阳肤色,不仅不会对人体健康有益,反而会对人体健康有害,会引起皮肤病,如皮肤红斑、日光性皮炎等,重则出现头痛、体温升高等人体感到不适的反应。
夏季太阳辐射过强的时候,人会感到燥热、口渴、胸闷、呕吐,严重的会引起日晒性皮炎,皮肤红斑等,强烈的太阳光线对眼睛的伤害尤其大。
山西夏季具有高温,太阳辐射强的特征。
所以紫外线辐射很强,外出需做好防晒措施。
2 人体健康受到气温的影响
人体健康影响受到来自气温的影响是所有的气象因素中最为直接的一种影响。
相关数据表明,当环境温度为19℃~24℃的时候,人们的身体会有舒适感。
人类通过气温来调节人体温度,这样来保持人体温度的适中。
假如气温高于35℃,人们的身体无法对生理进行调节,人们的体温会失常,身体出现不适,接着人们会感到头晕、呕吐、恶心,通常被人们称作“中暑”,重则可以致使人昏迷不醒,有生命危险。
2010年7月,山西多日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平均温度几乎都在35摄氏度以上,在这样的气温条件下户外工作超过两个小时,耗费体力大的劳动者体内需要向外释放许多的热量,会引起人们的体温上升,人们会迅速感到呼吸加快,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甚至会使得人们昏迷不醒。
冬天,寒潮强势的到来会致使气温降低的幅度在10℃以上。
寒风使人感到不适,另外山西位于淮河以北,空气寒冷干燥,极易诱发感冒以及一些呼吸道疾病,还可导致关节炎、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
如果人们经常不锻炼身体,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当气温低于0℃,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身体外露的部分极易感染冻疮。
3 人体健康受到气压的影响
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
气压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大气施加在人们身体的压力约为15.5~20千克,这个压力能够受到人
们体内压力的平衡,所以,通常情况下人们无法感觉到这个压力,但在短时间内气压的突变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气压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生理方面:人们体内氧气的供应主要受到压力影响。
一般来说,人们可以承受气压在正常幅度中变化,一旦气压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身体就会出现不良反应,“高山反应”是这种情况的典型表现。
人们在登山的时候,海拔上升,气压会随之下降,人体血液中过少血氧,人们会感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如果脑部缺少氧气,甚至出现头昏、胸闷、恶心等反应,重则肺水肿,甚至休克,我们平时谈到的“高山反应”就是这样的表现。
心理方面:低气压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状况,当人们处于低气压的环境中,不时会感到心情不好、烦躁、抑郁等。
例如,夏天出现雨天的时候,气压相对较低,人们时常心情压抑,情绪躁动,浮动大等。
有的时候会造成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方面的反应。
4 人体健康受到空气湿度的影响
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即空气的潮湿程度。
这对人体有直接影响就有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
恰当的空气温度使人体舒适度增强,减少空气湿度的影响。
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空气湿度对人的影响很强烈。
闷热夏季中高温高湿的情况时,当气温高于35度时,人体的2/3的余热通过汗液蒸发排泄体内,但是如果在潮湿的环境中,人体则会体温失调使汗液蒸发不顺畅。
山西的冬、春季通常湿度非常低,甚至不足10%,极度干燥的空气会感染呼吸道从而导致干咳以及其他肺部问题。
另一方面,在干燥的空气中病菌更容易繁殖和传播,各种病况容易同时引发。
如果在相对充足的空气湿度中,静风或微风,雾利用水汽凝结而成。
同时构成雾的凝结核是空气中的细菌、尘埃和其他微粒。
人们呼吸带有这些物质的空气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然而这样的危害又具有隐蔽性。
雾,尤其是大雾对人体健康产生诸多的不利影响。
雾中的有毒有害的物质呼吸进入人们的体内,容易引发身体出现一系列的疾病。
因此,如果是在大雾的天气,人们应该避免外出,少一些户外活动,一定需要外出必须做好相关的防护
措施。
5 结束语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气象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气象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气的突变,气象灾害的不断增多,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关部门详细研究山西气象现状后,各类专业专项天气预报问世,这样的天气预报能够使人们更好的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降低恶劣天气对人们的损失。
另一方面人们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有效地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夏廉博.人类生物气象学[J].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
[2]王慧伶,许元良,胡守观.气象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02,01.
[3]郑有飞,钱晶.紫外辐射增加对人类疾病的影响的研究[J].气象科技,1999,2.
[4]戴海夏,宋伟民.大气PM_(2.5)的健康影响[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05.
[5]童永彭,张桂林,叶舜华.大气颗粒物致毒效应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