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验专题
p区非金属元素实验报告

p区非金属元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研究P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为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性提供实验数据。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实验材料:磷、硫、氮、碳、氧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2. 实验仪器:试管、玻璃量筒、显微镜、加热器等。
三、实验过程1. 实验一:磷的性质研究a. 取一小块红磷,放入试管中,并加热。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红磷的显微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磷的性质和特点。
2. 实验二:硫的实验性质观察a. 取一小份硫粉,放入试管中,并加热。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硫的晶体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硫的性质和特点。
3. 实验三:氮的实验性质观察a. 取一小份氮气气体,将其通过管道通入水中。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水的变化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氮气的分子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氮的性质和特点。
4. 实验四:碳的实验性质观察a. 取一小块木炭,放入试管中,用火烧燃至灭火点。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味、火焰颜色等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木炭的微观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碳的性质和特点。
5. 实验五:氧的实验性质观察a. 取一小块气氛中的氧气,通入一小瓶溶液中。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溶液颜色变化、气味等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氧气的分子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氧的性质和特点。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实验一:磷的性质研究实验现象:磷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剧烈燃烧,并放出白烟,形成白色固体产物。
结果分析:磷是一种易燃物质,在空气中加热会燃烧。
磷的结构是由独立的P4四原子环构成,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2. 实验二:硫的实验性质观察实验现象:硫在加热过程中融化,形成橙黄色液体,散发出刺激性气味。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难点4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重难点4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MnO 2+4HCl △ MnCl 2+2H 2O+Cl 2↑2.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Ⅰ)①特点:固体+液体→光 ——→点燃 ———→点燃 ————→浓硫酸Δ ————→Δ ——→H + ——→Cu Δ ————→170℃浓硫酸————→O 2 ————→h υ ————→催化剂 气体 ②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圆底烧瓶、分液漏斗等。
③试剂:A 中盛放浓盐酸,B 中盛放二氧化锰。
(2)净化装置(Ⅱ) 组成盛放试剂 试剂的作用 C饱和氯化钠溶液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D 浓硫酸 干燥氯气(3)收集装置(Ⅲ)①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装置E ,Cl 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也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Cl 2在饱和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且用此法可除去实验过程中挥发产生的HCl 气体)。
②验满方法: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红,则证明Cl 2已收集满。
(4)尾气处理装置(Ⅳ)①导气管要伸入液面以下。
②F 中盛放试剂: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特别提醒】 (1)实验室制备Cl 2注意事项①必须用浓盐酸,MnO 2与稀盐酸不反应。
②为了减少制得的Cl 2中HCl 的含量,所以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减少HCl 的挥发。
③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装置中残留的Cl2,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
④尾气吸收时,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Cl2,因为溶液中Ca(OH)2浓度小,吸收不完全。
(2)气体净化装置的选择气体净化装置的设计必须同时考虑主要成分和杂质成分的性质,以便选择适当的装置除去杂质。
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时,氯气中混有HCl和水蒸气等杂质,除去氯气中的HCl可以用饱和食盐水(如下图中Ⅰ所示);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可用浓硫酸(如下图中Ⅱ所示)或干燥的CaCl2(如下图中Ⅲ所示)。
(3)MnO2与浓HCl反应特点①浓盐酸中,部分Cl-的化合价升高,4 mol HCl参加反应,被氧化的Cl-为2 mol。
专题1-11:主族非金属-溴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系列一主族非金属专题11 溴及其化合物一、单质溴(Br2)(1)溴单质是深红棕色液体,是卤素单质中水溶性最好的,每100g水中可溶解3.58g单质溴。
(2)溴的水溶液称为溴水,其颜色与它们的气态分子的颜色相同,为红棕色,说明他们在水中以自由分子状态存在。
在有机溶剂中溴的溶解度较大,溶解在四氯化碳溶液中时,呈现出分子状态的红棕色。
利用溴单质在水溶液和有机溶液的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萃取的方法进行溴单质的转移。
(2)溴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与温度有关,0℃时生成次溴酸钠:Br2+2NaOH=====NaBr+NaBrO+H2O;50℃-80℃时生成溴酸钠:3Br2+6NaOH=====5NaBr+NaBrO3+3H2O。
(3)工业制取单质溴:溴主要以-1价离子形式存在于海水之中。
不同海域,溴的含量不同。
通常是在pH=3.5的酸性条件下,用Cl2氧化浓缩后的海水,生成单质溴:Cl2+2Br-=====Br2+2Cl-利用空气将形成的Br2吹出,根据卤素单质的歧化和逆歧化反应与介质条件有关的性质,先将吹出的Br2用Na2CO3溶液吸收:3Br2+ 3Na2CO3=====5NaBr+NaBro3+3CO2↑,得到溴化钠和溴酸酸的混合物,再将吸收液酸化,则得到溴单质:5HBr + HBrO3=====3Br2 + 3H2O,(4)在实验室中,是在酸性条件下,利用氧化剂将溴化物氧化来制备单质例如:2 NaBr + MnO2+ 3H2SO4=====Br2+MnSO4+2NaHSO4+2H2O,2NaBr+3H2SO4(浓)=====Br2+2NaHSO4+SO2↑+2H2O,在前一反应中,二氧化锰是氧化剂,稀硫酸提供酸性介质;对于后一反应,浓硫酸既能提供酸性环境,又可起到氧化剂的作用。
二、溴化氢(HBr)和溴化物(1)氢溴酸是一种强酸,制备HBr可用溴化钠和浓磷酸反应:NaBr+H3PO4(浓)=====NaH2PO4+HBr;不能用浓硫酸,因为HBr会被浓硫酸氧化:2HBr+H2SO4(浓)=====SO2↑+Br2+2H2O。
45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验课)

2Ag++CO32--=Ag2CO3↓
NaCl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讨论1】 1.检验Cl-时,为什么还要加入稀硝酸呢? 答:加入稀硝酸能排除CO32-等离子的干扰。 因为CO32-也能与Ag+反应生成白色的Ag2CO3 沉淀,但Ag2CO3能溶于稀HNO3: CO32-+2Ag+=Ag2CO3↓ Ag2CO3+2H+= 2Ag++ CO2↑+H2O
文宇斌 程允麒 林钰滨 陈埴融
赵曼璇 张金漫 韦懿琳 陈凯雄 刘艺翱 陈佳辉
18 班
前门 1 2 3 4 5 6 7
回首页
讲
B
台
C D
A
陈思宇 崔渝瑜 杨嘉立 官子健 冯奕琳 龚紫怡 陈至颖 宋严琛 李慧鸿 伍一佳 赵博渊 钟昌宏 张丽雯 陈唯雅 徐惠颖 龙玉君 张常萱 翁佳丽 魏子薇 龚珏满 韩必琛 陈梓琛 马泽彬 陈俊燕 聂琪 李芸 张滢 黄铧
SO32- + Ba2+ = BaSO3↓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SO3 + 2H+ = Ba2++SO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五、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及产物的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在1支试管中放入1小块 没有变化。 铜片,再加入约2 mL 浓 硫酸。 2.用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 第1支试管中的品红 塞紧试管,用导管和橡胶 溶液褪色; 管依次连接好盛有品红溶 溴水褪色; 液、溴水、品红溶液、澄 第3支试管中的品红 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加热。 溶液不褪色或变浅;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制备流程与实验探究(Si、N、P、As)(原卷版)--2025年高考化学微专题

A .碱石灰有利于3NH 逸出B .锂片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C .干燥管中均可选用25P OD .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33n Li+nNH Li +e NH = 2.(2023·湖北·高考真题)工业制备高纯硅的主要过程如下:石英砂1800~2000 →焦炭℃粗硅2HHCl 33001100SiHCl → →℃℃高纯硅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制备流程与实验探究(Si 、N 、P 、As )考情分析真题精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规律·方法·技巧O Si+2OH-Si+2C Si+2CO↑;+4HF SiFO H2Na+SiO2CaSiO二、工业生产单质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经典变式练1.(2024·湖南·高考真题)某学生按图示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①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锥形瓶内气体呈红棕色;②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逐渐加快,气体颜色逐渐变深;③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几乎无色;④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阶段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缓慢,原因是铜丝在稀HNO3中表面钝化B.锥形瓶内出现了红棕色气体,表明铜和稀HNO3反应生成了NO23NO+H O=2HNO+NOC.红棕色逐渐变浅的主要原因是223D.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原因是硝酸消耗完全A.红磷使用前洗涤以除去表面杂质B.将红磷转入装置,抽真空后加热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气C.从a口通入冷凝水,升温使红磷转化D.冷凝管外壁出现白磷,冷却后在氮气氛围下收集核心知识精炼工艺主要包括:SiHCl 3的合成、SiHCl 3的提纯及SiHCl 3还原制备高纯硅。
二、硝酸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1)NH 3在催化剂作用下与O 2反应生成NO 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
(2)NO 进一步氧化生成NO 2 2NO +O 2===2NO 2。
氯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氯元素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于海 水及陆地的盐矿中,所以说海水中 富集了丰富的氯。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海洋中含有大量的盐类,主要为NaCl,此 外还有MgCl2、MgSO4等,致使海水既咸又 苦,不能直接饮用。
资料卡片 如果将海水中的盐类全部提 取出来,铺在地球的陆地 上,可以使陆地平均升高 150m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氯气跟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规律吗?
氯气+碱 = 氯化物+次氯酸盐+水
漂白原理:
氯水、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的漂 白作用都是因反应生成的HClO
Ca(ClO)2+CO2(少)+H2O=CaCO3↓+2HClO
Ca(ClO)2+2CO2(过)+2H2O=Ca(HCO3)2+2HClO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学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但在工农业 与 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问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问题
一旦发生大量氯气泄露,我们应该 怎样进行应急处理?
逆风撤离,转移到高处,立即喷水和喷已 稀释的NaOH溶液。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 况下,可用湿毛巾捂住眼睛和呼吸道,顶 风撤离到上风和侧风方向。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反馈练习 2、将氯气制成漂白粉,是为了
A 增加氯气的漂白作用
B 提高氯的含量
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3)氯气与铜的反应 实验3
现象
棕黄 烟 剧烈燃烧,产生————色的——
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1)氢气与氯气反应 氢气在氯气点燃的反应
2020届中考科学教材实验突破讲义:专题十一 非金属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氢气还原氧化铜

专题十一 非金属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氢气还原氧化铜[学生用书P53]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硫黄的燃烧实验。
(1)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__黄色固体__。
(2)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__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产生__。
(3)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__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产生__。
以上变化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S +O 2=====点燃SO 2__。
2.CO 2与碳酸的转化实验。
(1)取2杯蒸馏水,向其中1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入CO 2。
然后,分别向2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比较2只烧杯中出现的现象并说明原因:__吹气或通入CO 2的烧杯中,溶液呈红色,另一只烧杯中溶液呈紫色,原因:CO 2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__。
(2)从2只烧杯中分别取少量液体放入试管中,加热,有什么现象发生?__吹气或通入CO 2的烧杯中溶液从红色变为紫色__。
怎样解释(1)(2)所发生的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CO 2+H 2O===H 2CO 3__;__H 2CO 3=====△CO 2↑+H 2O__。
1.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单质,黄色粉末,在空气中点燃呈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点燃呈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气体。
SO 2气体被水吸收与水反应可生成亚硫酸。
(SO 2气体在催化条件下可与氧气继续反应生成SO 3,SO3与水结合可生成硫酸。
)2.碳与充足氧气反应可生成CO2气体,氧气不足则生成CO(即煤气,有剧毒),CO是一种高能燃料气体,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又可生成CO2气体,CO2气体与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即分解。
3.碳、硫与其氧化物及酸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常出现在物质推断题中。
典例(2018·呼和浩特)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2023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微专题6 从海水中提取卤素单质的工艺流程

微专题❻从海水中提取卤素单质的工艺流程【知识基础】1.氯的提取——氯碱工业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2. 海水提取溴(1)流程(2)主要过程及反应原理微点拨HBr的制备:浓硫酸可氧化Br-,因此不能用浓硫酸与NaBr反应制备HBr,而用具有高沸点和非氧化性的浓磷酸与NaBr反应制备HBr,NaBr+H3PO4(浓)NaH2PO4+HBr↑。
3.海带中提取碘(1)流程(2)通入Cl2的反应原理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I-===I2+2Cl-。
【专题精练】1.为了从海带浸取液中提取碘,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H2O2===I2+2OH-B.②中分液时含I2的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③中得到的上层溶液中含有I-D.操作Z的名称是加热2.海水是宝贵的资源宝库,目前氯碱工业、海水提镁、海水提溴为人类提供了大量工业原料。
如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图,据图回答问题:(1)由海水晒制的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离子,为除去这些离子,所加试剂及其先后顺序为(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取MgCl2的过程中涉及反应:MgCl2·6H2O MgCl2+6H2O,该反应要在HCl气氛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⑥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2NaOH=Na2SO3+H2O
。
4.实验设计和评价 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类问题要从四方面进行思考、回答: 规范方面 如操作、观察、读数等 如安全瓶、气体点燃防爆炸、防倒吸、防污 安全方面 染等 如仪器规格的选择、数据记录与处理、误差 量化方面 分析等 创新方面 如装置的改进、方案的优化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 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装置:
(1)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 分液漏斗 。
(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验题
漂白粉有效成分为 Ca(ClO) 2 ,能水解产生 HClO,可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等多种病 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漂白粉,并探究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的条件和产物。
已知: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备氯气,同时生成 MnCl 2 ; ②氯气和碱的反应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较高时,氯气和碱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2)②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_变__红___,此实验证明二氧化硫是_酸__性__气体。
(3)③中的品红溶液__褪__色_____,证明二氧化硫有__漂__白____性。
(4)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有__淡__黄__色__沉_淀__生__成,证明二氧化硫有___氧_化______性。
(5)⑤中的实验现象是__高__锰__酸_钾__溶__液__褪__色_,证明二氧化硫有____还__原______性。
。
(2)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C___、B、E、__D___、F,其中装置E中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5SO2 +2MnO4-+2H2O =2Mn2++5SO,42-+4H+
通过现象 D中品红不褪色,F中出现白色沉淀 即可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
次氯酸。
实验二:探究氯气与硫化氢气体混合能发生反应。选用的装置和药品如下。
6Cl 2 +6Ca(OH) 2 == 5CaCl 2 +Ca(ClO 3 ) 2 +6H 2 O。 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丙 丁
(1)①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HCl(浓)+MnO2 == Mn。Cl2 +C12 ↑+2H2O
②乙装置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 ,作用是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常见气体检验方法
常见气体
检验方法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 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
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 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氯化氢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
(3)通过现象 装置D中有黄色固体生成
即
可证明氯气与硫化氢发生了反应。
在导管F处连接一盛有碱
(4)该装置存在一个不妥之处,你的改进措施为 石灰的尾气吸收装置 。
实验三:探究氯元素和硫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5)为探究氯元素和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B___。 A.实验一能说明硫元素非金属性强于氯元素 B.实验二能说明硫元素非金属性弱于氯元素 C.通过测定盐酸和氢硫酸的pH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 D.已知硫化氢的沸点为-60.4℃,氯化氢的沸点为-85℃,则硫元素非金属性强 于氯元素
已知SO2可以和H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某学习小组对氯、硫及其化合物 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选用的装置和药品如下。
(1)装置A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
塞紧橡胶塞,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
一段时间后,水不能顺利流下,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1.简单化学原理验证型
类型
方向
酸性强弱 可通过强酸制弱酸、对应盐的碱性、同浓度溶液导 比较 电能力或pH等方法来比较
金属性强 弱比较
可通过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能力、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置换反应、原电池的正负极、 电解池中阴极阳离子的放电顺序等方法来比较
非金属性 强弱比较
可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 物的稳定性、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相互之间的置 换、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等方法来比较
(3)对于需要进行转化才能检验的成分,如 CO 的检验,要注意先 检验 CO 中是否含有 CO2,如果有 CO2,应先除去 CO2 再对 CO 实施转化,最后再检验转化产物 CO2,如 HOOC—COOH浓―硫 ―△→酸 CO2↑+CO↑+H2O↑中 CO 的检验。 (4)要重视试剂名称的描述,如有些试剂的准确描述为:无水硫酸 铜、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 NaHCO3 溶液、NaOH 溶液等。此外还应注意某些仪器的规格。
常见气体除杂方法:
序号 (1) (2) (3) (4) (5) (6) (7)
原物(杂质)
N2(O2) CO(CO2) CO2(CO) CO2(HCl) Cl2(HCl) SO2(HCl) CO2(丝网(用固体转化气体)
NaOH溶液(洗气) 灼热的CuO(用固体转化气体)
: 4HCl(浓)+MnO2 == MnCl2 +C12 ↑+2H2O
。
(3)为了防止空气与铜粉反应,先点燃__A__处酒精灯,当 B管充满黄绿色气体 时
,再点燃另一酒精灯。
(4)D装置的作用是__干__燥__氯__气____, F装置的作用是__吸__收_氯__气__,__防__止。氯气污染环境
(5)能证明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的实验现象
↓
取少量溶液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酸 规范描述 —化的AgNO3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
明溶液中含有Cl-
气体检验的答题规范 (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CO2 气体”为例)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并验证二氧化硫的某些性质的装置,试回答:
Na2SO3
NaOH溶液
(1)在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_a_2_S_O_3_+_H__2S_O__4(。浓) =Na2SO4+H2O+SO2↑
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 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一氧化氮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一氧化碳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 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性质探究实验的注意事项: (1)在离子检验、气体成分检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掌握检验的 先后顺序,防止各成分检验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2)若有水蒸气生成,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其他成分,如 C 和浓 H2SO4 的反应,产物有 SO2、CO2 和 H2O(g),通过实验 可检验三种气体物质的存在,但 SO2、CO2 都要通过溶液进 行检验,对检验 H2O(g)有干扰。
气体净化和尾气处理的答题规范 ①气体净化 吸收××气体,防止其干扰实验。 ②尾气处理 吸收××气体,防止其污染环境。
3.探究物质组成或性质型
这类实验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检验及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其他物质或离子的干扰。
描述离子检验现象的答题规范
(以“Cl-检验”为例) 答题模板 —取样→滴加××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SO2气体
。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是 :
强酸制弱酸:CO2+SiO32-+H2O=H2SiO3↓+CO32-; 。 ③依据试管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
属性__否__。(填“能”或“否”),原因是
。
亚硫酸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或SO2不是S的最高价氧化物)。
__G_装__置__中__红__纸__条__没__有__明_ 显变化,E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5本实验方案没有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对实验有无影响?__无__影__响__;理由是
___铜__不__与__氯__化__氢__反__应_______。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答题规范
①微热法检查 封闭(关闭活塞、导管末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等)、微热(双 手捂热或用酒精灯稍微加热)、气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逸 出)、水柱(移开双手或停止加热,观察到导管中液面上升形成 一段稳定的水柱)。 ②液差法检查 封闭(关闭活塞或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等)、液差(向××× 容器中加水,使×××和×××形成液面差,停止加水,放置 一段时间,液面差保持不变)。
直
球
蛇
形
形
形
冷
冷
冷
凝
凝
凝
管
管
管
2.装置连接型 这类实验题主要考查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常见气
体的制备、除杂和收集,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尾气 处理等。其实验目的通常为制备收集某种纯净的气体、检验反 应的产物或者定量测定某物质的纯度,然后根据实验目的选择 实验装置并连接,选择每个装置中所用的试剂等。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制备氯化铜并验证次氯酸的漂白性。 已知氯化铜遇水蒸气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