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测试及达标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达标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轻飏(yánɡ)壶觞(yánɡ)矫首(qiǎ)窈窕(yǎ)B.台隍(huánɡ)绣闼(tà)遄飞(huán)捧袂(èi).榆枋(fānɡ)晦朔(sù)穷发(fā)泠然(1ínɡ)D.供养(ɡònɡ)逋慢(bū)矜育(qín)侥幸(iǎ)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心惮远役(害怕)自免去职(离开)有酒盈樽(满)B.闾阎扑地(满)遥襟甫畅(顿时)命途多舛(不顺).其名为鲲(大鱼)芥为之舟(小草)时则不至(或)D.乌鸟私情(乌鸦)具以表闻(表达)过蒙拔擢(经过)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无伯叔,终鲜兄弟世与我而相违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问征夫以前路木欣欣以向荣控蛮荆而引瓯越天柱高而北辰远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5.下面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公田之利,足以为酒B.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D.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6.下列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归去兮辞》是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求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B.《滕王阁序》属于诗之序。

古人宴集时,常一同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

(最新)高二级第一学期语文必修5第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高二级第一学期语文必修5第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级第一学期语文必修5第二、三单元测试题(说明:请把答案填入答题卷。

时间:45分钟)一、文言文和文学常识填空(22分,每空1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空隙部分。

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⑵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⑶,不可胜记,。

2.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

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

其中,和是构成剧本的重要因素。

戏剧语言包括和。

3.《雷雨》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戏剧作家,原名,另著有和等作品。

4.一个完整的新闻,一般具备新闻五要素中的四要素:、、、。

5. 即运用,采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报道任务。

它是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信息量随着时间急剧膨胀的形势而产生的新闻传递快捷形式。

二、语言表达(37分)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5分)A.中国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在完成了飞行试验之后成功着陆了,参与研究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B.人类在自然科学上遇到“起源”的问题往往会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最大难题。

C.马晓春退出围棋赛的消息是中国棋院负责人透露的,当然不是空穴来风....,这消息不久也从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证实。

D.各级政府机关要注意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那些经验不足而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就是要“赶鸭子上架.....”,多给他们压担子。

7.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5分)A.我们除了向这个地区的农民们学习、访问和进行实地考察之外,还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志和文学史资料。

B.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政府应该如何处理突发社会事件以及商界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C.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D.《通知》严禁上级部门不得违反有关规定干预下级机关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强调机构改革涉及的人员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服从组织分配。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测试题姓名: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逋.慢(bǔ) 拔擢.(zhuó) 期.功(qī) 轻飏.(yáng)茕.茕孑立(qióng)B、洗.马(xiǎn) 出岫.(xiù)抟.(tuán)弄睇眄.(miǎn)舸.(gě)舰迷津C、北冥.(míng)优渥.(wò) 簪.(zān)笏遄.(chuán)飞决.(júe)起而飞D、潦.(liáo)水台隍.(huáng)霰.弹(sǎn)栖.隐(qī)门衰祚.薄(zhuò)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帝乡不可期.期待B、今兹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C、腹犹果然..饱的样子 D、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改变。

3、加点的词中与其他三项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无祖母,无以终.余年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屈.贾谊于长沙D、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何老师今年四十多岁挂零,这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也决定趁年轻再多带几届高中毕业生。

B.武汉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战于2月底正式打响,城管部门积极响应,提出了“拆除违法建设,构筑和谐家园”的口号。

C.最后一位火炬手抵达位于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塔克希姆广场,并点燃圣火盆,这标志着伊斯坦布尔的火炬传递圆满结束。

D.这名贪污受贿的局长经常在公开场合大谈廉政建设,努力塑造自己廉洁奉公,真是欲盖弥彰。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

B、她爱买许多零碎的东西,什么黄花呀、木耳呀、干笋呀、蘑菇呀,满满地装了一篮。

C、什么是说明文的科学性呢?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反映正确就是科学的。

反之,就是不科学的。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试卷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试卷

高二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测试卷一、文言选择题。

(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乃瞻衡宇B.穷睇眄于中天C.零丁孤苦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阮籍猖狂..不许..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C.腹犹果然..蓬蒿之间..D.翱翔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是()A.当敛裳宵.逝B.俊采星.驰C.宾主尽东南之美.D.则刘病日.笃4.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B.悦亲戚之.情话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下列各项中对相同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彼且奚适也④杨意不逢⑤都督阎公之雅望⑥问征夫以前路⑦今臣亡国贱俘⑧而莫之夭阏者A.①/②⑦/③④⑥/⑤⑧B.①⑥/②③⑦/④/⑤⑧C.①⑥/②⑦/③④⑧/⑤D.①⑥/②⑦⑧/③④/⑤二、按课文内容默写。

(26分)(1),知来者之可追。

(8),物换星移几度秋。

(2),鸟倦飞而知还。

(9),命途多舛。

(3),抚孤松而盘桓。

(10)穷且益坚,。

(4)登东皋以舒啸,。

(11),桑榆非晚。

(5)木欣欣以向荣,。

(1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6),彩彻区明。

(13),形影相吊。

(7),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文言文阅读题。

(共4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6—9题。

(20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二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二含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

不论《内篇》能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确实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妙看法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到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创始者。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观点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归纳来使用,却始于《庄子》。

它的内涵固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意项,但整体而言又不一样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

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常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地,近乎我们今日所说的“绝对自由”。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中心。

庄子思想的宏大概系,就是环绕着这个中心建立起来的,其余全部思想观点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中心存在着密切联系。

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差别于其余任何一种思想系统的主要特质。

所以我们能够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对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

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察看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本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详细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含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便那些自认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这样。

比方,在《逍遥游》中描绘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形太大,翱翔时不单需凭飓风之力来交托,并且还一定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

正是因为这个原由,它才遇到小鸟斥的嘲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单元综合习题(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单元综合习题(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

单元综合测评(第二单元)(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乃瞻衡宇 云销雨霁B .北冥有鱼 汤之问棘也是已C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沐浴清化D .夙遭闵凶 零丁孤苦【解析】 A 项,“销”通“消”。

B 项,“冥”通“溟”。

D 项,“闵”通“悯”,“零丁”通“伶仃”。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既自以心为形役.役:奴役 B .都督阎公之雅.望 雅:崇高 C .而莫之夭阏..者 夭阏:阻塞 D .臣具.表以闻 具:准备【解析】 D 项,具:详尽。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悟已往之.不谏 B.⎩⎪⎨⎪⎧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C.⎩⎪⎨⎪⎧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彼且.恶乎待哉 D.⎩⎪⎨⎪⎧急于.星火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解析】 B 项,均为连词,表并列。

A 项,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 项,况且;还要。

D 项,介词“比”;介词,“到”。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将有事..于西畴 B .阮籍猖狂..C.蟪蛄不知春秋..D.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解析】A项: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有事情。

B项,古义指狂放、不拘礼法;今义指狂妄而放肆。

C项,古义指四季;今义指春天和秋天,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策.扶老以流憩②或棹.孤舟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④而后乃今将图南.⑤则刘病日.笃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②⑤⑥C.②④⑤/①③⑥D.①②④/③⑤⑥【解析】①策:名词作动词,拄着;②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③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④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⑤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⑥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A. 目吴会于云间B. 襟三江而带五湖C.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D.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答案】D【解析】例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使……泣。

A项,名词作动词,看,视;B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带;C项,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

故选D。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underset\cdot正\underset\cdot确的一项是________2.(2)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__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2.(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原句:筑四闸以时宣泄。

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訾。

2.(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原句: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

A. undersetcdot饷北京及辽东饷:犒赏B. undersetcdot浸至五百石浸:浸渍C. 又于军多卫所undersetcdot佥军佥:签派D. 往返一年,undersetcdot失undersetcdot误农业失误:疏忽【答案】B【解析】B.浸:逐渐。

句意:逐渐增至五百万石。

【答案】B【解析】B.句意:担心漕运的船只会搁浅,就从淮安到通州设置了五百六十八所馆舍,馆舍里安置士卒,引导漕运的船只避开浅水区。

“自淮至通州”后句的介词状语,与后句间不可断,排除D.“五百六十八舍”指“五百六十八所馆舍”,不可断,故选B。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对下列画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观察)B.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临从高处往下探望)C. 我决起而飞(决快速的样子)D. 云无心以出岫(无心无意)【答案】A【解析】A项察考察和推举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②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2.(5)请从两段选文中概括出张耒有哪些文学主张A. 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B. 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C. 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D. 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答案】B【解析】(1)句意激沟渠之水而求水之奇是不知理之所在做文如想以词句见奇纵然你反复推敲终究也不会有好效果这也是做文的一大陋习“水之奇”作“求”的宾语其前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以……为奇……”是固定句式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 【答案】A【解析】(2)A项赋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教材中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答案】A【解析】(3)A项称赞其辞“恣意洒脱淡雅真情”的是苏轼不是苏辙【答案】(4)①如果知道(懂得)写文章却不致力于求理仅仅追求文章的精巧这是世间不曾有过的事②他的学识在探讨议论寻找梳理前世踪迹上有优势他依仗道义敢于直言因此招来祸端【解析】(4)①务致力工精巧“世未尝有也”为判断句②“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为状语后置句负依仗凭借以因此【答案】(5)①从写文章的目的来看主张“作文以明理为主” (文中“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 )②从创作方式看主张“直抒胸臆” (他以水为喻提出创作应如水流而行司马迁、韩愈都能将他们的胸中之气泄于笔端从而成为至文)③从语言风格看主张“简朴平淡” (他写诗效仿白居易赞司马迁的文章明白、简朴)【解析】(5)从文中“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可以看出张耒主张“作文以明理为主”的写作目的从“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不求奇而奇至矣”“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可知张耒以水为喻提出创作应如水流而行司马迁、韩愈都能将他们的胸中之气泄于笔端从而成为至文由此可以看出张耒主张“直抒胸臆”的创作方式从“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可知张耒写诗效仿白居易赞司马迁的文章明白、简朴可以看出张耒主张“简朴平淡”的语言风格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2)全诗对比贯串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A. 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 “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B. 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竟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诗意凄凉字字酸楚C. 尾联意指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诗人聊以自嘲也是自许自慰D. 全诗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诗人形象语言生动辛辣极具讽刺性【答案】D【解析】(1)D项“辛辣”“极具讽刺性”程度过重应该说是“含蓄” 部分语句有讽刺意味【答案】(2)①颔联将当年欢聚赏花的逸兴与衰老、乱离之时的借酒浇愁对比以表现被乱世颠沛流离之苦折磨的麻木和酸楚②颈联将“贫”与“贵” “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生动地揭示了当时世态炎凉、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③全诗将回顾的“泪满缨”与前瞻的“开口笑”对比说明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或说明诗人虽强作笑颜但笑之苦涩更使人感到诗人内心苦痛之深重含蓄深沉意味无穷)【解析】(2)颔联“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写诗人流离失所十年之久已经衰老、麻木再无赏花逸兴乱世颠沛流离只好借酒浇愁社会离乱世态炎凉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有志之士偏被压在社会最底层沾不到春风雨露权贵高踞豪门吟风弄月将当年欢聚赏花的逸兴与衰老、乱离之时的借酒浇愁对比表现了作者被乱世颠沛流离之苦折磨的麻木和酸楚颈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中诗人将“贫”与“贵” “陋巷”与“豪家”“春偏少”与“月最明”进行对比生动地揭示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有才华却遭压抑的不平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首联中的“泪满缨”说明诗人十年流离不寻常相遇故人泪潸潸尾联中的“开口笑”中既有无奈亦含希望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字挟风霜声震金石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说明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3)张树政一生情系微生物在微生物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她获得如此成就的原因A. 中国微生物生化的重要领军人张树政长期致力于微生物生物化学的研究在微生物生化及酶学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B. 张树政做学问求真务实做人光明磊落一生纯粹而挺拔悼念她的挽联在学生金城看来是对她一生最好的概括C. 在红曲霉糖化酶结构与功能方面张树政的研究居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她的黑曲霉糖化酶投入应用后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收益D. 张树政不仅在微生物领域有突出贡献而且在国际科学交流、科学编辑出版事业及科普工作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答案】C【解析】(1)C项“她的黑曲霉糖化酶投入应用后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收益”表述有误原文说的是“由她开创并由其学生继续完成的黑曲霉糖化酶的应用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答案】B【解析】(2)A项强加因果“张树政对数据弄虚作假、坐办公室不做实验等行为嗤之以鼻”与“生物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实验科学”没有因果关系C项“驳回了朱正美的申请”说法有误原文并未交代那份看起来“很有分量”的申请的申请人D项“方乘教授登门请教”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专门派人从西北大学来北京学习制作电泳仪的技术”故选B【答案】(3)①严谨求实张树政厉行严格的实验操作要求所有实验必须亲自上手实验重复三次②治学认真张树政曾为一个生物化学名词查找两周的文献对待论文精雕细琢③不畏困难敢于创新因单位无力购买先进仪器自己动手制作简易而好用的“汽车电瓶电泳仪”④少计名利热心公益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解析】(3)通读文本结合文中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本题可根据“这一切都源于她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她厉行严格的实验操作要求所有实验必须亲自上手实验重复三次直至实验数据重复规律相符”“张树政的治学是出了名的认真上世纪80年代她曾为一个生物化学名词的汉译查找了两个星期的文献……无论是自己做论文还是修改学生论文她都是精雕细琢一个标点符号也不容出错”“仅用一台报废汽车的电瓶和发报机用直流电源她最终做出了电泳仪”“后来张树政研究组在实验中需要一台等电点聚焦仪他们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自主攻关自力更生协调各方力量做出了具有同等功效的设备”“张树政院士毕生保持纯真的个性少计名利热心公益事业……她非常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培养了近百名优秀科研人员其中不少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化学和糖生物学的中坚力量”等内容进行分析概括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马上封侯”“功名富贵”“寿居耄耋”“金玉满堂”等吉祥图案作为约定俗成的装饰样式已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B. 一些企业院落中金玉满堂的组合图不仅利用汉语言的特征形成美好的祝愿而且也利用观赏鱼的美观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C. 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吉祥图案起初人们只是避免灾害并且要记住这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才将它们的形象或名字铸于青铜器上D. 吉祥图案有三种表现形式鸳鸯牡丹等动植物、龙纹祥云等纹样、福禄寿等文字三种表现形式中以动植物和文字最为普遍【答案】A【解析】(1)B项逻辑关系错误“不仅……而且……”构成递进关系此处表述与原文相反“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原文没有体现C项以偏概全“只是避免灾害”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让人们记住这些妖怪并以此控制他们”D项无中生有“以动植物和文字最为普遍”在文中没有具体体现故选A【答案】C【解析】(2)C项概念范围缩小原文说日常生活经常见到的是“吉祥组合图” 不是“金玉满堂” 文本理解错误“人们不知道的文化载体”错误原文是“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载体” 不自知含有不自觉的意味常见却不自觉【答案】D【解析】(3)D项强加因果原文表述“除了保有传统中对四灵、神仙、佛陀等图画的崇拜外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寄寓世俗美好祝愿的吉祥图案” “许多脱离宗教信仰的吉祥图案出现”与“宗教对吉祥图案的影响逐渐减弱”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6.(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6.(2)文中画线处“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忍不住大笑起来” 分别反映了哈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3)小说以偶遇杰封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A. 哈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极少生病、工作出色、上班满勤与他装病请假去河畔钓鱼形成鲜明对照深刻地揭示了主题B.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 这一环境描写不仅表现出哈利融入自然的喜悦也反衬出他对工作不满意C. “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 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出哈利钓鱼动作的娴熟D.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围绕请病假钓鱼展开故事情节客观地再现了人物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答案】B【解析】(1)B项“反衬出他对工作不满意”不当原文“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但他对工作却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 说明哈里对工作从不马虎是一位尽职的厂长【答案】(2)①“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反映了哈利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让董事长显得不自在后得意的心理②“忍不住大笑起来” 反映了哈利在董事长开怀大笑和调侃后内心的放松【解析】(2)解答此题应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结合哈利与董事长钓鱼相遇后的对话看出双方都显得十分尴尬通过“哈利急中生智他记起了今天是星期四每周星期四董事长是要召开例会的”“于是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呃不错是有个会不过……’董事长显得很不自在”分析得知“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 反映了哈利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让董事长显得不自在后得意的心理通过“吉阿弗雷朝大腿上猛拍了一下干脆开怀大笑起来并边笑边说‘好了都别说了咱俩是一对淘气包今天都逃学了!’”分析得知“忍不住大笑起来” 反映了哈利在董事长开怀大笑和调侃后内心的放松【答案】(3)①使故事情节又生波澜增强小说的可读性哈利和董事长偶遇并说明真相以后又偶遇杰封情节出人意料(指向阅读效果))②照应前文与前文董事长的话“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相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指向情节)③更深刻地反映主题烦琐的工作使很多人心理压力增大人们追求轻松愉悦的生活(指向主题)【解析】(3)解答此题应考虑这一情节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塑造、主旨深化以及阅读效果方面的作用前面董事长说“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 但是结尾处又偶遇杰封“手里也拿着钓鱼家什正艰难地在河畔穿行” 使本该结束的情节产生波澜同时也照应前文文章以偶遇杰封为结尾深化主题三人身体都很健康但都以生病为借口请假说明繁重的工作使人身心疲惫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抗拒和无奈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桥”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7.(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第①处以“桥”为本体第②处以“道路”“群山”为本体语言生动形象每处不超过15个字7.(3)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成“如今延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各处革命遗迹可以让游客受到革命教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A.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B. 待神志镇定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的传奇故事C.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搞建设还是应对地震、疫情等挑战“人民”始终是价值底色D. 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答案】C【解析】(1)文中“桥”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A项表示反语B项表示特殊含义C项表示突出强调D项表示直接引用故选C【答案】(2)①恰似彩虹凌波, ②就像一条线串起一颗颗翡翠珠子【解析】(2)第①处要求以“桥”为本体联想到“桥”与“彩虹”的相似性可将“橘红色的钢结构桥”比作“彩虹凌波” “橘红色的钢结构桥”与“彩虹凌波”在颜色和形状上相似故可填入“恰似彩虹凌波”第②处要求以“道路”“群山”为本体联想到“道路”穿过“群山”与线串起一颗颗珠子的相似性可将山间一条条隧道穿过群山比作用线串起翡翠珠子山间一条条隧道穿过群山与用线串起翡翠珠子在颜色和形状上相似故可填入“就像一条线串起一颗颗翡翠珠子”【答案】(3)①表达的内容不同改句虽表达出“游客到延安游览革命遗迹可以接受革命教育”的意思但未能表达出具体内容原句表达更具体内容更丰富②强调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延安”上强调延安使游客接受革命教育原句的重点落在“游客”上强调游客主动感受革命精神且与下文衔接更紧密【解析】(3)解答此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细读原句和改句从内容上看原句内容上做了具体描述改句则概括性强缺乏具体内容从结构上看原句以“游客”为主语用动词“来到”“找寻”“感受”来描述游客表明游客主动寻找、感受革命精神改句以“延安”为主语是延安使游客接受革命教育缺乏主动性而下文写“我”的行为是承接上文“游客”来的所以原句表达效果更好8.(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8.(2)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说说人类如何应对海洋病毒带来的挑战不超过30个字【答案】(1)①答案是肯定的, ②可谓“身小能量大”(可谓虽小作用大), ③由于滥用抗生素【解析】(1)第①处前句“会不会让海洋生物生病?”是问句因此下文是回答再根据“海洋病毒会感染一部分海洋生物并致其死亡”可知海洋病毒能让海洋生物生病故填写“答案是肯定的”第②处根据“虽然身材只有纳米级别但海洋病毒却发挥着全球尺度的作用”可知海洋病毒虽然很小但是作用巨大因此填写“可谓‘身小能量大’”或“可谓虽小作用大”第③处根据“人体内抗生素抗性细菌越来越多”可知前文讲述原因并且原因是抗生素食用太多故填写“由于滥用抗生素”【答案】(2)正确认识其利害对破坏有预判做好预防加以研究和利用【解析】(2)材料第一段讲述海洋病毒对海洋生物的巨大破坏作用第二段讲述海洋病毒对生物进化的正面作用据此我们可知对海洋病毒要正确的认识其利害第三段“截至目前大部分海洋病毒感染的主要是细菌等微生物也有一些海洋病原性病毒可以感染人或其他陆地生物”说明部分海洋病原性病毒可以感染人或其他陆地生物提醒我们要有预判做好预防由“人体内抗生素抗性细菌越来越多急需寻找可以替代抗生素的新型抗菌药物海洋病毒恰恰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可知海洋病毒对人类的抗菌有积极作用因此人们应当加以研究和利用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 潦水尽而寒潭清/奚惆怅而独悲C.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答案】B【解析】A项动词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都是连词表并列C项连词表选择是……还是……/代词指代鹏D项介词因为/介词用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2.(5)陆炳为何得到皇上特别的宠爱?试举出他受到宠爱的事例A.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B.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C.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D.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答案】C【解析】(1)“行宫火”为完整的主谓结构意为“行宫起火” “行宫”作主语应在其前断句据此分析排除A项和B项“炳排闼负帝出”意为“陆炳撞开门背着皇帝出来” 句意、结构均完整故“炳排闼负帝出”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分析排除D项故选C【答案】A【解析】(2)A项“明清两代长期设置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说法有误锦衣卫为明朝特有在清代仅存在一年【答案】B【解析】(3)B项“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说法有误根据文中“为御史所纠诏不问”可知是皇帝下诏不许审讯这件事“问”意为审问、审讯【答案】(4)①陆炳突然显贵与他位次相同的官员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恭敬侍奉他们慢慢用计策除掉那些轻视自己的人②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解析】(4)①“行” 辈“阳” 表面上“易” 轻视②“明明德” 彰明美德“亲民” 亲近爱抚民众【答案】(5)原因因为他对皇上有救命之恩行宫起火他撞开门背着皇上跑出来事例①他曾经用棒打杀兵马指挥被御史检举皇帝下诏不审讯②他屡次升迁加太保兼少傅按例太师、太傅、太保没有兼任少师、少傅、少保的这种情况只在陆炳身上看到【解析】(5)通读文本根据“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分析可知因为陆炳对皇上有救命之恩行宫起火他撞开门背着皇上跑出来所以皇上特别宠爱他根据“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分析可知陆炳曾因用棒打杀兵马指挥被御史检举皇帝下诏不审讯根据“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分析可知陆炳屡次升迁加太保兼少傅按例太师、太傅、太保没有兼任少师、少傅、少保的这种情况只在陆炳身上看到这些都体现出他受到皇帝的宠爱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两首诗在抒情侧重点上有何不同?抒情方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A. 第一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唐玄宗不应该迷恋女色以致误国用这样的假设语气表达比直白的表述更有余味B. 第二首诗首联写的是杨贵妃死后唐玄宗仍旧念念不忘期待着和她来生再续前缘诗句意在表现他对爱情的忠贞C. “空闻虎旅传宵柝”中的“空闻”二字暗示“虎旅”并非是来护驾的而是逼宫的同样下句中的“无复”二字也流露出浓浓的伤感情绪D. 两首诗都是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唐玄宗、杨贵妃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了诗人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答案】B【解析】解(1)B项“诗句意在表现他对爱情的忠贞”错误诗句是为了表达对唐玄宗执迷不悟的讽刺杨贵妃的死仍旧没有让他清醒地思考自己荒淫误国的罪责反而痴迷方术今生已矣却仍痴想来生【答案】(2)抒情侧重点的不同第一首诗侧重于从国家层面上表现对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讽刺第二首诗则侧重于从唐玄宗个人悲剧命运角度人手表达深刻的感悟与思考抒情方法上的相同之处两首诗都在最后两句中把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借以表达感悟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解析】(2)解答本题先读懂两首诗两首诗都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但抒情侧重点的不同第一首诗前两句写了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后两句含蓄但又不无深意地指摘明皇你若早知沉迷于倾国之色易于覆国又怎会有此狼狈出奔之举?一句反问意味深长这首诗是从从国家层面上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的批判第二首诗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从唐玄宗个人角度来写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句通过对比发出了这样的问话“为什么做了几十年的皇帝的天子却赶不上卢家夫婿能与妻子莫愁终生陪伴厮守?”表达深刻的感悟与思考抒情方法的相同点两首诗最后两句中都是议论来抒情借以表达感悟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据此分析即可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4.(3)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A. 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B. 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C. 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 到陌生的地方“瞭望” 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讽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D. 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答案】B【解析】(1)B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表述错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不管你走到哪里还是“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答案】(2)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 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解析】(2)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清“窗子”的表层义和象征义其次要根据文本内容具体作答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文中提到了诸如铁纱窗、玻璃窗等各种具体的窗子它们存在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测试卷(2011. 09)一、文言选择题。

(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乃瞻衡宇B.穷睇眄于中天C.零丁孤苦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阮籍猖狂..不许..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C.腹犹果然..蓬蒿之间..D.翱翔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是()A.当敛裳宵.逝B.俊采星.驰C.宾主尽东南之美.D.则刘病日.笃4.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B.悦亲戚之.情话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下列各项中对相同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彼且奚适也④杨意不逢⑤都督阎公之雅望⑥问征夫以前路⑦今臣亡国贱俘⑧而莫之夭阏者A.①/②⑦/③④⑥/⑤⑧B.①⑥/②③⑦/④/⑤⑧C.①⑥/②⑦/③④⑧/⑤D.①⑥/②⑦⑧/③④/⑤二、按课文内容默写。

(26分)(1),知来者之可追。

(8),物换星移几度秋。

(2),鸟倦飞而知还。

(9),命途多舛。

(3),抚孤松而盘桓。

(10)穷且益坚,。

(4)登东皋以舒啸,。

(11),桑榆非晚。

(5)木欣欣以向荣,。

(1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6),彩彻区明。

(13),形影相吊。

(7),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文言文阅读题。

(共4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6—9题。

(20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6.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朝菌不知晦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毛发,文中指草木)C.此亦飞之至.也(最高限度)D.而御六气之辩.(通“辨”,区别)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4分)A.小年不及..大年B.众人..匹之C.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D.虽然..,犹有未树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A.于B.且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夫列子御风而.行奚以.知其然也C.而D.以旬有五日而.后反去以.六月息者也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8分)①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分)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分)(二)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选段,回答10—14题。

(20分)陶侃传(节选)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军佐或以谈戏废事者,命取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将吏则加鞭扑,曰:“樗蒲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益实用。

君子当正其威仪,何有蓬头、跣足,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必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臻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礼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

尝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劳作,家给人足。

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

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

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

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4分)A.辄朝运百甓.(pì)于斋外甓:砖B.终日敛膝危.坐危:端正C.听事..前余雪犹湿听事: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D.聊.取之耳聊:无聊11.分别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4分)①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②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③乃以.木屑布地④是以.百姓勤于劳作,家给人足⑤以陶侃为.征西将军⑥侃问:“用此何为.?”A.两个“戏”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B.两个“戏”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C.两个“戏”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D.两个“戏”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12.下列对陶侃的为人做事评述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陶侃胸怀大志,立志要致力中原,收复失地,镇守广州时,闲来无事,深恐自己精神懈怠,于是运砖励志。

B.陶侃对魏晋以来流行的老庄之道和任诞放达的风气颇有看法,他整顿部队作风,参佐幕僚有以谈戏荒废职事的,都严加训斥,鞭打。

C.陶侃怒斥、鞭打“戏贼人稻”者,可见他重视农耕,爱护庄稼,在这样的氛围下,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

D.陶侃忠顺勤劳,料理事务,精明果断,善于决断,而且考虑颇为缜密细致,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都是如此。

13.翻译下列句子。

(8分)①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②若力作所臻虽微必喜,慰赐参倍;四、文学名著欣赏。

(14分)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4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14.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孟子认为不仅要将仁爱之心施与家人,还要将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到他人身上,这样才可以自如地统治天下。

B.《诗经》所说的“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的道理与孟子所说的推恩是一样的。

C.孟子用“足以保四海”和“无以保妻子”造成强烈的对比,说明推恩与不推恩其结果是不同的。

D.孟子认为古时候的人大大地超过今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推销自己。

15.下列有关《欧也妮·葛朗台》的情节概括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当查理看到楼梯间发黄的四壁布满烟熏的痕迹,扶手上蛀洞斑斑,楼梯被他的伯父踩得晃晃悠悠,他的美梦终于破灭。

他简直以为自己走进了鸡笼,不仅带着疑问,回头望望伯母和堂姐。

她们猜不到他惊讶的原因,还以为他表示友好,于是亲切地朝他笑笑,越发把他气懵了,嗔怪父亲为什么打发他到这样的鬼地方来。

B.全家人用的蜡烛,一直是葛朗台亲自发的。

正像每天早晨他都要亲自分发全天的食物一样。

每年都是要到十一月一日那天,葛朗台才答应生火,到第二年三月三十一日,必须熄火。

他的妻子奴隶般的顺从。

为了省钱,全家的衣服都由妻子一个人缝制。

C.欧也妮生日那天晚上,葛朗台在黑影里,把坐在桌子四周的人一个个打量个够,心中不免发笑,其实他很清楚他们为了金钱和陪嫁,才争夺他的女儿。

于是他将计就计,利用女儿作为“钓饵”来“钓鱼”,以便从两边捞到好处。

D.晚饭时,葛朗台太太等桌布撤走之后对葛朗台说道:“咱们该戴孝吧?”“真是的,葛朗台太太,你光知道出新鲜主意花钱。

戴孝要戴在心里,不在乎衣裳。

”葛朗台说。

在太太的再三劝说下,葛朗台听从了太太的建议,决定拿出六路易让太太去买孝服,但要求只给他一块黑纱就行了。

E.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的金子,眼睛发出亮光,把身子一纵,向梳妆匣扑去。

他把梳妆匣抓在手里,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

欧也妮急了,他声称父亲敢碰盒子上的金子,他就自杀。

父女争执了起来,妻子晕了过去,葛朗台担心妻子死后女儿可能会分他的财产,只好选择了妥协。

高二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测试答题卷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选择题。

(53分)二、按课文内容默写。

(26分)(1),知来者之可追。

(2),鸟倦飞而知还。

(3),抚孤松而盘桓。

(4)登东皋以舒啸,。

(5)木欣欣以向荣,。

(6),彩彻区明。

(7),秋水共长天一色。

(8),物换星移几度秋。

(9),命途多舛。

(10)穷且益坚,。

(11),桑榆非晚。

(1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3),形影相吊。

三、文言文阅读题。

9.翻译下列句子。

(8分)①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分)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分)13.翻译下列句子。

(8分)①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②若力作所臻虽微必喜,慰赐参倍;四、文学名著欣赏。

16.请简述文中“梳妆匣”的来历的相关情节。

(100字左右)(5分)高二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测试答题解析一、文言基础选择题。

(20分,每小题4分)1.B.(A.“衡”通“横”;C.“零丁”通“伶仃”;D.“冥”通“溟”)2.D.(A.果然:今指“事实与想的一样,不出意料。

”;此处意为“很饱的样子”;B.告诉:今指“向别人陈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此处意为“申诉(苦衷);C.猖狂:今指“狂妄而放肆”;此处意为“狂放不拘礼法”。

)3.C.(C项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A/B/D三项都为名词作状语)4.D.(ABC均为结构助词“的”,D为动词,意为“去,往,到”)5.C.(①⑥为状语后置句;②⑦为判断句;③④⑧为宾语前置句;⑤为定语后置句)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26分,每空2分)(1)悟已往之不谏(8)闲云潭影日悠悠(2)云无心以出岫(9)时运不齐(3)景翳翳以将入(10)不坠青云之志(4)临清流而赋诗(11)东隅已逝(5)泉涓涓而始流(1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6)云销雨霁(13)茕茕孑立(7)落霞与孤鹜齐飞三、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36分,每小题4分)6.D.辩:通“变”。

7.A.(B:“众人”今指“大家。

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此处意为“一般人”;C:“羊角”此处意为“旋风。

”;D:虽然,此处意为“虽然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