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课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教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教材的章节包括:第一章:光明与声音的失去;第二章:适应黑暗的世界;第三章:我的童年;第四章:安妮·沙利文老师的故事;第五章:海伦的学习;第六章:我的大学生活;第七章:走出黑暗;第八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感悟海伦·凯勒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敢、坚韧和乐观精神。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眼前人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阅读理解,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海伦·凯勒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积极心态和顽强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学具:学生用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情景引入:播放海伦·凯勒的纪录片,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
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和克服?2. 阅读指导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如快速阅读、细读、猜读等。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做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3. 内容讲解与讨论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以及她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敢、坚韧和乐观精神。
4.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海伦·凯勒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以海伦·凯勒为例,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眼前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
6. 分享与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让其他同学从中受益。
同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如朗读、表演等。
小学六年级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经典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经典教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以一个残疾人特有的敏感和细腻表达了这样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应该珍惜生活,珍惜生命,充分发掘生命中的一切潜力,充分享受生命中的一切美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经典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体味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抒发感情的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品味精警句段及其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在与残疾作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教学设想: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要求学生动笔勾画出作者三天中的主要活动和内容、文中精警句段,仔细品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最能表现一个人心灵的是什么器官?——眼睛。
是啊!所以就有:秋波一送,表达千般妩媚;眼神一瞥,会有万种风情。
可是你能想像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二、介绍作者相关知识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在家庭教师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后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以后,她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三、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2.请同学们在阅读中做好几件事:列出作者在这三天里的主要活动,并作简要分析。
第一天:白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忆这一天。
第二天: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
第三天:白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世界; 夜晚,看喜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海伦凯勒是一个生活在黑暗里,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你们怎样的感想呢?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1、了解海伦.凯勒的一生,引导学生做有一个有毅力、有信心敢于挑战困难、拥有爱心的人,懂得珍惜生命,关爱社会,关爱他人。
2、激发阅读全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
3、领悟阅读方法,品味作品中的语言,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课前准备学生借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笔记本。
四、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全书兴趣,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以及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中。
(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并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有人说,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她的一生,向人们昭示生命的尊严和伟大。
师: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海伦.凯勒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调查:读这本书了吗?读完了吗?如果你没读呢,在这节课上我们要推荐给你这本好书;如果你读了,在课堂中你会学到如何去进一步阅读和赏析这本世界名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整本书阅读教案

课外阅读整本书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看一本完整的书常用的读书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每人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要想让自己变得聪明,那就得读书。
你能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吗?二、谈谈自己的读书方法1、你们喜欢看书吗?看了哪些课外书呢?那你是怎么看这些书的?学生交流。
2、总结:看书是有方法的,今天,我们就以手中的书为例学习怎样阅读一本完整的书。
(学生手中的书是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凯勒著,刘广星改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本奇书,2005年世界图书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美国家庭几乎家家都有这本书。
读着这条信息,你想说什么?学生交流。
3、激发兴趣:它到底具有什么神奇的魅力呢?让我们赶紧走进它吧!三、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阅读导读:了解作者简介、作品简介和目录1、拿到这本书,你认为应该先看什么?(首页中的导读)2、导读分几个部分?(作者小传和作品简介)怎样阅读?A. 作者小传一般是在书的最前面,我们怎样去读呢?请大家打开书粗粗地看一遍。
B. 从作者小传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简单介绍一下。
书中有一个主人公,她虽集盲聋哑于一身,但她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她是美国的骄傲。
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说:“19世纪的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C. 从作品简介中你又了解到什么?3、还要看什么?(目录)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所看书的大概内容,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涵盖第一章至第四章。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海伦·凯勒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以及她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交流和认字。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了解海伦·凯勒童年时期的生活及心路历程,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2. 学会欣赏海伦·凯勒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 掌握阅读自传体小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阅读,了解海伦·凯勒的生活经历,体会她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难点:感受自传体小说独特的叙述手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学具:学生用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会做什么?”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阅读分享:让学生分组阅读第一章至第四章,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3. 主题讨论:针对海伦·凯勒的生活经历,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探讨她如何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 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欣赏海伦·凯勒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面对困难。
5. 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海伦·凯勒的书籍,如《我的生活故事》、《海伦·凯勒传》等,以深入了解海伦·凯勒的一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2. 板书内容:海伦·凯勒的生活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对海伦·凯勒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4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4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全文。
品味重点语段、语句。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积极、乐观与不屈。
树立起乐观的人生观与坚强的人生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对重点语句的品味与体悟。
从学习这篇文章进行的对自己人生观的重新审视与认识。
三、教学设想:整堂课的主线以“海伦看到什么——为什么看到这些——我得到什么”展开。
注重诵读,通过诵读加强对散文语言的领悟能力。
注重学生课文研究的自主性,创设一个宽松的研究、讨论型课堂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天堂的颜色》(伊朗描述盲童的电影)剧照以及配套小诗。
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诵:你看见天堂的颜色吗我看不见...黑色,是我眼前的全部。
但我能触碰,我能聆听...在幼鸟的身上,我摸到了新生的喜悦;在汽车的窗外,我抓到了清晨的凉风;在妹妹的脸庞上,我抚摸到了笑容;在奶奶的手掌里,我感受到了温柔。
啄木鸟的对话、海鸥的悲歌,麦穗的细语、溪水的呢喃。
在黑色的世界里,我能触碰、聆听到这天地的无限可能...从这张图片以及文字,你能读到一些什么?我们可以看不见小鸟、汽车;我们可以看不见妹妹奶奶;我们可以看不见甚至自己;但是,谁也不能拒绝我拥抱整个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走近生活、拥抱世界。
2、品味语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天啊,仅仅三天,和人的一辈子相比是多么的短暂而渺小,海伦想要牢牢抓紧时间,看看自己从没看过的东西。
那么她都看到了一些什么呢?为什么想看到这些?(1、想看的东西很多,时间有限,不能言尽,学生讲了哪些就品味哪些,重在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与思维的方式。
2、每一个语段的分析都应很重视通过诵读来体会,多读,多指导诵读,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
)①“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看的方式是“长时间的凝视”。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帮作者想想“凝视”时蕴涵的千言万语吗?重获光明,第一想见到的是谁,为什么?海伦·凯勒在假想的三天光明中,首先想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教师,这确实是作者最大和最真诚的心愿。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实用20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实用20篇)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的书面材料。
大家可以借鉴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的思路和结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案(1)品析本文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
(2)结合文章内容,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的精神,丰富个人对生活的认识。
(1)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
(2)品析文章的心理描写。
一、导入:(1)朗读《我生活的`故事》中的认识“水”的片断。
(2)从正常人的角度体会残疾人的感受而谈。
二、默读课文默读要求:(2)海伦·凯勒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三、浅析课文:(1)深入体会作者的叙写,跟随其进入五彩绚丽的精神世界。
(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思想内涵)(2)海伦·凯勒的精神力量的源泉: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四、作业:(1)找出一句话,其内容触动了你,说说何以触动了人你?(2)课外阅读:读《语文读本》的其他片断或借阅《我的生活故事》(1)自学展开联想、想象,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阅读思路规范训练,引导学生说话要有序。
(表达训练)一、导入:上一节课我要求大家找出课文中对你触动最大的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现在,就请大家来谈一谈。
二、交流:(1)教师示范:第85页第一段第1、2句话触动了我。
我整日与家中的小东西们相伴在一起,却从未仔细看看它们,海伦却从感谢它们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它们。
我也应该看看它们,感谢它们带给我的温暖,安全和情感。
我们要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
(2)学生交流(教师依学生情况而随时调整)(3)小结:结合学生交流内容,。
总结板书,请学生再体会本文作者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的种种精神。
三、联想、想象训练:(1)要求:(2)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扩展思维,畅谈自己的愿望。
(3)小结:结合学生内容小结。
引导学生无论何种愿望都要向海伦一样,保持一颗不失信心与努力的沸腾的心。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2.体味作者质朴的语言,诚挚美好的感情,体悟其深刻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积极乐观和顽强的人生态度并受到教育。
透过朴实无华的语言,领悟全文的深刻意义,并能谈出自己的切身体会。
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仓,一个是海伦·凯勒。
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不仅以她的人格而且以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海伦·凯勒在常人难以想像的困境中,发出了生命的最强音。
今天我们来学习海伦·凯勒的著名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海伦的故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生于亚拉巴马州。
19个月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7岁时,安妮·沙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多年。
在沙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1902)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人带来了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1908)、《从黑暗中出来》(1913)、《我的信仰》(1927)、《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29)、《愿我们充满信心》(1940),在这些著作中她表示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
1936年沙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好朋友。
凯伦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她到美国各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心灵的眼睛,开启美丽的世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推荐课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要想让自己变得聪明,那就得读书。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本世界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本奇书,2005年世界图书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美国家庭几乎家家都有这本书。
它到底具有什么神奇的魅力呢?让我们赶紧走进它吧!
我们在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要了解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19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
1880年6月27日她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在她19个月大的时候,突患疾病,连日的高烧让她昏迷不醒。
当她苏醒过来时,眼睛被烧瞎了,耳朵被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
从此她陷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
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她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这本书就是她的自传,向大家介绍了她充满神奇的一生。
除了了解作者之外,我们还要学会看目录,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书的大概内容。
以下就是这本书的目录,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聋哑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介绍了她的求学生涯。
下篇讲的是海伦假想自己有了3天光明后所做的事情。
在书中,海伦凯勒完整地描述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值得同学们一读。
刚才我们看了作者简介和目录,对这本书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欣赏书中的两个片段
片段1:
随着年龄的增长,希望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的愿望更加强烈。
每次手语无法让别人了解我的意思时,我都要大发脾气。
仿佛觉得有许多看不见的魔爪在紧紧地抓着我,我拼命地想挣脱它们,烈火在胸中燃烧,却又无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
1887年3月,莎莉文老师走进了我的生命,让我在井房里张开了心灵的眼睛。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
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N”——“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我完全是靠手指来感觉沙莉文小姐的嘴唇的:我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
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反复练习那些发不好音的词和句子,有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我感觉到发出的音准了为止。
看不见,听不到,说不出的海伦是痛苦的,脾气暴躁的她遇上了莎莉文老师又是幸福的,莎莉文老师教会海伦认字、阅读后,又教她说话。
从“水”唤醒海伦的灵魂开始,她有了希望、快乐和自由。
但一个没有视力和听力的人要想说出话来几乎是天方夜谭,海伦只能依赖自己的触觉夜以继日地苦练。
“有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从这10个字里,我们看到了一颗不屈不挠的心。
她借助自己的双手看到了绚丽的世界,听到了美丽的声音。
海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她们之间的故事想了解更多吗?去看书吧,你一定会被她们的故事所感动。
片段2: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
第一天,将会是忙碌的一天。
我会把我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来,长久地望着他们的脸,把他们铭刻在我的心中。
我也将会把目光停留在一个婴儿的脸上,以便能够捕捉到她那天真无邪的美。
海伦·凯勒在假想的三天光明中,她觉得第一天是最忙碌的,首先想看到就是值得自己终生感激和崇敬的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教会了海伦写字、读书、说话,也教会她拥有顽强的意志、真挚的友爱和乐观的情怀。
我们也看到了海伦一颗高尚的心——感恩、热爱、坚强。
想不想知道海伦凯勒在她得到光明的三天里还做了些什么,去看书吧,你肯定会从中找到答案的。
老师摘录的这些仅仅是书中的沧海一粟,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更为精彩、更为优美的语言等我们去发现。
让我们用眼、用心去通读整本书,细细去品
读这本世界名着,认识这位世界名人。
当你看完整本书后,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想和老师,和同学,和家长一起分享。
海伦·凯勒说过很多名言,老师最欣赏以下两个
(1)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
(2)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说得多好,这不正是海伦凯勒一生的写照吗?阳光,自信,有着美好的心灵。
同学们去读这本书吧,让我们打开心灵的眼睛在阅读中领悟生活的真谛,感受人生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