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录像机存储天数计算方式

硬盘录像机存储天数计算方式
硬盘录像机存储天数计算方式

1.1.1.1存储计算方式

1)存储网络存储容量计算

单个通道24小时存储1天的计算公式∑(GB)=码流大小(Mbps)÷8×3600秒×24小时×1天÷1024。

标清D1(720*576)格式:

按1.5Mbps码流计算,存放1天的数据总容量 1.5Mbps÷8 ×3600秒×24小时X(1天)÷1024=15.8GB。

30天需要的容量∑(GB)=15.8GB×30天=474GB

以200个通道为例:

200个通道的容量∑(TB)=474×200÷1000=94.9TB

2)存储设备配置

以200个标清通道(D1格式)保存30天为例:

计算存储总量为94.9TB,格式化后的总容量=94.9÷0.9(格式化损失容量比例)≈105.4 TB

根据海康威视网络存储设备DS-A1024R,单价裸容量支持24TB计算(除去热备和RAID5,单机裸容量为22TB)。

则需要配置105.4÷22≈5台DS-A1024R和120块1TB企业级存储专用硬盘。

三年级天数计算

“计算经过天数”几点教学思考-------------- 相信很多三年级老师也和我一样,正面临着如何教学生计算经过天数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计算经过天数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1、算头不算尾; 2、两头算; 3、算尾不算头。 这三种情况在具体问题中视情况而定。 比如:苏教版国标教材配套的《评价手册》第13页就有这样一道习题: 第29届夏季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至8月23日在北京成功举行。奥运会举行了多少天?根据题意,我们不难判定“两头算”。列式:23-8+1=16(天) 可关键是如何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减了8又加上1”的问题。如果我们借助月历表来理解的话,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日一二三四五六 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30 31 从表上不难看出:如果从23天里去掉前8天,那么8日这一天显然也被去掉了,这样完全不符合题意了。如果我们要把8日这一天也算上,就要加1天。实质上就是去掉7天。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是不是更直观更清晰? 教材上还要求算出农作物的生长期。下面,我以“求水稻的生长期”为例说说我是怎样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的。表格中水稻的信息如下: 水稻:播种日期5月5日 收割日期10月16日 生长期()天 我的理解:求水稻的生长期应该是算头不算尾的情况。我带领学生一起分三步去做:先整理出水稻的生长周期,然后分段逐月统计数据,最后累计数据。 生长期:5月5日~10月15日. (5.5~5.31)(6月)(7月)(8月)(9月)(10.1~10.15) ↓↓↓↓↓↓ ? 30 31 31 30 15 【先求五月份生长多少天】:31-5+1=27(天) 【再算出整月的天数】:30+31+31+30=30*4+2=122(天) 【最后将三部分和起来】:27+122+15=164(天) 特别是整理月段后,我让学生标出整月天数和从1日起算起的天数,将不好确定的这段天数用“?”标出来,待后面列式重点解决。这样分三大步整理后,学生对较复杂的求经过天数的计算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程序清晰、步骤有序的构架。

安防监控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1080P、720P、4CIF、CIF所需要的理论带宽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先容。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关于如何计算视频监控录像存储空间

关于如何计算视频监控录像存储空间 随着广西分公司公司摄像头监控点的不断增加,录像存储时间越来越延长,因此存储系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保证视频画 面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利用存储空间就显得及其重要。下面就 视频存储空间大小的计算做简单介绍。 在此之前先了解个概念: 视频码流包括单码流、双码流、三码流,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 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画面质量就越高。 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视频格式及码流大小合理设置 格式类型 CIF D1 720P 1080P 比特率大小 512kbps 1.5Mbps 2Mbps 4Mbps 码流大小 64KB/s 192KB/s 256KB/s 512KB/s 根据上面表格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视频格式的摄像头 一段时间内录像存储的大小,具体对于摄像头的存储空间大小的计 算方式如下: 所需存储大小=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X 3600(单位:秒;一个小时的秒数) X 24(单位:小时;一天的小时数)X 保存天数X监控通道数(需要存储的摄像头的数量)(注:存 储单位换算 1T=1024G;1G=1024M;1M=1024KB) 例如:公司保卫部有30个摄像头,视频格式分别为CIF, 720P,视频录像要求存储30天,分别需要的存储大小为多少?

CIF格式:存储计算= 64KB/秒x3600秒x24x30x30≈ 4746G=4.63T 720P格式:存储计算=256KB/秒x3600秒 x24x30x30=18984.375G≈18.5T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根据用户的监控需求(例如:录像保存天数,视频画面质量等等),来计算出不同格式,不同码流的视频所需要 的存储空间,然后通过计算出来的所需存储大小,合理购买硬盘数量,合理分配磁盘空间。通过这个方式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存储资源 和金钱的浪费。

网络硬盘录像机NVR的监控IPC图像存储时间和硬盘大小的工程计算

目录 硬盘录像机的监控图像存储时间和硬盘大小的工程计算 (1) 各种格式清晰度CIF D1 (2) 硬盘录像机的监控图像存储时间和硬盘大小的工程计算 各种分辨率下采用什么样的码流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一般的硬盘录像机都支持多种分辨率,我们一般使用CIF、DCIF、D1三种。在不同的视频分辨率下,我们建议用户采用如下码流设置方式 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如何进行硬盘容量的计算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单位K)×3600÷8÷1024= MB/小时 硬盘录像机硬盘容量计算遵循以下公式: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 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单位换算:1字节=8比特)÷1024=225MB 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 音频码流为固定16kbps,每小时所占容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D1。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最大可以连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如果采用CIF 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置比25fps少一些,码流也要少一些!相信大家可以计算出一台装满8块500GB的16路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像多长时间了? 计算举例:8路CIF格式24小时不间断录像30天所需硬盘容量? 8路×200M×24小时×30天÷1024M = 1125G (注:1G = 1024M)

摄像机码流与硬盘存储时间的关系

摄像机码流与硬盘存储时间的关系 720P 即100万网络摄像机的码流一般为2.2Mbit/s 960P 即130万网络摄像机的码流一般为2.8Mbit/s 1080P 即200万网络摄像机的码流一般为4.5Mbit/s 经过计算, 每个100万网络摄像机1天约占用24G硬盘空间。 每个130万网络摄像机1天约占用28G硬盘空间。 每个200万网络摄像机1天约占用48G硬盘空间。 假如您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请继续往下看。 根据录像要求(录像类型、录像资料保存时间)计算一台硬盘录像机所需总容量 计算方法:

(1)计算单个通道每小时所需的存储容量q,单位Mbyte。 q=d÷8×3600÷1024 其中d是码率(即录像设置中的“位率/位率上限”),单位Kbit/s (2)确定录像时间要求后单个通道所需的存储容量m,单位Mbyte m=q×h×D 其中h是每天录像时间(小时) D是需要保存录像的天数 码率是512时候,正常录像每小时单通道文件大小225M;每天(24小时)大概5.3G 码率是384时候,正常录像每小时单通道文件大小168.75M;每天(24小时)大概4G 码率 码率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 即千位每秒。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取样率,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但是文件体积与取样率是成正比的,

所以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围绕这个核心衍生出来的cbr(固定码率)与vbr(可变码率),都是在这方面做的文章,不过事情总不是绝对的,从音频方面来说,码率越高,被压缩的比例越小,音质损失越小,与音源的音质越接近。 码率计算公式基本的算法是:文件体积=时间X码率/8。这里时间单位是秒,码率除以8,就不用说了。举例,D5的碟,容量4.3G,考虑到音频的不同格式,占用一定的空间,姑且算为600M,视频文件应不大于3.7G,视频长度100分钟(6000秒),计算结果:码率应为4900K。 码率几点原则 1、码率和质量成正比,但是文件体积也和码率成正比。这是要牢记的。 2、码率超过一定数值,对图像的质量没有多大影响。 3、DVD的容量有限,无论是标准的4.3G,还是超刻,或是D9,都有极限。这也是废话,但是就有人记不住或忽略这点,漫天讨论。 视频码率 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二进制的0和1来表示,其中每一个0或1被称作一个位,用小写b表示,即bit(位);大写B表示byte,即字节,一个字节=八个位,

存货周转天数的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天数的计算公式 简介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年初余额+年末余额)/2 也即,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360/(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360*存货平均余额)/销售成本={360*[(年初余额+年末余额)/2]}/销售成本 存货周转分析指标也可用于会计季度和会计月度等的存货周转分析。将360天对应的计算数值转换为90天和30天分别对应的计算数值即可。具体转换可参考例二。 存货周转次数也称存货周转率。 例一(年度) 甲公司2007年度产品销售成本为200万元,期初存货为50万元,期末存货为30万元。则: 存货平均余额=(50万元+30万元)/2=40万元 存货周转率=200万元/40万元=5次 存货周转天数=360天/5次=72天 例二(按实际销售天数) 乙公司2008年6月的销售成本为80万元,存货期初额为150万元,6月当期存货130万元。则: 存货平均余额=(150万元+130万元)/2=140万元 存货周转次数=80万元/140万元=0.5714次 存货周转天数=30天(因为只有6月1个月)/0.5714次=52.5天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应收账款等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而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则变现能力越差。 存货周转天数的意义 存货周转天数这个数值是越低越好,越低说明公司存货周转速度快,反映良好的销售状况。该比率需要和公司历史上的数据及同行业其他公司对比后才能得出优劣的判断。存货周转天数加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再减去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即得出公司的现金周转周期这一重要指标。

海康威视录像容量计算

2017-02-20 15:29:28 从14年开始,我们陆续地推送过多次设备录像容量的计算方法~ 然而,还是会有很多用户询问录像容量如何计算的问题,最近比较集中的是关于Smart265编码格式下录像容量怎么算,重庆监控安装今天就来跟大家唠个两分钟的~ 来了,录像容量计算的新规则,可查阅 【新版】录像容量计算方法告诉你如何选择硬盘! 开启Smart 264功能后的容量规则,以及非Smart 264情况,可查阅 必备!HDTVI 时代容量计算方法! 容量计算工具哪里有,怎么用?可查阅 海康设备录像容量计算方法 以上是之前我们推送过的录像容量计算相关文章的精选,大家有需要就可以点进去瞅瞅哦~ 下面来说说Smart265~ 关键点一:Smart 265覆盖全系列经销产品

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提到的摄像机=Smart265摄像机, NVR=Smart265 NVR(当然,这仅限于我们大海康的产品,Smart265是海康威视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视频编码技术!) 关键点二:Smart265比带宽再减,存储再省! 空闲场景(基本静止): 码率大小可在基础上再降低70%以上 常规场景: 码率大小可在基础上再降低50%以上 复杂场景: 码率大小可在基础上再降低30%以上 根据《【新版】录像容量计算方法告诉你如何选择硬盘!》,录像容量计算的结论是2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20G,3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30G,依次类推。 所以,很方便就能得出结论:Smart265按常规场景计算,2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10G,3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15G,依次类推。 Smart265常规场景

如何计算考勤

如何计算考勤 篇一:考勤计算方法 考勤计算方法 一考勤名词解释及计算方法1.公休天数是指当月应休假天数。4天休当月法定假日国庆、五一、婚假等。如5月份公休天数的计算方法为4天工休1天法定假日5天。 2.应出勤天数是指本月应出勤正常上班的天数当月天数公休天数本月应出勤天数。如5月份应出勤天数计算方法为当月31天公休5天本月应出勤天数是26天。 3.计薪天数即指应出勤天数。 4.出满勤是指员工上班天数等于应出勤天数。注当月休婚假、丧假等非常规假期也应视为出满勤。 5.日薪资率是指员工每天的薪资数月薪资标准÷应出勤天数日薪资率。如某位员工的月薪资标准是2000元本月应出勤天数是26天刚该名员工的日薪资率为2000元÷26天7 6.92元/天。 二有7天培训期的新入职员工的工资计算方法1.7天培训期的工资培训期工资标准÷应出勤天数×7天2.培训期之外的工资试用期工资标准÷应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培训期7天。 3.有7天培训期的新入职员工的工资7天培训期的工资期工资标准÷应出勤天数×7天培训期之外的工资试用期工资标÷应出勤天数×应出

勤天数培训期7天。 三请假、辞职员工工资的计算方法1.请假应扣工资月薪资标准÷应出勤天数×请假天数。 2.请假应发工资月薪资标准月薪资标准÷应出勤天数×请假天数。 3.辞职应发工资月薪资标准÷应出勤天数×出勤天数。 篇二:关于员工考勤计算办法 关于员工考勤的执行办法 我司执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综合工时制办法:每周工作48小时,每日工作8小时,日工作不足8小时作调节加班钟补足。 一、关于入职 1、入职当月及离职当月按月休4天计算,不享受带薪例假福利,月末前离职的 员工不享受全勤工资。例如:小明,月工资1200,8月共31天,月初:8月3日入职,8月应出勤27天,休息4天(不含国家法律规定的假期),小明实际出勤25天,休息4天,则其工资为:1200/27*25=1111.1元;若其9月10日离职,中途休息一天,则其工资为:(1200-50)/26*9=398元; 2、入职次月员工考勤按当月天数计算,可享受周休一天的带薪假福利,例如: 小明,月工资1200,其中全勤奖50元,8月3日入职,9月工资计算方法:9月应出勤26天,休息4天(不含国家法律规定的假期),小明实际出勤25天,请假1天,休息4天,则其工资为:

监控存计算公式

视频监控存储空间计算方法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介绍。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 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 情况刚好相反。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 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 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 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地方监控点:CIF 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 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 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 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 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 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监控中心: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仅供参考)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简单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经过天数的计算类型

天数的计算(一)计算多少天 一、关于天数的计算大致可分为两类: 1.一个月以内天数的计算; 2.跨月份的天数计算。 在计算天数时,我们遇到的基本上是如上两类问题。下面将对上述两类问题分别给出对应的例子: (1)儿童画展从星期几开始?到星期几结束?一共展出几天?出差多少天? 从(1),我们可以发现,儿童画展的起始日期与结束日期都在同一个月内。因此,计算这样的天数只需要在一个月里面进行计算就可以了。这一类问题,我们叫做“一个月以内天数的计算”; (2)5月5日妈妈出差回来,回来那天是星期几?共出差几天? 从(2),我们可以发现,妈妈出差的起始日期与结束日期不在同一个月内。因此,计算这样的天数需要跨越一个月去思考。这一类问题,我们叫做“跨月份的天数计算”。值得一提的是,“跨月”可以是跨一个月,也可以是多个月。 在计算的时候,我们需要先让学生数几段天数,然后组织孩子发现规律,从而得出“天数=结束日期-起始日期+1”的数量关系。至于为什么是这个数量关系,我们也可以通过日历和数量关系式给学生做出解释:如下图的日历 要求儿童画展一共开了多少天,我们只需要用“20-14+1=7(天)”就可以了。但是在解释为什么要“+1”时,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们:“20表示的并不是20号那一天,而是从4月1日到4月20日一共20天”,“14表示的是从4月1日到

4月14日一共14天”。可是14号当天画展已经开始了。如果用20-14,则把14号当天也减掉了,因此要把这1天补回来。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这样分析,相信学生就会明白为何要“+1”了。 如果日历不在身边,我们同样是可以数的,不过此时,我们要注重一些技巧——分开来数。什么是“分开来数”呢?就是以月为单位,分别数出每月的天数,再求和。如下图例子: 妈妈5月5日出差回来,请问一共出差了几天? 这个题中,妈妈出差的天数,从4月跨到了5月,那我们在计算天数时,可以先数出4月出差了多少天,再数出5月出差了多少天。再加起来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实际上是把“跨月的天数计算”转化成了两个“一个月内的天数计算”问题。接下来只需要分别计算出“每个月出差的天数”(方法同“一个月内天数的计算”)就可以了。 二、星期几的计算 (1)2012年2月1日是星期三,小平3月2日过生日,这一天是星期几? 分析:关键是要弄清楚“不同的起始点,对应的天数就会发生变化”如: 1.以“周三”为起始点 以2月1日星期三为周期开始的第一天,那么我们的周期应该是: 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周一、周二 因此当用31÷7=4(周)…… 3(天)时,我们就要从周三开始数3天。 2.以“周四”为起始点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1、首先计算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 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 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 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 国内PAL活动图像就是每秒传输25帧。数字动态图像就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就是参考帧:可以认为就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B帧与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就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则: 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 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与P 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计算如下: 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 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 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 3、H、264压缩比 H、264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就是MPEG-2的2倍以上,就是MPEG-4的1、5~2倍。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 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 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4、采用H、264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视频会议中都对原始码流进行编解码压缩。采用H、264,压缩比取80:1。计算如下: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72/80 = 0、9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123/80 = 1、6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224/80 = 2、8 Mbit/s 5、采用H、264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加上网络开销,传输数据量= 净荷数据量* 1、3 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0、9 * 1、3 = 1、17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1、6 * 1、3 = 2、08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2、8 * 1、3 = 3、64 Mbit/s 6、厂商情况 部分厂商宣传的1M 720P超高清应用,有诸多使用限制。 如宝利通在其《HDX管理员指南》P56中明确指出:“在将视频质量设置为“清晰度”时,系统将以1Mbps或更高速率发送HD视频。在将视频质量设置为“动作”时,系统将以2Mbps或更高速率发送HD视频。” 宝利通对于“清晰度”与“动作”的定义: ? 清晰度-图像将会很清晰,但在低呼叫速率下有中到大量动作时,可能导致丢失某些帧。清晰度只能用于点对点H、263与H、264 呼叫。 ? 动作-该设置用来显示人物或其它带有动作的视频。

关于如何计算视频监控录像存储空间

关于如何计算视频监控录像存储空间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关于如何计算视频监控录像存储空间 随着广西分公司公司摄像头监控点的不断增加,录像存储时间越来越延长,因此存储系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保证视频画面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利用存储空间就显得及其重要。下面就视频存储空间大小的计算做简单介绍。 在此之前先了解个概念: 视频码流包括单码流、双码流、三码流,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画面质量就越高。 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视频格式及码流大小合理设置 格式类型CIFD1720P1080P 比特率大小512kbps1.5Mbps2Mbps4Mbps 码流大小64KB/s192KB/s256KB/s512KB/s 根据上面表格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视频格式的摄像头一段时间内录像存储的大小,具体对于摄像头的存储空间大小的计算方式如下: 所需存储大小=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X3600(单位:秒;一个小时的秒数)X24(单位:小时;一天的小时数)X保存天数X监控通道数(需要存储的摄像头的数量)(注:存储单位换算1T=1024G;1G=1024M;1M=1024KB) 例如:公司保卫部有30个摄像头,视频格式分别为CIF,720P,视频录像要求存储30天,分别需要的存储大小为多少? CIF格式:存储计算=64KB/秒x3600秒x24x30x30≈4746G=4.63T 720P格式:存储计算=256KB/秒x3600秒x24x30x30=18984.375G≈18.5T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根据用户的监控需求(例如:录像保存天数,视频画面质量等等),来计算出不同格式,不同码流的视频所需要的存储空间,然后通过计算出来的所需存储大小,合理购买硬盘数量,合理分配磁盘空间。通过这个方式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存储资源和金钱的浪费。

硬盘录像机的图像存储时间和硬盘大小如何计算

硬盘录像机的图像存储时间和硬盘大小如何计算 计算式:每小时数据量* 24小时* 天数= ??G cif格式录像按照每小时占用硬盘100M计算,D1格式按照1000M计算,HD1按照500M计算,最是最大峰值,实际当中一般不会超过这个数,要知道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占用硬盘却别是非常大的。按照CIF格式计算100M*24小时*30天/1000M=?G H.264硬盘录像机硬盘空间占用计算方法 A:每小时每个通道所占硬盘空间计算公式:[视频码率(128-2048)/8*3600]/ 1024 例如:若码率设置为512K,那么每个小时每个视频通道所占硬盘空间如下: [512/8*3600]/1024=225MB B:每天每个通道所占空间[GB]:A*24

例如:若码率设置为512K,那么每个小时每个视频通道每天所占硬盘空间如下: [225MB*24]/1024=5.2734G C:16路硬盘录像机一天所占空间:B*16 例如:按16路的硬盘录像机设录像码流为固定512K时,一天所占的空间如下: 16*5.2734G=84.3744GB 若按500G一个硬盘,录像资料需要存贮30天计算,侧需要如下几个硬盘: [30*84.3744GB]/[500*0.90]=5.62个 注: 1、在以上计算中,[500*0.90]的意思是取硬盘的实际可应用到的空间容量,我们平时所说的硬盘大小实际是指它的物理大小[相当于房子的建筑面积],在应用中由于硬盘分区、数据临时交换占去一小部分空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 常取它90%作为实际可用空间比较科学。 2、在对录像画质要求不高的场所,一般设定的码流设置为固定码流256K, 那么每个小时每个视频通道所占的硬盘空间为113MB。 3、在对录像画质要求比较高的场所码流通常设置为固定码流在512K以上(D 1画质一般需要2048K左右),也可以在DVR中设置为可变码流,当设置为可变码流时,主机会根据每一个通道当时的画面运动情况自动调节码流,以达到录像的最佳效果,这时录像占用空间就比较难预算一个精确值。 4、往往我们的客户都希望保存的录像画质不能太差,又想所占的硬盘空间比较小,在这我们可以在主机中设置为可变码流,同时再设一个码流的上限值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数据存储技术方案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数据存储技术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2) 第二章用户需求 (2) 第三章存储空间计算 (3) 第四章传输带宽计算 (3) 第五章方案设计原则 (3) 5.1紧密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3) 5.2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 (3) 5.3开放式模块化系统 (4) 5.4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 (4) 5.5系统的易管理性和稳定性 (5) 第六章 NAS、FC SAN、IP SAN比较 (5) 6.1 NAS存储架构 (5) 6.2 FC SAN (5) 6.3 IP SAN (6) 第七章方案设计 (7) 7.1 UIT BS2000 IP SAN存储方案 (7) 7.2 UIT BS3000e IP SAN存储方案 (9) 7.3 UIT BM3800B FC SAN存储方案 (10) 7.4方案价格比较 (12) ——————————————————————————————提供您高质量的系统集成类方案与资料

第一章方案概述 监控行业概述 监控技术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随着安防需求的急剧增加一直在飞速发展,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已经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目前,视频监控已经发展到了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 新一代视频监控管理系统与前几代视频监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不再局限于简单地完成对视频信号的处理、传输、控制,其核心乃是对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信息(视频/音频/数据)提供一个综合、完备的管理控制平台。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以网络为依托,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以智能实用的图像分析为特色,并与报警系统、门禁系统整合到一个使用平台上,引发了视频监控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迅速受到了安防行业和用户的关注。网络多媒体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广泛用于多媒体视讯调度指挥、网络视频监控和会议、多媒体网上直播、网络教学、远程医疗等各个方面。 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由网络多媒体监控管理平台和前端信息采集设备组成,其核心是网络多媒体监控管理平台。网络多媒体监控管理平台集计算机网络、通信、视频处理、流媒体、和自动化技术于一身,是视频、音频、数据和图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兼备网络视频监控、视频会议、视频直播等功能,具有超大规模组网能力,是构建于LAN/Internet网络之上、支持多种传输方式的综合多媒体业务管理平台,其应用已远远超出监控本身所涵盖的内容。 网络多媒体视频服务器(Network Media Video Sever,NMVS)负责前端的视频处理部分,它同时具备了网络视频服务器的网络传输功能和硬盘录像机的存储功能(Video Sever + DVR),NMVS是一种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存储及处理的专用计算机设备,它在视频监控、网络教学、IP视频会议、视频直播及视频点播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NMVS采用最先进的MPEG4或H.264等压缩格式,在符合技术指标的情况下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以满足存储和传输的要求。 视频监控存储需求特点 1)对存储的容量需求弹性比较大,存储容量的多少随着画面质量的提高、画面尺寸的增大、视频线路的增加都会成倍的增加容量需求。 2.)对存储的性能要求不高,但是需要能够满足长时间的连续数据读写,数据流量大但访问请求数量低。 3.)数据保存周期短,一般的监控场所数据保存一定时间(如1个月)以后便可以删除。 近年来存储技术高速发展,存储设备价格不断下降,专业存储系统具备了在视频监控行业广泛应用的基础。 第二章用户需求 监控系统用户为小区派出所,需要对辖区内的重要区域采取视频监控的措施,保障辖区内的安全。具体情况如下: 1)共有10个派出所,分别对各自辖区进行监控,并分别存储视频监控数据。 ——————————————————————————————提供您高质量的系统集成类方案与资料

硬盘录像机的图像格式和硬盘大小如何计算

视频监控硬盘录像一般要求保留半个月,部份重要机构要求达1-3个月不等。 由于采集卡和监控软件的不同,录制图像的时间也不就不同,但是120GB的硬盘至少也可以录制150小时!如果用普通质量压缩甚至可以超过200小时。 硬盘占用时间计算:以正常画面质量计算,每路每小时200M。例如16路硬盘录像机,同时录像的情况下每小时共占用硬盘3.2G。根据不同应用场所,可以采用动态录像等方式进行录像,这样保证录像资料均为有效部分。 硬盘录满后将自动对前面的录像资料循环覆盖。可用光盘刻录机将需要长期保存的录像内容刻在光盘上。 有些情况下为减少硬盘投入,可按每路每小时100M设置录像质量,但画面质量不能保证。建议只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使用。 各种DVR录像画质与占用硬盘空间对比表 CIF画质 Half—D1画质 D.CIF画质 D1画质 一般活动25-200M/h 60-430 M/h 50-400 M/h 110-800 M/h 复杂/剧烈活动50-250 M/h 150-680 M/h 150-680 M/h 190-900 M/h 1

夜间/光线较暗25-150 M/h 130-380 M/h 90-280 M/h 190-500 M/h 计算式:每小时数据量 * 24小时 * 天数 = ??G 分辨率不同,D1格式图像质量最清晰,但图像占用硬盘资源最大,Half D1次之,CIF 图像质量相对最差,但也能满足一般监控要求。 PAL制D1:704×576 Half D1:704×288 CIF:352×288 NTSC制D1:704×480 Half D1:704×240 CIF:352×240 1080P对应的分辨率是1920*1080 720P对应的分辨率是1280*720 480P对应的分辨率是720*480 480线通常是指垂直分辨率,如640×480,即表示水平640线,垂直480线,这时的总像素即为:640×480 = 307200 真正的D1在pal制式下是720×576,而4cif是704×576,不过现在基本上二者都混用了,而half D1是720×288,CIF是公共中间格式,大小是352×288,目前主流监控还是用CIF的多。 CIF、DCIF、D1格式介绍 CIF简介

视频监控中的录像存储时间算法

视频监控中的录像存储时间算法 经常会碰到有客户问:你这个录像能保存多长时间?如果做远程监控,远程的地方能不能流畅的观看?下面就视频监控中涉及到的录像占用方式和视频所占用的网络码流做个详细分析,通过认真了解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对录像时间,录像上传,录像保存有个清楚的认识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

硬盘录像机存储空间计算方法

硬盘录像机存储空间计算可以参考 1)MJPEG MJPEG (Motion JPEG)压缩技术标准源于JPEG图片压缩技术,是一种简单的帧内JPEG压缩,它对视频的每一帧进行压缩,压缩比率较小,数量大,通常每路每小时325X288分辨率录像需要硬盘空间1G左右。 2)小波算法 小波算法是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压缩,该技术是使图像信号的时域分辨率和频域分辨率同时达到最高。内核是采用行进中压缩和解压缩方式,视频中帧与帧之间没有相关性,以352X288录像,每路每小时一般为350M左右. 3)MPEG-4 MPEG-4标准是面向对象的压缩方式,不是像MPEG-1和MPEG-2简单地将图像分为一些像块,而是根据图像内容,将其中的对象(物体、人物、背景)分离出来分别进行帧内、帧间编码压缩,并允许在不同的对象之间灵活分配码率,对重要的对象分配较多的字节,对次要的对象分配较少的字节,从而大大提高了压缩比,使其在较低的码率下获得较好的效果。MPEG-4的传输速率为4.8~64kbit/s,使用时占用的存储空间比较小,以352X288录像,每路每小时一般为120M左右. 4)H.264 这种压缩模式和MPEG-4基本一致,所以计算的时候大家可以按照MPEG-4的容量进行计算。 其容量计算公式G=H*N*T*X/1024 其中G就是最后算出的硬盘的容量 H代表每天要录像几个小时 T代表想录像的天数 X代表上面的4种压缩模式 举例说明,某小区用小波算法的压缩卡来做监控,主机12路,要求24小时录像15天,需要多大的硬盘容量? 根据公式我们的到H=24, N=12 X=350M T=15 最后得到G=24*12*350*15/1024=1476.5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