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精氨酸激酶(AK)的提取与纯化

精氨酸激酶(AK)的提取与纯化报告题目精氨酸激酶(AK)的提取与纯化作者姓名徐青龙班级学号1005/2010114020208指导教师汪劲松完成时间2013年10月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1引言 (1)1.1精氨酸激酶(AK) (1)1.2亲和层析法 (2)1.3电泳法 (2)1.4本实验主要工作 (3)2.1实验用品 (3)2.1.1实验材料 (3)2.1.1实验试剂 (3)2.1.2仪器设备 (4)2.2方法 (5)2.2.1活化菌种 (5)2.2.2 扩大培养 (5)2.2.3 IPTG诱导AK基因的表达 (5)2.2.4 蛋白质提取 (5)2.2.5蛋白质的检测 (6)2.2.6 His-tag Ni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 (6)3 结果与分析 (7)3.1蛋白质层析图谱 (7)3.2AK诱导表达电泳图 (8)4总结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0)精氨酸激酶(AK)的提取与纯化朱景鹏(指导老师:汪劲松)(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1005班湖北黄石435002)摘要:精氨酸激酶(ATP:N-精氨酸磷酸转移酶EC2.7.3.3)存在无脊椎动物中,是参与细胞代谢的磷酸激酶。
本实验采取含有包含AK基因的重组质粒的表达菌体E. coli Rosetta,在含有50 μg/ml 的卡纳霉素的LB 培养基中培养。
当菌体浓度A600达到0.6-0.8 时,加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使培养基中的IPTG终浓度为0.2 mM ,诱导培养3 小时后,从菌体中得到精氨酸激酶粗提液。
再通过Ni离子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精氨酸激酶,最后通过SDS-PAGE电泳来检测精氨酸激酶的表达以及其纯化程度。
关键词:精氨酸激酶分离与纯化1引言1.1精氨酸激酶(AK)精氨酸激酶(ATP:N-精氨酸磷酸转移酶E.C.2.7.3.3)是磷酸原胍基化合物激酶的一种,主要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是细胞能量代谢中非常关键的的磷酸激酶[1]。
第四章 - 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第四章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一、名词解释propagation 生殖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spores 扦插嫁接分株繁殖压条不育花 floral formula 成花诱导单被花花萼花托无被花不完全花宿存萼花芽分化雄蕊群花图式减数分裂 male sterility 合子花粉萌发小穗雄配子体花粉败育花粉植物绒毡层雄性生殖单位精子异型性carpel 丝状器 placenta 雌配子体胚珠多胚囊现象柱头花开花风媒花虫媒花传粉识别蛋白原胚自花传粉异花传粉double fertilization 闭花受精多精现象非卵配子受精自花不育有性世代体外受精prosembryum 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apomixis 多胚现象不定胚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单性结实真果假果 aggregate fruit、无性世代生活史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二、填空题1.植物的繁殖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类型。
2.嫁接的成活率与两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有关。
一般来说,______间的嫁接成活率最高。
3.扦插前,为促进_______,常用一些生长素。
4.在进行嫁接时,保留根系,被接的植物称为______,接上去的枝条或芽体称为______ 。
5.一朵完整的花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
6.歌德认为:花是适合于生殖的_________。
7.禾本科植物花序上着生许多小穗,每一小穗由小穗梗、两枚颖片和若干朵小花组成,每朵小花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
8.雌蕊是花的最中央部分。
完全的雌蕊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构成。
雄蕊,也称______,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
9.花的各部分在演化过程中,数目从_______到_______,从_______排列到______排列,从______到______ ,从______对称到______对称。
省属师范院校非生物学类专业生物学教学的探索

一
难分彼此 , 两者互相 融合 , 生物 学 中很多 重大 发现都 是
由化学家完成 的 , 在获得诺 贝尔生理学 和 医学奖 的学 者 中, 化学家 占了近一 半 。通 过 与生命 科 学的交 叉融合 , 进一步促进 了以上学 科 的发 展 。因此非 生物 学科 的学 生需要得到生物学知识 的普及教育 。 22 ) 1世纪需要具有生 物学背景的复合型人 才 进人学科 大融合 的 2 1世纪 , 对科 学技术 高 度综 面
第3 l卷
湖 北 师 范学 院学 报 ( 学 社 会科 学 版 ) 哲 Ju a o H bi om lU i rt P isp yadSca Sine o rl f u e N r a nv sy( hl oh n oi cec ) n ei o l
Vo . I 31
第3 期
大 学 、 加 哥 大 学 、 州 大 学 等 也 都 将 生 物 学 课 程 列 为 芝 加 大 一 新 生 的 必 修 课 。 在 日本 、 国 、 国 、 大 利 亚 、 英 德 澳 新
也寄希望 于生命科 学 和技术 的进 步。鉴 于生命 科学对 人类科技 、 社会和经济 的全面发展进 步中将起到 的巨大 作用 , 而现实中我 国高校非生物学类 专业学生较普遍地 缺乏现代生物科学知识 和意识 , 既不利于学科 间的交 这 叉与融合 , 不利于我 国生物技术产业 的长久 、 持续 、 强劲
识, 激起对生命科学热点问题的兴趣 , 加深 对科 学交叉 、 渗透 、 融合的理解 , 激发探索 和创 造激情 , 立正确的 自 树
然 观 、 界观 和价 值 观 , 强 社 会 责 任 感 和 社 会 适 应 能 世 增
实施“ 高等教育面 向 2 世 纪教 学内容和课 程体系改革 l
试论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论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董昌金【摘要】Microbi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s in life science .As the most simple life body , microorganism has become an ideal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life science , and it contributed a lot to life science;at the same time, Microbiology has promoted the breakthrough in the major theoretical issues of life sciences , it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molecular genetic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highly applied science , which is a cross penetration of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 social progress and daily life.In this paper , the status and fuction of Microbiology in life science was elaborated from the several aspects of micro -bial discovery and establishment of Microbiology , the contribution of Microbiology to life science , Microbiology and human health,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普鲁兰酶对柠檬酸发酵残糖降解效果的研究

第28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 l 128第4期Journal of Hubei Nor m a l Unive rsity (N atura l Sc ience )No 14,2008普鲁兰酶对柠檬酸发酵残糖降解效果的研究石 鹤,鲁润英(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北黄石 35002)摘要:在柠檬酸发酵残糖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普鲁兰酶降解发酵残糖的最适条件和降解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普鲁兰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为:t =28m in,T =58℃,pH 4.8,酶用量0.4mL;在最适条件下,还原糖含量可提高30.7%.关键词:普鲁兰酶;柠檬酸;发酵残糖;降解中图分类号:T Q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714(2008)0420026206 柠檬酸,学名32羟基232羧基戊二酸,它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很多水果中,以未成熟者含酸量较多。
商品柠檬酸是经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生产,然后采用中和、酸解、离交、浓缩、结晶、干燥等工序制得。
柠檬酸广泛用于食品、化工、医药、轻工、原子能、环保等领域。
我国柠檬酸工业化生产始于1963年,目前一般采用玉米、薯干、小麦等淀粉质原料和糖蜜经黑曲霉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生产。
在柠檬酸生产中,发酵的转化率不理想,发酵后有大量残糖存在,是我国柠檬酸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目前生产中采用α-淀粉酶对原料淀粉进行水解,产生葡萄糖和麦芽糖和低聚糖。
[1]但α-淀粉酶只能水解支链淀粉上的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支链淀粉分支上的α-1,6-糖苷键,不能使极限糊精继续降解。
而脱支酶(普鲁兰酶Pullu lana se)可使淀粉中的支链淀粉脱支而形成直链淀粉。
[2]可以水解极限糊精上的α-1,6-糖苷键产生低聚葡萄糖,再由a -淀粉酶进一步水解产生葡萄糖和麦芽糖。
[3]由于柠檬酸发酵残糖的主要成分是极限糊精[4],本课题在对柠檬酸发酵残糖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普鲁兰酶对柠檬酸发酵残糖水解效果的研究,力求探索出通过添加普鲁兰酶提高发酵原料液中还原糖含量,进而降低柠檬酸发酵残糖的工艺改进方法,以提高柠檬酸发酵的转化率。
综合实验论文:果蝇的培养、遗传性状的观察及单因子遗传分析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1)1 果蝇生活史 (2)2 果蝇雌雄的鉴别 (3)3 实验材料 (3)4 培养基的配制 (4)5 实验方法 (4)5.1 麻醉 (4)5.2 选果蝇 (5)5.3 果蝇交配 (7)5.4 观察 (7)6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7)总结 (9)参考文献 (10)果蝇的培养、遗传性状的观察及单因子遗传分析xx(指导老师:xx)(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1003班湖北黄石435002)摘要:由于果蝇饲养简单,生长繁殖快,生命周期短,突变种类多,相对性状突出,因此,是用来研究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的良好材料。
利用黑腹果蝇常染色体上的单对等位基因,如黑腹果蝇的长翅(+)和残翅(vg)基因,我们可以验证孟得尔这个分离定律的正确性。
方法:残翅黑腹果蝇品系的处女蝇与野生型品系(长翅)的雄蝇杂交,获得F1,对F1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果蝇;培养;遗传性状;分离定律;单因子杂交Cultivation of Drosophila、Observation on the genetic characters andSingle Factor Crossxx(Tutor:Yxxx)(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department, xxxx)Abstract: Drosophila due to simply raising, growth and propagation of fast, short life cycle, variation of many types, relative character prominent, therefore, is used to study the Mendel genetic segregation law of the good material.We can use th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hromosome single allele, such a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long winged (+) and vestigial winged (vg) genes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Mondor's law of segregation. Methods: the winged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trains of virgin female and wild type strains (wings) male fly hybridization F1,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F1.Key words: fruit fly ; cultivation; the genetic characters; law of segregation ; Single Factor Cross果蝇的单因子杂交xx(指导老师:xx)(xxxx)引言近一个世纪以来,果蝇在生物学研究的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生物。
二次发酵法制作面包论文

二次发酵法制作面包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摘要 (1)关键字 (1)引言 (2)1、实验材料 (2)2、实验设备 (2)3、实验方法 (2)3.1工艺流程: (2)3.2参考配方(250g) (3)3.3操作要点 (3)4. 成品评价: (4)5、结果与分析 (5)6、总结 (6)7、参考文献 (7)二次发酵法制作面包李亮(指导老师:李煜林)(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1004班湖北黄石435002)摘要:主食面包是以小麦粉、酵母、食盐和水为基本原料,添加少量乳制品、砂糖、油脂等辅助原料,经过发酵、烘烤制成的方便主食。
在发酵过程中利用小麦粉中所含的淀粉和糖类,在外加α-淀粉酶和小麦粉中存在的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淀粉生成葡萄糖和麦芽糖,供给酵母菌生长繁殖,产生二氧化碳,从而使面包体积膨大,获得柔软的质地、蓬松的组织、良好的内相,经过烘烤后产生颜色、香气、香味,得到成品面包制品。
通过本实验学习二次发酵法制作主食面包的基本技能和面包品质评定的一般方法。
关键字:面包制作发酵烘烤二次发酵法制作面包李亮(指导老师:李煜林)(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1004班湖北黄石435002)引言主食面包是以小麦粉、酵母、食盐和水为基本原料,添加少量乳制品、砂糖、油脂等辅助原料,经过发酵、烘烤制成的方便主食。
在发酵过程中利用小麦粉中所含的淀粉和糖类,在外加α-淀粉酶和小麦粉中存在的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淀粉生成葡萄糖和麦芽糖,供给酵母菌生长繁殖,产生二氧化碳,从而使面包体积膨大,获得柔软的质地、蓬松的组织、良好的内相,经过烘烤后产生颜色、香气、香味,得到成品面包制品。
通过本实验学习二次发酵法制作主食面包的基本技能和面包品质评定的一般方法。
1、实验材料高筋粉、砂糖、食盐、即发活性干酵母(低糖)、起酥油、奶粉、小米2、实验设备调粉机、发酵箱、醒发箱、电烤炉、烤盘、台秤、面盆、切面板、面棒、操作台3、实验方法3.1工艺流程:3.2参考配方(250g )• 种子面团:高筋粉 70%(175g),即发活性干酵母(低糖)0.5%(1.25g),水 42%(105g)。
课堂观察之初探

中学 新课 程 改革 使 教 师 的角 色 和 教学 过 程 发 生 了重 大 变 化 , 高 课 堂 教 学 有 效 性 是 当 前 深 提 化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的关 键 和基 本 要 求 。 自从 有 了 …
的重要 来 源 , 是 教师 用 以搜 集 学生 资 料 、 析 也 分
第3 2卷 第 3期
湖 北师范学 院学 报( 学社会科学版 ) 哲
Ju a o ue om l nvrt ( hl oh n oi c n e o r l f b i r a U iesy P i sp yadSc Si c) n H N i o l a e
Vo . 2 13
观察在 中学教 育中的广 泛应 用与发展 , 高中学教 师的基本素质 。 提
( 关键词) 课 堂观察 ; 中学; 讨 探 【 中图分类号】 620 G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9 43 (020 - 12 0 1 -73 21 )3 03- 4 0
d l1 .9 9ji n 1 9 4 3 . o2 0 .3 o :03 6 /. s. 伽I— 7 32 1 .3 0 4 s
教 学 方 法 的有 效 性 以及 了 解 教 与 学 行 为 、 升 教 提 师 专 业 水 平 的 重 要 途 径 , 主 要 目 的 是 改 进 教 其
课 堂 教 学 以来 , 察 课 堂 的 行 为 就 一 直 存 在 。但 观
是 , 为 一 种 科学 方 法 的课 堂 观察 至今 仍 然 是 作
与讨 论 。
合 教 师使用 。
3 有 选 择 性 、 观 性 强 : 察 者 在 进 行 课 堂 ) 主 观 观 察 时 必 须 对 观 察 的 时 间 、 置 、 象 、 骤 等 问 位 对 步 题进 行 选择 ; 察 者 就 是首 要 的研 究 工具 , 察 观 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一、名词解释propagation 生殖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spores 扦插嫁接分株繁殖压条不育花 floral formula 成花诱导单被花花萼花托无被花不完全花宿存萼花芽分化雄蕊群花图式减数分裂 male sterility 合子花粉萌发小穗雄配子体花粉败育花粉植物绒毡层雄性生殖单位精子异型性 carpel 丝状器 placenta 雌配子体胚珠多胚囊现象柱头花开花风媒花虫媒花传粉识别蛋白原胚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double fertilization 闭花受精多精现象非卵配子受精自花不育有性世代体外受精prosembryum 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 apomixis 多胚现象不定胚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单性结实真果假果aggregate fruit、无性世代生活史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二、填空题1.植物的繁殖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类型。
2.嫁接的成活率与两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有关。
一般来说,______间的嫁接成活率最高。
3.扦插前,为促进_______,常用一些生长素。
4.在进行嫁接时,保留根系,被接的植物称为______,接上去的枝条或芽体称为______ 。
5.一朵完整的花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
6.歌德认为:花是适合于生殖的_________。
7.禾本科植物花序上着生许多小穗,每一小穗由小穗梗、两枚颖片和若干朵小花组成,每朵小花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
8.雌蕊是花的最中央部分。
完全的雌蕊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构成。
雄蕊,也称______,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
9.花的各部分在演化过程中,数目从_______到_______,从_______排列到______排列,从______到______ ,从______对称到______对称。
10.植物对昼夜相对长短发生变化反应的现象称_______。
根据植物对每天昼夜长短的要求不同,可把植物分成若干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1.1991年,Coen和Meyerowitz在金鱼草和拟南芥中利用一系列与花器官发育有关的突变体开展研究,提出了基因控制花器官形态发生的_____模型。
据此模型花的四轮花部是由_____组基因共同发育而成的。
12.花粉囊壁的________与花粉囊开裂有关;_______为花粉粒的发育提供营养。
13.单核花粉粒又称为_______,单核胚囊又称为________。
14.一个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_______个子细胞。
15.花粉粒外壁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16.花粉粒内壁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17.花粉母细胞开始减数分裂时,胞壁主要成分是______,减数分裂后,小孢子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
18减数分裂前期I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
_____是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
19.花粉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_______。
20.七胞胚囊含有一个______、一个______、两个______、三个_______。
21.成熟的胚珠在结构上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部分组成。
22.大孢子母细胞经过____次减数分裂和____或____次有丝分裂形成成熟胚囊。
23.胚珠中的合点是______、_____和______三者相愈合的部分。
24.胚囊的次生核是指融合的_______。
25.胚囊根据其发育类型可分为_____胚囊、_______胚囊和_______胚囊。
26.雌蕊由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组成。
27.构成雌蕊的单位是______。
28.柱头根据传粉时表面的湿润程度,分为________和_______。
29.具有中轴胎座的植物,其子房类型一定是_______。
30.成熟胚囊内的______具有细胞壁向内延伸形成的丝状器。
31.卵细胞和助细胞的大液泡和核分别位于细胞两端,因此说它们均具有______。
______的核位于近珠孔端,______的核位于近合点端。
32.植物避免自花授粉,在花的形态构造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在功能上表现为______。
33.植物异花传粉依据传粉媒介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等_____类型,其中以______和______为主要形式。
34.决定亲和与否的物质是花粉壁与柱头表面的______。
亲和的花粉落在柱头上之后萌发形成______。
花粉管雌蕊某些组织或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的诱导下______,花粉管在____中破裂,释放出____精子。
一个精子与_____融合,形成合子,另一个精子与_____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前者发育为_____,后者发育成_____。
35.由花粉和柱头识别的物质,分别为_____和_____的表面蛋白质膜,通过识别后如果是亲合的就产生_____反应,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进入_____。
如果是不亲合的,就产生排斥反应,表现在柱头上产生_____,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
36.花粉管进入胚珠通常有三条途径,因此受精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
37.1990年,Kranz等在______中实现了具真正意义上的被子植物离体受精。
38.双子叶植物的合子的依次分裂通常为______分裂方式,形成______细胞和_____细胞。
距离合点端近的细胞最初通常以_____方式分裂,远的细胞最初以_____方式分裂。
39.胚乳细胞的来源是______,通常染色体数目为______倍体。
40.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是指_____,雄配子体指______,卵器包括_____、_____。
41.胚乳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等主要类型。
42.胚的发育从_____开始,经过____和_____阶段,发育为成熟胚胎。
43.百合有两个极核,一个是单倍体,一个是三倍体,初生胚乳核是______倍体。
44.沼生目型胚乳是____和____之间的过渡类型。
45.单倍体无融合生殖分为____和____两种类型。
46.______是种子成熟时从胚柄处脱落而留下的痕迹。
47.受精后______发育成种子,______发育成果实,相应的______发育成种皮,______发育成果皮。
48.以吲哚乙酸等生长素的水溶液喷洒西瓜邻近开花的花蕾,得到无籽果实,这一现象称_____单性结实,而菠萝和香蕉则属于_____单性结实。
49.下列各细胞染色体组数目是多少(以n为单位):单核胚囊______n,珠心细胞______n,助细胞______n,珠被细胞______n,卵细胞______n,花粉母细胞____n,反足细胞_____n,胚乳细胞_____n,幼胚细胞______n,单核花粉_____n。
50.聚花果是由______发育而成,聚合果是由______发育而成。
51.果实有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也有由花的其它部分,如____、_____、____等一起发育而来。
52.根据是否有子房以外的结构参与果实的形成,可将果实分为_____和______。
53.果实的性质和结构多种多样,这与______,受精后特别是_____及其相连部分的发育情况有更大关系。
54.严格地说,果皮是指成熟的_______。
55.果实和种子散布,主要是依靠____、_____、____和的携带,以及依靠_____进行的。
56.风力散布的果实和种子大都_____或_____,如_____;适应水力散布的种子及其果实往往具_____的果皮,适应_____,如______;依靠______散布的种子大都属于干果中的裂果类,其果皮具有______,如______。
57.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是指_______,它包括两个阶段,即_______和________。
58.被子植物中,其雄配子体是指_______,雄配子是指_______;雌配子体是指______,雌配子是指______。
雌雄配子受精后形成______,进而在中______ 发育成______,即下一代植物体的雏形。
59.被子植物细胞减数分裂在植物生活史中发生______次,发生场所是在_____和_____里面。
60.就生活史而言,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比裸子植物的更______,而配子体比孢子体更______。
三、判断与改错1.单子叶植物没有形成层,所以是不能进行嫁接的。
2.嫁接可克服种子繁殖不能保存亲代优良品质的缺点。
3.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是建立在细胞全能性理论基础上的植物营养繁殖,是有效、快速途径。
4.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是适应生殖的变态叶。
5.花托的演化趋势是圆锥式平顶式圆顶式凹顶式。
6.杨、柳的柔荑花序和玉米的肉穗花序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花序轴上着生无柄的单性花。
7.花药的药室内壁的内切向壁和垂周壁上发生不均匀的木栓质条纹状的加厚,称纤维层。
它有助于花药的开裂和花粉的散放。
8.雌蕊是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9.进行自花传粉的花一般均为两性花,而进行异花传粉的花一定是单性花。
10.花粉粒是由造孢细胞经花粉母细胞阶段发育而来的,因此,它的发育与花粉囊壁层的发育无关。
11.花粉粒外壁上的蛋白质和内壁上的蛋白质来源不同,前者来自孢子体绒毡层细胞分泌物,后者由配子体花粉粒本身合成。
12.花药的孢原细胞平周分裂可形成初生壁细胞和初生造孢细胞。
13.卵细胞和助细胞有高度的极性。
14.胚囊中的卵器是指卵细胞和中央细胞。
15.通常大孢子母细胞衍生的四个大孢子中只有珠孔端的一个发育为胚囊。
16.蓼型胚囊发育过程中,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大孢子,4大孢子再发育成4单核胚囊。
17.被子植物胚囊的发育类型中,最普遍的类型是四孢型。
18.传粉到柱头上的花粉只要有适合的条件都能萌发形成花粉管进入柱头。
19.花粉管的定向生长与雌蕊某些组织或细胞产生的Ca2+有关。
20.合点受精是指双受精发生在合点处。
21.双子叶植物胚胎发育与单子叶植物胚胎发育在原胚以前的细胞分裂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22.无融合生殖产生的胚的后代通常是不育的。
23.未经精、卵细胞受精也能形成的有胚的种子的现象叫单性结实。
24.所谓无子果实就是经过单性结实产生的不含种子的果实。
25.被子植物的孢子体阶段是从合子开始到大、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