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文化ppt

合集下载

黎族文化

黎族文化

分布图
二、黎族历史

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 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 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 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 居民。黎族自称“孝”、“歧”、 “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 于唐代未期,沿用至今。
三、黎族历法
黎族历法和汉族不一样,有本民族的历
法,以12天为一周期每天都以一种动物 命名,类似汉族的“十二地支”。 黎族历法的顺序是,鸡日、狗日、猪日、 鼠日、牛日、虫日、兔日、龙日、蛇日、 马日、羊日、猴日,周而复始。
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
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 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 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到了这一天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 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在节日期间,人 们要举行歌舞盛会。
年轻姑娘向上年纪的人请教如何织黎锦
六、黎族民居
1
黎族多同姓聚居。在五指山 腹地住茅草泥房,房屋形式多变, 有船形、金字塔形和葵叶形等。
2
走进黎族村寨,一座船形屋井 然有序地排列,别有一种风情。
黎族民居
住宅特色
住宅特色 黎族人民选择山谷中的小平原、河谷台地或平溪坡地作为村落的地址。选地的
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 丝放入口中细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 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 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康 长寿食品。
缔结秦晋之好时,他们便把婚事 告诉自己的父母。然后,男方一 家的父母兄弟就要选定吉日,带 上聘礼,这其中一定要精心采摘 槟榔,到女方一家去提亲。槟榔 要挨家挨户的送,让大家给予美 好的祝愿,因为槟榔象征做婚姻 常绿常新,预示男女双方相亲相 爱,和睦美满。黎族称“放槟榔” 或“放衣服”。

黎族文化简介 ppt课件

黎族文化简介 ppt课件
黎族文化 简介
LIZU BY HAINAN
人规162 吴鹏 蔺子炜
01. 黎族概况 03. 黎族信仰 05. 黎族建筑
目录
CONTENTS
黎族文化 简介
02. 黎族族源 04. 黎族饮食、服饰 06. 黎族艺术
黎族概况
黎族概况
•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大 多数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1957 年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信仰仍处在原始 宗教阶段
黎族信仰
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 祖先崇拜
黎族信仰
黎族传统社会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处在原始宗教阶段。黎族 信奉万物有灵,盛行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黎族的图腾有动物图和植物图。动物图腾崇 拜主要有龙、鱼、鸟、狗、牛、猫等崇拜。植物图腾崇拜主要葫芦瓜、木棉和竹子等
•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三亚、琼中、五指山等中部南部县市,其余散 居在海南省境内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
•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总人口数为1463064人 • “黎”是他称,是汉民族对黎族的称呼。西汉以前曾经以 “骆越”,东
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来泛称南方的一 些少数民族,其中也包括海南岛黎族的远古祖先 • 黎族称汉族为“美”,意即“客”,他们以汉人为客人,自己则以土著 自居。黎族内部因方言、习俗、地域分布等差异有“哈”、“杞”、 “润”、“美孚”、“赛”等不同的自称,但在对外交往时一般都自称 为“赛”,赛是其固有的族称
语言学
从语言系属来看,黎语与源于古代越族的壮、布依、侗、水、傣等族语言同属于汉
藏语系壮侗语族,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都有显著的共同特征。从此方面可以推定 黎族与壮、布依、傣、侗、水等民族有着共同的族源

黎族

黎族


重要节日
• 三月三爱情节 •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是海南省黎族 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 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 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 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 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 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宗教信仰
• 黎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各地均以 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 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黎族信鬼, 特别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 活动。 • 黎族人们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 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来 的规矩,女人若不绣面、纹身,死后先祖 不相认--祖先崇拜。
民族饮食
• 黎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 一些杂粮 • 黎家人喜爱吃鼠肉,无论是山鼠、田鼠、 家鼠、松鼠均可捕食。 • 黎族同胞大多嗜酒,所饮之酒大多是家酿 的低度米酒、番薯酒和木薯酒等。 • 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常吃槟榔还 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 槟榔为健体长寿食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礼仪风俗
• 宴席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 客先饭后酒。宾主分开对坐。请酒时,主 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 自己把酒一饮而尽。接着,把米酒逐个捧 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 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 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 好意思把饭吃饱。
社会经济
• 解放后,黎族地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 邮电通讯、文教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快发展。 还充分发挥黎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 展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如橡胶油料、甘 蔗、胡椒、咖啡、腰果、水果等。 • 工业生产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
文化艺术

海南黎锦文化PPT

海南黎锦文化PPT
传说中的创世神教会了黎族妇女织锦的技艺,从此黎锦成为了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代代相传。
黎族的历史和传说为黎锦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每一件黎锦作品都充满了故 事和意义。
黎锦在黎族生活中的作用
黎锦在黎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实 用价值,它不仅是美丽的工艺品, 也是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
黎锦被用于制作各种服饰、头巾活带来了丰富的视
旅游纪念品
黎锦制品如围巾、披肩、抱枕等成为热销的旅游 纪念品,丰富了旅游市场的产品种类。
3
景区展示
在海南的景区和博物馆,黎锦的展示和现场制作 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环节,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 和满意度。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文化交流使者
01
黎锦作为海南文化的代表,多次参加国际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
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缺乏市场推广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黎锦 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难 以获得广泛的消费群体。
保护意识不足
部分地区和民众对黎锦文化保护的重 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保护和传承 的意识。
保护措施与政策
政府支持
建立传承人制度
政府应加大对黎锦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 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传承人开 展技艺传承活动。
02 海南黎锦的制作工艺
纺线工艺
采集原材料
晾晒与储存
海南黎锦所用的纤维原料多为野生或家种 植物,如剑麻、木棉、葛藤等,通过浸泡 、晒干、剥皮、绩丝等工序制成纤维。
纺好的细线需在通风处晾晒干燥,然 后储存备用。
纺线
将制成的纤维通过纺轮旋转产生的离 心力纺成细线,这一过程需经过多道 工序,如去杂质、合并纤维等。
觉效果。
黎锦还是黎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 体,通过织锦技艺的传承,黎族 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得以延续。

少数民族黎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少数民族黎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06 黎族民俗文化的现状与传 承保护
现代社会中黎族民俗文化的地位与影响
文化地位
黎族民俗文化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 族的文化多元性。
社会影响
黎族民俗文化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其独特的艺术表现、生活习俗 和社会组织方式,为现代社会提供了 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吸引力。
03 黎族的节庆与习俗
重要节日:三月三节
01
02
03
节日意义
三月三节是黎族最重要的 传统节日,也是黎族农历 新年的开始,被誉为“黎 族春节”。
庆祝方式
节日期间,黎族人民会举 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 歌舞表演、传统体育游戏 、祭祀仪式等。
特色食物
三月三节期间,黎族家庭 会制作传统美食,如糯米 饭、竹筒饭、糍粑等,以 及特色的酿酒。
04 黎族的民间艺术与音乐舞 蹈
黎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价值
1 2 3
口头传统
黎族民间故事主要通过口头传承,是老一辈向年 轻一代传递历史文化、价值观和生活经验的重要 方式。
生活智慧
黎族民间故事中蕴含丰富的生活智慧,如勤劳、 诚实、团结等,对黎族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化传 承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性
黎族民间故事题材多样,既有神话传说,也有反 映现实生活的故事,展现了黎族人民丰富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感谢您的观看
黎族的音乐与乐器
音乐风格
01
黎族音乐风格独特,既有悠扬的山歌,也有欢快的舞曲,体现
了黎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乐器种类
02
黎族的乐器种类繁多,包括独弦琴、口弓、鼻箫等。这些乐器
制作精美,音色独特,是黎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活动
03

黎族文化(共10张PPT)

黎族文化(共10张PPT)
最早的超短裙---润方言区黎锦短裙
黎族妇女的“雕题”
现在海南部分黎族地区 居民仍保留古代称为 “雕题”的文面、文身 风俗,特别是妇女有文 身风俗,一般从十二三 岁开始至婚前陆续完成, 个别有婚后完成的。文 身工具是植物刺针、小 竹木棒和植物染料。文 身的部位主要是脸、颈、 胸和四肢等处。不同地 区,文身图案差别很大。 这种习俗目前已基本消 失,仅在偏僻地区能够 见到
同。也有不少群众兼通汉语。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和方言、服饰等的差 异,黎族自称有“哈”、“岐”、“杞”、 “美孚”、“赛”. “润” 。其中哈方言和
美孚方言分部最广(见左图) 目前海南岛一共有6个黎族自治县,分别
为琼中黎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昌 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
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已经超过3000年, 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史书上就称其 为“吉贝布”,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海南岛 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黎锦服饰异彩纷呈, 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 被”)等,用黎族织锦和单、双面绣布料制作的黎锦筒裙绚 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保亭黎苗族自治县.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 文身的部位主要是脸、颈、胸和四肢等处。 逢年过节,在孝黎地区的中老年妇女还有喜嚼槟榔的习惯。 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黎族的女子一般多披绣花头巾,上衣无扣对胸开襟,显得自由舒展,下身穿的筒裙是由各种丝线制成的。 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它是原始的干栏式的住宅,门开左右形如船而得名。 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 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使用黎语,属于汉藏语 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 逢年过节,在孝黎地区的中老年妇女还有喜嚼槟榔的习惯。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藏族、黎族、畲族PPT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藏族、黎族、畲族PPT

传统建筑
藏族农区多垒石建房,房屋平 顶多窗,造型及色泽质朴,具 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藏族最具代表 性的民居是碉 房。碉房多为 石木结构,外 形端庄稳固, 风格古朴粗犷。
帐篷是牧民的住所,一般分为布料 和牛毛帐篷两种,结实耐用,迁移 方便。
传统服饰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传统服饰,宽 体长身、大襟广袖,藏袍的大袖子 平时绾起来,聚会娱乐时,则放下 长袖,翩翩起舞。
民间艺术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 藏戏是广泛流行于藏族地区 的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 的综合性艺术。
唐卡是用纸或布做底,用彩色 绸缎缝制装裱而成的彩色卷轴 画。 根据品种和质地不同可分为刺 绣唐卡、织锦唐卡、贴花唐卡 和珍珠唐卡。
酥油花、堆绣和壁画为“塔尔 寺三绝”。
酥油花是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 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 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 艺术精品。低温下进行,15℃ 就会变形。
黎族人有嚼槟榔的嗜好,槟榔也是黎 族人待客、订婚不可缺少的佳品。
黎族的节日有春节、“三月三”等。
三月三是黎族人民最隆重、最热闹的 传统节日。节日当天,各村寨都要举 行祭祖仪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集到 一起,各自以对歌的形式相邀族外的 意中人。 除了歌谣对唱外,还有打柴舞、荡秋 千、土枪射击、射箭、摔跤等娱乐活 动。
1.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堡建筑群是( )。 2.藏族属于( )语系。 3.藏族信仰宗教是( )。 4.帐篷一般分为( )和( )两种。 5.藏族男女都喜欢戴的帽子是( )。 6.( )饮料是藏族不可缺少的,由 ( )、( )和( )做成。 7.塔尔寺“三绝”是( )。 8.藏族的葬仪可分为( )五种。 9.藏族人喜欢喝的饮料是( )。 10.藏族的主要节日有( ),最隆重的传统 节日是( )。

海南黎族风俗文化介绍-小学PPT必备

海南黎族风俗文化介绍-小学PPT必备

春节是海南黎族最重要的传统 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祭祀祖
先的时刻。
春节前,黎族人会进行大扫除 ,布置家居,制作新衣,准备
丰盛的食物。
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隆重的 祭祀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同 时也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
福。
黎族春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 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各种口味的
粽子来庆祝节日。
海南黎族的“三月三”
男子传统服饰以青布或蓝布为料 ,上衣为直领、无纽扣、短衣长 裤,裤腿扎紧,头缠红巾。
黎族女子传统服饰
女子传统服饰上衣为右开襟,以 青布或蓝布为料,下穿长裤,头 戴绣花头巾。
海南黎族服饰的特点
01
02
03
色彩鲜艳
黎族服饰多采用红、黄、 蓝、绿等鲜艳的颜色,具 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图案精美
黎族服饰上常绣有各种精 美的图案,如花鸟鱼虫、 山水风景等,寓意吉祥如 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三月三”是海南黎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爱情节”。
在这一天,黎族青年男女会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饰,相聚在山间、河边、广场等地方, 举行对歌、跳舞等活动,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三月三”也是展示黎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时刻,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精彩的 表演和展示。
海南黎族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海南黎族另一个重要的传统 节日。
海南黎族的历史背景
黎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 汉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黎族 人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 俗习惯。
黎族在古代是海南岛的原住民,后来 随着汉族移民的迁入,逐渐形成了与 汉族相互融合的文化格局。
海南黎族的民族特点
语言
服饰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 族,不同地区和不同部落的黎族方言有一 定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黎族的女子一般多披绣花头巾,上衣无 扣对胸开襟,显得自由舒展,下身穿的筒 裙是由各种丝线制成的。黎族女子的衣裙 图案很多,一般都是带有图腾的性质,是 同一血缘集团的标志 ,也是民族内部支系 团结的象征。 “双面绣” 多作为上衣的装 饰,如衣侧花,后背花等。女子出嫁前文 身和织绣衣绣中都编织有祖先沿袭下来的 古老图案。黎族妇女的头巾、上衣和筒裙, 常常嵌入金银箔、云母片、明片、羽毛等, 也有的缀以贝壳、串珠、铜钱、铜铃或流 苏等,一方面产生了有声有色的特殊效果, 同时这些装饰是财富的象征。
黎族概况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族,信仰原始宗教,主要聚居在海
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县、乐 东县、陵水县、保亭县、通什市、 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县、定安 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使用黎语, 属于汉藏语 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也有不少群众兼通汉语。1957年 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之所以建造为船型的圆拱 造型是因为这样比较有利 于抵抗台风的侵袭,同时 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 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 材,拆建也很方便。
黎族节日
黎族三月三节是海南黎族人民最
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 好日子,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 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 日。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 孚" 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 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 舞、谈情说爱。节日期间,黎族人民对歌、 摔跤、拔河、射击、荡秋千,尽情地欢庆 着,用歌声用舞蹈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对 劳动的热爱,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和方言服 饰等的差异,黎族自称有“哈”、 “岐”、“杞”、“美孚”、 “赛”. “润” 。其中哈方言和美 孚方言分部最广(见左图)
目前海南岛一共有6个黎族自 治县,分别为琼中黎苗族自治县、 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 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 自治县、保亭黎苗族自治县.
黎族的服饰和纹身
(白沙一带)黎锦的裙子是所有支系的筒裙中最短,可以说是最早的超短裙 ! 最早的超短裙---润方言区黎锦短裙
黎族妇女的“雕题”
现在海南部分黎族地 区居民仍保留古代称 为“雕题”的文面、 文身风俗,特别是妇 女有文身风俗,一般 从十二三岁开始至婚 前陆续完成,个别有 婚后完成的。文身工 具是植物刺针、小竹 木棒和植物染料。文 身的部位主要是脸、 颈、胸和四肢等处。 不同地区,文身图案 差别很大。这种习俗 目前已基本消失,仅 在偏僻地区能够见到
杞方言妇女面部纹样 腿美 和孚 脚方 踝言 纹妇 样女

润方言妇女腿部纹样
润方言妇女面部纹样 美孚方言妇女 躺在地上文身 的情景
黎寨 ;船型屋
船型屋的传说
传说黎族人民为纪念渡海 而来的黎族祖先,故以船 型状建造住屋,通常称为 船型屋。
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 居,它是原始的干栏式的 住宅,门开左右形如船而 得名。
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 织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史书上就称其为“吉贝布”,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 1000多年。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黎锦服饰异彩纷呈,包括 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用黎族织锦和单、 双面绣布料制作的黎锦筒裙绚丽多彩,黎族妇女还要在上面镶嵌上诸如云母片、贝 壳片、银片、琉璃珠,穿上镶嵌珠宝的筒裙,行动或跳舞时,熠熠生辉。润方言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