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的生长教案
初中《植物的生长》教案

教案:植物的生长课程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2. 掌握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特点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特点和功能3. 植物生长的条件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2. 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微观解释。
2. 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特点和功能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植物的生长视频或图片。
2. 植物的根、茎、叶的样本或模型。
3. 实验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知识,教师总结。
二、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10分钟)1. 展示植物的生长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3. 强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阳光、空气和营养物质。
三、讲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特点和功能(10分钟)1. 展示植物的根、茎、叶的样本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了解其形态结构。
2. 讲解根、茎、叶的生长特点和功能,如根的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的传输水分和养分、叶的光合作用等。
3. 举例说明根、茎、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四、植物生长实验(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如何种植植物、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
2. 引导学生反思植物生长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绿化活动,如种植花草树木,增强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实践体验。
2. 开展植物生长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如制作植物生长观察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植物的生长教案

植物的生长教案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提前为每位学生准备一颗植物或植物种子。
- 准备一些图书或网络资源,用于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
教学步骤:引入: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植物的概念,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植物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探究植物的生命周期:2.让学生观察手中的植物或植物种子,描述它的外观和特征。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
3.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例如:种子 - 幼苗 - 成长 - 开花 - 结果 - 植株衰老。
为了更好地说明,可以使用图示或示意图。
4.打开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生命周期现象。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提供自己的解释。
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5.讲解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如水分、阳光、空气、土壤等。
解释每个因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6.组织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以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例如,对一组植物进行正常浇水、另一组浇水少、再一组不浇水,比较它们的生长差异。
总结:7.让学生总结并说明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需求。
扩展活动:- 让学生带回家一颗植物或种子,在家中观察和维护植物的生长。
学生可以记录和交流他们的观察结果。
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自助小结: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循环。
它们从种子开始,通过吸收水分、阳光和空气生长成为幼苗。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长大并开始开花。
花朵受精后结出果实,然后植株会逐渐衰老。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阳光,以及富含养分的土壤。
不同的条件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需求。
七年级综合实践劳动技术《种植花草、种植蔬菜》教案

七年级综合实践劳动技术《种植花草、种植蔬菜》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让七年级学生研究并实践种植花草和蔬菜的基本技术和知识。
教学内容1. 花草种植- 基本花草种类介绍- 土壤准备与改良- 种植与养护技巧- 病虫害预防与治理2. 蔬菜种植- 常见蔬菜种类介绍- 播种与育苗技术- 种植间距与深度控制-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教学步骤1. 介绍花草种类和蔬菜种类,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的分类和用途。
2. 介绍土壤种类和土壤改良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土壤。
3. 教授花草和蔬菜的种植技巧,包括播种、浇水、施肥和修剪等。
4. 引导学生研究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让他们了解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5. 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动手进行花草和蔬菜的种植,指导他们正确执行种植技巧。
6.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观察,让他们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并分析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7. 结课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内容,总结种植花草和蔬菜的关键要点,并鼓励他们以后继续实践和探索。
教学资源- 花草种子和蔬菜种子- 手持喷壶和水桶- 园艺工具(铲子、锄头、剪刀等)- 相关教学图片和视频资源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种植技巧与知识运用情况。
- 鼓励学生写下对花草和蔬菜种植经历的感受和总结,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本次七年级综合实践劳动技术《种植花草、种植蔬菜》教案的基本内容。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种植花草和蔬菜的基本技术与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如有特殊情况,可酌情调整和适应实际教学情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特征。
2. 学生能够观察、描述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了解其形成原因。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者展示板。
2. 植物标本和茶杯土。
3. 牛奶盒、剪刀、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出示一张图片或展示一段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并问学生是否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探究活动: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a) 老师展示植物标本,向学生介绍根、茎、叶和花的基本结构,并解释它们的功能。
b) 学生观察标本,尽量描述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老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2.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a)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棵盆栽植物,并告诉他们这棵植物将会在课堂上生长。
b) 学生观察植物,并记录生长变化,包括新的叶子、茎的增长等。
他们可以用文字或者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c) 学生分享观察记录,并讨论这些变化的可能原因。
3. 变化的实验a) 学生会分组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每个组将分别在三个杯子中放入茶杯土,然后播种相同的植物种子。
b) 每天给植物适量的水,但在一个组中,添加一些适量的水彩颜料。
c) 学生观察每个组的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他们将注意到具有水彩颜料的植物在茎和叶上有明显的变色。
d) 学生讨论这个实验的结论,并解释为什么植物的茎和叶会变色。
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学到的植物结构和功能,以及生长和变化的观察方法。
拓展活动:老师可以在实验前准备一些植物标本,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展示板或幻灯片进行解释。
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他们周围的植物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变化,可以用文字描述或画图的方式呈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幼儿园自然科学教案——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幼儿园自然科学教案——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主题: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
2.了解植物生长的必要因素。
3.通过观察、实验、体验等方式,喜欢植物科学。
教学重点:1.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
2.了解植物生长的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体验等方式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必要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观察、体验等。
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问:“植物从哪里来的?”学生回答“从种子来的”。
老师继续问:“种子是怎样长成一颗大树的呢?”接着出示一些植物图片,引导孩子们回忆植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孩子们了解生长的必要因素。
2.展示实验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实验。
将种子等分别放在湿润的土壤、干燥的土壤、有光照的环境和无光照的环境中,观察、记录每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3.课堂探究老师带领孩子们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孩子们认识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和光线三个必要因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4.生动讲解老师配合实物模型示范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种子生长出嫩芽的过程。
5.实践活动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实践活动。
提前准备好盆栽花草,让孩子们用肥料、水等,给花草浇水、施肥,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抚摸植物的嫩叶、嫩芽,体验自然的美丽。
6.总结展示教师引导孩子们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并让孩子们展示自己认真栽种的盆栽花草。
板书设计: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生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生长必要因素土壤、水和光线教学资源准备:实验器材:种子,土壤,水,灯泡,无水盆实物模型:种子、衍生物、芽苗、树苗、大树、水、土、花小样板:原生态栽培土、肥料、盆栽植物评价方法:1.观察孩子们的实验结果和实践情况。
2.针对孩子们的认知程度和参与程度,适当点评和肯定。
3.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喜欢植物科学。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教案: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2. 掌握植物的生长顺序,包括播种、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3. 熟悉植物的不同部位和功能。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的不同部位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图片或实物:种子、幼苗、成长中的植物、开花的植物和结果的植物。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老师可以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并简单介绍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和植物的不同部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15分钟)1. 播种:播种是植物生长的第一步,种子被放入泥土中;2. 发芽: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会吸收水分和养分,然后发芽;3. 生长:幼苗从土壤中往上生长,并且长出叶子和茎;4. 开花:成长中的植物会开花,吸引昆虫传播花粉;5. 结果:授粉后的花朵会结出果实,里面包含种子。
步骤三:了解植物的不同部位和功能(20分钟)1. 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在土壤中;2. 茎:提供植物的支撑并通过液体输送养分;3.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4. 花:用于吸引传粉者,帮助植物完成繁殖;5. 果实:包含种子,用于植物的繁殖。
步骤四:植物观察实验(25分钟)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盆植物,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到的变化,如播种后的发芽时间、幼苗的生长速度等。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步骤五:植物的生长条件(10分钟)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植物生长的条件,如阳光、水分、养分和适宜的温度等。
引导学生意识到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因素,并学会如何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五、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不同部位和功能。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索植物的更多奥秘。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生长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生长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生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求条件。
2. 掌握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小型花盆、土壤、植物种子、水、阳光等。
2. 教学工具:PPT、投影仪、锄头、喷雾瓶、浇水壶等。
3. 教学环境:教室、室外活动区。
三、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 通过观察真实的植物或通过PPT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引发学生的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Step 2 探究植物的基本需求条件1. 讲解光线、水分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种子,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试验。
3. 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试验结果,让他们体验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Step 3 植物生长观察1. 学生重新观察他们种植的植物,比较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生长得更好?3.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光照、水分和土壤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Step 4 总结与归纳1. 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条件。
2. 结合PPT,帮助学生系统化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四、课后延伸活动1. 让学生观察其它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 鼓励学生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植物生长实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求条件。
同时,学生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借助更多的实物和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植物的生长大班科学探索教案(通用)

测试考核:通过简单的测试题或考核,评估幼儿对植物生 长知识的掌握情况。
05
植物生长大班科学探索教案的改进与完善
教案的反馈与调整
定期收集反馈
通过与教师、学生和家长沟通 ,了解教案在实际教学中的效
果,收集反馈意见。
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反馈,调整教案中的教学 目标,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需求和认知水平。
增加实践活动,鼓励幼 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 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 虚拟现实技术,让幼儿 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生 长的过程。
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 作,共同促进幼儿科学 探索能力的提高。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记录每个 幼儿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互动交流: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幼儿对植物生 长的认知情况,评估教案实施的效果。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结果评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作品展示:展示幼儿的实验和观察结果,评估幼儿的学习 成果和创造力。
动手能力强
大班儿童具备较好的动手能力 ,能够完成较为复杂的实验和 手工操作。
对自然现象感兴趣
大班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科学实 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渴望了 解其原因。
大班儿童的学习方式
01
02
03
实践学习
大班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来 学习新知识,喜欢动手操 作和实验。
集体学习
大班儿童在集体中学习, 互相交流、合作,共同成 长。
教案实施
实验操作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和工具,指导幼儿进行种子发 芽实验和植物生长观察实验,让幼儿通过实际操 作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4、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六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前同学们预习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先来读读文中的生字词,看谁掌握的好。
[出示生字词:苇絮、黝黑发亮、青布裤褂、几倍、姥姥、门槛、劫难、撒谎、吆喝、飘飘悠悠、光溜溜、一骨碌]二、我们再来读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三、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商量。
(一部分: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十二岁的雨来最喜欢在这条河里游泳,他会很多种姿势,其中仰泳的本领最高。
二部分:秋天,爸爸妈妈把雨来送到夜校念书,在夜校雨来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三部分:有一天,爸爸妈妈都出门了,只有雨来一人在家。
忽然,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的追赶跑了进来,藏到了水缸下面的洞里。
雨来想跑到别的院子时被鬼子抓住了。
四部分:鬼子几次问雨来看没看见有人跑进来,雨来都说没看见,鬼子气急了,凶狠地打了雨来,雨来还说没看见,最后鬼子要把雨来拉出去枪毙。
五部分:村里的人们听到了河沿上的枪声,都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都十分难过,大家都哭了。
六部分:人们在河沿上正为雨来难过时,忽然看见河水中露出个小脑袋,仔细一看原来是雨来,大家都高兴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原来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凭着自己的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四、布置作业:继续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深入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2、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继续深入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一)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小英雄雨来》,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回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二、用简练的语句为六个部分写小标题。
(一)这是我们上节课概括的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今天我们能不能用更简练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短语来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十二岁的雨来最喜欢在这条河里游泳,他会游很多姿势,其中仰泳的本领最高。
](二)哪位同学能在这个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短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回答:1、雨来喜欢游泳。
点拨:不错,已经很简练了,可是这部分仅仅说雨来会游泳吗?2、雨来游泳本领高。
点拨:好,既简练又概括了主要内容。
其实直接说“游泳本领高”都行。
)(三)[边板书“游泳本领高”边说]同学们概括的这个短语就好像给这部分内容加了一个题目,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第一部分的小标题。
把这个小标题和我们概括的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课件: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学生回答:1、主要内容和小标题都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2、小标题的语言比主要内容更加简练。
)(四)小标题的特点找得挺准确,下面我们要给2—6部分概括小标题了。
每个小组承担一个部分,每位同学先自己在书上概括小标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组里意见统一后就把确定的小标题写在黑板上,哪组概括好了哪组就上来写,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学生完成小标题,老师巡视,特别注意哪组存在困难。
)三、细读重点段,了解雨来的感人事迹,体会雨来是小英雄。
(一)就从我们概括出的小标题来看,哪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呢?(学生回答:3、4两个部分)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两个部分,画出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的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同学快速默读重点段,并画出重点语句)(二)我们共同交流一下从哪里感受到雨来是个小英雄。
(同学交流谈感受,老师注意评价)评价角度:1、你能结合当时的情况来体会;2、你是紧紧抓住雨来的表现体会的;3、从你的发言中让我们感受到雨来的勇敢;4、你还能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人物;5、你能结合前文帮助自己来体会;……(三)同学们能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来学习,特别是很多同学都关注了雨来面对鬼子时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雨来的这几句话[点击课件:雨来的三句话],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英雄。
听好老师的提示,大家读雨来的表现。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老师提示读书语言:(师提示)鬼子抓住雨来,假装温和地问雨来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接着鬼子又是哄骗又是恐吓,再次质问雨来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雨来的回答让穷凶极恶的鬼子露出了本来面目,他们把雨来打得两眼冒金花,鲜血从鼻子里一滴一滴地流下来,鬼子就想让雨来说出他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还是摇摇头,说:“没看见!”(四)无论鬼子使用什么方法,雨来始终只有一句话,(生答:)“什么也没看见”。
读到这里,你们想对雨来说些什么呢?(学生精彩发言:1、雨来,你真不愧是小英雄,你识破了鬼子的种种阴谋,没有泄漏一点秘密,保护了我们的交通员,你虽然年纪不大,但我认为你是民族英雄。
2、雨来,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的气节,绝不像侵略者低头。
你面对鬼子表现出的机智勇敢让我想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
雨来,我为你骄傲!)(五)看来通过对3、4部分的细读,我们已经深深地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感动了。
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小英雄雨来)四、理解六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为学习简要复述做准备。
(一)课文正是通过雨来掩护李大叔,并与鬼子勇敢作斗争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来表现他是小英雄。
那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几个部分与全文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手指板书中的小标题)(学生体会到:1、正因为第1部分向我们介绍了雨来游泳本领特别好,才为后文他能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逃脱作了铺垫。
2、正因为第2部分写了雨来在夜校学到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侵略自己国家的鬼子面前,他能表现得非常英勇。
3、第5、6部分是事情的结果。
)(二)看来同学们清楚地了解了六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全文来看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在3、4部分前画“★”)五、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一)这篇课文是从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中节选的,所以文中的人物形象很鲜明,特别是雨来这位小英雄令我们十分感动和钦佩,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打动。
课文比较长,怎样才能既抓住重点又清楚明白地把故事讲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方法[板书:简要复述]。
老师建议大家先来读读P72的“指南针”,了解一下什么是简要复述。
(学生自由读P72的“指南针”)(二)从“指南针”中,我们对“简要复述”有了哪些了解?(学生回答:“简要复述”: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抓主要内容。
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三)咱们怎么理解“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抓主要内容”的要求呢?(学生回答:用自己的话:就是不要背书,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出来;按课文顺序:不要打乱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先写的就先讲,后写的就后讲;抓主要内容:抓住最主要的内容来讲,不主要的一代而过。
)(四)教师追问:1、这课如何做到按课文顺序?答:课文写了六部分,我们讲故事时也要讲六部分,顺序还不能颠倒2、这课怎样抓主要内容呢?我们结合小标题来说。
答:3、4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应该讲的详细一些,其余4部分内容可讲得简单一些。
3、不时重点的内容怎样做到讲得简单呢?答: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介绍一下。
(五)下面就依据这些要求先自己练习简要复述《小英雄雨来》,谁准备得好,一会儿就请他来给大家讲故事。
(学生自由练习)(六)今天我就当一回咱班同学的妈妈,我的哪个孩子愿意来给妈妈讲故事呢?(指定一名同学复述)别的人要认真听,一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价我孩子的发言呢。
六、提炼课文精彩内容,引领学生继续细读课文。
(一)由于时间的关系,《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还有很多精彩之处,我们没有来得及细细地欣赏和品位,比如:[点击课件:形象地比喻、鲜明的人物]比喻:1、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滑滑得像条小泥鳅。
2、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
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人物:1、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
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2、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二)教师总结:作者管桦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小英雄雨来也成了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几十年来《小英雄雨来》一直被选入全国的语文课本,我妈妈小时候读过,我小时候也读过,现在你们也正在读。
像这样的不朽之作老师建议大家课下还要再细读,汲取各个方面的营养。
七、布置作业1、继续练习简要复述,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有条件的同学读一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