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等数学教材中的若干问题(1)
高等数学教材不好

高等数学教材不好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现在的高等数学教材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高等数学教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善这种状况。
1. 高等数学教材的内容冗杂繁琐当前的高等数学教材内容繁多,而且在讲解知识点时经常使用复杂的数学符号和推导过程。
这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此外,教材中大量的练习题也给学生增加了很多负担,导致他们感到厌倦和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材编写者可以简化教材的内容,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上,并提供清晰明了的例题和解题思路。
此外,适当减少练习题的数量,但是保证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2. 高等数学教材缺乏实际应用高等数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很多时候与实际应用脱节。
教材往往只注重理论和计算,缺少实际问题的讨论和实例引导。
这导致学生很难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或其他学科中去。
教材编写者应该增加实际应用的例子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培养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
3. 数学语言和符号的应用不当高等数学教材中使用的数学语言和符号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比较晦涩难懂。
这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时也容易出错。
教材编写者应该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符号,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数学符号和表达方式。
在讲解时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推导过程。
4. 缺乏足够的练习和实例高等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实践的学科,但现有的教材往往缺乏足够的练习和实例。
这使得学生在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教材编写者应该增加更多的习题和实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练习和实践。
同时,还应该提供习题的答案和解析,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查漏补缺。
5. 高等数学教材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都不相同,但现有的高等数学教材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谈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谈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些基础的几何知识等方面。
因此,在使用材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复和补充,以便更好地适应材的教学要求。
二、材的难度和深度:材的难度和深度相对于旧教材有所提高,这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挑战。
在使用材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和转变:材的使用需要教师更新和转变教学方法,采用更多的探究性研究和研究性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研究能力。
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复和补充: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复和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材的教学要求。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二、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教师应该不断研究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深入研究和分析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三、建立学生自主研究的机制:教师应该建立学生自主研究的机制,采用更多的探究性研究和研究性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研究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总之,材的使用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研究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材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学生数学能力的欠缺与提升方案学生在数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对于一元二次函数、根与系数的关系等知识点掌握不够深入,对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也存在欠缺。
这表明学生在数学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待提高。
其次,学生的研究能力不够强,对于新课程中强调的研究过程体验和自主研究探究的要求,学生表现出不愿思考或不会思考的情况。
谈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品评新教材感悟新内涵-----谈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高中数学新教材对于每一位任课老师而言已不再新鲜。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有如下体会:(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数学的应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成为新教材的亮点。
新教材在问题设置、习题设置、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的应用、数学文化以及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方面与旧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通过教材的这些变革,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落实提供了平台。
与旧教材相比,数学新教材更富有个性化,尤其是前面《主编寄语》,从“数学是有用的”、“学数学要摸索自己的方法”等几个方面阐明了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怎样学好数学,条理清晰、话语亲切,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得数学教材更具有亲和力;《本册导引》勾勒出新课程下的“模块数学”的特征,体现出新课程下数学教材的特点,可谓别具匠心。
章头图和引言部分直接阐明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习情境,体现出“数学是有用的”这一鲜明的特征,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易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内容中明确提出了“思考”、“探究”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体现了高中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宗旨。
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体现出了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也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二)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困惑与思考新教材虽有以上诸多优点,在使用新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时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新课程下在学生层面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差异,使得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在数学知识的衔接、数学能力的要求与数学思想的要求的衔接方面出现了问题:高一新生无论是从数学知识结构层面,还是在数学能力层面都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在分式通分、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二次函数、根与系数的关系等知识点尤为明显;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分类与讨论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联想与类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等经常使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明显地表现出知识的欠缺;对涉及到上述知识点的问题,暴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数学能力的培养方面的欠缺。
国内高等数学教材垃圾

国内高等数学教材垃圾高等数学作为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数学课程之一,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国内目前大部分高等数学教材的质量却备受质疑。
本文将就国内高等数学教材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改进的方向。
一、内容晦涩难懂国内高等数学教材普遍存在内容晦涩、理论堆砌、缺乏实际应用的问题。
教材文字冗长,举例不够明确,公式推导缺乏透析,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
这种教材风格不仅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还阻碍了他们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习题设计不合理国内高等数学教材的习题设计普遍不合理,题目类型单一,题量过大,难度跨度过大,难易程度不匹配。
这种习题设计不利于学生逐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习题中往往存在着“死记硬背”、忽视实际应用等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受到限制。
三、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国内高等数学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忽略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缺乏实例分析、数学模型构建、应用题训练等实际运用的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应用性差。
另外,教材也缺乏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主动性。
四、不注重培养解题思路和创新能力国内高等数学教材注重公式和结论的讲解,但缺乏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和创新能力的指导。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创新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高等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然而,在国内教材中,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和创新能力的环节匮乏,往往局限于机械式的计算和推导,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提升创新能力。
改进方向:为了提高国内高等数学教材的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教材内容应更加清晰易懂,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增加实际应用的案例和解题方法。
其次,习题设计要合理,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适当难度的题目,注重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教材应加入更多互动性的环节,鼓励学生思考和发问,激发学习兴趣。
最后,教材需要重视实践性,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等数学教材分析与改进

高等数学教材分析与改进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修课程。
然而,我们常常听到学生们对于高等数学教材内容的抱怨,认为其晦涩难懂,缺乏实际应用和趣味性。
因此,本文将对当前的高等数学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教材内容分析当前的高等数学教材主要围绕枯燥的公式和定理展开,缺乏实际问题的引入和应用。
这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意义,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另外,教材的编写方式较为机械,学生们只需要简单地进行公式的记忆和应用,而缺乏对其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二、教材改进建议1. 引入实际问题:高等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讲解极限的概念时,可以引入物理学中的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使学生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实用性。
2. 强调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当前的教材过于强调公式的记忆和应用,忽视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可以在教材中增加一些思考题和综合应用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 融入科技元素: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融入科技元素,比如数学软件的使用、计算机模拟等,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高等数学知识。
这不仅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还能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
4. 模块化教学:将高等数学教材进行模块化编写,使不同章节之间的内容能够更好地衔接起来。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概念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整体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5. 多元化教学资源:教材不仅可以作为学习的主要资源,还可以结合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比如,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视频、网上课程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们能够在多种媒体的辅助下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等数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改进除了教材的改进,教学方法也是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
高一数学新教材中的若干问题

高一数学新教材中的若干问题贵州三都民族中学潘巨军邮编558100电话(0854)3922057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是经过专家全方位论证,多次修改、精心推出的优秀作品,的确不同凡响。
优点和绝妙之处,数不甚数。
在此我就不再多讲,只想谈一谈本人的一点不同看法。
一、没有必要的东西,不要引入。
课本第53页,对区间的概念进行列表总结,这是非常好的,用数轴表示也很好,但是,以往的书都不常用,本教材第十五页就不用此法表示,即不用 a b 表示区间[a,b],而用图 a b 表示区间[a,b],本人认为用 a b 表示区间[a,b],没有必要,因为,数学要求简洁,多一种表示法反而让学生不适应,特别是已习惯用一种表示方法后又换另一种方法,增加学生的负担,又没有什么明显的优点。
再说课本本中粗线部分不很明显,也没有用其它的颜色,学生在运用时容易犯粗细不明的错误,作业和考试中就出现这类错误。
二、课本与教参应该“口径”一致且尽量避免矛盾与错误。
课本第六十四页,习题2.3中,第2题,填表,案参考答中填上函数y=kx(k>0)单词区间为“{χ│χ≠0}”,单调性为单调递减,函数y= kx(k>0)单调区间为“{χ| χ≠0},单调性为增函数”。
首先,既然区间有其自身的表示符号,不必再用集合符号表示区间,这里不够准确。
而且,在考试或作业中,如果要求用区间表示,而学生用了集合表示,教师会认为学生不懂区间的概念。
另外,函数y= kx(k>0)分别在(-∞,0)和(0,+∞)上单调递减,而在(-∞,0)∪(0,+∞)上并不是单调递减,因为,显然当χ1<0<χ2时,y1<y2,因此,这里表中所填内容是一个错误。
另外,在64页中,第4题,题意为:根据图象说出y=f(χ)的单调区间,以及在各单调区间上,函数y=f(χ)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应该画出图象,直接由形可以说明单调性,这是题意要求!而参考书中还要用定义证明,这是画蛇添足,弄不好有的学生和老师都增加证明过程,把本题当作证明题处理了,这样做不合题意。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措施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措施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措施摘要高等数学作为其它学科的基础,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分析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培养高素质人才,对高等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融入高等数学的日常教学之中。
1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课程内容陈旧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数学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它的技术价值和人文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人才,应该受到跟上时代步伐的高等数学教育。
然而,多年来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样的课程内容很难实现培养目标。
1.2教学模式单一目前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是单一的注入式,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中缺乏应有的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
教师不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态,没有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没有很好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1.3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教师在教学中对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不够,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表现在数学应用的背景被形式化的演绎系统所掩盖,使学生感觉数学是“空中楼阁”,抽象得难以琢磨,由此产生畏惧心理。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也得不到必要的训练。
1.4教学模式整齐划一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以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成绩整体有所下降。
由于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不能都以“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要求。
学生不喜欢过多的理论证明,更喜欢将数学学习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强调其应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对高等数学性质和作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大多认为高等数学是重要的。
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等数学是高等阶段学习中的必修课,尤其是对于偏向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高等数学更是一项基础和关键的学科,如果高等数学这一学科学不好的话,不仅会降低学生的整体成绩,而且会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利于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工作,所以说,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需要一线教师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带领学生学好这本功課,为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本文是笔者在研究了相关专家和学者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就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问题的措施两个方面的内容做了具体的分析。
一、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的诞生和使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工作已经取得了新的成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了不错的改善,但是,与我们理想的教学效果相比,与社会实际需要相比,我们的高等数学实践教学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加强对其重视和研究的力度,就目前情况来看,高等数学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可以说,不同的专业对于高等数学需要学习的侧重点不同,但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快更好的提高高等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学习好其他学科。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如下几点问题,一是没有根据学生具体的学科进行有重点的学习和讲授,也就是说一些学校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不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是一样的教,这样就容易造成一些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不能满足自己专业的需要,一些学生觉得高等数学比较难的问题;二是高等数学在学习中需要涉及到《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等多门课程,但是一些学校出现由于时间紧张,不能将所有的内容都进行有效性的讲授的问题。
(二)在教学选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些学校针对不同届的学生,不同时代的变迁,所选择的教材内容是一样的,这样一来,所选择的教材就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而就影响了整个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 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 因为在推导洛必达法则的过程中 , 要用到 sin x 和 ln x 的导数公式 , 而这些导数公 式又恰好要用到所要求的这两个基本极限 . 4 . P. 124 习题 9 中的被积函数 f 应加上连续的条件 , 因为要用到定积分的换元法 . 作者需要说明两点 :第一 , 本文不是全面评价 [ 1 ]的优缺点. [ 1 ]的作者们在编写 [ 1 ]时是作了很大努力 的 . 之所以仍存在不少问题 , 恰好说明了教材建设的长期性 、 艰巨性 、 复杂性和严肃性. 第二 , 本文所提到的 问题带有普遍性 . 在别的 “高等数学” 教材中甚至更严重 .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 , 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对于 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很大. 在当前大学扩招和 “高等数学” 教材要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需要的新形 势下 , 教材内容的取舍和深浅程度可以有很大不同 , 但不论哪种情况 , 都不应该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 如何提 高教材的质量和水平 , 仍然任重道远 ( 见 [ 6 , 7 ]) .
[ m , M ]. P. 108 - 109 积分中值定理的证明实际上用到的是修改后的结论 .
2 . P. 44 . 定理 2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的证明有误 . 因为 Δx ≠ 0 时 , 不能保证 Δu ≠ 0. 3 . P. 24 . 仅凭该页表 2 . 1 就能看得出 x 无限增大时 , 1 + 1
x
x
的变化趋势吗 ? 事实上 , 利用算术几何
平均不等式 , 几句话就可以证明数列 x n = 1 +
lim 1 +
x →∞
1
n
n
递 增有 上界 , 再利 用夹 逼准 则 , 就很 容易 证明
1
x
x
的存在性 .
三、 [ 1 ]中一些例题或习题在计算或者解释时存在概念上的错误 . 例如 : 1 . P. 10 第 5 行 “ : 9— 14 题的函数是由哪些简单函数复合而成的 ? ” 在光盘版中又称 “复合函数求导法 的关键是 :将一个比较复杂的函数分解成几个比较简单的函数的复合形式 . ” 我们要问 :[ 1 ]在什么地方定
∞
- ∞
∫
- ∞
∞
f ( x) d x 应与工程技术上经常用到的主值积分 V. P.
∞
∫ f ( x) d x 区别开来. 例如光盘版中 ,
- ∞
∞
∫ sin xd x 发散 ,但 V. P. ∫ sin xd x = 0.
- ∞
7 . P. 126 - 127 没有把微元法讲清楚 , A =
f ( x) d x 表示的是一个常数 , 却又利用同一个字母 A 定义 ∫
a
b
微元式 d A = f ( x) d x.
8 . P. 264 将三角级数与傅里叶级数混为一谈 , 三角级数不一定是傅里叶级数 ; 教材没有定义什么是函
数的正交 , 却要证明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 , 使学生无法理解 . 9 . P. 267 的提法 “ : … 即使 f ( x) 只在 [ - π,π]上有定义或虽在 [ - π,π]外也有定义但不是周期函数 , 我 ) 上展 们仍可用公式 ( 12 . 22) 求 f ( x) 的傅里叶系数 … ” . 这是概念上的错误 . 事实上 , 我们通常说 f 在 [ - π,π ) , 而是指由 [ - π,π ) 作为周期为 2 π的延拓 , 我们记 开为傅里叶级数 , 并不是说 f 的定义域是 [ - π,π f ( x) , - π≤x <π, 3 ( 4) f ( x) = π ) , ( 2 k - 1)π≤x < ( 2 k + 1)π f ( x - 2k . 3 ) . 但 - π≤x <π时 , f 3 ( x) = f ( x) . 所以 , f 3 不必写出 . 即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周 f 的定义域为 ( - ∞, + ∞ 期函数才能展开成傅里叶级数 , 而对非周期函数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作傅里叶积分变换 . 10 . P. 268 的提法 “ : f ( x) 在 [ 0 ,π ]上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不是惟一的 . ” 这也是概念上的错误 . 因为三 ) 上没有正交性 , 函数 f 由 [ 0 ,π ) 作奇式和偶式延拓到 [ - π,π ) 后 , 得到两个不同的函数 , 从 角函数系在 [ 0 ,π 而得到两个不同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 这与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的惟一性并不矛盾 . 11 . 书末附录 C 给出的 “习题答案与提示” 中出现的错误 , 多次重印 , 都没有更正. 事实上 , 有的错误还 ) 是不对的 , 应改为 反映出该书作者们概念上的错误 . 例如 , P. 270 第 16 题的答案中 , 写成 x ∈( - ∞, + ∞ 2 ) 上与在 [ 0 , 2 π ) 上作周期性延拓后所得到的 - π≤x <π . 这是因为由上述 ( 4 ) 式 , f ( x ) = x 在 [ - π,π ( - ∞, ∞ ) 上的函数是不同的 , 从而得到 2 个不同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 ∞ 2 π cos nx 2 x = + 4 ∑( - 1) n , - π≤x <π ; 2 3 n n=1
顺便指出 , 还有不少 “高等数学” 教材也都认为分段函数是非初等函数 , 因此作者在 [ 5 ] 中作了详细 分析.
3 . P. 12 — 18 及 P. 183 用 “无限接近” 作为极限的直观定义 ( 或称描述性定义) . 这是一个普通存在的误
区 . 因为极限定义本身恰好要求要说清楚什么是 “无限接近” . 而在 P. 191 仅用 “当点 ( x , y) 趋向点 ( x0 , y0 ) 时 , f ( x , y) 总趋于常数 A ” 定义二元函数的极限时 , 连 “无限” 都不讲 , 则更是错误的 . P. 16 例 3 给出的四个 数列仅凭观察就得出它们的极限 , 但只要稍微复杂一点的教材 , 例如 , x n = n 仅凭直观能看出它的极限吗 ? ε δ定义) 在本质上是将无穷的变化过程用可以操作的有限次不 极限的分析定义 (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ε 2N , 2 等式运算来刻画 . 丢掉极限的分析定义 , 随后的导数 、 积分 、 无穷级数等一系列基本概念都讲不清楚 , 而且 [2 ] 几乎所有的基本定理都无法证明 . 波利亚 指出 “如果所有论证都被拒之于课堂之外 : , 则微积分课程很容 [3 ] 易成为一种无法消化的知识大杂烩 . ” 作者 认为 , 当前高职高专 , 甚至高中 , 至少可以讲数列极限的ε 2N δ定义等价. 这样既大大简化了函数 定义 , 而将函数的极限转化为数列极限来处理 . 由 Heine 定理 , 它与ε 2
192
大 学 数 学 第 25 卷
义了什么是 “简单函数” “比较简单的函数” , 和 “比较复杂的函数” ? 正确的提法应该是 “ : 将初等函数分解 成基本初等函数的复合” .
2 . P. 21 例 3 求极限 lim
x→ 4
x - 7 x + 12 . 2 x - 5x +4
第 25 卷第 4 期
2009 年 8 月
大 学 数 学
COLL EGE MATHEMATICS
Vol. 25 , № .4 Aug. 2009
当前高等数学教材中的若干问题
匡继昌
(湖南师范大学 数学系 ,长沙 410081)
“高等数学” 是我国大学除数学专业以外所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 因而 “高等数学” 教材出版数量最多 , 发行量最大 .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教材的质量和水平 . 本文仅以侯风波的 [ 1 ]为例 . 因为 [ 1 ]是普通高等 教育 “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 又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 并获得教育部 2002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 秀教材一等奖 . 作者发现 , 就是这样的精品教材 , 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 以下若无特别申明 , 所标明的页码均 指 [ 1 ]的页码) . 一、 [ 1 ]声称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 “强化概念” . 但实际上该教材 [ 1 ]本身对许多基本概念却叙述 不清 , 甚至错误 .
x ~
2 2 π 4 +4 3
∞
n=1
∑
cos nx
n
2
∞
π - 4
n=1
∑
sin nx
n
=
x ,
2
π, 0 < x <2 π x = 0 ,2 .
π, 2
2
二、 [ 1 ]中一些基本定理的叙述不确切 , 在定理的条件、 结论、 证明方面均发现有失误之处 . 例如 : 1 . P. 29 定理 4 ( 介值定理) “若 : f ( x) 在 [ a , b]上连续 , 且 f ( a) ≠f ( b) ,μ为介于 f ( a) 与 f ( b) 之间的任 ξ ) =μ 一个数 , 则至少存在一点ξ∈( a , b) , 使得 f ( .” 应改为 “设 f 在 [ a , b]上连续 , m , M 分别是 f 在 [ a , b]上 μ∈ ξ ) =μ 的最小与最大值 , 则 Π [ m , M ] , 必至少存在一点ξ∈( a , b) , 使得 f ( .” 由此推出 f 的值域必为区间
x, x ,
2
x <0, x > 0.
( 1)
事实上 , ( 1) 式可用一个解析式表示为 1 f ( x) = ( x 2
( 1) 式还可表示为 f ( x) =
2 x ) +
1 (x+ 4 1 1+ 2
2 2 x ) .
( 2)
1 12
x x
2
x+
x x
2
x .
2
( 3)
( 2) 和 ( 3) 式都表明 , 分段函数 ( 1) 是初等函数 .
[ 收稿日期 ] 2006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