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世系图表(先秦部分)
先秦世系表@

先秦世系表
(刘宇夫整理)
黄帝到尧
黄帝(嫘祖)——玄嚣——蟜极——帝喾(庆都)——放勋【尧】
黄帝到舜
黄帝(嫘祖)——昌意(昌仆)——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重华【舜】
黄帝到禹{夏朝}
黄帝(嫘祖)——昌意(昌仆)——颛顼——鲧——文命【禹】{夏朝}
黄帝到汤{商朝}
黄帝(嫘祖)——玄嚣——蟜极——帝喾(简狄)——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王亥——上甲微——报乙②——报丙——报丁——主壬——主癸——天乙【汤】{商朝}
黄帝到姬发{周朝}
黄帝(嫘祖)——玄嚣——蟜极——帝喾(姜原③)——弃——不窑——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姬昌——姬发【武王】{周朝}
笔者注:
可见夏、商、周存在密切的血缘关系。
黄帝以后、夏朝以前并非真正的禅让制而是家族世袭制或血缘阶级世袭制,因此我认为,从黄帝到禹之间的这段时期是可以被看作是奴隶社会的,这段时期已经存在了明显的剥削和阶级的分化。
黄帝直系血缘是奴隶主阶级,部落成员(可能包括炎帝部落)是贵族奴隶主、普通奴隶主或平民,其他战败的部落或后融入的部落等则往往成为了奴隶阶级,奴隶阶级少有后代,而奴隶主阶级则枝繁叶茂,两者间差距十分巨大,因此后来华夏族的成员多为黄帝系后裔,自然也就是真正的炎黄子孙了。
禹以前的世代和以后的世代都可能算作奴隶社会,但很有可能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另①先秦时期的贵族有姓有氏,一般男子称氏而女子称姓
②曾有人认为报丁是上甲微之子,而报乙是报丁之子
③一说为姜嫄。
先秦前期中华历史年表

前 24924 年~前 24895 年
前 24894 年~前 24859 年
前 24858 年~前 24832 年
前 24831 年~前 24789 年
前 24788 年~前 24753 年
前 24752 年~前 24742 年
前 24741 年~前 24720 年
前 24719 年~前 24689 年
前 24287 年~前 24259 年 前 24258 年~前 24219 年 前 24218 年~前 24183 年 前 24182 年~前 24154 年 前 24153 年~前 24115 年 前 24114 年~前 24081 年 前 24080 年~前 24048 年 前 24047 年~前 24025 年 前 24024 年~前 23995 年 前 23994 年~前 23952 年 前 23951 年~前 23918 年 前 23917 年~前 23880 年 前 23879 年~前 23840 年 前 23839 年~前 23811 年 前 23810 年~前 23793 年 前 23792 年~前 23760 年 前 23759 年~前 23718 年 前 23717 年~前 23681 年 前 23680 年~前 23666 年 前 23665 年~前 23634 年 前 23633 年~前 23588 年 前 23587 年~前 23562 年 前 23561 年~前 23544 年 前 23543 年~前 23523 年 前 23522 年~前 23489 年 前 23488 年~前 23443 年 前 23442 年~前 23423 年 前 23422 年~前 23406 年 前 23405 年~前 23364 年 前 23363 年~前 23327 年 前 23326 年~前 23291 年 前 23290 年~前 23268 年 前 23267 年~前 23226 年 前 23225 年~前 23190 年 前 23189 年~前 23167 年 前 23166 年~前 23106 年 前 23105 年~前 23069 年 前 23068 年~前 23028 年 前 23027 年~前 22991 年 前 22990 年~前 22956 年 前 22955 年~前 22912 年 前 22911 年~前 22883 年
秦国君王世系表历史年表

秦国君王世系表历史年表图表说明:纵向为祖孙、父子关系,横向为兄弟关系。
亲兄弟之间一般左为兄,右为弟。
圆圈内的序号为在位顺序。
括号内的年代为在位时间段。
秦国君王历史年表:前某某某年:【秦】非子(大费后裔)为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周孝王赐姓嬴,封于秦。
非子是为秦嬴。
前858年:【秦】秦嬴卒,子秦侯继位。
前848年:【秦】秦侯卒,子公伯继位。
前845年:【秦】秦公伯卒,子秦仲继位。
前822年:【秦】秦仲被西戎所杀,其子兄弟五人在得到周宣王的支援下大破西戎,长子庄公继位,居故地犬丘。
前778年:【秦】庄公卒,次子襄公继位。
前776年:【秦】戎围犬丘,襄公之兄世父反击被俘(一年后放归)。
前771年:【秦】襄公勤周难有功,被列为诸侯,周王赐以岐山(戎占)之地。
前770年:【秦】襄公前766年:【秦】伐戎,襄公征途中卒,子文公继位。
前765年:【秦】居西垂宫。
前763年:【秦】文公率七百人东猎。
前753年:【秦】初有史官记事。
前750年:【秦】伐戎,戎退走,收周遗民,岐山东献于周王。
前718年:【秦】太子卒,谥为诤公。
立其长子为储。
前716年:【秦】文公卒,孙宁公(诤公长子)继位。
前714年:【秦】徙居平阳。
前704年:【秦】宁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拥立宁公幼子继位,是为出子(5岁)。
前698年:【秦】三父等谋弑出子另立故太子即位,是为武公。
前697年:【秦】伐彭戏氏,至华山。
前695年:【秦】诛三父等权臣。
前688年:【秦】伐翼戎等,初置县。
前687年:【秦】灭小虢。
前678年:【秦】武公卒,始用人殉。
封子白于平阳。
武公弟德公(33岁)继位。
前677年:【秦】德公迁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
前676年:【秦】德公卒,子宣公(史记注:宣公以前皆失其名)继位。
前672年:【秦】败晋于河阳。
前664年:【秦】宣公卒,弟成公继位。
前660年:【秦】成公卒,弟穆公任好(或缪公)继位。
前655年:【秦】娶晋献公之女为夫人,媵臣百里奚半路逃拖。
先秦王侯世系(附孔子)

20 成公鄭634
元咺攻之,出奔。晉來伐,分衞地予宋。復入,衞君瑕出奔
21 穆公遬599
救魯伐齊,復得侵地
22 定公臧588
23、25 獻公衎 576;546 孫文子攻之,奔齊 晉平公執殤公而復立獻公
34 孝文王柱250 35 莊襄王楚249
滅東周。置三川、太原郡
36 始皇帝政246 滅六國,并天下Βιβλιοθήκη 長安君成蟜將兵反,死
扶蘇
趙高、李斯詐殺之而立胡亥
37 二世皇帝胡亥209 關東起事。趙高弒之而立子嬰
王子嬰
二世三年,劉邦滅秦;項羽殺之
吴
1 太伯
奔荆蠻,自號句吴
2 仲雍 3 季簡
4 叔達
5 周章
周武王始封之
虞仲
周武王封之于虞
6 熊遂
7 柯相
8 彊鳩夷
9 餘橋疑吾
10 柯盧
11 周繇
12 屈羽
13 夷吾
14 禽處
15 轉
16 頗高
17 句卑
晉獻公滅虞
18 去齊
19 壽夢乘585
稱王。始通於中國。吴楚相伐
20 諸樊遏560
楚敗吴師
21 餘祭547 齊慶封來奔
22 餘眜543 楚伐吴朱方
季札
讓國。使諸侯
24 闔廬光514
周武王始封之
2 太伯脾
3 仲君平
4 宫伯侯
5 孝伯雲
6 夷伯喜864 7 幽伯彊834 8 戴伯蘇825 弒幽伯代立
9 惠伯兕795
石甫
10 穆公武759 弒石甫自立
11 桓公終生756
12 莊公夕姑701
13 僖公夷670
14 昭公班661
15 共公襄652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秦——清)一、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随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梁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党。
二、历代皇帝世系表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历三帝,共统治15年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十二年秦二世胡亥(公园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在位三年秦末世子婴(立之即废)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历十三帝,共统治214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十二年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汉高后吕雉(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80年)在位八年(注:吕雉挟汉少帝称制)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在位二十三年年号:前元、后元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十六年年号:前元、中元、后元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五十四年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在位十三年年号:始元、元凤、元平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在位二十五年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十六年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在位二十六年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在位六年年号:建平、太初元将、元寿汉平帝刘衎(公元1年——公元5年)在位五年年号:元始汉孺子婴(公元6年——公元8年)在位三年年号:居摄、初始新朝王莽(公元9年——公元23年)在位十四年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淮阳王刘玄(公元23年——公元25年)在位三年年号:更始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十三帝,共统治196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三十三年年号:建武、建武中元汉明帝刘庄(公元58年——公元75年)在位十八年年号:永平汉章帝刘炟(公元76年——公元88年)在位十三年年号:建初、元和、章和汉和帝刘肇(公元89年——公元105年)在位十七年年号:永元、元兴汉殇帝刘隆(公元106年)在位一年年号:延平汉安帝刘祜(公元107年——公元125年)在位十九年年号: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汉顺帝刘保(公元126年——公元144年)在位十九年年号: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汉冲帝刘炳(公元145年)在位一年年号:永嘉汉质帝刘缵(公元146年)在位一年年号:本初汉桓帝刘志(公元147年——公元167年)在位二十一年年号: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汉灵帝刘宏(公元168年——公元189年)在位二十二年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汉少帝刘辩(公元189年)在位一年年号:光熹汉献帝刘协(公元190年——公元220年)在位三十一年年号:初平、兴平、建安三国·魏(公元220年——265年)历五帝,共48年建都:许昌(今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在位七年(黄初)魏明帝曹叡在位十三年(太和、青龙、景初)齐王曹芳在位十五年(正始、嘉平)高贵乡公曹髦在位七年(正元、甘露)魏元帝曹奂在位六年(景元、咸熙)(注:曹奂又称常道乡公;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15张长图读懂周朝及先秦11个主要诸侯国历史演进

15张长图读懂周朝及先秦11个主要诸侯国历史演进一、800年周王朝兴衰史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继夏朝和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先后共传37王,享国长达790年。
图1:周王朝世系传承图周朝实行的是宗法制和分封制,贵族的嫡长子为大宗,其余诸子则为小宗。
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为天下之大宗。
天子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是为小宗。
诸侯在其封国内是大宗,诸侯的儿子封为卿大夫。
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中,既有姬姓宗族(如晋国、燕国、卫国、鲁国等),又有前代王朝之后裔(如夏朝后裔封在杞国,商代后裔封在宋国),也有功臣(如姜尚封在齐国,秦非子封在秦国)。
图2:周王朝与主要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周王朝到底有多少诸侯国呢?据《荀子》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但实际上,周朝诸侯国绝不仅仅只有71国,而且一些诸侯国存在的时间甚至比周朝还长。
图3:周朝主要诸侯国立国时长如果说西周时期周天子尚有“天下共主”的实际地位和身份存在,到了东周时期,周天子“天下公主”只是徒有虚名了。
诸侯国之间开始频繁地进行兼并战争,都争做天下的霸主。
春秋战国500余年间,小国不断被灭,霸主频繁更替。
春秋12霸,战国有9雄,最后秦国一统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图4:春秋500年霸主演变史二、秦国:从边境小国到大一统王朝的逆袭秦国自被封诸侯(前770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年),再到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前207年),秦国完美演绎了一个诸侯国的崛起和逆袭之路,但同时也上演了历史上第一次“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二世而亡。
图5:秦国国君世系传承三、晋国:独霸中原称霸百年春秋时期,国力强大的晋国压制齐国、秦国和楚国三个大国,称霸中原长达百年时间。
不过国君失权、六卿专政后,晋国国力衰落,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图6:晋国国君世系传承四、楚国:两次称霸的“超级大国”楚庄王曾在春秋时期败晋国而称霸于诸侯,楚威王、楚宣王时期因变法而国力强盛,再度称霸。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练习 人民

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某某二模)下图为《秦国国君世系图》(部分)《秦国国君世系》(部分)第1世秦襄公在位12年(前777年~前766年)……第9世秦穆公在位39年(前659年~前621年)……第25世秦孝公在位24年(前361年~前338年)第26世秦惠文王在位27年(前337年~前311年)……第30世秦庄襄王在位3年(前249年~前247年)据此可以判断,战国时期( )A.分封制遭到破坏B.宗法制遭到破坏C.礼乐等级制度森严D.出现官僚政治雏形解析:选A。
题干中秦国国君的称号开始为“公”,后来改为“王”,而按照分封制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秦国国君还只是诸侯却称王,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
2.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
下图即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官印。
这表明( )A.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B.战国时期集权体制开始形成C.战国官印具有统一的风格D.玺印制度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解析:选B。
材料“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说明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内官员的任免和管理直接听命于国君,这是集权体制的表现,故选B项;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印,燕齐两国只是其中的代表,没有信息显示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排除A项;由玺印图可以看出,燕齐两国的官印是有区别的,排除C项;世袭制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而玺印制度会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D项。
3.吴国的国君本是周武王的先人古公的长子,到了江南后“文身断发”,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
燕国的始祖召公与周同属姬姓,但燕国四周是戎狄的天下,其臣民中也有不少戎狄成分。
因此,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
材料旨在说明( ) A.“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B.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C.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D.“中国”已有了明确定义解析:选A。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结构图(中华手册局版)

东 魏
534 年 (元邺善见)
西 魏
535 年 (元长宝安炬)
北 齐
550 年 (高邺洋)
北 周
557 年 (宇长文安觉)
25 年 (刘洛秀阳)
三国
魏
蜀
220 年 (曹洛丕阳)
221 年 (成刘都备)
北朝
吴
222 年 (孙建权业)
西 晋
265 年 (司洛马阳炎)
东 晋
317 年 (司建马康睿)
宋
420 年 (刘建裕康)
齐
479 年 (建萧康道成)
梁
502 年 (萧建衍康)
陈
557 年 (建陈康霸先)
北 魏
386 年 (平拓城跋珪)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结构图(中华书局版)
(建朝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前 2070 年
前 1600 年
□ □ □ 夏 商 周 (禹)
(汤)
阳城
亳
西
东
周
周
春秋 (五霸)
□晋
前 1046 年 (镐周京武王)
前 770 年 (周洛平邑王)
战国 (七雄)
南朝
前 221 年
□秦(秦始皇)
咸阳
□汉
西
东邦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报乙 9
11报丙 10
12报丁 11
13示壬 12
15示癸 13
15成汤 14 15
2 大丁 2外丙 3仲壬
3 4太甲
4 5沃丁 6太庚
5 7小甲
10仲丁 11外壬 12河亶甲 13祖乙
14祖辛
16祖丁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17南庚
祖己 23祖庚 24祖甲
25廩辛 26康丁
子发
子产
20郑共公
4强鸠夷 5余桥疑吾6柯卢
7周繇
8屈羽
9夷吾
10禽处
11转
12颇高
13句卑
14去齐
15寿梦
姒姓。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越非民族之称,乃东南扬州之地名也。会稽之耻,勾践 立了东越国。长子玉在福建地区建立了闽越国。 夏代越侯 1无余 2丕诚 3宗元 4绍圣 5毅正 6子诚 7娄玉 商代越侯 8俶 9枋 10菪 11潜 12扃 13厉 14皓 15僮 浑淳 16仲庚 17太辛 18咸享 19寀 20浤 周代越国 22诃 23加佑 24子升 25纲 26汝稷 27洽 28杞 29少连 30骝 31逸 32鲤 33必高 34越侯无壬 35越侯无瞫 37越王允常 38越王勾践 39越王鹿郢 40越王不寿 41越王朱勾 42越王翳 43越王诸咎44越王错枝 45越王无余 46越王无颛 57越王无疆 闽越国 1玉 2尊 3亲 4恒 5朝 6睦 7无诸 8獏 9? 10甲 11郢 繇王丑 繇王居股 东越武帝 东越国 1蹄 2伟 3鸿业 4海宇 5伯历 6安朱 7摇 8昭襄 9建 10贞复 11望 芈姓熊氏。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最初根据地在河南新郑,即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新郑在上古时期又称为有熊,有熊相传为黄帝的国号)。楚人的祖先最早活 楚国 古民族冲突的旋涡中及商王朝的驱逐下,逐渐南迁。迁徙路线:河南新郑(祝融之墟)—桐柏山—丹阳(今淅川县)—湖北荆山。大启群蛮,城濮之战,问鼎中原,向戌 1 灭楚。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①鬻熊 ②楚熊丽 ③楚熊狂 1楚熊绎 2楚熊艾 3楚熊黵 4楚熊胜 5楚熊杨 6楚熊渠 7楚熊挚 8楚熊延 9楚熊勇 10楚熊严 11楚熊霜 12楚熊徇 13楚熊咢 14楚若敖 15楚霄敖 16楚厉王 17楚武王 18楚文王 19楚堵敖 20楚成王 21楚穆王 越国
炎帝世系
少典
炎帝,姜姓,伊耆姓。炎帝:神农氏、蚩尤氏、共工氏、烈山氏(柱)、四岳氏(伯夷)。炎帝:炎帝魁隗氏政权;炎帝神农氏政权。魁隗氏政权:1魁隗(柱)—2炎居 戏器—5祝融—6共工—7后土—8噎鸣—9信—10赤召—11墙夷—12捷个—13大笪—14大汉—15夸父。神农氏政权:1临魁—2承—3明—4直—5来(厘)—6裹(哀)—7克— —10祝融—11术嚣—12勾龙—13垂—14共工—15伯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石年 2临魁 3承 4明 5直 6来 7裹 节莖 8克 9榆罔 器 祝融 术嚣 勾龙 勗其 巨駓 芒昧 夷栗 柏堅 節 赫胡 封胥 依盧 啟昆 黃帝 玄嚣 颛顼 帝喾
黄帝世系 1 1黄帝
黄帝,姬姓。有熊氏黄帝—金天氏玄嚣—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青阳氏帝挚—陶唐氏 帝尧—有虞氏帝舜—有崇氏大禹。帝尧开创禅让制,尧舜禹为禅让制时代,夏后氏夏启结 束禅让制时代,开创家天下时代。 2 3 4 5 6 7 8 9 10 2玄嚣 蟜极 4帝喾 5帝挚 弃 契 6帝尧 台玺 叔均 昌意 3颛顼 穷蝉 敬康 句望 桥牛 瞽叟 7帝舜39 丹朱 鲧曾 鲧祖 鲧父 鲧 8禹 源明 称 老童 吴回 陆终 季连
妫姓陈氏,田氏齐国。田完奔齐,田氏专政,田氏代齐,田午弑君,战国称王,秦齐称帝,乐毅破齐,田单复国,王贲灭齐。 ②田稚子 ③田闵子 ④田文子 ⑤田桓子 ⑥田武子 ⑦田釐子 ⑧田成子 ⑨田襄子 ⑩田庄子 ⑪田悼子 1齐太公 2齐侯剡 田喜 3齐桓公 4齐威王 5齐宣王 6齐湣王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周文公)之后所建立。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顷公二十四年( 鲁国 传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历时800年左右。周公摄政,伯禽就国,西周强藩,长幼之乱,隐公居摄,三桓兴起,祸起孟任,庆父之难,公卿争权,楚灭鲁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鲁侯伯禽 2鲁考公 3鲁炀公 4鲁幽公 5鲁魏公 6鲁厉公 7鲁献公 8鲁真公 9鲁武公 10鲁懿公 田氏齐国 ①田敬仲
商(子) 先商世系 1契 商代世系 1 1成汤
子姓,共传17世31王。汤武革命,伊尹放太甲,九世之乱,兄终弟及,盘庚迁殷,武丁中兴,祖甲改制,嫡长子继承制,武乙射天,帝辛亡国。亡于牧野之战。商朝可以 早商、晚商三个阶段:成汤灭夏之前为先商,灭夏至盘庚迁殷之间为早商,迁殷之后为晚商。商族后裔:武庚封殷;宋微子启;箕氏朝鲜。 2昭明 3相土 4昌若 5曹圉 6冥 7王亥(振) 8王恒 9上甲微 6 8雍己 9太戊 7 8
29宋君启 30宋昭公
郑国 1郑桓公
31宋悼公 32宋休公 33宋桓公 宋戴公后 34宋剔成君 35宋康王 姬姓,伯爵,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其弟王子友于郑,是为郑桓公,最初的封地在今陕西省凤翔一带,后迁到今陕西省华县一带,周平王东迁时的郑国已经迁至今河南新郑 大国争霸,七穆专权,子产兴邦,韩灭郑国。 2郑武公 3郑庄公 4郑昭公 共叔段 5郑厉公 8郑文公 9郑穆公 10郑灵公 6郑子亹 叔詹 11郑襄公 12郑悼公 7郑子婴 七穆 公子������ 子人 13郑成公 14郑釐公 15郑简公 16郑定公 17郑献公 18郑声公 19郑哀公
吴国 ①泰伯 ②仲雍 1周章 虞仲
21郑幽公 22郑繻公 23郑康公 吴国第一代君主是姬吴泰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的长子,周文王伯父。周武王战胜殷纣王以后,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此时的周章已经是 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泰伯奔吴,季札让位,公子光刺僚,伍子胥奔吴,勾践灭吴。吴楚交战,吴越之战。 ③季简 2熊遂 ④叔达 3柯相
27武乙
周(姬) 先周世系 后稷 周代世系 1 西周世系 1武王发 东周世系
姬姓,共传30代37王。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 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 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古公迁岐,文王迁丰,武王克商,宗法分封,三监之乱,周公东征,成康之治,国人暴动,共和摄政,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周郑交质, 鼎,三家分晋,战国七雄,西周公国,东周公国,秦灭东周,秦灭六国。 不窋 2 3鞠 3 公刘 4 庆节 5 皇仆 6 差弗 7 毁隃 8 9夷王燮 公非 9 高圉 10 亚圉 11 公叔祖类 12 古公亶父 周王季 13 14 文王昌 15
34鲁平公 35鲁文公 36鲁顷公 周武王封其弟召公奭(召康公)于燕,召公奭长子克代封,公元前7世纪灭蓟国,建都蓟(今北京市房山区)。齐国攻击,燕哙让国,子之之乱,招贤纳士,破齐伐胡, 2燕侯旨 3燕侯舞 4燕侯宪 5燕侯和 6 7 8 9 10燕惠侯 11燕釐侯 12燕顷侯 13燕哀侯 14燕郑侯 15燕穆侯 23燕武公 24燕前文公 25燕懿公 26燕惠公 27燕悼公 28燕共公 29燕平公 30燕简公 31燕孝公 32燕成公 33燕闵公 34燕简公 35燕桓公 36燕后文公 太子丹 周初被封为公爵,国君子姓,为周朝三恪之一,春秋战国十二诸侯之一。周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国 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以奉商朝的宗祀。微子封宋,让国肇乱,襄公称霸,弥兵之盟,戴氏代宋,齐国灭宋。 腯 3宋公稽 4宋丁公 5宋湣公 弗父何 宋父周 世子胜 正考父 孔父嘉 木金父 祁父 孔防叔 伯夏 叔梁纥 孔丘 7宋厉公 8宋僖公 9宋惠公 10宋哀公 11宋戴公 12宋武公 13宋宣公 15宋殇公 6宋炀公 14宋穆公 16宋庄公 17宋闵公 左师勃 18宋前废公 公子目夷 好父说 华父督 19宋桓公 20宋襄公 21宋成公 乐父衎 右师戊 公子荡 皇父充石 后代取宋 公子成 公子鳞 向父肹 22宋后废公
西周公国 东周公国 周代诸侯 晋国(侯) 叔虞封唐,曲沃代翼,假道伐虢,骊姬乱晋,重耳复国,城濮之战,春秋称霸,三军六卿,三家分晋。秦晋之好,城濮之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唐叔虞 2晋侯燮 3晋武侯 4晋成侯 5晋厉侯 6晋靖侯 7晋僖侯 8晋献侯 9晋穆侯 11晋文侯 12晋昭侯 13晋孝侯 14晋鄂侯 15晋哀侯 16晋小子侯 10晋殇叔 17晋侯缗 曲沃桓叔 曲沃庄伯 18晋武公 19晋献公 申生 24晋文公 25晋襄公 26晋灵公 桓叔捷 27晋成公 28晋景公 22晋惠公 23晋怀公 20奚齐 21卓子 35晋出公
2成王诵 3康王钊 4昭王瑕 5穆王满
6共王繄扈 7懿王囏 8孝王辟方
1平王宜臼 泄父 王子狐
2桓王林 3庄王佗 4釐王胡齐5惠王阆二 7襄王郑 王子克 6王子颓 王叔文公 王子带
10厉王胡 11宣王静 12幽王宫涅 平王宜臼 共和 伯服 13携王余臣 8顷王壬臣 9匡王班 10定王瑜 11简王夷 12灵王泄心 太子晋 刘康公 儋季 13景王贵 太子寿 王子捷 王子佞夫 王子朝 14悼王猛 王孙满 15敬王匄 16元王仁 17贞定王介
括 11鲁废公 12鲁孝公 13鲁惠公 14鲁隐公 公子益师 15鲁桓公 公子展 施父 郈惠伯 公子彄 33鲁景公 燕国 1燕侯克 22燕昭公 43燕王喜 宋国 1微子启 2微仲衍
16鲁庄公 公子庆父 公子牙 公子友
17鲁君子斑 18鲁湣公 19鲁僖公 20鲁文公 公子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