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族人伦世系图表
祖宗十八代-----从鼻祖到耳孙,中国人的亲戚辈分的排列

祖宗⼗⼋代-----从⿐祖到⽿孙,中国⼈的亲戚辈分的排列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为中⼼,常常说的祖宗⼗⼋代,是指上序依次为:⽗母,祖,曾祖,⾼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祖。
下序依次为:⼦,孙,曾孙,⽞孙,来孙,晜孙[kūn],仍孙,云孙,⽿孙。
从⼩到⼤为:⽿、云、仍、晜、来、⽞、曾、孙、⼦、⽗、祖、曾、⾼、天、烈、太、远、⿐。
⽽我们常说的九族是指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祖、曾祖、祖、⽗、本⼈、⼦、孙、曾孙、⽞孙”的“九族”⾎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
如果把旁系的⾎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个庞⼤的亲属系统。
这⾥仅选其中的⼀部分,以显⽰其层次关系。
第⼀层:祖⽗、祖母、外祖⽗、外祖母(长⼆辈)第⼆层:⽗亲、母亲、伯⽗、伯母、叔⽗、婶母、舅⽗、舅母、姨⽗、姨母、姑⽗、姑母、岳⽗、岳母(长⼀辈)第三层:(本⾝)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堂兄、堂嫂、表兄、表嫂、内兄、妻妹、襟兄(同辈)第四层:⼉⼦、⼥⼉、侄⼉、外甥、内侄、侄婿(晚⼀辈)第五层:孙⼦、孙⼥、外孙、外孙⼥、侄孙、侄孙⼥、孙媳、外孙媳(晚⼆辈)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哥哥⽐弟弟⼤⼏岁,哥哥的孩⼦⼜⽐弟弟的孩⼦⼤⼏岁,⼏代之后,⼤门的后代与⼩门的后代相⽐,同辈⼈可能差上⼏⼗岁,并不因此⽽影响辈分关系,常常会有长胡⼦的孙⼦或怀抱着的爷爷。
所以,汉族常“⼤门转⼩辈”之说。
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祖开始。
⾼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祖(⿐,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义是指所有⽗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曾祖,因为五世同堂的极少。
(2)祖⽗:⼜称为“王⽗”、“⼤⽗”、“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来称呼祖⽗;如今对祖⽗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可以称为“⼤母”、“王母”、 “重慈”。
⼜因古⼈有妻有妾,所以祖母⼜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家族称谓】《图表详解中国古今家庭辈分与称谓大全》(家谱)

【家族称谓】《图表详解中国古今家庭辈分与称谓大全》(家谱)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中国人的亲戚关系称谓,不是一般的复杂,但汉族的亲戚关系依旧能条理分明尊卑有序。
其亲属称谓系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资产。
1. 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编纂家谱)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九代的宗族成员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由近至远依次是: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九代的宗族成员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由近至远依次是: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2. 称谓大全表表一、称呼对象称呼(称谓)对此自称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父亲的父母祖父,祖母孙儿,孙女令祖父,令祖母家祖父,家祖母父亲的伯(叔)父/母伯(叔)祖父/母侄孙儿/女令伯(叔)祖父/母家伯(叔)祖父/母生(养)父/母父亲,母亲男(或儿),女儿令尊,令堂家父(严、尊),家母(慈)父亲的兄/嫂伯父,伯母侄儿,侄女令伯父,令伯母家伯父,家伯母父亲的弟,媳叔父,婶母侄儿,侄女令叔父,令婶母家叔父,家婶母兄(哥),兄妻兄、哥,嫂嫂弟,妹令兄,令嫂家兄,家嫂伯(叔)父的子女堂兄,堂姐堂弟,堂妹令堂兄,令堂姐家堂兄,家堂姐弟,弟妻弟弟,弟妹兄,姊、姐令弟,令弟妹舍弟,舍弟妹姊(姐),妹姊、(姐)姐,妹妹弟,妹令姊,令妹家姊,舍妹丈夫夫子(或夫君),某某(单称名或字)妻,某某(单称名或字)某先生,(或尊夫君)外子妻子吾妻(或贤妻),某某(单称名或字)夫,某某(单称名或字)尊夫人,嫂内子(人)子女儿、吾儿,女、吾女父,母令郎(或公子),令媛(或爱)小儿,小女兄(弟)子/女侄(或侄儿),侄女伯(叔)父,姑母令侄,令侄女舍侄,舍侄女儿子的子/女孙、儿孙(或某某),女、孙女祖父,祖母令孙,令孙女小孙,小孙女侄儿的子/女贤侄孙,贤孙女伯(叔)祖,伯祖母令侄孙,令孙女舍侄孙,舍侄孙女丈夫的亲父母公,公婆媳(或儿)令公,令婆家公爹,家婆母丈夫的伯(叔)父/母伯(叔)父(翁),伯(叔)母(或婶母)侄媳令伯(叔)父(翁),令伯(叔)母(姑)家伯(叔)父(翁),家伯(叔)母(姑)表二、称呼对象称呼(称谓)对此自称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父亲的姐(妹)/姐丈(妹丈)姑母,姑丈侄(或内侄),侄女(内侄子)令姑母,令姑丈家姑母,家姑丈母亲的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孙,外孙女令外祖父,令外祖母家外祖父,家外祖母母亲的兄(弟),兄嫂(弟媳)舅父,舅母外甥,外甥女令舅父,令舅母家舅,家舅母母亲的姐(妹),姐丈(妹丈)姨母,姨丈姨甥,姨甥女令姨父,令姨母家姨父,家姨母妻子的亲父母岳父,岳母子婿(或婿)令岳,岳母家岳,家岳母妻子的伯(叔)父母伯(叔)岳父,岳母侄婿令伯(叔)岳,令伯岳母家伯(叔)岳, 家伯岳母兄(弟)的岳父母姻伯(叔)父,姻伯(叔)母姻侄,姻侄女令亲舍亲儿子的岳父母亲家翁,亲家母姻愚弟,姻愚妹令亲家翁,令亲家母敝亲家翁,敝亲家母姊、妹的丈夫姊(姐)丈,妹丈内弟(兄),姨妹(姊)令姊(妹)丈家姊丈,舍妹丈姑(姨)家的兄嫂表兄,表嫂表弟,表妹令表兄,令表嫂家表兄,家表嫂妻子的兄弟内兄,内弟妹(姊)婿令内兄(弟)敝内兄(弟)妻子的姊(妹)丈襟兄(弟)襟兄(弟)令僚婿敝连襟妻子娘家侄/侄女贤内侄(侄女)姑丈令内侄(侄女)舍内侄(侄女)女儿的儿女贤外孙,贤外孙女外祖父,外祖母令外孙(孙女)舍外孙,舍外孙女姐妹的儿女贤甥(甥女)愚舅(舅母)令甥,令外甥舍甥,舍甥女女儿的丈夫贤婿愚岳,愚岳母令婿小婿表兄弟的儿女贤表侄(侄女)愚表伯(叔),愚表伯母(叔母)令表侄(侄女)侄注:1、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尊辈,将“家”字换成“先”字,如先祖父(或先祖考)、先祖母(或先祖妣)、先父(或先考、先严),先母(或先妣、先慈)、先兄、先姊;2、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平辈或晚辈,将“舍”字换成“亡”字,如亡夫、亡妻、亡弟、亡妹等;3、称他人时加贤、爱等词,自称时加愚;表格中的“某某”代字或号。
家族血统世系图

↓
↓
↓
←妹姐弟兄←仍孙●●仍媳→兄弟姐妹 →
↓
↓
↓
←妹姐弟兄←代孙●●代媳→兄弟姐妹 →
↓
↓
↓
←妹姐弟兄←息孙●●息媳→兄弟姐妹 →
↓
↓
↓
↓
↓
↓
看图时不论男女、年龄、辈份大小,必须把自己放在图中★处即“自己”位置, 否则会很难懂。(陈长俊创编于 2000 年江西永修星火)
2
↓
↓
↓
← 妹姐弟兄←父●●母→兄弟姐妹 →
↓
↓
↓
←妹姐弟兄←己自★自己→兄弟姐妹 →
↓
↓
↓
1
←妹姐弟兄←儿●●媳→兄弟姐妹 →
↓
↓
↓
←妹姐弟兄←孙●●媳→兄弟姐妹 →
↓
↓
↓
←妹姐弟兄←曾孙●●曾媳→兄弟姐妹 →
↓
↓
↓
←妹姐弟兄←玄孙●●玄媳→兄弟姐妹 →
↓
↓
↓
←妹姐弟兄←昆孙●●昆媳→兄弟姐妹 →
家族血统(脉)关系世系图
父祖始★(约于公元五万年前后)★始祖母
↓
↓
↓
↓
←妹姐弟兄←父祖远●●远祖母→兄弟姐妹 →
↓
↓
↓
←妹姐弟兄←父祖太●●太祖母→兄弟姐妹 →
↓
↓
↓
←妹姐弟兄←父祖高●●高祖母→兄弟姐妹 →
↓
↓
↓
←妹姐弟兄←父祖曾●●曾祖母→兄弟姐妹 →
↓
↓
↓
←妹姐弟兄←父祖●●祖母→兄弟姐妹 →
九族五服图

你们自身是四服 穿白穿仨月 六服的兄弟姐妹 你们的族伯叔死
你们自身出五服 戴白不穿白
祖爷死 由一服到三服的 全体兄弟姐妹们 咱们的祖爷死去 咱们自身是二服
穿白穿一年 四服从兄弟姐妹 你们的堂爷死去
你们自身是四服 穿白穿仨月 六服的兄弟姐妹 你们的从爷死去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叔伯孙子是三服 穿白穿半年 堂孙穿白是四服 穿白穿仨月 从孙穿白出五服 戴白不穿白
曾孙穿白 我死曾孙是三服 穿白穿半年 叔伯曾孙是四服 穿白穿仨月 堂曾孙子出五服 戴白不穿白
玄孙穿白 我死玄孙是四服 穿白穿仨月 叔伯玄孙出五服 戴白不穿白 六世孙子出五服 戴白不穿白
孝子哭灵 一服我个人自身 二服亲兄弟姐妹 三服堂兄弟姐妹 四服从兄弟姐妹 五服族兄弟姐妹 六服的兄弟姐妹 这是哭灵的主体 还有孙辈与曾玄
父母死 一服我个人自身 二服亲兄弟姐妹 咱们的父母死去 咱们自身是一服
穿白穿三年 三服堂兄弟姐妹 你们的亲伯叔死
你们自身是二服 穿白穿一年 四服从兄弟姐妹 你们的堂伯叔死
一服(斩衰)三年白 二服(期年)一年白 三服(大功)半年白 四服(小功)仨月白
五服(缌麻)孝子白 与戴白不穿白同
第二种 一服(孝服)三年白 二服(期服)一年白 三服(功服)半年白 四服(缌服)仨月白
五服(袒免)孝子白
人活着 五服并不是神秘 也不是深奥无底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译写李汝栋指正李树尧 请指正 15900285396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本宗九族五服图》详解

《本宗九族五服图》详解2018/07/22作者:刘根顺什么是九族?什么是五服?同姓家族中上下辈以及同辈人之间,依据远近关系该如何称呼?什么是亲?什么是戚?什么是直系亲属?什么是旁系亲属?这些问题关系到日常的家族礼仪、家庭财产继承、对老人小该的赡养责任䓁问题的认识与了解,也是阅读历史书籍,学习理解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不可缺的常识。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弄不明白,甚至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对此也是糊里糊涂,不甚清楚。
现在这里就用一张图,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说。
本宗九族五服之图本图以自己为中心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全方位展开。
竖列从上到下按从高到低的輩份顺序排列,横行以自身为中向两侧延伸分远近,同一横行的是平辈。
1、每个方格中所写的文字,就是你对该格中之人的称呼。
2、本图中上下左右两个主行列都是九格,即:上下九格表示九辈人,左右九格除中间你自己外,两边各四格,一边是男,一边是女,虽是同輩却不同门,整个图上的人合起来就是九族,古代所说的株杀九族就是要杀掉上图中所列出的所有人。
3、以中间的自己为点,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伸展,上下左右各四格,连同自己共五格,这就是五服,在这个图表范围内的人就称为未出五服,不在这个范围内的人就称为已出五服。
这里"服"原意是"丧服",即老人去逝后后代所穿的孝服,在古代,穿孝服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依据关系远近分为五个等级,在这五个等级中的人,各穿不同的丧服,这就叫"五服",不在这五个䓁级中的人叫"已出五服",不再为该老人穿戴孝服,因此,五服只是同一家族中死了人是否需要穿戴孝服的一个范围界线。
4、同一家族中同姓的人(包括嫁出去的女儿),因为相互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叫"亲",也就是"内亲",嫁出去的女儿生下的孩子跟随其父亲的姓氏,虽然也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已不再是同一个家族,所以叫"戚"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外戚"。
中国亲戚关系图

中国亲戚关系图作者:姚启伦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汉族的亲戚关系条理例分明尊卑有序:比自己长一辈的称呼有姨父叔伯姑舅,同辈的有兄弟姐妹嫂等等,下一辈有侄甥等等。
中国人由于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
在“二孩政策”放开前推行“一对夫妻一个孩”的现实社会里,除直系亲属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外,再就没有其他亲属了,称谓很是简单。
可是在过去多子女的时代和以后二孩盛行后,称谓就复杂多了。
管奶奶叫姨姥姥的人,和爸爸是什么关系?妈妈的舅舅应该怎么称呼?“拜年时被称谓难倒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
随着“独一代”与“独二代”的出生,许多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的家庭姻亲关系不熟悉,尤其舅舅、姑姑这些称呼对于“独二代”来说更是陌生,拜年时常叫混、叫错。
对此,很多人表示,拜年时一般爸妈让你怎么叫就怎么叫,或者干脆就是点头问好,即使如此也是“刚见面时都叫了一遍,走的时候就忘了。
”“中国亲戚关系图”分为家族方面的称谓、亲属方面的称谓、师友方面的称谓等三个部分,详细列举了人际关系方面的辈分大小和各种关系称谓。
这张新鲜出炉的图表,让许多人产生了共鸣,有网友甚至将其视作“春节拜年必备图”。
比如,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大爷、大娘),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叔叔、婶婶);对母亲的姑父、姑母,称外太姑父、外太姑母或姑姥爷、姑姥,男的自称外侄孙,女的自称外侄孙女;对丈夫(妻子)的其他家族及亲属,丈夫(妻子)怎么称呼,自己也应随之怎么称呼,不能计较年龄大小。
年俗专家呼吁,中国人由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应该将“亲戚关系称谓”的教育和普及纳入中华文明礼仪教育,将民俗称谓弄准确并代代传承下去。
家谱(族谱)的祖宗称谓图

家谱(族谱)的祖宗称谓图
家谱、族谱、祠堂中祖宗称谓的顺序,大多沿用汉代《尔雅·释亲》中对上下九辈的解释,即:
上九辈:父叔,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始祖);
下九辈: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kūn)孙,仍孙,云孙,耳孙上下九辈,首先很多人看出这是一个范围性的称谓而不是代代相连的称谓,其次相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足以谱全往往十几、二十几世的本族谱系的称谓,因此有些宗族引入了西方“世”的概念,即:
最高为“一世”,其次为“二世”、“三世”、“四世”……
“世”的概念,比较符合现代人直观、简约的风格,但却不能作为称谓使用,存在很大缺陷。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现对中国家谱(族谱)的祖宗称谓总结如下,供大家参阅:
八代一循环,从上到下共二十五位祖宗,依次为:
太玄太上太曾祖
太玄太上太祖
太玄太上曾祖
太玄太上祖
太玄太曾祖
太玄太祖
太玄曾祖
太玄祖
玄太上太曾祖
玄太上太祖
玄太上曾祖
玄太上祖
玄太曾祖
玄太祖
玄曾祖
玄祖
太上太曾祖
太上太祖
太上曾祖
太上祖
太曾祖
太祖
曾祖
祖
父、叔。
辈分关系表

辈分关系表展开全文辈分关系表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
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这里仅选其中的一部分,以显示其层次关系。
第一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长二辈)第二层: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婶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姑父、姑母、岳父、岳母(长一辈)第三层:(本身)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堂兄、堂嫂、表兄、表嫂、内兄、妻妹、襟兄(同辈)第四层:儿子、女儿、侄儿、外甥、内侄、侄婿(晚一辈)第五层: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孙媳、外孙媳(晚二辈)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哥哥比弟弟大几岁,哥哥的孩子又比弟弟的孩子大几岁,几代之后,大门的后代与小门的后代相比,同辈人可能差上几十岁,并不因此而影响辈分关系,常常会有长胡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
所以,汉族常“大门转小辈”之说。
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
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
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
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