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剖析

合集下载

II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II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芦岭煤矿Ⅱ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通风区编制日期:2015年10月Ⅱ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厚煤层分层开采,当开采下分层时,上分层采空区遗煤易造成煤炭自燃,对开采层带来较大危害。

Ⅱ886-1工作面为上分层开采工作面,为加强掘进、回采、收作期间防火管理工作,防止煤层自然发火事故,特编制Ⅱ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开采煤层自然发火情况Ⅱ886-1工作面为8煤层一分层开采,由重庆煤科院对8煤层所做自然发火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8煤层为容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

根据研究和现场实际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是CO气体,辅助指标为C2H4。

二、Ⅱ886-1工作面开采源头设计1、开采程序将8煤层分成若干与煤层层面平行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

先采上分层(Ⅱ886-1工作面),依次按下行顺序回采各分层,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上分层开采后,以下的各分层在已经垮落的顶板下开采。

为确保下分层开采安全,上分层要铺设人工假顶或形成再生顶板。

2、回采巷道布置目前分层开采沿用保留护巷煤柱,下分层内错式布置。

3、始采线、停采线位置Ⅱ886-1工作面和下分层工作面之间,始采线、停采线的位置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采用内错式布置,下分层始采线要避开上分层始采位置垮落应力集中区,同时停采线位置不能超过上分层停采线位置以及避开高负压地带。

始采线、停采线位置确定之后不能随意调整。

4、减少小眼个数工作面设计时,减少小眼个数,使回采结束后减少漏风通道。

Ⅱ886工作面机、风巷各使用一个小眼。

做好小眼的封堵工作,复用的小眼将遗煤清理干净,用工字钢密排并用阻燃皮带铺实,不复用的小眼用水泥浆灌实。

三、Ⅱ886-1工作面掘进期间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1、超前探查巷道掘进过程中要进行超前地质探查,既能掌握前方煤层赋存状况,又能控制巷道与上区段煤柱距离。

地质探查孔可以兼做防火观测点及措施孔。

综采工作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工作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工作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1. 背景介绍煤层自燃是煤炭开采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特别在综采工作面上更加容易发生。

煤层自燃一旦发生,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矿井事故,给矿工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来防止煤层自燃发火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综采工作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的一些常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2. 完善通风系统综采工作面上的通风系统对于防止煤层自燃发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煤层的温度和氧气含量,使其在安全范围内。

为了完善通风系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安装高效排风机:高效排风机可以加速煤层中的空气流动,降低煤层的温度,减少自燃的可能性。

•设置合理的通风通道:合理的通风通道布置可以极大地提高通风效果,减少煤层的温度和氧气浓度。

3. 煤层预处理在综采工作面上,对于易燃的煤层进行预处理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措施。

通过对煤层进行湿法降温、抑尘和防火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煤层的自燃倾向。

具体的预处理技术包括:•湿法降温:使用水进行喷洒降温,使煤层保持较低的温度,减少自燃的可能性。

•抑尘处理:通过使用抑尘剂降低煤层的粉尘含量,减少火灾的发生。

•防火处理:使用防火涂料或防火材料对煤层进行包裹,提高煤层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的蔓延。

4. 温度监控在综采工作面上,对煤层的温度进行有效的监控可以及早发现煤层自燃的迹象,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温度监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装温度传感器:在综采工作面上布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煤层的温度变化。

•数据采集与分析:对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

•预警系统:当温度超过安全阈值时,预警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5. 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提升综采工作面的安全工作除了技术措施外,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的提升。

只有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应对矿井安全事故。

通过以下途径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工作的认知和理解。

综放工作面防止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综放工作面防止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综放工作面防止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1.背景介绍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煤的自燃性质,会导致工作面发生自燃发火事故。

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来防止综放工作面的自燃发火。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综放工作面防止自燃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

2.严格执行综放工作面排瓦斯、通风规程综放工作面存在着大量的瓦斯含量,而瓦斯是引发自燃发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综放工作面进行生产时,必须严格执行排瓦斯、通风规程。

首先,要定期对工作面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测,一旦达到可燃浓度,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及时进行处理。

其次,加强通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工作面畅通的通风道路,减少瓦斯积聚的可能性。

3.合理设计综放工作面煤层支护体系合理设计综放工作面的煤层支护体系是防止自燃发火的关键之一。

在设计煤层支护体系时,要考虑工作面的瓦斯含量、煤层自燃倾向、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

同时,还应加强煤层监测,掌握煤层的变化情况,及时对支护体系进行调整和加固。

4.加强火灾监测与报警系统建设为了提前发现和及时处理综放工作面的火灾,需要加强火灾监测与报警系统的建设。

火灾监测系统应包括温度、烟雾和气体传感器,以便及时检测到火灾的迹象。

火灾报警系统应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能够自动启动相应的火灾应急措施,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

5.进行综放工作面火灾应急演练为提高矿工的火灾应急处置能力,需要定期组织综放工作面火灾应急演练。

演练内容包括火灾报警信号的处理、疏散逃生路线的掌握、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等。

通过火灾应急演练,可以让矿工熟悉火灾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综放工作面防止自燃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还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矿工在进行综放工作面生产前,应接受相关安全培训,了解自燃发火的危害和防范措施,以及火灾应急处理的方法。

同时,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醒矿工在生产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

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

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煤层自燃发火是煤矿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事故,对矿井和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和控制煤层自燃发火事故的发生,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1.预防控制措施(a)定期加强煤层自燃发火的监测,包括地下和地表的气体、温度、湿度等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b)对煤层近距离探测仪器进行随时安装和调试,加强对煤层自燃发火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c)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通过送风和排风控制,降低煤层自燃发火的概率。

(d)实施合理的瓦斯抽放和瓦斯抽放管线的管控,减少瓦斯对煤层自燃发火的影响。

(e)加强对井下巷道的管理,定期巡检和清理煤矿巷道。

2.监测与检测技术(a)建立煤层自燃发火的监控系统,包括温度、气体、烟雾和火焰的监测。

(b)采用红外线热像仪、红外线测温仪等设备进行矿井自燃的实时监测和测量。

(c)利用煤层自燃发火的可燃气体特性和产物的分析,通过氧、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浓度变化的检测,进行自燃发火的预警和判断。

3.消防技术措施(a)建立完善的矿井消防系统,包括消防器材、矿井防火门、矿井防火墙等的设置。

(b)加强消防培训,提高矿工的消防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

(c)建立矿井应急救援队伍,加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d)加强仓库储煤的灭火设备和管理,减少自燃发火的可能性。

4.防止火源接触(a)严禁在易自燃的煤矿区域内使用明火和电火源,限制设备和工作人员进入自燃区域。

(b)对高温设备和工具进行防护和限制使用,减少高温对煤层的刺激。

(c)加强对煤矸石、废渣堆放区的管理,定期清理煤矸石和废渣,避免自燃发火。

5.技术创新与科技支持(a)加强煤层自燃发火的技术研究,开发新型的煤层自燃预警技术和防治措施。

(b)引进新技术和设备,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等进行煤层自燃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c)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研究项目,提升煤层自燃发火的防治技术水平。

综合预防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综合预防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煤层自燃发火主要发生在煤矿采空区 、巷道、煤仓等高风险区域。
煤层自燃发火的危害
01 引发矿井火灾,威胁矿工生命安全。 02 烧毁煤炭资源,造成经济损失。 03 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重要性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 平。
减少环境污染,实现 绿色开采。
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 全。
02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通风管理和控制风流
总结词
加强通风管理和控制风流是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
通过合理设置通风口和配备通风设备,确保煤矿内有足够的通风量,以降低煤层温度和及时排出有害气体,从而 防止煤层自燃发火。
实施均压防灭火技术措施
总结词
实施均压防灭火技术措施是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的有效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调整煤矿内不同区域的气压差,使得风流方向和速度得到控制,从而防止氧气进入煤层,达到防 止煤层自燃发火的目的。
加强现场检查和监测监控
定期对煤层进行温度、气体成 分等参数的检测和记录,及时 发现煤层自燃的征兆和隐患。
在关键区域设置火灾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煤层的温度、烟雾 等参数,实现早期预警。
对采空区、煤柱等易自燃区域 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并处 理存在的隐患。
强化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建设
建立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和应急处置措施,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 能力。
其他因素的影响
瓦斯涌出
瓦斯涌出可能会带走热量,影响煤层的自燃。
水文条件
地下水流动可能会影响煤层的温度和湿度,进而影响其自燃倾向性。
03
综合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 技术措施
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和生产工艺
总结词
优化采煤方法和生产工艺是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关键。

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背景介绍煤层自燃发火是指煤矿开采中,煤层未经过完全燃烧和氧化就自行燃烧起火的现象。

自燃发火不仅会对煤矿生产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

因此,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预防措施1. 加强通风管理通风是防范煤矿火灾的关键。

煤矿的工作区域应设置足够的通风设施,以保证空气流通,并在必要时通过构筑隔离带等措施,限制火源的传播。

此外,煤矿通风管理还应做好监控、检修等工作,保证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转。

2. 对煤的管理煤的管理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应采取以下措施:•对生产环节的煤进行验收,排除易燃煤;•将易燃煤的矿区或部位划分到“危险区”,并对危险区进行严格管控;•对煤堆进行分类储存,并对不同类型的煤进行分类管理。

3. 煤层水仙盆措施煤层水仙盆是一种综合防燃技术,通过利用水力学原理,将水从煤层井下的高处喷向煤壁,形成“水幕”,从而降低煤层的温度和氧气浓度,达到防止自燃发火的效果。

煤层水仙盆是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防范煤层自燃发火的技术措施。

4. 煤层灌浆技术煤层灌浆技术是在煤矿开采中用水泥、化学防火剂等材料对煤层进行灌浆,形成一层防火墙,从而减缓煤层自燃发火的速度,最终达到有效防范自燃发火的效果。

应急措施即使采取了严格的预防措施,煤层自燃发火仍有可能发生。

此时应当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防止火灾蔓延,保障人员安全。

常见的应急措施有:•通知安全机构及时报警和应急处置;•利用煤矿的灭火系统对火源进行灭火;•迅速疏散煤矿内人员和谨慎处理有可能导致火势扩大的行为等。

结语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防范措施和安全生产规定,增强安全意识,并积极采取应急措施,从而最大可能地确保安全。

综采工作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工作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工作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根据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七地质大队二四年七月提交的《贵州省兴仁县潘家庄镇兴隆煤矿勘查地质报告》的测定结果,M1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二类一一自燃。

为保证1102综采工作面安全开采,在开采过程中杜绝发生煤层自然现象,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煤矿财产不受损失,特制定安全措施。

第一节防止煤层自燃发火设计1、防止煤层自然方法的选择:1102综采面所采M1煤层为二自燃煤层,设计采用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技术。

在1102回风上山与回采泵站交叉砌筑2个10立方的水泥池,一个为清水池,一个为药液池,1102回风巷设置一趟注液管路,工作面采用高压胶管、喷雾头进行喷注药液。

见附图:1102综采面喷洒阻化剂系统设计图。

2、阻化剂采用单一的氯化钙或氯化镁水溶液作为阻化剂时,阻化剂的药液浓度为15%〜20%之间,最低不要低于10%。

3、灭火原理:阻化剂的作用就是利用阻化剂分子与煤体表面活性分子的相互吸引,破坏煤体表面自由力场,促使氧原子(0)恢复到分子状态(02),使煤表面活化物质氧化反应速度放慢或者抑制,起到阻化作用。

针对本煤矿,选用卤块(片)作为阻化剂,阻化剂浓度为20%,阻化率为80%。

4、系统组成:采用工作面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技术,系统由储水池、储液池、高压泵、过滤器、电器开关、注液管道,高压胶管、高压喷头等组成。

系统所用设备型号参数4.喷洒量计算(1)工作面一次喷洒量可按下式计算:V1=K1 -K2-A-L-H-S-r/R式中:K1—一易自燃部位药液量加量系数,一般取1.2K2采空区遗煤容重1.0t/m,取遗煤样实测A吨煤吸液量 0.058t/tr阻化剂溶液容重1.05t/m3.L工作面长度 150mH一采空区底板遗煤走向长度S 采空区底板遗煤厚度0.05mR雾化率 % 取R=80%V1=K1 -K2-A-L-H-S-r/R=1.2 x 1.0 x 0.058 x 150 x 2.0 x 0.05 x 1.05/80%=0.96t(2)工作面一次喷洒所需阻化剂用量V2= V1xp=0.96 x 20%=0.192t选用卤块(片)作为阻化剂,阻化剂溶液浓度为20%,阻化率为80%。

预防煤炭自燃发火的技术措施_1

预防煤炭自燃发火的技术措施_1

预防煤炭自燃发火的技术措施
制定部门:某某单位
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页
—1—
预防煤炭自燃发火的技术措施
预防煤炭自燃发火的技术措施
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计划方案,做好单位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更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您浏览的《预防煤炭自燃发火的技术措施》正文如下:
1、√选择矿井的开拓方式,合理布置采、准区。

2、√选择煤层的开采顺序。

3、加强顶板管理,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尽量减小遗失在采空区的煤炭。

4、不得任意采掘规定的必须保留的煤柱。

5、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设置控制风流的设施。

6、掌握自燃发火预兆,及时进行发火预测预报。

把自燃发火消灭在l萌芽l阶段。

7、对采掘生产过程中遗留下的各种发火隐患要及时处理,减少自燃发火的发生。

8、加强l三道l维修,加强对废旧巷道的处理,及时充填煤巷碹,及时处理高温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芦岭煤矿Ⅱ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通风区编制日期:2015年10月Ⅱ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厚煤层分层开采,当开采下分层时,上分层采空区遗煤易造成煤炭自燃,对开采层带来较大危害。

Ⅱ886-1工作面为上分层开采工作面,为加强掘进、回采、收作期间防火管理工作,防止煤层自然发火事故,特编制Ⅱ886-1工作面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开采煤层自然发火情况Ⅱ886-1工作面为8煤层一分层开采,由重庆煤科院对8煤层所做自然发火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8煤层为容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

根据研究和现场实际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是CO气体,辅助指标为C2H4。

二、Ⅱ886-1工作面开采源头设计1、开采程序将8煤层分成若干与煤层层面平行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

先采上分层(Ⅱ886-1工作面),依次按下行顺序回采各分层,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上分层开采后,以下的各分层在已经垮落的顶板下开采。

为确保下分层开采安全,上分层要铺设人工假顶或形成再生顶板。

2、回采巷道布置目前分层开采沿用保留护巷煤柱,下分层内错式布置。

3、始采线、停采线位置Ⅱ886-1工作面和下分层工作面之间,始采线、停采线的位置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采用内错式布置,下分层始采线要避开上分层始采位置垮落应力集中区,同时停采线位置不能超过上分层停采线位置以及避开高负压地带。

始采线、停采线位置确定之后不能随意调整。

4、减少小眼个数工作面设计时,减少小眼个数,使回采结束后减少漏风通道。

Ⅱ886工作面机、风巷各使用一个小眼。

做好小眼的封堵工作,复用的小眼将遗煤清理干净,用工字钢密排并用阻燃皮带铺实,不复用的小眼用水泥浆灌实。

三、Ⅱ886-1工作面掘进期间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1、超前探查巷道掘进过程中要进行超前地质探查,既能掌握前方煤层赋存状况,又能控制巷道与上区段煤柱距离。

地质探查孔可以兼做防火观测点及措施孔。

作为防火观测点时应在钻孔施工完毕后,先下套管,后下束管,对束管进行保护。

作为措施孔时,若温度或CO浓度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注水、注浆(胶)等措施。

连通采空区的放水孔、观察孔、注浆孔等各类孔管打开期间必须有人看管,工作完毕及时关闭或封堵严实。

连通采空区的瓦斯治理、探放水钻孔停用时必须及时有效封堵。

2、喷注浆及注凝胶Ⅱ886-4#风巷沿空掘进期间,采空区一侧顶、帮采取喷浆或注浆措施,喷浆厚度不小于100mm,无明显孔洞,保证封堵严密不漏风,注浆(胶)时不漏浆(胶),处理措施滞后迎头不大于15m,由安监处严格监督,否则严禁进尺。

石门见煤段前后15m、过老空(巷)、过断层前后10m范围必须立即进行全断面喷浆处理,保证严密不漏风。

Ⅱ886-4#风巷沿空掘进小煤柱必要时利用钻孔向采空区侧注胶(粉煤灰)充填封堵。

3、加强顶帮管理掘进工作面要及时掌握煤层变化情况,加强顶帮管理,遇冒顶区、松顶带要提前使用铁撞楔、木撞楔、超前护帮网等防片漏措施。

工作面遇断层或煤层变厚等特殊地质构造期间要严格控制顶板,加强煤体注水等防漏顶措施;凡发生冒顶,由矿调度所组织追查处理,煤层冒高及松顶区必须注浆(胶)充满填实。

4、预测预报(1)监测监控Ⅱ886-4#风巷沿空掘进期间,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T2位置)安设CO 传感器,在线连续监测CO变化情况,严禁CO超限作业,对传感器定期维护以确保其灵敏可靠。

(2)防火观测点布置①巷道掘进过程中对抬棚处、过煤段、过断层、过老空(巷)、漏冒及松顶区布置防火观测点。

②风巷沿空掘进时,每隔50m对采空区插管检查并布置一个防火观测点。

③其他出现异常的地点(3)检查及化验分析防火观测点实行挂牌三班检测汇报制度。

测气员每班对回风流中及防火观测点的CH4、CO、O2、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检查,每班三次,做到检查、记录、台账“三对口”。

现场检查必须采用CO 便携仪和比长式CO 鉴定管两种手段对CO 进行测定。

通风区根据实际需要对可疑地点取气化验分析,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设置防火门墙巷道掘进时掘进单位提前设好防火门墙,具体位置在Ⅱ886-3#溜煤上山立眼向上3m 处和Ⅱ886-4#材料上山立眼向上3m 处,防火门墙基础要符合《淮矿通地便〔2015〕162号 关于印发淮北矿业煤矿井下防火门墙构筑标准的通知》的规定,并储备足够数量的封闭防火门墙的材料。

四、Ⅱ886-1工作面回采期间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设计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1、灌浆(1)灌浆管路灌浆管路干管管径不小于4吋,支管管径不小于2吋。

工作面灌浆系统要与回采工作面生产同时移交使用。

灌浆路线为:西部井灌浆站→西部井→-320西大巷→Ⅱ8进风上山→88辅助轨道→Ⅱ882轨道巷→Ⅱ884瓦斯道→Ⅱ884轨道巷→Ⅱ884-4#联巷→Ⅱ886-1风巷回采时,在工作面风巷铺设两趟2吋的管路,进行迈步交替埋管灌浆,压茬距离不大于20m ,采用Φ38mm 高压胶管甩入支架后部采空区向下5m ,保证上隅角附近不跑浆。

收作前,风巷要形成不少于4趟不少于2寸的灌浆管路(管口分别距收作线20m ,40m ,60m ,80m )并编号标记、挂牌管理。

(2)浆液参数浆液的水固比为5:1,每配制一立方的浆液添加0.5kg 的阻化剂、0.4kg 的粘稠剂、1kg 的发泡剂。

工作面每天早班灌浆,一般情况下时间不低于2小时。

灌浆量W Q 依据(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02—1997)得:其中,W Q ,工作面注浆量; k ,灌浆系数,一般0.03-0.12,本设计取0.03;G ,工作面日产煤量,t ;δ,土水比的倒数;M ,浆液制成率,取0.90;r c ,煤的密度,t/m 3;t ,工作面日灌浆时间,h 。

38.5724.19.0)15(100003.0)1δ(k m t r M G Q c w =××+××=+=(3)灌浆方法该面采取随采随灌和采后集中灌浆相结合的方式,回采期间进行随采随灌并在架间洒浆,收作后进行采后集中灌浆。

(4)对灌浆要有防治溃浆透水的措施,主要是:①灌浆材料应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控制浆液泥水比,并控制灌浆量不使过大。

②机巷设有水沟和集水坑,并配备小水泵,能够满足工作面俯斜开采时的涌水和浆液析水的排放要求。

③加强水情观测,对采空区的灌浆量进行观测记录。

排水量过少,灌浆区内可能有泥浆水积存;排水中含泥量较大,采空区可能形成了泥浆通路。

处理方法有:立即停止灌浆,采用间断灌浆;在泥浆中加入砂子填塞通路;提高泥浆浓度。

图1 Ⅱ886-1工作面回采期间防火灌浆措施示意图2、预留注氮管路备用注氮管路在工作面回采前要敷设好,机巷预留两趟2吋管路,间隔20m 迈步压茬,管路敷设要满足“双注”的条件,可同时满足注N2和液态CO2的需要。

注氮管路由生产单位负责保护,通风区管子工负责进行检查,以防漏气,如有漏气必须立即进行处理。

3、上下隅角封堵工作面上、下隅角是采空区漏风的主要通道,采用袋装碎矸封堵漏风通道,从而减少采空区漏风供氧,减缓采空区遗煤的氧化速度,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坚持“超前管理,及时回收,充满填实”原则,上、下隅角连续封堵时,需将底板上的浮煤清理干净,用塑料编织袋装矸石进行充填,严禁采用杂物充填,编织袋堆放要整齐,且竖逢要错开,必要时采取注凝胶措施减少采空区漏风。

4、确保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和可靠(1)通风区要确保工作面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和可靠,充分利用均压技术减小采空区漏风。

(2)通风区要加强通风设施巡查工作,及时修复损坏的通风设施,工作面上、下限联巷风门要确保闭锁,风门周边严实减少漏风。

(3)采煤单位要加强工作面两巷的维护,保证工作面机风巷断面不小于设计断面的75%。

(4)当工作面推进至停采线10m时,在确保风量满足风排瓦斯和机电设备散热的前提下,适时降低工作面配风量,降低收作面的负压以减小采空区漏风。

5、加强预测预报加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利用监测监控系统和人工观测,一旦发现CO 浓度变化幅度异常、温度有升高趋势等自然发火征兆,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1)监测监控系统Ⅱ886-1工作面回风流中(T2位置)安设CO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CO和温度等参数的变化,严禁CO超限作业,对传感器定期维护以确保探头灵敏可靠。

(2)防火观测点布置①巷道掘进过程中布置的防火观测点。

②在工作面机、风巷各布置两趟束管,测定采空区40m范围内的气体,间隔20m迈步。

③抽放泵口及其他出现异常的地点(3)检查及化验分析防火观测点实行挂牌三班检测汇报制度。

测气员每班对回风流中及防火观测点的CH4、CO、O2、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检查,每班三次,做到检查、记录、台账“三对口”。

现场检查必须采用CO便携仪和比长式CO鉴定管两种手段对CO进行测定。

工作面上隅角或采空区、抽放泵口等地点每周至少取样化验一次,重要地点每小班取样化验一次,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加强顶帮管理加强工作面及两巷超前抹帽顶帮管理,防止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高冒处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充填。

回采过程中严禁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

Ⅱ886-1工作面巷帮钻场(硐室)要超前工作面煤壁10m前进行充填处理,并压注凝胶。

7、控制老塘抽采负压强化老塘抽采控制,利用人工检查和监控系统,合理调整抽采负压,兼顾防火和瓦斯管理需要,发现可疑情况时,控制瓦斯涌出的同时减小抽采负压,确保防火第一。

8、控制采煤两个指标生产单位要加强顶煤工序管理,不留顶煤,减少采空区遗煤,回采中严禁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

合理安排劳动组织,加快工作面推进度,月推进度不小于30m。

当月推进度小于30m时,必须强化防火措施(如增加灌浆量、增加取气化验频率)的落实。

五、Ⅱ886-1工作面收作期间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1、铺网结束后,上隅角及以下15架、下隅角及以上15架后必须注凝胶充满填实,封堵向上分层停采线的漏风通道,减少采空区漏风。

2、保证收作封闭时间和质量从停采到封闭结束时间不得超过45天,严格把控收作线封闭质量,收作线附近的封闭墙必须是防爆墙结构,确保严密不漏风。

收作封闭时,要分别在上、下限采空区、封闭墙内预埋束管,并定期取样化验分析,所有结果要存档备查。

3、工作面收作后布置一趟针对收作线的灌浆管路,用于收作线灌浆、注粉煤灰。

风巷、收作线灌浆管路要留到封闭墙以外,保证采后集中灌浆需要。

4、优化系统,均压通风。

合理优化系统,降低进回风端压差,减小采空区漏风。

封闭墙执行周检查制度,利用U型压差计观测封闭墙内外压差,发现气体异常及时采取封闭墙复喷,注氮置换采空区气体等措施,确保管理到位。

5、监控管理。

井下生产区域内的密闭墙内瓦斯浓度超过3%的,应在墙外安设CH4传感器,其报警值设为≥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