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记账方法-复试记账

合集下载

会计学原理课件:会计记账方法——复式记账

会计学原理课件:会计记账方法——复式记账

• 13世纪:热那亚式簿记法,增加对财产物资的记录 • 15世纪:增设“损益”、“资本”等账户,引入
“余额”账户,借贷记账法雏形出现
• 清朝末年由日本传入我国 • 1992年进行会计制度改革之后,所有企业统一“采
用借贷记账法”;
• 1998年预算会计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采用。
1- 6
• (二)借贷记账法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
“应付利息”科目。
•4、资金筹集案例
1- 30
(4) 实收资本
(1)
资本公积
银行存款 原材料
短期借款
固定资产
长期借款
无形资产
财务费用 在建工程
应付债券 (2)
应付利息
应交税费 (3)
企业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1- 31 • 二、购进业务的核算 • (一)购进业务 • 1.类别
货币 资金
买 设 备
设备
10.05万
600 10万 20万
200
4900
0
10万
30万
1000 404900 404900
1- 21
• 5.试算平衡表作用 • 检查账户记录正确性和完整性,若试算不平
衡,账户记录肯定有误。但如果试算平衡, 不能保证账簿记录肯定正确。 • A无法发现的错误: 记错账户; 同时多记或少记,漏记或重记; 方向记反。 • B能发现的错误: • 借贷双方金额不等。
期初余额
本期减少发生 本期增加发

生额
期末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发生额和余额的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 余额
1- 10 • (3)收益类账户 • 收益的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只不过收益类 账户因为要按期结转利润,一般没有期末余额。 借方 收益类账户 贷方

3-复式记账法简介

3-复式记账法简介

本期发生额 ×××
借方
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100
1 资产类账户
贷方
本期发生额: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增加额↗ 300 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200
本期发生额:减少额↘ 本期发生额:减少额↘ 200
借方
2 负债类账户
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200
贷方
本期发生额:减少额↘ 本期发生额:减少额↘ 300
(3)1月15日开出支票,支用银行存款1 000元 (3)1月15日开出支票,支用银行存款1 000元,归 日开出支票 还所欠供应单位货款。 还所欠供应单位货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1 000 1 000
(4)1月20日购入电脑一台计10 000元,开出支票 (4)1月20日购入电脑一台计10 000元 日购入电脑一台计 以支付货款。 以支付货款。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10 000 10 000
本期发生额: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增加额↗ 期末转来本期收入 1000 期末余额: 盈利) 期末余额: 300(盈利 盈利
4.记账规则 4.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有借必有贷
【例】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0元。 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0元 10,000
5.会计分录 5.会计分录 ——实务中编制记账凭证 登记账簿前的草稿) ——实务中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前的草稿) 实务中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前的草稿 (1) 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标明账户的名称、入账方向 标明账户的名称、 标明账户的名称 及金额的记录。 及金额的记录。 (2) 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 简单分录” 一借一贷” “简单分录”:“一借一贷”; “复合分录”:“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 复合分录” 一借多贷” ”

会计复式记账法

会计复式记账法

23
资产类账户应用举例
企业用银行存款40000元购买机器设备一台。
银行存款 借
期初余额 100000

40000
固定资产


40000
期末余额 60000
2024/7/4
第5章 复式记账法
24
负债类账户结构
负债类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 本期减少额 ×××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
理解“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 衡”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是一定会计期间内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才 会存在上述平衡关系。不同会计期间账户之间不会存在 平衡关系。
2024/7/4
第5章 复式记账法
13
理解“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 衡”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是一定会计期间内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 才会存在上述平衡关系。部分账户之间不会存在平衡关 系。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各类账户的余额计算可总结为下列两个公式: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2024/7/4
第5章 复式记账法
32
相关概念
本期发生额:每个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在一定时期(如 月、季、年度)内所登记的金额的合计,称为本期发 生额。
账户名称


2024/7/4
第5章 复式记账法
19
账户的设置与结构
损成 益本 类类 账账 户户
所负 有债 者类 权账 益户 类 账 户
资 产
置 的借 账贷

基础会计复式记账法

基础会计复式记账法
第三章 复式记账法
LOGO
主要内容
➢ 复式记账原理 ➢ 借贷记账法 ➢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复式记账法的来源
复式记账法的产生经历了很长的时间,都是为了解决商业问 题而产生的。
在西方,复式记账法的产生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
在文艺复兴时期渐趋成熟,其标志是1494年由意大利的僧 侣和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撰写的《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 的出版。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应用举例
【例3-6】企业购买80 000元材料,其中55 000元已用银行 存款支付,25 000元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原材料增加了80 000元,而“原材料”账 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因此,应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企业的银 行存款减少了55 000元,而“银行存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减少应记入“银 行存款”账户贷方,同时,引起企业的应付账款增加25 000元,而“应付账款” 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增加应记入“应付账款”账户贷方。
(3)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 进行分类登记,并以双重记录为基础对账户记录及结 果进行试算平衡,以验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的原理
二、复式记账的原理和特点
在西方国家,历史上只有一种复式记账法,就是“借贷 记账法”。在我国,曾先后出现过“借贷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但后两种复式记账 法在我国已取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我国的行政 单位、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也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会计两种记账方法

会计两种记账方法

会计两种记账方法
会计有两种记账方法,分别是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

1. 单式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方法是最简单的记账方法,只记录每一笔交易的金额和日期,不涉及账户的借贷关系。

它适用于小型企业和个人的简单记账需求,例如个人的日常收支记录或小商家的销售记录。

2. 复式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方法是会计中常用的记账方法,每一笔交易都同时涉及到至少两个账户的借贷关系,即借方和贷方。

借方表示账户的增加,贷方表示账户的减少。

通过记录借贷方向和金额,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一笔交易对各个账户的影响。

复式记账方法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日常会计操作。

会计基础之复式记账

会计基础之复式记账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节复式记账法所谓记账方法,简单地讲,确实是根基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按照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能够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在单式记账法下,通常只登记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金额以及债权债务的结算金额,一般不登记实物的收付金额。

单式记账法记账手续比立简单,然而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的关系,因此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往脉,也不利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是否正确和完整,因而是一种不够科学的记账方法。

这种记账方法只适用于经济业务特别简单或特别单一的经济个体和家庭。

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根底,关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克服了单式记账法的缺点。

例如,用银行存款10000元购置一批材料的业务,业务发生后,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户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0000元,另一方面在“原材料〞账户记录材料增加10000元,如此登记的结果能够清楚地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往脉,即资金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往。

其记录结果如图4-1。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1.关于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既能够全面、清楚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往脉,也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来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能够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账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纳。

我国过往曾采纳的复式记账法要紧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在我国1992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准那么?中明确,企业应当采纳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三章_复式记账法

第三章_复式记账法

余额试算平衡
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平衡公式
期末时,资产和成本 账户一般为借方余额, 表示期末资产总额, 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为贷方余额,表示期 末权益总额。因而所 有账户的借方余额合 计数(即资产额)应 与所有账户的贷方余 额合计数(即权益额) 相等。
全部账户期初(末) 全部账户期初(末)
第三章 复式记账
五、会计分录 • 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
户及金额的记录,包括三个内容:会计 科目、记账符号和金额。 • 会计分录分类:
① 简单分录:一借一贷 ② 复合分录: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

根据记账规则,划分为四种经济业务的类型: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等式两边同时增加 等式两边同时减少 等式左边一增一减 等式右边一增一减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资产类账户结构

资产类账户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减少额 ×××
期末余额反映期 末时资产的实有 数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期末余额
×××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类账户结构

负债类账户
进行会计处理时步骤: ①确定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 ②判断经济业务类型 ③确定经济业务金额 ④运用记账规则检验分录的正确性
第三章 复式记账
六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法 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
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 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借贷记账 法试算平衡的方法有发生额试算平衡和 余额试算平衡。

简述复式记账法

简述复式记账法

简述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一种会计记账方法,它要求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这种记账方法相比单式记账法,不仅能够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还能够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观,它认为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是相等的,因此每项经济业务都会引起资产和负债的同时增减。

根据资产负债观,复式记账法要求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分别划分为资产类和负债类账户,并且在相等的金额范围内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

复式记账法的具体记账方法是:首先,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将其划分为资产类或负债类;其次,根据资产负债类账户的分类,将其分别登记到相应的账户中;最后,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复式记账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且能够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复式记账法被广泛应用于会计学领域,并成为会计的基本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会计学原理
•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内容日益复 杂,记账对象扩大,在作账时不仅要记录 债权、债务的增减,还要记录财务物资成 本费用和经营损益的增减变化,因此借贷 已完全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成为单纯的记 账符号或者说会计专门用语。仅表示账户 的“左方”、“右方”。
14
会计学原理
记帐符号
借――debit
11
会计学原理
• 二、借贷记账法 • 1.借贷记账法及其由来 •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运用复式
记账法原理,记录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 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 与其他复式记账法相比,借贷记账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记 账符号、账户设置与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等方 面。
6
会计学原理
• 3.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会计恒等式,任何经济
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要素具 体项目的增减变动且金额相等。 • 结合会计恒等式看,或者是会计恒等式两边的会 计要素有关项目同增同减,或者是资产或负债或 所有者权益有关项目发生增减变化。
7
会计学原理
• 单式记账法只对货币的收付和债权、债务的增减 进行记录,不能全面的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也不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 单式记账法是一种简单的、不完整的、不科学的 记账方法。因此它逐渐被复式记账法所取代。
5
会计学原理
• 2.复式记账法 • 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复式记
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 会计要素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同 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 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学原理
第三章 会计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
1
会计学原理
复式记帐原理
• 古代会计阶段的会计方法标志是单式记帐。 • 近代会计阶段的会计方法标志是复式记帐。
• 复式记帐的基本要求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同时在 两个和以上帐户,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
• 这样做结果: • 可以通过帐户记录了解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直至
• 单式记账法通常只限于货币收付和债权、债务的 增减进行记录,对其他项目的变化则不作记录。 例如,以银行存款购买材料,采用单式记账法, 只在银行存款账户上记录银行存款的减少而不记 录材料的增加。
4
会计学原理
• 在单式记账法下,只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 付账款账户。对于资产只通过实地盘点法来盘查。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它是历史上第一种复式记账法。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与国际惯例取得一致,我国 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条规定:“会计记账 采用借贷记账法。”1993年7月1日起,借贷记账法成为我 国各行各业广泛采用的复式记账方法。 • 2001年实施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这种记账方法再次 给予确认。 •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九条规定“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 借贷记账法”。
费用
增加
减少
短期借款 40000
实收资本 60000
负债和所有 者权益账户 增加记入贷 方,减少记 入借方,余 额在贷方。
收入
减少
增加
பைடு நூலகம்
收入类账户增 加记贷方,减少 记借方,但与负 债与所有者权益 类账户的区别在 于期末无余额。
法和借代记账法。 • (1) 收付记账法。又分为资金收付记账法
(我国事业单位曾采用)、现金收付记账法 (我国金融业曾采用)和财产收付记账法等。 • (2) 增减记账法。我国商业企业曾采用过这 种方法。
10
会计学原理
• (3) 借贷记账法。 • 起源于意大利,萌芽于12~13世纪,发展完善于15世纪,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会计等式,亦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比如,一个企业刚刚组成,有货币资金10万元,其中6万元 有所有者投入,4万元从债权人出借入。就形成了帐户上的对 应关系和帐户记录之间的平衡关系。
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
100000
40000
实收资本 60000
8
会计学原理
• 复式记账法的科学性表现在如下。 • (1) 设置了完整的账户体系,可以全面记录和反映所有的
了解全部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 可以通过平衡记帐的关系,检查会计记录是否准确无误
2
会计学原理
复式记帐法的种类:借贷记账法、增减记帐法、收付记帐法。 其中,应用最广泛、我国目前由法规要求使用的记帐方法 为借贷记账法。
• 对借贷记账法的简单介绍: • 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其兴起的标志是卢卡·巴其
贷――Credit
在“T”帐户中也 有其固定的位置。
借方 账户 贷方
在账户中的另一主要内容 即为与账户的余额有关。
借方 账户 贷方
余额
余额
15
会计学原理 3、账户结构
资产类账户增加 记入借方,减少 记入贷方,余额 在借方。
银行存款 100000
费用类账户增加 记借方,减少记 贷方,但与资产 类账户的区别在 于期末无余额。 (若有余额,则 与资产类账户具 有相同的性质)
阿勒的《几何大全》; • 最初是当时的“贷金者”用于记录借贷关系文字记录; •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又有了折旧、成本核算等新的内
容; • 现在是被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的记帐方法。
3
会计学原理
• 一、记账方法概述 • 1.单式记账法
• 所谓单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 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 单方面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经济业务。 • (2) 由于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
作双重或多重记录,故可以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 (3) 由于对每项经济业务在不同账户中的登记都是“等
额”,因此可以对记录结果的正确性进行试算平衡。
9
会计学原理
• 4.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 复式记账法可分为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
12
会计学原理
• 2.记账符号 • 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是借贷记账法的第一个特
点,以“借方”称账户的左方,以“贷方”称账户的右方。 • “借”、“贷”源自古拉丁语,“借”字原义为“欠”,
“贷”字原义为“有”。 • 在会计上最初从资本的角度来解释,资本家向谁借入的款
项记在“贷主”(Credit,简写为Cr)名下,表示债务;借 给了谁的款项记在“借主”(Dredit,简写为Dr)名下,表 示债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