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查找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9章 压强 大气压的测量及标准大气压 专题练习(含答案)

第9章 压强 大气压的测量及标准大气压   专题练习(含答案)

大气压的测量及标准大气压专题练习一、实验题1.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29.9N;(3)如图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为_____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S为_________cm2(精确到0.01);(4)此实验实验原理是__,(用题目中字母表示)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Pa;(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①_____;②______。

2.林红同学做“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为使实验误差更小,林红不宜采用图_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方式来估测大气压强.(2)林红采用正确的装置方式进行测量,实验步骤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沿正确的方向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③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④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长度L。

(3)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a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指出实验中的错误步骤:______(填数字序号),并进行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c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大气压强的表达式p=_________。

(4)实验时,可先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小______;二是活塞的密封性好。

(5)实验室有A、B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A注射器,不选用B注射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十章李凤习题及答案

九、十章李凤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标准成本系统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最广泛应用的标准成本是( )。

A.基准的标准成本B.理想的标准成本C.现实的标准成本D.历史的标准成本2.在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材料价格差异是根据实际数量与价格脱离标准的差额计算的,其中实际数量是指材料的( )。

A.采购数量B.入库数量C领用数量D.耗用数量3.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即为( )。

A.效率差异B.耗费差异C.预算差异D.能力差异4.如果所制定的标准成本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成本差异不大,( )A.每月的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在销售成本、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B.每月将成本差异全部结转到销售成本中C.成本差异累积到年终时,按比例分摊到销售成本、产成品和在产品成本D.成本差异累积到年终时,全部结转到销售成本中5.固定制造费用通常是根据事先编制的( )来控制其费用总额的。

A.固定预算B.弹性预算C.零基预算D.滚动预算6. 材料的价格标准就是材料的计划单价,是预计下一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材料的单位成本,它不包括()A.发票价格B.运费和检验费C.正常损耗D.进项税7.由企业领导人带头执行成本控制,这是成本控制中()A.领导推动原则B.全员参加原则C.因地制宜原则D.经济原则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批预计下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材料市价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C.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不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D.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计算,则不需要制定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9.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为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耗用6千克直接材料,每千克材料的标准价格为0.5元,则()A.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为125元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为120元C.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为1250元D.直接材料用量差异为55元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材料数量差异应该全部由生产部门承担责任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的具体原因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C.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价格高低所决定的D.数量差异= (实际数量–标准数量)×实际价格二、多项选择题1.标准成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

信息检索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信息检索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信息检索》练习题第一章练习一、名词解释1.信息——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映,是用文字、数据或信号等形式,通过一定的传递和处理,来表现各种相互联系客观事物在运动变化中所具有特征内容的总称。

2.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类的选取、组织、序化等整理与开发后的信息的集合。

3.白色文献——是指公开出版发行的、通过正常渠道可以得到的常规文献。

二、填空题1.信号只是信息的(),信息是信号所载荷的()。

载体、内容2.现实的信息资源依据传递信息的载体和表述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3.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和实物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转化,成为(),如果有长期开发的价值,往往会转化成()。

网络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4.()是记录有信息和知识的一切有形载体,是将知识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在一定的固态物质载体的结合体。

文献5.期刊按内容和性质划分,可以分为(),(),()。

学术性期刊、检索性期刊、其他类型期刊6.()是指未经出版发行的或未以公开形式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

零次文献三、判断题1.情报只是一类专门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子集。

()2.网络信息资源也称虚拟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的。

()3.机读型文献是以磁性材料为存储介质,采用计算机技术、磁性存储技术、激光技术,以键盘输入、文件拷贝、刻录或光学扫描等方法作为记录手段,通过计算机处理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献。

()4.缩微型文献是以印刷型文献为母本,以感光材料为载体,采用光学缩微技术将文字或图像记录存储在感光材料上而形成的文献。

()5.声像型文献是一种以磁性和光学材料为载体,将声音和图像记录存储在磁性或光学材料上的非文字形式的文献。

()6.书写型文献是指印刷术发明以前的古代文献和当今尚未正式付印的文献,主要以手写和刻划的方式,将知识信息记录在各种自然材料和布帛,纸张等载体上的文献。

第9章 统计指数及答案

第9章 统计指数及答案

第九章 统计指数一、本章要点1.指数最早是从研究商品和物价的变动开始的。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指数是用来说明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其作用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

主要可以分为:个体指数、类指数和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平均指标指数等。

2.综合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有:先综合,后对比;固定同度量因素;保持分子与分母的一致性。

通常在计算数量指标指数的时候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即采用拉氏物量指数∑∑=0010p q p q K q ),在计算质量指标指数的时候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即采用派氏质量指标指数∑∑=1011q p q p K p )。

3.加权平均数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方法之二。

它与综合指数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对资料的要求不同;选择的权数可以不同。

常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即∑∑=000001q p q p q q K q ),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质量指标指数(即∑∑=011111p q p q p K p )。

在实际工作中平均数指数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即作为固定权数的平均数指数,常用来计算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指数等。

4.可变指数可以分解为可变构成指数与固定构成指数。

它是在研究平均指标变化时所应用的统计指数。

5.指数体系就是指在经济上有联系、在数量上保持一定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形成的整体。

统计指数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应用指数体系还可以进行指数之间的换算。

因素分析包括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相对指标的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从涉及到的因素的多少来划分,有两因素分析或多因素分析。

6.指数数列有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不变权数指数与可变权数指数。

二、难点释疑1.在进行统计指数的计算和应用时,经常会发生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哪一个时期的问题,其遵循的原则是:要从指数本身的经济意义上来考虑;要从指数体系的要求上来考虑;要从实际应用的便捷方面上来考虑。

数据结构(C语言版)9-12章练习 答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C语言版)9-12章练习 答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C语言版)9-12章练习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9-12章数据结构作业答案第九章查找选择题1、对n个元素的表做顺序查找时,若查找每个元素的概率相同,则平均查找长度为( A )A.(n+1)/2 B. n/2 C. n D. [(1+n)*n ]/2 2. 下面关于二分查找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 表必须有序,表可以顺序方式存储,也可以链表方式存储B. 表必须有序且表中数据必须是整型,实型或字符型 C. 表必须有序,而且只能从小到大排列 D. 表必须有序,且表只能以顺序方式存储3.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效率与二叉树的( (1)C)有关, 在 ((2)C )时其查找效率最低 (1): A. 高度 B. 结点的多少 C. 树型 D. 结点的位置(2): A. 结点太多 B. 完全二叉树 C. 呈单枝树 D. 结点太复杂。

4. 若采用链地址法构造散列表,散列函数为H(key)=key MOD 17,则需 ((1)A)个链表。

这些链的链首指针构成一个指针数组,数组的下标范围为 ((2)C) (1) A.17 B. 13 C. 16 D. 任意(2) A.0至17 B. 1至17 C. 0至16 D. 1至16判断题1.Hash表的平均查找长度与处理冲突的方法无关。

(错) 2. 若散列表的负载因子α<1,则可避免碰撞的产生。

(错)3. 就平均查找长度而言,分块查找最小,折半查找次之,顺序查找最大。

(错)填空题1. 在顺序表(8,11,15,19,25,26,30,33,42,48,50)中,用二分(折半)法查找关键码值20,需做的关键码比较次数为 4 .算法应用题1. 设有一组关键字{9,01,23,14,55,20,84,27},采用哈希函数:H(key)=key mod7 ,表长为10,用开放地址法的二次探测再散列方法Hi=(H(key)+di) mod 10解决冲突。

要求:对该关键字序列构造哈希表,并计算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数据结构教程李春葆课后答案 查找

数据结构教程李春葆课后答案 查找

第9章 查找教材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设有5个数据do 、for 、if 、repeat 、while ,它们排在一个有序表中,其查找概率分别是p 1=0.2,p 2=0.15,p 3=0.1,p 4=0.03,p 5=0.01。

而查找它们之间不存在数据的概率分别为q 0=0.2,q 1=0.15,q 2=0.1,q 3=0.03,q 4=0.02,q 5=0.01,该有序表如下:(1)试画出对该有序表分别采用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时的判定树。

(2)分别计算顺序查找的查找成功和不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3)分别计算折半查找的查找成功和不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答:(1)对该有序表分别采用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时的判定树分别如图9.2和9.3所示。

(2)对于顺序查找,成功查找到第i 个元素需要i 次比较,不成功查找需要比较的次数为对应外部结点的层次减1:ASL 成功=(1p 1+2p 2+3p 3+4p 4+5p 5)=0.97。

ASL 不成功=(1q 0+2q 1+3q 2+4q 3+5q 4+5q 5)=1.07。

(3)对于折半查找,成功查找需要比较的次数为对应内部结点的层次,不成功查找需要比较的次数为对应外部结点的层次减1:ASL 成功=(1p 3+2(p 1+p 4)+3(p 2+p 5))=1.04。

ASL 不成功=(2q 0 q 5图9.3 有序表上折半查找的判定树2. 对于A [0..10]有序表,在等概率的情况下,求采用折半查找法时成功和不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对于有序表(12,18,24,35,47,50,62,83,90,115,134),当用折半查找法查找 90时,需进行多少次查找可确定成功;查找47时需进行多少次查找可确定成功;查找100时,需进行多少次查找才能确定不成功。

答:对于A [0..10]有序表构造的判定树如图9.4(a )所示。

因此有:ASL 成功=1144342211⨯+⨯+⨯+⨯=3ASL 不成功=124834⨯+⨯=3.67 对于题中给定的有序表构造的判定树如图9.4(b )所示。

第9章练习题答案

第9章练习题答案

第九章 会议工作一、填空题 1.会议,就是把人们组织起来,讨论和研究问题的一种形式。

 2.会议还是一种经常商讨并处理重要事务的常设机构或组织。

 3.会议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一种方式。

 4.按密级分,会议的种类有公开会议、内部会议、机密会议。

 5.会议为议事而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为议题。

 6.会议前要确定明确的、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会议议题,才能达到开会的目的。

7.确定与会者的关键不在于谁有资格参加,而在于弄清谁必须参加。

 8.人数越多,与会者的参与意识就越弱,会议的效果就越差,甚至还有负面效应。

9.与会人数多于 20人,就应该设法分组讨论或设分会场。

 10.人们能集中精力的时间是很短的,会议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其效果就会递减。

11.有些时效性很强的会议,要尽早安排;有些需要深思熟虑的会议可以拖后召开。

12.会场空间过大,彼此难以亲近,会议气氛会受影响,平均每个与会者拥有2平方米为宜。

 13.会议议程是对已确定的议题列出发言或讨论的先后顺序。

 14.代表会议的议程还要经代表大会的预备会议或主席团会议通过之后才能正式生效。

15.会议日程是结合议程对会议期间的所有活动作逐日的具体的安排。

 16.会议议程的目的在于提醒与会者注意,并为开好会议早做准备,所以议程应提前3~7 天交与会者。

 17.会议持续两小时以上者,应考虑在议程中安排中间休息时间。

 18.如果应该被通知的人没有接到通知,他可以提出这次会议没有按照法定程序办理,而否认会议的效力。

 19.我国习惯客人坐在主人的右边,译员、记录员分别坐在主宾的后边或右边。

20.排列主席台座次,一般职务最高的居中,然后先左后右,按职务向两边顺序排开。

 21.会议记录要求真实、准确、清楚、完整。

 22.会议文书工作的特点:时间紧、变动大、政策性强。

 23.会议文书的拟写要求最突出的特点是时间急、内容多、要求高。

 24.会议文书的撰写工作,包括素材、数据及典型材料的收集、整理、文件的起草与修改等环节。

2022年全国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第九章章节练习试题和答案

2022年全国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第九章章节练习试题和答案

【整理2022年全国会计从业考试《会计根底》第九章章节练习试题和答案】2022年全国会计从业考试《会计根底》第九章章节练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指由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关、司法部门、注册会计师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情况需要对本单位所进展的财产清查。

A.外部清查B.内部清查C.全面清查D.局部清查 2.某企业在遭受洪灾后,对其受损的财产物资进展的清查,属于( )。

A.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B.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C.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D.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3.以下情况中,宜采用局部清查的是( )。

A.年终决算前进展的清查B.企业清产核资时进展的清查C.企业更换存货保管人员时D.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前进展清查 4.一般来说,在企业撤销、合并和改变隶属关系前,应对财产进展( )。

A.全面清查B.局部清查C.实地盘点D.定期清查 5.以下工程中不是财产清查一般程序的是( )。

A.清查前的准备工作B.账项核对和实地盘点C.填制盘存单D.复查报告 6.在财产清查中,实物盘点的结果应如实登记在( )。

A.盘存单B.账存实存比照表C.对账单D.盘盈盘亏报告表 7.对企业与其开户银行之间的未达账项,进展账务处理的时间是( )。

A.编好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B.查明未达账项时C.收到银行对账单时D.实际收到有关结算凭证时 8.月末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180000元,银行对账单余额为l70000元,经过未达账项调节后的余额为160000元,那么对账日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为( )元。

A.180000B.160000C.170000D.不能确定 9.出纳人员每天工作完毕前都要将现金日记账结清并与库存现金实存数核对,这属于( )。

A.账账核对B.账证核对C.账实核对D.账表核对 10.企业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为l 50000元,经逐笔核对,未达账项如下: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92000元;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200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查找
单项选择题
1.顺序查找法适合于存储结构为的线性表。

A. 散列存储
B. 顺序存储或链接存储
C. 压缩存储
D. 索引存储
2.对线性表进行二分查找时,要求线性表必须。

A. 以顺序方式存储
B. 以顺序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列
C. 以链接方式存储
D. 以链接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列
3.采用顺序查找方法查找长度为n的线性表时,每个元素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A. n
B. n/2
C. (n+1)/2
D. (n-1)/2
4.采用二分查找方法查找长度为n的线性表时,每个元素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A. O(n2)
B. O(nlog2n)
C. O(n)
D. O (logn)
5.二分查找和二叉排序树的时间性能。

A. 相同
B. 不相同
6.有一个有序表为{1,3,9,12,32,41,45,62,75,77,82,95,100},当二分查找值为82的结点时,次比较后查找成功。

A. 1
B. 2
C. 4
D. 8
7.设哈希表长m=14,哈希函数H(key)=key%11。

表中有4个结点:
addr(15)=4
addr(38)=5
addr(61)=6
addr(84)=7
其余地址为空,如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关键字为49的结点的地址是。

A. 8
B. 3
C. 5
D. 9
8.有一个长度为12的有序表,按二分查找法对该表进行查找,在表内各元素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所需的平均比较次数为。

A. 35/12
B. 37/12
C. 39/12
D. 43/12
9.采用分块查找时,若线性表中共有625个元素,查找每个元素的概率相同,假设采用顺序查找来确定结点所在的块时,每块应分个结点最佳地。

A. 10
B. 25
C. 6
D. 625
10.如果要求一个线性表既能较快地查找,又能适应动态变化的要求,可以采用查找方法。

A. 分块
B. 顺序
C. 二分
D. 散列
填空题
1.顺序查找法的平均查找长度为;二分查找法的平均查找长度为;分块查找法(以顺序查找确定块)的平均查找长度为;分块查找法(以二分查找确定块)的平均查找长度为;哈希表查找法采用链接法处理冲突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2.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n无关的查找方法是。

3.二分查找的存储结构仅限于,且是。

4.在分块查找方法中,首先查找,然后再查找相应的。

5.长度为255的表,采用分块查找法,每块的最佳长度是。

6.在散列函数H(key)=key%p中,p应取。

7.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1..20]上进行二分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则
比较二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则比较三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则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则比较五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平均查找长度为。

8.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若进行顺序查找,则时间复杂度为;若采用二分法查找,则时间复杂度为;若采用分块查找(假设总块数和每块长度均接近n1/2),则时间复杂度为。

9.在散列存储中,装填因子α的值越大,则;α的值越小,则。

第九章查找(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B。

3.C。

4.D。

5.B。

6.C。

7.D。

8.B。

9.B。

10.A。

填空题:
1.(n+1)/2,((n+1)*log2(n+1))/(n-1),(s2 + 2s + n)/2s,log2 (n/s+1)+s/2,1+α(α为装填因子)。

2.哈希表查找方法。

3.顺序存储结构,有序的。

4.索引,块。

5.15。

6.素数。

7.1,2,4,8,5,3.7。

8.O(n),O(log2 n),O(n1/2)。

9.存储元素时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存储元素时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小。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