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概括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方法】
①分层次,分析句间关系,本段四句 为并列关系。②抓要点,将各部分的要点 摘取。 文段分为三层:分别写了宋、元和明三 代竹画家的特点。 可概括成:“宋元明三代竹画家蜂起, 风格各异,技艺高超。” 主要问题:犯“高度抽象”的毛病。 比如,有的同学把“宋元明三代”概括成 “古代”或“历代”,把“风格各异”、 “技艺高超”概括成“所画竹的特点”, 这些同类合并,既不具体,也不准确。

练习: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 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 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 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 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 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 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 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 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 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 “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 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涉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 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阅读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 命的认识与感悟?
(二)切分内容要素,按关系、 层次归纳整理
这是针对着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比较 隐晦,不明显,不集中的文章的方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观点和 态度往往不是很明显的。因此,在整 体阅读的同时,必须对文段中的事件、 倾向、情感等,要根据题目的要求, 按关系、层次加以梳理、取舍、归纳 整理。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 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 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 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 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 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 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 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 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 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 “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 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涉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 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阅读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 命的认识与感悟?
【方法】保留主干,进行提炼
从文段的结构来看,上文的中心很显然 是第1节第一句话。但60个字,怎么办? 【方法】提炼此句的主干,概括为 “诗人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并将科学 知识融化在诗歌的意境里”。但是,字 数还显得有些多。要使表述完全切合原 文,就必须保留“诗人”和“自然”等 词。 所以答案:“诗人要将自然科学知识 融入诗歌意境中”。
现代文阅读
考查目标:
1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内 容,能概括大意,筛选要 点。 2根据材料结合要求筛选并 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如何找答案
【题例一】请看下例:归纳本文的中心(不超 过17个字) 我们要求诗人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并不是 要他们赤裸裸地将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表现在 作品中,而是要他们将科学知识融化在诗歌的意 境里。这里不妨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这首题画诗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 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上诗抓住冬去春来给生物带来的变化,表现 出早春时节盎然的生机、动人的情趣,其中还包 含着启人深思的哲理。诗人这样写,是完全有科 学根据的。在动物世界里,鸭靠身上长满的浓厚 丰密而又润滑多油的羽毛,以及皮下积蓄的一层 层厚厚实实的脂肪耐寒抗冻。一旦春回大地,河 水解冰,好动喜水的鸭子便连忙跳入春江中游泳 寻食。因此,水温回升,哪怕是稍稍的增暖,鸭 子总比别的动物“先知道”。诗中把科学常识融 于鸭子恣意戏水的情意之中,就显得极其自然、 妥贴。

练习:
答:痛苦的煎熬;快乐的享受(或
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 存)。渺小的存在;伟大的结晶 (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 血儿")。
3、运用摘取要点的方法解 题 有时,答案比较分散, 可以采取摘取要点的方法, 先把握全文的写作思路,迅 速找出原文可能有答案的地 方,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出符 合题目的要点。
【题例1】概括下面这段话的意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宋代涌现出了更多的竹画家,苏 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 魄很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 力都很强劲。②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 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 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 ③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 技艺高超。徐渭(字文长)创雪竹的方法, 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 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 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 枝间叶上,罔非竹雪,竹之全体,在隐约 间矣。(92年全国高考题)
(一)要善于抓住中 心句和重点词语
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
(1)段首提示性中心句;
(2)段末总结性中心句; (3)段中过渡性中心句;
(4)自然段外的抒情性或综
合性中心句。
【题例一】请看下例:归纳本文的中心(不超 过17个字) 我们要求诗人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并不是 要他们赤裸裸地将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表现在 作品中,而是要他们将科学知识融化在诗歌的意 境里。这里不妨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这首题画诗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 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上诗抓住冬去春来给生物带来的变化,表现 出早春时节盎然的生机、动人的情趣,其中还包 含着启人深思的哲理。诗人这样写,是完全有科 学根据的。在动物世界里,鸭靠身上长满的浓厚 丰密而又润滑多油的羽毛,以及皮下积蓄的一层 层厚厚实实的脂肪耐寒抗冻。一旦春回大地,河 水解冰,好动喜水的鸭子便连忙跳入春江中游泳 寻食。因此,水温回升,哪怕是稍稍的增暖,鸭 子总比别的动物“先知道”。诗中把科学常识融 于鸭子恣意戏水的情意之中,就显得极其自然、 妥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