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三)B卷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期中测试题B卷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期中测试题B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高一化学2(必修)期中测试题B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①硫酸比次氯酸稳定;②高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强;③S2-比Cl-易被氧化;④HCl比H2S稳定;⑤铜与盐酸不反应,但可与浓硫酸反应。

可说明氯比硫非金属性强的是A.全部B.②③④C.①②④D.除①以外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1到8地重复出现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C.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地重复出现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已知下列顺序,其中错误的是A.氢化物稳定性增强:HF、H2O、NH3B.酸性减弱:HClO4、HBrO4、HIO4C.还原性增强:Al、Mg、NaD.非金属性减弱:Cl、S、P4.镭是元素周期中第七周期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化合物中呈+2价B.氢氧化物呈两性C.硫酸盐难溶于水D.镭比钙的金属性强5.某元素原子最外层上只有两个电子,该元素A.一定是金属元素B.一定是ⅡA族元素C.一定是过渡元素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不是金属元素6.下列化学键最牢固的是A.H—ClB.H—FC.H—OD.H—I7.136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136C表示的碳原子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能参与成键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ⅠA 族和ⅦA 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D.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9.两种元素可以形成AB 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A.无中子的原子与最外层有6个电子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B.核电荷数分别为12和17的元素C.ⅣA 族和ⅥA 族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D.最高正价都为奇数的两种元素10.下列元素的原子在形成不同物质时,既能形成离子键,又能形成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 A.KB.CaC.ID.Ne11.将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A.1∶2∶3B.3∶2∶1C.6∶3∶1D.6∶3∶212.A. B.C.D.锌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13.用惰性电极电解某金属硫酸盐溶液时,在阴极上析出a g 金属,同时在阳极上放出0.8 g 气体,如果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A.a ·bB.a b C.ba 20 D.ab 10 14.目前人们正研究开发一种高能电池——钠硫电池,它以熔融的钠、硫为两极,以Na +导电的β″—Al 2O 3陶瓷作固体电解质,反应为:2Na +x SNa 2S x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 C.D.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S2x -2e -===x S15.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质量增加,电解质溶液的pH 下降的是 A.CuCl 2 B.AgNO 3C.BaCl 2D.H 2SO 416.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xQ ,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 2生成正盐,需5 mol ·L-1的KOH 溶液100 mLA.16xQB.8xQC.4xQD.2xQ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盐类水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 在101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定叫做碳的燃烧热D CO燃烧是吸热反应18.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H2(g)+1/2O2(g)==H2O(l);△H= - 285.8KJ/molC3H8(g)+5O2(g)==3CO2(g)+4H2O(l);△H= - 2220.0KJ/mol,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 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A 1:3B 3:1C 1:4D 5:1319.已知Zn(s)+1/2O2(g)=ZnO(s); △H= - 350KJ/mol,则1 g Zn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A 5.4KJB 350KJC 3.5KJD 8.5KJ20.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1/2O2(g)=ZnO(s); △H= - 351.1KJ/mol,Hg(l)+1/2O2(g)=HgO(s); △H= - 90.7KJ/mol,由此可知反应:Zn(s) +HgO(s)=ZnO(s) + Hg(l); △H为A - 1441.8KJB +260.4KJC +441.8KJD -260.4KJ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三).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三).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质量评估(三)专题3(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3·山东高考)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2.聚丙烯酸酯类涂料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墙面涂料之一,它具有弹性好,不易老化、耐擦洗、色泽亮丽等优点。

下面是聚丙烯酸酯的结构简式:,根据你掌握的化学知识,试推断聚丙烯酸酯的类别( )A.无机化合物B.小分子化合物C.高分子化合物D.离子化合物3.(2013·安阳高一检测)植物油厂为了提取大豆中丰富的油脂,下列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将大豆用水浸泡,使其中的油脂溶于水,然后再分馏B.先将大豆压成颗粒状,再用无毒的有机溶剂浸泡,然后对浸出液进行蒸馏分离C.将大豆用碱溶液处理,使其中的油脂溶解,然后再蒸发出来D.将大豆粉碎,然后隔绝空气加热,使其中的油脂蒸发出来4.下列变化可以直接通过取代反应来实现的是( )A.CH3CH2OH−−→CH3CHOB.CH2=CH2−−→CH3—CH2BrC.−−→D.CH3COOH−−→(CH3COO)2Ca5.(双选)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6.有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R—CH=CH—COOH,式中的R为烷基,下列关于这种有机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与镁反应能放出氢气B.可以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可以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7.(2012·山东高考)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8.(2013·石家庄高一检测)只用水不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乙醇和乙酸B.乙酸乙酯和乙醇C.苯和四氯化碳D.苯和溴苯9.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 )A.CH3CH2CH2CH3B.C. D.10.(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 10H 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11.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蛋白质均可通过颜色反应来鉴别B.糖类、蛋白质、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12.已知酯在金属钠存在下与乙醇混合加热蒸馏,可使酯还原成醇,反应为 RCOOR'+4[H]Na CH CH OH32+−−−−−−→RCH 2OH+R'OH现有酯C 5H 11COOC 6H 13,用上述方法还原,所得到的产物是( )A.C 6H 13OH 和C 5H 11OHB.C 6H 13OHC.C 5H 11OHD.C 11H 23OH13.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CH 3—CH =CH 2)、苯和甲苯(),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废旧塑料的再利用。

新教材适用2024学年高中化学综合测评B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2024学年高中化学综合测评B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化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综合测评(B)(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科学家因发现准晶体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人们发现组成为铝-铜-铁-铬的准晶体具有低摩擦系数、高硬度、低表面能,以及低传热性,可以用于炒菜锅的镀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是主族元素B.铜与氧气反应形成离子键C.自然界中不存在准晶体D.铜、铁都是过渡元素3周期ⅢA 族,是主族元素,A 项正确;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为离子化合物,铜元素与氧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B 项正确;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可作新型材料,准晶体具有特殊性能,所以能开发成为新型材料,组成为铝-铜-铁-铬的准晶体中,铜、铝、铬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所以准金属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C 项错误;铜在第4周期ⅡB 族,铁在第4周期Ⅷ族,铜、铁都是过渡元素,D 项正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CH 2CH —C≡N 分子中含6个σ键,3个π键B.2个原子形成的多重共价键中,只能有一个是σ键,而π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C.s 电子与s 电子间形成的键一定是σ键,p 电子与p 电子间形成的键一定是π键D.共价键一定有原子轨道的重叠电子与p 电子间形成的单键是σ键。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Zn 的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23p 64s 2B.Fe 2+的电子排布式:[Ar]3d 6C.C 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D.HClO 的电子式:H ··Cl ······O······解析Zn 是30号元素,故其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A 项错误。

铁是26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故Fe 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 6,B 项正确。

江苏专版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模块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江苏专版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模块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模块综合测评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Fe-56、Cu-64一、单项选择题(包括14题,每题3分,共42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合金从古代到现代,从生活领域到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B.“玉兔二号”钛合金筛网轮的主要成分是非金属材料C.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D.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2. [2023江苏通州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羟基的电子式:·H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H2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乙酸的球棍模型:3. [2023江苏太湖高级中学期中]下列反应中既是氧化还原反应,能量变化情况又符合如图的是( )A.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反应B.碳和水蒸气的反应C.NH4Cl和Ba(OH)2·8H2O的反应D.氢气的燃烧反应[2023江苏连云港东海期中]阅读下列资料,回答4~5题。

合成17tNH3,放出Q kJ热量。

利用浓氨水吸收氯气工业的尾气,同时得到副产品NH4Cl;也可以用FeCl2溶液吸收氯气制得FeCl3溶液,然后制备Fe(OH)3胶体;经实验发现,胶体都有丁达尔效应(粒子对光的散射现象),且丁达尔效应随其浓度升高逐渐增强。

4.下列化学反应表示不正确的是( )A.合成NH3反应:N2(g)+3H2(g)2NH3(g) ΔH=-2Q×10-6kJ·mol-1B.浓氨水吸收氯气:8NH3·H2O+3Cl2N2+6NH4C1+8H2OC.FeCl2溶液吸收氯气:2FeCl2+Cl22FeCl3D.制备Fe(OH)3胶体:F+3NH3·H2O Fe(OH)3 (胶体)+3N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维生素C能溶于水,与补铁剂共服效果更佳B.NO有氧化性,可用于CO去除C.Fe3O4不溶于水,可制造录音磁带D.NH4Cl易溶于水,可用作化肥6. [2023河北邯郸期中]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制备甲醇,反应为CO(g)+2H2(g)CH3OH(g),测得容器内H2的分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综合测评(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共4套46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综合测评(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共4套46页】

本套资源目录2019_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综合测评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2019_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综合测评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2019_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综合测评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2019_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综合测评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专题综合测评(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表示物质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D[含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为14C,A项错误;HF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不需标方框和电荷符号,B项错误;Cl-的核电荷数应为17,C项错误。

]2.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既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也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三聚氰酸,有关反应为3NH3+3CO2―→+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题述反应为中和反应B.三聚氰酸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四种物质均属于共价化合物D.仅由题述四种元素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A项,题给反应不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错误;B项,三聚氰酸分子中的化学键均存在于不同的原子之间,均为极性键,错误;C项,三聚氰酸、NH3、CO2、H2O分子中均只含有共价键,它们均是共价化合物,正确;D项,由(NH4)2CO3是离子化合物可知,错误。

]3.研究表明,26Al可以衰变为24Mg,则可用来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 )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硬度和熔点B.向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氨水C.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与试管中的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D.将打磨过的铝片和镁带分别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Al能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而Mg不能C[硬度和熔点属于物理性质,不能用于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A项错误;向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氨水,两溶液中均生成沉淀,不能证明元素的金属性强弱,B项错误;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与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加入镁带的试管变红,加入铝片的试管无明显现象,可证明镁的金属性比铝强,C项正确;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可以用金属与稀的非氧化性酸溶液反应来比较,而不能用金属与碱溶液的反应来比较,D项错误。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课时练习题及各专题综合测验 含解析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课时练习题及各专题综合测验 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课时习题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2 - 1化学反应速率............................................................................................................... - 2 - 2化学反应的限度........................................................................................................... - 8 - 3化学反应中的热......................................................................................................... - 14 - 4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 21 - 专题综合测试................................................................................................................ - 28 - 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 37 - 1氮的固定 .................................................................................................................... - 37 - 2氨 ................................................................................................................................ - 44 - 3硝酸 ............................................................................................................................ - 51 - 4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 - 57 - 专题综合测试................................................................................................................ - 65 - 专题8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 73 - 1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 73 - 2石油炼制乙烯......................................................................................................... - 81 - 3煤的综合利用苯..................................................................................................... - 88 - 4乙醇 ............................................................................................................................ - 96 - 5乙酸 .......................................................................................................................... - 104 - 6酯油脂 .................................................................................................................. - 111 - 7糖类 .......................................................................................................................... - 118 - 8蛋白质和氨基酸....................................................................................................... - 126 - 9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 133 - 专题综合测试.............................................................................................................. - 141 - 专题9金属与人类文明...................................................................................................... - 149 - 1金属的冶炼方法....................................................................................................... - 149 - 2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 155 - 3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 162 - 专题综合测试.............................................................................................................. - 169 -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速率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所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2.反应2SO2+O2一定条件,2SO3经过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 )A.0.5 s B.2.5 sC.5 s D.10 s3.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5 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A.v(O2)=0.01 mol/(L·s)B.v(NO)=0.008 mol/(L·s)C.v(H2O)=0.003 mol/(L·s)D.v(NH3)=0.004 mol/(L·s)4.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使化学反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

苏教版化学必修2全套章节检测试题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22页)

苏教版化学必修2全套章节检测试题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22页)

专题一综合检测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Cl-35.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以下互称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B .氰酸铵(NH 4CNO)和尿素[CO(NH 2)2]C .D 2和T 2D .1H 162O 和2H 182O2.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

A .含17个中子的镁元素的核素符号:2917MgB .CH 4分子的比例模型:C .S 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HF 的电子式:H +[∶F ····∶]-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Na>Si>ClB .稳定性:SiH 4<HCl<H 2SC .金属性:Na>Mg>AlD .酸性:H 3PO 4<H 2SO 4<HClO 44.某阳离子A R n +,核外共有x 个电子,则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分别为( )。

A .(n +x)、(A -n +x)B .(A -n)、(n -x -A)C .(n +x)、(A -n -x)D .(x -n)、(A -x +n)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固体KH 2PO 4溶于水:离子键及共价键被破坏B.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相同的主族:ⅠA 族C.中子数相同的原子:22Na 、23Mg 、24Al 、25SiD.固体升华时无化学键被破坏的晶体:干冰、碘6.A 、B 、C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1所示。

已知B 、C 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 元素族序数的2倍;B 、C 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 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 、B 、C 所在的一组是( )。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B卷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B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精心收集**整理制作)高一化学2(必修)期末测试题B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碳化硅这种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晶体,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

在下列三种晶体①金刚石②晶体硅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①②D.2.A.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B.C.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D.3.关于ⅠA族和ⅡAA.同一周期中,ⅠA族单质的熔点比ⅡAB.浓度都是0.01 mol·L-1时,氢氧化钾溶液的pHC.D.4.A.密度大小B.容易导电C.延展性好D.5.A.其水溶液导电的一定是离子晶体B.C.固态导电的一定是金属晶体D.6.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人类最理想的能源是A.氢气B.煤炭C.石油D.核能7.有人预言:H2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其根据不正确...的是A.生产H2的原料来源广阔B.在等质量的可燃气体中,H2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C.H2易液化,携带方便D.燃烧时无污染8.下列观点你不赞成的是A.氢气让人喜欢让人忧B.煤为人类提供能源和化工原料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C.煤气化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潜伏着的无形杀手 D.水虽然是取之不尽的,但个别地区存在用水危机9.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杆,下列有关秸杆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做饲料 B.造纸 C.制沼气 D.就地焚烧10.提供能量巨大、持续时间长、分布地域广阔、获取利用方便、使用安全高效,且对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的新能源是A.核能B.太阳能C.氢能D.地热能 11.要节约现有能源,还要研究开发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①氢能 ②太阳能 ③风能 ④水能 ⑤地热能 ⑥潮汐能 ⑦电能A.①②④⑦B.①②③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12. 将固体NH I 4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 I s NH g HI g 43()()()+;222HI g H g I g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 H molL ().205=;c HI mol L ()/=4,则c NH ()3是A. 5mol/LB. 4.5mol/LC. 4mol/LD. 3.5mol/L 13.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 和1mol B 发生反应:23A g B g C g D g ()()()()++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Wmol/L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方法改变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Wmol/L 的是 A. 42mol A mol B +B. 2131mol A mol B mol C mol D +++C. 311mol C mol D mol B ++D. 31mol C mol D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总是放热的B.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的,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的C.有些放热反应,在引发反应时必须加热D.放热反应在反应发生时都不需要加热15.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 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 g CaCO 3沉淀,则完全燃烧46 g 无水酒精时放出的热量是A.0.6Q B .Q C .2Q D .6Q 16.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CO 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17.工农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家用洗涤剂就是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磷酸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专题质量评估(三)B卷(苏教版必修2)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
B.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D.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解析】选D。

A项石油裂解主要得到乙烯、丙烯、异丁烯及甲烷、乙烷、丁烷、炔烃、硫化氢和碳的氧化物等。

B 项油脂水解可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C项甲烷分子中就不含碳碳单键。

2.(2009·广东理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和乙烯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B.蔗糖在人体内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
C.食醋中含有乙酸,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得到
D.煤可与水蒸气反应制成水煤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
【解析】选B。

蔗糖在人体内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

6.(2010·湛江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米饭在嘴中越咀嚼越甜的原因是淀粉水解生成甜味物质
C.油脂、乙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D.水果因含有酯类物质而具有香味
【解析】选C。

A项,蛋白质水解最终得氨基酸;B项,淀粉在唾液中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C项,乙醇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D项,水果中含有多种酯类物质,而具有香味。

7.(2010·温州高一检测)要使蛋白质从水溶液中析出而又不改变蛋白质的主要性质,最好加入()
A.稀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饱和硫酸铵溶液
D.饱和硫酸铜溶液
【解析】选C。

蛋白质在酸、碱和酶的作用下水解,故A、B不能使用。

CuSO4属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故D不能使用。

9.(2010·九江模拟)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由图得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生成物是乙醛
B.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
C.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有红黑颜色交替变化的现象
【解析】选B。

乙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被O2氧化为乙醛,在此过程中乙醇发生氧化反应,催化剂呈现了红黑色交替变化的现象。

10.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物质为少量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烷(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B.乙酸乙酯(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C.CO2(SO2):气体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D.乙醇(乙酸):加足量浓硫酸,蒸馏
【解析】选B。

光照条件下通入Cl2,乙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除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可反应掉乙酸,因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经分液、干燥、蒸馏分离出来,B正确,因为CO2、SO2都能被NaOH溶液反应掉,C错误,除乙醇中的乙酸若加足量的浓H2SO4蒸馏,并不能把乙酸全除尽,且能引入新的杂质,D错误,选B。

11.(多选)将0.1 mol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3.36 L CO2和3.6 g H2O,混合气体中()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一定没有乙烷
D.一定有乙炔
【解析】选A、C。

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1.5H4,故一定有CH4,另外的一种烃应为含4个H的烃,即C2H4、C3H4等。

12.(2010·九江高一检测)能在有机物的分子中引入羟基官能团的反应类型有:(a)酯化反应,(b)取代反应,(c)氧化反应,(d)加成反应,(e)水解反应。

其中正确的组合有()
A.(a)(b)(c)
B.(d)(e)
C.(b)(d)(e)
D.(b)(c)(d)(e)
【解析】选C。

酯的水解可得到醇,即引入—OH,故(b)(e)正确,烯烃与H2O加成可以制得醇,即引入—OH,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2分)
13.(8分)请分别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这些有机物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和水蒸气的体积V满足下列比值(各写一种):
14.(12分)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D是具有果香气味的烃的衍生物。

A、B、C、D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产物被省略)。

(1)工业上,由石油获得石蜡油的方法是_________,由石蜡油获得A是_________变化。

(2)A 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写出反应B+C 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烷是由石蜡油获得A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之一,写出它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解析】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所以A为乙烯,工业上以石油分馏产品为原料进行高温裂解制乙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乙烯和水加成得到乙醇,乙醇和乙酸反应可以生成有果香气味的乙酸乙酯,所以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产物为乙酸。

答案:(1)分馏(蒸馏)化学 (2)加成反应
15.(15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结构简式为
它是制作软质隐形眼镜的材料。

请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2)由甲基丙烯酸制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3)由乙烯制备乙二醇。

16.(17分)09年8月27日,辽宁抚顺列车
脱轨,液态苯泄漏引发大火,消防人员及
时组织附近群众转移,未有人员中毒伤
亡。

实验室用浓硫酸、浓硝酸和苯(沸
点80.1 ℃)在55 ℃~60 ℃时混合加热
制得硝基苯,已知硝基苯是一种无色或
浅黄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密度比
水大,不溶于水,沸点为210.9 ℃。

某学生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制硝基苯,试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苯在55 ℃~60 ℃发生硝化反应,在75 ℃~
80 ℃发生磺化反应,95 ℃发生二硝基取代反应。

为防止发生副反应,如何控制温度?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后试管中有硝基苯、苯和残酸,为得到纯净的硝基苯,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用蒸馏水洗、分液;②蒸馏;③用无水CaCl2干燥;④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洗涤、分液;⑤用蒸馏水再洗涤、分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

A.①③④⑤②
B.②③④①⑤
C.①④⑤③②
D.①④②⑤③
(5)现有锥形瓶、铁架台、酒精灯、蒸馏烧瓶、活塞、铁圈,还需要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 。

蒸馏得到的硝基苯聚集在_________中。

【解析】(1)因为浓硝酸中含水量比较多,若将密度小的浓硝酸加入密度大的浓硫酸中,其中的水溶于浓硫酸会放出大量的热,将会使浓硝酸剧烈飞溅而发生危险,所以应当把浓硫酸加到浓硝酸中,并且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

(2)由于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液体而且容易挥发,浓硝酸对热不稳定,浓硫酸溶于水要放出大量的热,因此该实验对温度要求比较高,对温度的控制是影响整个实验成败的关键,采用水浴加热是最好的方式。

(3)水浴加热可以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因为苯容易挥发,所以应该加一个冷凝回流装置,可以加上一个长玻璃导管或冷凝管。

(4)先用蒸馏水洗、分液,除去大部分酸,再加入NaOH溶液除去残酸,由于硝基苯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它和水混合后将分层,所以再用水洗去残留的NaOH溶液,然后再用分液漏斗分液的方法加以分离;而硝基苯和苯互溶,可以利用它们沸点的不同采用分馏的方法加以分离。

(5)蒸馏操作是在蒸馏烧瓶中进行的,加热液体和液体混合物时必须加入沸石防止暴沸;用温度计测定馏分蒸气的温度;用冷凝管将馏分蒸气冷凝为液体。

由于苯的沸点
(80.1 ℃)比硝基苯的沸点(210.9 ℃)低,所以蒸馏出的馏分是苯,而硝基苯留在蒸馏烧瓶中。

答案:(1)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倒入装有浓硝酸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
(2)使用温度计控制水浴温度在55 ℃~60 ℃
(3)冷凝回流,使反应物苯、酸充分反应
(4)C (5)温度计、冷凝管蒸馏烧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