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直方图的图像增强系统实现

合集下载

如何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色彩增强和颜色校正

如何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色彩增强和颜色校正

如何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色彩增强和颜色校正图像处理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包括了图像的色彩增强和颜色校正。

这些技术能够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和色彩准确性,提高图像品质,并支持许多应用领域,如摄影、印刷、医学图像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色彩增强和颜色校正。

我们将讨论图像的色彩增强技术。

色彩增强可以使图像更加鲜艳、生动,并提高视觉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彩增强技术。

1. 色彩平衡:色彩平衡是通过调整图像的色彩分布来改善图像的整体色彩平衡。

主要有三个通道,即红、绿、蓝(RGB)。

通过调整这些通道的比例,可以更好地平衡图像的色彩。

色彩平衡可以通过调整白平衡等参数来实现。

2. 对比度调整:对比度调整是通过改变图像的亮度范围,使得图像的明暗对比更加明显。

这可以通过调整图像的灰度级范围来实现。

增加对比度可以使图像细节更加清晰,增强图像的深度感。

3. 色度饱和度调整:色度饱和度调整可以改变图像中颜色的饱和度。

通过增加或减少颜色的饱和度,可以使图像更加鲜艳或柔和。

这可以通过调整HSL(色相、饱和度、亮度)或HSV(色相、饱和度、值)空间中的参数来实现。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图像的颜色校正技术。

颜色校正旨在调整图像中的颜色,使其更接近真实场景中的颜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颜色校正技术。

1. 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它通过调整图像的灰度级分布来改善图像的对比度。

它可以使图像的直方图在整个灰度级范围内均匀分布,从而增强图像的细节和对比度。

2. 色彩映射:色彩映射可以将图像的颜色映射到另一个图像或颜色空间中的对应颜色。

这可以通过使用预定义的颜色映射表或根据特定的颜色映射算法来实现。

色彩映射可以用于将图像从一种颜色空间转换为另一种颜色空间,或者用于改变图像的颜色外观。

3. 基于模型的颜色校正:基于模型的颜色校正方法使用了一个颜色模型,该模型描述了颜色之间的关系。

如何进行高效的图像增强和降噪

如何进行高效的图像增强和降噪

如何进行高效的图像增强和降噪图像增强和降噪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它们的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视觉质量和可视化细节,并消除图像中的不必要的噪声。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图像增强和降噪技术,以及一些实现这些技术的高效算法。

一、图像增强技术1.灰度变换:灰度变换是一种调整图像亮度和对比度的常用技术。

它可以通过改变灰度级来增加图像的对比度和动态范围,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

2.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均衡化是通过重新分配图像灰度级来增加图像对比度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改变图像的直方图来增强图像的细节和对比度。

3.双边滤波:双边滤波是一种能够保留图像边缘信息,同时消除噪声的滤波技术。

它能够通过平滑图像来改善图像的质量,同时保持图像的细节。

4.锐化增强:锐化增强是一种通过增加图像的高频分量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感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增加图像的边缘强度来突出图像的边缘。

5.多尺度增强:多尺度增强是一种通过在多个尺度上对图像进行增强来提高图像视觉质量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提取图像的不同频率分量来增强图像的细节和对比度。

二、图像降噪技术1.均值滤波:均值滤波是一种常见的降噪方法,它通过将像素值替换为其周围像素的均值来减少噪声。

然而,它可能会导致图像的模糊,特别是在对边缘等细节进行处理时。

2.中值滤波:中值滤波是一种基于排序统计理论的降噪方法,它通过将像素值替换为其周围像素的中值来消除噪声。

相比于均值滤波,中值滤波能够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保留图像的边缘细节。

3.小波降噪:小波降噪是一种利用小波变换的降噪方法,它在时频域上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

它能够通过消除噪声的高频分量来降低图像的噪声水平。

4.非局部均值降噪:非局部均值降噪是一种通过将像素值替换为与其相似的像素均值来减少噪声的方法。

它能够通过比较像素的相似性来区分图像中的噪声和细节,并有选择地进行降噪。

三、高效实现图像增强和降噪的算法1.并行计算:利用并行计算技术,如GPU加速、多线程等,在处理图像增强和降噪算法时,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和算法的实时性。

基于直方图的图像增强算法

基于直方图的图像增强算法

基于直⽅图的图像增强算法1 对⽐度和直⽅图均衡HE“对⽐度contrast ratio”这⼀概念,类似于“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衡量的是图像中亮区与暗区的⽐例。

对⽐度实际上没有统⼀的测量标准,参见:维基百科但我们知道,对⽐度是影响图像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

对⽐度⼩的图像,其⾊彩层次少,看起来要么太亮,要么太暗。

如下图:利⽤MATLAB内置的histeq函数,可以得到对⽐度增强的图⽚:img=imread('View.jpg');rimg=img(:,:,1);gimg=img(:,:,2);bimg=img(:,:,3);resultr=histeq(rimg);resultg=histeq(gimg);resultb=histeq(bimg);result=cat(3,resultr,resultg,resultb);subplot(1,2,1)plot(img);title('原图');subplot(1,2,2)plot(result);title('histeq均衡后图');直⽅图均衡的本质是灰度值映射。

⽽映射函数可以由分布曲线(累积直⽅图)得到:D B =D maxA 0D A ∑i =0H i其中 A 0 是像素总数(图像⾯积),D max 是最⼤灰度值,D A 、D B 分别是转换前、后的灰度值,H i 是第 i 级灰度的像素个数。

例如原直⽅图为:灰度值0到120,累积像素个数都为0,因此灰度值0到120都映射到灰度值0;此后⿊线开始上升,其纵坐标就是映射到的灰度值(当然还有系数 D maxA 0 )。

灰度值200左右,⿊线饱和,因此其后的灰度值都映射到最⼤灰度值255。

经过均衡后的直⽅图为:综上,HE后的直⽅图实际上是原直⽅图的拉伸,只是左右拉伸程度是变化的,取决于原直⽅图的幅度变化。

2 HE的问题以上是直⽅图均衡Histogram Equalization的简单应⽤。

图像增强算法(直方图均衡化、拉普拉斯、Log、伽马变换)

图像增强算法(直方图均衡化、拉普拉斯、Log、伽马变换)

图像增强算法(直⽅图均衡化、拉普拉斯、Log、伽马变换)⼀、图像增强算法原理图像增强算法常见于对图像的亮度、对⽐度、饱和度、⾊调等进⾏调节,增加其清晰度,减少噪点等。

图像增强往往经过多个算法的组合,完成上述功能,⽐如图像去燥等同于低通滤波器,增加清晰度则为⾼通滤波器,当然增强⼀副图像是为最后获取图像有⽤信息服务为主。

⼀般的算法流程可为:图像去燥、增加清晰度(对⽐度)、灰度化或者获取图像边缘特征或者对图像进⾏卷积、⼆值化等,上述四个步骤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步骤进⾏实现,后续将针对此⽅⾯内容进⾏专题实验,列举其应⽤场景和处理特点。

本⽂章是⼀篇综合性⽂章,算是⼀篇抛砖引⽟的⽂章,有均衡化、提⾼对⽐度、降低对⽐度的算法。

1.1 基于直⽅图均衡化的图像增强图像对⽐度增强的⽅法可以分为两种:直接对⽐度增强⽅法,间接对⽐度增强⽅法。

直⽅图拉伸和直⽅图均衡化是常见的间接对⽐度增强⽅法。

直⽅图拉伸是利⽤对⽐度拉伸对直⽅图进⾏调整,扩⼤前景和背景灰度的差别,这种⽅法可以通过线性和⾮线性的⽅法来实现,其中ps中就是利⽤此⽅法提⾼对⽐度;直⽅图均衡化则是利⽤累积函数对灰度值进⾏调整,实现对⽐度的增强。

直⽅图均衡化处理原理:将原始图像的灰度图从⽐较集中的某个灰度区间均匀分布在整个灰度空间中,实现对图像的⾮线性拉伸,重新分配图像像素值。

算法应⽤场景:1、算法的本质是重新分布图像的像素值,增加了许多局部的对⽐度,整体的对⽐度没有进⾏太⼤改变,所以应⽤图像为图像有⽤数据的对⽐度相近是,例如:X光图像,可以将曝光过度或曝光不⾜照⽚进⾏更好的显⽰,或者是背景及前景太亮或太暗的图像⾮常有⽤。

2、算法当然也有缺点,具体表现为:变换后的图像灰度级减少,某些细节减少;某些图像有⾼峰值,则处理后对⽐度不⾃然的过分增强。

算法实现特点:1、均衡化过程:直⽅图均衡化保证在图像像素映射过程中原来的⼤⼩关系保持不变,即较亮的区域依旧较亮,较暗的依旧较暗,只是对⽐度增加,不能明暗颠倒;保证像素映射函数的值域在0和255之间。

白平衡算法——gamma算子

白平衡算法——gamma算子
y (x e)
传统CRT:
二、基于伽马变换的图像增强
原理步骤:
归一化
补偿
反归一化
二、伽马变换原理
归一化: y cr , r [0,1]
将像素值转换为 0 ~ 1 之间的实数。 算法如下 :r= ( i + 0. 5)/256 这里包含 1 个除 法和 1 个加法操作。对于像素 A 而言 , 其对应的归一化值为 0. 783203 。
LUT[i] = intTemp; }
二、程序的实现
//单通道 if (resultImage->nChannels == 1) {
for (int i = 0; i < resultImage->height; i++) {
for (int j = 0; j < resultImage->width; j++) {
假设像素值 i=200
1 1 0.4545
gamma 2.2 0.783203 0.894872
二、伽马变换原理
反归一化:
将经过预补偿的实数值反变换为 0 ~ 255 之间的整数值。具体算法为 : f*256 - 0.
5 此步骤包含一个乘法和一个减法运算。续前 例 , 将 A 的预补偿结果 0. 894872
float f = (i + 0.5f) / 255; f = (float)(pow(f, kFactor)); int intTemp = f*255.0f - 0.5f; if(intTemp<0) {
intTemp=0; } else if(intTemp>255) {
intTemp=255; }

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增强算法比较研究

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增强算法比较研究

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增强算法比较研究引言:图像增强是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图像增强旨在提升图像的视觉质量和可读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图像增强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比较几种常见的图像增强算法,分析其优缺点,并探讨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

一、直方图均衡化算法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通过对图像的像素强度进行转换,使得像素的直方图分布更均匀。

该算法可以扩展图像的动态范围,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优点:1. 简单易实现:直方图均衡化算法的原理简单,易于实现。

2. 高效性:直方图均衡化可以快速地对图像进行处理,适用于实时应用。

3. 对细节增强效果好:直方图均衡化算法能够增强图像的对比度,使得图像细节更加清晰。

缺点:1. 无法保持局部对比度: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是全局算法,无法保持图像的局部对比度。

2. 易产生过增强现象:在某些情况下,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容易使得图像的背景过亮或过暗。

3. 非线性处理: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非线性处理方法,可能对图像的灰度分布造成较大的变化。

适用场景:1. 增强图像对比度: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可以有效增强图像的对比度,使得图像更加清晰。

2. 实时图像处理:由于直方图均衡化算法的高效性,适用于实时图像处理应用。

3. 对细节要求不高的图像: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用于对细节要求不高的图像。

二、拉普拉斯金字塔增强算法拉普拉斯金字塔增强算法是一种基于金字塔理论的图像增强方法。

该算法通过构建图像的拉普拉斯金字塔,对不同层次的图像进行增强处理,最后再重建原始图像。

优点:1. 保留了图像的细节:拉普拉斯金字塔增强算法通过在不同层次上增强图像,可以有效地保留图像的细节。

2. 自适应性:该算法可以根据不同图像的特点自适应地进行增强处理。

3. 对边缘提取效果好:拉普拉斯金字塔增强算法对于边缘的提取有良好的效果。

缺点:1. 计算复杂度高:拉普拉斯金字塔增强算法需要构建金字塔结构,并进行多次图像卷积操作,计算复杂度较高。

基于直方图均衡化和Retinex的图像去雾算法研究

基于直方图均衡化和Retinex的图像去雾算法研究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基于直方图均衡化和Retinex的图像去雾算法探究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息进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增强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增强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增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在现代科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遥感图像、安防监控图像以及各种图像数据分析等领域。

其中,图像增强技术是数字图像处理的重要分支之一。

什么是图像增强技术?图像增强是指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原始图像进行改进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清晰度、对比度和亮度,同时减少图像的噪声和失真,使图像更具辨识度和实用价值。

图像增强技术的基本原理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增强技术有很多种。

它们有的基于像素点的局部特征,有的基于全局的规律和模型。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图像增强技术:1. 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典型的全局图像增强技术,它可以通过对图像灰度值分布进行调整,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

它假设在正常的摄影条件下,灰度级的分布应该是均匀的。

因此,直方图均衡化采用了一种用高频率伸展像素值的方法,将原图像的灰度级转换为更均匀的分布,从而使图像的对比度更加明显。

2. 中值滤波中值滤波是一种局部图像增强技术,是一种基于像素点的影响的方法。

它对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进行排序处理,后选取其中值为该像素点的新灰度值,这样可以消除噪声,使得模糊度和清晰度都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3. 边缘增强边缘增强是一种同时考虑整幅图像的局部特征和全局规律的图像增强技术。

它对图像的边缘部分加权,使边缘区域更加清晰,从而提高了图像的辨识度和可读性。

边缘增强技术既可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也可针对不同的图像类型和应用需求进行不同的定制化处理。

图像增强技术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增强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1. 在医学领域,图像增强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和进行手术规划等。

2. 在遥感领域,图像增强技术可以帮助解决地图制作中的噪声和失真问题,清晰地显示建筑物、道路和地形地貌等信息,从而提高研究和预测的准确性。

3. 在安防监控领域,图像增强技术可以通过对图像的增强处理,提高视频监控图像的清晰度和鲁棒性,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安全监管和犯罪侦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2直方图均衡化
实现图4.8的直方图均衡化:先点“选取图像”选择一张图片,然后再点“直方图均衡化”实现的结果如图4.9,直方图对比如图4.10、4.11所示:
实现所对应的程序如下:
function pushbutton 10_Callback(hObject,eventdata,handles)
global img_src;
global IMAGE;
if img_src= =0
msgbox(‘请先打开一幅图像’,‘错误’,‘error’);
else
flag=isrgb(img_src);
if flag= =0;
I1=histeq(img_src);
figure;
subplot(221);imshow(img_src);title(‘原图像’);subplot(222);imhist(img_src);title(‘原直方图’);subplot(223);imshow(I1);title(‘均衡化后的图像’);subplot(224);imhist(I1);title(‘均衡化后的直方图’);else
IMAGE=rgb2gray(img_src);
I1=histeq(IMAGE);
figure;
subplot(221);imshow(IMAGE);title(‘原图像’);
subplot(222);imhist(IMAGE);title(‘原直方图’);
subplot(223);imshow(I1);title(‘均衡化后的图像’);
subplot(224);imhist(I1);title(‘均衡化后的直方图’);
end
end
4.4.3 直方图规定化
实现图4.8的直方图规定化:先点“选取图像”选择一张图片,然后再点“直方图规定化”实现的结果如图4.13,直方图对比如图4.14、4.15所示:
实现所对应的程序如下:
function pushbutton23_Callback(hObject,eventdata,handles)
global img_src;
global IMAGE;
if img_src= =0
msgbox(‘请先打开一幅图像’,‘错误’,‘error’); else
fl=isrgb(img_src);
if fl= =0;
I=img_src;
[M,N]=size(I);
for i=1:8:257
counts(i)=i;
end
Q=img_src;
N=histeq(Q,counts);
figure
subplot(221);imshow(img_src);title(‘原图像’);subplot(222);imhist(img_src);title(‘原直方图’);subplot(223);imshow(N);title(‘均衡化后的图像’);subplot(224);imhist(N);title(‘均衡化后的直方图’);axis([0 260 0 5000]);
else
IMAGE=rgb2gray(img_src);
I=IMAGE
[M,N]=size(I);
for i=1:8:257
counts(i)=i;
end
Q=IMAGE;
N=histeq(Q,counts);
figure
subplot(221);imshow(img_src);title(‘原图像’);subplot(222);imhist(img_src);title(‘原直方图’);subplot(223);imshow(N);title(‘规定化后的图像’);subplot(224);imhist(N);title(‘规定化后的直方图’);
end
end
4.4.4 灰度反转
实现图4.8的灰度反转:先点“选取图像”选择一张图片,然后再点“灰度反转”实现的结果对比如图4.16、4.17所示:
实现所对应的程序如下:
function pushbutton25_Callback (hObject,eventdata,handles)
global img_src;
global IMAGE;
IMAGE=double(img_src);
IMAGE=256_l_IMAGE;
IMAGE=uint8(IMAGE);
axes(handles.axes_dst);
imshow(IMAGE);
4.4.5 边缘提取
实现图4.8的边缘提取。

先点“选取图像”选择一张图片,然后再点“边缘提取”实现的结果对比如图4.18所示:
实现所对应的程序如下:
function pushbutton19_Callback(hObject,eventdata,handles)
global img_src;
global IMAGE;
IMAGE=0;
if img_src= =0%
msgbox(‘请先打开一幅图像’‘错误’‘error’);
else
fl=isrgb(img_src);
if fl= =0;
IMAGE=edge(img_src, ‘sobel’) ;
axes(handles.axes_dst);
imshow(IMAGE);
else
IMAGE=edge(rgb2gray(img_src), ‘sobel’);
axes(handles.axes_dst);
imshow(IMAGE);
end
end
4.4.6 二值化
实现图4.8的二值化。

先点“选取图像”选择一张图片,然后再点“二值化”实现的结果对比如图4.19所示:
实现所对应的程序如下:
function pushbutton21_Callback(hObject,eventdata,handles)
global img_src;
global IMAGE;
x=img_src;
if img_src= =0
msgbox(‘请先打开一幅图像’‘错误’‘error’);
else
% p=input(‘input a num for 0_1’);
BW=im2bw(img_src,0.4);
imshow(img_src);
axes(handles.axes_dst);
imshow(BW);
end
4.4.7 几何变换
实现图4.8的图像的几何变换:先点“选取图像”选择一张图片,然后再点“几何变换”实现的结果对比如图4.20所示:
实现所对应的程序如下:
function pushbutton24_Callback(hObject,eventdata,handles)
global img_src;
global IMAGE;
% R=input(‘input a num 0~90’);
IMAGE=imrotate(img_src,35, ‘bilinear’);
J1=imrotate(IMAGE,35, ‘bilinear’‘crop’);
J2=imrotate(img_src,-90, ‘bilinear’); figure;
subplot(2,2,1),imshow(img_src);
subplot(2,2,2),imshow(j2);
subplot(2,2,3),imshow(IMAGE);
subplot(2,2,4),imshow(J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