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拓设计
矿井开拓方案优化设计

副 立井 :井 简直 径为6.5 m,垂直深度310 rfl。副井 内布设有轨距600 mm的多绳双 车单层 窄型罐笼与宽型罐 笼各 1个 ,罐笼载重1 t,作为全井生产辅助运输设施 。
On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M ine Developm ent Plan
Ll Junwei (Liangdu Coal Industry,Fenxi Coal Mining Group,Shanxi Coking Coal Group。Lingshi 031 302,Shanxi,China)
Abstract: Combined with detailed engineering example of Xiaogou Coal Mine,this paper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 s of original developm ent plan, put forward optimization m easures of developm ent plan,m ad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original and current plans,and proved the correctness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optim ization scheme. Key words: mining field overview;development plan;problems;plan optimization
矿井开拓延伸设计方案

神华集团乌达矿业公司五虎山煤矿9#、10#、12#煤层开拓延伸设计前言乌达矿业公司五虎山煤矿是国家六十年代投资建设的年设计能力150万吨的大型矿井。
该矿井1970简易投产,1983年达产,1990年产量曾突破200万吨。
三十年来,五虎山矿共生产煤炭2316.1万吨。
2000年五虎山矿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的矿井主采4#、7#煤层,主产品是低硫精煤、电煤。
截止2003年6月,技改后圈定的4#、7#煤层可采储量约为365.4万吨,按年产150万吨计,只能维持二年多,矿井接续紧张。
五虎山矿井开拓延伸涉及的煤层是9#、10#、12#。
根据乌达矿区煤层分布及开采状况看,苏海图矿主采12#、13#、15#煤层,已没有9#、10#煤层,黄白茨矿现主采9#煤层,但储量有限,只能开采2年,五虎山矿井9#、10#煤层可采储量约1837.3万吨。
9#、10#煤层虽然属高硫煤,但灰分低,发热量高,经市场调研,高硫煤市场前景是明朗的,具有开采价值。
本次矿井开拓延伸方案主要设计开采9#、10#、12#煤层,其中先期开采9#、10#煤层,后期开采12#煤层,矿井设计能力可提升至240万吨/年。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交通五虎山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为贺兰山北部煤田乌达矿区的一部分。
包兰铁路、110国道从乌达矿区东侧通过。
矿区铁路专用线在包兰铁路的乌海西站接轨。
区内有乌达通至巴音浩特和吉兰泰等地区的主要公路。
第二节地质概况五虎山矿井范围拐点坐标:1:X=4376543 Y=36384241;2:X=4376553 Y=36380481;3:X=4376296 Y=36380464;4:X=4374958 Y=36381152;5:X=4374110 Y=36381610;6:X=4372800 Y=36382371;7:X=4372800 Y=36383131;8:X=4371973 Y=36383446;9:X=4372303 Y=36383601;10:X=4372303 Y=36383921;11:X=4372813 Y=36383981;12:X=4372953 Y=36384101;13:X=4375453 Y=36384491;14:X=4376553 Y=36384241;井田走向长4.5KM,倾斜长2.5KM,面积为11.5665平方公里。
济宁三号矿井开拓设计的主要特点

济宁三号矿井开拓设计的主要特点济南煤炭设计研究院 冯长松摘 要 根据济宁三号矿井煤层赋存特点,该矿井开拓设计采用分区竖井开拓;井口位置选择在初期开采条件最好的地段;利用中央风井加快矿井建设速度;沿煤层倾斜布置大巷;倾斜(走向)长壁式开采。
关键词 开拓设计 井口选择 倾斜(走向)长壁开采 济宁三号矿井是设计年生产能力为500万t 的特大型矿井,是我国现今竖井设计中最大的矿井,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矿井之一。
该矿井从1983年5月开始,先后进行了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修改初步设计、调整设计、优化设计。
根据原煤炭工业部的安排,该井原作为向世界银行贷款项目,1984年3月向世界银行提交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992年作为利用日本第三批能源贷款项目又作了调整设计;根据原煤炭工业部的通知,1997年作了(最终版)优化设计。
该矿井历次阶段设计对矿井总的开拓布局和开拓方式都没有大的变化,而每次审查均对开拓布置作了肯定。
下面就济宁三号矿井开拓设计几个主要特点分述如下:1 分区竖井开拓济宁三号矿井南北走向长10km ,东西倾斜宽10~13km ,而且深部-1000m 水平距济宁断层大约有3km 。
根据其走向相对较短、倾斜相对较长的特点,设计以八里铺西断层和C1129断层连线为界,将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东西两个分区。
东区南北走向长8~10km ,东西倾斜宽5~615km 。
西区南北走向长10km ,东西倾斜宽515km ,两区的面积各约55km 2。
东区基本上为陆地,煤层埋藏较浅,上组煤都在-700m 水平以上,煤层厚度大,勘探程度高,地面建井条件比较好,根据井田上覆第四系冲积层比较厚(平均182m )的特点,前期以主、副、风三个竖井集中开发东区,见开拓方式平剖面图(图1、图2)。
图1 开拓方式平面图 西区为湖区,煤层埋藏较深,约在-650m 水平以下,勘探程度较低,湖区建井条件比较差,后期拟在深部湖区内建立人工岛,再建一个副井和一个回风井来开发西区,煤由倾斜胶带输送机大巷运至东区主井提到地面。
矿井开拓设计开题报告

矿井开拓设计开题报告矿井开拓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矿井开拓设计是矿山开采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稀缺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矿井开拓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成为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矿井开拓设计的深入研究,探索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效率和安全性的方法和技术,为矿山开采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1. 矿井开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矿井开拓设计是指通过对矿井的结构、布局、支护等进行合理设计,以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开采。
本研究将对矿井开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包括矿井结构设计、矿井布局设计、矿井支护设计等方面。
2. 矿井开拓设计的优化技术为了提高矿井开拓设计的效率和安全性,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优化。
本研究将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值模拟、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矿井开拓设计进行优化的方法和途径。
3. 矿井开拓设计的可持续性研究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矿井开拓设计也需要考虑可持续性因素。
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在矿井开拓设计中融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可持续性要求,以实现矿山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矿井开拓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同时,对矿井开拓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矿井开拓设计进行仿真分析,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为矿山开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研究成果还将为矿井开拓设计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推动矿山开采行业的发展。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矿井开拓设计的理论研究成果、优化技术方法和可持续性设计方案。
通过对矿井开拓设计的深入研究,预计可以提出一套科学、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矿井开拓设计方法和技术。
安山矿井开拓延伸优化设计探讨

乘 人器兼胶带大巷 输送 机维修 之 用 ;原辅 助运输 大巷 的运
送 材 料 和 设 备 的 功 能 , 由 无 轨 胶 轮 车 从 丁 业 场 地 装 车 直 接 通 过 工 业 场 地 至 后 期 回风 平 峒 风 井 场 地 的 公 路 运 至 风 井 场 地 ,经 新 副 平 峒 送 到 二 采 区 至 后 续 采 区 。 开 拓 延 伸 设 计 优 化 方 案 开 拓 方 式 平 面 图如 图 1 示 。 所
管理方便 ;②新增 的风井 场地 占地少 ;③ 辅助运输 大巷 内 , 冬天运输 不受 天气 影 响。缺点 是 :① 新掘 大 巷 20 m,T 00 程量大 ;②人料 在 同一大巷 内,相互 交叉 ;③施 工 工期 为
2 开拓 延伸优 化 设计
随着矿井建成 投产 ,开 拓延 伸及 二采 区接替 采 区 的工
二采 区 接 替 。
3 开拓 延伸 优 化 设 计 与原 开拓 延 伸 设 计 的技 术 经 济 比较
针 对 开 拓 延 伸 优 化 设 计 和 原 开 拓 延 伸 设 计 方 案 ,进 行 了 技 术 经 济 比较 。 1 原 开 拓 延 伸 设 计 的 优 点 是 :① T 业 场 地 集 中 下 井 , )
案 与新 开拓延 伸 方案 的优 缺 点 ,得 出 了新 开拓延 伸 方案在 设计 中充分发 挥 矿 井现有 辅助 运输 方 式
和场 地优 势 ,从 节 能减排 角度进 行优 化 ,达 到 减 少井巷 工程 量 、缩短 建设 工期 、 节省基 建投 资和
减 少运行 费用的 目的 ,实现 了节 能减排 。
安山井 田地 处 陕西 省榆 林 市府 谷 县 西 北方 向约 3 k 8m 处 ,行 政 区 划 隶 属 府 谷 县 庙 沟 门 2 m,南 北 倾 斜 宽 为 4~ k 6 m,面 积 为 5 k 4 m 。安 山
煤矿优化开拓布局和合理集中生产方案

XXXX煤矿矿井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方案XXXX煤矿二0一九年二月1.概述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是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实现矿井生产正常接续、促进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是防止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三超”现象组织生产的根本措施。
为加强矿井生产布局管理,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有效解决系统复杂、生产环节多、用人多的问题,严防“三超”生产现象发生,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和生产正常接续水平,根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鲁煤规发[2017]113号文要求,我矿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工作,切实把“抓好煤矿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的意见”落到实处。
2.矿井概况2.1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XXXX煤矿位于XXXX镇驻地,建于1969年,1972年投产,隶属XX。
原设计生产能力5万t/a,经过三次改扩建设计后,设计能力15万t/a,2006年核定能力25万t/a。
地理坐标:东经117045'~117047',北纬35048'~35049'。
矿井工业广场北距XX城区12km。
井田位于新汶煤田的东部边缘,地面标高+198~+202m。
2.2现生产情况井田内可采煤层共4层(11、13、15、17煤层),主采11、13、15煤层,目前开采11、13煤层。
矿井采用立井、斜井混合开拓方式,共划分为四个水平,即+60、-120、-300、-550m水平(其中,+60、-120、-300m水平均已结束),目前集中在-550m 水平生产。
矿井现布置十三、十四两个生产采区,开采11、13煤层。
共装备两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
2.3 矿区范围、相邻矿山井田范围:西以F5断层与新矿集团华恒矿业公司相邻,东至各煤层剥蚀边界,南到A、B坐标点连线,北以11煤层-550m 水平垂切。
井田面积 4.4717km2。
矿井开采上限+50m,开采下限-610m(十五煤层)。
煤矿开采学第三篇井田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第二十一章 矿井开采设计第十七章 井田开拓方式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式( 开一 拓)
立 井 单 水 平 带 区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开( 拓二
) 立 井 多 水 平 采 区 式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采用立井开拓时,一般以一对立井进 行开拓,装备两个井筒,井筒断面根据提 升容器尺寸、井筒内装备及通风要求。
《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箕斗提升井兼做 进回风井的要求与斜井时相同。
第十七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一节 斜井开拓 第二节 立井开拓 第三节 平硐开拓 第四节 井筒(硐)形式分析及选择 第五节 综合开拓 第六节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
整理课件
第一节 斜井开拓
主、副井筒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为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方式在我国煤矿中应用较广,半数以上的 矿井是斜井开拓。按井田内划分和阶段内的布置方 式不同,斜井开拓可以有许多种方式。这里只介绍 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即片盘斜井开拓)和斜井多 水平采区式开拓。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 一 ) 片 盘 斜 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开( 拓二
) 斜 井 多 水 平 采 区 式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斜井的提升方式
采用斜井开拓时,一般以一对斜井进行开拓。 小型斜井,可以只装备一个井筒,采用单钩串车提升; 中小型斜井,可装备两个井筒,主井用双钩串车提升,副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1—主斜井; 2—岩石运输大巷; 3—各分区水平运输大
巷; 4—分区煤层; 5—采煤工作面; 6—煤层露头; 7—分区境界; 8—井田边界; N01、N02、N03、 N04、N05—分区副
万利矿区高家梁矿井开拓部署设计

和常 沟交 汇处东 侧 、 铜 匠川 南侧 的川道 台地 上 , 靠 距
泉 和 常沟 口约 9 0 m, 0 场地 标 高 1 9 7m。 3 方案 Ⅲ : 井工 业 场 地集 中布 置 在 卡前 沟支 沟 矿 小 卡前 沟沟 头处 , 即井 田南 部边 界西南 隅 附近 , 卡 距
2 井 田开 拓 部 署
2 1 井 田开拓 方式 分析 与选 择 .
拔 高程 137m。最大 高差 为 13m; 3 8 一般 海拔 高程
13 0~1 8 一般 高差 10 m 右 。 8 0m, 4 0 左
井 田 内煤层 为一 向南西 倾 斜 的单 斜 构 造 , 角 倾 0 ~ 。 选 择 的 工业 场地 处 煤 层埋 藏 深 度 在 1 0~ 。 3, 1 2 0m 之 间 , 8 从煤 层 的埋藏 深 度及 地 形 条件 看 , 田 井 开拓 可采用 斜 井开拓 方式 、 井开 拓方 式或斜 、 立 立混
主 井开拓 方式 分析 与选择 : 经分 析对 比 , 采用 可
斜 井方 式 , 装备 带式 输送机 是 目前 国 内外 普遍采 用
维普资讯
陕 表 1 矿井工业场地选择 方案技术 比较表
年
万利矿区高家梁矿井开拓部署设计
2 1
万 利 矿 区高 家梁 矿 井 开 拓部 署 设 计
秦喜 文 , 李恩利 , 宋丰年
( 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 司 , 陕西 西安 7 0 5 ) 10 4
0 引 言
鄂 尔多斯 万 利矿 区是鄂 尔 多斯 市动力 煤基 地之
一
,
矿 区 面 积 7 7 3 m ,煤 炭 地 质 储 量 6 .4 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开拓设计一.矿井基本资料某矿井含有俩煤层,煤层厚度为m1=6m,m2=8m,煤间距10m,煤层倾角32。
煤层埋深煤露头72m,煤倾斜长度1860m,走向长度8000m。
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采用3t底卸式矿车运输。
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粉砂岩。
二.储量计算1.矿井地质资源量Z=8000*1860*(6+8)*1.25=0t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根据钻孔布置,在煤矿地质资源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煤质,在探明的和控制1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的基础储量,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计算。
Zg= Z111b + Z122b + Z2m11+ Z2m22+ Z333kZg——矿井工业资源/储量Z111b——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Z122b——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Z2m11——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Z2m22——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Z333k——推断的资源量Z111b=26040*60%*70%=10936.8万tZ122b=26040*30%*70%=5468.4万tZ2m11=26040*60%*30%=4687.2万tZ2m22=26040*30%*30%=2343.6万t由于地质条件简单,k在0.8以上取值。
Z333k=26040*10%*k=2083.2万tZg=Z111b+Z122b+Z2m11+Z2m22+Z333k=10936.8 +5468.4+4687.2+2343.6+2083.2=25546.2万t。
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计算,其中P1按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的3%估算,Zs=(Zg-P1)Zs——矿井设计资源/储量P1——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
地面建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
Zs=25546.2-25546.2*3%=24779.814万t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按下式计算,其中P2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的2%估算。
Zk=(Zs-P2)C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P2——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损失量之和;C——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75%;中厚煤层不小于80%;薄煤层不小于85%。
Zk=(24779.814-24779.814*2%)*80%=19427.38万t。
三.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因为已知矿井的生产能力为180万t/a。
参照大型矿井服务年限的下限的要求,储量备用系数取1.4.T=Zk/AK=19427.38/180*1.4=77.09a在计算矿井服务年限时,考虑矿井投产后,可能由于地质损失增大、采出率低和矿井增产的原因,使矿井服务年限缩短,设置了备用储量Zb,备用量为:Zb=0.4*Zk/1.4=5550.68万t在备用储量中,估计约有50%为采出率过低和受未预知地质破坏影响所损失的储量。
矿井开拓设计时认定的实际采出的储量约为:19427.38-(5550.68*50%)=16652.04万t四.矿井开拓方式1 井筒布置由于井田地形平坦,不存在平硐开拓的条件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设计如下俩个方案方案一采用竖井开拓方式采用立井开拓,分别设主、副立井两个井筒。
井田垂高为 sin32*1860=985.7m煤层埋深露头为72m。
所以竖井高度为564.8m方案二采用斜井开拓方式斜井长度为 72/sin32=136m所以斜井长度约为1066m。
比较俩个方案竖井的建井时间长,开拓费用高,但是运输费用低。
斜井的开拓费用少,但是运输成本比较高。
且开拓长度较长,所以采用竖井开拓方式。
2 阶段的划分和开采水平的设置因为煤层的倾角较大,且倾斜长度较长。
故排除单水平开采。
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当矿井划分为阶段开采时,其阶段垂高宜为: 1)缓倾斜、倾斜煤层200~350m; 2)急倾斜煤层 100~250m。
根据井田条件。
则本井田划分为二到三个阶段,二到三个水平。
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方式,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4个走向长2000m的采区,采区内划分为若干个区段。
因煤层的角度过大,采用上下山开采技术上困难较多。
故采用上山开采。
这样,阶段划分和开采水平设置形成俩个方案,一是井田划分为俩个阶段,设置两个开采水平;二是井田划分为三个阶段,三个水平。
3.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1)水平垂高两阶段,两水平:(1860*sin32)/2=492.8m三阶段,三水平:(1860*sin32)/3=328.5m(2)开采水平实际出煤量两阶段,两水平方案:第一、第二阶段16652.04/2=8326.02三阶段,三水平方案:第一、第二、第三水平16652.04/3=5550.68(3)开采水平服务年限两阶段,两水平方案第一、第二阶段77.09/2=38.55a三阶段,三水平方案:第一、第二、第三水平77.09/3=25.7a(4)采区服务年限开采水平内每翼一个采区生产,矿井由俩个采区同采保证产量,考虑1a 的产量递增和递减期。
两阶段,两水平方案中的采区服务年限:(38.55/2)+1=20.27a三阶段,三水平方案中的采区服务年限:(25.7/2)+1=13.85a(5)区段数目及区段斜长两阶段,两水平方案:每个阶段划分5个区段,区段斜长为960/5=186m三阶段,三水平方案:每个阶段划分3个区段,区段斜长为620/3=206.7m (6)区段采出煤量两阶段,两水平方案:每个水平划分为4个采区,每个采区5个阶段,每个区段出煤量:8326.02 /4/5=416.301 万t三阶段,三水平方案:每个水平划分为4个采区,每个采区3个阶段,每个区段出煤量:5550.68/4/3=462.56万t综合考虑选择三阶段,三水平方案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4.上山布置⑴采区采用集中岩石上山联合准备;⑵井田一翼的中央采区上山布置在距m2煤层底板30m以下的砂岩中,并在采后加以维护,留作下阶段的总回风通道及安全出口;5.大巷布置考虑到各煤层间距较小,宜采用集中大巷布置。
为减少煤柱损失和保证大巷维护条件,大巷布置于m2煤层底板下垂距为30m 的厚层粉砂岩内。
上阶段运输大巷留作下阶段回风大巷使用。
6.开拓延深方案两种延深方案:一是直接延深,二是暗斜井延深。
根据前述各项决定,在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有四种,如图所示方案1和方案2的区别在于第二水平是用暗斜井还是直接延深立井。
俩方案的生产系统都比较简单可靠。
俩方案对比,方案1需多开立井井筒(2x492.8m)、阶段石门(788.68m)和立井井底车场,并相应地增加了井筒和石门的运输、提升、排水费用。
第2方案则多开暗斜井井筒(倾角32°,2x998m)和暗斜井的上、下部车场;并相应地增加了斜井的提升和排水费用。
粗略估算结果如表对俩方案的基建费和生产费用粗略估算如下表,粗略估算后认为:方案1和方案2相差较大,所以从经济角度考虑方案2比较合适,所以决定选用方案2。
方案3和方案4的区别也仅在于第三水平是用立井直接延深还是采用暗斜井延深。
粗略估算结果如表,方案3的费用比方案4总体较高,所以采用方案4。
方案的总体比较对方案2和方案4有差别的建井工程量、生产经营工程量、基建费和生产经营费分别计算,计算结果如表。
2和方案4的建井工程量开拓方案开拓方案2和4的基建费开拓方案2和4的费用汇总项目方案2 方案4费用/ 万元百分率/% 费用/万元百分率/%初期建井费基建工程费(初期+后期)生产经营费493.22328.823076.95100%110%113%627.72116.020472.64128%100%100%总费用25898.95 111% 23215.84 100% 在上述经济比较中需要说明的是:1、两方案的个采区均布置俩条采区上山,且这些上山的开掘单价近似相等,考虑到全井田内采区上山的总开掘长度相同,即两方案的采区总上山开掘费用近似相同,故未对此计算,采区上部、中部、和下部车场的数目在俩方案中虽略有差别,但基建费用的差别较小,故也未予以计算。
2、在初期投资中,方案4可少掘运上山和轨道上山,在比较中未列入。
3、立井、大巷、石门及采区上山的辅助运输费用均按运输费用的20%估算。
4、井筒、井底车场、主石门、阶段大巷及总回风巷均布置在坚硬的岩层中,维护费用低于5元,故此未比较其维护费用的差别。
5、采区上部、中部和下部车场的维护费用均按采区上山维护费用的20%估算。
采区上山的维护单价按受采动影响与未受采动影响的平均维护单价进行计算。
由对比结果可知,方案2比方案4的费用高出11%。
六.开拓方案的综合比较从前述技术经济比较结果来看:虽然方案4的初期建井费用比方案2要高28%,但基建工程费用则明显低于方案2,低10%。
由于基建费用的计算误差比一般生产经营费的计算误差小得多,所以可认为方案4相对较优。
从建井工期来看方案4的建井时间较长。
但从生产费用比较则方案4较优。
综合比较方案4在整体上比方案2的费用较为节省。
且在两方面比方案2的费用低。
所以采用方案4的。
即矿井采用立井开拓。
暗斜井延深三水平开拓。
采用上山开采。
七.井底车场的布置1、设计要求(1)井底车场富裕通过能力,应大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30%。
(2)井底车场设计时,应考虑增产的可能性。
(3)尽可能地提高井底车场的机械化水平,简化调车作业,提高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4)在开拓方案设计阶段,应考虑井底车场的合理形式,特别要注意井筒之间的合理布置避免井筒间距过小而使井筒和巷道难于维护、地面绞车房布置困难。
(5)应考虑主、副井之间施工时便于贯通。
6)在初步设计时,井底车场需考虑线路纵断面闭合,以免施工图设计时坡度补偿困难。
(7)在确定井筒位置和水平标高时,要注意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所处的围岩情况及岩层的含水情况,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应选择在稳定坚硬的岩层中,应避开较大断层、强含水层、松软岩层和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8)井底车场长度较大的直线巷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之间的不利影响,深井中相连接的巷道必须具有不小于45°的交角。
(9)对于大型矿井或高瓦斯矿井在确定井底车场型式时,应尽量减少交岔点的数量和减小跨度。
(10)井底车场线路布置应结构简单,运行及操作系统安全可靠,管理使用方便理并注意节省工程量,便于施工和维护。
(11)井筒与大巷距离近、入井风量大的矿井,如有条件应尽量与大巷合在一起布置井底车场,以便缩短运距、减少调车时间、减少井巷工程。
(12)为了保护井底车场的巷道和硐室,在其所在处范围内应留有煤柱。
2、设计设计依据(1)矿井没计能力180万t/a(2)立井开拓,井筒的相互位置如图,两翼大巷来煤量基本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