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3版) 第五章艺术创作与作品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第五章艺术创作

艺术概论第五章艺术创作

艺术概论第五章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艺术创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和时间活动。

它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技巧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一、艺术体验活动(审美表象) 艺术体验活动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

它是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

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艺术体验不仅要作家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更需要艺术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拥抱生活,饱含深情的切身体验生活,有时还需要调动艺术家的全部感觉。

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金山:“没有体验,无从体现。

没有体现,何必体验。

体验要真,体现要精。

体现在外,体验在内。

内外结合,互相依存。

”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性积累,不仅为艺术创作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而且常常成为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内在的心理动力或诱因,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动机。

艺术家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当大量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在脑海里积累并升华到不吐不快的程度时,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就会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二、艺术构思活动(审美意象) 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经过选择、加工、提炼、组合,融入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主体与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的思维活动。

第五章艺术创作,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

艺术构思,首先要善于想象。

再造想象――是把自己记忆中或者别人描述过地形象在头脑中产生出来。

艺术概论第五章

艺术概论第五章

中国新文学运动主导方向:
第一:在于“新现实主义的精 神”,以区别于以往东方和西方历史 上的现实主义。 第二:在于“大众化的倾向”。
现实主义在不同时空、不同社会 条件下,具有不同特色。
西方现代艺术史称之为“表现派”的德国 女版画家珂勒惠支,成为促进中国艺术向现代 转型的革命现实主义先驱之一。
珂勒惠支 自画像
卡拉瓦乔 水果篮
第三跨步:19世纪下半叶,马奈· 莫 奈印象派潮流开始“光色探秘”。外光 的灿烂炫目,转换了沿袭数百年之久的 酱褐色,被现代西方画史誉为一场“色 彩革命”。
莫 奈 日 出 印 象
·
塞尚 圣· 维克多山
第四跨步:
20世纪初,塞尚 登上现代绘画平 台,确立“色调 造型”、“体积 组合”、“几何 构成”三大要素。 1906年辞世后, 被推为“现代艺 术之父”。
高更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以上3位画家成为现代艺术3种潮流的先 驱。缘起于法国的立体主义,以德国为中心 的表现主义,各种形式的原始主义,分别从 塞尚、凡高、高更的艺术里找到了兴起的源 头或踪迹。
三、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
不模仿自然,而是通过形、色、线 的选择,加以排列组合以表达人类纯粹 精神和感情,这样的艺术理论、艺术创 作被称为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
罗丹 思想者
3.表情和气势 提到表情,立刻使人想到戏剧艺术中的演员。 戏剧表演确实带有直接传递内在精神,传递心理上 微妙的、动态性信息的特征。但表情,并不是我们 通常所理解的那样,喜、怒、哀、乐只形之于面部。 当你远观戏剧,看不到面部细微变化,听不清语言 对话,然而,优异的表演仍然可以是极富表情性的。 表情,同时贯穿于手势、形体动作之中。在中国古 典戏剧中,一个感情活动过程就是借助动作展开, 那外化的描述与表现,像是把感情放在显微镜下放 大了。

《艺术概论》第五章 艺术家与艺术作品

《艺术概论》第五章 艺术家与艺术作品

THANK YOU

三、以历史进程分类 史前时期的艺术家和文明时期 的艺术家

《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四、以性别分类 艺术家可分为两性。第一性,男性 艺术家。第二性,女性艺术家。在西方 ,基于生物学的观点认为男人从事艺术 创造是伟大的,是天经地义的,而女人 永远是第二位的。男人创造艺术,女人 去生儿育女。这种生物学实质上是为损 害女性的艺术创造性和艺术创造潜能准 备了虚伪的科学理论根据的。 在我国,宋朝以来,女艺术家都是 在夹缝中生长出来的。例如,两宋时期 的李清照,朱淑真。中国的女性艺术家 一起作为男性艺术家的补充和衬托而载 入史册的。


《桃花源记 》 动画片
5.2 艺术家的类型



一、以知识结构分类 1)民间艺术家即民间艺人,工匠。 例:吴道子 2)文人艺术家,宫廷画家和文人画家。 例:阎立本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步 辇 图



二、以政治背景分类 可分为民间艺术家,宫廷艺术家,这与上面的分类又出现交 叉现象。文人画家进入宫廷,即成为宫廷艺术家。民间艺术家进 入也可以成为宫廷艺术家。 例证:宋词这种说唱艺术形式就是从民间滋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种“浅吟低唱”的说唱艺术是不被皇帝看中的。 而被宋皇室、宫廷认可的宋诗恰恰没有宋词的审美价值高。 真正富于创造性的艺术,不在上层的宫廷,而是在民间。
例如:罗丹与卡谬克洛代尔 《接吻》、《永恒的偶像》
尤 斯 卡 瓦 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3 艺术媒材和艺术的关系
一、艺术史是艺术媒材的演变史 1)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文明造就着 其具备特色的艺术作品 例:司马迁、卜辞、楔形文字
2)媒材的更新,促进了艺术的更新 科学的发展可以促进媒材的更新,也因此促进了艺术的 更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可以提升艺术的审美价值。 在西方,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导致那些抄写经卷 的书法家15世纪在欧洲绝迹。当今可以借助电脑集取启功书 法文本,加以组合,规范化,形成了新的电脑上的启功体, 其中每一个字都可以重复出现多次,实现了一字万同,缺乏 个性。现在,电脑书法比馆阁体更机械化,科学化。中国书 法是否也面临着绝迹的威胁呢?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 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016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第五章考点

2016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第五章考点

第五章艺术作品 第⼀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 艺术作品指艺术创作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从艺术作品横向的⾓度来看,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可以看作是内容与形式的统⼀、感性与理性的统⼀、再现与表现的统⼀。

从艺术作品纵向的⾓度来看,艺术作品应当包括艺术语⾔、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这样三个层次。

⼀、内容与形式的统⼀ (⼀)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和创造的⼈类⽣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的主观世界。

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

⾸先,艺术作品的内容来⾃主客观的统⼀。

⼀⽅⾯,艺术作品的内容包含着对于客观社会⽣活的反映,另⼀⽅⾯,它⼜凝聚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融会着艺术家的知、情、意,即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感情。

其次,艺术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种精神性的内涵。

另外,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是题材、主题、⼈物、情节等因素融会⽽成的具体、⽣动、完整的形象展现。

例如,⽯鲁的中国画《转战陕北》,取材于客观社会⽣活,描绘了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主席采取战略转移,放弃延安,转战陕北这⼀重⼤历史事件。

与此同时,这幅画⼜浸透着画家本⼈的美学理想和思想情感,从整个画⾯构图来看,没有千军万马的征战场⾯,在陡峭的绝壁上,⽑泽东正背着⼿眺望远⽅,形体和动势上表现出⼀种沉着的⽓度和豪迈的⽓派。

这幅画当然不是转战陕北场景的如实再现,⽽是经过画家⾼度概括创作出来的场画,它具有某种象征性的意义,使⼈产⽣许多联想。

这幅作品还充分发挥了中国绘画美学传统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法,雄伟壮丽的黄⼟⾼原⼭岭,在画中起到了寓情于景的作⽤,展现出了磅礴的⽓势。

⼜如,鲁迅的⼩说《药》中所写⾰命志⼠为理想献⾝的义⽆反顾、统治阶级及其⽖⽛的⾎腥镇压与野蛮残忍、愚味民众的⿇⽊不仁与落后迷信等等,⽆不是⾟亥⾰命前后中国社会的写照。

《艺术概论00504》串讲笔记资料

《艺术概论00504》串讲笔记资料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概论》串讲笔记资料(课程代码 00504)第一章艺术的形态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1.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2.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

3.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物质方面的生产力之外,还提出“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4.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5.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6.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7.生产者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中。

8.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独创、没有个性、没有差异就没有艺术生产力,也就没有艺术本身。

9.古琴曲高山流水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不可重复性。

10.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11.昆腔是一种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戏曲声腔。

第二节艺术的形态划分1.时间艺术首推音乐,包括文学(诗词)与音乐的综合形式。

2.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

3.时间艺术二文学4.李叔同《送别》5.空间艺术一绘画6.巡回画派犹太血统的画家列维坦。

7.俄国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8.美国当代“乡土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9.空间艺术二雕塑10.意大利米开朗基罗的雕刻作品,以超凡的人体美,传达一种永恒性主题。

11.美第奇家庙的四个坐像:《晨》《暮》《昼》《夜》12.时空艺术舞蹈13.舞蹈的三要素是:姿势(形象的情态),结构(作为与空间相关联的形象),动作(在空间中形象从一种姿势转变到另一种姿势所体现的节奏和能量的审美特质)14.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15.造型艺术,一般来说斥诸视觉感官。

符号体系是静态的。

16.非造型艺术,一般来说斥诸听觉感官。

符号体系是动态的。

17.综合艺术一文学音乐18.综合艺术二戏剧表演19.综合艺术三建筑第三节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1.第一种方式: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

艺术概论(孙美兰)3

艺术概论(孙美兰)3

1.创新与继承
艺术家有着创新的使命,每一个创新的艺术家都会 为艺术之河增添新的力量,在创新中艺术家们努力探究 社会生活的变化,寻求新的表现方式,这种化的方式 并非无源之水,必然是在继承原有艺术风格和审美思想 上的更新。
2.对待继承的态度
在人类艺术史上,自史前艺术发端之日起,艺术家们 都在面临着继承的问题。初期的艺术发展多为自然有序 的传承,自进入现代社会,艺术也随之进入自觉的阶段, 认识到艺术的创新才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根源,因此这个 问题就成了艺术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对待、如何处 理艺术创作当中的继承问题将对艺术家的实践活动产生 重要影响。 在艺术史上,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很好地处理继承的问 题,但有时就会走向两个极端:全面继承、肯定一切的 复古主义和全面否定、拒绝一切传统的虚无主义。
一、艺术家的主体性
1.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
在艺术世界中,艺术家是创造者,他主宰着艺术创作的进行,可以说, 艺术世界就是透过一个个艺术家反映出来的现实世界。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由始至终发挥着主体作用:首先要有对 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以便成为创作的的材料储备,这些素材的积累都要靠 艺术家自身的活动进行,而且创作素材的积累是有极大主观性的,只有能 引起艺术家敏感的事、物、事件才能变成自身创作的素材;在进入艺术构 思阶段时,艺术家需要对积累的素材进行进一步选择、提炼、想象、虚构 等艺术加工,这同样是按照艺术家本人的艺术思想决定的。 完成的艺术作品中熔铸着艺术家本人的艺术理想、审美观,体现着 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独特的发现,没有艺术家主体的活动,就不会有艺术作 品的存在。可见在艺术创作中,正是艺术家主宰着整个创作活动的进行。
1.时代和民族 我们知道,人的首要属性就是其社会性,艺术家 当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个体,其成长、其创作无 不受其所处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民 族心理等诸多社会因素影响,可以说,艺术家是其所 处社会因素的在人身上集中反映的综合体。

《艺术概论》课件——第五章 艺术接受

《艺术概论》课件——第五章 艺术接受

▪ 文化修养:在学习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 独立思考而形成的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
▪ 人生阅历:人在既有生命历程中获得的见闻、经验及价值判断 力。人生阅历的深浅将影响接受主体对某些艺术作品的理解。
▪ 鲁迅曾说:“但看别人的作品,也很有难处,就是经验不同, 即不能心心相印。所以常有极要紧、极精彩处,而作者不能感 到,后来自己经验了类似的事,这才了然起来。”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 20世纪60年代 接受美学
艺术接受
接受美学区分了“文本”和“作品”的概念。 文本:艺术家生产的产品,是与接受者发生关系之前的由物质所承载的 符号。 作品:与接受者发生了关系的对象。
▪ 问题1:购买一本书属于艺术接受吗? ▪ 问题2:你认为艺术接受的终极目标是要追寻作者的本义吗?
得暂时解脱的一种方式。 ▪ 布洛“心理距离”说 ▪ 审美快感的产生,有赖于主体与对象之间保持一种情感上或心理上适当
的距离。
▪审美态度的基本特征就是对现实的超越,包括对实用 功利的超越、对智力判断的超越、对宗教情感的超越 和对道德满足的超越。
▪审美态度是审美鉴赏的前提。
▪ 审美感知力: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 审美判断力:康德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一种非关利害、不涉概 念,仅凭对象的表象形式就能获得愉快,并从知性上判断其美 丑的能力。(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感悟其 审美价值的能力)
▪ ——》审美判断力实际上就等同于审美直觉 。 ▪ 审美直觉,又称艺术直觉,是指在审美或艺术活动中,审美主
体不假思索而能即刻把握和领悟审美对象或艺术作品的能力。 ▪ 直觉是人在心理上的一种综合能力 迅速实现对事物本质的
性的因素。
艺术素养 文化修养 人生阅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创作流派
▪ 创作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倾 向、艺术观点和创作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 自觉或不自觉的艺术流派。
▪ 流派形成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 1、思想倾向相同 ▪ 2、艺术观点相同 ▪ 3、创作风格相似
▪ 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主要类型 ▪ 1、组织性流派 ▪ 2、自发性流派 ▪ 3、区域性流派
二、艺术构思,生成创作意象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步骤,是艺术 家在观察体验生活,获得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在创作动 机和创作目的的推动下、指引下,在头脑中对生活素材 进行分析、综合,集中、概括,修正、补充,排列、重 组,构想出完整的艺术意象的心理过程。 确定题材和主题是艺术构思中最重要的环节。题材是 主题的载体;主题是题材的灵魂。
▪ 音乐 ▪ 美术 ▪ 综合艺术 ▪ 文学
▪ 作品的社会传播
▪ 指人们交流和共享艺术信息的一种社会 行为,是艺术家通过特定的媒介传递作品 中的艺术信息。受众接受和反馈信息的互 动过程。
▪ 二、创作思维与心理 ▪ (一)、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 1、现象思维始终伴随着生动具体的形象。 ▪ 2、形象思维始终结合着丰富活跃的想象。 ▪ 3、形象思维始终渗透着深沉强烈的情感。
▪ (二)想象的主要特点 ▪ 1、聚合时空 ▪ 2、集纳美质 ▪ 3、补充缺失 ▪ 4、灌注生命 ▪ 5、转换角色
艺术积累是基础,艺术构思是核心,艺术表现是 关键。
▪▪ 一、艺术积累,Fra bibliotek取 创作素材。
▪ 观察、发现生活,感受、体验生活,积累丰厚 的创作素材,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第一个必经 的步骤。
艺术创作
李公麟《五马图》
艺术积累
▪ 从李公麟的名作《五马图》来看,他之所 以能达到“下笔生马”的艺术境界,是和 他长期认真观察研究马的生活形态分不开 的。
第二节 艺术作品
▪ 作品的构成因素 ▪ 作品的展示方法 ▪ 作品的社会传播
作品的构成因素
罗丹《欧米哀尔》
一、作品构成的因素
▪ 作品的内容:指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内在 的要素,包括题材、情节、主题和意蕴等。
▪ 作品的形式:指作品的内部组织构造和 外部表现形态,包括结构、语言、体裁、 表现手法等。
▪ 二、作品展示的方法
艺术构思的方法:
▪ 1、典型化 ▪ 2、简约化 ▪ 3、变形化 ▪ 4、夸张化 ▪ 5、陌生化
▪ 三、艺术表现化成艺术形象 ▪ 艺术表现是艺术构思的定型和艺术创作的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得遵循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 一。
▪ 艺术构思是一种充满艰辛的心理运作过程,艺 术表现则是一种更为艰辛的实践操过程。
(二)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 是指依照艺术家的理想和愿望去表现生活,通 过充满个性的强烈情感和大胆想象,塑造神奇超 凡的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基本特征如下:
▪ 1、强调理想世界的主观表现。 ▪ 2、注重神奇形象的超常创造。 ▪ 3、追求情思意境的个性张扬。
(三)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 1、注重内向性 ▪ 2、张扬非理性 ▪ 3、善用隐喻性 ▪ 4、走向抽象性
▪ (三)灵感的主要特点
▪ 1、突发性 ▪ 2、亢奋性 ▪ 3、创造性
三、创作方法与理论 ▪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 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一)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 现实主义是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客观地再现
生活,通过典型的手法塑造富有概括意义的艺术 形象的创作方法。基本特征如下: ▪ 1、强调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 ▪ 2、注重艺术形象的典型概括 ▪ 3、主张思想感情的隐性流露。
(四)创作理论
▪ 创作理论是艺术家或理论家对古今中外大量的艺术创作现 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取普遍创作现象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形成概念和原理,并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构成严密的体 系而形成的有关创作的科学理论。
▪ 四、创作风格与流派
▪ (一)创作风格 ▪ 创作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其一系列艺术作品中表现
出来的创作个性,也就是艺术家在其作品的内容 和形式的统一中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艺术家的 整体特色。 ▪ 艺术家通过一系列作品,将自己的创作个性稳定 地表现在作品中,就构成了创作风格。创作风格 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统一性的特征。
▪ 1、创作风格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 2、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素养等,对风格的 形成 也有重要的作用。
▪ 3、从客观因素看,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阶级 状况、 民族传统和地域风俗等,也会对创作风格 的形成发生重大的影响。
▪ 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 统一性,但并不排斥变化性与多样性。
第五章
艺术创作与作品
第一节 艺术创作
▪ 一、创作过程与步骤 ▪ (一)艺术积累,获取创作素材 ▪ (二)艺术构思,生成创作意象 ▪ (三)艺术表现,化成艺术形象
艺术创作
创作过程与步骤
▪ 物象————意象————形象
▪︱


▪ 艺术积累 艺术构思 艺术表现
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