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策常识习题
2023党的民族政策应知应会知识100题(含答案)

2023党的民族政策应知应会知识100题(含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B)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A.中国人民B.中国各族人民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等团结互助(B)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A.融洽B.和谐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A)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A.民族团结B.社会稳定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A),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A.特点和需要B.发展程度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B)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固守B.保持或者改革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0条规定,(A)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A.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B.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B)的义务。
A.繁荣发展B.全国各民族团结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4条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B)担任。
A.少数民族公民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1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A)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A.自治条例B.单行条例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民族的大一统,(A),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
”A.各民族多元一体B.各民族交错居住1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A)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A.民族团结B.社会氛围1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A)和党外干部工作。
民族政策单项选择题

单选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 A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经济发展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3、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 )。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平等、团结、互助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4、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 D )。
西部开发B.手拉手行动C.阳光工程D.对口支援5、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6、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7、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8、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 A )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A.传承性B.演变和发展C.变异性D.传承性和变异性9、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C )。
A.原则性B.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10、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 C )。
民族政策常识测试题

《民族政策常识》测试题一班级:姓名:评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4分)1、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它在党和政府民族政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1947年5月1日,--------自治区政府正式成立,----------被选为该自治区政府主席,宣告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等四个自治区相继成立。
3、我国民族团结政策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等特征。
5、在民族平等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民族平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为核心,以-----------------------为基础。
二、简答题(共36分)1、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团结政策?(8分)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有哪些内容?(8分)3、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采取了哪些具体政策、措施?(6分)4、青少年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14分)。
经典少数民族政策知识竞赛试题100题附答案

经典少数民族政策知识竞赛试题100题附答案经典少数民族政策知识竞赛试题100题附答案单选题(共60道题,每题1分,共60分) 1、_____________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反国家分裂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____________制定。
A、《反国家分裂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3、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___________。
A、反对大汉族主义B、反对地方民族主义C、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________________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A、传统习俗B、宪法和法律C、民族团结进步5、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_______的顺序组成。
A、地方名称、行政地位、民族名称B、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C、行政地位、民族名称、地方名称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规定。
A、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B、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7、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___________担任。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应当合理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
A、区域内各民族的公民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C、区域内散居少数民族的公民8、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________内给予答复。
A、30日B、60日C、90日9、国家根据统一规划和市场需求,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合理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民族政策常识测试卷八年级

班级:姓名:得分: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0分)1、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中华民族就是 _ ________ ____ ___.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在55个少数民族中,_ ___________ 同汉族使用同一种语言。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__ _____________的新时代。
5、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主要领导人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8、实施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略,大大加快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
9.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特点是:民族风俗习惯相对的稳定性,具有广泛的民族风俗习惯具有__ 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A、加快发展地区经济发展B 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C、建立自治机关D、实行宗教信仰自由2、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A、相互排斥B、有联系C、是一回事D、都应禁止3、.在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胡锦涛强调,只有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中华民族才能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从中感悟到()①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是当前的中心工作②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的政治保证③解决民族问题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④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应尽的义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旗国家,民族团结是稳国址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研究民族关系、民族发展以及国家如何通过政策手段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还与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紧密相关。
以下是关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一些试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 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A. 民族的起源和发展B.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C. 民族意识的形成D. 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答案:B2. 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依据是()A. 民族平等原则B. 民族自决原则C. 民族融合原则D. 民族自治原则答案:A3. 下列哪项不属于民族政策的范畴?()A. 语言使用政策B. 文化保护政策C.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D. 经济优惠政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民族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A. 保障民族平等B. 促进民族团结C.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D.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答案:ABCD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内容涉及()A. 民族的起源和演变B.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C. 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D. 民族政策的法律基础答案:ABCD三、简答题1. 简述民族平等原则在民族政策中的重要性。
民族平等原则是民族政策的基石,它要求国家在法律面前对所有民族一视同仁,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这一原则有助于消除民族歧视,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关键。
2.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其特点包括:(1)在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自治机关由当地各民族人民选举产生,保障了民族的参与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3)自治机关在国家法律范围内,可以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法规和政策;(4)旨在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四、论述题1. 论述如何通过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政策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制定和实施针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发展潜力;其次,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投资和创业,以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居民收入;再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讯和公共服务,提高民族地区的对外联系和开放程度;最后,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当地居民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1.什么叫民族?答:目前最普遍的关于“民族”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2.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答:我国共有56个民族。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约为1.1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9%。
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所以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3.党的民族政策的内容?答:概括起来主要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使用与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团结民族上层和宗教上层人士的政策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
4.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民族平等的权利有哪些?答:民族平等的含义是:各民族一律平等;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努力买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民族平等的权利有:(1)政治权利:平等权,参政权,民族区域自治权;(2)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管理经济建设自主权,享受国家帮助发展经济权,保持、改革和发展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权,受教育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权。
5.民族团结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6.国家对民族平等团结有哪些规定?答:我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目前,中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
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63.8%。
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惯的自由。
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民族委员会。
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
13.2001年2月28日,___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14.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
1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C)。
16、目前我国共有155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B)。
17、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一旦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或合并(C);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也不得擅自变动;如果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变动,必须由上级国家机关和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并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1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组成的(C)。
19、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担任(B)。
20、民族自治地方的___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政策常识的习题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1、什么是民族平等?我国的民族平等有哪些特征?答:民族平等: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XX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民族不论大小,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
特征是: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义务的一致性等特征。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与更多保护;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
3、为什么说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答: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民族平等又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因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论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还是早日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发展目标,都需要全体国民的和谐相处。
这种和谐实际上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当然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
4、国家为什么强调发达地区应当继续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这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哪个方面。
答:为了使少数民族人民尽快改变经济落后状态,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体现了党和国家民族平等政策中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5、国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权利平等?答:①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享有平等权利。
②少主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民族平等。
④努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⑤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和XX信仰。
⑥落实民族平等政策⑦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地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等。
第二课民族团结政策1、民族团结的含义:答: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友好合作、和谐相处。
2、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是什么?答:①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②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
③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3、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使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使各族人民之祸”或为什么要维护民族统一和民族团结?答:①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即使公民的义务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维护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
⑤各民族团结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
4、国家为维护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妥善处置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
5、在维护民族团结的过程中你应该怎么做?答: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之事,向各族人民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
在学校生活中,帮助关心少数民族同学,并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XX信仰。
6、三个离不开指什么?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第三课民族区域自制政策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答: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答:①实践阶段②确立阶段③发展阶段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①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②设立自治机关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必备条件。
③行使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它又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自主权。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有哪些?答:立法权、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权、经济发展权、财政权、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权、发展教育和民族文化权。
5、实行民族区域制度有哪些优越性?答:①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的权利,极大的提高了个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各民族的繁荣。
③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少数民族各方面的优势④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第四课少数民族干部政策1、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是什么?答:要积极培养具备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2、国家培养和选拔少数名族干部的具体政策包括什么?答:①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人,主要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
②普遍且大量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在培养途径上,国家采取了创办民族院校或在普通高校创办民族班,挂职锻炼,军队培养和在实际工作中帮助成长等办法,培养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干部3、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是什么?答:①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有利于振兴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②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③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区域自治制度。
④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政治局面。
4、为什么要大力培养得力的少数民族干部?答:①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②少数民族干部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③少数民族干部能更好的体察本民族群众的感情和疾苦,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④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其他民族干部所不能代替的第五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1、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答:①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②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方针③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①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是消除各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根本途径②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③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
④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点和归宿。
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3、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答:①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办学活力;②加快“两基”步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③进一步增强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④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⑤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援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⑥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⑦积极推进民族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⑧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德育工作。
4、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答:①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卫生队伍建设;②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和妇幼卫生工作③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基层卫生组建建设;④大力扶持发展民族医药事业⑤搞好对口支援工作,把帮助培养当地的卫生技术人员摆在首位;⑥为民族卫生工作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5、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1)抓住机遇,加快中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2)采取措施,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3)做好重点文化工程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全面发展(4)繁荣少数民族文艺创作,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5)大力培养人才,加强民族地区文化队伍建设(6)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扶持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7)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
第六课民族语言文字政策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如何?答:在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同汉族使用统一的汉语,有53个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
我国不同民族之间互通语言的情况十分普遍。
党和国家一贯坚持尊重各民族语言问题,坚持实行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政策。
2、、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有哪些?答:①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时,使用当地民族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③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公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语言文字为主;④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⑤帮助少数民族发展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课本,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
⑥各民族互相尊重对方的语言文字⑦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使用两种以上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应给予奖励⑧逐步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X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3.为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措施有哪些?答:①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义务教育法、通用语言文字法、扫盲条例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等等,都对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
②设立专门的机构:中央和有关的民族地区都建立了民族语文工作机构,还建立了跨省区的民族语文工作协作机构,指导和管理民族语文工作。
③为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创造条件,重视发展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④尊重并重视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帮助他们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行使法律权利。
第七课民族风俗习惯政策1、民族风俗习惯的含义?答:它是指人们在饮食、衣着、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俗、命名、居住和生产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喜好、风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X等。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各民族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一个民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2、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特征:稳定性、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
3、如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答:(1)认识到民族风俗习惯不是少数人或个别人的小事情,而是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性和民族性的大问题。
(2)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要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