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关键
老年人心理保健措施

老年人心理保健措施一、保持积极心态老年人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分认识到年龄并不是负担,而是经验的积累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要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充分的认识和肯定,积极面对生活,享受生活。
二、合理调节情绪情绪的波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
老年人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避免长时间陷入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等。
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冥想、深呼吸等方法来调节情绪,保持心情平静、愉悦。
三、保持社交活动社交活动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老年人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扩大社交圈子,增加人际互动。
这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增强心理支持系统。
四、坚持适度锻炼适度的锻炼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健康。
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坚持适度锻炼。
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熬夜。
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健康,保持营养均衡。
六、及时寻求帮助老年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寻求帮助。
可以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倾诉心声;也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医疗机构,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及早解决心理问题,有助于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七、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活动,如绘画、音乐、阅读等。
这些兴趣爱好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乐趣和满足感,缓解心理压力。
八、增加知识储备知识储备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增强自我认知和理解能力。
老年人可以通过学习新知识、阅读书籍、参加讲座等方式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认知水平。
这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九、增强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老年人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需求和价值观,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张坦;金再活【摘要】社会饮食、适当运动等经济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职能的改变、家庭关系、衰老和疾病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老年人要注意保健、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家庭和睦、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建议% Socialeconomyandtheimprovementof medicalcare,graduallyextendlifeexpectancy,the populationagingphenomenonhasbecomemoreandmoreserious,theoldpeop le'smentalhealthmoreandmore attentionto.Affectolderpeople mentalhealth mainfactorsincludingthesocialfunctionofchange,familyrelationship,aginganddisease,specificanalysisforthesefactors,andputforwar dtheoldpeopletopayattentiontohealthcare,optimisticmood,keepthefamilyharmony,reasonablediet,exercis ingandsoon.【期刊名称】《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因素;建议【作者】张坦;金再活【作者单位】铁岭师专,辽宁铁岭112000;铁岭师专,辽宁铁岭1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11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1.1 社会职能的改变工作一直是人类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过程,也是突显自身价值的过程.人们对于工作的认知已经从最初的谋生手段,变成社会地位、人际关系、个人尊严以及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人们长期投身于工作中,已经把工作视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维系着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然也有人把工作视为谋生的出路.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人,年老退休都会成为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动.心理学认为,需要经过四个时期的调整,退休者的心里才能平静下来.第一、期待期.即将退休的人心理上是消极的,对自身也是否定的.尤其是想到自己原来的岗位会由别人取代,心情更是复杂的.第二、退休期.指退休者正式离开工作岗位的这一天,有的人认为这一天很可怕,也有人觉得很痛快.第三、适应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退休者会慢慢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最初那种烦躁、抑郁的情绪,会被新生活的新鲜感所取代.第四、稳定期.这一时期退休者已经适应了重新建立的生活秩序,通常是那些自愿退休并对退休生活有计划的人.以上四个时期的心理转变会比较顺利.对于健康状况良好、经济条件较好、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对退休后的生活考虑较多,计划订得也比较仔细.目前,我国已有几百万的离退休老人,其中有一部分老人以新的方式继续干以前的工作,也有不少老人热情地为社会的公益事业服务.因此,对我国大多数退休老人来说,实际上是“退而未休”,还在继续发挥余热,这对老年人晚年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是有好处的.但退休后的老年人毕竟体力和精力都有限,工作应量力而行,切不可过于劳累,否则对身心健康是无益的.1.2 家庭关系老年人退休以后的主要生活圈就是家庭,生活中接触的对象也多是家人,因此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都会对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婚姻关系比较稳定,离婚率较低,老年夫妻关系较好的占绝大多数.当然,也有少数老年夫妻的关系不好,经常争吵.据统计,老人能否健康长寿与家庭是否和睦、夫妻是否恩爱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仍以两代或三代人同住的家庭占大多数.生活在这种家庭里,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和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在我国的“组合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大多数是较好的.父母和子孙之间有着传统的、源自血缘关系的亲密感情,老年父母和子女休戚与共,尤其老年人退休后,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子女分担家庭琐事,同时也能充实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从而有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子女也会给老年人关心和照顾,尤其对于丧偶的老人,更会给予情感上的体贴和安慰,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可见,在家庭和睦融洽的情况下,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很小.1.3 衰老和疾病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视力减退、听觉迟缓等状况,因此在与社会接触、与人交往时就会出现困难.与此同时,在身体外貌上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皮肤松弛变皱、出现老年斑、头发变白变稀、性功能减退等,这些都会促使老年人的心理发生一系列变化,会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并因此而感到心情颓丧,而这种负面情绪将会加快衰老的进程.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衰老,各种疾病也会明显增多.有些疾病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机能,如患脑动脉硬化症的老人,由于脑组织供血不足,就会引起记忆力下降.有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容易产生急躁、不安等情绪.还有些老年人由于长期患病,甚至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要依靠他人侍候,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会感到自己的存在已经没有价值,自己已经完全成为家人的累赘,这时就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会失去生存的信念,宁愿早死.这些都是由于衰老、疾病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有些老年人由于退休以后经济收入减少,也会给心理上带来压力.2 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建议2.1 注意保健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年人往往担心自己的健康,同时又对检查身体心存顾虑,担心查出病来,尤其害怕患了不治之症.而事实上,老年人只有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才能正确对待,并采取适当的保健措施,消除恐惧心理.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有疾病的老人,不要心慌失措,更不要悲观失望,要有信心、有勇气与疾病作斗争,与医生密切配合把疾病治愈.因此,定期检查身体,不仅能够早期发现隐疾,及时治疗疾病,而且还能给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2.2 保持乐观情绪一个人出生以后都要经历生长发育、成熟稳定、衰老死亡几个阶段.这虽然是生物界的一种自然规律,但每个人衰老的快慢、寿命的长短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除了遗传基因的影响外,还与很多因素有密切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情绪.事实表明,多愁善感,忧郁寡欢、惊恐、忧伤、绝望等不良情绪均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变老.相传春秋时期伍子胥过昭关,由于极度的忧愁惊恐,一夜间头发、胡须全部都变白.反之,胸怀豁达、情绪乐观者,虽然年事已高,但却显得年轻.因此,老年人应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或社会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同时可以发展一些业余爱好,如养鱼、种花等都可使精神有所寄托,忘记忧愁与烦恼.老年人对书法、音乐、绘画等艺术的爱好,亦能够陶冶情操,使情绪平静,有益于身心健康.2.3 保持家庭和睦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对于退休后的老人而言,家庭是生活的主要场所,老人的精神状态与家庭关系、家庭气氛息息相关.老年人由于疾病心情不佳,会常为一些小事在家里发脾气,造成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家庭关系紧张、不和睦又会导致老年人心情进一步恶化,从而诱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因此,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体谅,尤其要保持老年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创造融洽的气氛,愉快生活,更有益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2.4 合理饮食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逐渐减退,因此要特别重视合理饮食.老年人常常会因情绪不安、心情不佳而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因此,老年人在吃饭前,应力求心情平静与愉快,切忌带有生气、忧愁、寂闷等负面情绪.老年人在吃饭时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对美味食物的想象、记忆与联想来唤起食欲,激发消化系统功能.逢年过节,或碰上爱吃的东西,老年人切忌馋嘴,否则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从而诱发消化系统的疾病.2.5 适当运动生命在于运动.三国时期名医华佗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说:“身体常使小劳,则百达和畅,气血长养,精神内生,经络运动,外邪难袭.”古往今来,很多长寿老人都认为劳动和运动是长寿的秘方、治病的良药、延年的要素,而懒惰少动则是健康长寿的大敌.我国民间流传的许多长寿秘诀也都强调“动”,如“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运动运动,疾病难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等,可以说“动”是生命的核心、长寿的源泉,寿从动中来.体育运动对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的作用,已被大多数老年人所认可,因此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老年人日益增多.老年人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活动筋骨,将身体各部分的肌肉舒展开,紧张情绪也就可以减轻、消除,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指老年人在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心理适应能力、情绪稳定性、认知功能等方面的正常表现。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估和衡量。
首先,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心理适应能力的良好。
老年人在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不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他们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变化,保持乐观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其次,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情绪稳定性的表现。
老年人在面对各种情绪刺激时,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不易受外界情绪影响而产生消极情绪。
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问题,不会因为一时的困扰而陷入情绪的波动和失控。
另外,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还需要考虑认知功能的正常表现。
老年人在认知功能方面应该保持清晰的思维、良好的记忆和逻辑推理能力。
他们能够正常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不会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除此之外,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还需要考虑社交能力的表现。
老年人在社交方面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和社会其他成员之间能够保持和谐的互动。
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良好的社交网络,不会因为孤独感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总的来说,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从心理适应能力、情绪稳定性、认知功能和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表现良好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说一个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达到了标准。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心理健康

老年人心理健康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全球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老年人心理健康既涉及到身体、认知、社交、情绪等多个方面,又受到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文化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摆脱单一的医疗模式,注重多学科的综合干预。
下面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和改善、社会支持和亲情关爱等方面探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以期为老年人家属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益参考。
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1.认知能力下降。
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包括注意力缺失、记忆力减退、思维速度下降和语言能力减弱等。
认知能力下降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交往能力,甚至会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
2.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包括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活动范围受限,社交圈子缩小,丧失生活意义和自我价值感,都会导致情绪问题的产生。
3.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
老年人常常经历生命中的重大转折,如健康问题、财务困境、亲友死亡等。
这些负性生活事件不仅会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4.进入老年以后的人际关系变化。
随着老年人进入老年,常常会遇到孤独和社交圈子缩小的问题。
因为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交际能力或者互动能力减弱,再加上独自生活、子女独立、朋友减少等情况,都会导致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和改善1.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力、思维速度、语言能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
认知训练的内容包括数学、语言、逻辑推理、阅读等各种认知活动。
通过认知训练,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可以得到恢复和加强。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老年人应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休息时间。
对于容易出现情绪问题的老年人,可以尝试一些良好的情绪调节方法,比如冥想、放松等。
老年健康:老年人健康的管理和保健

老年健康:老年人健康的管理和保健老年人健康的管理和保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也会发生变化。
在老年人身体出现一些问题时,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保健和管理,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
本文将重点关注老年人健康的管理和保健。
身体活动老年人应该多参加体育运动或日常身体活动。
适当的运动不仅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还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建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多行走、爬楼梯、散步等。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还可以参与跳舞、打太极拳等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
饮食健康老年人应保持饮食适中、营养均衡,并注重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建议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以补充身体所需养分。
此外,老年人要注意控制糖分和盐分的摄入,避免食用过量的油腻食品。
饮食不当不仅会导致身体缺少必须营养素,还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充足睡眠老年人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并且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
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疲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因此,充足的睡眠可帮助老年人缓解身体疲劳,维护身体健康。
保持心情愉快老年人应该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沉溺于抑郁、孤独、无聊等情绪。
建议老年人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开展一些团体活动等,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医学体检,检查身体各个方面的健康状况。
这有助于及时预防或发现和治疗慢性疾病和急性疾病。
在医学体检时,老年人要注意听从医生的建议,遵守医生的治疗计划和指导。
总之,老年人健康的管理和保健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身体活动、饮食健康、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和定期体检都是非常重要的。
老年人应该遵从保健专家、医生的建议,并采取合适的保健措施来保持身体健康。
除了以上提到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保健的关键点之外,下面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我们重视。
保护视力年龄增长会导致老年人的眼睛出现许多问题。
常见的问题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等。
为了保护视力,老年人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C和E等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胡萝卜、花椰菜、菠菜和柑橘类水果等。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关注老人,不能只关注他们的物质方面。
实际上,老人的心理健康才是关键。
了解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之后,才能及时找准治疗方法。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人们热议的社会现象。
那么,你知道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吗?对于老人的照顾,并非只有物质才是最好的。
作为晚辈,照顾家中的老人应该及时注意到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根据老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地疏导老人的心理,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
据了解,老人的心理健康与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某种程度上,心理疾病甚至可以引起生理上的疾病。
1、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决定了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老年期最为重要的健康标准之一。
老年人认知功能正常表现为:感知觉、定向力(即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正常;记忆力正常,除良性遗忘(对事件的某些细节准确回忆存在困难)外,不出现明显的记忆损害;思维逻辑清晰,做事果断,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及决策能力;具备一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常识,并能及时更新保持平和的心态。
2、保持情绪健康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
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
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能否正确评价客观事物,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
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只看到事物的消极面也会产生不愉快甚至抑郁情绪。
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能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而又稳定的情绪,并能适度宣泄不愉快的情绪,通过正确评价自身及客观事物而较快稳定情绪。
3、良好的适应能力许多老年人不能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总觉得空虚无聊。
其实,老年人退休后,有充裕的时间去构建新生活,比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等就是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平台。
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心态乐观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心态乐观情绪对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
老年人群体逐渐增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心态乐观情绪对健康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一、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1.1 提高免疫力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
研究表明,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相比之下,消极抑郁的情绪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1.2 减轻压力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可以减轻老年人的压力。
老年人面临着身体健康、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而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减轻心理负担,保持身心健康。
1.3 延缓衰老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可以延缓老年人的衰老过程。
研究发现,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的保持,减少老年痴呆等老年疾病的发生。
同时,积极乐观的心态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感。
二、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心态乐观情绪的方法和建议2.1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老年人培养兴趣爱好,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可以帮助他们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
老年人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他们可以找到乐趣和满足感,从而保持积极的心态。
2.2 保持社交联系鼓励老年人保持社交联系,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他们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
老年人可以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参加志愿者工作,与其他老年人一起交流和分享,增加社交支持,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2.3 坚持适量运动鼓励老年人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帮助他们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提高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增加快乐感和幸福感。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如何应对孤独和抑郁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如何应对孤独和抑郁老年人在面对退休、子女独立以及亲友离世等身临其境的变化时,常常会感到孤独和抑郁。
这些心理困扰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着负面影响。
因此,适当的心理应对策略和支持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老年人应对孤独和抑郁的方法,旨在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建议。
1. 积极维持社交联系社交联系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尽管面临孤独感,但老年人仍然可以主动寻找社交机会,与亲友保持联系。
例如,他们可以参加社区的活动、志愿工作或加入兴趣小组。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展社交圈子,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了积极的生活意义。
2. 培养个人爱好培养个人爱好是缓解孤独和抑郁情绪的有效途径。
老年人可以尝试学习新技能或者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绘画、音乐、阅读、园艺等。
通过投入时间和精力于个人爱好,老年人可以转移注意力、提升自我满足感,并且有机会与其他有相同兴趣的人交流。
3. 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良好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饮食方面,老年人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注意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适当的运动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理状态,增强免疫力。
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4. 寻求专业帮助若感到孤独和抑郁的情绪持续存在,影响到正常生活和情感状态,老年人可以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建议,并帮助老年人应对负面情绪。
除此之外,家人和亲友的鼓励和理解也是重要的情感支持。
5. 参加社区活动和义工工作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和义工工作来拓展社交圈,增加与他人的互动。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联系,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有意义的任务和责任感。
通过为他人服务,老年人可以增强自我价值感,减轻孤独和抑郁的情绪。
6. 培养积极的心态在面对孤独和抑郁时,老年人应该培养积极的心态。
他们可以通过积极地思考、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和幸福感来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关键
*导读:老年人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对出现的消极因素可以置之不理,用乐观的精神面对它,尽量让每天的生活既规律又丰富多彩,健康自然会属于你。
老年人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对出现的消极因素可以置之不理,用乐观的精神面对它,尽量让每天的生活既规律又丰富多彩,健康自然会属于你。
古人曰人活百岁不望老,小康生活水平的今天,老年人更希望自己能长寿一些。
但世界是矛盾的,万物是相生相克的。
紧张的工作,拥挤的交通,人事的繁杂,家庭的矛盾,电影、电视里各种激动人心的场面,无时不影响着人们的情绪。
由于每个人的出身、地位、性格、生活经验、文化程度的差异,情绪的表现也不相同。
如你上街买东西,遇上一位服务员态度不好,你可以泰然处之,也可以大发雷霆。
所以说,情绪完全是个人对外界刺激的某种感受。
例如:高兴与忧愁,愉快与悲伤,欣慰与苦闷,快活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振奋与萎靡等等,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前者是积极的情绪反应,一般来说对健康是有利的,后者是消极的情绪反应,对健康是有害的。
避免各种消极因素,对老年人的
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情绪变化与人的器官和健康有很大关系。
当一个人受到刺激时,所引发的疾病也表现多样。
有的人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有人引起胃溃疡、结肠炎,还有的导致神经官能症、支气管哮喘等等。
情绪的改变还可使人体抵抗力、免疫力减弱,各种传染病甚至癌症就会乘虚而入。
要想调理好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必须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老人心理可以概括为5个特点:一是相对稳定性:老年人阅历深广,经验丰富,考虑问题全面,遇事三思而行,所以许多老年人遇到不愉快的事,只是面有愠色,不致于暴跳如雷,也就是内含多于外显。
二是具有多变性:有部分老年人由于大脑的衰老,思想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易波动多变,喜怒无常,幼稚可笑,甚至发展成老年性痴呆或老年性忧郁症。
三是具有多疑性:离休退休之后,有人没有思想准备,生活缺乏规律,过分的悠闲和无所事事,逐渐对周围的小事过分的关心,对许多事情看不惯,唠唠叨叨,又没人爱听,认为别人不尊重他,看不起他,由于不良的情绪刺激,感觉身体不舒服,进而整天关心身体的微小变化,过分强调自身的某些不适,或者老是猜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到
处寻医访药,忧心忡忡,精神负担很重,情绪低落,因而病情日益加重。
四是伴有孤独感:孩子长大了,离开身边了,退休了,离开同事了,生活范围一下子缩小了,难免会寂寞孤独。
五是失去生命恐慌感:身体各种功能的衰退,一旦患病,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快要完了,因而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而卧床不起,还要别人照顾,感到活着失去了意义。
事实上有许多疾病都是情绪变化而形成的,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隐藏若干年。
消极情绪对人确实有害,而积极情绪对人却是大有益处的,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乐而忘忧。
举凡长寿的老人,除了运动、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外,他们都有开阔的胸怀,乐观的精神,性情豁达,情绪稳定。
因此老年人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对出现的消极因素可以置之不理,你去理也要过去,不理也同样过去,还不如用乐观的精神面对它,尽量让每天的生活既规律又丰富多彩,健康自然会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