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中美利率与汇率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利率平价理论(uncovered)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

如何理解利率平价理论(uncovered)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

如何理解利率平价理论(uncovered)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周召的回答(6票)】:在汇率不管制的情况下,利率高的国家远期不贬值才见鬼了呢利率高,外汇流入增加,根据供求,本币即期汇率当然走高,但远期游资热钱总要撤离的吧?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一定会有大量的本币遭到抛售,在这种预期下本币的远期汇率当然要下降,即贬值。

这涉及到一个外汇掉期抵补套利的问题。

以天朝为例,想想看,如果中国资本项不是管制的,外资进出自由,特别是在国外量化宽松利率降无可降的情况下,而国内利率又高涨,肯定会有大量的游资想进入中国,而中国过去8年来又处于汇率上升通道,也就是说,理论上就可以从国外借便宜的钱来中国赚高利息,然后人民币又在升值,远期汇率上升撤出中国时汇率又升了又可以赚一道,赤裸裸地套利。

【runzeZheng的回答(15票)】:很好的问题。

汇率和利率的几个平价关系理论和假说很复杂,一般只有抛补的(Covered)利率平价才是成立的。

未抛补的(Uncovered)利率平价其实是一个假说,而且实际上很少成立。

1. 先解释“未抛补利率平价假说” 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Hypothesis未抛补利率平价假说可以表示为:其中表示某期限的外国利率,表示某期限的本国利率;表示1元本币能兑换多少外币,上升表示1元本币能换到的外币增加了、也就是外币贬值,上标e表示预期未来的情况,而表示在式子中对应的利率到期时,即期汇率的变化百分比。

恰如题主所问:假如外币利率高,未抛补利率平价岂不是告诉我们外币未来要贬值(注意是未来要贬值,贬值的时间=利率的期限)?是的,的确如此,否则有超额报酬!假设现在即期利率是1本币=100外币;一年期外国利率=4%,一年期本国利率=1%。

投资100元本币、比较两种投资策略:1) 存国内一年,一年后获得100*(1+1%)=101元;2) 存国外一年,现在换成10,000元外币,一年后变成外币10,400元,而一年后的即期汇率是。

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分析

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分析

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分析摘要: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本文运用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结合中美两国利率和汇率变化的具体实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最终说明了“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升值;而当一国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贬值。

”这样一个结论。

关键词:利率;汇率;模型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中,名义汇率取决于实际汇率和两国的物价水平。

用式子表示为E=e*( p’/p)。

其中,E表示名义汇率,e表示实际汇率,p’表示外国物价,p表示国内物价。

在实际汇率的值给定时,如果国内物价水平p上升,那么名义汇率E就将下降。

另一方面,如果外国物价p’上升,那么,名义利率就将上升。

同时,我们还可以把上式稍做变形,写为:名义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实际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外国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国内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即:名义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实际利率变动的百分比+通货膨胀率的差别。

一、理论分析根据以上理论,我们来对“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升值;而当一国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贬值。

”这一结论进行分析。

预期利率的提高必然引起名义利率的提高,名义利率提高以后,投资需求相应减少,这就引起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也就是国内物价水平p下降,根据式子E=e*( p’/p),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p下降引起名义利率E上升。

这就是上面结论中的“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升值。

”我们接着分析,当一国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时,即国内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增加,由“名义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实际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外国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国内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可知,国内物价变动的百分比的增大会引起名义利率变动百分比的减小,即本国货币贬值。

这就是上面结论中的“而当一国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贬值。

中美利率——汇率动态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

中美利率——汇率动态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

中美利率——汇率动态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作者:刘菊来源:《商情》2014年第43期【摘要】传统利率平价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其平价方程式所包含的利率和汇率,作为政府当局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有力工具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在运用和传导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联动制约关系。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经济的内外均衡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该简约型平价方程式形式简单,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国际资本高度流动下汇率决定的影响因素及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的特点,对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深受各国政府及其智囊团体和相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汇率评价理论非抛补利率平价动态效应利率一、文献背景事实上,自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很多西方学者就在传统利率平价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变化了的国际金融市场新格局,对远期汇率决定做了更加系统的研究,并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了新的补充和完善,形成了现代利率平价理论,包括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和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

进入新世纪,对于修正和拓展了的利率平价理论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而且大量文献从实证的角度对此进行了不同的检验。

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利率平价理论在长期内成立,而在短期内不显著。

国内方面,对于利率平价模型的拓展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张萍(1996)较早地把交易成本引入到模型中,提出了修正的利率平价模型,但她并没有在公式的数学表述上进行推导。

二、拓展的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模型构建由理论分析可知,本文需要检验的理论模型也即落入利率平价中性区域时,利率平价定律成立。

因此,建立理论模型为:模型一:拓展模型△ = c + αCost + βi + γi*模型二:对此进行拓展再次修改模型= c + α + β其中,△为预期汇率变动率(直接标价法), Cost 为资本流动交易成本,i, i* 分别为国内利率和国外利率。

三、基于非抛补利率平价模型的实证研究(一)变量的选取及处理本文进行实证研究的样本期从1998年1 月时刻开始,且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汇改前1998年1月到2005年7月、汇改后的2005年8月到2008年8月,以及2008年9月到2013年12月。

经济师文章范文中美利率和汇率动态效应研究

经济师文章范文中美利率和汇率动态效应研究

经济师文章范文中美利率和汇率动态效应研究利率平价理论最早由凯恩斯提出,艾因齐格予以完善。

其核心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差决定的,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约等于两国利率的差异,且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家的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升水。

【摘要】本文以中美两国为例,从利率平价的视角探讨中美长期利率之间的关系,实证表明修正的利率平价模型可以解释中美长期利率的变化。

美元汇率周期波动会通过利率平价使央行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缺乏独立性,未来中国将面临钱荒与经济下行的风险。

最后,针对美国长期利率上涨带动中国长期利率上涨,并由此给中国带来的高经济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师文章范文,利率平价,抛补的利率平价,资本管制,汇率市场化一、引言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远期差价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作为最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从该理论产生以来,对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层出不穷,其等式中包含的利率和汇率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在运用和传导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联动制约关系。

现有的研究表明,在汇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用利率平价来解释汇率的波动有一定的说服力。

然而,对于汇率没有市场化或者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国家来说,利率平价理论在解释其汇率波动时不显著,这可能与利率、汇率没有市场化或者市场化程度较低、资本项目管制以及信息不充分等因素有关。

尽管如此,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际资本高度流动下汇率决定的影响因素和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的特点,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利率平价理论的文献述评关于国内外对利率平价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大都存在三种观点:利率平价理论成立、认为利率平价理论在解释某些货币汇率的波动时不显著和利率平价理论不成立。

国外对利率平价的研究处于不断创新之中。

Rios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建立了汇率结构模型,采用1976年1月到2004年12月美元―英镑、美元―加元这两对货币汇率的走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平价理论能够成立。

从利率平价理论角度探讨人民币的汇率

从利率平价理论角度探讨人民币的汇率

从利率平价理论角度探讨人民币的汇率彭 玲(中国建设银行西藏分行,西藏拉萨 850000)摘 要:中国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出现了连续的高速增长,贸易顺差也是年年高涨,使得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再次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文中通过利率平价理论对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进行分析,探讨利率平价理论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是否适用,同时找出影响这种适用性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汇率;人民币;美元中图分类号:F8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9)06-0025-04A Discussion of Exchange Rate of RMB f ro mt he Perspective of Interest Rate Parit y TheoryPEN G ling(Tibet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L hasa,Tibet850000,China)Abstract:Economic growth and 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of China have been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in the21st century.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has become a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world.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in exchange rate of RMB,exchange rate of RMB is analyzed using the of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theory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RMB and US dollar is discusse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outlined in this paper. K ey w ords: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exchange rate;RNB;US dollar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到现在的十余年时间里,人民币汇率问题几度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工商界关注的焦点。

探讨中美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对比

探讨中美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对比

探讨中美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对比中国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自此拉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目前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宣布一次性升值2%,此后人民币汇率变动采取跟踪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处于稳定升值中。

利率、汇率是调控经济的两大重要工具,二者联系紧密,理清二者关系对宏观调控意义重大,研究中美两国利率汇率联动的差异对中国进一步利率、汇率改革更有借鉴意义。

1 利率、汇率联动机制过程分析1.1 利率对汇率的传导机制利率对汇率产生影响主要从两方面展开: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

1.1.1 经常账户方面。

利率变化通过影响企业成本进而影响出口,引起国际收支变化,最终影响汇率变动。

如利率上升时,企业成本增加,使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出口额减少,引起国际收支转向逆差,带来本币贬值压力或直接导致本币汇率下跌。

1.1.2 资本账户方面。

利率变化通过影响套利资本流动,引起国际收支变化,最终影响汇率变动。

如利率上升,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国际收支转向顺差,带来本币升值压力或直接导致本币升值。

1.2 汇率对利率的传导机制汇率对利率的影响也可以从经常账户、资本账户两方面展开。

1.2.1 经常账户方面。

汇率变动会通过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影响到国际收支,最终影响利率。

如本币贬值,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上升,导致出口增多进口减少及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增加本币投放增大,最后导致利率下降。

1.2.2 资本账户方面。

汇率变动会通过投资者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影响到国际套利资本的走向,最终影响利率。

如本币贬值,若投资者认为本币将进一步贬值,导致资本外逃,为使本币不过度贬值,央行在外汇市场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使得国内货币减少,利率上升。

若投资者认为本币贬值后会出现反弹,会导致国际套利资本流入,为了维持币值稳定,可能会导致利率下降。

2 中美利率汇率联动的实证分析2.1 变量及数据选取影响利率、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包括: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水平、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人们的心理预期、突发及政治事件等,其中经济发展状况最为重要。

中美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研究

中美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研究
影响经济:跨境资本流动可以影响中美两国的经济,从而影响利率和 汇率的联动关系
影响政策:跨境资本流动可以影响中美两国的政策,从而影响利率 和汇率的联动关系
中美利率与汇率联动关系的经济影 响
04
对两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利率变动:影响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联动关系:利率和汇率的联动关系会影响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政策调整:两国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汇率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YOUR LOGO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中美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中美利率与汇 率的历史联动 关系
03.
中美利率与汇 率的联动机制
04.
中美利率与汇 率联动关系的 经济影响
05.
中美利率与汇 率联动关系的 政策建议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美利率与汇 率的联动关系: 利率和汇率相 互影响,共同 影响货币政策
的传导
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通过影响 投资、消费和 进出口等经济 活动,影响货 币政策的传导
汇率传导机制: 汇率通过影响 国际贸易、资 本流动和国际 投资等经济活 动,影响货币
政策的传导
利率与汇率的 联动机制:利 率和汇率相互 影响,共同影 响货币政策的
加强中美两国央行之间的沟 通与协调,共同制定利率和 汇率政策
加强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合 作,共同推动全球金融市场
的稳定和发展
建立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加 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金融 风险
加强国际金融知识的普及和 交流,提高公众对金融市场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

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

通过使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汇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这是自1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这次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尽管如此幅度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是相当小的,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开始更加灵活,并有可能进一步升值。

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1994年至1997年基本上是一个小幅升值的走势,1997年到2005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左右人民币的水平,变化幅度始终不大,而同期人民币利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两度提高利率,使得人民币利率远远高于美元利率。

而自1996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7次降低利率。

仅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国内外的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央行就连续6次降息。

此后与连续降息同时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

除了1997~1999年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于美元利率水平外,我国人民币利率水平一直明显高于美元利率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中美利率与汇率关系研究摘要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直不断,事实上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就一直在对美元升值。

本文分析了2007年至2012年的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变化,对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影响效应进行理论验证后发现:利率平价理论可以部分解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现象,但不是适用于任何时期,因而利率平价理论是有其科学性也有其局限性的。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抛补套利利率汇率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一、研究背景(一)2006年8月-2012年6月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变化情况。

2007年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走高的一年,国民生产总值也逐步达到峰值,但与此相伴的还有通货膨胀的加速。

从2006年底,央行就不断地进行加息,提高存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以抑制经济过热,预防通胀加速。

截止到2007年12月,一年期的存款利率由2.25%上升到了4.14%。

2008年,中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从2008年9月份的4.14%骤降到2008年12月份的2.25%,几个月之内回到了2006年4月份的水平。

2009年底到2010年,金融风暴逐渐平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才开始缓慢地逐步走高,存款利率由2010年10月的2.50%上升到了2012年6月的3.25%。

(二)2006年11月-2012年11月美国一年期同业拆借利率变化情况。

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是一家存托机构向另一家存托机构借出资金的隔夜贷款利率,是美国最重要的利率,在此选取该利率为美国的利率指标。

美国一年期同业拆借利率在这个时期同样经历了巨大的波动。

2006年底有5.15%之高,但2007年一年推行了小幅扩张的货币政策,一年期基准利率从5.15%降至2007年11月的4.64%。

2008年,金融风暴使得美联储2009年大力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基准利率迅速降低,从2007年11月的4.64%骤降到了2009年11月的0.15%,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低水平。

进入2010年以后,金融危机逐渐平息,一年期基准利率从2010年初的0.23%逐步上升到了2012年11月的0.86%,这期间一年期基准利率的变动幅度微小,最高的时候也仅为2012年5月份的1.05%,可见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依旧存在。

(三)2008年1月-2012年11月人名币兑美元汇率走势。

2007年底至2012年底,人名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明显逐步下降,这意味着人民币在这5年间一直在对美元升值。

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这一时期人名币对美元快速升值,而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汇率经历了一个平稳时期,但到了2010年下半年以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又经历了大幅的下降,这5年间中间价由2007年底的7.4元下降到了2012年11月的6.2元。

二、理论基础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l9世纪60年代,研究远期外汇理论的德国经济学家沃尔塞·洛茨提出了利差与远期汇率的关系问题。

20世纪初期,凯恩斯第一个建立了古典利率平价模型,得出了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的结论。

(一)理论前提条件。

1、国际金融市场比较发达和完善。

2、国际资本市场上,所有的国际投资者和借款者都会通过套期保值交易来抵补可能的汇率风险。

3、国际金融资产具有充分的可替代性,即不考虑各种金融资产在收益率、期限和流动性等方面的差异。

4、假定套利资金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即不考虑套利成本、信用风险、流动性偏好、货币政策等因素对套利资金供给的影响。

(二)利率平价理论主要内容。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

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

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

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

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虑。

我们设远期汇率为f,即期汇率为e,远期升贴水率为△e,甲国货币利率为i,乙国货币利率为i*,则利率平价公式为:△e = (f – e)/e = i – i*这一公式是抛补套利行为不断进行并且调整的结果。

如此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三、运用利率平价理论分析2007年至今中美汇率变动2007-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美两国经济呈现不同方向的发展态势,中美两国利率政策的实施也因此进入一个“高潮期”:一方面,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开始大幅减息;另一方面,中国在国内经济逆势上扬的情况下持续加息。

2009年以后,随着金融危机的平息,中美两国的利率政策几乎是同向的,且都没有大幅的波动调整。

这些货币政策对中美汇率的影响是否符合利率平价理论?由图1容易发现中美利率的走势特点,在此我将分两个阶段利用利率平价理论进行分析:图1 2006年11月-2012年11月中美利率指标比较图注:中国利率指标—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美国利率指标—美国一年期同业拆借利率(一)2007年初-2008年7月。

如图1所示,这一时期中美的利率是反向变动的。

在2007年初,美国的利率指标远高于中国的利率指标,可见当时中国为了适应经济高增长的需求,实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虽然在这一时期,中美的利率差是逐渐减小的,但美国的利率一直都高于中国。

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

也就是说,在2007年初,中国是低利率国家,也就是远期汇率上浮,人民币应该贬值,而2007年初至2008年中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状况,人民币在这一段时期内大幅升值,从1美元兑7.4元人名币升值到1美元兑6.8元人民币。

图2 中美动态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在图2中,垂直线表示人名币存款的回报率(利率),曲线表示美元存款的回报率(利率),初始状态为e点,是均衡汇率点。

当人民币存款的回报率(利率)由i上升到i*时,垂直线向右移动;当美元存款的回报率下降时,曲线向左移动,最终相交于e*点,也就是说人民币将贬值,外汇汇率(间接标价法,美元/人民币)将从e将为e*。

综上所述,在2007年初至2008年7月这段时间内的人民币大幅升值,不符合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

对此,有以下几个原因:1、抛补利率平价理论仅仅是描述了汇率升贬值与利率差间的静态关系,而中美两国利率的跨时期变动对两国间汇率的实际影响是不同的,两国间汇率变化的大小,受到两国利率跨时期变动对汇率的具体影响大小,及各国利率与汇率间是否有通畅的政策效应传导路径的影响。

2、利率平价说没有考虑交易成本。

然而,交易成本却是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各种交易过高,就会影响套利收益,从而影响汇率与利率的关系。

如果考虑交易成本,国际间的抛补套利活动在打到利率平价之前就会停止。

3、利率平价说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假定资金能顺利,不受限制地在国际间流动。

但实际上,资金在国际间流动会受到外汇管制和外汇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阻碍。

目前,只有在少数国际金融中心才存在完善的期汇市场,资金流动所受限制也少。

(二)2008年8月-2012年11月。

2008年8月至2010年6月这一段时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几乎没有太大的波动,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6.8元人民币的水平上,而2010年7月开始,人民币继续对美元升值,从1美元兑6.8元人民币升值到了1美元兑6.2元人民币。

但在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在这段时间大幅调低利率,虽然中国的利率也在走低,但还是远远高于美国的利率水平。

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

这一时期中国是高利率国家,美国是低利率国家,高利率国家的远期汇率会下浮,也就是说,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会升值,是符合这一时期的实际情况的。

四、小结文章首先分析了2007年至2012年的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变化,接着用利率平价理论对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影响效应进行理论验证,发现利率平价理论可以部分解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现象,但不是适用于任何时期,其解释能力是有局限性的,并尝试给出了造成这种局限性的原因。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参考文献:[1]保罗·r·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下册:国际金融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2]刘思跃,肖卫国.国际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3.[3]姜波克. 国际金融新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8.[4]刘威,吴宏. 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相互影响效应的评估研究——基于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 国际金融,2010,(02).[5]范立夫,周继燕. 利率平价理论评析. 经济与管理,2010,(08).[6]郑春梅,肖琼.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经济问题,2006,(12).[7]姚鹏,卢正惠. 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研究. 北方经贸,201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