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0年成就综述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0年成就综述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0年成就综述

巍巍绿色长城铸起历史丰碑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0年成就综述

中国绿色时报11月17日报道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的战略决策,由此三北工程迈上了建设巍巍绿色长城、铸起历史丰碑的征程。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广,包括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面积大,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规划期限长,从1978年~2050年共计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建设任务重,规划总造林3508万公顷,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并有效控制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北工程建设。1979年,国务院成立了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程建设重大问题,为推动工程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1988年,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亲笔题词“绿色长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大力植树种草,推进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继续推进‘三北’、长江等重点地区的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深入到三北地区考察生态建设,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努力实现由‘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上进一步强调:“继续推进以三北防护林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

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建设区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5.05%提高到10.51%,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稳产高产,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强化了全社会的生态绿化意识,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生态环保领域的地位,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三北工程建设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揭开了我国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序幕

上世纪70年代末,在经历10年动乱后,我们党决定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纪元。在这样一个伟大时刻,三北工程诞生,它以其广阔的历史和深厚的自然背景更彰显出深远的时代意义。

建设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拓展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三北地区分布着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总面积达1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这一地区风蚀沙埋严重,沙尘暴频繁,流沙压埋农田、牧场、村镇、村庄,威胁着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的安全。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近20年间,有667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有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1000多万公顷草场由于沙化、盐渍化,牧草严重退化,有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沙库。据调查,三北地区沙漠化土地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70年代~80年代初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三北地区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水土流失面积达55.4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土壤万吨以上。干旱、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难,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同时也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建设三北工程不仅对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三北工程是实现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战略需要。三北地区

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区,聚居着汉、回、蒙、满、维吾尔、哈萨克、鄂伦春、塔吉克等22个民族。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和恶化以及复杂的历史原因,三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

三北地区战略地位突出,同俄罗斯、蒙古等10多个国家接壤,国境线长达7000公里。这里有许多革命老区,由于生态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建设三北工程不仅对增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国防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

建设三北工程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三北地区地域辽阔,光热资源充足,物种资源多样,矿产资源丰富。人均农地、草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极具开发潜力的农业区;已经发现的矿产有170多种,约占全国的70%,其中有多种矿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明显的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冶金、重化工基地。

三北地区植被稀少,农村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三北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地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建设三北工程不仅对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建设三北工程是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解决生态灾难的根本措施。三北地区在农田保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少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1975年底,三北风沙区造林保存面积187万公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造林保存面积140万公顷,为大规模治理沙害、水患积累了经验。但在建设过程中,也走了许多弯路。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放松对黄土高原的治理,但由于重视工程措施,忽视生物措施,不仅没有从根本上减轻水土流失,而且一遇到暴雨,又造成更大的损失。实践证明“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山之要在于兴林”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植树种草是解决生态灾难的根本措施,生态灾难只能用改善生态的办法来治理。

三北工程开启了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新篇章,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在林业建设上的精彩缩影

30年来,三北工程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一路走来,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始终围绕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两大根本任务,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完善充实建设思路,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在林业生态建设上的精彩缩影。

建设思路不断充实。三北工程建设之初,提出了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立一个符合三北地区自然和经济规律,高生产力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庞大生物群体”防护林体系建设目标。进入二期工程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深化,为进一步调动群众投身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指导思想,实现农林牧、土水林、带片网、乔灌草、多林种、多树种、林工商结合,增强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能力。进入三期工程后,为推进防护林建设由点向面展开,提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建成一批区域性防护林体系。进入四期工程后,提出了防护林体系要走全面质量管理的道路。近几年,根据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在工程建设中提出了“建设一个亮点、统筹三大区域”的工程建设思路,开展了新农村试点、农防林更新改造和重点农区、重点沙区和水土流失区的高标准防护林建设。

建设重点不断延伸。三北地区生态脆弱,治理难度大、任务重。建设中,在坚持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农田防护林三大重点的同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突出工程建设主攻方向,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工程建设。一期工程建设期间,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基本原则,在农牧交错地带的长城沿线紧密结合基本农田

和基本草牧场建设,确定了194个重点建设县,通过实施主体工程和区域工程相结合,重点开展了以营造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重点地区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为主体的防护林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期工程建设期间,在巩固完善已有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了跨越西北东部和内蒙古中部三省区的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林工程、跨越内蒙古东部和辽宁吉林西部三省区的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林工程,跨越华北和西北六省区的京包——包兰铁路两侧的防护林工程,首都周围两市三地绿化工程,跨越西北、华北四省区的青少年黄河护岸林工程等5个重点工程建设,有效遏制了这些重点地区沙化和水土流失扩展趋势,率先在东北三省和京津两市许多地区建成了跨流域、跨省区、跨山系、集中连片、规模浩大、布局合理的大型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建设期间,坚持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把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河西走廊、新疆绿洲外围等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新治理沙化土地32.68万公顷。

建设机制持续创新。30年来,始终把创新作为促进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工程建设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一期工程建设期间,试行了经济合同制,由国家林业局三北局和各省(区、市)林业厅(局)签订协议,然后各省(区、市)内层层签订合同,实行任务、投资、期限、负责人四落实,用经济手段对工程建设进行管理,把生产单位和管理部门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制约、密切配合,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建设。二期工程期间,在强化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的同时,大力推行工程造林。建设项目,按程序立项、按设计施工、按项目投资、按标准检查验收,做到计划与规划衔接,投资与质量、任务挂钩,验收结果与奖惩兑现。三期工程建设期间,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确定了“五长”(省长、地市长、县市长、乡镇长、村长)工程建设负责制和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坚持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与指标,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抓工程建设的责任与职责,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四期工程建设期间,逐步将现代管理理念与方式引入到三北工程建设中,推行按项目管理试点,建立了目标明确到省、任务分配到省、投资下达到省、责任落实到省的“四到省制度”,显著增强了各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设政策不断完善。一期工程上马不久,各地结合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大力推行了承包造林、“谁造谁有,允许继承和转让”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促进了造林生产责权利的结合,调动了农民的造林积极性。二期工程期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结合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改革和全民义务植树等政策的实施,推行“两工”(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造林和“四统一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造林、统一验收、分户经营)的统分结合的造林政策,探索了工程建设新的组织形式和利益激励机制,较好地解决了三北这项劳动密集型工程的劳力问题,促进了按山系、按流域的规模治理,推动了工程建设的稳步发展,提高了建设质量。三期工程期间,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建立,生产要素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农村经济情况的大幅度改善,开始推行“四荒”拍卖和股份合作制造林政策,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四荒”拍卖的政策和办法,打破行政区划、所有制和购买者身份的界线,鼓励不同经济成分主体,购买“四荒”植树造林,允许继承、转让,进一步稳定林地所有权、搞活林地使用权和经营权,保障了农民收益权,并对个体造林、育林大户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和必要的信贷支持,充分调动了社会团体、个人和农户投身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解放了林地,保证了防护林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劳动投入。四期工程期间,随着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林权制度改革等政策措施的实施,把集体林分家到户,国有林家庭承包,明确了林地的使用权,放活了林地经营权,落实了林木的处置权,农民成为山林的主人,促进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并存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科学支撑不断增强。上世纪80年代,从三北地区干旱少雨的实际出发,为了突破工程建设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的技术瓶颈,重点在单项技术上实现突破。推广应用了容器育

苗技术、钻孔深栽技术、开沟深栽旱作林业技术、汇集径流抗旱造林技术等为主的系列抗旱造林技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3%。进入90年代,三北工程建设由推广单项技术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按照不同类型区,组装配套造林、营林、经营等综合技术措施,建设科技试验示范区,探索总结治理模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同时,从工程建设国家专项投资中拿出10%的资金专门用于适用技术的推广,实行项目单报、投资计划单下,从根本上保证了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先后推广了深受农民欢迎的先进适用技术1200多项,推广面积达到300多万公顷,大幅度地增加了科技含量,提高了工程质量,造林保存率由过去的60%提高到85%以上。进入四期工程后,工程建设技术向模式化和标准化迈进。在三北地区,按照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要求,总结推广应用了100多种造林模式,并按照功能布局需要,在三北地区推广了生态防护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建设模式,启动了科学示范推广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建设。

三北工程构筑了一道绿色屏障,改善了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

30年来,三北工程建设把增加林草植被作为首要任务,扩绿、治沙、固土、保水、护田并举,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改善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重点治理地区的风沙侵害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土地和沙化程度呈“双降”趋势。在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采取封、飞、造相结合的办法,营造防风固沙林561万公顷,使27.8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保护和恢复沙化、盐碱化草原、牧场1000多万公顷。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表明,从1999年到2004年的5年间,陕、甘、宁、蒙、晋、冀等6省(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与1999年相比,沙化土地净减少7921平方公里。重点治理的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已进入了改造利用沙漠的新阶段。陕西省榆林沙区林草植被达到373.78万公顷,林草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15.6%提高到现在的33.5%,建成了以陕蒙边界、古长城沿线、白于山北麓、榆定公路、黄河沿岸为骨架,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在沙漠腹地建成万亩以上的片林165块,沙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上世纪末相比,沙化土地减少了2.08万公顷,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比重由29.9%下降到15.9%,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到“整体遏制”的转变。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内蒙古通辽市,通过三北工程建设,有166.67万公顷的沙地得到有效治理,53.33万公顷的农田和73.33万公顷的草牧场得到了林网保护,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8.9%提高到现在的20.89%,沙化土地净减少77万公顷,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甘肃省河西走廊五地市坚持“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建绿洲”的方针,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87.64万公顷,41%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在走廊北部长达1600公里的风沙线上,建起了长达1200公里、面积约30.7万公顷的大型基干防风固沙林带,控制流沙面积20多万公顷,堵住大小风沙口470处,使1400多个村庄免遭流沙侵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完成造林274万公顷,在巩固绿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绿洲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4万多平方公里扩大到7万多平方公里,扩大了四分之三,一个以农田防护林、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和天然荒漠林为主体,多林种、多带式、乔灌草、网片带相结合的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已初步形成。

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按山系、分流域综合治理,营造水保林和水源涵养林72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5.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38.6万平方公里。重点治理的黄土高原造林779.1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平方公里,使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3万多平方公里,约有近5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万多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下降,年入黄泥沙减少3亿多吨。山西省造林153.4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

流失面积260万公顷,使46.7%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5.5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4.01万平方公里,减少了28%,强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由2.83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21万平方公里,减少了57%。辽宁省营造水土保持林53万公顷,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公顷,使地表径流和冲刷侵蚀明显减轻。据测算,土壤侵蚀模数从过去平均4500~5000吨/年·平方公里,下降到1500~2191吨/年·平方公里,大大提高了蓄水保土能力。甘肃省在黄土高原营造各类防护林70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8万平方公里,累计达到5.67万平方公里,治理率为58.09%,提高了近43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输入河流和水库的泥沙由1977年的2.2亿吨下降到现在的1.4亿吨,水土流失面积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平原农区基本建成了防护林体系,粮食产量和农田面积呈“双增”趋势。在东北、华北、黄河河套等平原农区,坚持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目标,营造带片网相结合、集中连片、规模宏大的区域性农田防护林253万公顷,有效庇护农田2248.6万公顷,平原农区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一些低产低质农田变成了稳产高产田。三北地区的粮食单产由1977年的118公斤/亩,提高到2007年的311公斤/亩,总产由0.59亿吨提高到1.53亿吨。同时,由于防护林体系建设,过去的荒沙荒滩变成了基本农田,三北地区30年新增农田牧场1534万公顷。据东北林业大学测定,由于农田防护林的作用,粮食增产15%~20%,仅此一项,三北地区增产粮食187.6万吨,2005年全国产粮“十强县”全部是三北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达标县。东北平原共营造农田防护林70.022万公顷,庇护农田776.16万公顷,林网化程度达到72.24%。初步建成了以农田防护林为框架,多林种、多树种并举,网带片、乔灌草结合,农林牧彼此镶嵌,互为补充、互为一体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根除了危害农业生产的“三刮四种”现象,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无霜期10~15天,延长了生长周期,保证了粮食稳产高产,粮食单产由过去的84.9公斤提高到现在的323.4公斤,总产由0.14亿吨达到0.70亿吨,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新疆有12个地州、82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34个团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全区403.3万公顷耕地中的95%受到林网庇护,45个县市在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达到了平原绿化标准,初步建成了以绿洲内部农田林网、绿洲外缘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天然荒漠林和山区天然林为主体的绿色屏障,巩固和完善了绿洲生态体系,提高了绿洲抵御灾害的能力,粮食单产由工程建设前的100公斤增加到427.5公斤,总产达到816万吨,是工程建设前的3倍。河北省三北工程建设区154万公顷农田和73.9万公顷牧场实现了林网保护,工程建设区农作物年均增产3亿公斤以上,其中防护林贡献率20%以上,农民增收2.4亿元以上。

人们的生存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三北工程建设恢复和增加了建设区林草植被,美化了人居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三北工程区森林面积由工程建设前1985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4283万公顷,林木增加减少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净化了空气,提高了空气质量。据测算,三北工程新增造林面积每年可吸收二氧化氮734.1亿吨,二氧化硫183亿吨,一氧化氮929.8万吨,一氧化碳5383.2万吨。甘肃兰州过去是三北地区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通过30年的建设,在改善大环境的同时,大力开展南北两山绿化,造林45万公顷,森林面积得到快速增长,吸收二氧化碳和各种有害气体。同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空气质量明显改变。1998年席卷全新疆的特大沙尘暴,损失主要集中在缺林少林的地区,在3.22亿元的损失中,和田、喀什防护林比较完备的地区损失仅为1320万元,就是在损失较重的地区,防护林也发挥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果。库车县30年来共营造防护林0.91万公顷,绿洲森林覆盖率达34.1%,随着森林面积的扩大,空气湿度也逐渐加大,年降水量逐年上升,大风、浮尘和沙尘暴天气减少,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逐渐降低:上世纪70年代与2000年后相比,降水量由67.4毫米上升到70.3毫米,大风天数由年均18天减少到6天,浮尘天气由年均91.3天下降到21.8天;沙尘暴天气由年均11.3天下降到2.2

天。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通过人工造林、封山(沙)育林,乔灌草、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的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统正在修复和形成,野生动物、植物的种群和数量稳中有升,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促进了生态系统平衡。甘肃省安西县通过荒漠植被建设,生态系统的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据观测,荒漠区内生物种数明显增加,新增野生植物15种;绝迹多年的蒙古野驴又现身影;岩羊、雪鸡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三北工程培育了一批产业资源,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三北工程建设30年来,把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造一片林子,富一方百姓,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特色资源成倍增长。目前,工程区森林蓄积量由1977年的7.2亿立方米增加到13.9亿立方米,净增6.7亿立方米。四料俱缺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特别是三北工程营造的农防林和用材林,活立木蓄积量高达4亿立方米,已具备年产2000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经济价值在100亿元以上。据统计,三北地区年产木材2461万立方米,产值71.1亿元,其中商品材2034万立方米,农民自用材427万立方米。营造各种经济林400万公顷,建成了以黄土高原为主的优质苹果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和新疆的香梨、宁夏的枸杞、河北的板栗等一大批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年产干鲜果品36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目前,三北地区的苹果产量1600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60%。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通过防护林体系建设,广大人民群众从特色经济林产品销售、流通和加工以及人工林木材销售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林果业和木材生产已经成为建设区广大群众增加收入的稳定来源。截至目前,新疆林果业年创产值114亿元,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达到450元。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将香梨、葡萄、红枣、杏为主的四大特色林果作为发展林业经济的龙头,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07年底,全州种植香梨6.67万公顷,1.33万公顷葡萄,1.33万公顷红枣,1.33万公顷杏,年产各类果品28.72万吨,产值8.1亿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744.8元,已经成为该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其中库尔勒市和若羌县农民人均林果收入在4500元以上。甘肃省天水市大力发展经济林,面积达11.96万公顷,年产果品70万吨,分别为1977年的18倍和35倍,年产值1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的1/4来自林果业。山西省昕水河流域目前林果总产值达到386168.15万元,比1978年前的20039.33万元增长了18.3倍,人均果品收入726元,占到农民人均收入2241.79元的32%。吉县、隰县、石楼等县的林果业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绝大部分农民依靠林果业走上了致富道路。河北省永清县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形成了林木加工、果品生产、种苗供应、林产品销售四大农村支柱产业,林业总产值达62411万元,农民林业人均收入达到1837元。迁西县现在每年干鲜果品收入达2.4亿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达1820元。林果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农村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产业和现实途径。

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目前,以林副产品为主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生态旅游业等在三北地区蓬勃兴起,一大批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林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快速崛起,使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成为振兴农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宁夏通过枸杞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流通加工、印刷包装、交通运输、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据初步统计,仅关联产业收入就达15亿元。枸杞市场营销网络建设速度加快,在全国1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枸杞产品销售渠道和网点,从事枸杞营销的人员达1万余人。2005年,有40多万人加入了枸杞种植和深加工领域,有近20万劳动力从事枸杞采摘,使主产区和周边邻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陕西省随着果业特别是苹果生产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占有

份额也在逐年上升。据统计,目前陕西省果品畅销全国,远销欧洲、东南亚、北美、南美等地区,出口国家和地区由2000年的45个扩大到53个,出口创汇连续9年以两位数速度持续增长。2005年,陕西企业自营出口的果品数量达29.3万吨,创汇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9.49%和54.97%,其中浓缩果汁出口26.67万吨,创汇1.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7.8%和61.01%,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目前,全省注册出口果园达到232个,面积近2万公顷,为进一步扩大出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北工程探索出了一条科学路径,为我国开展生态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30年来,三北工程建设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走出了一条国家组织发动、凝聚全社会力量投身生态建设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道路。三北工程上马时,我国实力不强,经济脆弱。实施覆盖我国半壁河山的生态工程,本身就是一项严峻的挑战。之所以能够始终坚持并取得骄人的成就,原因就是我们用制度优势弥补了经济劣势。我们的政治优势体现在党和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广大人民群众集中力量办大事。工程一上马,国务院就成立了由各有关部门和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领导组成的三北防护林领导小组,各级地方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这种领导体制把工程建设由部门层面提升到政府层面,由行业行为拓展成为社会行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极其有效地调动了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流向林业建设领域。30年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投入累计达到48.6亿元,是国家专项资金的97%。特别是把工程建设同亿万人民求生存、谋发展的强烈愿望结合起来,把国家的重点工程交给农民来办。据不完全统计,30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为三北工程建设义务投工投劳50多亿个工日,折合人民币470多亿元。有了这个优势,我们就形成了团结协作、万众一心、共筑长城的良好局面,才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30年来,三北工程紧紧围绕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支点,把握方向。始终把农田防护林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发展平原林业,优化农业生产环境,保证粮食的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主攻方向,结合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加大了毛乌素、科尔沁沙地、河西走廊、新疆绿洲治理力度,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始终把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作为建设重点,加快黄土高原和京津周围治理速度,改善黄河和大型水库的水质,维护水资源安全。始终坚持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

三北工程创新了一套理论,保证和推动了生态建设的科学发展

三北工程是我国政府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林业生态工程。在30年的建设历程中,广大建设者和管理者在实践中,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理论指导工程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形成了一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防护林建设理论。

三北工程第一次把森林的三大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突破了过去林业建设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指导思想,为我国林业实现历史性转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三北工程坚持实践生态系统学理论,第一次把生态建设作为林业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建设防护林体系的思想。根据建设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灾害频繁,农林牧比例失调的实际情况,突破以往防护林就是建设单一结构、单一林种的思想,把人为的能动作用和自然自我修复结合起来,建立一个高生产力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体,形成一个农林牧、土水林、多林种、多树种、带片网、乔灌草、造封管、多效益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三北工程坚持实践生态经济学理论,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思想。从工程建设区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贫困的实际出发,把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有相结合起来,让群众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工程的积极性,使工程建设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三北工程坚持走生态治理规模化的道路,第一次把生态建设

以国家重点工程的形式组织起来。根据建设区生态治理难度大,治理速度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需要,突破了生态建设小规模、小范围格局,把生态治理上升为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实现了以工程带动生态建设,促进了林业全面发展。

三北工程坚持尊重科学,在技术上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创新。一是在防沙治沙方面,突破了过去被动的以防和治为主的技术方案,提出了防、治、用结合的全面治理的思路,实现了在防沙治沙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二是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突破了单一治理的模式,提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山系和流域为单元,坡、峁、垣、梁、埂综合治理。三是在造林方式上突破过去以造为主的技术政策,从注重人工造林向人工造林、封山(沙)育林、飞机播种造林相结合转变,把封山(沙)育林摆在突出的位置;加大了封育和飞播造林力度,加快了工程建设步伐。四是在发展方式上从单纯造林向造林、保护、经营、利用相结合转变,把管护放在第一位;在林分结构上从营造纯林向营造混交林、覆层林、异龄林相结合转变,把营造混交林作为首要任务;在林种结构上从营造防护林为主向防护林和经济林、用材林等多林种相结合转变,把适地适树作为基本遵循;在树种结构上从造乔木为主向乔灌草、针阔叶树种相结合转变,把灌木林放到了优先发展的位置;在种苗培育上从引进外来树种为主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土树种为主转变,把乡土树种作为各地工程造林的首选品种。五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突破了造林成活率的技术难关,探索出了以泾流林业、深栽造林为主的系列抗旱造林技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六是在飞播造林方面,突破了年降雨量200毫米的禁区,飞播成效提高20个百分点。

三北工程铸造了一种精神,成为激励人们投身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源泉

启动实施三北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改善国土生态面貌的决心和意志,符合三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激发了建设区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建设绿色家园的积极性。他们把改变生存面貌、改善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化作自觉的行动,焕发出极大的热情,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积极投身到改变自然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谱写了一篇篇壮丽乐章,创造出了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塑造了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造福人类”为主旋律的“三北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凝聚和升华。三北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用心血和汗水凝结的成果,相当于再造了3个大兴安岭,为我国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三北工程也以其建设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条件之艰难、效果之显著,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被国际上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壮举”。

在新疆,三北防护林体系既改善了环境,又富裕了群众,深得人心,被称为“生命工程”、“富民工程”、“鱼水工程”,筑牢了发展之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50团抓住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机遇,采取生物治沙和开辟农田相结合的方式,30年如一日,硬是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后退了60公里,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甘肃省在三北工程建设中,明确提出“治穷必先治山治沙,治山治沙必先兴林”,并号召全省人民要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山西省右玉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营林,为改善恶劣的生存环境进行了不懈抗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创业、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不管千难万难,始终认准一个理:怕难没有出路,穷熬不如苦干,坚持绿化的信念不动摇,凭着觉悟加义务,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闻名的“塞上绿洲”。他们领导率先干,干部带头干,群众同心干,一张铁锹两只手,镢头加窝头,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造林绿化“人民战争”,一棵一棵地用汗水浇灌,一年一年地用心血播绿,营造出一片人工绿洲。几十年来,右玉人民不畏艰难,以绿为荣,以树为伴,苦干实干,换来了右玉山川的满眼葱茏,赢得了大自然的丰硕回报。如今的右玉山绿了,水清了,羊肥了,民富了,10万公顷树、3.33万公顷草,

正在成为全县蕴含无限商机的黄金资源;60万只羊、8000多头奶牛,也成为了农民小康建设的致富源泉,全县真正走出了一条“植树种草防风沙、发展畜牧富农家、生态建设增活力”的道路。

三北工程建设30年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大地上筑起了绿色长城,为中国林业生态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资产,必将成为名垂历史的伟大工程。未来,三北工程建设将继续在三北大地上铺绿种富,在三北地区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旅行中奋力前行。(中国绿色时报)

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

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实效,保证合理使用工程建设资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改善生态与民生为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农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为重点,以提高防护林生产力为前提,通过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封山(沙)育林和更新改造等措施,增加和恢复建设区森林植被,提高现有防护林林分质量和多种功能,逐步建成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努力实现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确保国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构筑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 第三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结合; (二)坚持保护先行原则,保护、建设、提高相结合; (三)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数量与质量并重相结合; (四)坚持科学造林原则,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五)坚持深化改革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六)坚持改善民生原则,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结合。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经国家批准列入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中的各级政府和林业行政部门、各行业林业管理部门,即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对规划期内的工程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即省政府与各市政府、市政府与各有关县(市、区)政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建设任务、责任人。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简报 (九)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年月日 甘肃平凉春季林果业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春季,甘肃平凉大力开展以林果业转型跨越为主的春季造林,全市上下对春季林果业建设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动手早,进度快,造林绿化和果园建设的规模大,档次高,质量好,建成了一批示范样板工程。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绿化万亩,占计划任务的,其中造林封育万亩,义务植树万株,完成林业助建新农村个,占计划任务的,绿色通道条公里,面山治理处万亩,农田林网公里,补植补造万亩,育苗万亩,占计划任务的。新植果园万亩,占计划任务的。 一是领导重视,工作力度加大。今春,平凉市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制定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方案和果园建设方案,召开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城乡造林绿化和果园新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调度,确定重点工程规划方案,狠抓任务落实。各县(区)及早动手,广泛宣传动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季造林绿化活动。“”植树节,市、县(区)都举办了广场大型宣传、媒体专题报道和悬挂横幅标语等宣传活动,为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春造期间,市、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深入造林第一线,参加义务植树,现场督促检查。市林业局组成督查组巡回县(区)抓督查、抓推进、抓质量,保证了春造和果园新植建设的圆满完成。 二是重点突出,造林绿化规模档次高。各县(区)按照市上提出的建成一处千亩以上面山造林、一条公路主干道绿化、一个主街区美化的“三个一”工程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在规划布局、树种选择和规模营造上,较往年上了大的台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依托三北五期、森林抚育和造林补贴试点以及亚行贷款造林项目,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大苗栽植,规模治理,整山、整沟、整流域推进。泾川县以泾汭河流域治理为重点,采取针阔混交方式,建成王村镇完颜村等处荒山工程造林亩,栽植侧柏、刺槐万株。灵台县以涧河流域生态治理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在泾渗公路两侧面山连片造林万亩,营造以侧柏为主的防护林亩,侧柏、国槐与垂柳混交的水保林亩。城镇面山治理,各县(区)坚持常青树为主,大苗栽植,生态型与景观型营造相结合,建成了个千亩以上面山绿化工程和处城镇面山治理工程,绿化面积万亩。灵台县动员城区个单位,干部职工多人,投劳万人次,完成县城荆山西沟和沙坡山绿化亩,栽植侧柏、国槐、垂柳、香花槐为主的各类绿化苗木万株。崇信县组织县直机关单位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在铜城电厂新区面山完成绿化亩,栽植公分以上垂柳万株,混交侧柏万株,刺槐万株。市、区两级在崆峒山景前区高档次、高质量完成蜈蚣咀面山及河流滩涂绿化面积亩,栽植各类常青绿化苗木多万株,花灌木万丛。绿色通道和新农村建设,各县(区)按照多树种、宽林带、大通道、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泾川、崆峒区和静宁三县,集中对平定高速公路沿线面山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完成公路两侧面山万亩。静宁县高标准规划,完成静庄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混交栽植胸径公分杨、柳、刺槐等大规格苗木;庄浪县高质量完成庄静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栽植胸径公分以上垂柳。崆峒区在搞好国道缺苗断档补植补栽的同时,重点对乡村主干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覆膜和统一涂白,在西阳乡对唐尧路、唐西两条环乡道路和白西、安青两条主干道路栽植胸径公分以上的旱柳万株,建成道路林网公里。组织劳力多人次,出动浇水车台次,浇水多吨,树盘覆膜平方米。林业助建新农村,各县(区)采取投放苗木,资金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措施,高质量完成了林业助建新农村示范点个。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额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1978—1985年)、二期(1986—1995年)工程规划任务,正进行三期(1996—2000年)工程建设,到1998年底,累计造林3亿多亩。这些树木成林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从5.05%提高到9%以上。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新疆到黑龙江的风沙危害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亿多亩,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由八十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

科研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科研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怎么撰写一份科研项目年度总结报告?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科 研项目年度总结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根据市、县科研部门“创新科研实践, 培育教育特色,促进内涵发展”的相关工作意见,紧紧围绕“特色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了教科研的带领、提升与推动作用,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路线,发扬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一贯作风,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努力提高我校科研工作的实效,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期初制定了适合我校校情,切实可行的科研工作计划。 二、积极组织教研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本学期校本培训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了“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对高效课堂再认识”、“电子白板的使用”、“师德教育”的专题业务培训。从检查看95%的教师能认真学习,精心整理学习笔记。 三、继续做好市级科研课题“4+1阳光关爱工程”和“四成教育”的研究工作,及时收集材料,整理归档。

四、积极准备材料,迎接四项检查: 1、市级标准化科研室检查评比验收工作。此项工作已通过验收,获得“市级标准化科研室”牌匾。 2、市级资源库建设复检工作。到现在为止,我校资源库总量达到659G,其中来自我们教师的自制课件部分已达到165G。 3、县级校务公开检查。 4、县级党风党建工作检查。 五、积极参与投稿上报工作。 1、上报“十二五”各级骨干材料和信息。 2、统计并上报普通话报名工作。 3、上报“推普周”活动材料。 4、征集并上报“构建有效课堂教育论坛”论文五篇。撰稿人分别是吴鹤颖、秦宗福、张丽荣、武文婷、陈然。 5、铁岭信息教育投稿18篇,其中表现较好的武文婷、陈然、宗金雪、王桂霞、孙陆军、王鹏、朱凤坤、张丽荣、吴鹤颖。这项工作不但能提高自己的业务写作水平,而且在学校也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为自己的考核奠定基础,希望大家踊跃参加。 六、精心组织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本学期继续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联合教务处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辅导,有效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同时加强了个人学习,以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训活动,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4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启动实施。这项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0多年,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全长8000公里,宽400至700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4%。其建设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均创下了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40年来,历经几代人、亿万人民群众的接力奋斗,三北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在我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据今年中国科学院完成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显示,三北工程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工程建设发挥出日益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三北地区生态状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变化。 绿撒大漠: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建设主攻防沙治沙,广大工程建设者采取“封、飞、造、改”相结合的办法,在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0多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沙化草原1000多万公顷,结束了“沙逼人退”的历史。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全部实现了土地沙化的逆转。工程区年均沙尘暴日数从6.8 天下降为2.4 天,其中京津冀地区由5.1天下降到不足1天。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克苏,经过各族干部群众32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道由百万亩“林海”构筑的绿色长城。2017年,阿克苏全年空气优良天数159天,优良率达43.7%。陕西省榆林市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的0.9%提高到33%,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昔日的“风沙王国”华丽转身变成绿树茵茵的“塞上江南”。 绿染高原: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坚持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按山系(流域)整体治理、规模推进,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相对减少了67%。黄河、海河、松花江等流域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输沙量逐年下降。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点小结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 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2.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因此可以不 单独列为招投标阶段。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 3.系统的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而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这是组织论 的一个重要结论。控制项目目标的主要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其中组织措施是最重要的措施. 4.组织论是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式,组织分工和工作流程组织, 它是与项目管理学相关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组织分工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各元素的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 5.管理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过程,即:提出问题,筹划,决策,执行,检查,这些组 成管理的环节就是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分工表是用表的形式反映项目管理班子内部项目经理,各工作部门和各工作岗位对各项工作任务的项目管理职能分工。 6.工作流程组织包括:管理工作流程组织,信息处理工作流程组织,物质流程组织。 7.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工程概况,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 平面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动态控制原理将对项目的目标进行分解,以确定用于目标控制的计划值。在项目 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目标进行动态跟踪和控制。收集项目目标的实际值;定期进行项目目标的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 通过项目目标的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如有偏差,则采取纠偏措施进行纠偏;如有必要,进行项目目标的调整。 9.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纠偏措施主要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 施。为避免项目目标偏离的发生,还应重视事前的主动控制,即事前分析可能导致项目目标偏离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般的项目控制周期为一个月,对于重要的项目,控制周期可定为一旬或一周等。 10.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是指受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对工程项目就施工过程全面负责 的项目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国际上,项目经理是企业任命的一个项目的项目管理班子的负责人,但它并不一定是(多数不是)一个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他的任务仅限于主持项目管理工作,其主要任务是项目目标的控制和组织协调。 11.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在项目实施之前,由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与项目经理协商制 定。编制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应依据:项目合同文件;组织的管理制度;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组织的经营方针和目标 12.项目经理对施工承担全面管理的责任:工程项目施工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生产 经营管理系统,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13.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的类型:组织风险,经济与管理风险,工程环境风险,技术风 险。风险管理包括策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施工风险管理过程包括施工全过程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和风险控制。常用的风险对策包括风险规避,减轻,自留,转移及其组合等策略。 14.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属于国际上业主方项目管理的范畴。是一种高智能的有偿技 术服务,接受建设单位委托,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建设工程监理的工作性质有如下几个特点:服务性,科学性,独立性,公正性;建设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十年情况汇报

合阳县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十年情况 汇报 合阳县林业局 合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东部,辖16个乡镇,353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总面积1341.46平方公里,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境内沟壑纵横,山、滩、沟、水占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宜林地面积大。尤其是在三北工程实施启动以来,全县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为我县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而且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份额,为我县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建设成效 被誉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批准实施以来,已经历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是我国林业建设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同时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县已先后实施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一、

二、三、四期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经省、市检查“双率”(面积核实率和面积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通过此项工程的实施,全县累计完成34.5万亩,三北专项投资500万元。其中:一期工程完成7万亩,二期工程完成14万亩,三期工程完成10万亩,四期工程完成3.5万亩。按林种分:防护林19.5万亩,经济林15万亩;按权属分:国营造林4.4万亩,个体造林30.1万亩;按立地类型分:原面18.5万亩,沟坡12.2万亩,其它3.8万亩。建成:①绿色宽幅林带通道3条(包括108国道、西禹高速、合洽路)共110公里;②十六个乡镇的县、乡、村188条公路,绿化共725公里。其它渠路2800多公里;③建成产业林基地7.9万亩,其中:花椒5.4万亩,速生杨1.5万亩,核桃0.6万亩,澳洲青苹0.4万亩。④农田林网建设(控制面积)61万亩,栽植苗木427万株。 ⑤实施了县城西环路、高速公路引线绿化以及部分重点村“三化一片林”建设。通过该项工程的实施,一是全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森林

三北防护林

我国的防护林体系 说到我国的防护林工程,首推浩大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它从东北边睡的黑龙江经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向南,跨越华北的河北、北京和山西,再穿过陕北、宁夏、甘肃和青诲,一直通向新疆的最西端。整个过程涉及 12个省、市、自治区的466个县,总面积389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0.5%。现在,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的3.8%提高到9.5%。“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农田小气候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对农业的稳产、高产起到重要作用;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沙漠化得到了控制;对改善大气环境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个北方的“绿色长城”既挡住了来自西北的风沙,又增加了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仅举一例,实际上我国还有很多的防护林体系,他们在保护中国大环境中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仅以1996年来看各大防护林工程的造林面积情况。 1996年,“三北”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34.2万公顷;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一期工程营造林46.4

万公顷,有62个县达到一期工程建设标准;沿海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4万公顷,飞播造林0.8万公顷,有58个县达到了一期工程建设标准;沿海特殊保护林带的保护工作开始启动;平原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6万公顷,又有26个县达到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累计有795个县实现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40.2万公顷;1996年启动的黄河中游、辽河流域、珠江流域和淮河、太湖防护林工程也取得明显进展;防沙治沙工程完成综合治理开发面积86.7万公顷。 中国的防护林体系正在加速发展,它们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包括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消除尘埃、净化空气、防治污染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它作为“绿色除尘器”和“绿色净化器”,对改善大气环境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说:“防护林──保护中国大环境。”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附件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国家林业局 2009.9

目录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一)规划指导思想 (1) (二)规划基本原则 (1) 二、规划体系 (2) (一)国家规划 (2) (二)省级规划 (3) (三)县级规划 (3) 三、规划范围、期限与目标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4)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布局 (4) 五、建设内容 (5) (一)项目构成 (5) (二)建设重点 (7) 六、规划技术路线 (8) (一)工作方法 (8) (二)技术路线 (8) 七、规划技术要求 (9) (一)基础数据 (9) (二)前期工程成效评价 (10) (三)规划深度 (10) (四)投资标准 (10) 八、规划成果要求 (12) (一)文本要求 (12) (二)附表要求 (12) (三)图件编绘要求 (12) 附件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编写提纲 附件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表 附件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县级规划表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将进入五期工程建设。为扎实做好五期工程规划,结合现阶段三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方案,以统一三北五期工程规划的规划思路和技术要求。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建设完备的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继续加快造林进程,开展退化林分的生态修复,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防护林林网化水平,完善防护林体系,提升防护林综合功能,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兴林富民,努力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新贡献。 (二)规划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多种治理措施相结合,区域发展相协调,重点工程与身边增绿工程建设相衔接; ──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

科研项目总结报告

科研项目总结报告 XX年,我们小组获得了国家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铁磁体内考虑D-M相互作用形成的Skyrmion的构型及其在温差驱动下的动力学特征》,历时一年,项目基本完成,进入结项阶段。 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科研的过程,寻找课题、撰写项目申请书、查阅相关参考文献, 确定项目方向、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 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在夏老师和相关领导的帮助下,最后确定研究结果和项目评价。 不知不觉中,漫长又短暂的科研项目终于进入了后期的资料整理和分析成果的阶段。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着、收获着,也享受着这样的一个过程。 对于能够亲身参加这一次本科生科研项目,我感到很荣幸。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科研项目,所以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整个项目的过程让我详尽了解到了从事一个科研项目的基本过程,我也从纸上谈兵走到了实践的道路上,不但培养了兴趣,也感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是大家共同奋斗付出的功劳,这与夏老师的悉心指导、学长学姐们的鼎力提携以及和队友们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他们的知道十分的有必要,虽然每次去夏老师办公室都会受到批评,但我还是十分的高兴,因为老师批评我们说明我们做的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努力奋斗,需要更上一层楼。

这也说明了老师十分的重视我们。 作为一名受到十二年基础教育的学生,以往受到的教诲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对于科研可谓是一窍不通。科研与学习不一样,学习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或者说主动的学习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消化,而没有创造。一直以来我认为科研需要很高的起点,需要以十分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对于本科生在二年级进行的科研,自身是有所畏惧的,认为自己的水平不够,还需要更多的积累。但是身边的同学老师都鼓励我积极参与,劝诫我说,哪怕做不出什么特别突出的东西,但是这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是大学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况且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小东西,虽然算不上十分创新的东西,但还是有一点我们自己的思想在里面。而且这虽然算不上十分创新的成果,但却是我们迈向创新殿堂的一小步。 朴世宇是一名十分靠谱与积极的同伴,在生活中也是我的一名好朋友,他的 对待科研的热情与严谨让我佩服,没有多思考便接受邀请,成为科研小组的一员,事实证明,加入这一小组是我一生中难以忘记的美好之一。它具有十分出色的领导能力,会把事情按照时间来安排,虽然很多时候我都不是十分愿意遵守,但大多时候我还是听从了安排。良好的时间安排对我们项目的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杨树大面积死亡

三北防护林杨树大面积死亡 三北防护林杨树大面积死亡听国家林业局局长怎么说2016年10月07日 当时就是就一个紧迫性,中央、社会这么重视,赶快把这个万里长城能建起来。杨树长的快,再一个不用育苗。另外确实是没有想到,太单一的树种引来病虫害是毁灭性的,它这个光肩星天牛到现在没有好办法治。你要说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过去就这个认知水平,谈不到政绩工程、急功近利,那个时候的县委书记县长也是两三个月在山里头背着干粮去植树。核心提示:张建龙:当时就是就一个紧迫性,中央、社会这么重视,赶快把这个万里长城能建起来。杨树长的快,再一个不用育苗。另外确实是没有想到,太单一的树种引来病虫害是毁灭性的,它这个光肩星天牛到现在没有好办法治。你要说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过去就这个认知水平,谈不到政绩工程、急功近利,那个时候的县委书记县长也是两三个月在山里头背着干粮去植树。绿色、环保、生态,“一带一路”战略下,民间资本先试先行。张建龙:实质上是替政府在做一种事情,我们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走出去,林业上就是防沙治沙跟野生动物保护。“三北”防护林杨树大面积死亡惹争议吴小莉:像北京大学的孙立平教授也说了,

因为地方的官员急功近利,大量的栽种这种长得快的杨树。张建龙:那时候的县委书记、县长也是两三个月在山里头背着干粮去造林。未来如何才能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态空间?张建龙:打了子孙后代的碗,断了子孙后代的路,你怎么去讲?“一带一路”战略三周年,问答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一带一路2016年的6月17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漫漫的黄沙在初夏阳光的炙烤下更显得灼热,而这里是几千年来沟通东西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同一个时间,相隔几千里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高级别对话正在举行。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林业部长、国际组织的代表相聚于此,共商“一带一路”沿线的生态保护大计。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周年之际,我来到了主办上述会议的中国国家林业局,与局长张建龙有了一次相约问答。专访:吴小莉:这场高级对话是谁主办的?是怎么样发起这场对话的?张 建龙:因为中国的荒漠化治理、沙化治理(很有成效),世界各国家地区和组织,特别是荒漠化公约组织有些活动希望叫中国来办,通过这些活动把中国经验介绍出去。我们明年还要举办,国务院已经同意开这个缔约方大会,这个是很大的一个会,全世界的一百多个国家(参加)。吴小莉:在北京?张建龙:在内蒙,就在鄂尔多斯。这个我们中央、国务院已经批了。吴小莉:您的6.17的这一次高级对话,也做了

科研项目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科研项目工作总结报告【一】:科研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起止时间 填报日期科研项目总结报告 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开发处 一九九六年制科研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科研项目工作总结报告【二】:科研项目总结报告 油页岩干馏尾气轻质油深度回收项目总结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起止时间 报告 甘肃窑街油页岩综合利用 二零一三年制 科研项目工作总结报告【三】: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是我校结合教学实际于2010年5月提出并申报的课题。近3年来,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它是一只羽毛未丰,举步蹒跚的丑小鸭,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

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方案中2-3阶段)(2010年9月 ——2012年6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通过在 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校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模板(2)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模板 篇一: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之一) 一、项目背景及立项(800~1000字左右) 二、项目简介(500字左右) 三、项目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500~800字左右) 五、项目理论研究和探索(5000~8000字左右) 六、项目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XX~5000字左右) 七、项目终结成果目录 八、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之二) 1、报告标题:项目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项目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摘要:主要观点、内容。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

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的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 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参考他人的成果。要注意参考文献

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招标编号GKZBHC- 华池县林业局关于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 程项目 政府采购 招标文件 招标编号GKZBHC- 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 二O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政府采购开标评标工作纪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采购法实施条例》及《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评标坚持“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确保评标质量。 一、开标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必须遵守会议纪律,自觉维护会场秩序。 二、评标人员必须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办法和评标标准进行评标,审查投标文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遵守纪律、客观公正的履行职责,恪守职业道德,谁评标谁负责。 三、严守评标机密,不得向外泄露任何涉及政府采购工作的保密资料及有关评审情况,供应商的商业机密必须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或评标结果未正式公布之前泄露信息。 四、采购单位代表不得发表有倾向性的意见。 五、参加评标全体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 开标全过程在主持人的召集下,监督小组全程监督,凡违反招标工作纪律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送司法机关处理。

目录 第一部分招标邀请函 第二部分投标商须知 第三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第四部分投标商资格 第五部分技术规格 第六部分附件 附件一需求一览表 附件二关于投标文件的声明函 附件三投标报价表(格式) 附件四投标项目简况及技术偏离表 附件五法人授权函 附件六投标商声明函 第七部分华池县林业局关于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政府采购评标办法 第八部分合同 第九部分交货时间、付款方式等要求

第一部分招标邀请函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 对华池县林业局关于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进 行公开招标,欢迎国内所有合格的供应商前来投标。 一、招标编号:GKZBHC- 二、招标内容: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程亩。 以上内容详见需求一览表。 三、招标文件请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双休日、节假日除外)上午:—:,下午:—:,投标商现场到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办公室(华池县政府北楼室)进行报名登记和领取招标文件。 四、投标截止日期为:年月日上午:,逾期不再受理。 五、开标时间及地点:年月日上午:,在华池县政府采购 中心办公室(华池县政府北楼室)开标。 联系电话:- 联系人:王艳艳 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 二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第二部分投标商须知 一、投标商应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如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全部材料或对招标文件中的要求未作出完全响应,其投标资格将被取消。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防沙治沙综述.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防沙治沙综述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治沙处 土地沙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生态难题。我国是世界上受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防治土地沙化,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进程中必须要着力解决的重大任务之一。 一、三北地区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 我国西北大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简称三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史料记载,除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戈壁外,历史上的三北大部分地区曾经水草丰盛,林木葱茂,经济文化繁荣。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人口剧增,过度垦殖,超载过牧,兵燹战火频仍,乱砍滥伐肆虐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地区的林草植被惨遭毁灭性破坏,导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以风沙和水土流失为主的生态性灾难接踵而来,愈演愈烈,许多繁荣富庶之地变成了“不毛之地”。生态与经济相互交织,双重贫困,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 我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总面积达158万平方公里,全部分布在三北地区,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年大风日数为20-100天,狂风流沙肆虐,风蚀

沙埋严重,沙尘暴频频发生,流沙掩埋农田、牧场、村镇,威胁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的安全,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吞噬宝贵的国土资源,缩小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上世纪中叶以来,三北地区的土地沙化呈现出扩展加速的态势。据统计,在上世纪50-60年代,三北地区沙化土地扩展速度为年均1560平方公里,而到了70-80年代,年均扩展速度为2100平方公里,进入90年代则达到2646平方公里。仅60-70年代的十年间,三北地区约有667万公顷土地沙化,有数以千计的水库变成了“沙库”。内蒙古赤峰市从1958年到1975年,沙化土地增加了70多万公顷。科尔沁至内蒙古固阳县的草原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过度开垦,沙化和受风危害的农田由50年代的13.7%扩大到70年代的27.7%。严重的土地沙漠化,无情地吞噬着宝贵的土地资源,构成了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 ──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严重制约着农牧业发展。据测算,沙区因风蚀沙化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氮素和磷素高达5598万吨。上世纪60-70年代,三北地区有1333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每年造成粮食损失高达300多万吨;有1000万公顷草场由于沙化、盐渍化而严重退化,载畜能力急剧下降。在西北、东北一些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三刮四种”现象十分严重。内蒙古哲里木盟(今通辽市)1980年以前,每年播种农作物80万公顷,其中有27万公顷需要重播2-3遍。 ──导致自然灾害加剧,沙尘暴频繁袭击。据科学观测表明,

科研项目技术路线总结

技术路线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多见于理工科和软科学。 技术路线是指申请者对要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合理的技术路线可保证顺利的实现既定目标。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并不是技术路线的复杂性。 技术路线是指进行研究的具体程序的操作步骤,应尽可能详尽.每一步骤的关键点要阐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三北防护林建设回顾与总结

唐山市三北防护林建设回顾与总结 一、简介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中国最早实施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当前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1977年,风沙紧逼北京城,京津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到了首都的国际形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国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规划建设期限是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实施。 1986年,为改善京津地区生态环境、为京津阻挡风沙、涵养水源,河北省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单独立项,启动实施,建设起止期限为1986---2000年(属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第一阶段第二、三期工程)。唐山市作为环京、津地区,开始列入三北工程区实施范围。 2001年首都周围绿化工程任务结束,2002年唐山市列入三北防护林四期(2001--2010)工程任务区。2002---2008年间,造林投资方式开始实行国债造林,工程任务指标减少,国家单位投资标准开始提高,由首都周围绿化工程的10元/亩造林投入提高到100元/亩,封山育林投资由5元/亩提高到35元/亩,同时在国家投资基础上要求地方进行资金配套,虽无正式

文件进行配套比例规定,但从历年下达资金投资计划表中,看出地方配套比例要求为20%,同时工程管理费用由“首绿”期间的上级拨付转为从地方配套资金中解决,但仍未规定工程管理费占工程投入的比例或金额。 2009年,三北防护林造林投资再次提高标准,其中人工造林为200元/亩、人造灌木120元/亩,封山育林70元/亩。 2010年,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300元/亩。 2012年,三北防护林进入五期建设阶段。 二、四期工程呈现特点 整个三北四期建设期间,唐山市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呈现出几个特点: 1、非公有制造林逐渐成为林业建设主力军 由于河北省完成了第二轮农村土地延包工作,土地承包时间延长到了30年,承包期的延长使农民的土地使用、经营权限得到放活,伴随着林业上“三权”政策的落实(即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和经营权),“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宣传,“发展绿色银行”口号开始兴起,农民、大户、企业集团纷纷承包荒山、荒地,投入造林,百亩、千亩、万亩工程纷纷涌现,造林质量显著提高 2、政府重视,组织领导力度加大。2003--2005年,唐山市开展了文明生态村镇建设,重点任务是“三化”,其中的绿化是整个建设的重头戏;2004年全省组织了京秦林业带建设,唐山市的高速公路、国道绿化初见成效;2008--2014年,唐山市先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唐山市绿化攻坚行动、唐山市绿化持续攻坚行动、唐山市绿色家园建设等地方性大型林业生态建设活动,建设范围涵盖城市、乡村、工矿企业、山地、平原、沿海各个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