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专业村、专业镇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模板】
广东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关于印发《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关于印发《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07.12.22•【字号】粤科计字[2007]181号•【施行日期】2007.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广东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关于印发《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粤科计字〔2007〕181号)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专业镇的意见》(粤发〔2006〕23号)提出的“发挥发达地区专业镇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工作成效显著、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成绩突出、国内外同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镇中,择优开展‘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建设工作”的要求,省科技厅决定在进行全省专业镇技术创新工作的同时,开展“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工作。
为此,特制定《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建设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建设实施办法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附件: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建设实施办法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专业镇的意见》关于“发挥发达地区专业镇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工作成效显著、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成绩突出、国内外同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镇中,择优开展‘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建设工作”的精神,组织好“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建设创新示范专业镇的目的和意义⒈开展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工作,是在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基础上,通过注入新的科技创新内容,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提高特色产业创新能力和水平,逐步形成专业镇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和品牌优势,推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⒉通过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建设,使专业镇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特色产业服务体系,集群经济发展质量与特色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形成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强大的支撑作用;专业镇特色产业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和拥有较高知名度,产业发展突破行政区划界限,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有带动力、联系紧密的产业链,对区域经济产生强大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项目广东省省级“一乡一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项目广东省省级“一乡一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8.04.18•【字号】粤财农[2008]146号•【施行日期】2008.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项目广东省省级“一乡一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粤财农〔2008〕146号)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农业(畜牧兽医)局:根据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粤府〔2006〕37号)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制定了《广东省省级“一乡一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遇有问题,请及时反馈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
2008年4月18日广东省省级“一乡一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条根据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粤府〔2006〕37号)有关规定,为加强和规范省级“一乡一品”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资金来源2008年至2010年,省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乡一品”专项资金1500万元。
第三条扶持范围省政府确定的50个山区县所属乡镇和粤北山区、东西两翼14个地级市及江门恩平市革命老区乡镇。
省级“一乡一品”专项资金已扶持过的乡镇原则上不再申报。
第四条资金用途项目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与示范,项目生产基地部分必需的配套设施建设等启动性环节。
第五条项目要求(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项目拟开发的主导产品要具有地方特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区域优势,优先选择能取代进口、填补国内市场空间(白)和质量档次高的名、特、优、稀、新产品及著名传统特产。
(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
开发项目要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基础,进一步开发易被群众接受,具有可供较大规模连片开发、优化提高的潜力。
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竹产业发展战略

2021年12月Dec.2021第45卷第6期Vol.45,No.6热带农业工程TROPICAL AGRICULTURAL ENCINEERING基于SWOT 分析的广东省竹产业发展战略①李文珊1,2)②熊瑞权1,2)林群1,2)(1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广州510640;2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摘要广东是中国重要的竹产区,竹类种质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采用SWOT 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4个方面对广东竹产业进行系统剖析,最终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科学编制竹产业发展规划、做大一产加强生产经营能力、做强二产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做优三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竹产业;SWOT 分析;发展对策;广东中图分类号F326The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Based on SWOT Analysis inGuangdongLI Wenshan 1,2)XIONG Ruiquan 1,2)LIN Qun 1,2)(1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ait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Co.,Ltd.Guangzhou,Guangdong 510640;2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South China Urban Agricultural Key Laboratory Guangzhou,Guangdong 510640)Abstract Guangdong is an important bamboo producing area in China,the bamboo seed resources,bam ‐boo forest area,bamboo accumulation and output all ranking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country.The bamboo in ‐dustry in Guangdong was analyzed from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by SWOT analysis method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speeding up the scientific preparation of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strengthening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capacity,actively integrating into the "double cycle"development pattern,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one,two and three industries.Keywords bamboo industry ;SWOT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 ;Guangdong竹子具有一次种植,多年采收且用途广泛的特性,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增加林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
广东省农业部红头文件

广东省农业部红头文件为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落实《农业农村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合作框架协议(2019—2022年)》,农业农村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商定,2021年度共同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1.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南粤粮安工程”,农业资源优先保障粮食生产,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
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回头看”,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引导粮食生产功能区至少生产一季粮食,种植非粮作物的要在一季后能够恢复粮食生产,推进省级粮食产业园区建设。
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建设一批绿色高质高效丝苗米生产基地,打造丝苗米优势产业带。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新一轮垦造水田行动,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将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种植业管理司、农田建设管理司牵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粮食和储备局、农垦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落实,以下各项工作均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以下分工中,广东省、农业农村部分别简称省、部)2.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
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强化种业科技创新,开展荔枝、香蕉、白羽肉鸡、瘦肉型猪、水产等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着力解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推进农业种植资源调查、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新建一批特色蔬菜、岭南优质水果、特种经济作物等国家和省级资源库(圃)。
加快推进广东(深圳)现代生物育种中心、广东南亚热带作物创新中心、广州种业研究院等种业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建设一批种业科研平台。
建设现代种业产业集群,组建广东种业集团,培育、建设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和基地。
(省农业农村厅,部种业管理司牵头;省科技厅、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保障“菜篮子”“果盘子”等重要农产品供给。
广东省一村一品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四、附则
➢本办法试行1年。
感谢您的聆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
➢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下达后,实施主体收到之日起一个年度内 应全部使用完毕。实施主体必须每月将资金使用进度报告责任 主体。 ➢ 项目实施主体自行承担资金使用管理的相关责任,责任主
体负责落实监管责任,负责对所管辖“一村一品、一镇一 业”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管,掌握使用进度, 开展督导检查。
➢ 绩效评价作为考核县、镇政府“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下年 度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三、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
➢ 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进度快、成效好的镇 (乡)政府、经评审认定为省级农业特色专业村、镇(乡) 及被认定为国家级特色农业专业村、镇(乡)的,给予适 当表彰或奖励。
➢ 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特色专业村、镇(乡)认定的有关情况 将全省通报,并抄送有关市、县政府。
二、资金审批与使用
➢ 实施主体按照实施方案中的绩效目标和任务清单、资金使 用方案,依法依规、自主使用项目财政补助资金。
➢ 省级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包括种苗繁育 体系完善、标准(规程、规范)制定推广、高质高效种养 示范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农业设施机械配套提升、农产 品加工、市场体系建设、产销对接、新流转土地一次性补 助等,并向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项目倾斜。
三、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
➢ 各市县负责组织有关镇(乡)和实施主体开展‘一村一品、一镇 一业’项目的绩效自评。
➢ 省农业农村厅对全省各市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 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年终对约束性任务开展绩效考核,省财政厅 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根据X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一)建设原则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X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资源整合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成兴村强镇的发展工程和富裕农民的民生工程。
二是企业主体。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项目实施主体,发挥实施主体主观能动性,高质高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选择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四是统筹结合。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要和产业扶贫、产业园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结合,既要发展产业,又要兼顾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专项扶贫资金优先扶持省定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地区,申报产业扶贫的项目优先安排项目资金;省级“一事一议”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村级公益性事业建设。
(二)建设目标优先选择县域现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更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更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自2019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争取上级扶持我县1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到2021年扶持30个以上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现13个乡镇全覆盖,形成2个特色农业专业镇。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办函〔2019〕289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办函〔2019〕28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反映。
省政府办公厅2019年8月30日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2020-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为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提出以下政策措施:一、加强用地保障(一)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农业产业园)建设用地纳入预留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使用范畴。
农业产业园所在地级以上市按照不低于50亩/园的标准一次性安排农业产业园用地指标,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保障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做到应保尽保,并列入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
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落实,对未执行到位的市报告省政府并通报全省。
(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农业产业园所在地级以上市政府)(二)采取“点状”供地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园建设。
一是经认定的“点状”用地用于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占用土地,可申请修改规划,使用预留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按照“建多少、转多少”的原则,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村庄规划确定规划条件,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按建设用地管理。
二是对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区内的生态保留用地,可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按现用途管理,由项目用地单位与土地权利人依法协商种植、养殖、管护与旅游经营关系,并依法办理集体土地流转手续。
2016~2019年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李丹霞1,2 甘阳英1,2 洪建军1,2(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640;2 农业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640)[摘 要]广东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近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广东揭阳市、湛江市新发展了茶叶种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增迅猛。
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呈现区域化、优势产品核心集聚的布局。
近三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较为重视茶叶产业,茶叶产业项目受资金扶持、项目数量与比例较其它产业高。
近五年,广东省茶叶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占历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2%~4%、主推技术4%~9.5%。
广东省涉及茶叶类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1家,仅占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07%。
广东茶叶加工多数为聚集在茶叶原产地的初级加工,广东茶叶加工品类发展了陈皮茶、青柑茶等果品茶类。
广东茶叶产业年总产值近百亿元,茶原料产品年消费市场规模在115亿元至200亿元区间,茶叶产业带动相关饮品年消费规模在200亿元至350亿元区间,产品消费空间庞大。
[关键词]广东 茶叶产业 发展趋势 政策扶持 科技概况 产业环节 消费市场2016~2019年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一 广东茶叶产业概况1、发展趋势广东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近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018年,广东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34万公顷,比2010年面积增加24.59%,比2015年面积增加21.79%。
广东茶叶总产量达到9.99万吨,比2010年总产量增长85.69%,比2015年总产量增长23.79%。
2018年,广东茶叶生产品种包括:绿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其他茶,其中,以青茶(乌龙茶)产量最多,达4.39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43.94%,绿茶次之,达4.12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41.24%,广东最具优势的红茶产量仅为0.68万吨,仅占全省茶叶总产量6.81%[1、2、3]。
图1 广东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数据来源:2019年、2018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呈现区域化、优势产品核心集聚的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专业村、专业镇认定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支持和宣传产业特色明显、产品附加值高、主导产业突出、农民增收显著的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特色专业村镇,做强做大富民兴村产业,根据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是指在当地政府引导下,由农民自愿、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
第三条专业村镇主导产业以岭南特色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苗米、茶叶、花卉、南药、畜牧、水产、林下经济和具有地方特色稀有品种为重点,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等。
第二章认定对象
第四条申请认定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包括省级支持的、非省级支持的以及省农垦区覆盖的专业村镇。
第三章认定标准
第五条产业主导性强。
专业村主导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总产值50%以上,专业镇主导产业产值占本镇农业总产值30%以上。
具有地方特色名特优新产业的专业村镇,可适当放宽标准。
第六条生产方式绿色。
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健全,主导产业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生产,实施绿色防控,严禁使用高毒农药或禁用兽药,产品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专业村镇标准化生产规模(种养面积)占主导产业规模的60%以上。
第七条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高。
主导产业有集中连片规模化种养区域。
规模经营户占专业村、专业镇从事主导产业农户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有成立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数占专业村、专业镇从事主导产业农户数比重分别为30%以上和20%以上。
专业村镇与龙头企业或专业批发市场或电子商务有效对接的优先考虑。
第八条市场知名度高。
专业村镇主导产品有注册商标,通过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省以上名牌产品的专业村镇优先考虑。
第九条带农增收效果显著。
专业村、专业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高于所在镇、所在县(市、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以上。
带农增收效果显著的在专业村镇认定中优先考虑。
第十条和产业园建设相结合。
专业村镇认定要和省级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相结合,引导鼓励产业园周边特色产业镇、村依托产业园平台,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成一批特色农业专业村、镇(乡),共同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第十一条持续发展能力强。
专业村镇管理制度健全,重视特色产业发展,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科研院所等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帮扶联系,技术服务能力较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好。
第四章认定程序
第十二条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工作按照村镇自愿申报、县级初审推荐、市级审核、省级认定的程序进行。
(一)村镇申请。
需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或专业镇的,由专业镇向所在县农业农村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相关申报材料。
(二)县级初审推荐。
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符合条件的专业村镇申报认定,指导专业村镇按照要求填写《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申报表》和《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申请表》。
各县(市、区)农业部门严格对照认定标准,认真审核把关并对上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性、完整性负责,签署初审意见,将推荐上报的正式文件和申报材料一并报送市农业农村部门。
(三)市级审核。
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审核专业村镇认定材料,汇总上报省农业农村厅。
(四)省级认定。
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评审,确定拟认定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名单并在广东农业信息网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公布认定名单并授牌,通过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加强社会宣传推广活动,营造良好舆论。
第十三条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申报、初审、审核、认定均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平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子项目管理平台进行,实行网上填报、网上审批。
第五章认定管理
第十四条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有标识,统一LOGO,对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的授权使用。
第十五条申报村镇要据实提供申报材料,如存在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取消该村镇申报资格,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第十六条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按认定标准考评一次,对不符合认定标准的予以淘汰。
考评办法采取专业村镇自评,县(市、
区)农业农村部门测评,地级以上市农业农村部门考评,省农业农村厅抽查考评。
第十七条对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的给予奖励。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省农业农村厅负责解释。
各市、县(市、区)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市级和县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附件:1.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申报表
2.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申请表
附件1
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申报表填报单位:_____市_____县(市、区)_____镇_____村
注:①相关数据为上一年末数,以当地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为准。
②规模经营户:规模农业经营户指具有较大农业经营规模,以商品化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户。
规模化标准为:
种植业:一年一熟制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100亩及以上、一年二熟及以上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50亩及以上、设施农业的设施占地面积25亩及以上。
畜牧业:生猪年出栏200头及以上;肉牛年出栏20头及以上;奶牛存栏20头及以上;羊年出栏100只及以上;肉鸡、肉鸭年出栏10000只及以上;蛋鸡、蛋鸭存栏2000只及以上;鹅年出栏1000只及以上。
林业:经营林地面积达到500亩及以上。
渔业:淡水或海水养殖面积达到50亩及以上;长度24米的捕捞机动船1艘及以上;长度12米的捕捞机动船2艘及以上;其他方式的渔业经营收入30万元及以上。
农林牧渔服务业:对本户以外提供农林牧渔服务的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及以上。
其他:上述任一条件达不到,但全年主导农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0万元及以上的农业经营户。
③须附上相关佐证材料。
附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