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一)一、A11、蛇串疮肝胆火盛者,宜配伍A、行间、侠溪B、阴陵泉、内庭C、血海、三阴交D、足三里、三阴交E、天枢、血海2、治疗瘾疹的主穴是A、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B、大椎、曲池、太冲、风池、中脘C、大椎、太冲、三阴交、血海、内庭D、血海、内庭、足三里、气海、天枢E、外关、风池、三阴交、大椎、膈俞3、漏肩风手阳明经证的针灸配穴是A、外关B、后溪C、合谷D、列缺E、内关4、落枕病在督脉、太阳经者,针灸治疗配A、风池、肩井B、大椎、束骨C、风池、合谷D、内关、合谷E、肩髃、天宗二、A21、某女,20岁,食海鲜后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高起皮肤,边界清楚,色红,瘙痒,伴恶心,,肠鸣泄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除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外,应加取A、外关、风池B、足三里、天枢C、三阴交、天枢D、足三里、大横E、三阴交、风池2、治疗腰部扭伤,痛在腰部正中,舌质淡红,脉弦,宜选取A、阿是穴、腰痛点、委中、太冲B、阿是穴、腰痛点、委中、阳陵泉C、阿是穴、腰痛点、委中、太溪D、阿是穴、腰痛点、委中、手三里E、阿是穴、腰痛点、委中、大肠俞三、B1、A.足阳明、足厥阴经B.足太阴、足太阳经C.手阳明、足阳明经D.手阳明、足太阴经E.局部阿是穴、相应夹脊穴<1> 、针灸治疗瘾疹,应主选哪组经穴为主A B C D E<2> 、针灸治疗蛇串疮,应主选哪组经穴为主A B C D E2、A.足阳明、足厥阴经B.足太阴、足太阳经C.手太阳、足少阳D.手阳明、足太阴经E.局部穴位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1> 、针灸治疗漏肩风,应主选哪组经穴为主A B C D E<2> 、针灸治疗落枕,应主选哪组经穴为主A B C D E3、A.申脉、丘墟、解溪B.膝眼、梁丘、膝阳关C.曲池、小海、天井D.阳溪、阳池、阳谷E.环跳、秩边、居髎<1> 、治疗肘部扭伤,除阿是穴外,宜选用。
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针灸学》考试大纲

选择题经络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B. 缺盆中痛,多是肺的病变C. 前额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D. 头两侧疼痛,多与少阳经病有关E. 巅顶疼痛,多与太阴经有关答案:ABCD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原则是()A. 疏解经筋B. 捻转泻法C. 针灸同用D. 熄风止痉E. 手法轻,浅刺答案:ABDE皮肉浅薄部位的进针一般采用()A. 指切进针法B. 夹持进针法C. 舒张进针法D. 提捏进针法E.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答案:D下列各项中,阳陵泉的特定穴类属是()A. 经穴B. 合穴C. 募穴D. 郄穴E. 原穴答案:B治疗感冒的主穴有()A. 风池B. 大椎C. 列缺D. 鱼际E. 太阳答案:ABCE简答题简述经络系统的主要构成。
答案: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和孙络。
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简述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答案: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治神守气、辨证施治、清热温寒、补虚泻实和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治神守气强调针刺时医者需专心致志,患者需心平气和;辨证施治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疾病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清热温寒、补虚泻实则根据病情虚实寒热进行相应治疗;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则是通过局部治疗以调整整体功能。
简述针刺补泻的主要手法。
答案:针刺补泻的主要手法包括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和平补平泻。
捻转补泻是通过捻转针柄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的大小来控制针刺的补泻效果;提插补泻则是通过针体在穴位内反复上下提插的不同深度和幅度来达到补泻目的;平补平泻则是将捻转与提插手法相结合,力度均匀,不偏不倚,以达到平调气血的效果。
简述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答案:十二经脉在人体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主要包括头面、躯干和四肢的特定区域。
头面部主要分布于头部和面部,躯干部分布于胸腹及背部,四肢部则分别循行于上肢和下肢的内侧和外侧。
针灸学考试大纲

针灸学考试大纲六、针灸学(一)腧穴总论1.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2.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
3.腧穴的定位方法。
(二)经络腧穴各论1.十四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2.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1)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梁门、天枢、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4)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5)手少阴心经: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小海、肩贞、天宗、颧髎、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承扶、委阳、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束骨、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腺、然谷、太溪、照海、复溜、阴谷、肓俞。
(9)手厥阴心包经:天池、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听会、率谷、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
(12)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
(13)督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神庭、水沟、印堂。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建里、中脘、膻中、天突、廉腺、新增:承浆。
3.下列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四神聪、太阳、球后、安眠、牵正、金津、玉液、定喘、夹脊、胃脘下俞、子宫、腰眼、十宣、八邪、四缝、二白、腰痛点、外劳宫、膝眼、胆囊、阑尾。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要掌握这3点!-执业医师考试.doc

针灸学部分的知识内容,相对于与其他主线中医学课程如诊断、用药、内科等来说,略显孤立。
针灸学有着以经络学说为主要思路,腧穴为处方思路的独特的学科体系。
然而其诊断和辨证思路,包括治疗的思路,都是建立在中医学整个理论的基础之上。
所以就需要同学们在打好整个中医思维方式基础上,来熟悉这个独立的课程,否则容易因为忽视而产生陌生感。
好在针灸学的出题往往比较浅,考的都是基本知识,很少涉及高精深的专业难度,所以这部分的分并不难拿到。
有些同学觉得陌生,就想放弃这部分分值,实际这样是比较可惜的,因为在大分值课程上,复习到一定程度,分数就很难再上去。
而很多人考试失败,成绩其实只是差一点点。
所以希望大家认真对待课程,拿到这里该有的分数。
首先要做到认真学习,打好基础打基础,很简单,扎扎实实的打基础一个考点不要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有人会觉得知识点繁琐,学了又忘了很浪费,实际上学过一遍忘记的知识绝对不会和没学一样,即使忘记了,也会成为知识体系的构架,况且遗忘本身也是大脑筛选、去粗存精的正常学习过程。
很多人过于迷信核追求所谓技巧,甚至认为技巧就是投机。
是的,学习一定不是死记硬背和书本死磕,大家也往往发现分数最高的人往往不是看起来最刻苦的人。
学习的方法在于联系、思考、领悟,把功夫下在理解和思考上,在知识的贯穿纵横编织上,不能在动脑时候偷懒,所以这些人看着轻松实际绝对没有偷懒。
开动脑筋去理解,胜过重复百遍的记忆。
而技巧是在拥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升一定的分数百分比,提高的是效率,节约的是复习时间而不是减少学习下的功夫。
所以没有知识基础,技巧则无用武之地。
纵观历年考生,一些考生看似兴师动众而失败,而还有一些考生甚至不复习都直接通过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所以轻松过关。
所以希望大家首先端正学习态度,平心静气的把心思放在每一个知识点上,迎接考试。
如何应对针灸学病案类考题病案类考题是综合了诊断和治疗两个环节,是这部分考试中最难的考试形式。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

(二)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阳经阳少太)
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阴经太厥少)
※足三阴经在足内踝 8 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三)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脏腑相络)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
1、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
2、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四)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注意联络器官
经脉名称
联络的脏腑
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还循胃口
喉咙
联络的器官
手阳明大肠经
属大肠,络肺
入下齿,夹口,鼻
足阳明胃经
属胃,络脾
起于鼻,入上齿,环口夹唇,循喉咙
足太阴脾经
属脾,络胃,流眦,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
足厥阴肝经
属肝,络胆,夹胃,注肺
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
1、连舌的描述(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备注】
2、大肠连下齿,胃连上齿(上胃下大肠) 3、肺经联络喉咙,少商为咽痛要穴,列缺任脉连肺系
4、小肠经既到目内眦,也走目外眦
(五)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脾的大络
腋下大包
散布于胸胁部
身组织
五、十二经别:十二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1、循行特点:“离、入、出、合”来进行概括
-2-
2、意义:加强了表里两经、经脉与脏腑、十二经别与头部的联系的作用、弥补了十二经脉的不足 六、十二经筋: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1、循行特点: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具有结、聚、散、络的特点 2、意义: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七、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 1、《素问·皮部论》说:“皮者,脉之部也”“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2、意义:居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映病候、协助诊断的作用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一、A11、针灸治疗腰痛,应以哪组经穴为主A、督脉、足少阴肾经B、阿是穴、足少阴肾经C、阿是穴、足少阳胆经D、阿是穴、足太阳膀胱经E、督脉、足太阳膀胱经2、疼痛在腰脊中部,主要与哪条经脉相关A、足太阳膀胱经B、足少阴肾经C、足少阳胆经D、带脉E、督脉3、若辨证为热痹,应对证选用A、肝俞、太冲B、膈俞、血海C、肾俞、关元D、大椎、曲池E、合谷、内庭4、若辨证为痛痹,应选用A、肾俞、关元B、大椎、曲池C、肝俞、太冲D、膈俞、血海E、阴陵泉、足三里5、针灸治疗腰痛的主穴是A、阿是穴、肾俞、太溪B、委中、昆仑、太溪C、阿是穴、大肠俞、委中D、阿是穴、背俞穴、太溪E、命门、昆仑、委中6、与面瘫关系密切的经筋是A、足太阳、足阳明经筋B、手阳明、足太阳经筋C、足阳明、手太阳经筋D、足厥阴、手阳明经筋E、手少阳、足太阳经筋7、治疗眩晕实证的主穴是A、风池、百会、太阳、列缺B、风池、头维、太阳、百会C、风池、百会、内关、太冲D、风池、百会、肝俞、肾俞E、百会、内关、后溪、水沟8、治疗饮食伤胃型胃痛,除主穴外,还应加用A、三阴交、内庭B、膈俞、胃俞C、胃俞、脾俞D、下脘、梁门E、气海、关元9、针灸治疗中风病中脏腑闭证,应取用哪组经脉为主A、手厥阴经、督脉B、手厥阴经、任脉C、足厥阴经、督脉D、足厥阴经、任脉E、手、足厥阴经10、以下哪项不是中风发生的主要病因A、风B、火C、痰D、湿E、瘀11、瘀血头痛,应配合A、列缺、曲池B、太溪、肾俞C、太冲、太溪。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1、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的经脉是()A.手阳明大肠经B.足阳明胃经C.手太阳小肠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少阳胆经2、患者牙痛剧烈,伴口臭,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洪。
治疗应首选()A.风池B.外关C.足三里D.地仓E.内庭3、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的穴位是A、丰隆B、地机C、解溪D、上巨虚E、下巨虚4、胃的募穴所属的经脉是A、肺经B、任脉C、胃经D、脾经E、肾经5、头维穴属于哪条经脉A、足少阳胆经B、足阳明胃经C、足太阳膀胱经D、手阳明大肠经E、手少阳三焦经二、B1、A.痰饮病证B.妇科病证C.五官热证D.出血病证E.肝胆病证<1> 、内庭穴的主治是A B C D E<2> 、丰隆穴的主治是A B C D E2、A.足三里B.上巨虚C.下巨虚D.条口E.丰隆<1> 、强壮保健要穴是A B C D E<2> 、治疗痰饮病证的要穴是A B C D E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都可以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但手阳明大肠经主治肠胃病,足阳明胃经主治胃经病,所以选B。
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由题口臭,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洪可以看出都是实热之象,以头面五感牙痛为主,由此可见是胃火及热,胃经中擅长治疗五官热病的是内庭,所以选E。
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丰隆。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必考内容常见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必考内容——常见内科病证旳针灸治疗一、中风【病因病机】中风旳发生是多种原因所导致旳复杂旳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重要旳病因,脑府为其病位。
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进无力,日久血瘀。
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辨证】1.中经络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
兼会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为肝阳暴亢;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为风痰阻络;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为痰热腑实;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为气虚血瘀;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风动。
2.中脏腑主症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
兼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为闭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腹凉,脉散或微,为脱证。
【治疗】1.基本治疗(1)中经络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均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名称
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3.奇经八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十五络脉
要点:
1.十五络脉的分布
2.十五络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十二经别
要点:
1.十二经别的分布
2.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十二经筋
要点:
1.十二经筋的分布
2.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十二皮部
要点:
1.十二皮部的分布
2.十二皮部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细目一:主治特点
要点: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
要点: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第五单元特定穴
要点:
1.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
2.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简便取穴法
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