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

合集下载

《蓝蓝的威尼斯》语文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语文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拓展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2)运用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并运用生字词。

(3)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威尼斯文化知识的拓展。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音频、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等。

3. 课前准备: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威尼斯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威尼斯的美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威尼斯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3. 深入理解(1)分组讨论:威尼斯的风土人情及其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拓展延伸(1)介绍威尼斯的其他特色,如建筑、艺术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最喜欢的威尼斯景色或事物。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威尼斯的风土人情及其特色。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画一画他们心中的威尼斯。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2)以“我眼中的威尼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2. 运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对威尼斯文化的认识。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掌握威尼斯的主要景点和特色建筑。

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运河系统,并理解其对于城市交通和旅游业的重要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语言和图像准确地表达威尼斯的特色。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威尼斯的问题和挑战。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威尼斯的保护和传承中去。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让他们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介绍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一座建立在水上的人工岛。

讲述威尼斯的历史背景,包括它的建立、繁荣和衰落的过程。

2.2 威尼斯的主要景点和特色建筑介绍圣马可广场、里亚尔托桥和道奇宫等重要景点。

讲述威尼斯特色建筑,如运河两岸的宫殿和教堂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观察威尼斯的图片或视频,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体验威尼斯的特色和魅力。

3.2 问题解决提出威尼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水位上升、旅游业过载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让他们通过调查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观察和描述的评估通过学生的口头描述和写作,评估他们对于威尼斯的观察和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估他们的表达和创造力。

4.2 问题解决的评估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评估他们对于威尼斯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的研究报告和展示,评估他们的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图片和视频收集威尼斯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学生的观察和描述。

5.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进行威尼斯的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威尼斯的特色和魅力。

5.3 教材和参考书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参考书,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设计第一章:威尼斯的地理位置与环境1.1 介绍威尼斯的地理位置,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处于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

1.2 阐述威尼斯的环境特点,包括潟湖、水道、桥梁和岛屿等。

1.3 分析威尼斯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威尼斯的历史与发展2.1 概述威尼斯的历史背景,从罗马帝国时期到中世纪时期的繁荣。

2.2 讲解威尼斯共和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和贸易活动。

2.3 介绍威尼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贡献,包括建筑、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成就。

第三章:威尼斯的建筑与艺术3.1 分析威尼斯建筑风格的特点,如泻湖建筑、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建筑。

3.2 讲解威尼斯著名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如安德烈亚·帕拉第奥、乔瓦尼·贝利尼等。

3.3 探讨威尼斯艺术的发展,包括绘画、雕塑和音乐等领域。

第四章:威尼斯的文化与传统4.1 介绍威尼斯的传统节日,如狂欢节、电影节和圣诞节等。

4.2 阐述威尼斯的文化特色,如面具文化、贡多拉船和鱼类美食等。

4.3 分析威尼斯语言、文学和哲学等方面的贡献。

第五章:威尼斯的现状与未来5.1 描述威尼斯目前面临的问题,如旅游业过度发展、环境污染和地基下沉等。

5.2 探讨威尼斯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保护文化遗产和加强环境保护等。

5.3 展望威尼斯的未来发展,如何平衡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威尼斯的政治制度与历史事件6.1 介绍威尼斯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如民主制度、议会和Doge 的角色。

6.2 阐述威尼斯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文艺复兴时期的繁荣和威尼斯帝国的建立。

6.3 分析威尼斯政治制度和历史事件对其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第七章:威尼斯的经济与贸易7.1 介绍威尼斯的经济体系,包括海上贸易、工业和金融业。

7.2 讲解威尼斯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如东方贸易路线和威尼斯商人网络。

7.3 探讨威尼斯经济和贸易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蓝蓝的威尼斯》语文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语文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主要内容,了解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对威尼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自然和文化的保护意识。

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威尼斯的美丽风光,感受作者对威尼斯的热爱之情。

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自然和文化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主要内容:威尼斯的自然风光:水道、桥梁、建筑、运河等。

威尼斯的人文历史:贡多拉、面具舞会、圣马可广场等。

2.2 生词和短语:生词:威尼斯、贡多拉、面具舞会、圣马可广场等。

短语:水道纵横、古老的建筑、华丽的面具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威尼斯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导入新课。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3 生词和短语学习: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练习。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蓝蓝的威尼斯》,复习生词和短语。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生词或短语,进行绘画或手工作业。

4.2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评价与反馈5.1 学生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生词和短语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

5.2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授课方式: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通过图像、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6.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威尼斯的感受和认识。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威尼斯的文化场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蓝蓝的威尼斯》是一本描绘威尼斯风土人情的儿童文学作品。

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在威尼斯的所见所闻,展现了这座水上城市的独特魅力。

本书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孩子们去了解和探索威尼斯。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2)提高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培养热爱祖国、关注民族文化的情感;(3)学会欣赏和实践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技巧;(4)提高合作交流、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第二章:威尼斯的自然风光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掌握描述自然风光的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蓝蓝的威尼斯》中有关自然风光的章节,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独特地理位置和美丽景色,学习如何描绘自然风光。

第三章:威尼斯的历史文化3.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威尼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2)掌握描述历史文化的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3.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蓝蓝的威尼斯》中有关历史文化的章节,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艺术成就,学习如何描绘历史文化。

第四章:威尼斯的民俗风情4.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威尼斯的民俗风情和民间传统;(2)掌握描述民俗风情的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

4.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蓝蓝的威尼斯》中有关民俗风情的章节,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独特民俗、节日庆典和民间艺术,学习如何描绘民俗风情。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提高综合素养;(2)学会欣赏和实践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技巧;(3)提高合作交流、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2024年《蓝蓝的威尼斯》语文教案

2024年《蓝蓝的威尼斯》语文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2024年《蓝蓝的威尼斯》语文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时:共5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蓝蓝的威尼斯》。

(2)了解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和保护家乡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蓝蓝的威尼斯》的朗读和背诵。

(2)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了解。

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通过诗歌感受威尼斯的美。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威尼斯的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合作精神。

3.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威尼斯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威尼斯的图片,让学生对威尼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朗读诗歌《蓝蓝的威尼斯》,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分析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想象威尼斯的美景。

第二课时:1. 继续学习生字词,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2. 讨论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3. 背诵诗歌《蓝蓝的威尼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2.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了解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生对威尼斯的感悟和体会。

第四课时:1. 讲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学生更加了解威尼斯。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蓝蓝的威尼斯》是一本描绘威尼斯风光和文化的儿童绘本,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叙述,向孩子们展示了这个美丽水城的独特魅力。

本书旨在通过介绍威尼斯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传统节日等,让孩子们了解并感受这个城市的独特韵味,培养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威尼斯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传统节日等文化特色;(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3)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创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二章:威尼斯的自然景观2.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威尼斯的自然景观,包括运河、桥梁、岛屿等。

通过分析绘本中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特点,感受这个城市独特的自然风光。

2.2 教学步骤(1)展示威尼斯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2)分析威尼斯的自然景观特点,解释运河、桥梁、岛屿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3)讨论威尼斯自然景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威尼斯自然景观的认识和感受。

2.3 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绘本插图,绘制一幅威尼斯自然景观的图画,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第三章:威尼斯的历史建筑3.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威尼斯的历史建筑,包括圣马可大教堂、总督宫等。

通过分析绘本中的插图,让学生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感受威尼斯的建筑魅力。

3.2 教学步骤(1)展示威尼斯的历史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2)介绍圣马可大教堂、总督宫等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3)分析这些建筑的艺术特点,如雕塑、壁画等;(4)讨论威尼斯历史建筑对城市文化的贡献。

3.3 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绘本插图,选择一座威尼斯历史建筑进行绘制,并简要描述其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特点。

(2)培养学生对威尼斯风光的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英语描述风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威尼斯的景色。

(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分组讨论威尼斯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导游,介绍威尼斯的风光,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威尼斯的文化特点和著名景点。

3. 威尼斯的风光描述方法和英语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特点。

(2)培养学生对威尼斯风光的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英语描述风景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威尼斯地名和景点的英文表达。

(2)运用英语描述威尼斯的风光。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威尼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视频播放法:播放威尼斯的风景视频,增强学生对威尼斯的印象。

3. 任务型教学法:分组讨论威尼斯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导游,介绍威尼斯的风光,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图片:收集威尼斯的风景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 视频:准备威尼斯的风景视频,用于教学播放。

3. 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威尼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威尼斯的了解和印象。

2. 新课内容:(1)介绍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讲解威尼斯的文化特点和著名景点。

(3)教授描述威尼斯风光的方法和英语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运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景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运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景物的能力。

【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游记,介绍了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全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纬,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景物,且多用比喻。

所以,这篇文章要反复诵读,小组合作交流,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品味生动的语言。

【学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鳞次栉比()瑰()宝器皿
()荒芜(
mèi力( ) 岛yǔ()城hu
ī( ) dǐnɡ盛
()
2.查阅有关资料,把你了解的威尼斯写下来介绍给大家。

3.读课文,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说明理由。

4.语言优美是本文的一个特色,特别是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请你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做简要评析。


子:

评:
5.初读课文以后,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除了课本和教学案上的)。

教师
评价家长
签字
二、课堂助

1. 导入。

2. 整体感知。

小声读课文,把能够显示作者行踪的词句画出来。

看看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为我们展现了威尼斯的哪些绮丽风光。

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处朗读给大家听听,看看美在哪里,并在课本上做旁批。

(结合预习导学3)
3. 课文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
象我们也跟着作者到了威尼斯。

你能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吗?
A .
B.
4. 合作探究。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述,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美。

找一找: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读一读: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品一品:体会它们的表达作
用。

5. 知识迁移。

深秋的威尼斯是“一幅美丽的、和谐的、幸福的画卷”,作者只是简笔勾画,你能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进行描绘吗?
6. 质疑讨论。

文章题目“蓝蓝的威尼斯”如果改成“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或者“奇特的威尼斯”好不好?为什么?
7.一句话小结。

三、课堂巩固。

(一)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这里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开门见水”。

②听说,原先这里像太湖水乡,也有说类乎苏州城,其实,威尼斯,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③这里没有汽车,大小船挤在大运河里,穿梭般的来往不绝。

④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
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⑤泛舟在大运河上,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⑥汽船穿过一座座桥梁,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特别引人注目,就是1592年建成的独孔拱桥,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桥上两侧开设商店,别具一格。

⑦汽船向前驶去,河道逐渐开阔,现代化的摩托艇、汽艇和古老的“公朵拉”并行。

⑧“公朵拉”是一种小游船,翘着头尾,由船夫摇橹,供游客饱览两岸风光。

⑨据说历史上盛时有一万多艘,现在只保留四百艘了。

(二)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

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

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

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

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

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

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

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

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

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1.语段(一)开头用“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来总领全文,语段(二)开头也有这样一句话:
2.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语的意思。

(1)桥上两侧开设商店,别具一格。

别具一
格:
(2)在圣马克广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团花簇
锦:
(3)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酽:
3.第一个语段说“其实威尼斯是威尼斯”;第二个语段说“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

你怎么理解这两种说法?
4.仿句。

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这里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开门见水”。

仿
句:
5.扼要说明这两段文字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之处。

四、拓展延伸。

威尼斯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作者的妙笔让我们充分领略了它的绮丽风光。

同学们肯定也去过一些名胜古迹,选取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写下来,介绍给大家。

要求:1.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运用恰当的比喻。

3.不少于2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