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针对工业革命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影响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2.难点: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革命?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重要发明。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过程与方法: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

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政治原因: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①最早的国家——英国;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

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它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影响和内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PPT,呈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过程、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了解到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技术创新以及它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有所了解,但对其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认识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新技术、新现象的接受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氛围。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工业革命前后的社会变化,加深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3.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它为什么会在英国发生?”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业的变革、铁路交通的发展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革命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深入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

2.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知识。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准备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材和相关教案。

2.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参考资料:准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业的变革、铁路交通的发展等。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使学生了解近代化的进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工业革命的影响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古代和近代的历史背景,对于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发明人,掌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史料分析:运用历史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史料: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历史史料。

4.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运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它的发生有什么必然性?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虽说已经学了两年历史,养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和历史素养,但还是缺乏对于世界史的了解,需要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搜集课外知识,储备必要的背景知识,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二、教材分析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18世纪60年代进行了工业革命。

在棉纺织业、动力和交通方面进行了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法美德也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成就及意义,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落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课程标准学习提示:理解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学习要点: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的来临;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三)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解析,确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2分钟)出示图片:新四大发明我们现在处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这些发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你知道吗?科技革命并不是起源于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的、有什么成就和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新课讲授1、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出示学习目标:(1)能记住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国家及重大发明。

(2)能说出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

(3)能感悟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公开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公开课教案_1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到来、现代工厂制度的基本史实,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了解现代工厂的状况,初步理解现代工厂制度的概念。

联系现实,理解技术革新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感受技术革新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

新的发明创造来源于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时间 2018年9月21日三、重点: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联系比较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八、教学设计视频导入师:先请学生看《蒸汽火车》视频,然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蒸汽火车曾引领了一个时代,火车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那个时代被称为“蒸汽时代”今天学习新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师:英国通过“三角贸易”等方式在世界范围进行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这样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在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广大的海外殖民地不仅为英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的充足的原料,也为英国提供了广大的销售市场。

在国内,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充足的劳动力。

通过图片看出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为工业革命提供国政治保障。

过渡语:那么是谁启了工业革命的先河呢?学生回答老师:对,是一个叫哈格里夫斯的人,他发明了珍妮机,珍妮机开始了英国社会使用机器的时代,之后在纺织领域机器的发明纷纷涌现,播放幻灯片展示,并问学生,这些机器的动力是什么?学生回答:人力,水力,水力等老师:这些动力在使用中会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表答自己的看法。

教师:这些动力存在的不足,亟待解决,后来一个叫瓦特的人引领了一个时代,边说边播幻灯片,他改良了蒸汽机,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为机器提供持久的动力,从此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老师:人们记住了瓦特和蒸汽机,那么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依据课本,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总结出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过程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

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

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三、火车与铁路
1、1825年,由__史蒂芬__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825年,史蒂芬逊制造的火车机车
2、铁路时代的到来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__生产__和__市场__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1830年、英国掀起了投资铁路的狂潮
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

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坏事: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
问题。

(三)本课小结: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革命,其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

我们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造福人类。

同时,也启示我们: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略;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C.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D.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的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B.凯伊发明飞梭
C.瓦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D.火车的出现
3.下列发明家,发明火车的是()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尔顿
D.史蒂芬
4.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上工业最先进的国家应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五)板书设计:
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