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和影响;2. 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革;3. 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影响。
教学准备:1. PPT或教材上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2. 学生笔记本;3. 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在图中或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时期的场景?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场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提出了一些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如此重要?二、知识讲解与整理(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背景,解释工业革命的概念。
2. 通过PPT或教材,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如英国先于其他国家进行工业革命、蒸汽引擎和纺织工业的革命性改变等。
3. 整理学生的笔记,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它带来了哪些重大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三、影响评价(15分钟)1. 教师提供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然后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3. 教师指导学生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长期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能够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四、小结与提问(5分钟)1. 教师进行一次知识小结,并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之间提问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与反馈(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描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影响。
2. 收集学生作业,进行评讲,并在下节课进行解析和讨论。
3. 进行课后反馈,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教学反思:通过该教案,学生可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和影响,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第一次 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案标题: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影响。
3. 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劳动条件和工人阶级的影响。
4. 讨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你对工业革命有了解吗?你认为工业革命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讨论学生的回答,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背景知识(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包括英国的农业革命、人口增长、科技进步等。
2. 解释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从英国开始,并逐渐蔓延到其他国家的。
步骤三:影响分析(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社会、经济或技术),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该方面的影响。
2. 每个小组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劳动条件和工人阶级(15分钟)1. 讨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劳动条件和工人阶级的影响,包括工作时间、工资、工作环境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抗议活动,以及相关的改革运动。
步骤五:全球化和国际贸易(15分钟)1. 解释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促进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2. 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包括资源的需求和供应、市场的扩大等。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学生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扩展:1. 组织参观工业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和影响。
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其他方面和相关的历史事件。
评估方法:1. 分组活动中小组的呈现和讨论表现。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一组材料,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讨论
重点
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难点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激趣
导学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恩格斯的名言,
提问:反映的什么历史事件?
反思感悟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指导思考
进行小结
测试反馈
课堂必会卷
指导练习
板书设计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工国家:英国
开始部门:棉纺织业蒸
业标志:珍妮机
(哈格里夫斯)时代汽
革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瓦特改进)特征时
命交通:火车(史蒂芬孙)
影响:创造、战胜、形成代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发明家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来源于实
践、创新和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通过对工业革命的
过程和影响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
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合
作
探
究
⑵蒸汽机的应用
2、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19世纪
三、火车和铁路
1、斯蒂芬森发明火车
1825年
2、建设铁路的狂潮:
1830——1851年英国建成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3、铁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完成时间: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优质课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二)地位:1.在九年级上册中,承上启下:新航路的开辟、早起殖民扩张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英国率先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与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马克思主义在此背景下诞生。
2.在整个世界史中,开启工业化时代:工业革命开辟了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世界逐渐成为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整体。
认识到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保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
2.了解珍妮机、改良蒸汽机、蒸汽机车的发明史实。
3.理解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工厂制度的产生。
4.认识到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保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工厂制度的产生和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探究新知老师: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上给出的材料,这是我们课本上第七单元单元提示上的内容。
我们可以从材料中获得那些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呢?学生:讨论发言老师:根据材料中显示的信息,我们来思考这三个问题?1.为何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2.工业革命的进程如何?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些正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预习以及单元提示,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完善内容,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英国开始领域:棉纺织业先看第一个大问题:1.为何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师:预习的同学会发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绝大多数都是来在英国,难道是英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聪明吗?生:谈论发言。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案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段双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
2.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的历程,调查工业革命成就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3.了解英国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工厂的措施,分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表现。
4.认识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行成的动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探究,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2.利用各种图片如工业革命涉及行业图片等,是教学内容直观化,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3.结合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以及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是学生能够正确评价工业革命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物质基础,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分析(一)课程目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英国工业革命成就;英国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工厂的措施;世界市场形成和成熟。
(三)教学难点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如何认识列强在殖民扩张争夺的同时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一些基本准则。
三、教法教具课型课时(一)教法:讲授法(二)教具:多媒体(三)课型:讲授新课(四)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从宁静的村庄到冒黑烟的工厂,这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大家可以结合课本导入部分的内容思考出示图片:略概述:这个过程少不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工业革命,它是如何造成这一种变化的。
(二)讲授新课教学内容总括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二、从工场到工厂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工业革命的扩张和影响)出示资料: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新课标标准借由对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的了解,初步领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内容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定为工业革命预备了政治前提,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本,发达的工厂手工业给予了技术支撑,这些要素让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出现成为可能。
而推动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诱因还是社会需求。
18 世纪 60 年代,一连串机器发明率先在棉纺织领域崭露头角,新型棉纺机的出现催生了对新动力的需求。
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以蒸汽作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并广泛运用到生产范畴,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促使工业革命能够更迅速地向纵深推进,人类社会迈入“蒸汽时代”。
纺织、采矿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又对运输工具的改进提出了要求。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成功运行,标志着铁路时代的来临,紧密了生产和市场的联系,工业革命拓展到交通运输业。
一系列的发明与技术革新,促使社会生产力迅猛提高,引发了社会全方位的变革,工业化时代降临。
工业社会采用工厂制的大机器生产模式,不但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还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工业社会还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竞争愈发激烈,教育逐步普及,生活内容日益丰富,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升。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知悉工业革命的背景,概括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新,明晰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家国情怀:领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到此课,对于英国发展相关的历史事件,您还记得哪些?(二)讲授新课1.纺织技术的革新(1)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对工业革命进行基本概括。
(2)学生活动兴起的国家:英国兴起的行业:工业革命最先在棉纺织业开启兴起的标志: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3)教师活动阅读材料,剖析工业革命发生于英国的缘由?材料 1: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构建了一个适宜的政治制度,此制度保障社会拥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限度地施展创造能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必修2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时代背景(2)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3)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分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2).认识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二.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归纳法,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动及环境问题;通过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三.教学过程:(带着问题看视频播放。
1.什么是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3.最后扩张到哪些地区?)导入新课(利用视频播放导入)教师讲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板书)一、市场的呼唤(教师引导)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你想投资工业,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学生)1.有资金 2.有工人(劳动力)3.有技术4.有原料5.有市场6.有国家政策支持……教师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市场: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⑵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劳动力:圈地运动)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⑷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全面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的方法分析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导入新课】(2分钟)多媒体出示一组火车图片,教师提问:火车是现代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你知道它是怎样被发明的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乘坐本次“蒸汽时代”号列车进入我们本节课的学习。
意图: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学习新课】一、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开始的时间和标志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标志;2.理解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3.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知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如: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富尔顿造出了轮船等史实,并认识到它们的重要作用;4.能说出并充分理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这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二、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一:利用5分钟时间,看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
查找并思考以下问题:1.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个国家、哪个生产部门开始;2.珍妮机是谁发明的,有什么重大影响?3.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学生在自学提示指导下看书、思考、小组交流、课堂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 第7 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时代背景
(2)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3)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分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2). 认识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二.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归纳法,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动及环境问题;通过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三.教学过程:
(带着问题看视频播放。
1. 什么是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3. 最后扩张到哪些地区?)导入新课(利用视频播放导入)
教师讲解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板书)一、市场的呼唤
(教师引导)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你想投资工业,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1.有资金2. 有工人(劳动力)3. 有技术4.有原料5.有市场6.有国家政策支持⋯⋯
教师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市场: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⑵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劳动力:圈地运动)
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
⑷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政权: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多媒体显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背景》表教师: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最早采用机器并不是在传统工业中,而是在新兴的棉纺织工业部门,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
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开展竞争。
同事棉纺织品在市场上需求大,价格便宜,为满足市场需求扩大生产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比较迫切。
一般认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珍妮机的问世。
教师:请同学们再看下列《棉纺织机器的主要发明》表,思考一个问题:同学们根据所学地理知识, 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力作为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2. 棉纺织机器的主要发明
学生:容易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仅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限制了工厂的发展。
教师:珍妮机问世后,有更多的机器被发明和应用冶金,采煤等行业。
在这场科技发明的浪潮中,最关键,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使机器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引起了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革命。
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教师: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促使了交通业的便利。
在这时期应用比较广泛的交通运输工具有1807年美国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标志着帆船时代的结束,汽船时代的开始(播放图片)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制造的蒸汽机车“火箭”号(图片)英国早期的火车——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图片)
过渡:工业革命实现了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二.解放双手的变革
1. 从工场到工厂
教师: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同学们,下面我们通过四个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魅力。
学生:引起社会生活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探究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击垮。
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学生得出结论: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的出现。
究三:工业革命后,农业、工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示意图
学生得出结论: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
探究四:(图片)
学生得出结论: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教师:新航路开辟,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经济开始逐渐连为一个统一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原料和市场是动力,交通运输工具的便利,各国经济实力大增,扩张殖民地都成为了主要因素。
我们通过下面这则材料可以看的出来
“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
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
(播放多媒体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联系)工业革命给我们社会生产力带来的巨大的推动力,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城市化进程加快(2)工厂的出现(3)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4)世界市场连成一
体。
这些都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教师:但是欧、美加速发展;亚、非、拉地区日益贫困化,同时旧制度受到冲击。
东西方之间的矛盾日益的突出。
出了这些第一次工业革命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因素,比如说: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播放环境污染问题)教师:工业还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我们通过两则材料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1.1813年-1814年间,在213000名织工中,14岁以下的童工共130000人,占一半以上。
2. 一位牧师叙述了一个他刚刚埋葬的男孩故事:那个男孩手臂里抱着一些羊毛,站着睡熟了,可是他又被揍醒了。
那天他已经工作了17个小时,等到父亲把他背回家时,他已经不能吃晚饭
了。
第二天早晨4点钟,他又醒了,他央求哥哥看着工厂的灯光,因为他怕迟到,随后他就死去了。
看了这两则材料,你受到怎样的震撼?(言论自由,自由讲诉自己的感受)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巩
固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白沙中学历史组陈翠玉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及时是失败也是成功
的借鉴。
在上这一堂课里,我个人以及组里的每位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指导,感
谢他们对我的帮助,让我在教学中学到了很多教学的技能与方法。
备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高中历史必修2 第二单元殖民扩张中的一课,在经济模块中占重量不少,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导,殖民扩张市场扩大的结果。
在这一课里我对课文进行了整合,每个子目都利用了言简意赅的语言文字表达,例如一、市场的呼唤(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二、解放双手(从手工工场到工厂)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工业革命的影响)。
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浏览了相关大量资料作为参考,做了很充分的准备。
课堂自然。
自然从容上课时一堂好课不可或缺的不分,语言表达以及打比方的形象生动与否都会为本课对学习教学理解起到很大作用。
打比方,要与学生身边发生的贴近,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把握,更加会提高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爱好。
课后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个人认为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例如上课时间比较紧迫,导致上课速度快,内容比较多。
但是也有很大进步:
1、使学生掌握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2、通过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了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3、懂得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联系中国历史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
必要性。
4、情感态度的升华,通过对环境的污染分析科技能给我们科技以及生活带来很大的社会变革,
但是对环境污染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