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归类(知识点、重点、典型例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类整理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差【典型例题】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典型例题】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重点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
【典型例题】计算0÷27+5×0+4【知识要点4】四则运算顺序【重点内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版本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五单元《三角形》一、三角形的认识及特性1、三角形的定义: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3、三角形的底和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例如: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如图所示:顶点顶点 边AB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7、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8、判断3条线段能否围城三角形,只要把较短的两条线段相加的和与最长的线段比较,大于最长的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
二、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①、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用集合图形表示为:2、直角三角形的特性:3、三角形按边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用集合图形表示为:直角边直角边4、认识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两腰与底边的两个夹角底温馨提示:等腰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相等,这个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两个底角分别是45°.5、认识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①、等边三角形的特点:3条边都相等,3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
②、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与底边相等时,这个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do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 )小数点对齐, 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 )从末位算起, 算加法时 , 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 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
( 3 )得数末尾有0, 一般要把 0 去掉。
( 4 )不要忘记了小数点。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1 )没有括号 ,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2 )有小括号 ,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在小数四则运算中, 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得数是小数时, (末尾)的0 一般要去掉。
5.一个整数与一个小数相加减时:①先在整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② 再添上与另一个小数部分同样多个数的0;③ 然后再按照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6.得数是小数时 , (末尾)的 0 一般要去掉。
7、验算:加法验算:① 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 看结果与原来是否相同;②用减法 , 把和减去一个加数, 看差是否与另一个加数相同。
减法验算:①用加法 , 把减数与差相加, 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②用减法 , 把被减数减去差, 看是否等于减数。
应用整数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在小数四则运算中, 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8、简便运算方法:⑴几个小数连加时 , 如果其中的两个小数的尾数相加能凑整 , 先把这两个数相加 , 可使计算简便;如: 0.36+18.09+2.64+4.91⑵一个数减去两个小数,如果两个小数相加的和能凑整, 可以先把两个减数相加 , 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比便;如: 13.2-5.73-4.27⑶一个数减去两个小数的和, 当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被减数的小数部分相同, 可以先从被减数里减去个数, 然后再减去另一个数, 算比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整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整理(精编)★数学考试应注意: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
(如:“?”)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⑥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知识点梳理一、三角形的特性1.三角形的定义。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3.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为了表达方便,可以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下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4.三角形的高。
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如右图)画法:注意:锐角三角形的3条高都在三角形的里面。
钝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里面,2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面。
(如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互相垂直的,互为底和高。
(如下图所示)5.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7.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二、三角形的分类1.用集合圈表示三角形的分类。
2.特殊三角形的特点。
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三角形的腰,两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
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
3条边都相等,3个角也相等,都是60°。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相互垂直的两条边叫做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做斜边,斜边大于任意一条直角边。
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2个锐角。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典型题目: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70°,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分析:不知道70°的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此题有两种可能。
解答:(180°-70°)÷2=55°或180°-70°×2=40°答:另外两个角可能都是55°,也可能一个是70°,一个是40°。
【易错笔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易错点汇总及优选易错题B(含答案)卷

第五单元三角形-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点汇总及优选易错题B卷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三角形的高和底是对应关系。
2.为三角形所作的高必须与所对的底边相交成直角。
3.只有当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等于或者小于第三边都不能围成三角形。
4. 当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不会改变。
5. 判断3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要全面比较,只有当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
6. 两点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不是两点间的线段。
7.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因此,根据最大的角就能直接判断出三角形的类型。
8. 等腰三角形是按边分类的结果,锐角三角形是按角分类的结果,二者没有必然关联。
9.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0.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角。
11. 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12.不管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总是360°。
(完成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满分16分)1.下面每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3厘米、4厘米、5厘米B.3厘米、3厘米、7厘米C.3厘米、3厘米、3厘米2.一个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6厘米和9厘米,它的周长不可能是()。
A.19厘米B.21厘米C.27厘米D.30厘米3.如图,图形中共有()个三角形。
A.7个B.4个C.8个D.10个4.下面图()中的虚线是三角形给定底边上的高。
A.B.C.5.一个三角形中,其中两个角的平均度数是45度,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6.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个锐角。
A.1 B.2 C.37.一个三角形中,已知其中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第三个角的度数,这是一个()。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8.下图中的三角形被纸遮住了一部分,它可能是()三角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特性
1.三角形的定义。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
形。
2.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3.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为了表达方便,可以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
下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4.三角形的高。
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
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如右
图)
画法:
注意:锐角三角形的3条高都在三角形的里面。
钝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里面,2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面。
(如图)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互相垂直的,互为底和高。
(如下图所示)
5.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7.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用集合圈表示三角形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
(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或△ABC)
2、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只有3条高。
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看最小两条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
5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6、三角形分类:
(1)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形三角形;
(2)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7、三角形的拼组: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或菱形;
三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8、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n-2﹚×180°。
其中n为边数
如:三角形内角和为:﹙3-2﹚×180°=180°四边形内角和为:﹙4-2﹚×180°=360°五边形内角和为:﹙5-2﹚×180°=540°六边形内角和为:﹙6-2﹚×180°=720°
二、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三角形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
(6)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7)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8)用三根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7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2、选择题
(1)任意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
A.1个 B.2个 C.3个
(2)等边三角形必定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3)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两个三角形应是()
A.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B.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4)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5)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20°,那么另一个角一定是()。
A.20°
B.70°
C.160°
(6)一个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
A.90°
B.45°
C.无法确定
(7)三角形越大,内角和()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8)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
A、75度
B、45度
C、30度
(9)一个等腰三角形,底是5厘米,腰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
A、16
B、17
C、15
(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5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11)下面各组小棒中能围成三角形的是()组。
A、3厘米、3厘米、6厘米
B、3厘米、4厘米、5厘米
C、2厘米、3厘米、4厘米
3、填空题
(1)只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三角形.
(2)()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3)等边三角形三条边之和是15米,它的底边是()米.
(4)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三角形,又叫()三角形.
(5)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
(6)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7)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钝角,最多有()个直角,最多有()个锐角.
(8)求出下图中各角的度数。
∠1=()度、∠2=()度、∠3=()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