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专家共识!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的管理
老年人多重用药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用药清单的作用
建议所有多重用药患者 应携带一份随时更新的 、完整的且易于理解的 用药清单
系统用药咨询
至少每年接受1次系统 的用药咨询
用药咨询的内容
药物相关的信息、实际 服用药物的完整清单、 患者依从性和潜在的用 药问题的评估
多重用药评估常态化
定期多重用药评估应成 为处方优化的常态工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老年 患者的用药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
• 在一项美国的多中心研究中发现,老年衰弱 患者中,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为 15%~40%,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的风险随 药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医疗费用的影响
多重用药增加药品费用支出,瑞典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服用5种或5种 以上药物的患者处方药支出增加了6.2%,服用10种或10种以上药物 的患者相应支出增加了7.3%
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评估
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评估可使医师 正确理解患者的用药需求,直接影 响医生的治疗选择
CGA的实际效果
美国退伍军人医院的834名衰弱老年患者 中,CGA 使门诊患者发生严重药品不良 反应的风险下降35%,住院患者不必要用 药、不恰当用药和未充分用药情况显著减 少
以患者为中心
CGA对复杂病情的评估
通过直接计数患者剩余药物数量,计算患者已服用 临床试验
的药物数量
最传统的做法,直观
通过电子医疗系统计算药物购买率(MPR)或药物天
数覆盖率(PDC)
慢性疾病患者长期依从性监测
简单、经济
要求医护人员熟知患者医嘱处方药量、 服用方法及每次给药日期,不能证实减 少的药物是否真正全部被患者所服用, 可能高估依从性
01 多重用药概述
同一名患者同时应用多种药物或过多数量的药物
03 用药合理性
药物相关性跌倒及预防

抗心律失常药
部分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导致眩 晕、晕厥,进而引发跌倒。
降糖药
某些降糖药可能引发低血糖反 应,如头晕、心悸、出汗等,
进而导致跌倒。
镇静催眠药
这类药物可能导致嗜睡、头晕 等不良反应,增加跌倒的风险
。
患者个体因素与跌倒风险
年龄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平衡 能力减弱,反应速度变慢,容易
跌倒。
性别
方案调整
根据随访结果,对干预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预防效 果。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药物相关性跌倒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05
药物相关性跌倒的研究 展望
深入研究药物与跌倒风险的关系
关注不同类型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风险因素
研究不同药物对跌倒风险的影响,深入探讨药物与跌倒之间的关联性。
03
02
原因分析
04
跌倒情况
患者在一次如厕时突然感到头晕 ,无法站稳并跌倒在地。
医院在环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如厕所湿滑、走廊有障碍物等, 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风险。此外, 医院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 漏洞。
预防措施
医院应加强环境改善和管理,确 保患者安全。例如,增加防滑设 备、清除走廊障碍物、加强夜间 照明等。此外,医生应评估患者 的身体状况和跌倒风险,制定个 性化的预防措施。
案例二
• 患者情况:某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物、降糖 药等。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经常感到头晕和不平衡。
• 跌倒情况:患者在一次行走时突源自感到头晕,无法控制自己的步伐,跌 倒在地。
• 原因分析:患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身体状况较差,平衡能力下降。此 外,患者没有进行适当的平衡训练,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药物相关性跌倒及预防PPT课件

如磺脲类、双胍类等,这类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或提高 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等方式降低血糖。但它们可能导致低血 糖反应,如头晕、乏力等,增加跌倒的可能性。
其他类别药物
抗抑郁药物
如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 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 ,这类药物可能导致头晕、嗜睡 等不良反应,增加跌倒风险。
指在使用某种药物后,患者因药 物作用或不良反应导致身体失去 平衡而跌倒的情况。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水平的提 高,多药并用现象日益普遍,药 物相关性跌倒成为影响患者安全 的重要问题。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高发人群
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或 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 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
发生时间
多发生在服药后1-4小时 内,尤其是首次服药或剂 量调整时。
经验教训总结
重视药物副作用的评估
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医生应充分评估药物可能导致的 副作用,特别是与跌倒相关的副作用,如眩晕、乏力等。
加强多学科团队协作
医生、药师、护士等多学科团队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 执行个性化的药物治疗计划,以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
强化患者教育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药物使用教育,让患者了解所用 药物可能导致的跌倒风险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患 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患者用药教育及指导
用药前教育
在患者开始用药前,应对其进行详细 的用药教育,包括药物的名称、作用 、用法、用量、副作用等,确保患者 充分理解并遵守医嘱。
用药后指导
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定期 对其进行随访和指导,了解患者的用 药情况和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减少药物相关性跌倒的发生。
06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药品不良反应竟致老年人跌倒专家已证实

药品不良反应竟致老年人跌倒专家已证实药物导致老年人跌倒原因何在?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首位伤害因素。
你可曾听过,药物能让老年人更容易跌倒?初听起来,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医药专家们研究认为,药物引发老年人跌倒事件的确存在,尤其是有基础疾病需要经常大量服药的老年人,跌倒还真的跟日常服药有关。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梅清华主任药师指出,由于老年人各系统功能衰退,体内代偿机制减弱,患病及多病共存几率增加,往往用药多,同时其肾脏排泄功能减弱,肝脏解毒功能减退,血浆蛋白降低、体液减少使某些药物血浆浓度相对升高,药物作用增强或作用时间延长,代谢减缓,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相对延长等有关,因而易发生蓄积和药物不良反应。
很多药物都可能会影响人的意识、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从而引起老年人跌倒;还有的老年人往往吃药不规律,当药物使用剂量不当、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跌倒危险性增加。
哪些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高危药品”?降压药物:主要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在服用降压药时,常可发生眩晕、晕厥和短暂意识丧失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导致跌倒的发生率增高。
代表药物有美托洛尔、特拉唑嗪、苯磺酸氨氯地平等。
降糖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意识、精神、视觉、平衡等,且有导致低血糖的可能,使老年人跌倒风险增加。
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阻断中脑一边缘系统和中脑一皮层系统的D2样受体而发挥疗效,但其对这两个通路和黑质一纹状体通路的D2样受体的亲和力几乎没有差异,因此长期使用时,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易导致共济失调,主要引起头晕、反应迟缓、眩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是引起跌倒的重要危险之一。
代表药物有氯氮平、奋乃静等。
抗抑郁症药:阻断α受体和增加5-羟色胺而影响血压和睡眠,阻断M受体引起视力模糊、睡意、震颤、头昏眼花、体位性低血压、意识混乱,也被认为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药物相关性跌倒专家讲座

运动失调、延缓反应时间
西酞普兰 氟西汀
锥体外症候群、体位性低血压、延 缓反应时间、抗胆碱作用
劳拉西泮
镇静作用、嗜睡、眩晕、运动失调
血管扩张药
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
体位性低血压、心悸、晕 厥、视力含糊
药物相关性跌倒专家讲座
第5页
可能引发跌倒药品:
类别
药品
原因
降压药 降糖药
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 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子拮抗剂、ACEI、ARB、血管扩张剂 降低脑部血流灌注、眩晕
药品相关性跌倒
药物相关性跌倒专家讲座
第1页
到达目标
•1.增强意识 •2.了解哪些药品与跌倒相关 •3.服用药品时哪些情况与跌倒相关 •4.怎样做
药物相关性跌倒专家讲座
第2页
药品相关原因
合并用药
药品原因
用药改变
新药品
药物相关性跌倒专家讲座
第3页
可能引发跌倒药品:
•
镇静镇痛催眠药
利尿降压扩血管药
•
谢谢!
药物相关性跌倒专家讲座
第11页
药物相关性跌倒专家讲座
第7页
药物相关性跌倒专家讲座
第8页
药物相关性跌倒专家讲座
第9页
怎么做?
• 1.评定病人是否为高危人群 • 2.降低无须要药品使用 • 3.宣传教育 • 使病人和家眷有跌倒意识 • 通知正服用可能增加跌倒风险药品及注意事项 • 交病人怎样正确跌倒
药物相关性跌倒专家讲座
第10页
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低血糖、眩晕
利尿药
缓泻药 灌肠药
抗组胺药 感冒药
麻仁、乳果糖口服液、甘油灌肠、开塞露 开瑞坦、扑尔敏
老年人跌倒相关药物管理的研究进展

·4409··新进展·老年人跌倒相关药物管理的研究进展黄雅南1,杨小璇1,陈孝1,元刚2*【摘要】 老年人群跌倒发生率较高,跌倒是老年人发生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开展跌倒风险评估和管理,对降低跌倒发生率、减少伤害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因素是跌倒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干预则是预防跌倒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跌倒的药物干预在处理决策和管理上尚无统一标准,受重视程度不足。
近年来有学者针对老年人跌倒药物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就药物干预方式和手段进行综述,以期对药物干预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意外跌倒;老年人;药物干预;增加跌倒风险药物;多重用药;维生素D【中图分类号】 R 12 R 161.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84黄雅南,杨小璇,陈孝,等.老年人跌倒相关药物管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409-4414. [ ]HUANG Y N ,YANG X X ,CHEN X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of falls in older people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1,24(34):4409-4414.Recent Advances in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of Falls in Older People HUANG Ya 'nan 1,YANG Xiaoxuan 1,CHEN Xiao 1,YUAN Gang 2*1.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China2.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UAN Gang ,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 ,Master supervisor ;E-mail :【Abstract 】 In older people ,the incidence of falls is high ,which are an important cause of injury ,disabilityand death. So assessing the risk of falls and managing falls are essential to reduce falls incidence and the severity of injuries. Pharmaceutical factors are a key component of risk assessment of falls. And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are vital in the management of falls ,but there are no uniform criteria for how to make decision to deliver and manage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for falls ,which may be due to inadequat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these aspects. Given that some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delivering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for falls ,we reviewed the latest advances in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for falls in older adults ,aiming at providing useful ideas for furth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Key words 】 Accidental falls ;Aged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Fall risk-increasing drugs ;Polypharmacy ;Vitamin D1.510080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2.510080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通信作者:元刚,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本文数字出版日期:2021-10-21跌倒是老年人受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
药物相关性跌倒及预防

研究数量
近年来,药物相关性跌倒 的研究数量逐渐增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流行病学调 查、临床试验、回顾性分 析等。
研究重点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找出 导致跌倒的药物及副作用 ,并探讨预防措施。
02
药物相关性跌倒的风险因素
药物种类与风险
抗高血压药
这类药物可能导致直立性低血压 、眩晕等不良反应,增加跌倒风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跌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 护意识。
定期评估与调整
定期检查
定期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以确保及时发现新出现的跌倒风 险因素。
调整干预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干预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随访观察
在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及预防措施 的有效性。
感谢观看
THANKS
分类
根据跌倒的原因,可分为抗高血 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药、 抗抑郁药等导致的跌倒。
跌倒的危害与后果
01
02
03
身体伤害
跌倒可能导致骨折、软组 织损伤等身体伤害。
心理压力
跌倒可能给患者带来恐惧 、不安等心理压力。
经济负担
跌倒可能导致医疗费用的 增加,给家庭带来经济负 担。
药物相关性跌倒的研究现状
加强患者教育与监护
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在给患者开具药物时,医生应告知其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可能引 起跌倒的药物,以便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注意。
定期检查与随访
医生应对服用可能引起跌倒药物的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随访,以及时发现并解 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改善生活环境
1 2
增加室内光照
对于一些可能引起眩晕、步态不稳的药物,增加 室内光照可以减轻症状,从而降低跌倒的风险。
药物相关性跌倒及预防PPT课件

药物相关性跌倒及预防
汇报人:xxx
目录
• 跌倒概述 • 药物相关性跌倒种类 • 药物相关性跌倒的防范与管理 • 护理健康教育在预防药物相关性跌倒中的
作用 • 总结与展望
01
跌倒概述
跌倒定义及危害
跌倒定义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 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 的平面上。
跌倒危害
药物基因组学应用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了解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用药 方案提供依据,降低跌倒风险。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管理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整合医疗、护理、康复等资源,为患者提供 全方位、个性化的防跌倒服务。
提升药物相关性跌倒预防水平的建议
加强用药教育和管理
定期评估与调整用药方案
医生、药师和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 育和管理,确保患者正确理解和遵守用药 指导。
跌倒风险评估方法
01
02
03
04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是否有跌倒史、晕厥 史、用药史等。
体格检查
评估患者的肌力、平衡能力、 步态等。
环境评估
评估患者居住环境是否安全, 如光线、地面、家具等。
跌倒风险量表
采用专业的跌倒风险量表进行 评估,如Morse跌倒评估量
表等。
02
药物相关性跌倒种类
镇静催眠药导致跌倒
降糖药导致跌倒
药物作用机制
降糖药主要通过降低血糖,控制 糖尿病病情。但部分降糖药可能
导致低血糖,增加跌倒风险。
跌倒风险
老年人在服用降糖药后,如未按 时进食或进食过少,可能出现心 悸、出汗、头晕等低血糖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跌倒。
预防措施
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糖,并在医 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剂量。同时 ,老年人应按时进食,避免低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专家共识!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的预防和管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文淑娟2018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结果显示,我国≥65 岁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为58.03/10 万,占该年龄人群全部伤害致死原因的34.83%,是老年人首位伤害死因。
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
WHO 报告显示年龄在64 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每年跌倒发生率为28%~35%,年龄70 岁或以上的为32%~42%,而居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则更高。
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较多,其中药物是引起其跌倒的重要可调节因素,药物的种类、剂量、多种药物联用均可使其跌倒风险增加。
加强易致跌倒药物管理以及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跌倒事件发生,对降低跌倒发生率、减少伤害严重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药物相关性跌倒原因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的结果,药物可引起其意识、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方面出现异常而导致跌倒。
可能引起跌倒的药物主要包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类药物、降糖药等。
另外,多重用药也是引起跌倒的重要原因(一)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指主要作用于中枢D2 受体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硫杂蒽类(如氟哌噻吨),丁酰苯类(氟哌啶醇),苯甲酰胺类(如舒必利)。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等。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除了阻断脑内多巴胺D2 受体,对α1、α2 肾上腺素受体、毒蕈碱M 受体、组胺H受体等均有阻断作用,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迟发型运动障碍、抗胆碱作用与认知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和镇静等不良反应,因而增加跌倒风险。
2、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一项连续7年的随访研究结果表明,服用抗抑郁药物患者出现反复跌倒的机率高于未服用者的48%。
抗抑郁药物导致跌倒风险增加的原因与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关,主要包括锥体外系反应、运动不能、直立性低血压、镇静及抗胆碱作用等。
3、抗癫痫药物目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主要包括乙内酰脲类如苯妥英钠等。
癫痫本身可导致跌倒风险增加,但大多数癫痫患者跌倒并非因发作所致,约2/3是在未发作时发生,仅1/3直接由发作导致。
抗癫痫药物本身亦会增加跌倒风险,该类药物的副作用:思维混乱、视物模糊、笨拙或步态不稳、眩晕、嗜睡、协调障碍、困倦、共济失调和震颤等不良反应增加跌倒风险。
另外抗癫痫治疗通常需要患者长期服用药物,而研究发现在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人群中,50%以上的患者伴有临床或亚临床的骨质疾患,因此该类患者由于骨质丢失而导致易跌倒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情况。
4、镇静催眠药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有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on-BZDs)。
BZD主要包括艾司唑仑、地西泮、阿普唑仑等,可产生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抗癫痫)及肌肉松弛等作用。
NBZD 包括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具有镇静催眠作用,但肌肉松弛作用较BZD弱,日间镇静和其他不良反应较少。
在与药物相关的跌倒事件中,镇静催眠药的影响最为明显。
易造成跌倒的原因主要为嗜睡、晕眩、精神混乱、认知受损、运动失调及延缓反应时间。
5、其他拟多巴胺药主要包括复方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
使用这类药物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跌倒风险增加。
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哌替啶,具有降低警觉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体位性低血压,肌肉松弛等作用,老年人使用时易导致跌倒。
(二)心血管系统的药物主要是降压药物,导致跌倒的主要原因为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减少脑部血流灌注、肌肉无力、晕眩等,尤其是在开始给药或者调整剂量时。
利尿药可导致患者多尿,而脱水则可引起患者血压变化。
老年人在服用利尿剂后易出现血容量不足、直立性低血压或血压下降等现象;长期服用后则易发生低钾,导致患者感觉乏力、倦怠。
Ia类抗心率失常药物包括丙吡胺、奎尼丁和普鲁卡因酰胺,可通过抗胆碱能特性或通过QT间期延长等机理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从而增加跌倒风险。
地高辛可通过引起突发心律失常、头晕、精神障碍等不良反应增加跌倒风险。
老年人对该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应注意减少使用剂量。
(三)降糖药物分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和口服降糖药,在使用过量或进食不佳,可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从而出现头晕、共济失调、昏迷、震颤等致跌倒因素的发生。
在整个用药期间,需关注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以及预防。
(四)其他引起跌倒的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有中枢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嗜睡、疲倦、乏力、眩晕、头痛、精神运动性损伤、视物模糊等,尤其老年人对抗组胺药较敏感,易发生低血压、精神错乱、痴呆和头晕等,导致跌倒。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引起前庭功能失调,造成恶心、呕吐、眩晕、眼球震颤及平衡障碍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听力减退或耳聋。
胃肠解痉药曲美布汀、阿托品、东莨菪碱等该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 眩晕、视力调节障碍、困倦等。
(五)联用药物数量多重用药(polypharmacy)通常被定义为使用四种或四种以上的药物,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药物相关性跌倒危险因素风险分层强相关: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物(SSRI、TCA)、抗癫痫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髓袢利尿剂、强心苷类(洋地黄、地高辛)、阿片类药物、多重用药(使用超过4种药物)弱相关:β受体阻滞剂、ACEI类、ARB类、α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扩张药、沙坦类药物、抗帕金森药物、降糖药、抗组胺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胃肠解痉药。
三、药物相关性性跌倒的预防管理措施防止跌倒及跌倒损伤的主要手段是预防,药物治疗是跌倒预防中的可调节因素,针对可致跌倒的药物进行多因素跌倒评估与预防措施落实。
评估以及预防老年人是否存在药物相关性跌倒的时机为患者入院(或就诊)以及增加或改变药物剂量或种类时。
(附:患者入院或就诊时评估流图)患者入院或就诊时评估流程图:1、设置防跌倒标识对存在药物相关性跌倒强相关因素的患者,在住院患者床头或门诊患者药盒上粘贴防跌倒表标识,2、调整跌倒相关药物对于精神类药物如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应优先考虑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减少精神类药物的使用,确需使用时也应维持最小剂量。
老年人催眠药物的品种可优先选择非苯二氮䓬类。
3、常见致跌倒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管理(1)神经系统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管理a、锥体外系反应的预防管理b、中枢神经系统其他不良反应的预防管理:(2)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管理体位性低血压是药物诱发跌倒的重要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常用的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阿片类镇痛药、心血管类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拟多巴胺药。
为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缓慢下床或在其站立前静坐几分钟,便于血液回流。
同时老年人需注意尽量避免可减少静脉回流的动作,如长时间站立,尤其是在炎热天气下的长时间站立。
可通过双足背屈、蹲坐或弯腰等方式增加站立位的静脉回流,加快心率,从而升高血压。
对于静脉回流差的人群可考虑加穿弹力袜等方式增加直立时静脉回流血量,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3)低血糖的预防管理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均可引起低血糖,其中格列奈类降糖药物致低血糖风险低于磺脲类药物。
糖尿病患者应常规随身携带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一旦出现低血糖可立即食用。
而对于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者则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来纠正低血糖,如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效果较差。
(4)健康宣教研究显示,给予老年患者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预防跌倒和坠床的防范意识,使其主动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进而降低临床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
常用的健康宣教方式如下。
(1)讲解: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跌倒和坠床的危害;讲解各类因素如患者目前机体状态、服药情况、运动、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对跌倒和坠床造成的影响;指导患者如何预防跌倒和坠床的发生,提高预防意识。
向患者说明药物可能致跌倒的风险,服用相关药物后尽量卧休息,减少活动以及使用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等药物起床时需静坐片刻方可站立行走。
(2)现场指导及示范:通过现场指导的方法,使患者熟悉周边区域的环境,重点提示可能发生跌倒情况的区域和事件。
示范跌倒和坠床时的自我保护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保护意识。
(5)环境、衣鞋改善病房需光线明亮,保证过道通畅无障碍,地面干燥无水渍,如有水渍需设置“小心地滑”提示。
病房内将病床高度设置为最低位,并固定脚轮的刹车,床头安装壁灯和呼叫信号灯。
意识不清或躁动不安者,应加床栏,并有家属陪护。
浴室内设置夜灯,地面铺设防滑垫,浴室和洗手台设置扶手。
厕所需安装座椅和座厕,定期检查设施安全性能,保持其功能状态完好。
老年人裤子长短需合适,外出时建议穿防滑鞋;行走不便者,可使用合适的辅助行走器材。
(6)其他对于跌倒高危患者,可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1)髋关节保护器:髋关节保护器的使用可减少患者髋部骨折。
(2)保护性约束:针对躁动患者可采取保护性约束,但使用前应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
(3)跌倒检测系统:跌倒检测系统是远程医疗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对生理信号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专业处理来实现对跌倒的实时监控。
目前跌倒检测系统主要分为3类,即视频式跌倒检测系统、环境式跌倒检测系统和穿戴式跌倒检测系统。
其中穿戴式跌倒检测系统通常将跌倒检测单元嵌入到手机或患者的衣服、首饰等处,实时采集人体的各项参数,通过相关数据处理判断是否发生跌倒事件。
参考文献:[1]广东省药学会.老年人药物性跌倒预防管理专家共识[J/OL].今日药学[2018-10-21]./kcms/detail/44.1650.R.20181019.0955.002.html.附: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的预防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