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清北高一语文限时练答案0821
【试题】高一语文限时训练附详细答案

【关键字】试题高一限时训练语文试题(CD)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无误的项是A. 亢奋(kàng)引吭高歌(háng)伯仲中流砥柱B. 饕餮(tiè)暴殄天物(zhēn)励志老骥伏枥C. 拮据(jié)洁身自好(hǎo)殉职陨身不恤D. 发酵(xiào)色厉内荏(rěn)寒暄煊赫一时2.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庞龙等人的一夜成名________了网络歌手。
歌坛泥沙俱下,网络歌曲低俗不堪,有的废话连篇,有的语无伦次,有的淫言秽语。
我们应坚决________这种恶俗化的风气,不能任由其_______下去。
我们要用优质的作品占领网络阵地,让低俗的网络歌曲没有生存的空间。
A. 安慰抵制蔓延B. 引诱抵制漫延C. 安慰抑制漫延D. 引诱抑制蔓延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强调的是人性的发现和回归,是人生经过轰轰烈烈的成功或者大起大落之后的盖棺定论,而成就、业绩反倒是第二位的了。
B. 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挖野菜、打黄羊、到青海湖捞鱼等办法都用上了,但这点收入对于两万多嗷嗷待哺的建设大军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C. 如果你能听从老中医的劝告,增强自信心,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坚持锻炼,不气馁,长此以往,你口吃的毛病一定能得到矫治。
D. 强调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是要自怨自艾,也不是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巴参谋下了车,拿过枪,四处望了望,看到二十多米外的山坡上,有一只大鼠瑟瑟地在洞外的草堆旁站着。
B. 又是瓜果飘香的收获季节,新疆吐鲁番一个美丽的村庄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分享着丰收的幸福。
C. 身遭贬谪,心忧天下,自古以来就是仁人志士推崇的高风亮节,范仲淹凭借他的《岳阳楼记》这篇传世之作发表了他响亮的人生宣言。
河南省镇平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课堂限时练2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课堂限时练2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利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线路,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最近几年来农人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级电器也了。
再也不望尘莫及....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太长时刻的尽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老是不闻不...问.,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窗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觉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的节目走红,引发社会普遍关注,节目中一举夺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那个温文尔雅....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核心。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最近几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进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骨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进展前景却超级好,许多同窗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咱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激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安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很多。
D.咱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那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必然对她严格要求。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周密。
2021高一语文课堂限时训练一附答案[2020年最新]
![2021高一语文课堂限时训练一附答案[2020年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0994e1df84868762cbaed540.png)
2021高一语文课堂限时训练一附答案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1.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们既要对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又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保持警觉,审时度势,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②你是个不求回报的大方之家,就像是随叫随到的知心大姐姐,只要朋友需要,你一定会全力相助,从来不去衡量利弊得失。
③这里虽然气候条件恶劣,但富硒土地较多。
在专家的帮助下,大家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发展科技型园艺,方寸之地开辟出了独具特色的致富路。
④在安徽省宿松县拍摄的《大山之恋》讲述了一对青年大学生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故事。
他们放弃瓜田李下的甜蜜,体现出当代青年的高尚情操。
⑤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我们现在每一天都如履薄冰。
十年以内BAT未必在,可能三年内就不在了。
⑥电影《听说》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法常可,它并没有像许多电影那样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而是大胆地选择用背景音乐来打破沉默的画面。
A.②④⑥B.②③⑤C.①⑤⑥D.①③④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本书文风幽默风趣、个性十足,书中的插图简练明朗,蕴含着作者对不同人生阶段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独到思考与发现。
B.春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看来,春节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老人会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而闹情绪。
C.在波澜起伏的A股市场上,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缺乏市值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部分上市公司又滥用市值管理工具,这无疑加剧了A股动荡。
D.我国成功发射的脉冲星试验卫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主要验证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等。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科学家有国籍,__①__科学无国界,让国籍不成为科学的羁绊,__②__不能成为科学家的道德困境,是杨振宁阔别51年之后重归中国籍的一个启示。
未来的方向__③__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__④__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__⑤__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__⑥__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高2018级高一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重庆市七校2015-2016学年度(下)期高2018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 (“赤白之间”是一种粉红,“施朱太赤,施粉太白”是“燕支”引进之前的情况。
)2.B (张冠李戴,《演繁露》的描述认为“烟脂出自边地祁连”,而非焉支山。
)3.C (该项分析牵强,《王昭君变文》的作者这样写只是暗示王昭君身份改变、远嫁匈奴的悲剧。
)4.D(“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
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
”)5.A(明清科举考试三年一次,子、卯、午、酉年举行乡试,考期定在农历八月,故又称“秋闱”,由省提督学政主持。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即丑、辰、未、戌年之春季农历二月在京城举行,故又称为“春闱”或“礼闱”由礼部主持。
会试之后(一般在农历四月)举行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6.C(梦中得土地得人的征兆,是让朱元璋停止刑讯等待吉象到来)7.(1)那个龙兴的太守胡美派遣儿子转达投降的诚意,(但)要求不解散他的部队,太祖有些为难。
(重点词“通款”“部曲”“难色”,1句1分)(2)(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6分)8. 这是一株生命力顽强,有明确的信仰,意志坚定决不动摇的古树。
(3分,一个特点1分))古树历经古今,饱经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它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凛然节操,任谁也撼动不了它坚贞不渝、不慕荣华的本性;尽管独自生长,也不会因为孤独而慨叹抱憾。
(3分)9. 托物言志。
(1分)诗歌借“风减力”“草木心”一抑一扬,写出了松柏的大节,表达了诗人对具有崇高气节的明朝遗民的褒扬。
(2分)借“苦楝亦成阴”表达了诗人作为遗民后辈,多年来砥砺志节,足可追陪为邱氏之小友,以慰其寂寥的心意。
诗人在诗中表明了自己怀念故国之心。
(2分)10.(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1. (1)B、E(E3分,B2分,D1分。
2018年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想北平练习题(附参考答案)-文档资料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想北平练习题(附参考答案)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想北平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筑基达标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本文既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感情之深,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B.作者在文中把北平比作摇篮,说明北平在作者眼中是个安全的归宿。
C.老舍的作品市民气息浓郁,北京味足,有幽默感,本文也不例外。
D.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中关于果子的内容,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外来果品的不屑。
E.本文结尾很有特点,既干净利落地了断了全文,又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提示:A项,“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属于无中生有;D 项,“其中关于果子的内容,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外来果品的不屑”理解有误。
答案:AD2.选词填空。
(1)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 (空闲空白)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2)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 (消受享受)一点清福吧。
提示:(1)“建筑的四围”不是“空白”,而是有“空闲”的地方。
(2)可以根据习惯搭配选择。
答案:(1)空闲 (2)享受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我百无聊赖地度过这些时光,没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画得像样,能把字描好。
B.在昆虫的美丽国度里,大家恪尽职守,一切井然有序。
C.这间屋子布置得很精致,到处都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D.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提示:D项,“差强人意”是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与句意不合。
答案:D4.文学常识。
老舍(1899~1966),原名,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短篇小说《二马》《离婚》《月牙儿》等,散文集《我热爱新北京》《老舍散文选》等。
提示:此题帮助了解作者,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答案:舒庆春《骆驼祥子》《茶馆》5.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试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李逊,字友道。
登进士第,辟襄阳掌书记。
复从事于湖南,颇有声绩,累拜池、濠二州刺史。
先是,濠州之都将杨腾,削刻士卒,州兵三千人谋杀腾。
腾觉之,走扬州,家属皆死。
濠兵不自戢,因行攘剽。
及逊至郡,余乱未殄。
徐驱其间,为陈逆顺利害之势,众皆释甲请罪,因以宁息。
元和初,出为衢州刺史。
以政绩殊尤,迁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都团练观察使。
先是,贞元初,皇甫政镇浙东,尝福建兵乱,逐观察使吴诜。
政以所镇实压闽境,请权益兵三千,俟贼平而罢。
贼平向三十年,而所益兵仍旧。
逊视事数日,举奏停之。
逊为政以均一贫富、扶弱抑强为己任。
元和十年,拜襄州刺史。
时逊代严绶镇襄阳。
绶以八州兵讨贼于唐州。
既而绶以无功罢兵柄,命高霞寓代绶将兵于唐州,其襄阳军隶于霞寓。
军士家口在襄州者,逊厚抚之,士卒多舍霞寓亡归。
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
既贬官,中人皆言逊挠霞寓军,所以致败。
上令中使至襄州听察曲直,奏言逊不直,乃左授太子宾客分司。
十四年,拜许州刺史。
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
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长庆元年,幽、镇继乱。
逊请身先讨贼,不许。
但命以兵一万,会于行营。
逊奉诏,即日发兵,故先诸军而至,由是进位检校吏部尚书。
寻改凤翔节度使,行至京师,以疾陈乞。
长庆三年正月卒,年六十三,废朝一日,赠右仆射。
(《旧唐书·李逊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B.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C.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D.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书记”,全名“节度掌书记”,唐代官制,是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的机要秘书。
2018-2020历年真题参考答案(语文)

第 1页
天学网 清北名师团
2018 年全国Ⅰ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 1. D 2. A 3. B (二) 4. B 5. 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 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 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6.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 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 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三) 7. D 8. C 9. 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 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 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 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10. C 11. C 12. B 13.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3) 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高一 上学期语文限时训练 二(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二次限时训练一、客观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廖廓.(kuî)分.外(fân)浪遏.飞舟(â)挥斥方遒.(qiú)B.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风华正茂.(mào)C.岁月稠.(chïu)苍.茫(cāng)百侣.(lǚ)橘.子洲头(jú)D.怅.寥廓(chàng)颓圮.(qǐ)沉浮.(fú)激昂慷.慨(kāng)2、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荆棘.(jí)掐.死(qiā)雕.花(diāo)河畔.(bàn)B.瓦菲.(fēi)典.押(diǎn)酱.碗(jiàng)青苔.(tái)C.忸.怩(niǔ)臂.膀(bì)冰屑.(xiâ)团箕.(jī)D.火钵.(bō)凌.辱(líng)叱.骂(chì)漂泊.(bï)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财物无所取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沛公居山东时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隔膜万户侯漫江碧透书生义气B.携手竟自由山舞银蛇萧瑟秋风C.遏制翔实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搏击妖娆英雄气慨浮想联翩5、下列句子属状语后置的一句是()A此天子气也 B毋从俱死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军战河北6、选出下列全都正确的一项()A.谩骂散漫棉絮宽恕惋惜B.竞争毕竟维幕唯一给予C.斑斓波谰瓦菲窗扉忸怩D.朔风上溯携手隽刻惆怅7、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游泳9、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 B.赵氏求救于齐C.是寡人之过也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10、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1、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一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级清北高一语文限时练答案
使用时间:2018年8月21日
1.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病。
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国人……寄寓着”主谓搭配不当;C项,“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介词残缺,“从”是后面的“中”搭配,就不能与后面“……的身上”搭配了,故应在“从”前加“在”,就变成“在……的高考身上”;D项,“充满……‘精英’崇拜”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
2.C试题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因是从文段中抽出的一句话,故要关注与前后语言的连贯性,还要注意主语的一致性,语气的一致性,内容的前后照应性。
括号前面说“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括号后面说“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可见中间应是说他们有“状元崇拜”的表现,这一表现在四个选项中都提到,即把“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当作法宝,明明知道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却依然会把它当作法宝,前后内容之间应是呈现转折关系,排除D项;前面说“众人皆知”,后面说“他们……”,可见中间部分应也是从“他们”的角度来说,这就排除A项;B项,“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中“那些东西”显然是指前面的“状元笔记”,选项中说“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这显然说的过于绝对化,故排除;C项,既体现与上文的转折关系,又突出后文“他们”承前指代的内容,故选C项。
3.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第一处说的是“任何人的成功”,应使用“一蹴而就”。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第二处要说的是这种做法不必过分责难,应使用“无可厚非”。
“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第三处说的是“笔记”,应使用“鱼目混珠”。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第四处说的是“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应使用“拾人牙慧”。
4.D试题解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此题要求选填衔接句,注意句式的一致,前三项都是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的混合,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造成句意不连贯。
因此选D。
5.C试题解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
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永不改变。
根据语境,第一空选“亘古不变”。
朴素无华:俭朴、不浮华。
质朴无华:朴实而毫不虚夸。
第二空选“质朴无华”最为恰切;“休戚相关”和“息息相关”区别在于,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第三空选“息息相关”。
第四空根据前面的句子主语“中国人”,镇定应谊填写“扬长避短”。
6.B试题解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题中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搬,可将“在”
放至“青铜文明”之前;C项,搭配不当,“抵抗”可改为“抗衡”;D项,成分残缺,应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前。
7.D试题分析:D“项庄舞剑”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此句合乎语境;A“图穷匕见”比
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强调的是“真相”,此题应为“东窗事发”;B“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前后不能搭配,应为“蹉跎岁月”;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
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任人宰割的地位,此句望文生义。
8.C 【解析】A“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使用正确。
B“瞋目切齿”瞪大眼睛,咬紧牙齿。
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使用正确。
C“怒发冲冠”指气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
容气愤到了极点。
该成语不能做“气得”的补语。
D“切齿拊心”形容咬牙捶胸,极端痛恨的样子。
使用正确。
9.B【解析】利:对……有利。
10.A【解析】A于:介词,相当于“对”。
B以:介词,相当于“凭借”/连词,同“而”。
C乃:副词,相当于“原来是”/副词,相当于“才”。
D然: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连词,相当于“然而”。
11.B【解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无中生有。
12.(1)译文:要不是我推荐,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
(2)译文:再说烛之武本来不愿意去劝退秦国军队,是我多次劝说他才去退秦军的!
【解析】(1)“举”“见”“何功之有”各1分,文意2分。
(2)“况”“说”“数”各1分,文意2分。
【译文】佚之狐,郑国人,是佚之俅的儿子。
佚之狐年轻时擅长思考和辩论,才识很多。
担任幕僚,经常得到郑国国君的赏识。
晋侯、秦伯围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佚之狐求见郑伯,说:“国家面临危险,如果派烛之武去拜见秦君,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的。
”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
烛之武出使秦国,秦晋联军撤回之后,郑国于是得到了安宁。
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烛之武。
佚之狐听到这件事之后,对郑伯说:“烛之武,是个善于舌辩的士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退了秦国的军队,辛勤劳苦,功绩很大,受到重赏,这是上天的法则;然而,烛之武终归属于隐士的一类,要不是我推荐,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我私下里认为应当受到奖赏的是我。
”郑伯显出吃惊的样子,奖赏了佚之狐。
第二天,有位村夫到朝堂参拜,郑伯迎接了他。
问他何人,原来这人是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
烛之文说:“皇上的恩惠遍及四海,天下的人都得到恩泽,这是全国百姓的荣幸。
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使秦晋军撤回,即使是三军也敌不过他,对他重赏对郑国有利。
然而,家里有老母亲,已经83岁了,每天必须有人侍奉。
烛之武去劝说秦国撤军,母亲天天记挂在心,我日日夜夜守在母亲身边,眼睛都不眨一下,也应该受到奖赏。
再说烛之武本来不愿意去劝退秦国军队,是我多次劝说他才去劝退秦军的!”郑伯奖赏了这位村夫。
没过多久,郑伯身边的人和众大臣上书请求得到奖赏的人络绎不绝,郑国国内一片喧哗。
晋君听说这件事,趁机来攻打郑国,郑国又陷入危险的境地。
编者说:“郑国从危局到安定,是皇上圣明与臣属贤能的结果;郑国从安定到再度陷入危局,是奖赏功臣的过错,还是夺取别人功劳嫉贤妒能的过错呢?”
13.选DE。
D项,前后句的内容应颠倒过来;E项,“谢灵运”有误,从诗中看,“陶令篱边色”应指陶渊明。
14.解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菊的色(“紫”“黄”),后两句中直接点出“香”,并将“色”与“香”与“陶令”“罗含”联系在一起,其用意不言而喻。
答案: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
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