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参数
评价心血管功能的指标

评价心血管功能的指标
心血管功能是评价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人
的心血管功能好不好,不仅决定了他的心脏健康,也影响着他的整体
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综合介绍心血管功能的评价指标。
一、血压
血压是反映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正常人的收缩压应该在90-140mmHg之间,舒张压应该在60-90mmHg之间。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心率
心率是反映心脏健康的指标之一,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正常人的静息心率应该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三、血脂
血脂是指人体内的脂肪物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长期高
脂血症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提高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四、心电图
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工具之一。
心电图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心律不齐、缺血等心脏疾病,并对其进行诊
断和治疗。
五、体重和腰围
体重和腰围不仅是衡量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参数。
肥胖和脂肪分布异常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健康。
总之,心血管系统功能评价涉及到多个指标,包括血压、心率、血脂、心电图、体重和腰围等,通过综合评估这些指标,可以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估一个人的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为了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每个人都需要重视心血管系统健康,定期关注上述指标的变化,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血管造影常用参数(校正版)

头颈部血管造影常用参数造影参数摄影程序检查部位 流率(ml/s ) 量/次(ml ) 压力(PSI ) 帧数(fp/s ) 成像方式 延迟方式颈内动脉 6~7 8~10 150~3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劲外动脉 3~4 6~8 150~3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颈总动脉 5~6 10~15 150~3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头 颈 部 椎动脉3~46~8150~3003~6IADSA注射延迟胸部血管造影常用参数造影参数摄影程序检查部位流率(ml/s ) 量/次(ml ) 压力(PSI ) 帧数(fp/s ) 成像方式延迟方式 主动脉 18~20 35~40 450~600 25 IADSA 注射延迟 肺动脉(单) 6~8 10~12 150~300 25 IVDSA 注射延迟 支气管动脉 1~3 4~9 150/手推 3~6 IADSA 注射延迟 锁骨下动脉 3~4 8~10 150 3~6 IADSA 注射延迟 肋间动脉 1~2 3~4 150/手推 3~6 IADSA 注射延迟 胸 部上腔静脉(插管法)8~1015~25300~4002~4IVDSA注射延迟四肢血管造影常用参数造影参数摄影程序检查部位流率(ml/s ) 量/次(ml ) 压力(PSI ) 帧数(fp/s ) 成像方式 延迟方式上肢动脉4~5 12~15 150~3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下肢动脉 7~8 15~20 150~3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四肢静脉(顺行) 1~1.5 60~80 150~200 3~6 IVDSA 曝光延迟 四 肢四肢静脉(逆行) 2~38~10150~2002~3IVDSA注射延迟腹部血管造影常用参数造影参数摄影程序检查部位流率(ml/s ) 量/次(ml ) 压力(PSI ) 帧数(fp/s ) 成像方式延迟方式 肝动脉 5~6 15~18 150~3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脾动脉 5~6 18~20 150~3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腹腔动脉 6~7 25~30 150~3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腹主动脉 15~18 35~40 450~6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肾动脉 5~6 8~10 150~3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肾上腺动脉 1~2 3~4 150~2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胃及十二指肠动脉 3~4 6~8 150~2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肠系膜上动脉 5~6 10~12 150~2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肠系膜下动脉 4~5 8~10 150~2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门静脉 (间接法) 6~8 50 300~400 3~6 IADSA 曝光延迟 门静脉 (直接法) 10 40~60 300~400 3~6 IVDSA 注射延迟 下腔静脉 (插管法) 8~10 25~30 300~400 3~6 IVDSA 注射延迟 髂外动脉 6~8 10~12 150~3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髂内动脉 6~8 10~12 150~300 3~6 IADSA 注射延迟 腹 部髂总动脉10~1218~20300~4503~6IADSA注射延迟。
TCD各个血管的参数正常值

TCD检测成人主要颅底动脉血流正常范围、异常标准及PI参考值
注:1.该表根据徐安定博士在全国第二届TCD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中国成人TCD正常范围的统计学研究》中的数据和标准计算而成。
该表发表于《中国临床医药检测》,陈崇远等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成都,1996;P336-337(ISBN7-5616-3229-0/)
其中均值±标准差的数据为根据国内5个单位的正常值报导综合统计而成。
正常范围采用均值±标准差(包含80%的正常人);异常标准采用超出均值±标准(95%的正常人不超出此范围)为标准;介入二者之间者可疑血流速度异常,此时应结合TCD的其他指标和临床综合判断。
2.新生儿期血流速度为青年的一半,半岁时接近青年组,而后渐快,3-10岁时约为青年组的倍,以后逐渐减慢至承认水平。
3.*者表示表中的数值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作了适当的调整。
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

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1.心脏功能:(15项)1)脉率(PR):此值反映每分钟脉搏波速率,亦即脉搏快慢情况,其单位是次/分.2)每搏心搏量(SV):指心脏每搏一次所排出的血量。
正常人的心搏出量为80—90毫升/搏。
3)每分钟心输出量(CO):指心脏每分钟排出的血量。
正常成人约6—10升/分。
4)心搏指数(SI):由于个体差异,所以对心搏血的供需关系是否平衡必须了解。
因此,这一指标即为反映这种关系的数值。
正常人约50—60毫升/搏/米2。
公式中的米2,为体表面积。
5)心脏指数(CI):为反映每分钟心脏搏血的供需关系,常采用此指标。
正常时此数值为3—7升/分/米2。
6)左心有效泵力(VPE):此指标系反映左心房有效搏血的收缩力量。
正常值约1.8公斤/搏左右。
7)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EWK):这是指左心收缩时产生的能量能够提供给推动血液循环的势能百分率,正常时约为0.28—0.30。
8)心肌耗氧指数(HOI):这是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心肌的耗氧程度,耗氧程度愈高,意味着心肌负荷愈高。
此值受心率、血压和收缩期时值的影响。
心率快、血压高、收缩时值大者,耗氧亦多,反之则少。
通常其正常值为15—26 。
9)心肌耗氧量(HOV):指心脏每分钟消耗氧的毫升数。
此值受心率和心脏收缩力的影响,心率快,收缩力强时,耗氧即多。
其正常值为24—42ml/min。
10)左心搏功指数(LVWI):为左心搏动时每平方米表面积每搏所作的功。
根据牛顿力学原理,1克物体提高1米称之为1功,故本参数的实际含义是左心收缩推动的血液量达到每搏某一压力高度所作出的力学变化。
这是判断心脏负荷和功能状况的指标。
此指标受SV、收缩压和体表面积的影响。
SV、SP高时,作功就高,相反则低。
正常值约40—78g.M/搏/米2。
11)心肌血液供耗率(CMBR)或曰心内膜心肌存活率(EVR);此参数指每分钟心肌的实际血液供应量和消耗需要量之间的平衡比率,亦即供需能否平衡。
血管内径和流速正常值

腹部血管超声测值及频谱特点门静脉内径0.8- 1.2cm o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及舒张期均有血流信号的连续性、吹风样带状频谱,平均血流速度15.2+・29cm/s。
肝右静脉内径0.4 —0.9cm,肝中静脉内径0.5 —0.9cm,肝左静脉内径0.5 — 0.9cm。
频谱特点为三相波波型,两个负相波及一个正相波。
肝动脉内径0.2— 0.5cm o频谱显示为与心跳一致的搏动性血流频谱,其特点是收缩期血流之后,可见较高的舒张期血流。
峰值速度55 - 70cm/s腹主动脉内径。
肾动脉以上内径2.0-3.0cm,肾动脉以下至骼总动脉分叉以上内径1.5-1.8cm,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呈正向单尖峰形,频带窄,舒张期呈正向低速血流°峰值速度90-130cm/s。
腹腔动脉内径0.57+・0.07cm。
频谱显示为正向双峰形频谱,上升支陡直,下降支缓慢呈斜坡形峰值速度135+-11cm/so肠系膜上动脉内径0.6+・0・09cm o频谱显示为空腹时收缩期单峰形呈,峰尖,上升速度快,下降支陡直,舒张期为低速血流,并有反向血流。
峰值速度119+・22cm/s o进食后舒张期血流增加,反向血流消失。
肾动脉内径0.5— 0.7cm o频谱显示为收缩期快速上升,下降支较缓慢,舒张期为正向血流,且占据整个舒张期。
峰值速度60-120cm/s,RI = 0.5— 0.7。
下腔静脉内径。
近心段2.0-2.4,中段(在肾动脉水平)1.9 —21cm,远心段(在骼总静脉汇合处水平)1.7—1,9cm。
子宫及卵巢正常参考值:子宫上下径5.5- 7.5cm,前后径3.0-4.0cm,左右径4.5 —5.5cm。
宫颈长约 2.5-3.0cm,宫颈前后径《3.0cm。
成年妇女卵巢大小约4cmx 3cmx2cm。
甲状腺正常参考值甲状腺侧叶前后径、左右径不超过2cm,上下径3- 6cm,峡部前后径小于0.5cm。
甲状腺上下动脉直径小于2mm,收缩期峰值速度(Vmas) 20 —30cm/s,平均速度(Vmean) 12-20cm/s 阻力指数(Rl) 0.5-0.6。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参数的参考值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参数的参考值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是评估大脑血液供应和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来获取,包括超声多普勒、磁共振血流成像和脑电图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参数的参考值。
1.脑血流量脑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大脑的血液量。
正常成人的脑血流量范围为每分钟50-60毫升。
血液供应脑部的主要血管是颈动脉和椎动脉,因此检测脑血流量可以通过测量颈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来确定。
2.脑血流速度脑血流速度是指血液通过脑动脉的速度。
正常成人的脑血流速度范围为每分钟50-100厘米。
通过超声多普勒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测量脑血流速度。
3.脑血管阻力指数脑血管阻力指数是评估脑血管阻力的指标。
它是通过测量脑动脉内外径差来计算的。
正常成人的脑血管阻力指数范围为0.6-1.2。
较高的脑血管阻力指数可能表明血管狭窄或堵塞。
4.脑血管弹性脑血管弹性是指血管在血液流动时对压力的适应能力。
正常成人的脑血管弹性指数范围为2-5。
血管弹性降低可能与动脉硬化和血管损伤有关。
5.脑血氧饱和度脑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正常成人的脑血氧饱和度范围为60-75%。
低脑血氧饱和度可能与缺氧和血管疾病有关。
6.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测量大脑电活动来评估脑功能的一种方法。
正常成人的脑电图应该有特定的频率和振幅范围。
异常的脑电图可能与癫痫、脑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上述的参考值是基于正常成人的范围,低于或高于这些范围可能表示不同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参考值可能因年龄、性别、体重和其他个体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参考值。
总结起来,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参数的参考值包括脑血流量、脑血流速度、脑血管阻力指数、脑血管弹性、脑血氧饱和度和脑电图。
这些参考值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脑血液供应和功能状态,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相关疾病。
新生血管密度相关参数 基线强度,峰值强度的英文

新生血管密度相关参数基线强度,峰值强度的英文Baseline intensity and peak intensity are two important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new blood vessel density in various 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MRI and CT scans. These parameters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blood vessel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human body.Baseline intensity refers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blood vessels in their resting state, before any external stimuli or changes in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It represents the overall level of blood flow and oxygenation in the tissues surrounding the blood vessels. Baseline intensity is an essential parameter for understanding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for detecting any abnormal changes that may indicate disease or injury.Peak intensity, on the other hand, refers to the maximum intensity reached by the blood vessels during a specific period of time or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t reflects the peak level of blood flow and oxygenation in the tissues and can help detect variations in the blood vessels' response to different stimuli or physiological changes. Peak intens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assessing the vascular reactivity and responsiveness of the bloodvessels, as well as for monitoring the progression of vascular diseases.In medical imaging studies, baseline intensity and peak intensity are often measured and compared to establish baseline values for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detect any deviations from these values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isorders or injuries. These parameter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ood vessels, as well as help researchers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develop new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vascular diseases.Overall, baseline intensity and peak intensity are essential parameters for assessing the blood vessel density and function in various 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s. By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these parameters, researchers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can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vascular system and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scular diseases.。
血管健康标准

血管健康标准
血管健康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管健康标准:
1. 正常血压: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高压)在90-139mmHg 之间,舒张压(低压)在60-89mmHg 之间。
高血压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正常血脂水平:血脂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正常的总胆固醇水平应该低于200mg/dL,甘油三酯水平应该低于150mg/dL。
高血脂会增加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健康的血糖水平:正常的空腹血糖水平应该在70-100mg/dL 之间。
高血糖会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无心血管疾病症状:没有心绞痛、胸痛、心悸、呼吸急促等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症状。
5.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体重等。
这些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血管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血管血流参数正参值
颈部血管
1.内中膜厚度(IMT): 颈总动脉< 1mm,分叉处IMT< 1.2 mm
2.内径:颈外动脉4-5mm;颈内动脉5-6mm;颈总动脉6-7mm
3.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SPV):
颈总动脉91.3±20.7cm/s;颈外动脉70.9±16.1 cm/s;颈内动脉67.6±14.3 cm/s 4.阻力指数(RI):
颈外动脉0.65-0.83;颈总动脉0.65-0.75;颈内动脉0.55-0.65
5.颈总动脉:V2 / V1< 0.8
6.椎动脉:内径3.5-4.2cm;收缩期峰值流速45-75 cm/s
颈内动脉狭窄分级诊断标准
1.轻度狭窄(内径减少0%-50%)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
⑵频窗存在
2.中度狭窄(内径减少51%-70%)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
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
⑶频窗消失
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
3.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70cm/s
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
⑶频窗消失
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
4.极重度狭窄(内径减少91%-99%)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200cm/s
⑵舒张末期流速>100cm/s
⑶频窗消失
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4
5.完全闭塞(内径减少100%)
⑴闭塞的管腔内可有充满的血栓回声
⑵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
⑶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无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反向波
四肢血管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
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
下肢动脉内径参考值
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
1.近段髂总动脉85±20cm/s 远段髂总动脉90±21cm/s
2.髂内动脉93±18cm/s
3.近段髂外动脉99±22cm/s 远段髂外动脉96±13cm/s
4.近段股总动脉89±16cm/s 远段股总动脉71±15cm/s
5.股深动脉64±15cm/s
6.近段股浅动脉73±10cm/s 中段股浅动脉74±13cm/s 远段股浅动脉56±12cm/s
7.近段腘动脉53±9cm/s 远段腘动脉53±24cm/s
8.胫腓动脉干57±14cm/s
9.近段胫前动脉40±7cm/s 远段胫前动脉56±20cm/s
10.近段胫后动脉42±14cm/s 远段胫后动脉48±23cm/s
11.近段腓动脉46±14cm/s 远段腓动脉44±12cm/s
12.足背动脉30±10cm/s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
I级:返流时间持续1-2秒
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2-3秒
I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4-6秒
IV级:返流时间大于6秒
返流时间在0.5秒以内,可视为正常;0.5-1秒为可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腹部血管及其他
肝脏血管
1.肝固有动脉
⑴内径2-6mm
⑵峰值流速46-66cm/s
⑶阻力指数0.5-0.7
2.肝静脉
⑴频谱形态:三相(S波、D波、a波)或双相频谱
⑵内径:<10mm
3.门静脉
⑴主干内径12-14mm
⑵最高流速15-25cm/s
⑶平均流速14.8±3.7 cm/s
门静脉高压征血管参数变化
1.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出现双向或离肝血流,血流期相性消失,平均流速降低(7.6±2.8cm/s)
2.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内径0.4-1.0cm
3.脾门静脉:内径>0.9cm
4.附脐静脉:内径>0.3cm
5.冠状静脉:内径>0.5cm
肾动脉
1.肾动脉干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RI<0.7
2.
3.肾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
⑵舒张期无血流信号
⑶频谱的频带增宽
⑷动脉加速时间延长(>0.8s),加速度降低(<3m/s2)
⑸肾动脉狭窄段SPV与邻近腹主动脉SPV之比>3.5
腹主动脉
1.内径:近段2.0cm-3.0cm,中段1.6cm-2.2cm,远段1.3cm-1.7cm
2.收缩期峰值流速:近段70-180cm/s,远段67-150cm/s
甲状腺上下动脉
1.内径2mm
2.收缩期峰值流速30-50cm/s
3.阻力指数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