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件 苏教版必修2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

在联系和发展中赏析用典的艺术——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单元教学目标:这两首词选自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主题是“生命的诗意”,该单元精选了魏晋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均属于豪放派词作的经典作,两者都在词中使用了用典的写作手法,在辛词中,使用的典故侧重曾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以及与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及事与愿违有关的历史事件,在苏词中,则是通过回忆周瑜来反衬自己此时的年华已老、功业无成,典故的选择均与作者的思想志向息息相关,所以通过比较两者用典的差异来感受词人不同的生命思考与精神境界,契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辛弃疾多处使用典故的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比较两首词用典的异同,两者使用典故均是为了刻画自我形象,寄托个人情感,不但用典故侧重点有所不同。
(PPT1 、PPT2)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入高中,总体基础较薄弱,如果直接进行两篇词作的比较教学,可能会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据此学情,我对两篇词作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该课时的呈现是在学习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基础上,再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故该堂课以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主,最后再联系之前所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会循序渐进,在联系和发展中体会用典的妙处。
教学步骤:一、导入辛弃疾,一位南宋的孤勇者,他投鞭飞渡,剑指三秦,希望了却君王天下事,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只能醉里桃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接下来我们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这首词,读懂辛弃疾,领悟人生失意处的诗意表达。
二、走入文本写作背景(PPT3)齐读课文,用声音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PPT4)作者提到了很多古人、古事,这就是怀古咏史词的特点,借用古人古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作用典。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诵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运用背景资料、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3)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赞美;(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培养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两首诗的背景资料及其对诗文理解的影响;2.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把握;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的生平背景;(2)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他们对赤壁和京口北固亭的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勾画出生字词;(2)小组内互相解释生字词,解决疑惑。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诗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2)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
4. 课堂实践:(1)让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3)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2. 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短文;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写下鉴赏心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2. 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歌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3. 能够恰当运用一定的文学术语分析诗歌的精髓;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杜甫的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意境与文化内涵;3. 诗歌的艺术表现和语言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诠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意境和哲理;2. 运用文学术语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
四、教学方法1. 小组研讨法:先让学生阅读这首古诗,组成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难点,思想深度和感情寓意;2. 课堂讲授:针对学生阅读体验及小组讨论产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并提供相应的文学知识点精讲,让学生了解唐朝的背景和文化内涵;3. 个人分析法:学生个人分析诗歌意境和哲理,学生需要自行研究杜甫的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提高诗歌文学鉴赏能力与文艺素养;4. 报告汇报法:整个课程结束前设计一个小小汇报会,让学生分别汇报他们的分析,并相互评论和加强。
五、教学内容1. 唐朝的时代背景:学生应该了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是几十个民族融合的时代,时代变迁非常快,政治制度也非常优越。
2. 杜甫的创作背景:生于唐代,少年时遭逢战乱,参加过农民起义,后来职业生涯波折,被流放到各地,在流沙河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思绪和感动的景,这些都是他“情感溢于言表”的诗文材料来源。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意蕴:这首诗的主题是乐观,写的是一首悼念亡妻的哀歌,写的是如何通过生命的创伤,转而体验到生命的乐观,伤心离别变成了永不分离,每一次离别都是两情相悦的缅怀。
4. 诗歌的艺术表现和语言运用:这首诗歌的作者杜甫拥有着卓越的想像力和抒发情感的才华,他善于运用古人的形象和意象,以及周遭环境和声音等细节,表达对于历史的爱和对于爱情的思念和自己的情感。
最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PPT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板书(优质九篇)

最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PPT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板书(优质九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PPT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板书篇一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全词2、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
重点难点:1、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过程中,曾经提到,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的国家。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我国这样种类齐全的壮丽江山,我国这样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有大海、北有沙漠、西有雪山,东有平原。
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不仅我们中华民族有无数英雄要为它竞折腰,而外国的强盗也对它既羡慕,又垂涎三尺。
从奴隶社会时代起我国就面临着外族的威胁,开始了保卫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的战斗。
周朝,要抗击西戎;战国时直到东汉初年,中华民族都要和北方的匈奴作战。
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秦始皇征发数十万人民修筑了长城,卫青霍去病带领汉家虎狼男儿几次击退匈奴,将他们赶出了威胁范围内。
南宋时期,更是有岳飞抗金,几乎就要直捣黄龙;后来的文天祥更是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可以说南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爱国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有这样一位抗金的英雄。
他出生在金国统治的北方,山东济南人。
幼年时期,和党怀英一起读书,党怀英后来也是一位抗金英雄。
1161他21岁的时候金国统治的北方全境汉族人民发起了反抗金国统治的起义,当时济南有一个叫耿京的人聚集了十多万人,给金国的残暴统治造成了很大威胁。
他也集合了两千人响应,被耿京委以重任。
他曾经追杀过叛逃的和尚义端,耿京于是很信任他。
第二年去杭州和南宋统治者宋高宗赵构商量投奔宋朝的事情,回来的时候一个叛徒杀害了耿京,他听说后率领着五十名骑兵冲入大营,在五万人中抓住了叛徒,带领着部队投奔了南宋。
但是投奔南宋后辛弃疾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
大家都知道宋高宗赵构最可恶的一件事就是杀害了精忠报国的岳飞,自然对于辛弃疾这样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从敌占区投奔过来的武将”不会重视,此后辛弃疾就一直担任一些无关轻重的小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典故二:刘裕。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旳, 这个典故所体现旳作者旳感情与上一种是否一样?
❖ 1、刘裕有何体现?
❖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帝旳不同体现!
❖ 3、作者对刘裕旳感情怎样?
❖ 4、这体现了作者怎样旳观点
老仍不忘国)
词中用典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 典故一:孙权。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旳。
❖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 2、“舞榭歌台”指什么?
❖ 3、体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 明确:因为孙权以一种帝王旳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旳 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旳是东吴歌舞 生平旳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以为如 今已没有孙权这么能确保让国家太平旳国君了。体现了对孙 权旳赞叹,体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旳愿望。隐含他对当初 统治者偏安江南旳不满,
想当年,他大举北伐时,北伐队伍兵强 马壮,气势犹如猛虎一样,能吞下中原一带 万里江山。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 仓皇北顾。四十
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 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 胥那样旳功业,成果只落得仓皇 南逃,时而还掉头北顾。
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
四十三年过去了,遥望中原,还 记得战火一直烧到扬州。
❖ 作为一种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 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旳敌人一下子都赶回 北方去了。一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旳南宋皇帝呢? 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 体现了作者对刘裕旳赞叹和对统治者旳惋惜。体现 了他主张北伐旳观点。
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活动五:学写文学短评
• 文学短评: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 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
• 文学: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 • 短:篇幅短小精悍。 • 评:“点评”性质的文章,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即要求观点鲜
明、层次清晰、结构完整。
活动五:学写文学短评
——《诗余图谱》 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 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宏,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 含蓄婉曲为能事……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更喜摄取军情国事 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简明中外文论辞典》
你认为两首词中能体现豪放词风的句子分别有——
警告 劝谏
景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拓跋焘
击败刘宋建佛狸祠, 南宋百姓却在此祭祀
悲哀 不满 讽刺
辛弃疾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廉颇
赵王想重新起用,却被 小人算计,终不得用
雄心犹在的 豪情,不得 重用的悲愤
活动三:比读 生命感怀
《念奴娇·赤壁怀古》
年龄
45岁
心
外表
“早生华发”
中 情
功业
被贬黄州
职位
团练副使(虚职)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点评(借人物动作评人物性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千杰古。 江山,英雄……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灰。
空间
时间
用词
视野开阔 思绪悠远 遒劲有力 气势十足
怀古诗词
观眼前景/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数两宋风流——苏轼与辛弃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学习通过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探寻作者经历与作品思想情感的关系,把握诗人的人生感悟和生命情怀。
学习中要巩固意象知识,在想象和联想中再现诗人笔下的生活、自然场景,用设计朗读、开朗诵会,比较阅读,设计“诗人群英会"剧本,撰写诗人短评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人与时代”“选择与精神"的丰富内涵与价值。
单元目标1.通过配乐朗诵、比较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节奏。
2.通过知人论世、对比阅读,把握诗人形象,理解作者经历与作品思想情感的关系。
3.通过以意逆志,理解诗人的独特思想、人生抉择的意义价值,理解中国文人胸怀天下、修身怡情的精神品格,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辩证思维能力。
4.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学科素养要求,指导学生吟诵、演唱经典作品,撰写短剧与人物短评,提升审美品质、交流和沟通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豪放、婉约的理解概念化,抽象化。
师生重视从艺术技巧角度理解诗歌,在引导激发学生亲近诗人、热爱诗歌、乐于阅读探究方面着力较小。
本课时教学构想:从学生学习的问题出发,在大单元教学框架下,把亲近诗人,体悟诗意情怀作为重点,通过设置情境任务,即区分苏轼与辛弃疾精神风格的不同,设计诗人小像或雕像,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掌握诗歌鉴赏知识,提升诗歌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素养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以下提示猜诗人(不必等所有提示完成,可抢答)提示1:《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提示2:《鹧鸪天》: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鹧鸪天》: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提示3:《水调歌头》: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联篇教学公开课学案

在联系和发展中赏析用典的艺术——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导学案)【写作背景链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65岁。
当时韩侂胄(tuōzhòu)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
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知识链接】1.用典一种写作手法,多见于诗词中。
引用古籍中的人、事情、言。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2.用典的形式事典,即引用历史故事,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引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刎的历史故事,明确的提出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就是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言典,即化用前人言辞或诗句,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二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
如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文中故事链接】1.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京口起家,接手并安定江东,建立吴国。
2.刘裕(363年-422年),小名寄奴,家境极为贫寒,青年时期,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后加入军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多情应笑我。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英雄无觅。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
名词作状语,向北 (4)名词作动词,吃饭
7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大.江.东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大河的泛指,包括长江。 (2)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②轻浮放荡。 【答案】 (1)指长江。(2)杰出的,英俊的,有才华的。
6
第 3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大江东.去,浪淘尽 (2)强虏灰.飞烟.灭 (3)赢得仓皇北.顾 (4)尚能饭.否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被动句 英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2)宾语前置句、省略句 (我)神游当年三国的古战场。
2
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当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道会师天道.大之雨不,传道也.不久通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
强.虏灰飞烟灭
(3)强赏强.赐词百夺千理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国故六国国..神破游灭,非兵不利
8
第 5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国神游。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人称“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 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 也有卓见。苏轼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 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苏辛”,同为豪放派代表词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1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浪淘.尽( ) 公瑾.( ) 纶.巾( ) 英发.( ) 强虏.( ) 华.发.( )( ) 酹.江月( ) 舞榭.( ) 佛.狸.祠( )( ) 狼居胥.( ) 元嘉.( ) 巷陌.( ) 【答案】 táo jǐn ɡuān fā lǔ huā fà lèi xiè bìlí xū jiā mò
(3)宾语前置句 应笑自己多情善感。
(4)宾语前置句 无处寻找英雄。
10
[常识·速览] [识作者]
豪放词宗——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谥号“文忠”。元丰三年(1080) 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 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晚年被贬惠州、 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13
[探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
1080 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思想异常苦闷,于是便常常在登 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之中寻求解脱。1082 年,苏轼又来到赤壁,此时他已年近半 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 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 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泛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在我 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12
词中之龙——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曾随耿京在山东起兵抗 金,后在南宋先后任建康通判,江南、湖南、湖北安抚使等职, 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 忧愤而死。辛弃疾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只能将一腔忠愤寄 于词间。 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等。
去国.怀乡
4
多情应.笑我
(5)应河应.曲声智而叟倒亡以 应.
吾将何以应.敌
赢得仓皇北顾.
(6)顾顾三.野顾.有臣麦于场草庐之中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5
(7)望四先十达三德年隆,望.望尊.,中门犹人记弟子填其室
亡月既望.
【答案】 (1)介词,处在某个时候/介词,面对/同“倘”,如果 (2)动词,说, 讲/名词,道路/名词,风尚/名词,道义 (3)形容词,强大/形容词,有余/动词, 音 qiǎnɡ,勉强/形容词,强健的 (4)名词,地区、区域/名词,诸侯国/名词,国 都、京城 (5)动词,应该/动词,应答、回答/介词,随着/动词,对付,应对 (6) 动词,回头看/动词,向四周看/动词,探问,拜访/副词,反而,难道 (7)动词, 远看/名词,声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
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本词作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宰相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辛弃疾受命 知镇江府,镇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任后,一方面积极派遣侦探了 解金国虚实,进行军事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 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南宋朝廷上下一片北伐声,激起 了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然而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令他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