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藏族与藏族的区别]藏族历法,藏族的传统历法有什么特点
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一、嘉绒藏族的历史由来嘉绒在州内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甘孜州、雅安地区、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藏语方言嘉绒话,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为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 为“绒巴”(农区人)。
据汉文史料记载,古代生息、活动于今州境地区东南部河谷一带,称之为“嘉良夷(嘉梁)”、“白狗羌”、“哥邻人”、“戈基人”等部落,为这一地区的土著先民。
唐时与吐蕃移民及驻军融合后,成为藏族。
嘉绒地区解放前的地方土官常说自己的祖先来自*** ,汶川县境内的瓦寺土司、金川县境的绰斯甲土司、雅安地区宝兴县境的穆坪土司等都有渊源于*** 的族谱记载。
杂谷土司、梭摩土司祖先是唐代吐蕃大将悉坦谋。
《安多政教史》载:“多麦南北的人种大部分是吐蕃法王(按:指松赞干布)安置在唐蕃边境驻军的传人,……”。
在公元5—6世纪时,嘉绒地区人户很少,为措巴首领割据称雄时期。
7世纪初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嘉绒地区也统一于吐蕃之中,由赞普的将领充任嘉绒各地首领.嘉绒地区在《安多政教史》一书和讲藏语安多方言的*** 中称‘查柯”。
其因是:“历史上吐蕃赞普曾派遣大臣柯潘前来嘉练地区担任首领和武将,他的官邸在松岗以北,吐蕃王室在圣谕和公文中称他为‘嘉木查瓦绒柯潘’或‘查瓦绒柯潘’,简称‘查柯”’。
柯潘是从*** 四大家族之一的扎族中招募来大批士兵的指挥官,主管唐时吐蕃的“西山八国”。
古代称之为“嘉良夷”、“白狗羌”、“哥邻人”、“戈基人”等的“羌、氏、夷”部落,实为“皆散居山川”的土著居民。
在吐蕃第九代赞普布德贡甲时期,即大约东汉顺帝时期(126年),吐蕃地区的原始宗教——本波教,就由吐蕃传入了州境,并逐渐兴宏起来,吐蕃文化的传入和对嘉绒藏族古代先民的影响始自东汉,佛教则晚于8世纪吐蕃王朝赤松德赞时期才在州内发展起来、由于宗教文化为中心的吐蕃文化的长期影响,佛教(早期是本波教)逐渐成为上述部落全民的信仰,加上吐蕃大量移民和军事占领与统治,经过一千多年的融合、同化,与吐蕃长期的相互交往,从而形成今日统一的嘉绒藏族。
藏历简介介绍

藏历也对畜牧养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根据藏历中的季节变化和草木生长的情况,牧民可以合理调配饲料、安排 放牧时间,提高畜禽的养殖效益。
现代社会对藏历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藏历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保护。各级 政府和文化机构通过资助修缮藏历历法、编纂藏历历书等方式,推动藏历文化的传承与发 展。
婚丧嫁娶
藏历在藏族人民的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很多人会按照藏历上的吉日来选择结婚、搬家等重要事 务的日期,认为这样可以祈求吉祥和顺利。
藏历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农事活动
藏历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藏历中的时令和气象规律,农民可以合理安排耕种、播种、收割等 农事活动,以确保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藏历在藏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汉 族农历的异同。作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一部分,藏历的研究和传承有 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藏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藏历的构造和特点
藏历的构造和特点
• 藏历,又称藏族历,是藏族人民根据天文、地理和宗教文化等 因素,结合长期实践经验制定的一种独特的时间计算系统。藏 历在藏族地区及部分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其构造和特点深受藏 族文化影响。
藏历与汉族农历的异同
相同点
藏历和汉族农历都是根据天文观测和计算得出的,都以月相为基础,将一年分为 12个月,都有闰月的设置。
不同点
藏历在计算方法、节气设置、节日安排等方面与汉族农历存在差异。例如,藏历 中设置有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而汉族农历则包含了更多与汉族传统文化相关的 节日。
藏历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
科技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被引入到藏历的编制和推算中,提高了藏历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天文现象和气象变化,为藏 历的编制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荿薂羇薇艿螃膅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莄肇荿葿莁莅羈丹巴地区古称嘉莫·查瓦绒,简称“嘉绒”,意为藏区四大峡谷之一的东女国气候温和河谷农区的人,习称嘉绒娃,是藏族重要的组成部分。
丹巴县历史悠久,嘉绒藏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民俗风情古朴动人。
众多的文物古迹,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嘉绒藏族,独具特色的嘉绒藏寨民居,形式多样的丹巴县锅庄,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嘉绒服饰以及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婚嫁习俗、传统节日、礼仪、丧葬习俗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特色突出的丹巴嘉绒藏族文化。
芇袇薈膃薅蒆薈一、县情简介虿肂羅蚅芈羂袂1、历史背景节蒂袄肀膂蚄蒇丹巴一带隋朝为嘉良夷地,唐属吐蕃,元为土司制,清设章谷屯,民国十五年(1926年)始设丹巴县。
中路古文化遗址及石棺葬墓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存在,说明大约在5000年以前已有藏族先民们在这一带定居。
历经频繁的战争,今丹巴县境及周邻众多部落居民与吐蕃士兵、移民,因长期的交往而同化、融合,最终形成具有地域和语言特点的嘉绒藏族。
芄肄薇节芁薆膆丹巴是嘉绒十八土司辖地最典型的嘉绒藏族文化的代表区,是嘉绒藏族文化的中心和发祥地之一。
芄荿蒁肃螆羈莂2、区位条件羇蚁薁羆薆薁袂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的东大门,属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成都平原以西的邛崃山脉西坡。
地处大、小金川河下游,大渡河上游。
县境位于东经101°17′—102°13′,北纬30°23′—31°29′之间,总面积达5649km2。
螁莃肆莈螁蚄莄丹巴县公路交通网络较为发达,317国道经卧龙、小金四姑娘山、丹巴县再向西于道孚县八美接川藏线。
丹巴县城到成都345KM,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日隆关)距丹巴县城114KM。
瓦(斯沟)——丹(巴)路沿大渡河向南可达泸定县,刷(金寺)——丹(巴)路则沿着大金川河通向金川县和马尔康。
丹巴县境内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除分别沿着县境内三条水系延伸的五条主干公路外,尚有通往各林区、矿山和乡、部分村寨的支线公路3、地质条件膄芅腿袁膁薃蝿丹巴县堪称“地质学天然博物馆”,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地层总厚度达16000余米,境内不同时代和成分的脉岩多达数万条,其中举世闻名的丹巴白云母矿,就产在伟晶岩脉中。
跷碛嘉荣藏族有哪些吸引人的民族多元文化

跷碛嘉荣藏族有哪些吸引人的民族多元文化嘉绒藏族所处区域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宗教以及民风民俗等文化特征。
硗碛为藏语汉译,愿意为高寒山脊,可见其海拔高,景色壮丽。
这里的藏族同胞有着极具特色的村寨、建筑、服饰、餐饮、语言、文化、歌舞、节庆、礼仪、宗教。
硗碛的藏族与阿坝的藏族在身材、体态、脸型轮廓都有所不同,其民风民俗也具有地方独立性。
村寨、建筑、服饰、餐饮、语言、文化、歌舞、节庆、礼仪、宗教等都别具一格,具有民族过渡地区的显著特征。
历史文化独特的服饰硗碛藏族同胞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其既不同于其它藏区的“袒半肩”,也有别于彝族、羌族的服饰。
其男女一般都穿本色麻布或褐色毪子长衫,外套羊皮背心。
男子多黑沙包头,冬天戴狐皮帽;女子多佩戴梭罗石和银制的“顶盘”、珊瑚与银镶制成的花饰,将扎有色线的发辫盘于顶帕上,色线如流苏垂于耳际;男女都穿本色麻布或褐色毪子长衫,外套羊皮背心,腰都系各式各样手织腰带,下穿长裤,用毯子或布护腿包脚,穿芒耳鞋,在鞋绊上编织有花饰。
可见其服饰的独树一帜。
歌舞“锅庄舞”是硗碛藏胞最喜爱的一种群众性传统自娱舞蹈,表演时无任何乐器伴奏,人们围圈携手自唱自舞,迈出洒脱的、稳健、踏实的步伐,表现出藏族人民团结、憨厚豪放、粗犷的性格。
藏区边缘的宗教文化按照“天人合一”藏传佛教生存理念整合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本之一.硗碛是雅安市宝兴县唯一的藏族自治乡,处于藏区东部边缘,与汉、羌地区相交接。
当地民众的信仰呈现一种多层次及多种信仰交织的复杂状况。
藏传佛教信仰不仅与当地的民间信仰、道教及汉地其他信仰相并存,且各种宗教信仰之间相互兼容、并行不悖,呈现出十分和谐的局面。
此现象在文化边缘地区颇具典型意义。
藏传佛教在硗碛藏族乡的民众信仰中居于主导地位。
硗碛仅有寺院一座,位于乡中心所在地龙神岗(夹金山公园),藏名“曲科绕杰林”,汉译为“永寿寺”,属格鲁派。
盘点藏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风俗习惯

盘点藏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风俗习惯盘点藏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风俗习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地域与人文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特*及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人文文化最具代表*的,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延续经久不衰。
而藏族文化主要的表现也是藏族节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藏族的节日,习俗及历史渊源。
一、藏族民俗节日1、藏历年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开始的。
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
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馃,油馃子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
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花板。
并准备一个**酥油塑的羊头。
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
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
二十九晚饭前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
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象征永恒吉祥的“”字符号,表示人寿粮丰,岁岁平安。
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
这天晚饭,各家要吃面团突巴。
在面团突巴中特意制作几个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夹心不同的面团,每一种夹心都有一种说法,石子预示心肠硬,木炭预示心黑,辣椒预示嘴如*,羊毛说明心肠软。
吃到这些夹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
这是一种饮食*活动,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即席吐出,这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到初一这天,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
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
我国少数民族的历法

我国少数民族的历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有些兄弟民族,有自己的历法。
这些历法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现在,分别来介绍一下。
藏历自古以来,藏族就有自己的文化,从汉朝开始,藏族就和汉族有文化交流。
唐代文成公主和亲进藏,带去了不少书籍文物,促进了汉藏文化的融合,藏历也逐渐完善了。
在藏历当中,还掺有印度历的成分。
藏历每年十二个月,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
每两年半到三年加一个闰月,用来调整季节关系。
藏历也是一种太阴太阳台历。
藏历也是用干支来纪年的。
不过,改变了一下形式罢了。
十个天干就用木火土金水五行来代替: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十二地支就用十二生肖来代替:子用鼠来代,以下分别是: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样一改变,农历的甲子年,藏历就称它为木鼠年;农历的丙寅年,藏历就叫做火虎年。
回历回历是伊斯兰教(也称回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所创制。
因而又称为穆罕默德历。
回历有太阴年、太阳年两种。
太阴年是纯粹的阴历,全年十二个月,单月三十天,双月二十九天,全年三百五十四天,不设闰月,只在三年间设一闰年,多一天放在十二月。
闰年有三百五十五天。
回历的一年,比回归年少十至十一天,所以寒暑变化无定。
过年的时候,有时下雪;有时又吃冰棒。
这种太阴年,只能供给历史纪录和宗教祭祀之用。
回历的太阳年,每年一共有三百六十五天,闰年提三百六十六天。
一百二十八年当中闰三十一次。
回历年和回归年要经过八万年才相差一天。
太阳年专供耕种之用。
傣历傣族是历史悠久的兄弟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内。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傣族人民创造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历法。
傣历是阴阳合历,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单月三十天,双月二十九天。
闰月规定放在九月以后,也是十九年七闰。
傣历也用于支纪年纪日,这个做法和汉族的农历一样。
傣历称初一为月出一日,初二为月出二日;月中望日叫“登柄”;下半月十六日称为月下一日,十七日称为月下二日……五十年代,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
嘉绒藏族简史

嘉绒藏族简史在地处川西北大渡河上游沿岸及岷江源头一带,这里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山和绵延千里的原始森林.在这里耸立着当地人崇敬的嘉摩墨尔多圣山。
此山的名字源于当地的一位英雄。
传说:在古代有一个南亚国家入侵西藏,藏王向嘉绒地区求援,当地的勇士墨尔多便带领嘉绒战士前去援助。
在前线。
墨尔多身先士卒,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终于把敌人赶出了西藏。
在墨尔多回到嘉绒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就把次山命名为嘉摩墨尔多圣山。
据当地人说,在山中的一百多处都埋有佛教经文和法器。
它也是西藏四大有名的圣山之一。
人们把他周围方圆数百公里的区域称为'嘉摩察瓦绒', '嘉摩'又是'嘉摩墨尔多圣山'的简称, '察瓦'在藏语里是热带的意思, '绒'指的是农业。
'嘉摩察瓦绒'又简称'嘉绒'。
这里是雪域臧地有名的四大农区之一。
据实物和史料记载,在新石器时期,嘉绒地区就已经有人生活在这里。
在唐代以前,在这一带生活着'嘉良夷''白苟''哥邻'等部落,而统治这一地区的是当时的一些部落首领。
7世纪初,吐番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嘉绒地区也统一于在吐蕃的管辖之内。
到了唐代,由于吐番王朝和唐王朝在边境的拉锯战相当频繁,于是,吐番赞普从西藏的阿里、象雄等地调集了大量军队,在一位叫柯潘将军的带领下在此驻扎下来。
吐番王朝瓦解后,这些地方的军事首领各据一放,成为了当时的世袭土司。
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些来自遥远西藏的士兵们和当地的土住居民也融为了一体。
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
久而久之就称为嘉绒藏族。
嘉绒和古代的象雄有着紧密的联系。
象雄在哪里?现在学者们各说不一。
有的说在西藏阿里地方的。
有说就在嘉绒地区的。
但象雄无论在哪里,它与嘉绒历史的联系是无法否认的。
嘉绒地区的头领一部分来自象雄地方,一部分来自藏王松赞干布的后裔。
浅谈康巴藏族与嘉绒藏族的区别——以云南迪庆州和四川阿坝州为例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5卷(增)·394·J O U R N A L O F N E U I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2010)浅谈康巴藏族与嘉绒藏族的区别——以云南迪庆州和四川阿坝州为例彭云茜1,唐堰琳2,彭毅3(内江师范学院责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四川内江641100)掩妻:藏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但是。
其内部结构还有层次挂,其深广和丰富性构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其中康巴藏族和嘉绒聋族是重要的两大分支且独具特色.了解藏族不同分支丈化,便于认识其内部结构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承的关系。
有利于从整个空间区域上把握文化的区域差异性、相似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藏族文化。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关■词:康巴藏族·嘉绒藏族l文化内涵中圈分类号:C95--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785(z o lo)s2-0394-02一个发展着、进步着的民族的文化.必须既具有自己代景.迪庆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特点为藏传佛教为主,多种代相传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系统。
又具有不断吸收、融合不同宗教并存。
同其他藏区一样。
藏族几乎全民信教.全州僧侣、地区民族文化的强大力量.才能使自己生存并逐渐丰富繁荣教徒众多.寺院、庙宇遍布。
州内其他民族有信天主教、伊斯起来。
纵观藏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在经历吐蕃王朝、过兰教、东巴教、道教等.嘉绒地区在吐蕃第九代赞酱布德贡渡时期、封建农奴时期后.藏文化的形成、衍变也随着生存环甲时期。
苯渡教由吐蕃传人了州境,并逐渐兴宏起来.佛教在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索而改变,其语言和文化观念也有了赤松德赞时期才在州内发展起来。
由于受宗教文化为中心长是的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康巴藏族和嘉绒藏族。
这是长的畦蕃文化的长期影响.佛教逐渐成为上述部落全民的信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仰.加上吐蕃大量移民和军事占领与统治.经过一千多年的一、所属分支、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背量融合、同化.与吐蕃长期的相互交往.从而形成今日统一的嘉近些年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绒藏族与藏族的区别]藏族历法,藏族的传统历法有什么
特点
藏族的传统历法简介与特点
藏族在一千多年前创造出了自己的历法,藏族的历法是以月亮的圆缺来计算时间,到了十九世纪之后,藏历的编订也越来越趋于完善。
那么,藏族文化中的传统历法有什么特点呢?
藏历的简介
藏历是阴阳合历,将一年分为四季,以冬、春、夏、秋为序,全年354日。
12个月以寅月为岁首(岁首与今《夏历》同),以月球圆缺周期为一个月。
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
一个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文殊金轮季节的季节的关系。
置闰时间,又与农历有所不同。
由于受到汉历的影响,从9世纪以来,藏历也一直采用干支纪年法,不同之处是以五行代替十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即子为鼠、丑为牛……依此类推。
譬如农历的甲子年,藏历就叫木鼠年。
干支60年一循环,藏历叫“饶琼”,与内地“六十花甲子”相近,这反映了汉、藏两族历法的渊源关系。
此外,藏历还设24节气,对西藏地区作中长期天气预报,对五大行星运动和日月食也作预报。
藏历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历,由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与及由汉人引进的时宪历。
藏历的特点
藏历是在藏族人民创造的基础上,又不断地沿用、吸收和借鉴来自
印度、内地及其他地区的天文知识,而逐渐发展形成为的规模和系统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藏历内容丰富:由于藏地地域广阔,各地观察天文的方法、条件以及传说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也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谚语,而藏历都尽可能地将这些谚语收入自己的历书中,丰富了藏历的内容。
藏历的方法不同:藏历在节气与季节划分上,不是采用简单的岁月平分法,而是依“日宿”(即太阳所在位置)定点进行推算,进而将数据与藏族地区各类鸟兽草木变化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定节气和划分季节。
藏历根据高原变化莫测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六季划分法,即:春、后春、夏、秋、冬、后冬。
这种划分方法,符合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域的气候特点。
在汉族的农历中有24节气,而在藏历中只有春分、秋分、冬至、夏至4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气,而其他表示黄河中、下游季节变化、降水量和冷暖程度的节气在西藏地区没有实际作用。
藏历还拥有自己的轮历的计算方法、一套系统的日、月食推算方法,能够判断食限的数值、交食发生的时刻、食延时间、入食方向和食分大小等。
这些对于古代天文学来说,已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方法。
藏历是藏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而且应用范围非常广,可以测定方位,对气象进行预测等等内容,它是藏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历法文化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