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颇具代表性的

合集下载

藏族的服装工艺品

藏族的服装工艺品

藏族的服装工艺品
藏族的服装工艺品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锦缎、绣品和银饰。

1. 锦缎:藏族的传统锦缎制作工艺源远流长,主要使用纯天然的植物染料,采用手工织造的方法制作而成。

锦缎通常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和纹样,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它被广泛用于制作藏族传统服装、家居用品等。

2. 绣品:藏族的绣品工艺独特精细,常用的绣制材料包括羊毛、丝线和贝壳等。

绣品以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常见的图案包括藏传佛教经文、雪山、湖泊等。

绣品通常作为装饰品或礼物赠送,也可用于制作藏族传统服饰或家居用品。

3. 银饰:藏族传统银饰多以纯银或藏银制成,常见的款式有戒指、项链、耳环、手链等。

银饰通常具有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常见的图案有藏传佛教的经纹和吉祥图案等。

银饰常被藏族人民佩戴于身上,既是装饰品,也具有祈福和保平安的寓意。

这些藏族的服装工艺品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藏族人民对生活和信仰的表达。

它们不仅在藏族地区广泛使用,也成为了珍贵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

论藏族服饰与地理环境分析

论藏族服饰与地理环境分析

论藏族服饰与藏区地理环境重庆师范大学2011级地理信息系统颜萍20110514795摘要:藏族服饰形成和发展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青藏高原气温低、温差大的独特地理的环境下,藏族人民的服饰主要以保暖、简单、易穿脱为目的进行设计,另外今天的藏族服饰还受藏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影响。

总之,气候条件、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因素是影响藏族服饰形成和演变的重要原因。

关键字:青藏高原;地理环境;藏族服饰;1.引言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巨大的高度使得本地区空气稀薄,大气洁净,而且比同纬度地带地区的温度低很多,强烈的阳光直接辐射能够使高原上地表和近地面温度在白天受到较多辐射而导致大幅上升,但夜间没有阳光直接辐射,导致昼夜温差较大[1]。

高原上分布着高寒的植被地貌,纤维植物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共有100多种,其中荨麻科、桑科、亚麻科、锦葵科、梧桐科、椴树科等植物的韧皮纤维质量最好,可以纺织布匹、人造丝绸、麻袋、绳缆等[2]。

现今的青藏高原上主要定居着藏族、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土族、撒拉族等四十多个少数民族,其中藏族人数最多[3]。

独特的高原地域环境为藏族服饰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唯一的条件。

服饰是一个民族或族群的历史文化载体。

服饰区域的形成、衍变不仅与人群生存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紧密相关,而且还受民族或族群的历史发展、语言差异、文化观念等因素制约,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2.结果与分析2.1 藏族服饰特点简述2.1.1 藏袍藏袍是藏族人民的主要服饰之一,藏袍的样式很多,大致可分为男士藏袍和女士藏袍,藏袍的主要特点是袖子大多都很长,腰部很宽松,大襟。

藏袍整体一第1页(共6页)般也都比较长,有时比身长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

藏族妇女一般冬穿长袖长袍,夏穿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这个围裙通常被称是帮典。

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一、嘉绒藏族的历史由来嘉绒在州内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甘孜州、雅安地区、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藏语方言嘉绒话,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为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 为“绒巴”(农区人)。

据汉文史料记载,古代生息、活动于今州境地区东南部河谷一带,称之为“嘉良夷(嘉梁)”、“白狗羌”、“哥邻人”、“戈基人”等部落,为这一地区的土著先民。

唐时与吐蕃移民及驻军融合后,成为藏族。

嘉绒地区解放前的地方土官常说自己的祖先来自*** ,汶川县境内的瓦寺土司、金川县境的绰斯甲土司、雅安地区宝兴县境的穆坪土司等都有渊源于*** 的族谱记载。

杂谷土司、梭摩土司祖先是唐代吐蕃大将悉坦谋。

《安多政教史》载:“多麦南北的人种大部分是吐蕃法王(按:指松赞干布)安置在唐蕃边境驻军的传人,……”。

在公元5—6世纪时,嘉绒地区人户很少,为措巴首领割据称雄时期。

7世纪初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嘉绒地区也统一于吐蕃之中,由赞普的将领充任嘉绒各地首领.嘉绒地区在《安多政教史》一书和讲藏语安多方言的*** 中称‘查柯”。

其因是:“历史上吐蕃赞普曾派遣大臣柯潘前来嘉练地区担任首领和武将,他的官邸在松岗以北,吐蕃王室在圣谕和公文中称他为‘嘉木查瓦绒柯潘’或‘查瓦绒柯潘’,简称‘查柯”’。

柯潘是从*** 四大家族之一的扎族中招募来大批士兵的指挥官,主管唐时吐蕃的“西山八国”。

古代称之为“嘉良夷”、“白狗羌”、“哥邻人”、“戈基人”等的“羌、氏、夷”部落,实为“皆散居山川”的土著居民。

在吐蕃第九代赞普布德贡甲时期,即大约东汉顺帝时期(126年),吐蕃地区的原始宗教——本波教,就由吐蕃传入了州境,并逐渐兴宏起来,吐蕃文化的传入和对嘉绒藏族古代先民的影响始自东汉,佛教则晚于8世纪吐蕃王朝赤松德赞时期才在州内发展起来、由于宗教文化为中心的吐蕃文化的长期影响,佛教(早期是本波教)逐渐成为上述部落全民的信仰,加上吐蕃大量移民和军事占领与统治,经过一千多年的融合、同化,与吐蕃长期的相互交往,从而形成今日统一的嘉绒藏族。

藏族的服饰名字

藏族的服饰名字

1、男性服饰:
(1)藏族男士常穿着深色、宽大的衣裳,这种衣裳叫做“羌服”,上面绣有各种花纹,常常有藏文的古诗或者藏族特有的样式,上身搭配传统藏族帽子,叫做“藏帽”,是藏族男士服饰的标志性装饰。

(2)藏族男士还经常穿着一种特有的裤子,叫做“藏裤”,它们是由两层布料制成,外层是棉布,里层是黑色棉绒,裤腿部分绣有花纹,穿着它们的男士们更显得有气势。

(3)藏族男士还经常穿着一种特有的鞋子,叫做“藏鞋”,它们是由羊皮和毛线制成,上面装饰有花纹,穿着它们的男士们显得更加绅士大方。

2、女性服饰:
(1)藏族女士常穿着深色、宽大的衣裳,这种衣裳叫做“羌裙”,它们是由棉布和丝绸制成,上面绣有各种花纹,常常有藏文的古诗或者藏族特有的样式,穿着它们的女士们显得时尚大方。

(2)藏族女士还会穿着一种特有的外衣,叫做“藏衫”,它们是由两层布料制成,外层是棉布,里层是黑色棉绒,衣服上面绣有各种花纹,穿着它们的女士们显得更加优雅柔美。

(3)藏族女士还会穿一种特有的鞋子,叫做“藏鞋”,它们是由羊皮和毛线制成,上面装饰有花纹,穿着它们的女士们显得更加精致优雅。

藏族服饰文化

藏族服饰文化

藏族服饰文化藏族服饰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藏族服饰不仅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体现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一、历史沿革藏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的建立,标志着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在吐蕃王朝时期,藏族服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包括服装款式、饰品搭配、色彩运用等方面。

随着历史的推移,藏族服饰文化不断发展,吸收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丰富的款式和风格。

二、服装款式藏族服装的主要款式是长袍,分为男式和女式两种。

男式长袍一般比较宽松,长度及膝,袖口较窄,领子较高,颜色以深色为主,如黑色、蓝色、灰色等。

女式长袍则相对较为紧身,长度及踝,袖口较宽,领子较低,颜色则较为鲜艳,如红色、绿色、黄色等。

此外,男女长袍上都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如龙、凤、鸟、鱼、花、草等,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

三、饰品搭配藏族服饰文化中,饰品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藏族人民善于用各种饰品来装饰自己的服饰,如银饰、珊瑚、玛瑙、玉器等。

其中,银饰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饰品,包括银耳环、银手镯、银项链等。

这些银饰往往雕刻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如龙、凤、花、草等,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

此外,藏族人民还喜欢用各种宝石来装饰自己的服饰,如红宝石、蓝宝石、绿松石等。

四、色彩运用藏族服饰文化中,色彩运用也是非常独特的。

藏族人民喜欢运用鲜艳的色彩来装饰自己的服饰,如红色、黄色、绿色等。

同时,不同的色彩也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象征意义,如红色象征着热情、活力和吉祥;黄色象征着高贵、神圣和权威;绿色象征着生命、希望和和平。

此外,藏族人民还喜欢在服饰上绣上白色的花纹和图案,寓意着纯洁、美好和吉祥。

五、文化意义藏族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

首先,藏族服饰是藏族人民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的反映,体现了藏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

其次,藏族服饰上的各种图案和花纹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是藏族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藏族三大区.d

藏族三大区.d

藏族(zàng zú)三大区.d族一般分为三大区,分别是卫藏(包括西藏阿里、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以及(yǐjí)那曲的一部分地区)、康巴(包括西藏昌都、青海玉树、四川甘孜、木里、云南迪庆)、安多(包括青海、甘肃甘南、四川阿坝)。

在这三大区中有几个特殊支系,分别是嘉绒藏族在(四川阿坝州境内的马尔康.理县.小金县.大金县.黑水县..及雅安市宝兴县.甘孜丹巴县.凉山州等地)、华锐藏族、白马藏族。

嘉绒藏族(zàng zú)嘉绒地区(dìqū)藏语全称“嘉尔木擦瓦绒”,是一个综合山名、水名与自然环境的名称。

在小金和丹巴之间有一座闻名全藏的木尔多神山(shén shān),“嘉尔木” 即此山之山神;“擦瓦”:居住在擦曲河流域(liúyù)的人;“绒”:农业河谷区。

嘉绒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区域包括今天阿坝州和甘孜州境内岷江中上游,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地区。

嘉绒成为藏族一个独具特色分支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以及特定农耕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宗教、语言、建筑、习俗等方面。

唐代吐蕃东进,驻军于大渡河、岷江一带,据险而守,军队与当地嘉良、东女、附国等各土著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嘉绒藏族。

嘉绒藏族(zàng zú)的住房为石砌平顶寨房,墙上涂有白色的太阳和月亮图案。

嘉绒话与藏语同属(tónɡ shǔ)藏缅语系,通行(tōngxíng)藏文,但是嘉绒独特(dútè)的方言使别的地区(dìqū)的藏族也很难听懂嘉绒藏语。

清乾隆以前嘉绒藏族主要以信仰苯教为主,乾隆平定了大小金川之后,强令“兴黄废苯”,嘉绒十八土司管辖地的所有苯教被迫改宗黄教,但是苯教还是以迎合佛教的方式流传下来。

石碉建筑是嘉绒藏族的标志性建筑,古碉文化也是嘉绒文化的重要内容。

嘉绒藏族传统服饰变迁述论

嘉绒藏族传统服饰变迁述论

172作者简介:程冰梅(1991— ),女,汉族,四川岑溪人。

主要研究方向:西南少数民族服饰。

一、嘉绒藏族服饰演变和发展概述据相关考古资料显示,嘉绒服饰的特色文化已经有源远的历史。

早在三千多年前嘉绒先民就已经在用骨针缝制衣服以及为服装增添装饰品等。

秦汉时期嘉绒服饰的主要原料为麻布和兽皮,当时所用的麻线也比较粗,但是有资料记载表示此时已经存在了手工织物,并且,在秦汉后期嘉绒地区还有外迁来的氐羌部落混入一起生活。

到了隋唐时期已经陆续开始有皮帽、皮裘、皮靴以及铁制项圈和手钏等,还有金制的饰品也在此时期有出现,主要是身份尊贵的人才用金制饰品,从这些可以看出,服装方面是与其高寒自然环境和生活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而饰品可以看出此时已经有了部族阶级的差别之分。

从这个阶段服饰演变中主要呈现了两大特征:第一,古夷服饰元素为嘉绒族服饰的演变发展奠定了传承基础;第二,服饰差异已经逐渐的形成,先民们此时已经开始用服饰来区分不同社会群体和地位象征,为嘉绒服饰带来了浓厚地域色彩。

在经历过唐蕃交战时期后,因受吐蕃文化同化而融合成为藏族,此时期的男子服饰逐渐跟藏区服饰特点相贴近,而女子服饰却与藏族主流服饰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嘉绒男子服饰已经明显“藏”化,而嘉绒女子服饰保留本土风格较多,受到吐蕃服饰渲染的影响,在服饰上也会存在共同特征和元素。

嘉绒作为藏族一支历经了漫长历史演变,其服饰也随之发生演变,并逐步形成了跟藏族主流服饰存在联系且又存在区别的一大特点。

故此可以看出,隋唐时期成为了嘉绒藏族服饰变迁的转变时期和关键时期。

后来吐蕃王朝的崩溃导致嘉绒地区部落的分裂,再加上中原王朝所开设的互市贸易,促使了部落与东部汉地间有了大规模的经济联系。

到了清朝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使着嘉绒服饰的地域特色更为显著和鲜明。

这个时期的服饰面料已经有较细的绒毛织品和胡麻布,还有汉区的棉布和绸缎也相继进入人民生活中,促使嘉绒传统服饰更为华丽多彩,更突显出显著的地域性特色。

藏族女子服饰特征与开发利用

藏族女子服饰特征与开发利用

寒的绵羊或山羊皮 , 一般使用皮朝外毛在 内的板皮袍 。 此外, 农牧 区藏装都有镶 边 的习惯 , 般镶上 黑色平 一 绒、 毛呢或彩色氆氇, 也有许多在衣襟 、 口、 边等处 袖 底 镶上水獭皮 、 、 虎 豹皮 等动物皮 毛。扎染、 叠染 、 刺绣 、 拼接 等是 藏族服 饰 中具有 代 表 性 的加 工工 艺 手 段 。藏 族服 饰在 形式 、 样 、 艺 、 泽 等 方 面 都 有 鲜 明 的 民 纹 工 色
收 稿 日期 :0 10 —0 修 回 日期 :0 10 —9 2 1-62 ; 2 1 -62 作者简 介 : 王 盼 ( 98) 女 , 18 一 , 本科 , 研究 方 向: 服装 设计 与工程 , - i E mal :
6 6 0 6 7 q. o 。 7 8 1 0 @ q cr n
在 的 缺 陷和 改进 方 法 。
关 键 词 : 族 女 子 服 饰 } 饰 样 纹 ; 艺特 点 ; 护 与 传 承 ; 发 利 用 藏 服 工 保 开 中 图 分 类 号 : S 4 . T 9]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0 5 (0 1 O 一O 7 -0 17 - 3 6 2 1 ) 4 O 7 2
少 数 民族 女 性文 化 主要 包 含少 数 民族 女性 创 造 的 文 化和 自身 的文 化 _ , 少 数 民族 女 性 服 饰 就 是 少 数 1而 ] 民族 女性 文 化 的瑰 宝 , 少 数 民族 女 性 智 慧 和 情 感 的 是 结 晶 。藏 族 女性 服 饰 是 藏 服 的典 型代 表 , 族 妇 女 善 藏 于 打扮 , 外着 黑氆 氇 无袖 长 袍 , 内穿 红 、 白或绿 色 衬 衫 , 腰 系鲜艳 如 虹 的氆 氇 围裙 , 踏 花纹 美 丽 的“ 巴 ” , 脚 松 靴 乌黑 的头发 掺进 五 色 丝线 扎 成 大 辫 盘 在 头 顶 , 素 清 朴 新, 温柔 和善 , 如一 朵 田野 的格桑 花 。本 文对 藏 族 女 犹 子服 饰样 纹 、 工艺 特 点进行 了分 析 , 讨 了其保 护 与传 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
族服饰中颇具代表性的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服饰是整个中颇具代表性的,服饰多是用、呢子、毛料等上品料制作,上衣外套分大领和
小领,也有长装和短装。外套的衣领、袖口等处镶有水獭皮、豹皮。领口、袖口均用金丝
缎镶边。着装一般分为盛装和便装,用于不同的季节的场合。盛装女性头戴“巴惹”(即
头帕)、四周绣有彩色丝边图案。姑娘的头帕均有花绣,边角垂吊有花穗、梳发辫,中年
以上妇女一般不绣花。上身穿长套装,外着肩披,腰着百褶裙,穿靴子。发辫上穿戴银饰
中嵌有珊瑚、绿松石等珠宝的头箍。项链多为珠宝和“”,佩戴银质珠宝镶嵌的耳垂和戒
指,手镯多为象牙圈和银镯。腰两侧悬吊银垂铃,行走时有一片银铃声,清脆悦耳。男人
头戴金毡帽、或博士帽,外着长套装(褚巴),顶挂珊瑚珠串,束腰带,佩腰刀,胸挂
“嘎乌”,手戴戒指、手镯、脚穿,显得华贵、富有和庄重。便装便装与前述比较,头上
和手上几乎不变,只是身着长袖衬衫。姑娘一般为粉红色,妇女一般为白色。腰着围腰即
方裙,分前围和后围。中年以下女性的围腰均有花绣,后围下摆边角还有丝穗,系花腰
带,脚穿皮鞋,看上去显得轻盈、苗条。男人上身内着衬衫,外套布料褚巴(一般绾于腰
间),足上可以是皮鞋,也可以是靴子,因地而异,男便装显得英俊、潇洒。另外,女性
服饰还有四季和年龄之分。在春季服饰鲜亮,以桃花为形;夏季着单色彩衣,以杜鹃花为
形;秋季着蓝色衬衫,以为形;冬季着皮裘缎衣,以为形。老人服饰贵重而色彩单调,青
年人服装鲜艳,中年人的服装则庄重而让人别具风度。嘉绒服饰也同样显示出民族文化的
深刻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