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合集下载

端午节资料大全

端午节资料大全

端午节资料大全1、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却大致相同。

端午节是旧习俗,在我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虽然说端午节历史久远,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但是节日内容却在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也在不断充实,流行比较广的有以下四种说法: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

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随后便拔剑自刎。

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几月初几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几月初几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几月初几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午日相交节等,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传统活动。

来历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传说古代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侵食屈大夫的身体,纷纷将粽子投入江中以转移鱼虾。

这一传说逐渐演变为包粽子、划龙舟等节庆习俗,形成了今天的端午节文化。

习俗
1.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人们蒸或煮糯米,在粽叶中夹上豆
子、蛋黄、瘦肉、红枣等,包成三角形或长方形,将其串起,作为一种美食。

2.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人们组成龙舟队伍,划龙舟比
赛,体现了团结合作、勇敢拼搏的精神。

3.佩香囊:有人们在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以驱邪避疫,保佑平安。

4.饮雄黄酒:端午节饮食上,有些地方还有饮食雄黄酒的习俗。

传统活动
北方
在北方地区,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饮雄黄酒等习俗。

南方
在南方地区,端午节有吃粽子、挂艾草、包糉等传统活动。

总结
通过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传统活动,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
的魅力,也能体验到中华民族团结、勇敢、勤劳的精神。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节日,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这一美好的文化传统。

端午节,既是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端午节,感受节
日氛围,体验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共同传承和守护这份文化瑰宝。

祝愿大家在端午节快乐,平安健康!。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资料大全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资料大全

端午节⼿抄报内容⽂字资料⼤全 五⽉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这天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起来制作端午节主题的⼿抄报吧!以下是由店铺⼩编为⼤家精⼼整理的“端午节⼿抄报内容⽂字资料⼤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端午节⼿抄报内容⽂字资料⼤全【⼀】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屈原在端午抱⽯跳汨罗江⾃尽,后来⼈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

个别地⽅也有纪念伍⼦胥、曹娥及介⼦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注⼊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恶⽇”起于北⽅,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化内涵。

据说,屈原于五⽉初五⾃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哀之,每于此⽇投五⾊丝粽⼦于⽔中,以驱蛟龙。

⼜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体。

那时,恰逢⾬天,湖⾯上的⼩⾈⼀起汇集在岸边的亭⼦旁。

当⼈们得知就是打捞贤⾂屈⼤夫时,再次冒⾬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们荡⾈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竞赛。

端午节⼿抄报内容⽂字资料⼤全【⼆】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活动 过端午节,是中国⼈⼆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了众多相异的节名,⽽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回娘家,挂钟馗像,迎⿁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囊,备牲醴,赛龙⾈,⽐武,击球,荡秋千,给⼩孩涂雄黄,饮⽤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和时令鲜果等。

1、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

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形制、功⽤⼤体相同。

其俗在端午节以五⾊丝结⽽成索,或悬于门⾸,或戴⼩⼉项颈,或系⼩⼉⼿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端午节英语资料(优秀5篇)

端午节英语资料(优秀5篇)

端午节英语资料(优秀5篇)端午节的英文故事及翻译篇一It’s a legend that after He Lu ,the king of Wu died , the prince Fuchai ascended the throne,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Yue and won. Goujian ,the king of Yue please reconciliation , Fuchai didn’t listen but agreed treacherous official and judged Wu Zixu commit suicide.And jumped his body into river on May 5, since then people commemorated him on Dragon Boat Festival.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张和,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祭祀伍子胥。

端午节的英文故事及翻译篇二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called the Duanwu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alendar.People always eat rice dumplings and watch dragon boat races to celebrate it.The festival is best known for its dragon-boat races,especially in the southern places where there are many rivers and lakes. It#39;s very popular.The rice dumpling is made of glutinous rice,meat and so on. You can eat different kinds of rice dumplings.They are very delicious.And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for Qu Yuan. He is an honest minister who is said to have committed suicid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a river.Overal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very interesting!端午节,又称为端午节,定在第五个月的第五天据中国日历。

端午节黑板报内容资料(10篇)

端午节黑板报内容资料(10篇)

端午节黑板报内容资料(10篇)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特别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宽敞,加上很多故事传奇,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仲夏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

此外由阴阳术数及季节时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习俗。

依据阴阳术数,午为阳,重午为至阳。

古人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

古人还把端午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利的年份,称为“龙花会”,有“千载难逢龙花会”之说。

夏季是阴阳二气相争的季节,阳动于上、阴迫于下,午月纯阳正气,为阴邪所惧。

夏季也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一年里药性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

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奇异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老节日的形成蕴含了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古老节日重视祖先神灵信仰与祭祀活动,祖先神灵信仰是古老传统节日的核心。

关于端午节的祝愿语,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才将传奇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予以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

很多古人的诗词都描绘了端午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端午节自古就是食粽与扒龙舟的喜庆日子,古代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快活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节俗围围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开展,寄予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

端午节在历史进展演化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环节上的差异。

岭南地区端午节资料

岭南地区端午节资料

岭南地区端午节资料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省。

在这个地区过端午节,是许多人心中不可或缺的传统节日。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岭南地区端午节的资料。

1. 岭南地区的端午节起源端午节起源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端午节主要是祭祀龙神、护龙和纪念屈原的活动。

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一种民俗文化,其中包括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

在岭南地区,端午节的起源也和祭祀龙神有关,而祭祀的对象则被称为“龙船爷”。

2. 岭南地区传统的端午节习俗岭南地区的传统端午节习俗多种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

a. 吃粽子:岭南地区的粽子制作方法十分讲究,粽子的馅料则因地域而异。

例如,广东人喜欢吃咸肉蛋黄粽、豆沙粽,而广西人则偏好用糯米皮包裹南瓜和糖水制成的甜粽子。

b. 赛龙舟:在岭南地区,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体育赛事之一。

赛龙舟的起源也与祭祀龙有关。

岭南地区的龙舟与其他地方的龙舟略有不同,主要是龙舟的龙头和尾巴造型更为华丽。

3. 岭南地区特色的端午节活动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外,岭南地区还有许多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活动。

a. 龙船爷进香:在岭南地区,许多地方会请来自己的“龙船爷”,并在端午节期间举办盛大的进香活动。

龙船爷往往在宣传队伍的带领下,长途跋涉前往宗庙或其他庙宇,完成进香祈福的仪式。

b. 走皮艇:广东等地区的传统皮艇赛,有一项就是“走皮艇”,即选手团队在水上表演各种难度的动作,比赛其既考验个人竞技能力,也考验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

c. 五毒对垒:这是广西南宁一带的民间特色活动,是指五种有毒动物实行人为对垒比武,刺激程度极高,而且相传参赛者的身体内有“毒粉”,致使蚊子和苍蝇接近时迅速离去。

4. 岭南地区端午节的意义岭南地区的端午节不仅是一段节日时光,也是岭南文化的体现。

这个节日承载了许多人的情感,又是文化交流的载体,代表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在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的今天,岭南地区的端午节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体现了人民对于自己文化传承的重视和维护。

端午节节日简介

端午节节日简介

端午节节日简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汉族、壮族、瑶族、布依族等族群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还是一个重要的传统饮食节日,是中国习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端午节的起源和由来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据说最早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忠心耿耿、不屈不挠,但最终还是被陷害,投江而死。

为了纪念屈原,后人将他的忌日定为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划龙舟、吃粽子,以示纪念和怀念。

二、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1. 龙舟比赛: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赛龙舟。

赛龙舟起源于纪念屈原,后来演变为一种民俗活动,人们划着装饰华丽的龙舟,在江河湖泊上相互较量,比赛的队伍吸引了众多围观的市民,场面热闹非凡。

2. 吃粽子: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还会包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粽叶包裹糯米、豆子、蛋黄等食材制成的传统食品,既有民间的习俗传承,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赏菖蒲:端午节另一个常见的习俗就是赏菖蒲了。

人们会到江边湖畔赏菖蒲,这也是古时民间的一种风俗,据说菖蒲有驱邪辟邪的功效,因此在端午节这天更显得别有风味。

三、端午节的意义和价值端午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历史底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端午节这种形式,人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文明历史,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情怀,增进家庭、亲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种富有传统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节日,不仅是一种庆祝传统的方式,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载体。

希望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能够怀着传统节日的感恩之心,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端午节这个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端午节的资料简介节日基本资料

端午节的资料简介节日基本资料

端午节的资料简介节日基本资料端午节的资料简介节日基本资料端午节简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节日名称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

端者,初也。

”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

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端午节的资料篇一: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三闾大夫屈原的传说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

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

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

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

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

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

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

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

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

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

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

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

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也有另一种故事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是春秋时代楚国人,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他怒奔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完成霸业,并攻陷楚国,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挖了出来,鞭打了三百下,以报杀父之仇。

但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十分专横,不但不听伍子胥“联齐抗越”之计,反而听信谗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还在五月五日把伍子胥的尸体扔到了钱塘江中。

从此,江浙一带的百姓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各种祭祀伍子胥的活动,这也就成为后来端午节种种风俗的起源。

这些故事,世世代代在两岸民间广泛流传,使端午节带上了一种悲壮的文化内涵。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端午节放假安排2015>>>2015年端午节高速公路免费吗>>>端午节放几天假2015>>>银行端午节放假吗>>>2015年端午节快递放假吗>>>2015年端午节加班费怎么算端午节故事分享:孝女曹娥的传说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

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

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

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

父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

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

后来,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寻还没见到父亲。

太阳快落山了,曹娥从她父亲的伙伴口中得知: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父亲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

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父亲、父亲”,拔脚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边来回哭叫。

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见她爹在跟水搏击。

曹娥纵身向江水扑去。

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

人们赶过去,发现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

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

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

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

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端午节白蛇传的故事过端午的那天早上,由千年修行白蛇精变成的白素真,就对他的随身丫环小青说:「今天是端午,你赶紧到山上躲一躲吧!」因为民间的俗忌中,农历五月是「毒月」、「恶月」,可能是因为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吧,许多害频繁,而五月五日又是九毒日之首,因此在这一天,按习俗都要喝雄黄酒、戴香包、插蒲艾草?,都是为了要驱邪避恶。

小青走後不久,许仙不一会儿就回来了。

「娘子,快来!快来!我特别准备了美酒佳肴要与你一起过节呢!」许仙一进门就忙着将手中提回的酒菜准备上桌,并且一改这些日子以来的阴霾,非常殷勤热络的招呼着。

「小青呢?叫他也一起来吧!」许仙说。

白素真:「小青啊,我让他出去买东西了,这?这酒我不能喝的?」许仙:「为什麽不喝,这雄黄酒可以驱邪避恶的。

」白素真:「相公,我不能喝啊?因为??因为,我已经有身孕了!」白素真话一说完,只见许仙立刻抬起头来,放下手边的事,简直是用冲的冲到白素真的身边。

「真的?你真的有身孕了吗?」许仙兴奋地说。

「是啊,我有身孕不能喝这酒的。

」白素真说。

「不能喝雄黄酒啊?有身孕了?怎麽都没有听你说呢?」许仙的表情显得有点奇怪。

迟疑了一会儿,许仙接着说:「这雄黄酒,能驱邪避恶,你喝也好,宝宝喝了也好,喝了它吧!」许仙说这话时,口气十分坚定。

白素真心想:「不喝只怕相公要起疑的!况且我有千年的修行,这区区一杯雄黄酒,还会困住我不成?」白素真当然也察觉到许仙对自己的猜疑,於是硬着头皮喝下了一小杯的雄黄酒。

没想到,酒才下肚,白素真立刻觉得天旋地转、身体发热发胀??白素真知道大事不妙,担心自己会现出原形,跌跌撞撞的爬到床上,断断续续的说着:「相公,你??你?出去??我?我不舒服,要??我要休息一下?」许仙一听,这才紧张了起来。

「娘子,你不要紧吧?要不要请大夫来瞧一瞧哇???你?」许仙一边说着,一边往床边走了过去,掀开子一看??「哇!」床上居然是一条又粗又肥的大白蛇!许仙当场就昏死了过去。

白素真休息了数十分之後,又变回人形。

看到昏死在床边的许仙,立刻只身前往昆仑山,盗取仙草将许仙救了过来。

只是清醒後的许仙,已不愿再与白素真同住,又加上法海和尚强加阻拦,这一段人蛇相恋的爱情故事,最後终以悲伤的结局为故事画下句点。

篇二: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内容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内容6月12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放假三天市民对于农历闰五月的期待大都是由于牵扯到“端午节”放假。

不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公布的“端午节”放假规定,放假时间为6月10日至12日,共3天。

从放假角度来说,“端午节”实际上只能过一次。

●“端午节”只有一个至于这个“多出来”的农历五月,北京民俗博物馆民俗专家尚鸿介绍说,闰五月并不代表就有两个“端午节”,因为按照民俗的相关规定,任何一个节日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固定名称、固定习俗和固定日期,今年就涉及到固定日期的问题。

“端午节”应当是阴历第一个五月的“午日”,所以今年只有5月28日才称得上是“端午节”。

不过尚鸿认为,由于商家促销的考虑和北京外来人口众多、各地习俗不同,闰五月粽子依然在货架上销售的现象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端午和夏至关系密切,有的地方夏至也吃粽子。

广东一带吃热粽子,而北京讲究‘热包粽子趁凉吃’,所以过去叫卖吆喝的都是‘江米的、小枣的、凉凉的大粽子’。

现在生活方便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粽子。

”但对于岁时感强烈的“老北京”来说,只有在“端午节”当日才会感到浓重的节日气氛。

记者咨询了京城几家超市和粽子销售网店,对方均表示,闰五月是否还会销售粽子尚未确定,但继续上架销售的可能性较大。

●下次“闰五月”要等19年北京天文馆科普部李昕表示,农历闰月出现的规律大约是19年七闰,具体置闰规则与廿四节气有关。

大多数月中都包含两个节气,而有时会出现某个月只有一个节气的情况,这时上个月是农历几月,这个月就是闰几月。

至于多少年出现一个闰五月还不能说死。

根据万年历提供的信息,下一次闰五月将会是在2028年,2039年也有一次。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

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

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

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

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篇三:端午节幼儿园社会活动:端午节活动时间:授课人: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活动准备: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