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资料范文

合集下载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古代楚国。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具体日期在公历六月份左右。

一、起源与传说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和传说。

其中最为广为人知的是与屈原有关的传说。

据传说,在古代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他忠于楚国,心系百姓,希望楚国能强大起来。

但是,由于朝廷的内讧和外敌的侵略,楚国日渐衰落。

屈原为了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歌,以呼吁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

然而,有心人却利用了朝廷的嫉妒和诽谤之心,诬陷屈原意图谋反。

无奈之下,屈原只好离开朝廷,并流亡在江南湖区之间。

他的离去让楚国百姓备感失落,于是纷纷划船追赶屈原,希望能够阻止他离去并寻找到安慰。

当屈原意识到百姓的忠心与爱国之情后,他决定以自己的死来告慰百姓,并借此来表达对楚国的忠诚。

于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跳入了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屈原跳下江中后,百姓纷纷划船守护,希望能够找到屈原的遗体。

二、诗经与龙舟竞渡众所周知,屈原是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

他的诗作广为流传,并被尊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引用屈原的诗作进行吟诵,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与此同时,龙舟竞渡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这项活动起源于人们划船寻找屈原的遗体的传统。

为了不让鱼虾虫蛇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做出了闹出很大声响并划船敲打水面的行为。

后来,这个行为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代表着勇气和团结的精神,也是对屈原的纪念。

每年端午节,人们会聚集在河流、湖泊等水域,看比赛。

这种活动既能增强国民体质,又能增进社区团结。

三、食物与习俗除了龙舟竞渡之外,端午节还有一些特色食物和习俗。

最有名的莫过于粽子了。

粽子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食物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而将米饭包裹在大叶子中,再用细麻线系牢。

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包裹糯米、枣子、红豆等馅料,用竹叶或者芦叶包裹起来蒸煮而成。

介绍端午节的作文10篇

介绍端午节的作文10篇

介绍端午节的作文10篇介绍端午节的作文1在我们的中国有着许许多多古老的传统节日,此刻我为大家说说端午节吧!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就是我们中国十分隆重的节日。

端午节就是中国二千多年前的旧习俗,此时直到此刻人们还在过端午节,它就是纪念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就就是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还有搞笑的划龙舟比赛呢!奶奶在家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粽子,打开锅盖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让我闻得口水直流个不停。

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真就是回味无穷呀!吃完粽子后,爸爸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那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可热闹了!比赛开始了,各个队伍都蓄势待发,随着一阵枪声一条条龙舟飞快地划过水面,犹如一支支箭向前飞去。

此时在场的观众们兴奋喊道着加油加油,在为参赛者加油鼓励,此时参赛者们听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使劲地划桨,水花到处飞溅。

各条龙舟你追我赶的,最后,落后的一号最后追上了遥遥领先的二号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观众们不禁欢呼起来,到处都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啊!这真就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就是丰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等着你去找呢!介绍端午节的作文2农历初五是端午节,也叫做“端五”或“重五”。

“端”是开始的意思。

有一些学者闻一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许多人在过端午节时喜欢在门上插艾叶。

原来,人们是辟邪用的,现在,一般都是用来防止毒虫进入屋内。

端午节还要吃粽子、赛龙舟,很多人认为赛龙舟是因为人们想打捞爱国诗人屈原的尸体,吃粽子是为了让鱼虾吃饱了,不再去咬屈原的尸体。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北方要吃:鸡蛋、大蒜、麻叶。

还要用雄黄在儿童头上写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介绍端午节的作文3端午节又来了,反反复复我们不知已经过了多少个端午节了,过了这么多的端午节,谁又知道它的来历呢!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也叫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的名字呢!多得让人数都数不过来。

端午节黑板报内容资料(10篇)

端午节黑板报内容资料(10篇)

端午节黑板报内容资料(10篇)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特别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宽敞,加上很多故事传奇,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仲夏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

此外由阴阳术数及季节时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习俗。

依据阴阳术数,午为阳,重午为至阳。

古人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

古人还把端午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利的年份,称为“龙花会”,有“千载难逢龙花会”之说。

夏季是阴阳二气相争的季节,阳动于上、阴迫于下,午月纯阳正气,为阴邪所惧。

夏季也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一年里药性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

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奇异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老节日的形成蕴含了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古老节日重视祖先神灵信仰与祭祀活动,祖先神灵信仰是古老传统节日的核心。

关于端午节的祝愿语,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才将传奇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予以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

很多古人的诗词都描绘了端午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端午节自古就是食粽与扒龙舟的喜庆日子,古代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快活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节俗围围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开展,寄予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

端午节在历史进展演化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环节上的差异。

有关端午节的所有资料

有关端午节的所有资料

有关端午节的所有资料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

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本文将介绍有关端午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和食物,以及现代社会对端午节的庆祝方式。

一、端午节的历史与起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78年。

相传,当时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不满楚国内外的腐败和亡国危机,投江自尽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无奈之情。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避免他的遗体被鱼虾咬食,便划龙舟、敲鼓吹箫驱赶鱼虾,同时投放米饭入江,以防止屈原饿肚子。

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活动,以纪念屈原。

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人们划着装饰华丽的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渡,同时敲击鼓声、吹奏箫声,增加气氛。

这项竞赛不仅考验队员的力量和协作能力,更展示了龙舟文化的魅力。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传统的食物。

它是用粘米粒蒸熟,再用竹叶包裹而成的三角形食品。

粽子的种类繁多,有咸味的,也有甜味的,包括肉粽、豆沙粽、枣泥粽等等。

吃粽子的习俗同样是为了纪念屈原。

3. 穿五色线: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系五色丝线于手腕上或者衣服上。

相传这种丝线能够驱除邪恶和疾病,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4. 赛百草:一些地方还有集赛百草的活动,人们采集各种草药,制成各种植物书签或者拖鞋,选出最美的草药作为胜出。

这个习俗源于民间迷信,认为使用草药可以驱邪。

5. 佩艾叶和芒种:在端午节,人们还喜欢佩戴艾叶和芒种。

艾叶有驱邪辟邪的作用,芒种表示一年中的第九个节气,预示着五谷丰登和丰收的希望。

三、端午节的传说故事1. 屈原投江:据传说,屈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投江以自杀来表达对国家忠诚的情感。

这个传说是端午节的起源之一。

2. 粽子起源:关于粽子的起源,也有着另一个传说。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资料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资料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资料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起源于古代中国,源于民间,独具特色,古老而美丽。

1. 端午节的历史端午节源于古代中国楚国的传说。

相传屈原是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一生饱受政治阴谋的磨难。

公元前278年,他被流放到湖南岳阳的沅江岸边。

在他流放的期间,他写出了著名的《离骚》,使得楚国人民为之感动,联合起来为他求得一个合适的职位,却不果而终。

屈原终于失望地跳入沅江,自尽殉国。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而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

2. 端午节的食物在端午节这一天,各地的人们都会品尝到独具特色的食品——粽子。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是用糯米团裹上鲜肉、豆沙、咸蛋黄等馅料,再用竹叶等包裹而成的。

粽子不仅有着浓厚的民俗色彩,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据悉,粽子的原型在古代,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制作的。

人们将糯米煮熟后,用竹叶裹住,仿佛屈原被扔进河中的粽子一样,投入江中,以寄托对屈原的思念和纪念之情。

3.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有着各种各样的习俗,例如赛龙舟、涂雄黄、挂菖蒲、穿艾草、以及献花酒等。

其中,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著名的习俗之一。

赛龙舟的起源,据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来。

当时大家都怕他的遗体被鱼吃掉,就有人行船巡逻,又有人划船打水,以避免鱼吃掉屈原的遗体,于是形成了划龙舟的竞技活动。

其他习俗也各有所异,但都有着相同的目的,即为了纪念屈原、祈求安康。

4. 端午节的意义端午节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充满着文化与历史的节日。

这一天的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人们用各种方式来纪念屈原,然而,端午节对于现代人来说,意义不再仅仅是纪念历史人物。

现代人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一种节日来释放一下疲惫的身心,享受快乐的生活。

端午节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纪念屈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节日。

5. 端午节的庆祝方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端午节庆祝方式,通常是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民间艺术表演、文艺演出、赛龙舟、粽子制作、挂菖蒲、涂雄黄、献花酒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集合6篇)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集合6篇)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集合6篇)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第1篇为什么叫端午节说法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为什么叫端午节说法二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为什么叫端午节说法三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详解为五月初五什么叫端午节“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

书中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

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

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附:其实五月初五不止叫端午节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有关端午节的作文范文(精选33篇)

有关端午节的作文范文(精选33篇)

端午节的作文有关端午节的作文范文(精选3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端午节的作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的作文篇1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亦称“端阳节”、“诗人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读者诗人屈原的。

因为屈原当时的皇帝不但不采纳屈原正确的的主张,反而还把他拘禁起来,在无可柰何情况下,屈原才以死相争,跳下了滚滚的汨罗河。

老百姓被屈原的爱国精神所感动,纷纷往汩罗河撒米,希望鱼儿不要吃屈原的尸体,后来为了世世代代纪念屈原,人们把米包成粽子扔进河里,并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为端午节;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来历不简单吧!端年节到了,妈妈带我去了姥姥家,结果,弟弟和姐姐她们早到了。

过了一会儿,大人们把准备工作准备好,就开始包粽子了。

我对妈妈说:“我想知道粽子是怎么包成的,所以想请您教我包粽子。

”妈妈说好呀!于是,我就开始跟妈妈学包粽子了。

妈妈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便成一个空心的圆锥形。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也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锥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

妈妈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住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

”在妈妈的指点之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妈妈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一些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紧紧的。

我也在粽叶里插一根筷子,放好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妈妈说:“摇动筷子的时候要轻一些,把粽叶捏紧些,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

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通过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

我的端午节过真充实啊!端午节的作文篇2端午节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之一,在这天我们一家人一般都会一起包粽子、一起出门看赛龙舟,这是个温馨的节日!记得那次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端午节的气氛,可是一般人的家里总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时候出去赛龙舟,那多没意思!我可不想这样过每一年的端午节,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时候,脑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来了,何不来个自己创作粽子的比赛呢。

端午节信息范文

端午节信息范文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也称为五月节或端阳节。

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时期的楚国。

据传说,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大臣和诗人,因为政治不得志,最终走向了自杀的命运。

在他去世后,百姓们都非常悲痛,于是在每年五月初五日,就会在江河湖海中投入一种名为“雄黄”的草药,以驱走水中的恶神和毒虫,祈求屈原在天之灵得到安宁。

后来,这个节日就逐渐演变成为了今天的端午节。

一般来说,端午节是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和喝雄黄酒,并参加龙舟竞渡等传统活动。

其中,吃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粽子是由糯米、肉、豆沙等食材做成的,通常呈三角锥形,用竹叶或稻草包裹着。

吃粽子在端午节有着特殊的含义。

一方面,它是为了纪念屈原,因此具有哀思祭祀的寓意;另一方面,粽子也被视为是一种“祛瘟除疫”的食品,能够保护人们不受疾病的侵扰。

除了吃粽子之外,龙舟竞渡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龙舟竞渡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运动,起源于我国南方的江河流域。

这项运动最早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开始的,之后发展成为了一种民间体育竞技,也是一种体现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的活动。

参加龙舟竞渡需要的不仅是队员们的身体素质和技巧水平,也需要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团结精神。

在比赛过程中,观众们也会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助威,为这个传统而精彩的运动增加了不少热闹的气氛。

此外,在端午节还有些许其他的传统活动,比如说挂艾草、饮雄黄酒、赛龟、树龙舟等等。

这些活动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如今社会快速发展,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端午节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全民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但是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应该找到机会去关注和学习自己的文化传统,将它们发扬光大。

祝你们端午节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资料范文(一)搜集资料,了解端午节文化(时间:班会课及课余时间)1、端午节的由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2、了解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

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

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

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

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

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

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过去端午节还有躲午的习俗,此种习俗源于一种信仰,即:五月为“恶月”,瘟疮蔓延,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于是日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午。

这无疑是古代科学不发达而产生的观念,因为五月酷暑将至,蚊虫滋生,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容易发生传染病,遂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于是产生躲午习俗,如今这一节日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仍然流行。

3、有关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屈原投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曹娥寻父尸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白蛇传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伍子胥的忌日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4、了解端午节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杜甫《端午日赐衣》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宋祁《屈原祠》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二、“端午知识大比拼”知识竞赛(周三活动内容)在前期搜集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端午知识大比拼”的知识竞赛活动。

每个班分为“粽子”“龙舟”“艾草”“菖蒲”“香囊”五队,竞赛形式为必答题和抢答题。

根据得分情况最后智慧小队、团结小队、文明小队、勤奋小队。

三、“创意粽子寄先人”小小创意粽子制作。

(周三活动内容)用橡皮泥等材料自己制作充满创意的粽子,了解了端午的大体知识后,动手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听屈原等先人的故事,学习和继承他们从中折射出的优秀品质,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根据制作情况评选“最具创意的粽子”附:端午节知识竞赛内容必答题(小组内成员轮流答题,组内可以互相帮助)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A 、秦国 B、楚国C、魏国 D、赵国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A、幸福吉祥B、祛瘟解毒C、避邪驱瘟D、纪念白蛇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A、避邪驱瘟B、一种装饰C、治病防身D、吉祥如意4、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A、晋代B、春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商周时期5、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A、晋代B、春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商周时期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

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A、象征牛祭祖B、象征剑勇猛C、象征果实丰收D、象征塔健康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就有了。

A、春秋时期B、商周时期C、战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8、()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A、1979B、1980C、1982D、19859、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

A、幸福吉祥B、治病防身C、避邪驱瘟D、阴阳相合10、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

A、粽子B、米果C、角黍D、香黍11、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

踏青古时又叫()。

A、踏春B、遍游C、郊游D、远郊12、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

地区不同,意义不同。

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

A、防病B、避邪C、幸福D、健康13、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某()节日的习俗。

A、中秋B、清明C、春节D、重阳14、民间有许多关于端午的诗词,其中《南分子·端午》的作者是谁?()A、陆游B、梅尧臣C、刘禹锡D、李之仪1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出自谁写的哪首诗?()A、边贡的《午日观竞渡》B、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C、殷尧藩的《端午日》D、张耒的《和端午》16、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在《重五》一诗中写道:“粽包分两髻”,下一句是什么?()A、榴花忽已繁B、艾束著危冠C、一笑向杯盘D、重五山村好1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A 吃粽子B 赛龙舟C 登高采菊D 饮雄黄酒18、一些地区端午节的风俗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祛毒?()A 香草B 苇叶C 菖蒲D 荷叶19、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A 纪念屈原B 驱邪捉鬼C 驱除疾病D 求财祈福20、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A、元旦B、端午C、重阳D、元宵21、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22、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A、中秋节、七夕节B、中秋节、重阳节C、中秋节、春节D、中秋节、元宵节23、屈原和下列那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联系()。

A、重阳节B、青年节C、元旦D、端午节24、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晚上的狂欢情景。

A、中秋节B、元宵节C、七夕节D、端午节25、下面是四则民间传说。

你认为,哪一个与元宵节 __有关。

()A、牛郎织女的故事B、嫦娥奔月的传说C、东方朔设巧计让那位宫女与父母双亲相见D、爱国诗人屈原含愤投江报国的传说2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地区的端午习俗。

A、贵州B、四川C、云南D、湖南27、在我国端午节除了流传许多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外,()成语也是源自端午节。

A、以毒攻毒B、以恶制恶C、夏日可畏D、长虺成蛇28、古人称五月为:()A、红五月B、恶五月C、毒五月D、百毒之月29、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B、春节、重阳节、中秋节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D、春节、端午节、七夕节30、屈原投()江而死。

A、珠江B、金沙江C、长江D、汨罗江31、端午节灯谜: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是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湾。

()A、竹子B、芦苇C、甘蔗D、高粱32、端午节灯谜:身穿着蓑衣,肉儿香又甜,要脱去那蓑衣,就会手儿痒。

()A、粽子B、包子C、芋头D、竹筒饭33、端午节灯谜: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白浪。

()A、棉花B、芦苇C、高粱D、杜鹃花34、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A、268B、278C、288D、28735、《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作者是()A、文秀B、殷尧藩C 、张建封D、李静山抢答题(小组之间进行抢答,以下题目的答案不知一个)36、端午节又叫()节?A、午日节B、重五节C、浴兰节D、女儿节E、天中节F、龙日端午节相关资料1、知识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又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艾节、夏节、龙日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

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是为了纪念2000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黄豆芽)、挂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佩香囊等习俗。

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二起。

古时,五月五日又称为“恶月恶日”,吃五黄饮雄黄、挂五端于门庭、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可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