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教材基础实验
教材基础实验 导图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P8
含酚酞的琼脂块:细胞
渗透装置模拟膜的透性
模拟
NaOH:物质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P110
结果: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群落水平
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统计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P75
从生物材料中对特定成分的提取
胡萝卜素的提取(选修一P77)萃取法、石油醚、鉴定(纸层析 法)
样品处理:红细胞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
动物材料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粗分离:透析 纯化:凝胶色谱法 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必修一P40)
微生物的分离
尿素分解菌 纤维素分解菌
斐林甲液 0.1g/mL
双缩脲B液 0.01 g/mL CuSO4 (先A后B)
双缩脲A液 0.1g/mL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0.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0%
鉴定脂肪
洗去浮色(50%)
NaOH
试剂
学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70%
杀菌消毒(75%)
观察有丝分裂
不同浓度酒精的用途
冲体数目的变化
解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无水乙醇)
燃烧加热
工业酒精
用蒸馏水“冲洗”,为了洗去盐酸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离后用95%酒精“冲洗”洗去卡诺氏液,清水“漂洗”解离液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用清水“漂洗”( 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
专题二 教材基础实验(原卷版)

专题二教材基础实验命题1: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一种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________;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理由是________,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4)装置B和C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装置B的优点是____。
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填序号)。
①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①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C装置中实验所需二氧化碳,应选用A、B发生装置中的装置获得。
在仪器组装后、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3)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装置进行实验,b处的实验现象是。
若要证明b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在a处放置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或。
(4)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处的高度,再确定处的高度。
(填“甲”或“乙”)(2)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再。
命题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5.实验室对含有MgCl2的粗盐进行提纯,步骤如图”:(1)步骤①中,称量50g粗盐需补充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教材基础实验专题

酒 精 溶 液
50%的酒精 75%的酒精 95%的酒精 15%的盐酸 无水乙醇(丙酮)
层析液
CaCO3 8%的盐酸
卡诺氏固定液
固定细胞形态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注意下列药品的用途(熟练记忆,灵活应用) ①NaOH溶液:用做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A液,用 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②Ca(OH)2溶液:鉴定CO2; ③盐酸溶液:水解,解离或改变溶液的pH; ④NaHCO3溶液:提供CO2; ⑤NaCl:配制生理盐水及其他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 用于测定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或用于提取DNA; ⑥酒精:用于消毒处理、提纯DNA、叶片脱色及配制 解离液; ⑦蔗糖:配制蔗糖溶液,用于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教材实验梳理总结
DNA和RNA 活性
质壁分离和复原
植物生长调节剂
透性 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H 18O、14C 32P、35S 15N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丰富度
【自查自纠】
一.经典实验的选材问题 (1)制备细胞膜时,常选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原因:无 细胞核和 细胞器膜 等膜结构,避免干扰。 (2)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 原因:叶绿体中的 色素颜色会掩盖 健那绿 染色后的 颜色变化。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 的变化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原因:正方形的根尖 分生区 细胞处于分裂状态,长方形 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 伸长区或成熟区 的细胞,没有 分裂能力。× √√甲来自绿 吡罗红混合 现配现用
生理盐水
活细胞 健那绿
死细胞
死细胞 染色体
改良苯酚品 红染液
漂洗干净 死细胞
活细胞 紫色中央液 活细胞 泡的大小和 原生质层的
人教版(五四学制)中考专题复习—教材基础实验 导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教材基础实验(第30题)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准确把握实验基本操作,并能独立完成基础学生实验。
2.学会运用对比、控制变量的学科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养成严谨求实、勇于创新、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出示河北省中考30题考查内容、考查形式,中考说明要求以及近九年河北中考考查过的实验和涉及到的核心内容。
体验中考:例1:(2013河北)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 5%的氯化钠溶液。
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补充选项:⑤称量时砝码和精盐放反(1g以下用游码)⑥砝码生锈总结归纳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误差分析。
补充粗盐提纯定量实所得精盐产率验误差分析练习:以下操作中导致精盐产率偏低的是_____________,导致产率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①粗盐未充分溶解②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蒸发时有液体溅出④蒸发时未充分蒸干总结归纳2:粗盐提纯实验精盐产率计算的误差分析总结归纳3:初中化学课本中用到玻璃棒的实验及玻璃棒的作用例2.(2018·河北)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该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教材基础实验

教材基础实验[高考回放]1.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
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碱 染色体(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______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 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
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
初中化学教材基础实验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基础实验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操作规范。
2. 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
3. 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器材介绍。
2. 溶液的制备与浓度的计算。
3. 酸碱中和实验。
4. 燃烧实验。
5. 气体的性质实验。
6.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实验。
教学步骤:一、实验室安全及实验前准备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自检: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检实验器材的准备情况,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二、实验操作及观察1. 溶液的制备与浓度计算- 实验目的:制备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并计算其浓度。
- 实验步骤:分别称取一定量的硫酸和水,混合搅拌后测量其溶液的浓度。
-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溶液的浓度。
2. 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
- 实验步骤:分别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搅拌,观察反应产生的气体。
- 实验结果:观察到产生气泡并发生放热反应。
三、总结反思及实验记录1. 向学生讲解实验结果,并让学生针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后清理及实验总结1. 教师指导学生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归位。
2.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实验总结。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规范,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思考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段)微专题(一)教材基础实验分类归纳

(2015·山东高考,T3B)(√)
10.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2015·江苏高考,T23C)(√ )
11.把洋葱表皮放入 0.3 g/mL 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
壁分离过程。
(×)
(2015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2.掌握检测类实验的操作流程
[题点考法训练]
1.(2020·江苏高考)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
B.研磨时加入 CaO 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
C.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
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解析:实验①中,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是无色的,液泡是紫色的;
实验②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实验③中,在高倍镜的
同一个视野中,不一定能同时观察到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各时期的细 胞;实验④中,只对要求的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计数,并取其平均值,不需要对
4.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温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2018·江苏高考,T17A)(×)
5.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
(2018·江苏高考,T17B)( ×) 6.斐林试剂是含有 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2017·全国卷Ⅰ,T2D)(√ )
类型二 物质提取与检测类实验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澄清易错微点]
1.检测还原糖时,先加双缩脲试剂 A 液再加 B 液。 (2020·浙江 1 月选考,T10D) (×)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实验与探究—— 教材基础实验与经典实验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冲洗卡诺氏液
显微观察类实验
1.在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 )2.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 )3.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甲紫溶液染色。 (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使细胞保持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 )5.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 )6.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
C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2022·湖南)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A
(2021 ·辽宁)下列有关中学生物学实验中观察指标的描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选项
实验名称
观察指标
A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壁的位置变化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次序和宽窄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培养液的浑浊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击考纲]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考点44观察类实验和鉴定提取类实验1.判断下列有关观察类实验的叙述(1)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时,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液染色,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而使用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2011·福建,26Ⅱ②改编和2013·山东,4B)(×)(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若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时,则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要调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放大光圈(2013·上海,13改编)(√) (3)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2011·山东,6C)(√)(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2009·广东,5B)(×)(5)将洋葱表皮分别置于0.2g/mL和0.3 g/mL蔗糖溶液中,观察并比较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预期结果是在0.2g/mL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2010·江苏,19①)(×) (6)若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可通过“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以减少实验误差(2013·福建,4D)(√)2.判断下列有关鉴定提取类实验的叙述(1)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应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2011·新课标,6B)(×)(2)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应用的试剂是甲基绿,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2011·新课标,6C)(×)(3)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2010·四川,2D)(×)(4)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2009·江苏,21A)(×)(5)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表明,Ⅳ为叶绿素a,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2010·四川,2B和2013·广东,6A改编)(×)(6)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2013·重庆,3D)(√)1.观察类实验镜呢?提示上述实验中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还有“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也用到了显微镜。
(2)在哪些实验中用到了盐酸?各起什么作用?提示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8%的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②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制成解离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③在“探究酶在不同pH下的活性”实验中,盐酸提供酸性环境。
④研究通过激素的调节过程中,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
(3)分析下列相关实验中的取材问题。
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能否选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为什么?提示不能。
因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几乎不含有DNA和RNA。
②能否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为什么?提示不能。
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的颜色会掩盖线粒体被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
③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为什么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提示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而呈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④在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中为什么不宜选择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提示因为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易观察到减数分裂。
⑤选用菠菜叶观察叶绿体时,为什么要取稍带些叶肉细胞的下表皮?提示因为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⑥为什么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提示因其含有中央大液泡。
2.鉴定提取类实验提示不能,因为用于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B液是0.01g/mL的CuSO4溶液,两种试剂的本质不同,斐林试剂本质是新制的Cu(OH)2,故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匀后使用,而双缩脲试剂的本质是碱性条件下的Cu2+,故应先加A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B液摇匀使用。
(2)脂肪的鉴定是否一定要借助显微镜?提示不一定,因为脂肪的鉴定有两个方案,可磨碎后试管内鉴定,肉眼观察即可,也可做切片借助显微镜观察。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有何区别?提示前者用无水乙醇提取法,原理是色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而后者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扩散得慢。
1.(2014·重庆,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答案 A解析A项,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可用于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所以用甲基绿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
B项,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由于要对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制成装片后才能进行观察,此时细胞已经死亡,细胞将保持细胞周期的某个特定时期,且根尖细胞分裂期较短,未必能观察到各个时期的细胞。
C项,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则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越快;反之,则扩散速度越慢。
D项,叶绿体的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2.(2014·山东,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答案 A解析A项,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滴加CuSO4溶液。
B项,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应该先进行漂洗,然后进行染色。
C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制作装片的基本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低温诱导不会再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应先对大蒜根尖进行低温处理,然后制成装片。
D项,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与底物分别于不同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再混合,如果先在室温下混合,会导致酶与底物发生反应,使温度梯度的设置失去意义。
3.(2014·四川,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答案 A解析A项,“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以便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B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强,使DNA呈现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红色。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C项,绿叶中的色素是有机物,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纸层析法应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实验和“胡萝卜素提取粗品的鉴定”实验。
D项,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因为许多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4.(2014·江苏,22)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答案AB解析A项,用5mL量筒量取2mL斐林试剂比用10mL量筒更精确。
B项,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才能保证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
C项,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呈蓝色),故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为蓝色。
D项,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
5.(2014·新课标Ⅰ,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 B解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
红色花瓣是由液泡内花青素的颜色呈红色导致的,所以用红色花瓣作为实验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项正确。
黑藻叶片中的叶绿体显绿色,液泡中细胞液的颜色接近无色,两者之间有颜色差异,因此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细胞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
通常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因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较多色素,发生质壁分离时容易观察,D项正确。
6.(2014·江苏,1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答案 B解析A项,第一次观察时由于未滴加蔗糖溶液,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较易观察到的是紫色的大液泡,由于此时液泡占整个细胞体积的比例较大,因此观察到的无色的细胞质基质区域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