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第6章
2024版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古代 中国出现了定期集市、草市等商 业场所。
古代中国通过陆路和海路与周边 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如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等。
04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革
Chapter
晚清时期经济变革
洋务运动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 化的进程。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洋务运动的刺激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 始兴起,出现了一批近代民族工商业。
手工业技术
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发达,如丝织、陶瓷、冶金 等,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商业时代
古代中国使用金属货币,并出现 了纸币等金融工具,促进了商业 流通。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 业发展,但同时也采取了一些促 进商业发展的措施,如放宽市场 准入、减轻商税等。
古代市场 货币与金融 商路与贸易 商业政策
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的比 较,揭示中国经济史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研究意义探讨
揭示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以揭 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为 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 鉴和启示。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经济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和传承, 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 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 •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革 • 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中国经济史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研究中国经济史的重要性
01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中国经济思想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它的 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中国经济思想史就是研究“中 国经济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经济科学。
(一)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有两种基本方法: 历史方法:根据时间顺序,按学派或思想家来逐个分析其
(四)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应注意的问题: 1、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特点: 中国经济思想史具有突出的跨学科特性,关涉经济、哲学、
历史,又及社会、文化诸领域,研究自古及今中国经济思 想和学说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 2、经济思想史与下述内容和问题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 密: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不过逻辑方法所关注的经济思想,只能是历史上实际发生 的经济思想的抽象概括,因此,逻辑方法按其内在要求, 应当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二)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意义 首先,现实的中国经济思想是历史的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 对待传统经济思想要有科学的态度,可以为现实经济发展
对于商贸活动,古代称为“货殖”。孔子曾经说 他的学生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论语·先进》)。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 传》,为富商大贾写的传记。
在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因而 被称为“生财”。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墨子·七患》云:“生财密,用之节。”《礼记·大学》 云:“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 之者舒”。今天的词汇“生财有道”还保留着这个含义
(1)研究的基础则是进行文献和理论阐释的分析研究, 考察特定时代人们在怎样的状况下要研究解决的是哪些具 体经济问题,采用的是什么理论方法,怎样思考或研究经 济问题,得出的是何种论点或结论,重点研究在上述基础 上逐步蕴积而成的经济概念、范畴、学说、乃至理论和规 律,等等;
6、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中国近代最先传到国外的货币文献
——论王茂荫的货币改革方案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学说
——评郑观应的“商战论” 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论康有为的经济思想 政治经济学方面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标本
——从《原富》按语看严复的经思想
洋务派经济思想的典型表现
——张之洞的经济思想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工业化方案 ——论张謇的棉铁主义
林则徐的经济思想,在许多重要观点上, 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出发点。他把扶持国内 商品经济和工商业活动同抵制外国侵略合起 来,把学习外国长处同救国救民结合起来, 这一些思想特点来都为中国近代进步的经济 思想所继承和发扬。林则徐这个几没有写过 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的文章的人,他的经济思 想在中国代经济思想史上却占有不容忽视的 地位。
魏源是在“缓本急标”的思想指导下着重研究鸦片战争 后同外国侵略和中外交往有关的各种经济问题的。不消说, 学习外国生产技术、移植外国新式工业以及对外贸易等问题, 在他的心目中都不会是“本”,而只会是属于“标”的范围。 但是,他的“缓本急标”论却无疑为以后的资产阶级思想家 彻底抛弃“重本抑末”论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思想发展阶梯。 几十年后,当中国社会中产生了新式资本主义工商业时,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认识到鸦片战争后开始的 形势变化并不是暂时的、局部的,他们就正式把“重本抑末” 论宣布为只适用于封建社会的过了时的理论,并且以“恃工 商为国本”、“工商立国”之类的论点来代替它了。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陈新岗 chenxingang@
主要内容
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思想前驱
——论林则徐的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承先启后的人物 ——论魏源及其经济思想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文献中的光辉篇章
4 中国经济思想史 讲义 第四部分 第六章 宋辽金元的经济思想

第六章宋辽金元的经济思想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宋辽金元时期的经济思想的发展,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来为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
一、宋辽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和唐代国势强盛而经济思想却比较沉寂的情况适成鲜明的对照,积贫积弱的宋王朝,经济思想却是颇为丰富多彩的。
宋初承五代分裂割据的残局,不得不首先致力于削平群雄,恢复统一的活动,接着又同契丹展开几次大战。
在这种局面下,宋王朝在经济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一时尚未能充分显露,因而也引不起人们的很大注意。
宋初几十年,经济思想仍是不够活跃的。
这种局面到北宋中叶仁宗时期开始改变,首先在经济思想领域激起波澜的就是李觏。
二、李觏的经济思想李觏,字泰伯,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建昌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
南城在盯江(即抚河)边,所以又被人们称为“盯江先生”。
李觏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一生困顿不得意,常自称“贱民”。
刚14岁,父亲就去世,“是时家破贫甚”,“勤苦竭尽,以免冻馁”。
直到32岁时,仍然是“乞钱为食,来往江湖,零丁孤苦”。
29岁和34岁时,两次应试不第,只好在家乡创办盯江书院,以教授为业,从学者常达数十百人。
在讲学的同时,潜心学习,埋头著述,声名日著,并渐渐受到一些有重要地位和声望的人物的器重。
北宋名臣范仲淹,就对他深为赏识;王安石在未掌权之前,也曾与他有交。
公元1050年,由于范仲淹的大力推荐,李觏被任命为太学助教。
但这只是个虚衔,并未真正做官。
他获得这一职后,仍然居家讲学著述,不到朝廷供职。
公元1057年,又被召为太学说书。
次年,被授为“海门县主簿”,领这个职务的棒禄,但仍在太学供职,这时,他已50岁了。
公元1059年,代理主管太学工作二同年六月请假返乡迁葬祖母,旅途过于劳累,到家一病不起,八月就离开人世。
主要经济思想:李觏的经济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中国经济思想史(先秦)

2、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流通 商业城市——临淄“冠带衣履天下”“人物归之,
襁至而辐凑” 富商大贾——子贡、弦高 货币——布币区,刀币区,蚁鼻钱
二、早期义利论和劳心劳力论 1、早期义利论 “义以生利”。 “夫义者,利之足(脚)也……废义则利不立”。 “德、义,利之本也。” “义以建利”。 “利,义之和也。” “利制(制度)能义” “利物足以和义”。
管子认为这种四民分业定居的办法有很多优 点。 (1)便于传授职业道德和技能 (2)可使各业人员安心从事于本业,就是说, 不会见异思迁。 (3)便于国家的行政管理。
2、相地而衰征 “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 “相地而衰征,……山泽各致其时”。 韦昭注曰:“相,视也。衰,差也。视土地之美 恶及所生出,以差征赋之轻重也。”
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在使民富且 寿。”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 赋敛则民富,无事(“事”指争端、麻烦) 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公曰:“若是,则 寡人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 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 也(按:这是行孝道礼治时代的情况)。”
(四)消费观点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春秋时期
春秋时代应自周平王迁雒邑之年(公元前770 年)至公元前476年,齐国田氏已实际掌握了 齐国的权力为止,共计294年历史。
一、春秋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1、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铁制农具与牛耕被广泛应用 “美金以铸剑戟;恶金以铸夷、斤、斫”
(3)取之有义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 不可求,从吾所好。”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 贵焉,耻也”。
PPT教程:经济思想史

第九章 边际革命中的奥地利学派
• 门格尔:边际效用价值论 • 维塞尔:自然价值 • 庞巴瓦尔拉斯 :一般均衡
• 帕累托 :最佳状态、
•
关于分配的帕累托法则
第十一章 马歇尔: 当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
• 马歇尔生活时代的英国
• 供求均衡价值论
3,科学社会学的视角
探讨导致经济思想发展演化的社会因素。
探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制度环境、经济环 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更加有利于经济 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科学社会学视角的一种分析模式
——思想市场*
思想市场:思想产品的供求交换活动的总和。 思想产品:人们通过思维过程所产生的,并且以
文字符号等形式存在的、可以传播的所有学术 观点或理论体系。
要以编年史为基础,梳理各种经济思想观 点的传承脉络,为各位经济学家和经济观 点建立“家谱”。
2,科学心理学视角
主要是研究单个经济学家(往往是一些 重要经济学家)的思想脉络和心路历程, 其成果往往是一些重要经济学家的个人生 平传记和思想传记,如凯恩斯的《艾尔弗 雷德·马歇尔传》等。
还应当研究那些重要经济学家是如何涌 现出新观点的心理过程,即创新的心理过 程,以便概括出经济学家创新活动的一般 规则。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研究领 域。
一方面生产供最终需求者使用的最终产品——政策建议, 以及通俗化的中间产品——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又在内部 相互之间产生对中间产品——经济理论——的供求关系。 • 专业学术团体以经济理论为重点的需求,最终将受制于公
众和政府以政策建议为重点的需求。
需求指向及需求落点
• 思想市场上的需求指向:需要解释哪些 经济现象,需要解决哪些经济问题。
• 自然法哲学一个特殊分支:功利主义哲学 • 雨果·格罗秀斯的产权思想和自由贸易思想 • 意大利重商主义主要代表:安东尼奥·塞拉 • 英国重商主义晚期代表托马斯·孟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第6章

其次,使纳税人的负担比较确定。租庸调 制将几种税结合起来由国家法令规定统一 征收,这样可以使纳税人的负担比较定。
再次,体现了农业单一税源的观念。
最后,对劳役征税的否定
三、两税法的经济思想
(一)两税法创制的时代背景
租庸调制的瓦解、两税法的产生是唐代商品货 币关系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很多因素变 迁所导致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首先,僧、道并不都是过剩人口
其次,韩愈还没有形成过剩人口的时候正确概 念
韩愈尊儒反佛道的门户之见遮蔽了他的视线作为人口思想的六民论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张应该和百姓的实际负担能力相称反对横征暴敛的做法七白居易的经济思想他所说的行黄老术其实际内容主要是尚宽简务俭朴和重改作白居易的利万人富天下其实际内容要使民众衣食保暖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经济思想
目录
第一节 隋唐五代经济思想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经济思想
崔融的官商思想对商业的职能和商人的作用做 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商人应和农夫一样。具有 积累财富的权利,国家不应对商户随便征敛, 这就公开否定了传统的衣裳思想。
(三)刘彤的经济思想
唐朝受其还秦汉重本抑末思想的影响,将农业 视为本业,将手工业视为末业。待赋役征收方 面,则本重于末,将农民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 主要是对象,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征税制 度与经济发展重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就出现了。 刘彤指出,汉武帝时期财政收入取自山泽,虽 然当时开支浩繁但国库却常有盈余。而现世国 用一减却国库长空,这是因为去山泽有两利, 一是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可以驱民务农, 而“取贫人”则有两弊,一是国用不足二是驱 农逐末。
唐代的海上交通也初具规模。再次,唐代的陆路交通十分发达, 最后唐代的对外交通也非常发达。 2.南方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商品经济注入了新的力量。 3.民族联系和国际联系的加强,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经济思想史》课件

目 录
• 经济思想史简介 • 古代经济思想 • 中世纪经济思想 • 近代经济思想 • 现代经济思想 • 当代经济思想
01
CATALOGUE
经济思想史简介
经济思想史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经济思想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思想 与观念的历史演进及其与社会经济发 展关系的学科。
重要性
05
CATALOGUE
现代经济思想
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
总结词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强调总需求管理,通过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活动。
详细描述
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诞 生的,主张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经济,通过扩大政府开支 、增加货币供应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以克服经济危机 和失业问题。
中国宋明时期的经济思想
总结词:财政管理
详细描述:宋明时期的财政管理思想强调财 政收入的合理分配和管理,认为财政是国家 治理的基础,应该注重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
发展。
中国宋明时期的经济思想
总结词:义利之辨
详细描述:宋明时期的经济思想也涉及到义利之辨的问 题,认为追求利益应该符合道义和伦理原则,注重商业 活动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边际主义经济思想
总结词
边际主义经济思想主张以个人需求为基础来研究资源 配置问题,认为资源的价值取决于其边际效用。
详细描述
边际主义经济思想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的奥地利和德 国,代表人物有卡尔·门格尔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 他们认为,资源的价值取决于其边际效用,即个人在 消费或生产过程中最后一单位资源的效用。边际主义 经济思想强调个人需求和选择的重要性,反对政府对 经济的干预,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这 种思想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经济思想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崔融,刘彤和
刘秩的经济思想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唐朝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两汉在商品经济方面更有出色表现,主 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隋唐帝国的统一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首先,隋代开通大运河对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好处。其次,
再次,两税法开创了一个各纳税人应交税额可由下级官济思想
(一)主要理财活动 1.整顿漕运 首先,发动民工。疏通运河。其次,改革运输工具。
再次,合理组织运输。 2.改革榷盐制度 主要内容涉及以下方面: (1)改革榷盐体制,实行官收商销制。 (2)精简榷盐机构和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3)重视提高食盐产量,改进生产技术,以提高劳动
二、隋唐五代经济发展概述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后的经济大发展
阶段(公元581年隋朝建立至618年,隋朝灭亡)。 2.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逐渐达到空前繁荣的唐前
期经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至公元741年。) 3.由兴盛走向衰败的中晚唐经济。(公元742年到907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经济思想
目录
第一节 隋唐五代经济思想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隋唐五代经济思想的时代背景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它起于隋建国公园581年,只于五代十国封 建割据局面结束的公元960年。由分裂到统 一又有统一到分裂是这个历史阶段也变得 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经济, 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原因
(2)征收的财物。两税法以户税、地税为基础,一为钱, 一为粟。过去的租庸调,租征谷粟,庸调皆征布帛,而 户税征钱。两税法以户税为主,则户税征钱,故两税法 以征钱为手段;其他部分则如地税一样,征收谷粟。
(3)征收的税率及税额。两税法规定,不论主户、客户, 一律以定居为依据,征收“居人之税”,至于行商则按 1/30纳税。
唐代的海上交通也初具规模。再次,唐代的陆路交通十分发达, 最后唐代的对外交通也非常发达。 2.南方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商品经济注入了新的力量。 3.民族联系和国际联系的加强,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崔融的“宽商”经济思想
其核心内容是(1)认为工商是社会分工的必要组 成部分,而征关市之谁损害了商人的利益。赵 福应该维护士农工商各自的经营条件,维护自 身的利益。(2)征收关市之税会阻滞商品流通, 给整个国民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3)明确提出了宽商政策。
兴衰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常态。隋唐帝国在经 历了近300年的辉煌之后,终于暗淡了下去, 一个混乱动荡的时代出现了,这就是五代十 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也有光明的地方,当 五代结束的时候,带笔盛唐小的多的版图上 户数已经恢复到天宝年间的半数以上,南方 的经济文化大发展,我要开始在战争中使用 液刷数也有一定的发展。一种新题材的诗词 开始兴起。所以说五代十国也是一个文化颇 有成就的时代。
(四)刘秩的经济思想
在他看来,对商业的损害必然是对社会经 济发展的组织。他主张都加货币的流通量, 以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秦汉以来国内市场流通用的主要是铜钱, 但铜的价值低,难以满足大宗贸易和远程 贸易的需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 矛盾和困难也日益突出。对唐时期经济商 品经济的发展超越了秦汉铜的价值低,以 及以铜钱为主要货币的矛盾就更加突出
韩意的相生相养论,其主要出发点不是论证社会分工对 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而是论证中国传境杜会君主专制 统治和臣民忠君的么要性和神圣性,而这正是儒家思想 的首要内容。
(二)人口思想:六民论
六民是在四民基础上加上僧、道。
韩愈尊儒反佛、道的门户之见遮蔽了他的视线, 作为人口思想的六民论,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质是以人丁为本、度人而税,故这种税制是人 身依附关系严重的产物。正是因为度人而税。 租庸调制缺乏公平性、合理性。租庸调制反映 了下列经济思想。
首先,赋税征收实物保证了财政收人的稳 定性。租庸调制的基本特点是征收实物, 这些实物都是维持国家政权、国计民生必 需的物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生产稳定、 流通稳定、消费稳定。这表明唐代的统治 者懂得实物征课有保证国家财政稳定的优 越性,确将赋税征收实物用法律和制度确 定下来。故征收实物赋税是租庸调制的最 基本的特点。
在陆贽的眼里,轻重政策的运用范围很广,除 了运用在货币流通量的调节方面外,还可以运 用在实边垦荒、漕运、调节国家财政收人的结 构等方面。陆贽不赞成实边垦荒采用屯田法, 主张以轻重之术招徕民众自愿到边疆开荒种地。 国家为农民提供衣食,贷于农具、种子,粮食 收获后,国家则以布帛等生活用品换取农民的 粮食,以充军粮。这样农民和成卒双方皆受益, 国家亦从中获益。这实际上是以经济利益刺激 农民垦荒实边
五、陆贽的经济思想
1.土地制度思想
唐朝初期实行均田制。安史之乱后,均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 得到了普遍而充分的发展。陆贽推崇均田制下国家土地所有制, 抨击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行为,指出土地兼并扩大了社会成员 之间的贫富富差距,距,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向地主缴纳 的租额远远高于租庸调制下向国家缴纳的租领。而且,土地兼 并还威胁着国家的财政。随着土地兼并的深人,大量的编户齐 民变成了地主阶级的佃户,摆脱了向国家缴纳租税的义务,改 向地主缴纳地租,从而导致大量的收人被地主阶级截留,进而 导致国家的财政收人剧减。
1.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引起改革 2.人口的变动促使赋税方法相应变动 3.租庸调收入锐减,而政府支出繁浩,财政陷
入困境 4.科征与输纳无章可循
(二)两税法的内容
(1)征税的对象。两税法将租庸调和户税、地税及各项杂 征合并,统一征收, 且以户税、地税为基础。户税以资 产分等第,不再有课户不课户的区别。两税法以户税为 基础,以人的资产为征收对象。
关于如何解决士地兼并问题,陆贽认为根本的出路在于从土地 制度人手,明确确定土地所有权。在他眼里,最理想的土地制 度是均田制。但陆贽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地主土地私有制基本 成形的现状下,无法再推行均田制。
2.轻重、荒政思想
陆贽一方面极力主张国家通过调节货币流 通量来调节社会经济,另一方面又坚决后 对国家以货币形式征税,主张将国家筹集 财政收人的活动与国家调节货币流通量的 活动严格区分开来。他主张征收赋税应采 取实物的形式,而货币则用来行使轻重之 权。他没有意识到其征收实物税的主张与 轻重理论之间的内在矛盾。
一、隋唐五代历史概述
从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开始,全国分裂近400 年。到南北朝末期,社会的经济和阶层状 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在长期的动乱 中是读门阀势力衰弱了。其次,汉族好少 数民族直接的融合进一步加快。再次,在 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在汉族较高文化水平 的影响下,原先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少数 民族,进行了改革。
首先,僧、道并不都是过剩人口
其次,韩愈还没有形成过剩人口的时候正确概 念
二、租庸调制中的经济思想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是唐代经济的两大措施, 唐政府待颁布均田令时也颁布了作用调法。 租庸调制在唐代曾经取得一定成绩的税制, 推行了约160年。终于被两税法所取代。
租庸调是和均田制联系在一起的, 是适应土 地国有制的一种以实物为 主的赋税形态,是
一种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租庸调的课税对 象是田、身、户,而其基础则是丁。故其基本 特点是以丁计税,实物租税和劳役相结合。它 反映的是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人身受国家严 格控制的一种生产 方式。因为租庸调制的本
其次,使纳税人的负担比较确定。租庸调 制将几种税结合起来由国家法令规定统一 征收,这样可以使纳税人的负担比较定。
再次,体现了农业单一税源的观念。
最后,对劳役征税的否定
三、两税法的经济思想
(一)两税法创制的时代背景
租庸调制的瓦解、两税法的产生是唐代商品货 币关系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很多因素变 迁所导致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4)征收的时间。每年分夏秋两季收税, 夏季不得超过6 月,秋季不得超过11月,这是两税法的特点,也是它命 名的由来。
(三)两税法的优缺点
两税法是在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破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故有其客观需要。这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措施,因而有其优点。
首先,简化税制。 其次,扩大纳税面。 再次,税制公平、负担合理。 又次,加强了中央控制财政的权力 最后,税制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它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点 首先,为统治者的随意加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征税时的“折钱纳物”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生产率。 (4)在边远缺盐地区设立常平盐。
3.改革荒政政策 在荒政政策的改革,创新表现为以下几点: (1)防重于赈 (2)生产自救 (3)以副补农 (4)以商助官 4.调节主要商品的供求和价格 5.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注意理财人才的培养
(二)主要经济思想
1.从爱民出发,重视财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以搞活经济作为理财的原则 刘妟能搞活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从实际出发,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2)在理财时鼓励多样化,发挥各方面因素的作用搞活经济 (3)对商品经济在搞活经济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4)注意发挥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作用来搞活经济 3.重视发挥商人在理财中的作用 4.用系统的观点指导理财活动 5.利用人们对自身物质利益的关心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6.榷盐制度中选择国家专卖品的经济思想
3.赋税思想
陆贽在财政、赋税问题上的议论,也是围 绕着“养民”这个核心展开的。
陆贽还对两税法的具体内容提出了批评和 反对意见,
(1)反对两税法,“量出制入”的征税原则, 主张量入为出的原则
(2)反对两税法按照资产收税 (3)反对征收货币税,主张征收实物税
六、韩愈的思想主张
(一)相生相养论
崔融的官商思想对商业的职能和商人的作用做 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商人应和农夫一样。具有 积累财富的权利,国家不应对商户随便征敛, 这就公开否定了传统的衣裳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