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神话故事》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三篇

《中国神话故事》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三篇

《中国神话故事》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三篇《中国神话故事》读写结合教学设计1一、检查预习情况1、电脑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2、电脑出示词语:肌肤四肢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宇宙黑暗茂盛创造上升下降血液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3、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4、区别“逐”和“啄”在字形和读音上的不同点,鸟儿嘴里叼着一条虫是“啄”,快速追赶就是“逐”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A.: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2、检查交流读书情况a学生交流后白屏出示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b介绍中心句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画上这个中心句,做上批注。

c齐读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找出中心句中的中心词学生交流:创造a、结合“创造”的字形特点,初步理解创造。

学生交流:创造需要力量,需要工具,需要行动b、到底什么是创造,深入的学习课文之后就会知道答案。

三、精读赏析1、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那么先来了解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赶快从书上找到相关的语句。

a学生交流:宇宙是混沌一片,关键词是:混沌(教师板书:混沌)b、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c、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

我们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来理解的。

电子白屏出示: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2、现在我们知道宇宙之前是混沌一片的了。

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个词。

盘古在这混沌之中,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醒了,他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

a、学生交流后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b理解“抡”的含义,比较“抡”和“拿”的区别c透过“抡”和“猛劈”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后提示: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盘古的力大无穷,我们更感受到盘古在一片混沌中创造宇宙的那份勇气,要有所创造需要无所畏惧的“勇气”(板书:勇气)d、全班齐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3、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白屏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小学读写结合实施方案

小学读写结合实施方案

小学读写结合实施方案
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学读写结合教学方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课文和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愿意主动去阅读。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课文背后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写作比赛或者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增强他们的写作自信心。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读书角、阅读节等,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作家或者文学爱好者来学校进行讲座,与学生分享阅读和写作的经验,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另外,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小学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来。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
起阅读,鼓励孩子多写作文,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同时,家长还可以和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孩子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表现,共同为孩子的语文学习努力。

总之,小学读写结合实施方案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
合作,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在读写中感受到快乐,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导语: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以读写结合为核心的教学活动。

一、引入在教学开始时,引入一段有趣的故事或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是一篇文学作品、一则新闻报道,或者是一篇科普文章。

老师可以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阅读理解学生阅读完文章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文章的主旨、关键信息、作者观点等。

通过阅读理解的环节,可以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讨论与交流在阅读理解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些开放性问题,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写作指导在讨论与交流环节后,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指导。

可以是写作结构的示范,也可以是写作技巧的指导。

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如何从阅读内容中提取素材,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型等。

写作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写作能力。

五、写作实践在写作指导后,学生可以进行写作实践。

他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者根据老师给出的写作题目,进行写作训练。

写作的内容可以是对文章的总结、对观点的评论,或者是对自己观点的阐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写作实践。

六、互评与反思在写作实践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与反思。

学生可以交换作文,进行互相评价和改进。

老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评价标准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学生也要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

七、展示与分享在互评与反思后,学生可以选择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全班分享。

通过展示与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学习,激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篇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作者将自己的悲或喜、情与物,浓缩成几十个字,读来令人神思激荡。

《渔歌子》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优美春色和垂钓时那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情真意切,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显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词眼“不须归”,展开教学活动。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思考、想象、表达等实践活动,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境,欣赏词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因此,结合工作室确立的“读写结合”训练目标,我将本节课重点放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文本,以词中营造出来的优美景象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想象,将词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笔触表达出来。

以“我喜爱这,你看”的句式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这样的总分结构的句式来看展读写训练。

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学生练笔时由词入画,由画入情,将读、悟、赏、说、写有机结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渔歌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想想词的意境,并描述出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课文。

3、理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知人论诗,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体会作者“不须归”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ppt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师:同学们,让我们放眼窗外,春回大地,绿满人间,天也湛蓝,风也和暖,雨也缠绵,山花烂漫,杨柳依依,这时你会情不自禁的吟出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生回答二、整体通读,了解诗意。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景的词。

(板书《渔歌子》,引出课题,齐读课题)师:对于词,你有哪些了解?生回答师:说得真好。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起来复习一下词的文学常识。

读写结合下的教学设计——以《麻雀》教学为例

读写结合下的教学设计——以《麻雀》教学为例

读写结合下的教学设计——以《麻雀》教学为例文/刘雅静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互读、展示读、角色扮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老麻雀伟大的母爱。

(2)通过师生互动、完成任务单,能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怎样把小麻雀的无助可怜、老麻雀的奋不顾身以及猎狗的凶猛到退却写清楚的。

(3)通过初试身手、小练笔,初步尝试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环节1.1 播放微视频,兴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观看一段小视频,在看的过程中仔细思考,视频是讲了一种什么动物?为什么它叫这种名字?1.2 板书课题,完成过渡(1)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种小动物。

(画出麻雀的简笔画)(2)教师板书“麻雀”后:小小的麻雀在我们看来力量甚小,可当遇到猎狗这个庞然大物时,老麻雀却会奋不顾身,与猎狗展开搏斗。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品读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热身,使用视听法,学生既理解了“麻雀”名字的来源,又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简笔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麻雀的”外形,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呈现与练习环节2.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事件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小组内互读,解决生字词。

(3)结合课后练习,填写学习任务单,理清脉络,同桌交流。

任务单事件要点概括起因经过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内互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出示任务单,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支架,对建立起课文理解的框架。

引导学生明白作者是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把故事写完整,写清楚的。

)2.2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表达方法2.2.1 作者如何写小麻雀的弱小无助(1)寻找与解释① 请学生自由朗读1-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② 设问:小麻雀为什么会掉下来?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

③ 师:作者写了小麻雀的哪些方面?从哪儿看出来?(引导学生回答后,板书动作、神态、外形)(2)朗读与练写① 学生展示读1-3自然段,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初中教材读写结合教案

初中教材读写结合教案

初中教材读写结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背影》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出父亲的性格特点和对儿子的关爱。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学会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背影》的理解与掌握。

(2)写作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父亲性格特点的深入理解。

(2)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背影》。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课文讲述了什么事情?(2)父亲的性格特点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父亲的性格和情感的?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总结父亲的性格特点和对儿子的关爱。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重点讲解父亲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5. 写作实践让学生从生活中选取一个素材,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6. 课堂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强调写作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背影》,加深对父亲性格特点和作者写作手法的理解。

2. 完成一篇写作练习,题目为:“我的父亲”。

3. 搜集有关亲情的名言警句,进行摘抄和背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手法,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六年级下册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读写训练点喀喇沁旗小学语文六年级教研组编写者:锦山小学李菲菲前言读写结合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载体,从教材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习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

去年10月份我们召开了全旗“读写结合”教学研讨活动,初步收获了一些好的经验,分享了大家的一些智慧。

之后,锦山小学、锦山中心校、十家中心校三所学校还把这一内容确定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因此,无论是从丁有宽老师那样的名师大家的经验看,还是从我们身边的老师的感悟说,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夯实“读写结合”教学环节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我们常说对于一篇课文我们要走进去,再走出来。

不仅要知道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知道文章是怎样表达的。

可是究竟怎样走出来,怎样让学生知道文章是如何表达的?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得没有抓手,缺少具体的操作策略。

鉴于此,我们有了充分发掘教材资源,让读写结合教学具体化,系列化的灵动。

希望能够探索出一套一到六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经验材料。

材料一以贯之,循序渐进,成系列的体现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过程。

同时能够体现什么样的教材内容要让学生学些什么,教师可以怎样引导学生学,学到什么程度。

经过广泛探讨,我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局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

尤其是我们聘请的承担编写任务的六位优秀教师,牺牲了整个一个寒假的休息时间,为我们编写了高质量的“读写结合教学环节设计”,这是他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心血之作,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相信有了“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作为参考,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这一环节教学设计时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优势资源会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编写时我们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为依据,确定每一学段,每一册,每一单元乃至每一课的读写训练点。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目标:1、品味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抓住边读边画出语言和动作和侧面烘托的有关语句,读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并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出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并把你的体会写在语句的旁边。

2、通过探究交流,统一意见后,教师明确出有关语言的语句:(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

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这句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托德起初对“我”的态度。

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

(2)“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强的过他。

’……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

怪道说‘礼出大家’。

”“姑娘说那里话。

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好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

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刘姥姥是丑角,但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所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通过语言描写和侧;3、汇报交流: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解,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及时补充。

(1)先让学生自行画出,并写出自己的体会;(2)再在小组内交流;(3)最后在班内展示交流。

三、诵读品味回顾三篇文章,相信大家一定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动情诵读,同桌再次互读体会。

(教学方法:通过抓人物的动作、语言和侧面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侧面描写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2、分享孩子们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活动
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直接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感受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今天我们要带着上机课的收获走进《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加深记忆,为方法的灵活运用做好铺垫。

二、试用学法,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读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边读边画出语言和动作和侧面烘托的有关语句,读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并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出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并把你的体会写在语句的旁边。

2、通过探究交流,统一意见后,教师明确出有关语言的语句:
(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

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这句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托德起初对“我”的态度。

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

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托德的“善变”。

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点拨: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结”、“毫无光彩”;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比喻的妙用。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引导学生勾画有关动作的词语,如“钻进”“来回翻动”“兴奋地说着话”,想象人物的连续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2)“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强的过他。

’……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

怪道说‘礼出大家’。


“姑娘说那里话。

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好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

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刘姥姥是丑角,但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所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通过语言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出刘姥姥
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3)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

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

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嘴脸。

【设计意图:疏通文路是初读感知中较为关键的一环,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更帮助孩子理解文章人物的特点,既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又授予概括文本内容的方法,学能得法。


3、汇报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解,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及时补充。

(1)先让学生自行画出,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再在小组内交流;
(3)最后在班内展示交流。

三、诵读品味
回顾三篇文章,相信大家一定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动情诵读,同桌再次互读体会。

(教学方法:通过抓人物的动作、语言和侧面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读写结合
1、根据本节课对人物描写的方法,选择一项内容练习。

(1)炒菜片段:这时,油锅腾起油烟子。

————————————————————————————————————————————————
就这样,炒鸡蛋做好了。

(动作描写)
(2)新来的小邻居
前些天,我家隔壁搬来了一户新主人。

小主人是5岁左右的小男孩,可淘气啦!
一天,他轻轻地推开我家的门,“嗨”地一声,把我吓了一大跳。

我回过头来,他?——————————————————-————————,随手将门拉上,噔噔噔地溜回了家。

我守在门口,决定等他出来是“报复”。

没过几分钟,他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出来了。

我拉开门,装着生气的样子,————————————————————,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他被我突如其来的“袭击”闷住了,————————————————————————看着他这副样子,我禁不住咯咯地笑出声来。

这下可好了,他松开我的手扭转身就逃,边逃边回过头来,————————————————————。

以后,他再不怕我了,碰到我就——————————————————————?。

我也喜欢上了他。

(神态描写)
(3)下班回来,妈妈就忙着做家务……她是多么辛苦啊!
2 、同桌互相交流,修改(注意方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就是要把‘写’挤进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我在语文课堂阅读中,注重读写结合,做到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相得益彰。

有效地突破了课堂练笔的教学难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