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习作教学设计(王萍)

合集下载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临潼区新丰戏河小学王萍设计理念:对《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以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为线索,以含“一齐”的句子为点,通过品读句子,体会词句间浓浓的感情,受到情感感染,学到读书方法第一个环节是“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在谈话中,通过了解北京,把北京带入具体的历史情境,揭示课题。

这样的引入,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激发热爱首都的情感,进行情感铺垫;二是帮助了解课题。

解读课题,通过字斟句酌,感受文字的奇妙,并学到读书时品读课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二个环节是“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3000多字,按照课标要求的每分钟默读300字的速度就要十分钟。

怎么办?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为此,我们设计了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熟悉文句。

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预习提纲要求学生读熟课文,划出描写群众群众反应的句子,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学生读书时勾勾画画,写旁注的习惯。

检查预习,掌握学生读文情况,为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抓住‘一齐’,品读‘典礼’”。

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部分。

我抓住重点词语“一齐”,品味“一齐”含着的丰富情感,养成学生字斟句酌的习惯。

品味词语的方式还是借助于朗读,在朗读中了解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在朗读中感悟写法,也通过朗读表达感情。

在这个环节中,我还挖掘读写结合的因素,让学生想象画面,训练表达。

因为本文距离学生的实际太远,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伟人的风采,我们借助视频,感受毛泽东高大的形象、雄伟的声音;也借助视频,了解旧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丰富学生的情感,为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进行情感铺垫。

此外,我还把掌声的描写提炼出来进行对比朗读,通过朗读,感受人们的激动,也感受作者表达的灵活多样。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课文。

通过对第三个环节中感受掌声部分的激情表达,总结本课时的读书方法,进而运用于下课时的学习。

作文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作文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作文读写结合教学设计Writing and reading are two essential skills that go hand in hand. Incorporating both in teaching can greatly benefit students, as it allows them to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content better but also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way. By combining writing and reading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s can practice synthesizing information, analyzing texts, and expressing their thoughts effectively, thus enhancing their overall language skills.作文与阅读是息息相关的两项重要技能。

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可以极大地造福学生,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内容,还可以更全面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通过在课堂上结合写作和阅读,学生们可以练习综合信息、分析文本,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语言技能。

When students engage in both read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they are not only consuming information but also producing it. Reading exposes them to various writing styles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s, while writing allows them to apply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reading into practice. This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nd writing foster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andhelps students internalize the rules and conventions of writing more effectively.当学生参与阅读和写作活动时,他们不仅仅是在获取信息,还在创造信息。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案步骤:一、导入1. 创设情境:引入一个有趣的话题,例如生活中的小动物。

2. 提问引导:例如,你家有没有养过小动物?喜欢哪种小动物?二、阅读材料1. 选择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文章。

可以是故事、介绍小动物的短文或是其他主题的阅读材料。

2.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阅读,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三、师生互动1. 进行讨论: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2. 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学生关于文章中的问题,例如,文章中的小动物有哪些特点?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小动物?四、写作练习1. 提供写作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所读文章相关的写作素材,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养宠物的经历,或是写一篇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短文。

2. 指导写作:引导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拓展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3. 让学生开始写作并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展示和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

可以选择其中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朗读或展示。

2. 评价和反馈:老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

六、课堂总结1. 总结学习收获: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这堂课中学到的新知识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思考语文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好处,并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教案扩展:1.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拓展其他阅读素材,例如诗歌、寓言故事等。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体合作写作,让他们一起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篇短文。

3. 可以组织语文读写结合的比赛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4.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习作5》教学设计及评析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习作5》教学设计及评析

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夺 夺 夺 寺 夺 夺 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争 寺 寺 夺 寺 幸 ・ 牵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寺 寺 夺 夺 寺 幸 专 ・ 专 夺 ・ 争 - 4 争 争


同? ( 引出 “ 自述 的形式 ”) 师: 同学们 , 实老师刚才所 述的就是课文 《 其 习作 5 中的两篇例文之一 。( 》 师板书 : 闹钟 ) 同学们 自 小 请 由朗读这篇例文 , 思考 : 这篇习作写 的是什么内容? 师 :下 面请 同学们 说说这 篇 习作例 文 的主要 内 容 。谁想说 ? 生 1介绍 了小闹钟 的大小 。 : 师: 请你读一 读描写的句子。 生 2 写 了s l 钟天蓝色 的颜色 。 : bI l 师 : 都是介 绍它的外形 。 ( 书 : 这 板 外形 ) 生 3 还介绍 了小 闹钟 的时针 、 : 分针 、 秒针 , 以及调 节 时间的旋 钮和改变报时音乐的操纵杆 。 师: 这是介绍小 闹钟 的构造 。 ( 板书 : 构造 ) 作 小 者还 展开 了丰 富的想象 , 板 书 : ( 展开想象 ) 把看到 闹 钟上精致 的房子 , l 茨想成古代帝王 的宫殿 。
课 程 , 注意 培养学生 的语文 实践 能力 , 应 而培 养这 种 能 力 的主要 途径也是 语文实践 。” 这节课 中, 生 在 学 在理 解 了什 么是对 联及对联 的形式 的前提下 , 赵老 师 更 加注重 学生 l J 的培养 。如在 黑板上 出现 一个 词 t ̄ ' 语一 教师 , 进而让学 生对对子 , 并提 出具 体 的要求 : 词性 相对 , 韵律相 和 。而平仄相对是个 学生较难懂 的 问题 , 老师也 在这次 训练 中化难 为易 , 赵 让学 生学 以 致用 。最后对 出了“ 老教师写汉字 , 新学 子读英文 ” 的 对联, 而且学 生也懂得 为什 么要这 样对 , 以及 好在 哪 里 的原因。 四、 味盎然的朗读 趣 在阅读 中思考 , 在阅读 中沉醉 , 沉醉 中感知 , 在 这 是 赵老师 的这节课 又一个让我欣赏 之处 。如 : 上联 是 “ 长长 长长长 长长 ”下 联是 “ 长长长 长长 长” 横 批 , 长 , 是“ , 哦 豆芽 ” 这副对联有七种读法 , 。 赵老师引导学生 正确 读 , 并在读 中欣 赏 、 理解 , 让学 生和在场 的老师耳 目一 新 。还有谐音联 、 联 , 颂 哲理联 、 趣联 及天下第 一 大联 等 ,赵老师 都能 引导学 生用 读 的多种方 式去 感 悟、 感受经 典。 在这样经典 的课 堂 中徜徉 , 获何 止这些 !在 徜 收 徉 中 回味 , 回味 中思索 : 在 如果板 书能板上课题 , 不 是 是更 给人一 目了然 的感觉?给学生 的课 后作业 , 联 上 是 : 育 才学校育英才桃李 满天下 ”, “ 让学生试着对 下 联 。如果不 那么难 , 学生的学 习兴致是不是更浓厚 ? 在徜 徉 中回味 , 回味 中收获 。 在 以赵老师为榜样 , 加 强 学 习 , 于 学 习 , 于 实践 , 自己 的课 堂充 足 勇 勇 为 “ 电”、 备足 “ ”, 望有一天 , 的课 堂也能让我 的 粮 期 我 学生徜 徉在我执教 的经典 的课堂教学 中。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课程篇《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王萍(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芦溪二小)【版本信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体验。

●过程与方法:1.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

2.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让学生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看几张图片,(出示几张人物笑脸图,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快乐)是啊!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令你感到很快乐呢?2.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看看课文中的他们对快乐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填充课题:给予是快乐的)学生齐读课题。

3.同学们,注意这个词(给予)怎么读?“给”还可以怎么读?4.你是怎样理解“给予”这个词的?二、初读课文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①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字音,读通句子。

②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③画: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作出批注,写写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学生反馈:①出示词语:圣诞节、羡慕、饶有兴趣、宽裕、不由自主、兜一圈、湿润,指名学生认读。

②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完成填空。

课文讲述了在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在短暂的相处中,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

③课文中讲了谁给予了谁呢?给予了什么?(板书:保罗的哥哥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三、合作探究(过渡:同学们,课文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强烈震撼了保罗的心灵。

)1.课文中告诉了我们保罗的判断出现了几次错误呢?你从哪些自然段知道的?请找出来画出横线,读一读,并在小组内谈谈你的理解。

人教版五上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上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上第六单元“读写结合课”教学设计作者:张军芳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8年第12期【学习目标】1.总结单元文章中的习作方法。

2.围绕中心,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3.语句通顺,感情真挚。

【教学设计】一、回顾单元,谈话导入1.同学们,第六单元“父母之爱”中的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我们感动。

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何尝不是如此爱着我们呢?今天这节读写结合课,我们一起再借鉴课文的写法,用感恩的心来写写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

2.(出示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来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课堂之初,通过谈话,将课本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结,多角度地营造了课堂习作氛围。

】二、小练笔第一环节:跟着课文学方法1.如何写父母之爱,课文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再来看看课文。

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喊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2.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句话。

(通过文本的表达和学生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妈妈浓烈的爱。

)3.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这几句话我们能借鉴到哪些写法。

A.神态描写“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喊着”。

B.语言描写,且语言符合人物形象:“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C.动作描写“她搂住了我”。

4.好的文章就是这样,短短几句话,运用传神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一下子让一个爱鼓励的妈妈形象站到了我们的面前。

其实这样的妈妈,不就在我们身边吗?任选一种情况,用上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说一说。

出示:记得春季运动会的时候,我跑步得了年级第一名,当我激动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时,妈妈。

出示:记得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考得特别差,当我沮丧地把考试结果告诉妈妈时,妈妈。

5.在组织语言中,只要想想爸爸妈妈平时是如何爱我们的,将适合情境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用上,一定能准确表达,既有真情实感,又有对应描写,一定可以打动读者。

四年级上册“读写结合“习作教案

四年级上册“读写结合“习作教案

四年级上册“读写结合“习作教案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方案基础教学设计一、作前指导(一)漫谈节日,引出话题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节日。

前不久,我们满怀着对老师的崇敬之情,送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再过十几天,我们将迎来我国一个传统节日,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

有谁知道,古人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呢?(生自由说)一个美丽的传说,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2.除了中秋节,你还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用简洁的话告诉大家。

3.就像刚才大家所说的那样,每一个节日,它的设立都是有一定的由来的;每一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

你们愿不愿意按照自己的心愿来设立一个节日?那就满足大家的心愿,给你们一次机会——设立新节日。

(板书:设立新节日)师在“新”字下画上着重号。

新节日是指现实中没有的节日。

(二)放飞思绪,指导说话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假如按照你们的心愿来设立节日,你最想设立什么节日?(稍一停顿)请你们静静地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现象触动了你,曾引起过你的思考,你很想通过这个节日来实现自己的心愿?(板书:为什么设立?)同位之间商量商量(稍一停顿)谁来告诉大家,你想设立一个什么节日?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的?全班交流。

(三)学习例文,感悟写法过渡:听大家这么一说,我们都觉得设立这个节特别有意义。

那么怎么样将我们设立的新节日写好呢,让我们来看1篇例文。

朋友节中国的节日有很多,有的是中国古来有之的传统佳节,比如春节;有的是源自国外的新鲜节日,比如感恩节;有的是建国之后的法定节日,比如劳动节节日虽多,却不能有一个朋友节。

我多么希望能有一个朋友节啊!还记得今年的5月18日,这一天是星期五,早晨我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匆匆赶往学校。

到了班级,我刚坐下来,书包还没来得及放,语文组长就过来收家庭作业了。

我赶紧放下书包,拉开拉链,拿语文作业本。

“咦?我的语文作业呢?”我埋下头,瞪大眼睛,一本一本地小心查看着,小声嘀咕道:“英语默写本、数学错题本、美术绘画本”书包又一次翻了底朝天,也不见我的语文家庭作业本。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发表时间:2013-12-31T13:29:20.263Z 来源:《赤子》2013年11月下供稿作者:王立平[导读] 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积累词语最有效的方法。

王立平(吉林省大安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吉林大安 131300)摘要: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了小学作文教学要与阅读训练紧密的结合,因此,读写结合训练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就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谈一下个人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积累;遣词造句;兴趣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1-0000-01一、正确引导,积累写作素材叶圣陶曾经说过:“厚积言有物。

”没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就言之无物,也就很难写出生动有文采的文章来。

由此说来,学生作文,脑子里词语的积淀是非常关键,词语储存多了,丰富了,用的时候才有选择的余地,使用时才能更准确,才能写出词汇丰富的文章来。

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阅读的基础上能把文章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积累好词好句那就更好了。

多读书作笔记才不致于随读随忘,更可以加深思维印象。

日积月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写作自然如鱼得水。

没有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写出好文章。

为此,教学中我正确引导学生,介绍有价值的好书给学生,向他们推荐好文章,激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并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

如:每节课前我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我汇报、自我展示:成语接龙,每日格言,美文片断赏析等等,每天安排一项或两项,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受益匪浅。

让学生有意识的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这种素材,不求新奇,但求真实;不求高大,但求真情,这种素材在平谈的生活中府拾皆是。

一个课间游戏,如果留意身边的同学,就可以写出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文章;放学的路上,如果留心,就可以描述途中的事物、状况、人情百态……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生活中的真事写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朐外国语学校王萍
习作年级:四年级
习作活动名称:手
习作课型:本真习作读写结合课
习作教学目标:
学习观察手,能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将观察到的手进行具体描写。

活动过程:
一、回顾所读
1.说说前段时间都读过哪些有关手的文章。

2.交流通过读文知道了什么。

板书: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我们班进行的“辐射式”阅读教学中第四步的延续,旨在让学生回顾前段时间的阅读,做到读有所得,同时为本节课的写奠定基础。


二、说说看到的手
1.交流课前观察:你观察了谁的手?是怎么观察的?
2.出示照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手。

3.请拍照片的同学介绍图中的手。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课前观察手的情况,介绍观察到的手,为下一步指导写手做到有的放矢。


三、学学作家的描写
1.回顾《一双手》,学习介绍手的样子。

(1)出示文中描写手的句子,指名读。

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作者依次描写了手的什么?(先写整只手的颜色,再写手纹、掌面、手指,最后写没有指甲的左手大拇指。


你觉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


(设计意图:再次读《一双手》中描写手的句子,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学习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描写的方法。


(2)作者最后用较长的一句话来写左手大拇指,为什么要单单来描写这个
手指?(这是一个有特点的手指)
我们在写时也应该像作者这样抓住特点来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写出事物的特色。

)(3)出示文中相关语句,学习将内容写具体。

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双什么样的手?
这样的一双手在生活中常见吗?
那么这双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指名说,出示相关语句——张迎善的话、作者的推算、林业局工人的话。

通过这几段话的描写,你觉得张迎善这双粗糙的手还是一双怎样的手?
对于这样的一双手作者有怎样的感情?(赞美、敬佩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将内容写具体,同时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2.现场观察老师的手。

(1)边观察边引导说话:引导按顺序观察,然后完整描述看到的老师的手的样子。

(2)说说老师的手为什么是这样的。

(3)说说老师的手会干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老师的手,并进行口头描述,学习有条理的表达,为下边的独立习作奠定基础。


四、本真语言,自由表达
1.说明要求:以“手”为话题进行习作,题目自拟,内容要具体。

2.学生独立习作。

(设计意图:在阅读、观察的基础上独立习作,做到学以致用。


五、习作赏评
1.请两名学生上台读作文,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缺点。

2.师读下水文,请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赏评学生习作,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点评,做到取长补短。


六、拓展延伸
出示诗歌《我们的手》和童话故事《手指的故事》,告诉学生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有关手的诗歌和童话故事的创作。

(设计意图:为本节课做结,同时让学生明确写手的第二步——写诗歌和童话故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