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教案

合集下载

读写结合——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摘要: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然而,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我国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

学生面对写作任务时常常不知从何下手。

在教学中或在高考阅卷中常常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差,偏离主题现象严重;文章词语贫乏,语言素材不丰富,句子意识差;表达不得体,结构单一,缺少连贯性,篇章意识差等等。

英语写作已成了英语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也成了英语教学的瓶颈。

本文通过整合阅读与写作教学,以读促写,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深化,是语言学习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一个质的转变,从而实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案例背景(一) 问题提出语言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有声语言和书写语言是语言交流的两种媒介。

写作是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八级要求为“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级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与一连关切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但在教学中或在高考阅卷中常常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差,偏离主题现象严重;文章词语贫乏,语言素材不丰富,句子意识差;表达不得体,结构单一,缺少连贯性,篇章意识差等等,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能力还相对滞后。

可以说,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我国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

学生面对写作任务时常常不知从何下手。

这一严重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一般不开设专门的英语写作课,没有对学生英语写作基本功进行系统训练,往往是在高考前期进行短期的突击性应试模拟训练,平时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较少。

2.学生的阅读量小和阅读面窄,造成词汇量小,写作语言素材贫乏。

3.学生良好的阅读策略与写作策略缺少,导致学生的篇章意识差等。

为了适应发展中的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使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达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八级或九级的写作目标,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必须是长期的、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写作技能培养。

小学读写结合实施方案

小学读写结合实施方案

小学读写结合实施方案
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学读写结合教学方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课文和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愿意主动去阅读。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课文背后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写作比赛或者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增强他们的写作自信心。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读书角、阅读节等,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作家或者文学爱好者来学校进行讲座,与学生分享阅读和写作的经验,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另外,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小学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来。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
起阅读,鼓励孩子多写作文,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同时,家长还可以和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孩子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表现,共同为孩子的语文学习努力。

总之,小学读写结合实施方案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
合作,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在读写中感受到快乐,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读写结合之以动衬静(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读写结合之以动衬静(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读写结合之以动衬静教材分析1、《题破山寺后禅院》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凡脱俗的神秘境界。

2、《口技》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3、《安塞腰鼓》是一篇通过描绘西北地域风情来展现人的本质力量和时代精神的抒情散文。

文章赞美了安塞腰鼓,也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微课教学,可以初步理解三篇文章中的三句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能感受到文章之美,声音之美,手法之美。

但是在写作中,却很少能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来进行写作,文章缺乏灵动性。

需要老师整合材料,对学生进行写作手法指导。

教学目标本节课以教材为例,通过熟悉的句子来理解掌握“以动衬静”这一手法,并进将其运用于写作,做到阅读向写作的延伸,实现“以动衬静”手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难点学习以动衬静的手法,学会用以动衬静手法写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PPT“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教师:这是陶渊明的诗句,采用了化静为动手法,将静态的月写成流动的状态,写出了一个劳动者晚归的形象。

陶渊明的“以动衬静”,给宁静的乡村生活带来了情趣。

出示PPT:“动”即动态,是指事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神态和声音:“静”是静态,指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从而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氛围的表现手法,属于反衬手法中的一种。

其中,“动”是手段,“静”是目的,以动村静,静中有动,这样文章才更有灵动性。

《蟋蟀的住宅》读写结合课教案

《蟋蟀的住宅》读写结合课教案

《蟋蟀的住宅》【课型】读写结合课【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拟人手法、富有情趣的语言特点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富有情趣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生交流师:同学们的家又美观又温馨,听得老师都想去参观一下了,老师这里也有一间住宅,大名鼎鼎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称之为“伟大的工程”,那就是蟋蟀的住宅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蟋蟀的住宅。

导入,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齐读课题二、回顾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填空补充完整。

生读课文,交流问题。

师:这篇文章从蟋蟀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如何建造住宅来介绍的。

思考: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蟋蟀是如何选择住宅的?生交流,师出示第二段。

指导朗读,重读词语“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一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蟋蟀什么特点?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指能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三、语言训练(一)那么蟋蟀如此吃苦耐劳建造的住宅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想一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特点的,用“—”划出来概括特点的词语。

外部:出示第5自然段,找关键词“朝着太阳、隐藏、一座门、平台”内部:出示第6自然段,找关键词“简朴、光滑、平整、干燥、卫生”总结蟋蟀住宅的特点:外部/内部出示图片蟋蟀的住宅真是一奇迹,这个工程如此复杂,作者是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的呢?细致观察这体现了作者对蟋蟀的什么感情喜爱之情还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作者细致的观察,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用文中的话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初中英语读写一体教案

初中英语读写一体教案

初中英语读写一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有关动物的词汇,如:lion, tiger, bear, panda, giraffe等。

(2)学生能够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动物的特点和习惯。

(3)学生能够阅读并理解关于动物的短文。

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询问和描述动物的特点和习惯。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如: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

3.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主题:动物的世界2. 教学材料:英语课本、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动物短文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

(2)教师提问:“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se animals?”,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动物的特点和习惯。

2. 新课呈现:(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动物的词汇,如:lion, tiger, bear, panda, giraffe等。

(2)教师讲解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引导学生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动物的特点和习惯。

3. 读写环节:(1)教师展示一篇关于动物的短文,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短文内容。

(2)教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animal?”,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3)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

4. 巩固环节:(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如: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有关动物的词汇,能否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动物的特点和习惯。

读写结合培养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教案2

读写结合培养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教案2

读写结合《大自然的文字》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其实是学生习作的蓝本,它们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各不相同。

教师要充当有心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

把教落实到“写”上,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安排、材料的取舍,借此训练学生构思成文。

一、训练要求(读写结合点):仿照课文段落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再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

二、读写结合点选择理由分析:1.仿构段练笔《大自然的文字》一课,在教材文本中,有着作者丰富的联想,在联想中使语言充满情趣和丰富的内涵。

在教学中,要挖掘出其联想的功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心灵体验中感悟语言文字的妙趣所在,让学生头脑中蓄满的灵性放飞出来。

我引导学生品析写“云是大自然的文字”一段,首先引导学生品读,认识写作的方法以及片段的结构形式,以及片段是以总起句来写云是什么文字,再认识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阐述云是大自然的文字以及作用。

2.仿篇章练笔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向生活实践延伸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版块,通过学习将课文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依照文本的表述方式记录生活、描绘生活。

如学习了课文,可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让学生来介绍一种文字。

三、读写教学教案:……学习第三自然段1.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

)2.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本段的中心句,全段围绕这句话展开叙述,这样的构段方式是——先总后分。

板书:先总后分3.仔细品读第三自然段,课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交流:5.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阐述云是大自然的文字以及作用,使语言文字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片段练写1.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例子都是大自然的奇妙文字。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从书本中看到的或向别人请教到的大自然中的种种景象,也向大家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法。

幼儿园读写教案

幼儿园读写教案

幼儿园读写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识别26个英文字母及其大小写。

2.能够利用英文字母进行简单的阅读和书写。

3.能够辨认基本的高频词汇,如“我”,“你”,“他”等。

4.培养幼儿通过阅读书籍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材料
1.26个大写英文字母。

2.26个小写英文字母。

3.绘本故事书若干。

4.绘图纸若干。

5.彩色笔若干。

教学流程
第一节:字母识别
1.介绍26个大写英文字母和其对应的小写字母,歌唱英文字母歌曲。

2.利用卡片或其他物品,分发不同的大写或小写英文字母,让幼儿辨认出来。

3.教师引领幼儿一起读出英文字母表。

第二节:字母书写
1.在绘图纸上,教师示范如何书写大小写英文字母。

2.让幼儿模仿教师的书写方式,使用彩色笔进行书写实践。

第三节:高频词汇辨认
1.呈现不同的图片,如“我”,“你”,“他”,“她”等,教师分别给出这些
单词的发音,并激发幼儿说出对应的单词。

2.利用故事绘本,根据角色名称和行动词,让幼儿引导识别高频词汇。

第四节:阅读及书写实践
1.教师以故事绘本为例,让幼儿进行朗读和理解。

2.让幼儿在绘图纸上进行表达绘画,告诉故事中自己喜欢的场景或人物,鼓励幼儿进行表述。

教学评估
1.对于幼儿的字母识别能力进行单独测试,给出反馈并进行矫正。

2.观察幼儿的书写实践,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听取幼儿对于故事的表述和画图的意见,进行评估。

根据幼儿表现评估教学成果。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读写结合 教案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读写结合   教案

《蟋蟀的住宅》读写结合教学目标:1.小结本单元的细致观察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蟋蟀的住宅》动作描写的片段。

3、读写迁移,练写一个动物动作的片段。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有计划地观察、有顺序地观察、多角度观察。

2. 读写迁移,练写一个动物动作的片段。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这是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中的片段。

通过这三个片段的展示,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准确?在观察中,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到哪些感官?课件出示: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2.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3.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学生认真读片段,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

预设:第一个片段:从“钳子、较大的土块、强有力的后足、两排锯、倾斜地铺开”等词语、短语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多么细致,描写得多么准确。

只有观察细致了,描写起来才会更准确。

第二个片段:从“要是、萎了、痕迹也没有了、逐渐变成灰色”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爬山虎脚的变化的观察不仅细致,而且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第三个片段:“仔细耙扫、收拾、弹琴”等词语、短语表明作者不仅用眼睛看,还用耳朵听,用心想。

可见要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最好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设计意图:认真阅读三个片段,从重点词语中感受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表达的准确以及观察的多方面、多角度。

教会学生观察,对素材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二、复习《蟋蟀住宅》的片段1、作者写蟋蟀建造房子写了哪些内容?2、出示第九节: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地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齐读,作者为什么能写的这样详细而又准确?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劳动强度大,说明蟋蟀建筑住宅的用心、艰难与辛苦,反映了蟋蟀的勤劳、不肯随遇而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与双Fra bibliotek活动意图
Step1
1.Warm-up
2.Review: Ask and answer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复习个人信息的相关知识,同时使学生进入英语情境。
Step2
1.Present a passage,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by themselves.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锻炼思维能力,也为下面的写作做好铺垫。
Step4
1.Show a table. Let students describe one of their friends, Helen, with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able. Then write it down.
2.Let a student read it aloud.
3.Read it again.
4.Finish the six questions below the passag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5.After finishing, check answers.
出示短文,培养阅读能力,同时提高听说能力。
Step3
1. Suppose you are Li Jia,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to others according to the table. Then introduce your sister, Li Tian.
2.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find out beautiful sentences.
过程与方法
Guiding and thinking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To talk in front of others with confidence.
2.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well.
教学
重点
Learn to talk about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a short passage.
教学
难点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教学
方法
Teach-guiding
辅助
手段
Computer
教学
设想
First, ask and answer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hav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irst person and third person when we talk about personal information. Then learn a passage with some questions. Finally, write a passage and check it.
练习写作,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Step5
T: Now, you can write a passage in English. Are you happy?
Ss: Yes.
T: You’re the best! In fact, English is very useful
and interesting!
The more you learn, the happier you will be!
德育渗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Step6
Homework
Finish this passage.
课题
Reading and Writing
姓名
寇玉梅
年级
七年
时间
2010年11月3日




知识与技能
1.Talk about personal information: name, age, class, grade, looks, clothes, etc.
2.Learn to write a short passage.
2.Ask one student write his/her composition on the blackboard.
3.Check it together. Find some problems in the passage written by the student.
4.Let others read their composi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