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基础知识

(一)观察植物形态
对具有较完整植物体的中药检品,应注意对其根、 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观察,对花、果、孢子 囊、子实体等繁殖器官应特别仔细,借助放大镜或 解剖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的特征,如毛茸、腺点 等的形态构造。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检品是不 完整的,通常是植物体的一段或一块器官,除对少 数特征十分突出的品种可以鉴定外,一般都要追究 其原植物,包括深入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进行 对照鉴定。
中药的杂质检查 中药中杂质的混存,直接影响药材的纯 度。这些杂质系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 不符;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 尘土等。检查方法可取规定量的样品,摊开,用肉眼或放大 镜(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含有可筛分的杂质, 应通过适当的筛罗将杂质筛出。然后将各类杂质分别称重, 计算出占样品的百分比,以资确质。如药材中混存的杂质与 正品相似,难以用肉眼鉴别时,应用显微、理化鉴别试验, 证明其为杂质后,计入杂质重量中。对个体大的药材,必要 时可破开,检查有无蛀虫、霉烂或变质情况。杂质检查所用 的样品量,一般按药材取样法称取。
药材的色泽,一般应在日些下觋察。色泽的描述包括表面 和断厘色泽的内容。描写色泽时应注意大部分药材的色调不 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或有的略有不同,因此可写为 “××色或××色”或“××色至××色”。一般把质量好 的色泽放在前面,二种色调组成描写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 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色泽描述避免用各地理解不同的 术语,如“青色”、“土黄色”、“粉白色”等。
第一步 取样 检品的来源包括抽检和送检两类。药材的取
样是指选取供鉴定用的药材样品。所取样品 应具有代表性、均匀性并留样保存。取样的 代表性直接影响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 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中药鉴定报告有哪些内容

中药鉴定报告有哪些内容中药鉴定报告是对所鉴定的中药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形式,主要用于确定中药的真实性、质量和药材来源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中药鉴定报告中常见的一些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报告的结构和要点。
1. 报告基本信息中药鉴定报告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基本信息,包括报告编号、鉴定单位名称、鉴定日期、鉴定人员姓名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认报告的可靠性和来源。
2. 药材描述及鉴定2.1 药材形态特征中药鉴定报告首先会对药材进行形态特征的详细描述,包括根茎、茎木、叶、花、果实等部位的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鉴定人员初步确定药材的种类。
2.2 药材性状鉴定在药材形态特征描述后,鉴定报告会进一步对药材的性状进行鉴定。
这些性状包括气味、味道、质地、含水量、比重、目数等,通过对这些性状的鉴定可以初步判断出药材的品质和真实性。
3. 产地调查为了进一步确认药材的来源,中药鉴定报告还会进行产地调查。
产地调查主要通过了解药材的产地,包括生长环境、产量、种植方式、采摘时间等,来推断药材的产地情况,以此作为药材质量评估的依据。
4. 理化指标分析4.1 常规理化指标中药鉴定报告会对药材进行一系列的理化指标分析。
常规理化指标包括对药材中挥发油含量、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等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药材的化学组成和品质情况。
4.2 活性成分分析为了进一步评估药材的药理活性和品质,中药鉴定报告还会对药材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
常见的活性成分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技术。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了解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和种类。
5. 结论和建议中药鉴定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建议。
结论主要包括对药材真实性、质量、药用价值以及适宜用法和用量等方面的评价。
同时,鉴定人员会针对药材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以帮助生产者和使用者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药材。
中药鉴定报告的内容涉及与中药有关的多个方面,从药材形态特征描述到产地调查,再到理化指标和活性成分分析,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
请简述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中药鉴定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包括药材的收集与整理、药材的鉴定、药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等多个方面。
一、药材的收集与整理
药材的收集与整理是中药鉴定的第一步。
药材的收集应当注重来源的可靠与地道,确保药材的质量。
药材的整理包括去除杂质、清洗、干燥等多个方面,以保证药材的纯净与干燥。
二、药材的鉴定
药材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核心。
药材的鉴定应当注重药材的外观特征、显微特征等多个方面。
在鉴定过程中,应当注意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以确保药材的真实性。
三、药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药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中药鉴定的重要方面。
药材的标准化是指对不同品种的药材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规格、质量、产地等多个方面。
规范化是指对不同品种的药材进行规范化处理,包括炮制、制剂等多个方面。
四、中药鉴定的应用
中药鉴定的应用是指将中药鉴定的知识应用于中药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方面。
在中药鉴定的应用中,应当注重药材的真实性、纯度、质量等多个方面,以确保中药的质量与疗效。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包括药材的收集与整理、药材的鉴定、药材
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等多个方面。
在鉴定过程中,应当注意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以确保药材的真实性。
中药鉴定的应用应当注重药材的真实性、纯度、质量等多个方面,以确保中药的质量与疗效。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引言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的中药材,因此,正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成为了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性质、显微鉴定和化学鉴定等方面。
一、外观特征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外形特征:观察中药材的整体形状、颜色、大小、表面光泽等。
2.气味特征:闻取中药材的气味,判断是否具有特殊的香气或臭味。
3.触感特征:用手触摸中药材,感受其质地和湿润程度。
二、理化性质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比重测定:测量中药材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其比重。
2.溶解性测定:将中药材置于不同溶剂中,观察其溶解情况。
3.灰分测定:将中药材置于高温中燃烧,测量其灰分含量。
4.水分测定:用干燥法或称重法测量中药材的水分含量。
5.挥发性成分测定:利用蒸馏或提取方法,提取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三、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特征,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细胞学鉴定:观察中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和细胞间的空隙等特征。
2.层析鉴定:将中药材制成横切片或纵切片,观察其中化学成分的分布情况。
3.化学染色:利用染色剂对中药材进行染色,增强相关组织结构的可见性。
四、化学鉴定化学鉴定是通过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薄层色谱法:将中药材提取物涂抹在薄层板上,观察色谱图案,与标准色谱图进行比对。
2.液相色谱法:将中药材提取物通过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得到其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
3.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得到其质谱图谱。
五、其他鉴别方法除了以上的鉴别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鉴别方法可以辅助判断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1.理论鉴别:通过研究中药材的药理学和药物活性,判断其是否符合预期的药效。
2.标准对比:与已知的标准中药材进行对比,查看其外观、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是否相似。
中药理化鉴定具体方法

中药理化鉴定具体方法
中药理化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对中药进行化学成分及其含量、药材特性、纯度、质量等方面的鉴定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理化鉴定方法:
1. 外观检查:观察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质地等特征。
2. 显微鉴定:使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学形态等。
3. 薄层色谱法:将中药提取物经过柱层析后,利用薄层色谱技术,通过观察斑点的颜色、位置、形状等特征,判断其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中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以确
定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5. 紫外可见光谱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对中药提取物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情况进行测定,从
而判断其中的化学成分。
6. 红外光谱法:通过红外光谱仪测定中药提取物在红外区域的吸收情况,从而分析其分子结构
和功能团。
7. 燃烧试验:将中药进行燃烧观察,根据燃烧性状和灰分量等特征,判断药材的纯度和杂质情况。
8. 含水量测定:采用失重法或干燥法,测定中药中的水分含量,以评估药材的质量。
9. 重金属及有害物质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技术,对中药中
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进行检测,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常用的中药理化鉴定方法之一,实际鉴定中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鉴定
技术进行分析。
简述三种中药鉴别方法及其鉴别特征

简述三种中药鉴别方法及其鉴别特征中药鉴别方法是指通过观察、嗅闻、品尝、研磨等手段,判断中药材的真伪、质量以及区分不同种类的方法。
中药鉴别方法包括宏观鉴别法、显微鉴定法和化学鉴别法。
下面我将对这三种鉴别方法及其鉴别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种中药鉴别方法是宏观鉴别法。
宏观鉴别法是指通过裸眼观察中药材的外形、颜色、气味、味道等特征来判断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首先是外形鉴别。
中药材的外形特征包括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等。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判断中药材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例如,参材的质量好坏可以通过参材的外观来判断,正常的参材色泽乌黑光亮,而质量较差的参材色泽暗淡无光。
其次是颜色鉴别。
中药材的颜色也可以反映其品质。
正常的中药材颜色鲜艳,均匀一致。
而质量较差的中药材则会有颜色不正常、不均匀的情况。
例如,当我们购买当归时,正常的当归颜色红艳,而劣质当归则呈现出色泽偏浅、白色或灰色。
然后是气味鉴别。
中药材的气味也是判断其真伪的重要依据。
通过嗅闻中药材的气味,可以判断其是否正常、含有杂质或受到污染。
例如,正常的茉莉花具有清新芳香的气味,而质量较差的茉莉花则可能有异味或无香味。
最后是味道鉴别。
中药材的味道也可以用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通过品尝中药材的味道,可以感受到其苦、辛、甘、酸、咸等不同味道,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例如,良好的干姜味道辛辣独特,而劣质的干姜可能味道较淡或有异味。
第二种中药鉴别方法是显微鉴定法。
显微鉴定法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构造、组织结构、细胞器等微观特征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显微鉴定法的特点是需要显微镜和相关显微技术。
通过显微观察,可以观察到中药材中的纤维、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从而判断中药材的种类和质量。
例如,通过观察云南白药中的标志性细胞标本,可以判断其中是否含有云南白药所特有的细胞结构。
第三种中药鉴别方法是化学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检测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活性成分含量。
中药材鉴定的程序及其内容

中药材鉴定的程序及其内容
1. 看外观呀!就像挑苹果似的,你得仔细瞧。
比如说人参,那得长得像人形才有感觉嘛。
咱得看看它的形状、大小、颜色是否正常,有没有破损啥的,这是鉴定的第一步呢!
2. 闻味道咯!每种中药材都有它独特的味儿,跟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
拿当归来说,那股浓浓的药香,你一闻不就知道啦。
要是味道怪怪的,那可得多留个心眼呀。
3. 摸摸质地呀!这就好像摸摸衣服的材质一样。
有的中药材摸着光滑,有的粗糙,像黄柏,摸起来就有一种特别的质感,通过这个也能判断个大概呢。
4. 尝尝味道可以不?当然可以,但不是啥都尝哦!有些有经验的人会用舌尖轻轻触碰一下,感受那独特的味道。
但可别乱尝,搞不好会中毒的哟!
5. 水试也不错哟!把中药材放在水里看看会有啥反应。
比如熊胆粉,遇水就会旋转啥的,这多神奇呀。
6. 火试也蛮有意思!像海金沙,用火一烧会有噼里啪啦的现象呢。
这就像变魔术一样,能帮助我们鉴定呢。
7. 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呀!比如显微镜。
哇,那能看到好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细节呢,就像给中药材做了个超级详细的检查。
我觉得呀,中药材鉴定是个超级有趣又很重要的事儿,咱可得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保证用到好的中药材,对我们的健康才有保障呀!。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药材性状鉴定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质地鉴定:根据药材的质地,如脆性、韧性、酥性等,进行鉴别。
3.气味鉴定:根据气味的强弱、特点及气味的性质,如芳香、腥臭等,进行鉴别。
4.味道鉴定:根据药材的味道,如甘、苦、辛等,进行鉴别。
5.触感鉴定:将药材用手触摸,感受其表面光滑、粗糙、湿润等特征进行鉴别。
二、组织结构鉴定1.细胞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进行鉴别。
2.细胞壁鉴定:根据细胞壁的厚度、层数等特征,进行鉴别。
3.组织构造:包括细胞组织的排列方式、细胞间的距离等特点。
三、化学成分鉴定1.色素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确定草药中的色素成分。
2.酸碱度鉴定:通过浸泡药材,观察其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判断药材的酸碱性。
3.挥发油成分: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分离提取挥发油,然后进行成分分析,鉴定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4.醇酚成分:通过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
5.生物碱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确定药材中的生物碱成分。
四、药理作用鉴定1.体内药效学:通过动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等方法,观察药材对动物体内的药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2.细胞实验:通过体外的细胞实验,观察药材对细胞的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3.受体结合实验:通过受体结合实验,验证药材对受体的结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4.酶活性实验:通过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评价药材对酶的活性影响。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药材的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鉴定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药材的质量、药效及其合理应用。
这对于中药的制药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入药部位总结(一)根入药的品种块根入药何首乌、草乌、地黄、郁金(二)根茎入药物的品种块茎入药延胡索、半夏、天麻根茎:山药莪术姜黄白术苍术川芎黄连鳞茎入药:川贝、浙贝(三)根与根茎入药的品种:大黄龙胆人参山豆根甘草丹参细辛(四)皮类中药1、根皮-牡丹皮2、干、根、枝皮-厚朴3、树皮-肉桂、黄柏、关黄柏(五)花类中药1花蕾-金银花2花-红花3柱头-西红花二.其他1.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2.浙八味:浙玄参、浙贝母、浙元胡、浙白术、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温郁金。
三、含草酸钙晶体的品种<一>含簇晶的品种1.大黄2.何首乌3.白芍4.西洋参5.白芷6.牡丹皮7.金银花8.蓼大青叶9.川芎<二>含方晶的品种1.甘草2.黄芪3,葛根<三>含砂晶的品种1.牛膝2.钩藤<四>含针晶的品种1.龙胆2.白术3.苍术4.半夏5.天麻6.肉桂7.山药<五>含有二种以上晶体的品种2.番泻叶:有晶纤维(其为棱晶),簇晶。
4.西红花:有方晶,簇晶。
7.麻黄:砂晶,方晶,簇晶;砂晶、方晶存在于纤维壁上,形成嵌晶纤维,都细小,石细胞较少见(主要存在于节部)(草麻黄)8.细辛:砂晶,偶见方晶,石细胞。
二、含晶纤维的品种1.甘草2.黄柏3.番泻叶:晶纤维(草酸钙结晶为棱晶)三、油细胞:厚朴、肉桂、五味子、细辛四、油室:当归、川芎、二香、二术五、油管:柴胡六、树脂道:人参、西洋参、三七七、生物碱:1、黄连2、川乌3、延胡索4、川贝母5、浙贝母6、钩藤7、黄柏8、马钱子9.槟榔10.麻黄八、菊糖:木香、苍术、白术九、含有木纤维:丹参十、分泌组织:(一)有树脂道1.人参2.西洋参3.三七(二)有分泌细胞1.地黄(三)有粘液细胞1.半夏(含针晶)2.肉桂3.黄柏4.大青叶(含芥子酶分泌细胞)(四有分泌管1红花(五)有分泌道1.金钱草。
(六)有腺鳞薄荷叶十一、气孔类型总结(一)有直轴式气孔的品种1.薄荷:腺鳞、腺毛、非腺毛(二)有平轴式气孔的品种:平轴式气孔1.番泻叶:非腺毛、晶纤维、棱晶、簇晶2蓼大青叶:含大型草酸钙簇晶,蓝色或蓝黑色颗粒(三)有不定式气孔的品种:1.细辛:海棉组织中含少量草酸钙砂晶及小方晶。
非腺毛圆锥形,有多个细胞组成,壁上有疣状突起。
下表皮的非腺毛比上表皮多。
2金钱草:不定式或不等式,有分泌道。
(四)有其他气孔类型的品种1.大青叶:上下表皮均有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3-4个。
3.麻黄:茎两棱间气孔下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
十二、花粉粒类型总结1金银花:花粉粒呈球形,黄色,外壁具细刺状突起,3个萌发孔2红花:花粉粒呈圆球形或椭圆形,外壁有短刺及疣状雕纹,萌发孔3个。
6西红花:花粉粒呈圆球形,外壁近于光滑,内含颗粒状物,萌发孔难见十三、微量升华鉴别:大黄、何首乌、大青叶、牡丹皮、薄荷1何首乌:升华得深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遇碱液显红色。
2大黄:粉末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毛状结晶遇碱变红色。
3大青叶:微量升华,可得蓝色或紫红色的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4牡丹皮:粉末微量升华,显微镜下见长柱形结晶或针状及羽状结晶,于结晶上滴加三氯化铁醇溶液,则结晶溶解而呈暗紫色。
(丹皮酚的反应)5薄荷:粉末少量,经微量升华得油状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
十四、含皂苷类:1、怀牛膝2、甘草3、人参4、西洋参5、三七6、柴胡7、天麻十五.荧光反应:黄柏断面在紫外灯下呈亮黄色黄连断面金黄色荧光土大黄蓝紫色荧光钩藤断面呈蓝色荧光浙贝母粉末在紫外灯下呈亮淡绿色天麻水浸液加碘试液显紫红色蟾酥浓硫酸装片显橙黄色或橙红色大青叶:水浸液在紫外灯光下有蓝色荧光十六、有结晶析出的品种:(3种)1黄连:粉末加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结晶析出。
(硝酸小檗碱)。
2肉桂:再滴加1%的盐酸苯肼液1滴,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3槟榔:。
加5%硫酸液1滴,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即显混浊,放置后,显镜下观察,有石榴红色的球形或方晶产生(检查槟榔碱)。
十七、颜色反应总结1.绵马贯众:滴加1%香草醛溶液,间隙腺毛显红色2.黄连:乙酌浸出液,加盐酸、漂白粉少量,溶液樱红色。
3.黄芩:乙醇提取液1m 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黄酮反应)4.番泻叶(1)粉末遇碱液生成红色(2)黄色或橙色,热之红紫色。
(蒽苷类反应)5.红花:上部淡黄色,下部淡红色。
6.马钱子:加发烟硝酸:橙红色。
加钒酸铵硫酸溶液,胚乳显紫色7.茯苓:深红色加碘化钾碘试液8.牛黄:取粉末少量,加硫酸。
显污绿色,加浓硫酸,则显红色。
(胆红素反应)9.白术:喷洒1%香草醛硫酸溶液,显紫色。
10.川芎:紫红色3.5-二硝基苯甲酸/氢氧化钾11.天麻水提液滤液,加碘试液,显紫红色至酒红色。
12.没药:粉末遇硝酸呈紫红色、乙醚提取物加发烟硝酸褐紫色13.马钱子(:加1%钒酸铵硫酸溶液1滴,胚乳即显紫色(检查番木鳖碱,胚乳内层含量较多)。
另取胚乳切片,加发烟硝酸1滴,胚乳即显橙红色(检查马钱子碱,以胚乳外层含量较多)。
14.黄连:乙醇浸出液,加稀盐酸与漂白粉少量,振摇后溶液显樱红色,另取上清液1m l加5%没食子酸的乙醇液2—3滴在水浴上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显深绿色(检查小檗碱)。
化学成分归类一、含糖类成分的品种1.黄芪2.山药:3茯苓:4猪苓:二、含氰苷、硫苷、酚苷和醇苷类品种1白芍2赤芍:3天麻:4牡丹皮5蓼大青叶:主含靛玉红,靛蓝。
6大青叶:靛蓝、靛玉红、色胺酮、黑芥子苷等。
7苦杏仁11桃仁三、蒽苷及醌类的品种1大黄:2何首乌:3丹参:4番泻叶:四、含黄酮类及其苷类的品种1葛根:2黄芩:3红花:4西红花:五、含皂苷为主的中药品种1怀牛膝:2甘草3人参:4西洋参5三七:5柴胡:7天麻八、含香豆素及其苷素1白芷九、含环烯醚萜苷类的品种(炮制加工变乌黑色的成分)1龙胆2地黄十、含木脂素类成分1.厚朴2五味子十一、含挥发油类成分1当归:2川芎3木香:4苍术:5莪术、6肉桂7细辛8薄荷9姜黄10郁金11川木香十二、含生物碱类成分的品种1.川乌(附子):①生物碱,主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及乌头碱,次乌头碱,杰斯乌头碱,2.黄连3延胡索4川贝母5浙贝母:6钩藤7黄柏8马钱子9槟榔10麻黄十四、含甾体类成分的品种(主要是动物药类,也有植物类)1蟾酥:2麝香3牛黄:十五、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类成分的品种1天花粉:2半夏:3冬虫夏草:4鹿茸:十六、含有机酸类成分的品种1金银花十七、含无机盐成分品种1朱砂:硫化汞H g S2石膏:含水硫酸钙(C a S O4.2H2O)十八、其他类品种1金钱草:2没药:3乳香:重要知识点1.具有细胞间隙腺毛:绵马贯众,广藿香;绵马贯众不宜久贮。
2.大黄:抗菌成分为游离蒽醌,泻下成分为结合蒽醌(番泻苷A、B、C、D),土大黄紫外灯下显紫色荧光。
3.附子:双脂类生物碱,包括乌头碱,中乌头碱(镇痛作用),次乌头碱;水解后成分: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苯甲酰次乌头胺;进一步水解后成分;乌头胺,中乌头胺,次乌头胺。
4、黄连:(1)紫外灯下金黄色荧光;(2)乙醇提取液,加稀H C L和漂白粉,显樱红色。
4.甘草:甜味成分: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甘草酸,甘草酸水解产生2分子葡萄糖醛酸和1分子18β-甘草次酸。
5.黄芪:三萜皂苷成分:黄芪皂苷I V(黄芪甲苷)作用:降压利尿强心;黄芪多糖为免疫作用。
6.红花:挥发性成分为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
7.浙贝母:横切片加碘液,呈蓝紫色,边缘表皮一圈仍为类白色;生物碱沉淀反应呈阳性。
8.天麻:含多糖类团块状物,遇碘液显棕色(酒红色);含天麻苷(降压)。
9.钩藤:降压成分为钩藤碱、异钩藤碱。
10.牡丹皮:丹皮酚具镇痛解痉抑菌作用:加三氯化铁显暗紫色;加硝酸显棕黄色后变鲜绿色。
11.厚朴:镇静作用为β-桉油醇;抗菌作用为厚朴酚及和厚朴酚。
12.肉桂: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镇静、镇痛、解热);粉末的氯仿液加盐酸苯肼液,有黄色的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13.黄柏:(1)紫外灯下亮黄色荧光;(2)加H A C、H2S O4,溶液紫棕色14.红花:入水,水染成金黄色;西红花入水可见橙黄色物质直线下降,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
15.麻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髓部;节间麻黄碱含量高,节部伪麻黄碱含量高。
16.茯苓:粉末加碘试液显深红色(同猪苓)。
17.猪苓:粉末加稀盐酸呈黏胶状;粉末加氢氧化钠呈悬浮状,不溶成黏胶状。
18.乳香:烧之有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与水共研,成白色乳状液(洋乳香与水共研则无)。
19.没药: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用溴接触乙醚提取后残渣显紫红色(乳香则无)。
20.蟾酥:断面沾水呈乳白色隆起;粉末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成油状。
显微:(1)甘油装片呈半透明不规则碎块,并附有沙粒状固体;(2)浓H2S O4装片显橙黄色,碎块四周逐渐缩小而呈透明类圆形小块,表面龟裂状纹理,放置稍久,溶解消失;(3)加碘试液不变蓝。
21.麝香:(1)火试:灼烧熔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浓烈四溢,有灰白色残渣,无毛,内焦臭,无火焰,火星出现。
(2)槽针法:取毛壳麝香用特制的槽针,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观察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
(3)手搓法:取麝香仁粉末少许,置手掌中加水润湿,用手搓之能成团,轻压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4)水试:取少许于冷水中,绝大多数漂浮于水面;开水中溶解60%~75%,水淡黄色,清澈不浑浊,未溶解部分为细小麝香子和散碎皮膜,掺假则浑浊。
22.药材的干燥加工,温度一般控制在50-60℃。
23.以动物的病理产物入药的是牛黄等。
24.红花浸水,可使水染成金黄色。
25.肉桂的商品名有:桂通(官桂)、企边桂、板桂、桂碎。
26.具晶鞘纤维的药材有黄柏、甘草、番泻叶等。
27.细小颗粒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的天然朱砂是朱宝砂。
28.果皮的结构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
29.以动物的分泌物入药的有麝香、蟾酥等。
30.细胞内含物的鉴定:①淀粉粒:用醋酸甘油试液或蒸馏水装片;②菊糖:水合氯醛液装片不加热观察;③草酸钙结晶:水合氯醛透化。
31.有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的有牛膝附加维管束的有何首乌32.附子的加工品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33.黄芪是豆科植物中极少数不含晶纤维的中药。
34.西洋参的香气比人参更浓,树脂道更多。
35.当归有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
36.白术导管群中部有纤维束围绕形成棱形。
37.苍术有朱砂点,起霜,针晶。
38.白附子习称“禹白附”,关白附为毛茛科红花乌头的根。
39.松贝是百合科川贝母、暗紫贝母;青贝是百合科甘肃贝母;炉贝是百合科梭砂贝母。